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封疆-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才汉武帝那两句对皇长孙看似无心的夸奖之言,可是把卫青吓出了一身冷汗,若是被有心人知道了刚才汉武帝的话,不知道又要生出多少事端来,为此事卫青还后怕了许久!

    随后霍光便对汉武帝三人详细的讲解沙盘,而后还让这些太学弟子在沙盘上进行了一场推演,这可是看得汉武帝和卫青等人连连称奇。卫青更是直接断言,这沙盘的作用至少可抵大汉十位大将,其对沙盘的推崇不言而喻。

    “安阳侯啊,明日未央朝会之上要商议几件大事,你也清闲了半年有余,是时候来上朝了。”汉武帝带着卫青张骞在霍光的陪同下向太学外走去,一边走着汉武帝一边随意的说道。

    汉武帝的话好像完全忘记了,霍光是被贬到太学来的,到好像是霍光这半年来故意偷懒不去上朝。当然霍光这个时候不能多说什么,只能微微颔首应道:“臣遵旨。”

    看着汉武帝的仪仗渐渐消失在太学外,霍光身后不远处那些乾班的弟子都兴高采烈的围了上来,他们一围着霍光便对霍光恭贺这说道:“恭喜安阳侯重返朝堂。”

    这些人作为霍光的弟子,此刻也是真的为霍光感到高兴,因为皇帝刚才的话,说明霍光又要被启用了,而从明天起霍光便正式重返朝堂了。

    “呵呵,重返朝堂。。。。。。。。那里可是远没这清闲啊。。。。。。。”霍光淡淡的说道。脸上露出莫名的笑容。

    一场汉武帝特别召开的大朝会,在翌日朝阳初生的时候开始于未央宫宣室殿,这场朝会汉武帝名义上是说讨论西域诸国使团的问题。而当三公之中的丞相和御史大夫以及大将军卫青最后出现在未央宫前的时候,半年没有出现的安阳侯霍光,竟然也与这三人几乎同时出现了。

    霍光的出现让这场朝会,一开始就弥漫着一丝不一样的气息。不过当到了宣室殿的时候,霍光发现原本的位置上竟然没有了他的席位,他倒也不好面子,就随便在左侧武将最末尾找了个地方随便坐下。

    很快的汉武帝就出现在了宣室殿上方,在群臣的朝拜之中正式拉开了今日朝会的序幕。原本今日的朝会基调已经被汉武帝定下了,就是讨论西域诸国使团的问题,但是当大行令商丘成和博望侯张骞都迟迟的没有站出来说话时,满朝文武感觉到了一些不寻常的味道。

    “陛下,臣有事启奏!”就在朝会之上满是尴尬气氛的时候,大殿最末尾的位置上响起了霍光略显懒散的声音。

    “哦,安阳侯有何事啊?怎么安阳侯坐到那后面去了?快快上前来!”汉武帝看着霍光,没有丝毫的不满,甚至仿佛已经忘了半年朝会上那次剑拔弩张的不愉快,并且还示意内侍去讲霍光的席位往前移动。

    霍光现在只有个安阳侯的爵位,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官职,所以在席位的安排上内侍也有些拿不准,最后无奈只能将其安置在了左侧中间靠前的位置上。

    待席位定下,霍光才缓缓的出列,站在大殿中间对着汉武帝恭敬的一拜,而后用宏亮的声音说道:“如今陛下威加四海,北击匈奴,南平南越,四夷臣服,万邦来朝,更有天降祥瑞,九鼎复出,如今百姓安居乐业,四海歌舞升平,我大汉已开创千古未有之盛世。臣请陛下封禅泰山。。。。。。”

    霍光话音一落满朝寂静,谁都没想到霍光第一天上朝就抛出这样的话题,顷刻间满朝文武心思百转千回。

    “臣附议!”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九卿之一的卫尉路博德已经出列说道了。

    “臣也附议!”几乎同一时间,同为九卿之一的主爵都尉朱买臣也出列了。

    “臣附议。。。。。。臣附议。。。。。。”接下来的片刻功夫,不下十位千石的官员也异口同声的说道。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依附霍光的官员。

    “臣也觉得安阳侯所言甚是,臣请陛下封禅泰山!”终于身为九卿之首,掌管宗庙祭祀的太常卿孔琳在犹豫了片刻后也加入了附议的队列中。

    这个时候,无论是新晋的丞相赵周还是御史大夫石庆,亦或是剩下的朝臣,都知道汉武帝封禅泰山这事已成定局了!

第二一六章 凭空多出的五万骑兵

    “孔太常,若要封禅泰山当如何啊?”汉武帝没有推辞,而是直接向孔琳询问该如何封禅泰山。

    孔琳闻言出列奏道:“陛下,封禅泰山首应改元,以示万象更新。其二古之天子用事泰山,诸侯皆有朝宿之地,可令天下诸侯建府邸于泰山之下。其三应重建泰山明堂,以显陛下封禅之心。”

    当年霍光将司马相如编撰的《封禅书》献给汉武帝后,这本书表面上被束之高阁,但实际上许多朝中重臣都已经尽览其中内容,当汉武帝询问孔琳的时候,孔琳便有理有据的回答了起来。

    “那诸位爱卿觉得改元该如何改啊?”汉武帝随意的问道,目光在群臣身上来回游走。

    改元这事倒不难,反正汉武帝不久前才改元元鼎过,虽说改元也是一国之大事,但终究只是个名字,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陛下,臣以为不如就叫元封如何?”桑弘羊想了片刻出列说道。

    汉武帝早已将自己看做了千古一帝,这一个元字更是被他用到了极致,桑弘羊提出改元为元封倒也是顺理成章。随后朝臣们纷纷赞成这一提议,自然汉武帝也就顺水推舟的将元封年号给定了下来。

    至于第二件事,要天下诸侯都在泰山脚下修建府邸,这一下朝堂之上都沉默了起来。若说只是让刘姓诸王去泰山脚下修建府邸,估计问题不大,开始听孔琳的意思,恐怕列侯以上的都要去泰山脚下修建府邸,这样就有些为难了,因为这工程实在太过浩大了,而且有些列侯并无实权,仅靠食邑其实也并不富裕。

    “让诸侯在泰山下修建府邸,依朕看食邑三千户以上的诸侯连同刘姓诸王参与就可以了。明堂的话必须要重建,而且要大建,这件事就由大农令负责吧!”汉武帝如何不知道这些朝臣的心思,若让天下诸侯都去泰山脚下修建府邸,汉武帝也觉得不现实,而食邑三千户以上的列侯连同刘姓诸王这样问题就不大了。

    “臣遵旨。”桑弘羊恭敬的拜道。

    明堂是古代天子接见大臣,议论政事的地方,原本泰山脚下也有一座前朝的明堂,不过因为年久失修已经荒废了,再加上那毕竟是前朝的东西,汉武帝自然不会用。

    汉武帝眼见封禅泰山的是基本都定了下来,也算了却了一个长久以来的心病。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此事告一段落,应该要开始讨论西域诸国使团的时候,汉武帝再次突然的一句话又一次让朝臣们措手不及。

    “如此便定于明年春季封禅泰山,不过在这之前,朕决意亲率大军北巡匈奴,朕要匈奴单于彻底臣服于大汉,具体行军事宜随后再议。”汉武帝的声音中透露出一股毋庸置疑的威严,这一刻朝臣们都能感觉到,这是汉武帝在告知朝堂众人,而不是和朝臣们商议。

    霍光抬起头来,看向御阙上的汉武帝,汉武帝的这个决定连霍光都有些意外。不过仔细一想如此作风又正符合了汉武帝的风格,若说汉武帝心中也有偶像崇拜的话,那么就只有一人了,那便是传说中的黄帝。而汉武帝的作风也正是学习黄帝的‘且战且学仙’。

    黄帝作为五帝之首,传说中不仅一统中原,最后还羽化登仙了,下可以统御万民,上可以驱使群仙。这一切在汉武帝眼中那就是自己奋斗的目标,即便条件成熟了可以封禅泰山了,汉武帝还想着北巡匈奴再取得一次大捷,为封禅泰山造势。

    “陛下万金之躯不可深入漠北险地啊,臣愿再入漠北擒匈奴单于至未央阙下。”卫青躬身对着汉武帝一拜,却是这位很少在朝堂上发言的大将军并不赞成汉武帝亲自北巡。

    “是啊陛下。若要再击匈奴可派一大将,陛下乃天下共主不可贸然离开长安啊。”丞相赵周随后也出来觐言,因为高祖曾有被匈奴围困白登之先例,所以历代大汉最怕的就是皇帝北巡。万一再来一次白登之围,别说封禅泰山了,整个泱泱大汉的脸面都会荡然无存。

    大将军与丞相都已纷纷出列劝谏,紧随其后的更多大臣自然也出声附和,甚至连桑弘羊都出来劝谏了。不过他倒不是从皇帝安全和大汉脸面出发考虑,而是从后勤方面考虑,他身为大农令,一旦皇帝北巡那庞大的队伍后勤保障自然要落到他的身上,即便是数万大军的保障都异常困难,更何况皇帝北巡,万一汉武帝一高兴深入漠北了,这后勤供应商稍有差池他又该如何自处?

    所以当汉武帝提出亲自北巡的时候,满朝文武几乎异口同声的都发出了反对的声音。原本兴致高涨的汉武帝此刻也有些兴致不佳了,阴沉着脸看着宣室殿中跪了一地的朝臣,他想反驳却又觉得众意难违,他想骂人却又不知道该骂谁好!

    “臣倒是觉得陛下北巡并无不妥!”就在汉武帝骑虎难下的时候,霍光那有些懒散的声音再次响起来。

    霍光半年没上朝了,甚至一度消失在世人的视线中。而这一次霍光重返朝堂,一些有心人已经感觉到,这半年不见的霍光似乎已经完全变了一个人。如果说半年前的霍光是如日中天锋芒毕露,那么现在的霍光就是沉着内敛让人琢磨不透了。

    “安阳侯不妨说说你的看法。”汉武帝阴沉的脸色很快露出一丝笑容,忙不已的问到霍光。

    霍光站起身来,走到了大殿中央,此刻群臣都跪伏在地,唯独他一人站立殿中,仿佛此刻宣室殿只有他与汉武帝君臣二人。

    霍光微微恭手说道:“如今我大汉兵强马壮,远非高祖立国时可比。若陛下北巡只需从三辅之地和中原各郡抽调骑兵。以臣的估算大概能集结十五万左右骑兵,骑兵机动灵活,进退自如,且匈奴已经连败数仗,已是强撸之末,如今又远盾千里早已今非昔比了。”

    “可是国不可一日无主,陛下北巡少则数月,这长安怎可没有陛下?”霍光话还没说完,桑弘羊便已找到了新的理由连忙说道。

    “如今太子已经及冠,陛下北巡可让太子监国,一来可以锻炼太子,二来也让天下臣民安心。再留下一班老臣辅佐太子,如此便可万无一失!”霍光也不假思索的说道,似乎他早就想好了一般。

    太子也是君,太子监国更是古来有之,霍光此话一出便是谁也说不出个不是来。而原本最先站出来反对汉武帝北巡的卫青,在听到太子监国的时候,神色也微微一变,心中开始动摇起来。

    霍光有一句话说的没错,如今的大汉已今非昔比,远不是高祖时那般脆弱了。而匈奴也不是曾经那个不可一世的匈奴了,此消彼长之下,若真像霍光说的那样,以十五万清一色的骑兵北巡,即便匈奴倾巢出动也是不惧。

    “陛下,臣觉得安阳侯说的很有道理。”就在众臣心中摇摆不定的时候,一直没有开口的张骞忽然站起身来发出了支持的声音。

    张骞的话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原本举棋不定的一些大臣也跟着附和起来,渐渐的也有不少朝臣开始支持汉武帝北巡了。

    “安阳侯,仅凭三辅之地和临近各郡便能集结十五万骑兵?真有这么多?”汉武帝没有因为朝臣们渐渐支持自己而高兴,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霍光所说的十五万骑兵身上。作为大汉最高的统治者,连他都不知道甚至有些难以置信,不知何时起顷刻之间大汉就能集结十五万骑兵了?

    这其实不仅是汉武帝的疑问,也是满朝文武的疑问,即便身为大将军这个义上的大汉军队最高统帅,卫青都拿不准霍光说的这些地方真能够凑出十五万骑兵来。

    所以人的目光都看向霍光,这一刻众人眼中那个如日中天的大司马平南大将军似乎又回来了。只见霍光微微抬起头来,从容不迫的朗声说道:“如今上林苑尚有南征精锐越三万,期门军逾万骑,加上三辅都尉骑兵约两万,此处便有六万精锐。再征召汉中、南阳、颍川、弘农、河南、河内、河东七郡骑兵少说也有四万,如此便有了十万骑兵。”

    霍光侃侃而谈,很快便将数量凑到了十万之数。因为霍光南征的关系,如今比原本的历史上凭空多出了三万左右精锐骑兵,加上霍光说的其它地方确实勉强能凑够十万之数,不过越是如此汉武帝和朝臣们都越发的好奇,那剩下的五万骑兵会出在什么地方?

    五万骑兵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非常庞大的一股力量了,如今整个大汉除了河西二郡赵破奴哪里勉强能凑出五万骑兵,其它地方即便能凑出五万骑士,但骑兵所需的战马却怎么也找不出来的。

    “那剩下的五万骑兵在哪里?难不成安阳侯还能凭空变出五万骑兵不成?”桑弘羊与霍光早已势同水火并且天下皆知,这个时候他也不需要顾忌什么,便在大殿上直接发问。

    宣室殿中上百双眼睛都齐刷刷的盯着霍光,所有人都无比好奇,霍光还能从什么地方再凑出五万骑兵来?

    霍光神色平静,依旧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只见他缓缓转身,目光扫视大殿,从每个朝臣的身上扫过。口中缓缓的说道:“我霍光自然是凭空变不出五万骑兵,而大汉一时间也凑不出五万骑兵了。但是。。。。。。。朝中诸公却可以。。。。。。。大汉诸王却可以。。。。。。。”

第二一七章 翻手**

    霍光这么说自然不是无的放矢。他还记得当日他南征离开长安那日,那些勋贵外戚私下赠送给他的奴仆便有两千多人,而且这些所谓的奴仆还各个都是披甲带马的精锐骑兵。如果汉武帝北巡,那跟随汉武帝一起的勋贵朝臣,还有各地诸侯,这些人所带的私兵如果加在一起肯定是一个及其庞大的数目。

    霍光此话一出,不仅汉武帝明白了霍光的意思,满朝文武又有哪一个不是人精,自然也明白了霍光的打算。

    “但若让刘姓诸王也随军北巡,此事恐怕有些不妥吧?不说这些诸王分散各地,要短时间来到长安也不可能,再说诸王全部离开封地,动摇国本不说更加违背祖制啊!”这次说话的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此人名叫刘安国,正是九卿之一的宗正卿,论辈分还是刘彻的叔伯辈。

    “陛下即是北巡,臣请陛下准许太学弟子随军。”霍光没有直接回答刘安国,而是对着汉武帝再次躬身奏道。

    “安阳侯在太学半年有余,看来跟这些孩子们也是有了感情啊!雏鹰终究是要翱翔天际的,就让这些孩子们提前见识一下我大汉的大好河山,此事。。。。。。朕准了!”汉武帝看着霍光,心中已经乐开了花,对于霍光的提议也是满口答应了下来。

    当这君臣二人一唱一和之间,已经将这件事给定了下来,这个时候朝臣们才基本上反应过来,却无不在心中大呼霍光奸诈。

    霍光这一提议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可是谁都知道能入太学的少年,几乎都是世家大族权贵子弟,甚至还有不少的列侯子弟和诸王子孙。霍光不仅摆了朝臣一道,还将这些权贵世家,列侯诸王都摆了一道。这些就国列侯和藩王无法随汉武帝北巡,那么他们在长安的子弟可以随汉武帝北巡吧,这些人哪怕一人只带几个仆从侍卫,加起来又是两三万的大军。更关键是霍光和汉武帝给出的理由如此冠冕堂皇,由不得这些太学弟子不去。

    如今众人看向霍光的目光已经变成了深深的忌惮,半年不见霍光虽然没了官职空有爵位,但是他依然能够几句话就左右天下局势,堪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更难得的是,如今的霍光汉武帝对他没有丝毫的戒心,甚至还越发的倚重了!

    “好,北巡和封禅之事就此定下了,一月之后待大军齐聚长安,朕便北巡匈奴彰显我大汉天威。”汉武帝从未如此的意气风发过,大军未动,汉武帝仿佛已经看到了,整个北方的匈奴大草原都在自己的铁蹄下瑟瑟发抖。

    “陛下,不知乌孙昆莫所提的和亲请求该如何回复?”当封禅和北巡之事都已尘埃落定的时候,张骞出列奏道,这时候终于开始了原本属于这场朝会的内容。

    昆莫是乌孙对国王的称呼,等同于于大汉的皇帝和匈奴的单于。如今的乌孙昆莫名叫猎骄靡,是个已经五十来岁的小老头了。而乌孙国则是目前西域诸国中较大的一个国家,拥有近十万骑兵,如果能得到乌孙国的同盟,大汉便能与乌孙两面夹击,进一步的压缩匈奴生存空间。

    因为匈奴的活动范围实在太大了,不仅整个大汉的北面都是其游牧区域,甚至匈奴的骑兵还时常进入到西域地区。因为利益关系,乌孙也时常与匈奴发生小规模的战争,所以这个西域上的强国就成了大汉天然上的盟友。

    “和亲?乌孙公主。。。。。。。这一切终究会发生吗?”霍光跪坐在席位上,心中却是百转千回。当张骞说到乌孙昆莫请求和亲的时候,他便不禁想起了故园中那个总是站的远远的瘦弱身影。

    “宗正以为如何?”汉武帝看向刘安国问道,和亲虽然不一定非得皇帝的女儿,至少必然是宗室女子,在这方面没有人比刘安国更清楚了。

    刘安国挺直了身子,对着汉武帝微微一拜说道:“宗室之女的话,如今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是谁?”汉武帝平静的问道。

    “罪臣刘建尚有一幼女,此女唤名细君,年方十三,如今人也在长安,若作和亲人选在合适不过!”刘安国几乎没怎想就回答到了。

    像刘细君这样有罪的宗室之女,用作和亲也算是比较好的一种结局了,至少皇帝会给她一个公主的封号。如果遇到疼爱自己的外族首领,也能圆满的过完后半生。当然更多的和亲公主最终也只是被异族首领当做玩物而已。

    “陛下,臣觉得宗正之言可行。如此一来既能缔结大汉与乌孙友好,又能让江都王女戴罪立功,也算为她的父亲赎罪!”张骞也跟着附和道。自从张骞回朝,几乎由他一手主导这西域诸事,对于选择刘细君为和亲人选,张骞也是非常满意的。

    “江都王的女儿?”汉武帝小声的说道,是心中还有些犹豫。

    江都王刘建是他的侄子,刘细君算起来也是他的侄孙女,在汉武帝的印象中江都王一脉应该已经断绝了,当得知刘建还有这么一个幼女的时候,汉武帝心中竟然真的有一丝的犹豫。

    与汉武帝那莫名其妙的犹豫不同,满朝文武都觉得派刘细君和亲再合适不过了,既然是罪臣刘建的女儿,如今正是她将功赎罪的时候,似乎没有人会比她更合适了。于是朝臣们纷纷出声表示赞同刘细君和亲乌孙。

    汉武帝看朝臣都赞同了,便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便传朕旨意,封刘细君为。。。。。。。”

    “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就在汉武帝即将颁布完旨意的时候,霍光突然出声打断了汉武帝的话。

    这种时候大臣出言打断皇帝的话,其行为本身就属于大不敬了。不过当朝臣们看到霍光一脸阴沉的站起身来的时候,很识趣的没有人出言指责霍光,就连桑弘羊也只是静静的看着霍光。

    所有人可都还没忘,就在片刻之前,这霍光在朝堂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现在他突然打断汉武帝的旨意,谁知道这位安阳侯又要搞出什么幺蛾子?在情况不明朗前,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们都明智的选择了静观其变。

    “嗯?安阳侯又有何事啊?”这次汉武帝的语气也不免有些温怒了,任谁被打断说话都不会高兴,更何况是高高在上的帝王。

    霍光脸上露出少有的严肃,当他再次走到大殿中央对着汉武帝一拜的时候,连汉武帝都感觉到霍光要说的话恐怕非常重要,不知不觉间整个宣室殿的气氛都在霍光的影响下变得严肃压抑起来。

    “臣以为,我泱泱大汉不应有和亲的公主,若要和亲,也只能是乌孙女子入长安为奴为仆。自陛下而始,我大汉不应再有和亲的公主了!”霍光的声音低沉而又严肃,一字一句的回响在宣室殿中,每一个字都如同敲击在大殿的墙壁之上久久不息。

    西汉自立国伊始,自高祖而起便有宗室公主和亲之事,随后历经的吕后、惠帝、文景二帝,都一直延续着用和亲的手段来缓和大汉与四方诸夷的矛盾。

    “安阳侯请慎言,陛下之前我大汉与外族和亲多为迫不得已,而今乃是外夷主动请求和亲,其本质上已然不同。”张骞犹豫了一下还是起身对霍光说道。

    以公主和亲乃是大汉国策,张骞感觉到霍光似乎有意想要改变这一国策,可是张骞自己出使西域,已经与好几个国家谈好了和亲的基本条件。如果被霍光贸然改变了国策,岂不是等于他这几年的努力白白浪费了大半。即便他对霍光再欣赏,此刻也不得不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了。

    “博望侯,我有一言不知对也不对?如异族心存异心,岂是一个公主和亲就能消弭的?对于这些异族只有用屠刀,用铁蹄将他们彻底打怕了,他们才会真正的臣服。如今我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