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军工帝国-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用再看了,精密机床肯定是研制成功了,摩挲着手中光滑的枪管,朱慈炅都有点如梦似幻的感觉,这才几个月啊,这么先进的机床竟然被他们研制出来了,这进步也太快了吧!
第十六卷 第二章 先进武器
毕懋康请朱慈炅看的可不止机床,有了新式机床自然能生产出更好的武器,他可是武器专家出身,对武器的狂热甚至超过了朱慈炅。
看完二楼的机床,他又带着朱慈炅上了三楼,看他那激动的样子,分明是有什么好东西要献宝,朱慈炅不由奇怪了,这新式机床都看完了,还有什么比机床更先进的东西吗?
三楼并没有什么机床,而是隔成了很多单间,明窗净几,很有后世办公室的味道,一个个同样身着崇正装的工作人员在里面忙碌着,有点在检查零件、有的在勘验图纸、有的聚在一起貌似正讨论着什么。
朱慈炅看了一下他们的肩章,竟然都是有军衔的,也就是说他们都是毕懋康和孙元化等人培养出来的军工厂核心研究人员!
在军工厂穿崇正装这是有制度规定的,因为普通长袍的幅摆很容易绞进机床里面,所以,自从崇正装设计出来之后,便成为军工厂的工作装,不过一般人是没有军衔的,连工部的官员都没有,只有核心的研究人员才有军衔和等同军衔的待遇。
在军工厂还有一个规定,那就是看到再大的官员也不用下跪,行个军礼就行了,不过,貌似这些人当中有很多人是见过朱慈炅的,皇上可不是官员,这下估计要乱套了。
果然,朱慈炅刚想到这一点,就有人认出他了,本来那些人看见毕懋康之后只是行了个军礼就准备继续干活,但一看毕懋康旁边的皇上,他们立马激动的不行了,看那样子,分明就是准备跪下来山呼万岁了。
朱慈炅连忙抬手阻止道:”不必多礼,大家继续,继续。“
一路走过去,不知道多少人认出他来,搞的他胳膊都快抬酸了,就这样走了差不多一炷香时间,毕懋康终于领着他进入一个大房间,里面的人正拿着零件”咔咔咔“的组装呢,那熟练的样子,就更后世的特种兵表演枪械拆装一样。
来到这里,朱慈炅终于明白毕懋康要带他来看什么了,竟然是狙击步枪!
其实这个狙击步枪的思路几年前朱慈炅就跟毕懋康说过了,毕懋康也曾经实验过,但是,那时候根本就做不出合格的狙击步枪。
首先,加工精度达不到要求,狙击步枪的射距可是动不动就几百米甚至是上千米,枪管内壁和膛线只要有哪怕头发丝那么小一点偏差,都会影响精准度,用普通蒸汽机床做出来的枪管,一两百步之内还可以,基本能打中人,到了两百步以上,偏差就大了,到了一里的距离,偏差就超过一米了,一个人才多宽,偏一米以上,根本就打不中人!
用精密机床加工出来的枪管就不一样了,别说内壁和膛线了,就连外壁都光滑如镜,可以说丝毫不差,这样的话,射击精度就能够保证了。
然后,那会儿的材质也达不到要求,普通的铸铁和铸钢根本强度根本就不够,狙击步枪火药的装填量可比一般步枪多的多,再加上枪管也比一般步枪长,药室附近的压力比一般步枪大几倍,所以,炸膛的概率高的很,不管用什么材料做,开几枪绝对炸!
当然,用高碳钢经过锻打之后,做出来的枪管绝对不会炸膛,这种钢材那个时候不是做不出来,多次锻打出来的钢材,俗名就是百炼钢吗,这个在一千多年前的汉朝就有了。
但是,高碳钢经过锻打之后,那就是当时的刀具制作材料了,枪管和刀具一样硬,还怎么加工,所以,毕懋康压根试都没去试,在当时的条件下,那么硬的材料,根本就没法加工。
现在有了新型合金材料就不一样了,宋应星根据枪管的要求,在制作枪管的钢材中加了点锰和铬,经过多次实验之后,终于做出了适合枪械生产的锰和铬合金钢,炸膛的问题可以说是彻底解决了。
朱慈炅将一把组装好的狙击步枪拿在手里,仔细查看起来,这枪怎么形容呢,感觉有点像简装放大版的巴特雷,重量大概在三十斤左右,要不是他练过,还真有点拿不动,不过加工倒是很精细,经过发黑处理的枪管和枪身散发着黑幽幽的金属光泽,看上去就和后世的枪械差不多。
这枪做的真有质感,朱慈炅爱不释手翻看着,越看越喜欢,他忍不住问毕懋康道:”孟侯,这种枪现在产量如何,什么时候能给军队装备上?“
毕懋康闻言,尴尬的道:”回皇上的话,这个,这个,这枪加工过程太复杂了,还没正式量产。“
复杂?朕就是搞工艺出身的,不怕你加工过程复杂,朱慈炅闻言,饶有兴致的问道:”哦,有多复杂,给朕说说。“
毕懋康立马解释道:”这枪管和里面的零件都是用新型合金钢做的,合金的产量还有待提高;然后,这枪管的毛胚也不是直接浇筑成型的,而是锻打之后压铸出来的,而且所有零件的材料都要经过锻打,不然就有炸膛的危险。。。。。。。“
这些自然都难不倒朱慈炅,他听完毕懋康的解释之后,立马根据自己的经验,一一给出了解决方案,比如说锻打,如果靠纯手工锻打,那效率自然低的可怕,做个专门锻打的设备就解决了啊,钢材在机器面前,那还不跟揉面团一样!
解决了量产问题之后,朱慈炅忍不住让毕懋康安排人到靶场给他演示了一番。
好家伙,这威力,一里以内,做盔甲用的铁板都能打穿,两里以内也能轻轻松松将大腿粗的木桩打个对穿,而且精准度也不错,十枪最少有七八枪能正中目标。
朱慈炅对实验效果十分满意,并亲自为这种枪取名为雷神,以后就用枪管长度来区分具体型号,比如,此枪的枪管长度是二尺八寸,全称就是雷神二八零。
这要是每个伍配上一把雷神二八零,那就无敌了,两里开外就可以开干,等敌人到跟前,估计都剩不下几个了!
当然,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就算优化了工序,可以正式量产了,凭借王恭厂现在的规模,一个月最多也就能生产三千把,而且产量基本上很难提升了,因为很多工序都需要熟练的老技师亲自动手,不然质量根本就保证不了。
一个月三千把,一年也才三万六千把,现在大明海陆两军的正规军团加起来可有二百一十万之巨,也就是说,哪怕全力生产一年,也只能保证每个团有一把。
不过,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以后,敌人的前线指挥官可就倒霉了,只要被发现了,那就是个死!
第十六卷 第三章 超级大炮
朱慈炅参观完王恭厂以后,心情舒畅之极,精密机床研发和新型步枪的研制,他并没有过多的参与,除了一开始提出思路,后面的事情几乎都是毕懋康等人自己完成的,这就说明,大明的研发体系已经逐渐完善了。
一个东西能研制出来,想法固然重要,但是,比想法更重要的是要能付诸实际,他是见过很多东西,火车、轮船、各式枪械、各式火炮、甚至是汽车、坦克等等,他都见过,问题是见过不一定就做的出来啊,如果让他一个人去做,估计他这辈子都做不出一样来,有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就不一样了,只要他把想法提出来,自然有人帮他去把想法变成现实!
现在火车和轮船都有了,接下来要不要做个汽车甚至是坦克出来呢?有了汽车,军队的机动性就更强了,有了坦克就能在战场上横冲直撞了!
正当他胡思乱想的时候,毕懋康突然问出个莫名其妙的问题:”皇上,微臣斗胆,不知您明天有空没?“
空当然是有的,朱慈炅饶有兴致的问道:”哦,还有什么好东西给朕看吗?“
毕懋康点头道:”对,微臣还想请皇上去看样好东西,不过有点远,在东大营。“
东大营,远倒不远,坐火车也就个把时辰的事情,朱慈炅好奇的道:”噢,是什么东西啊?“
毕懋康激动的道:”是大炮,八寸的和十寸的都有,还有十二寸的超级大炮!“
尼玛,十二寸的大炮,那可是差不多四十厘米,按一比十二的口径比,炮管岂不是有将近五米长,还真是超级大炮啊。
貌似今天参观一层车间的时候,就看见他们在车一个水桶粗的炮管,朱慈炅以为他们还没有成功呢,难道东大营已经有组装好的十二寸大炮!
朱慈炅惊喜道:”难道,你们已经把十二寸大炮做出来了?“
毕懋康使劲点头道:”对,第一批做了十根十二寸的炮管,成功了三根,初阳已经在东大营那边带人组装测试过了,效果还不错,皇上要不去看看?“
超级大炮啊,那可是战场利器,当然要去看看,朱慈炅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毕懋康早早便来到皇宫,朱慈炅也准备好了,一行人很快就登上了他的专列,往东大营赶去。
东大营也算是禁卫军的守卫范围,史可法常年带禁卫军第二军团驻守在东大营,安全问题自然不用太过担心,所以朱慈炅只带了几百锦衣卫高手。
不过,这也算是离开京城了,护卫工作可不敢马虎,他刚一下火车,就看到眼前密密麻麻的全是禁卫军,而且,孙元化、黄龙和史可法都赶过来迎驾了。
朱慈炅无奈的摇了摇头,看样子这微服私访是别想搞了,他只能在禁卫军的重重护卫下参观了。
第一站是东大营铸炮厂,超级大炮就是在这里组装的。
令朱慈炅没想到的是,这里竟然只有一门十二寸大炮,不过,刚一看到那高耸的炮管,他就被深深震撼到了。
我的天啊,光是炮管就有将近五米长,那底座甚至都有半人高,旁边摆放的炮弹足有脸盆那么大的直径,这家伙,一炮轰过去,估计超级战列舰都得散架!
简直太威猛了,朱慈炅忍不住咋舌道:”这一炮的威力很恐怖吧?“
一旁的孙元化痴迷的道:”的确很恐怖,六里范围内,两尺厚的城墙都能轰个大洞出来!“
倒不是说这十二寸的大炮射程只有六里,而是因为这个时候的军事望远镜只能测出六里之内的射击诸元,再远就测不准了。
连两尺厚的城墙都能轰出个大洞!岂不是说,只要有足够的十二寸火炮,任何城墙都能轰个稀巴烂!
朱慈炅迫不及待的道:”那,要不来一炮让朕看看?“
孙元化闻言,尴尬的道:”皇上,这里地方太小,不能试炮。“
朱慈炅看了看四周,一拍额头,这地方的确不能开炮,铸炮厂可是建在东大营里面的,而且,整个厂区的长宽都没有六里,这一炮轰出去,岂不是轰到东大营城里面去了,如此恐怖的炮弹,不知道会砸穿多少民舍,那样的话,造成的伤亡简直无法想象!
黄龙见朱慈炅尴尬的样子,连忙解围道:”皇上,在您的大明号和微臣的北洋号上都装了一门,都可以装填发射了。“
朱慈炅顺势道:”那好,就去朕的大明号上看看。“
很快,一行人又来到大明号上,船头果然装着一门巨大的十二寸火炮,旁边还有两门个头略小的,估计是十寸的。
看着那高耸的炮管,朱慈炅有点犯嘀咕了,这么高,怎么装填弹药呢?
孙元化却是在一旁兴奋的问道:”皇上,现在就试吗?“
试啊,当然试,朱慈炅连忙点头道:”恩,开始吧。“
只见孙元化往后面一招手,里面有一队人推着个铁架子飞快的跑到火炮底下,那架子的平台刚好和炮口差不多高,很快又有四个人飞快的爬上平台,抬起一桶火药便往炮管里倒。
等火药倒完,又有人取出挂在架子旁边的圆形推子,小心的塞进炮口里,然后四个人合力压了几下,而下面早有人将引线塞进底部的点火口了。
很快四个人又取出圆形推子,拿起一根长铁杆,在旁边的炮弹上拧了几圈,看样子炮弹上还开了螺纹口的。
待长铁杆固定好,个人又合力将炮弹推到炮口,然后调整了一下铁杆的位置,再小心的把炮弹慢慢推进炮口里面。
待推到一定的位置,四个人又检查了一下铁杆上的刻度,然后便飞快的把铁杆拧出来。
至此装填过程就算是结束了,前后大概半柱香时间。
四人装填完毕后,又飞快的跑下铁架,一声吆喝,推着铁架走了。
其余人就留在大炮那里,开始校定参数。
这是往那里射啊?朱慈炅正想问问呢,孙元化及时递过来一个望远镜,并指着远处岸上的小山道:”皇上,您看那儿。“
朱慈炅举起望远镜一看,小山上竟然修了一段城墙,上面已经有几个半人大的窟窿了!
看样子这些人还真试射过了,这效果,简直太恐怖了,他不由好奇的问道:”这么远,一炮就能打中吗?“
孙元化自豪的道:”皇上放心,在城墙上有很多标尺,他们能打中的。“
朱慈炅也不是开炮的行家,自然不知道所谓的标尺在哪儿,很快,那些炮手便完成了校准,旁边的指挥官立即举起令旗,看向这边。
孙元化看了看朱慈炅,见皇上兴致勃勃的举着望远镜,正等着看结果呢,他立马朗声下令道:”放。“
指挥官将令旗一挥,立马有人点着了引线,很快,”轰“的一声,整个大明号都震动了一下。
望远镜里,那段城墙有一处突然扬起一大片碎石,然后,城墙上又多了个窟窿,至于炮弹,貌似已经穿过城墙,飞到城墙后面去了。
好恐怖的准头,好恐怖的威力!
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动发展
社会需要是技术发展的动力,像蒸汽机的出现就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一种动力代替人力或者畜力。
比如大规模的采矿,有许多繁重的作业,人力和畜力都达不到要求;像纺纱和织布,人口越来越多,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布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靠手工编织根本就达不到需求了,人总不能一辈子就一套衣服,或者干脆光这膀子吧,所以人们急需寻找一种动力来代替人力或畜力,蒸汽动力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当然,这个时候的历史已经被朱慈炅改写了,蒸汽动力首先出现在东方,并且早出现了几十年。
这就使得列强不得不想方设法,跟着加快技术发展的速度,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落后就会挨打!
军事上的需求同样是一种社会需求,特别是在大航海时代,军事上的需求尤为强烈,因为技术领先了,武器领先了,就能到处抢夺殖民地,掠夺财富,使自己越来越富有,国家越来越富强。
正是这种需求,使得各国都加大了技术研发的投入,整个世界的技术发展都加快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可以说已经提前几十年爆发了,那么大明怎么保证在这场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呢?
这正是朱慈炅现在思考的问题,狙击步枪和超级大炮的研制成功让他很欣慰,但是,这两样都不是常规武器,对战局是有影响,却不能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像狙击步枪,由于产量原因,根本就不可能人手一把,在战场上的影响就很有限了,最多能干掉敌人在前线指挥几个军官,造成一点混乱,想用几把阻击枪让敌人数万甚至是数十万大军崩溃,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至于超级大炮局限性就更加厉害了,因为它恐怖的重量和后座力,只有宝船巨舰上才能装备,超级战列舰和福船战舰上都不行。
要装备在超级战列舰上,一炮轰出去,估计超级战列舰都有可能被震的从中裂开;要装备在福船战舰上,一炮轰出去,估计福船战舰就会被震的散架了!
当然,还可以考虑将超级大炮装备在前线基地的炮台或者棱堡里面,那杀伤力也是相当恐怖的。
不过,以大明现在的扩张速度,前线几乎年年都在向前推移,该装备在哪里还真不好确定,星城港和欧亚运河的棱堡和炮台里面倒是可以装上几门,因为这两处既是前线基地,又扼守着咽喉要道,再怎么加强防御都不为过。
狙击步枪和超级大炮的出现虽然不能决定战局的成败,却让朱慈炅看到了大明现在的技术研发实力,他脑海里不知道装着多少先进的东西,以前他总认为,就算他说出来,也没人做的出来,现在看来,很多东西,大明都有这个实力研制出来!
或许,有很多东西,他现在说出来,还属于天方夜谭,但是,火车没造出来之前不也是天方夜谭,现在不也整个大明到处跑了。
搞研发就是这样,只要方向是对的,总有成功的一天,他的脑海里面都是后世成功的事物,自然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现在就看怎么去推动技术的发展了。
这方面后世也有很成功的经验,那就是科研立项,鼓励发展,给科研人员足够的资金支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这样就能形成良好的研发范围,再加上他的先知先觉,各项技术必将突飞猛进。
当皇帝就是这样好,想做什么事情,发话就行了,说出来就是圣谕,只要不太离谱,下面人都对拼命去完成,当然,前提是这个皇上必须掌握实权。
朱慈炅的用人原则就是忠君爱国,现在整个朝堂上下敢跟他唱反调的还真找不出来,他自然是掌握实权的皇帝。
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在恢复早朝的同时,还召开了别具一格的研讨会。
这个所谓的研讨会其实就是他在那里描述后世所看到的东西,下面的人边记录,边提出心中的疑问,大家共同商讨,这个东西要投入多少资金,要投入多少人力,又要多久才能研发出来。
为什么说这个研讨会别具一格呢,主要是因为这个研讨会的形式别具一格,朱慈炅竟然让人将乾清宫的一处偏殿布置成课堂的样子,就是上面一个讲台,下面排满课桌和座位。
也就是说,皇上在上面讲课,下面人坐着听课!
这种方式在明朝这个时候简直有点惊俗骇世了,皇上站着,下面的人都坐着听课,可以有吗?
当然可以有,皇上说可以有就可以有。
这次参与研讨会的人员也可谓别具一格,朱慈炅专门下了旨意,有些人必须参加。
像工部尚书毕懋康;
兵部尚书孙元化;
工部左侍郎王徵;
工部侍郎徐孚远;
工部侍郎夏允彝;
大明冶金学院的院长宋应星;
而且这些人都可以带两名得意弟子来参加,另外朝廷三品以上的大员都可以参加研讨会,有空就来听听,没空的话也不强求。
具体研讨些什么东西呢?这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说些太超前的东西,那就真是天方夜谭了,比如说手机、电脑、电视机,这些东西自然是好,但是,在明朝的时候说这些,有意义吗?
要讲就讲点这个时代能做出来的东西,比如说坦克,现在大明翻地龙有了,火炮也有了,把两个东西组合一下就成了,这个难度并不是很大。
又比如说汽车,同样可以在翻地龙的基础上研发,也就是把履带换成橡胶轮胎而已,橡胶都有了,轮胎自然是有可能做出来的。
还有像后世的枪炮,其中靠撞击发射的雷酸汞和燃烧后几乎没有烟雾的无烟火药都可以让人去试验,至于原料,硝酸和甘油现有条件下差不多应该能提炼出来了。
还有像有线电话,简单的有线电话其实就是用声波去震动电磁线圈上的震动膜片,形成声波电流,然后再反过来把声波电流转化成声音,现在电磁线圈有了,产生和接收声波电流的装置多试验试验总能成功的。
当然,推动技术的发展也不能光下圣谕,那等于是竭泽而渔,研发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就会形成惰性,对技术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朱慈炅决定重赏研发人员。
像坦克、汽车这类研发难度不大的项目,整个项目组奖励不低于一百万两,像雷酸汞、无烟火药、有线电话这些项目,整个项目组奖励不低于一千万两!
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讲课
清晨,初升的阳光普照着大地,紫禁城皇极殿前百官林立,又是一天的早朝即将结束了,广场中的群臣都暗暗嘘了一口气,毕竟站一个多时辰甚至两个时辰以上那也是体力活,挺累的。
诸事奏议完毕,正当百官期待着礼官宣布退朝时,高坐台阶上的朱慈炅突然站起来朗声道:”大明之所以有今日之强盛,跟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现在欧陆列强都在拼命发展技术,大明又岂能落后,所以,朕准备召开研讨会,与大家商议一下技术发展的问题。“
如果是他继位以前,什么技术,什么欧陆列强,估计没几个人听的懂,现在当然不一样了,没有人会听不懂,不过,这研讨会又是个什么新鲜的会啊,要开多久呢?百官几乎都面露苦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