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军工帝国-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承宗也和韩旷一样被钱谦益他们的贪腐风波搞的无地自容,他本来也想请辞的,但他是先皇的老师,天启皇帝临终时拉着朱慈炅的手托付给他,现在小皇帝还没有长大成人他就撂挑子,那岂不是对不起先皇!

    孙承宗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对先皇的感情尤其深厚,先皇既然托孤给他,不管怎么样,在崇正皇帝成年之前,他是不会撒手不管的。思虑再三之后,他选择了远走辽东,现在大明最大的威胁就是后金了,他准备拼了老命去跟后金周旋,尽力把后金拖在辽东,这样大明就少了一个致命的威胁,慢慢的就能恢复元气了,如果能坚持到大明中兴的那一天,他就算对得起先皇了。当然,如果在有生之年能打败后金收复辽东,那他更是死而无憾了。

    朱慈炅仔细翻阅着孙承宗的奏折,感受着他的悲苦和对大明至死不渝的忠诚,内心久久不能平复。如此忠臣良将,怎能让他在辽东悲壮的死去,朱慈炅思虑良久之后,猛然站了起来,朗声道:“拟旨,封孙承宗为镇国公,世袭罔替,辽东、山东、蓟州三地屯卫及边军皆由其统领,并赏白银一百万两,以资度用。”

    朱由检惊讶的看了朱慈炅一眼,这镇国公也就罢了,辽东、山东、蓟州三地的兵马可占了现在大明军队的一大半,全部交给一个外人统领合适吗?但他仔细回想了一下孙承宗的为人,又释然了,孙承宗的确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这种人是不可能造反的。

    处理完韩旷和孙承宗的事情,接下来就是官员的提拔了,这次江南贪腐案牵扯出来的东林党人太多了,一大帮官员落马,自然要找人出来接替。

    钱谦益那帮发配到陕西的官员就不说了,已经安排复社的人去接替了,朝廷里还有很多东林党人被牵连了,他们大多是给事中和监察御史,也就是连皇帝都敢骂的“言官”。

    朱慈炅可谓吃够了这些“言官”的苦头,动不动就是奏折如雪片般的飞过来,你不听他们的还不行,这帮人可是出了名的能折腾,你不纳谏他们就跟你闹,闹得整个朝堂上下鸡犬不宁,碍于祖制你还不能收拾他们,真是‘豆腐掉到灰里面,吹又不能吹,打又不能打。’能把人烦死。

    这次这帮‘豆腐’都腐烂了,朱慈炅自然是毫不客气的把他们踩进灰里,然后,全部换上了崇正元年的进士,这些可都是他的门生,决计是不敢跟他闹的。经过大换血之后这些言官才是真正为皇上监督百官,而不是为百官监督皇上。

    言官的问题解决了,就剩下吏部尚书的人选了,朱慈炅这次没讲客气,直接提拔现在还名不见经传都察院右佥督御史杨嗣昌出任吏部尚书!

    别看杨嗣昌现在一点名气都没有,崇祯当朝那会儿他可是顶顶有名的“杨阁老”,崇祯皇帝那么多疑的人,当朝十七年,首辅换了五十多个,唯对杨嗣昌一直信任有佳,就算他最后兵败自杀,崇祯皇帝也没责备他,而是悲叹不已,好像自己失去了手足一样的悲痛。

    不过杨嗣昌当时的名声并不好,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首领将他比喻成比秦桧还坏的大奸臣,大明朝廷也有很多官员认为他是害死卢象升的罪魁祸首。

    在明末那段混乱的历史里,还真说不清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但朱慈炅最看重他一点,那就是忠诚,在绝境之中对大明至死不渝的忠诚,面对明末那样令人绝望的形势,他没有逃避,而是迎难而上,以首辅之尊亲自领兵和敌人周旋,最后失败了,他也没有推卸责任,而是自杀谢罪。

    其实,崇祯并没有看错杨嗣昌,杨嗣昌能力是有的,不说别的,他知人善用的本事就无人能及,像孙传庭,可谓明末第一良将,还有左良玉和洪承畴虽然他们最后都投降了清朝,但不可否认他们都是将才,领兵打仗一个比一个猛。

    就算是倍受诟病熊文灿,那也是一个谈判专家,郑芝龙就是他忽悠来降的,张献忠也被他劝降过。当然像张献忠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投降和反叛都成了家常便饭了,脸皮之厚无人能及,遇到这种货色,只能怪熊文灿点太背,不能说他能力有问题。

    经过一番调整之后,大明朝廷可谓焕然一新,内阁四位大学士,徐光启和杨嗣昌都是朱慈炅的亲信,孙承宗远在辽东,基本不再发表什么意见,来道宗又是好好先生一个,再加上东林党言官们都被他收拾的差不多了,再也不会有人跳出来跟他唱反调了,朱慈炅这个时候才真正的做到了金口玉言,一言九鼎。

    至此,大明的内耗问题算是解决了,资金匮乏的问题就更不用担心了,不算抄没而来的一亿两白银,光一年的税收就够现在朝廷所有的开销了,再加上日兴隆商号和大明西洋贸易公司的收入,扩军不再是梦想,农民起义军和后金铁骑必将被逐个收拾,大明的强国之路由此开始。

第四卷 第一章 剿贼方略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经过三年的整治,大明朝廷终于摆脱了内耗,不再争权夺利,不再党同伐异,现在所有官员都唯崇正皇帝朱慈炅马首是瞻,大明中兴,正当时也。

    正月十六,元宵佳节刚过,朱慈炅便召开廷议,商讨怎样收拾农民起义军和后金,参与人员有:

    建极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新任内阁首辅徐光启;

    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来道宗;

    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杨嗣昌;

    工部尚书毕懋康;

    刑部尚书乔允升;

    京营提督、忠贞侯秦良玉;

    五军都督府左都督、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

    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曹化淳;

    另外由于兵部尚孙承宗和兵部左侍郎袁崇焕都远在辽东,朱慈炅特意让兵部右侍郎孙元化代表兵部参加了这次会议。

    待众人到齐,朱慈炅咳嗽了一声,动议道:“西北匪患已持续三载,辽东建奴更是已欺我大明十余年,以前朝廷内耗不止,国库空虚,无力征讨。现在朝廷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是时候收拾这些反贼了,具体该怎么做,大家都议议吧。”

    众人用眼神相互谦让了一番,最后新任首辅徐光启抵不住大家催促的目光,第一个走出来,拱手道:“启奏皇上,微臣认为现在辽东兵精粮足,镇国公孙承宗久经战阵,手下袁可立、袁崇焕、满贵、祖大寿、赵率教、何可刚、毛文龙、曹文诏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反攻建奴,正其时也,至于西北的匪患,一帮乌合之众而已,只要收拾了后金,再回过头来收拾他们易如反掌。”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附和,唯有新任吏部尚书杨嗣昌低头不语。

    朱慈炅见状,鼓励道:“杨爱卿,你有什么不同的建议吗?有什么就说嘛,放心,不会有人记恨你的,现在已经不兴党同伐异了。”

    众人闻言都面露笑容,紧张的气氛为之一松,杨嗣昌这才鼓起勇气上前拱手道:“启奏皇上,微臣认为建奴已然成势,非十年八载不能下,现西北反贼方起,若朝廷大力围剿快则一两年,慢则三四年,必能剿灭。如若现在弃西北而攻建奴,等反贼成势,大明必将两面受敌,故微臣建议先剿反贼,后攻建奴。”

    这杨嗣昌说的好像也有道理,朱慈炅为难了,到底听谁的呢?

    正在此时,王承恩突然出现在大殿门口,他跪在地上小心翼翼的道:“启奏皇上,锦衣卫密探从辽东传来八百里加急文书。”

    骆养性闻言,满脸通红,尴尬不已,这下面人怎么回事,密报就密报呗,不能等我回去再呈上来吗?竟然送到皇宫里来了,没看见现在正商量军国大事吗!

    朱慈炅倒是无所谓,反正这商议也不是一下两下能商议完的,他淡淡的道:“既然是紧急文书,就呈上来吧。”

    王承恩这才从怀里掏出一个上了火漆的信封,猫着腰走进大殿,双手呈到骆养性面前。

    骆养性接过信封一看,大吃一惊,上面竟然写着:“急急急急急,请速呈小骆大人亲阅。”

    一连五个急字,已经是最紧急的情报了,难怪一刻都不能等,都送到皇宫里面来了,小骆大人的称呼证明是他父亲以前留下来的精锐,是什么事情让他们急成这样呢?

    他匆匆的检查了一下封口,便迫不及待的撕开信封,取出里面的信纸看起来,密报写道:

    禀告指挥使大人:建奴盛京突然安装八门红夷大炮,小人冒充建奴,潜上城墙查看,发现此炮竟为建奴自制,炮身上镌曰:天助威大将军,并有铸造年月,督造官员及铸匠、铁匠的姓名。另,此批八门大炮上面镌刻的日期均为建奴天聪五年正月。

    建奴天聪五年就是大明崇正四年,正是这个月的事情,建奴竟然会造红夷大炮了,而且一造就是八门!骆养性看完,脸色都变了,他小心翼翼的将密报呈给朱慈炅,看皇上怎么说。

    朱慈炅接过密报一看,我靠,红夷大炮!这下麻烦了,后金也会造炮了,攻城难度直线上升,看样子辽东暂时是不用指望了。

    他将密报交还给骆养性,示意他传阅一圈,等所有人都看完了,朱慈炅这才无奈的道:“看样子辽东暂时是不能攻了,等我大明的新式火炮研制出来再做打算吧。现在只能先对付西北的反贼了,这反贼怎么剿,大家议议吧。”

    拿人肉去硬扛大炮,开玩笑呢,努尔哈赤就不信这个邪,结果他挂了。大明的官员自然不会冒这个傻气,大家都认为朱慈炅说的有道理,建奴还是放放吧,先把西北平定了再说。

    众人纷纷献计献策,有主张招抚的,有主张围剿的,有主张放回原籍的,有主张杀光屠尽的,其中杨嗣昌的建议最为中肯。

    他的建议概括起来就八个字:“四正六偶,十面张网。”

    四正指的是现在农民起义军活动的四个省份,分别是:陕西、山西、河南、四川,这四个省的巡抚主剿,主动去围剿境内的起义军,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

    六偶指的是周边的六个省份,分别是:北直隶、山东、南直隶、湖广、江西、贵州,这六个省的巡抚协剿,严防死守,防止起义军到处逃窜。

    最后再设总督一名,领着朝廷大军追剿起义军的主力,让他们无处可逃。

    他这一招在崇祯朝的时候也用过,开始的时候的确起到了奇效,追的张献忠没有办法,只有投降大明;剿的李自成溃不成军,只剩下十八骑逃亡山林。但后面张献忠出尔反尔,降而复判,并针对他的战术和明军主力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害的杨嗣昌疲于奔命。

    最后李自成攻破洛阳,处死皇叔福王朱常询;张献忠攻破襄阳,杀了襄王朱翊铭,杨嗣昌在惊忧交加中自杀谢罪。

    朱慈炅自然不会再犯崇祯皇帝的错误,他把众人的建议综合了一下,再结合崇祯朝失败的教训,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那就是:守株待兔,逐步蚕食。

    总体意思就是要招抚也要围剿,但不用去追剿,起义军总要吃饭的,现在灾区有粮的地方基本上都有城池,只要在各重要的州府派驻重兵把守就行了,一旦起义军攻击城池,临近的朝廷军队立马围过去,愿意投降的就缴了他们的械,不愿意投降的就打到他们投降为止。

    其实这些都不是重点,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投降后的处理,崇祯朝败就败在这点上,包括李自成、张献忠在内的起义军其实都投降过,他们一投降崇祯皇帝就把他们发回原籍,结果他们回去不久又反了,有的甚至还没到家,在半路上就反了!

    这样周而复始,等于一直在白做工。

    朱慈炅针对这一点想了个绝妙的主意,这个主意是什么呢?

    杀当然不能杀,那可都是自己的子民。

    具体怎么处置,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卷 第二章 征兵计划

    要解决农民起义军降而复判的问题,首先要分析他们为什么要复判,投降了又反叛有很多原因。

    有的人是实在找不到谋生手段,不继续造反就要饿死,这种人在起义军中占了一大半,西北到处都闹旱灾,没点关系的压根就混不到饭吃,不造反干什么?

    有的人是讲义气,昔日的首领一旦号召,他们便毫不犹豫的跟着继续造反。

    有的人则是天生反骨,投降是形势所迫,一旦缓过气来便会继续造反,比如张献忠就是个典型。

    知道了降而复判的原因,就能想出相应的对策了。

    对第一种,给他们饭吃就行了,只要能混个温饱,有几个人会闲的蛋疼,把脑袋别裤腰带上去造反啊。

    对第二种,不让他们和那些造反头子有交集就行了,没人号召他们自然不会反。

    对第三种,没什么好说的,只要逮住了,咔嚓就是一刀。

    朱慈炅经过一番分析,得出的方法就是:各路起义军首领逮着就杀,其余人等全部发配到辽东屯田。

    辽东由于地处沿海并没有遭遇旱灾,土地还相当肥沃,但由于连年的战乱,土地基本都荒芜了。特别是明军占领的广宁锦一线,这几年大战不断,当地的居民不是逃入山海关内,就是被后金抓去当奴隶了,方圆几百里内基本上看不到人烟。

    孙承宗正在组织军屯呢,就那也只能把每个城池四周的土地稍微打理一下,大部分农田还是空着的。

    农民起义军前前后后、满打满算全加起来也不到一百万,那边的土地是绝对能养活他们的,再加上有几十万辽东军看着,想跑,那真是门都没有。至于他们会不会跑去投敌的问题朱慈炅也不担心,你参加农民起义军那是饿的没法,朕还可以当你是大明的子民饶你一回;如果你敢投降后金,那性质就不一样了,投降异族那就是汉奸、卖国贼,抓到了就是杀。

    众人听到朱慈炅的解决方案以后无不拍案叫绝,大赞皇上英明,一时间整个大殿口水四溅,马屁如潮,拍的朱慈炅错点晕死过去。

    他见这帮人越拍越来劲,大有马屁不绝之势,连忙一抬手,制止道:“好了好了,别光说这些没用的了,还是议议兵力部署和总督人选吧。”

    众人见皇上已经把屁股收起来,亮出蹄子了,这才收拾心情,商议起正事来。

    大家都是明白人,并不是那种只知道溜须拍马的奸妄小人,拍马屁,歌功颂德那只是例行公事而已,得有个度。现在皇上连蹄子都亮出来了,自然是没人敢再拍了,开玩笑呢,还拍,那一蹄子飞脸上,岂不砸的面目全非!

    这兵力部署倒是好算,各省有多少州府在场每个人都知道,就算装备了新型燧发枪和手雷,一个州府最少也要派驻五千人马,不然压根就顶不住农民起义军的进攻。如果进攻都顶不住那守株待兔就没意义了,你还没围过来兔子就吃干抹净跑了,还守什么株待什么兔啊!

    这样算下来,现有的兵力就不够了,西北地区总共才十来万军队,要实施守株待兔计划最少要二十万军队,所以众人提议再征兵十万,以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朱慈炅可没他们那么小气,要征兵那就使劲征呗,现在又不是没钱。再说现在也不是光平定西北就完事了,大明还有打不完的仗呢,这兵马自然是多多益善。

    于是,朱慈炅小手一挥,满怀豪情的道:“十万哪里够,先征五十万吧,后面的大战还多着呢,剿贼就当是练兵了。”

    众人也知道后面还有后金这块硬骨头要啃,自然不会反对,五十万就五十万呗,大明全盛的时候可有两百多万大军。正好西北各省留下的平民里面有一大半是军户,毕竟再大的自然灾害边境还是要防守的,原来大明的边军可有一百多万,征个五十万倒是不用愁兵源。

    至于总督的人选,商议来,商议去,大家竟然都属意洪承畴出任陕西总督,左良玉出任山西总督!

    开玩笑呢,这两个反骨仔,朱慈炅没把他们咔嚓了就算不错了,怎么可能让他们出任这么重要的两个位置。

    最后朱慈炅力排众议,定下了各省的总督人选。

    孙传庭任陕西总督,征兵十万,集中操练,原陕西兵马分驻各州府;

    卢象升任山西总督,征兵十万,集中操练,原山西兵马分驻各州府;

    秦翼明任四川总督,征兵五万,分驻各州府;

    史可法任河南总督,征兵五万,分驻各州府;

    秦拱明任湖广总督,征兵五万,分驻各州府;

    洪承畴任江西总督,征兵五万,分驻各州府;

    左良玉任贵州总督,征兵五万,分驻各州府;

    京营再征兵五万,分驻北直隶各州府,仍由秦良玉统领;

    另外山东各州府的防御由孙承宗负责,南直隶各州府的防御由郑芝龙负责。

    这样算下来,新增的五十万大军再加上原来的禁卫军、边军、辽东军和江南军,大明的总兵力将达到恐怖的一百二十万,一年光军费就是三千六百万两!

    要是换做一年以前,光是这军费就能让大明破产,但现在却完全不是问题了,新增的地租税和交易税就有将近一千六百万两,日兴隆一年赚个两千万两也不是问题,光这两样就能顶军费开支了。还有西洋商贸的收入,一年下来也有一千多万两,不过这钱也留不住,一百二十万大军现在也就能堪堪配齐刀箭而已,至于新型燧发枪,也就京营原来的五万多人装备上了,连辽东军都还没有装备呢。

    王恭厂现在一个月才能堪堪生产一万把燧发枪,一年满打满算也就十二万把,要把一百二十万大军全部装备好得等十年!这速度肯定是不行的,再说后面还要生产大炮呢,如果再把手雷和地雷生产也算上,二十年都不一定能把全军都装备上火药武器!

    要真等二十年,全世界的地盘估计都被欧洲列强给抢完了,到时候大明也就能偏安一方而已,等列强把所有殖民地都消化完了,必定会联合起来啃东方这块大肥肉,到时候又是鸦片战争,又是八国联军,大明能抵挡的住吗?

    以一国之力硬扛全世界所有国家,现在或许还可以,越到后面难度就会越大,如果不趁早多抢点地盘,到时候就是被欺负的命。

    所以,这军工厂的扩建是势在必行了。

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产能

    王恭厂原来是制造火药的,经过扩建以后变成了一个全能型的军工厂,既能制造火药,又能制造枪支,还能制造手雷和地雷,加工手段也很全面,铸造、锻打、机加工等车间一应俱全。

    朱慈炅原以为一个上万人的军工厂就差不多了,毕竟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都是慢慢发展起来的,一口吃成个胖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世事就是这么的离奇,这次他还真一口吃成了一个大胖子,南京一次抄家就抄到上亿两白银,这是他以前怎么都想不到的。

    既然有钱了,自然不能再慢慢发展了,他原本想着只要能在有生之年平定了农民起义,再收拾了满清就功德圆满了。现在他不这样想了,混乱的海上形势让他看到了希望,现在英国、法国、俄国等列强才刚刚起步,要说实力还不如大呢,只要迅速的把西北和辽东的问题解决了,大明称霸世界也不是不可能的。

    人一旦有了野心便会像野火燎原般疯狂滋长,朱慈炅听了郑芝龙对海上形势的描述以后,内心就已经隐隐有点躁动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滋长,他的野心已经不可遏制了。称霸世界,征服全球,大明帝国日不落,不行吗!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朱慈炅发现自己一刻都不能等了,廷议结束以后他招呼了一声曹化淳,换上便装,带着几十个大内高手便向王恭厂赶去。

    宋应星被突然赶到的朱慈炅吓了一大跳,他以为朱慈炅是来搞突击检查呢,却不曾想压根就不是这么回事,朱慈炅在王恭厂转了一圈之后什么都没说,直接掉头走了!

    他这是冷静下来要放弃了吗?当然不是,扩建工厂,提高产能并不是几句话就能解决的事情,必须有详细的规划,朱慈炅回宫以后立马把自己关在御书房里,开始规划新的军工体系。

    首先是扩建工厂的问题,这个问题并不简单,扩建工厂需要很大一块地,但王恭厂四周已经没有多余的空地了。

    如果把新厂建到其他地方,就存在一个物资周转的问题,明朝那会儿可没有汽车,更没有火车,就算把新厂建到最近的天津卫,没个一两天东西也周转不过来,这样的话反而会降低效率。

    把新厂建到城外也不合适,谁知道皇太极会不会发神经再搞一次大突袭,如果他真发神经,那城外的军工厂简直就是送给他的超级大礼包!

    怎么办呢?古代人或许会头痛,但朱慈炅不会,这个问题对现代人来说简直就不是问题,只要有钱就能解决。没地了就征地拆迁呗,就算照价补偿,那些平民也没什么好说的,谁叫他是皇上呢;如果多给一倍的钱,那些平民能笑得嘴巴都合不拢。

    朱慈炅现在可不是一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