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军工帝国-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慈炅知道他们会往河南窜,但他就是不提醒卢象升,如果一提醒,让卢象升跑到河南去守株待兔,把贼寇给打跑了,那岂不是白白便宜了河南那帮宗室蛀虫!
第五卷 第十七章 舆论引导
看罢卢象升的奏折,朱慈炅不由想起了吴梅村所负责的《新京报》,要他尽快把首刊编辑出来,怎么现在还一点动静都没有呢?首刊的内容都给他想好了,就是报道辽东大捷的相关消息,那么多人和事,随便写写就不止十篇文章了,按他的文采应该早就编辑好了啊!
对《新京报》的刊行朱慈炅是相当重视的,后世的经验告诉他,只要掌握了舆论宣传的喉舌,就能把握国家发展的方向。
你想要干什么就使劲赞美、夸奖,把这样做的好处尽量夸大,老百姓就会认为必须这样做,才是对的;你不想别人干什么,就使劲批评、谴责,把那样做的坏处无限放大,老百姓就会认为要是那样做,就是错的。这样,不管你想做什么,都会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推行起来事半功倍。
朱慈炅现在有很多事情就必须舆论的支持才能推行下去,像推广西学,培养机械、物理、化学方面的人才;鼓励经商,建立市场经济体系;与洋人合作,发展对外贸易等等。
这些事情本来就是无所谓对错的,但是他们必然会触动某些阶层的利益,有很多人眼里可是只有利益没有国家,一旦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便会疯狂反对。老百姓一般是不持什么立场的,但他们有盲从心理,很容易被这些利益阶层煽动一起来反对,到时候要推行就难了。
现在有了报纸就不一样了,这些事情都可以通过报纸宣传引导,潜移默化的让老百姓认识到这样做的好处,到时候再推行起来那些利益阶层想反对就孤掌难鸣了。
可以说这《新京报》是他推行新政的关键,但吴梅村那里却迟迟没有动静,他怎么能不着急呢。既然吴梅村不来主动汇报,那就只有让他被动来汇报了,于是朱慈炅对着门口大喊一声:“曹公公。”
曹化淳应声而入,恭敬的行礼道:“微臣在。”
朱慈炅把奏折往书桌上一扔,有点不悦的道:“通知吴梅村给朕来汇报一下《新京报》的编辑情况。”
曹化淳领命而去,没过多久,吴梅村捧着一张折叠好的报纸过来了。
朱慈炅看见他手里的报纸,以为他都编辑好了,不由兴奋的道:“这是编辑好了吗?快给朕看看。”
吴梅村恭敬的将报纸递上来,羞愧的回道:“这个,这个,微臣无能,还没有编辑完,请皇上责罚。”
朱慈炅闻言,并没有马上发作,而是接过报纸仔细的看起来。
按他的提示,报纸的纸张用的是最差的,没办法,这年头可没有广告收入,十文钱也就相当于后世的一块多钱,要有利润就必须压缩成本,所以这纸张自然要用最便宜的。
整张报纸并不是摊开的,而是折的方方正正,大概书本大小,正面是报纸的封面。
封面正中间写着三个规整的隶书大字《新京报》,三个大字旁边是题字人的签名:大明内阁总理大臣摄政王,朱由检。
恩,这五叔的字倒是越写越好了,很有大家风范,看样子这几年奏折没白批啊。
封面的左上角写着一副对联:国事,时事,天下事,包罗万事。要闻,新闻,时政闻,百姓皆闻。对联旁边又是一溜小字:大明内阁首辅礼部尚书,徐光启。
这两人都是朱慈炅打了招呼的,一个摄者王、一个内阁首辅,证明了报纸的权威性,能起到很不错的广告效应。当然如果是他亲自题字,那更能证明报纸的权威性,奈何他那笔字写的,实在是拿不出手啊,权威性是有了,这美观性肯定会受到影响,所以他想了想还是算了。
封面的右下角也是两溜字,注明了刊发机构和日期:大明通政使司衙门刊行,崇正四年月日。
这封面倒是美观大方,有权威,有内涵,让人看一眼就有读下去的**,不错,不错,朱慈炅点了点头,缓缓的将报纸展开。
他看了看正面稀稀拉拉的两篇文章和一首诗,又有点不甘心的把报纸翻过来,看了看反面,一片空白!
朱慈炅瞬间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他把脸一板,生气的问道:”怎么回事,这么多天了才两篇文章!“
吴梅村惶恐的跪在地上磕头道:”微臣无能,微臣无能,微臣。。。。。。实在不知道该写什么好啊!“
朱慈炅闻言,一拍额头,好吧,自己有点太想当然了,这货又没看过报纸,怎么知道报纸该写些什么呢。难怪让他宣传辽东大捷,他就写出两篇文章,一篇介绍三台子堡之战的,一篇介绍盖州攻城战的,还有一首赞美大明将士的诗,其他就没有了。
朱慈炅想了想,口气一变,轻声宽慰道:”起来吧,朕不是要怪你,只是这《新京报》以后可是要天天刊行的,你这速度怎么保证天天都出新刊?“
吴梅村抹了抹额头的冷汗,爬起来躬身道:”微臣愚钝,有负皇上所托。“
朱慈炅继续宽慰道:”这个不怪你,是朕没跟你说清楚。“
吴梅村闻言,感动莫名,恭敬的请教道:”请皇上赐教。“
朱慈炅思考了一阵,问道:”你对太傅了解多少。“
吴梅村正准备恭听圣训了,没想到迎来的是一句提问,他有些不知所措的回道:”呃,这个,这个孙大人是顾命大臣、太傅、中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督师、镇国公。“
朱慈炅追问道:”还有呢?“
吴梅村想了想继续答道:”孙大人是先皇帝师,曾多次督师蓟辽,并主持修筑了宁锦防线,抵住了建奴的进攻。“
朱慈炅继续追问道:”还有呢?“
吴梅村额头上的冷汗又冒出来了,他结结巴巴的道:”这个,这个,其他的微臣还要去打听一下。“
朱慈炅一拍巴掌,有些得意的道:”这就对了,你一个新科状元,在朕身边待了这么久,还见过太傅本人,都只知道这么多,其他人若不是与太傅熟识,或者在太傅手下当过差,怕是比你知道的更少。“
吴梅村闻言,灵机一动,试探道:”皇上的意思是可以写一篇文章,详细的介绍太傅的情况?“
朱慈炅欣慰的道:”恩,不错,一点就透。记住了,报纸不是只能报道事情,相关的人员情况也可以报道,特别是有功之臣,更要大肆报道,而且题目不能太俗套,要有一定的震撼效果,比如介绍太傅的这篇文章就可以题为:三朝元老,功勋卓越……记辽东主帅孙承宗大人。还有满桂、孙元化、孙传庭、秦翼明、秦拱明都可以介绍介绍嘛,多介绍介绍他们的光辉事迹,鸡毛蒜皮的琐事就不要写了。”
吴梅村闻言,眼珠子一转,继续试探道:“皇上是想树立榜样,让大家向他们学习?”
朱慈炅点头微笑道:“恩,孺子可教也,不但是我方将领,敌方的重要人物也可以介绍介绍嘛,像皇太极、莽古尔泰、代善都可以写写嘛。”
吴梅村大胆的揣测道:“往丑里写?”
朱慈炅闻言,抚掌大笑道:“哈哈哈哈,不错,不错,有前途,朕果然没看错人,给朕使劲恶心他们,最好让他们看了就吐血;一定要把他们写成十恶不赦的大坏蛋,让大明百姓恨不得人人得而诛之。”
吴梅村认真的道:“他们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个倒不用怎么夸张。”
朱慈炅闻言,翻了个白眼,提示道:“听说他们几十年前,还没有归化大明的时候就跟野人一样,吃生肉、喝兽血、一年到头不洗澡,身上爬满了虱子。”
吴梅村闻言,眼睛都快鼓出来了,您这说的是人还是野兽啊!旋即他又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好像是明白了朱慈炅的意思。
朱慈炅继续提示道:“还有辽东的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这些也可以写写嘛。”
吴梅村会意道:“微臣明白,如此大好河山被建奴给占据了,我们一定要夺回来。”
朱慈炅点了点头,突然严肃的问道:“你知道这次之所以能战胜建奴,凭借的是什么吗?”
吴梅村这次会错意了,他马上吹捧道:“靠的是皇上的英明神武,还有孙承宗大人的忠勇机智,还有孙传庭大人的赤胆忠心,还有。。。。。。。”
朱慈炅哭笑不得的阻止道:“好了,好了,这些是一部分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大明的武器比建奴先进,我们有新型燧发枪建奴没有,我们的大炮比建奴的打的更远,更准。”
吴梅村有些摸不着头脑的问道:“皇上的意思是?”
朱慈炅没好气的道:“这些都是靠人做出来的,朕现在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你想啊,要是朕一个月就能生产上千门大炮,而且射程比建奴的远的多,那收复辽东多轻松的,到时候你就可以写一篇文章:万炮齐发,建奴灰灰湮灭。”
吴梅村当然知道万炮齐发是不可能的,所以这话的重点就在人才二字上,他若有所思的问道:“皇上是准备推广西学。”
朱慈炅点了点头,告诫道:“有些事情你知道就行了,这些不能从正面报道,要从侧面引导,懂了吗?”
听这话的意思,皇上是把自己当亲信了,吴梅村激动的点头道:“微臣明白。”
第五卷 第十八章 迅急筹划
朱慈炅想了想,感觉一般的报纸差不多也就这些内容了,如果把这些全写上去,不要说十篇文章了,二十篇都没问题,于是,他微笑着问道:“还有什么问题吗?”
吴梅村闻言,有些为难的道:“这一天一刊,微臣一个人怕是写不过来啊。”
朱慈炅闻言,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道:“通政使司最小的官吏都是举人出身吧,你可以让他们写啊,你把把关就行了。还有,大明这么多官员,进士出身的多如牛毛,写几篇文章对他们来说不是手到擒来,你可以征稿啊,只要给点稿费,他们还不抢着给你写啊!”
吴梅村闻言,眼睛一亮,对啊,写一两篇文章对大明的官员来说还真不是个事,不过这个稿费,他继续请教道:“皇上,不知稿费给多少合适?”
朱慈炅被他打败了,以手抚额道:“这个你可以算啊,看有多少利润,再看看官员的收入水平,你感觉多少钱能让他们抢着给你写,就给多少钱啊。”
利润?吴梅村有点不能理解了,这都降到十文钱一份了,还能有利润吗?他小心的问道:“皇上,这么便宜,还能赚到钱吗?”
朱慈炅被他彻底打败了,这些读书人就这毛病,眼里就没有赚钱的概念,他无奈的问道:“一张报纸纸张价格几何,印刷价格几何,你又打算一期刊印多少份?”
这些吴梅村倒是都打听好了,他立马回道:“一张报纸纸张三文,印刷价两文,听通政使司的同僚说,以前印一期邸报最少能卖出上万份,最多能卖出十多万份,所以微臣准备先印一万份,如果能全卖光,再一万一万的加印。”
一张赚五文钱,一万张才五万文,也就是五十两银子,难怪这货没想过能赚到钱,就这发行量,怎么赚钱!还有,他之所以把报纸价格降这么低就是为了把销量推上去,从而控制舆论导向,这一万份能控制个屁的舆论导向啊!
朱慈炅斩钉截铁的道:“一万份太少,大明历届进士在世的都几千人吧,举人最少也几万吧,还有秀才,那怕是有几十万吧,还有童生,怕不是有几百万吧,这么多读书人,如果一人买一份,你印一百万份都不够。这样吧,前三期免费,每期印一千万份,认识字的,每人发一份。后面每期先印一百万份试试,如果能卖完就十万十万的往上加。”
吴梅村闻言,下巴都快掉地上了,张嘴嘴无意识的道:“一,一,一千万份!”
少见多怪,打广告还有人嫌发的多吗,这《新京报》现在可是独家买卖,而且还有朝廷支持,一千万份算个什么啊,大明可有一亿多人。
朱慈炅压根就没搭理他,继续分析道:“如果按每期一百万份计算,一期大概能赚五千两银子,给个五十两一篇文章你这通政使司的门槛怕是都要被人踩破了,还是少给点,十两银子一篇文章吧,通政使司内部人员折半。就这估计大部分小官吏都会发了疯的往你那投稿子,如果一次公布一期的征稿,估计你一天都看不完,这样吧,一次公布十期的征稿内容,你多组织点人审稿,刊发了的文章才给稿费,没刊发的就给人发一百文工本费吧。”
吴梅村继续痴呆状态,喃喃的道:“十,十,十期!”
朱慈炅鄙视道:“十期很难吗?朕随便就能想几期出来,第一期主要介绍辽东大捷,第二期主要介绍山西大捷,第三期主要介绍火枪火炮,第四期主要介绍两次大战中英烈的事迹,第五期主要介绍两次大战中战功标榜的英雄,第六期主要介绍大明军队的发展情况,第七期主要介绍西北灾民的安置情况,第八期主要介绍新型加工机械,第九期主要介绍大明各地的物产,第十期主要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第十一期。。。。。。。这不就够十期了,很难吗?”
吴梅村闻言,擦了擦嘴角留下来的口水,敬佩道:“皇上英明。”
朱慈炅牛逼哄哄的道:“这点东西算什么,如果给朕一点时间,一百期朕都能给你想出来,不过这《新京报》可是你负责的,朕就不给你添乱了,你只要记住几点就行了。”
吴梅村知道重点来了,他赶紧集中精神,全神贯注的道:“请皇上赐教。”
朱慈炅严肃的道:
“第一,朕要恢复我大明天朝上国的地位,所以这个军队建设必须跟上;
第二,要打仗就要有钱,所以商业必须发展起来,要鼓励经商;
第三,要打胜仗就要有先进的武器,所以这个军工必须发展起来,要推广西学;
第四,蛮夷都已经发展起来了,我大明不能固步自封,要开始与蛮夷接触,拉拢一批,打压一批,这样大明才能保住天朝上国的地位,同时还要发展对外贸易,去赚蛮夷的钱。
暂时就这么多了,其他的等朕想到了再跟你说,总之,这个方向你一定要给朕把握好。”
吴梅村郑重的点头道:“微臣明白。”
朱慈炅满意的看着他,微笑道:“皇帝也不差饿兵,去户部领一百万两做启动资金吧,我给你十天时间好好准备,到时候一开始刊发可就不能停了,必须天天发新刊,你好好想想吧。还有三千万份不是一两天能印出来的,你这两天就要把前三期整理出来,不然进度就跟不上了。”
吴梅村崇拜的看了皇上一眼,恭敬的退了出去。
。。。。。。。。。。。。
一百万两,对于朱慈炅来说只是个小数目,因为他已经掌握了庞大的大明帝国,又有现代人的头脑,想赚点钱,那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对于京师的造纸行业和印刷行业来说,却是一个天文数字,可以说是京师造纸行业和印刷行业所有作坊总资产加起来都没有一百万两。
要知道大明动荡已久,平民百姓都快朝不保夕了,那有心思去看书;各级官员也一个个焦头烂额,就更没心思看书了。所以这会儿的造纸行业和印刷行业很不景气,印出来的书根本就卖不动,京师造纸作坊和印刷作坊维持生计都很艰难。有不少作坊已经关门倒闭了,幸存的作坊也是举步维艰,日益窘迫,所有作坊老板都没想到一个天大的馅饼即将砸到他们的头上。
这天,通政使司左通政吴建业吴大人突然把京师所有造纸作坊老板和印刷作坊老板全部招到通政使司衙门,说是有要事相商。
现在京城幸存下来的造纸作坊也就几家了,印刷作坊能多一点,但也就十几家,各家老板倒是都知道左通政吴大人正准备办新邸报呢,前几天吴大人就找他们了解过行情了,还找他们要了纸样和印版样。
不过那会儿吴大人好像说他每天才印一万份啊,这量也就够一两个作坊维持生计而已,把大家都叫过来是几个意思啊?难道还要竞价,不带这么狠的吧?
等大家都到齐了,吴梅村开口了,现在都快火烧眉毛了,他也懒得跟这些小作坊老板客套了,直接了当的道:“诸位,本官想在十天之内印三千万份《新京报》,不知你们能印出来不?”
下面的作坊老板顿时眼珠子掉了一地,都目瞪口呆的望着吴梅村,没一个吭气的。
吴梅村看他们这副表情,不由焦急地问道:“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这时下面的老板们才回过神来,其中有个老板摸着自己的耳朵不能置信的问道:“三千万份!吴大人,我没听错吧?”
一众老板纷纷附和道:“对啊,对啊,我们没听错吧,这事可开不得玩笑。”
吴梅村哭笑不得的道:“本官为什么要跟你们开玩笑?”
不开玩笑,那就是真的咯,下面一众老板马上不顾礼仪议论开了。
吴梅村也不催促,他知道这么短时间内印这么多份报纸,的确很困难,让他们议论一下也好。
过了半饷下面的老板推选出一个老成持重之人为代表,跟吴梅村沟通起来。
那老者颇有些无奈的道:“若我们多雇些人一天十二个时辰轮流赶工倒是能印出来,只是,这么大的量,我们材料都买不起啊!”
吴梅村早就预知到这种情况了,他毫不犹豫的道:“这个不是问题,你们拟定个契约,签字画押之后我就付钱给你们。”
那老者激动的问道:“当真,那可是十五万两。”
吴梅村没好气的道:“不用你提醒,本官知道是十五万两,早就备好了。”
那老头闻言,窃喜了一阵,又搓了搓手,有点难为情的道:“不知吴大人以后每天印多少份,如果印的多的话,我们还可以添置些器物,这样这三千万份就没一点问题了。”
吴梅村拍板道:“每天一百万份,够了吧,够了的话赶紧拟定契约,本官还忙着呢。”
那老者赶紧点头道:“够了够了,我们这就拟契约。”
一众老板都兴奋的直抖,这下好了,十天之内,差不多在场的每个人都能赚五六千两,以后每天他们还能赚几百两,一天几百两一年可就是几万两。从今往后他们光给通政使司印邸报都能赚的盆满钵满了,哪怕其他什么活都不接,都不用再担心生计问题了。
第五卷 第十九章 邮局诞生
十月的京师已经颇有些冷意了,到处凉风习习,虽然不至于冰冷刺骨,但也能吹的人浑身拔凉拔凉的。
天气是如此的冰凉,很多人内心却是火热火热的,且不说那些造纸作坊和印刷作坊的老板像癫痫病发作了一样,到处疯狂采购,疯狂招人;光说各部衙门里的小吏们,那也跟脑袋抽疯一样,一没事就趴桌子上奋笔疾书,那会儿可还没流行写小说,这些精神病患者难道都准备著书立说吗?
这个,当然是不可能的。
在古代,著书立说一般都是大文豪,大诗人才能拥有的殊荣,就算你想出本杂文什么的,最少也得是一甲出身的翰林或者遮吉士,像各部衙门的小吏一般都是举人出身,最多也就是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敢写书,不怕笑掉人大门牙吗?
他们自然不是在写书,而是在给新邸报写报道。这几天通政使司竟然也跟抽了疯一样,把新邸报的求稿通告贴遍了京师各个衙门,诡异的是,各衙门的高官们都当没看见一样,不闻不问!他们不是真没看见,只是不敢管而已,皇上在朝会上可是发话了,谁敢阻扰通政使司办报就要谁好看。
各衙门的高官也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他们不是来要钱的,而是给手下的小吏们送钱的,就让他们送吧。
开始各衙门的人都不大相信,一篇千字的文章十两银子,开什么玩笑,大家可都是读书人,真要发起狠来,一天写上万字都不是不可能的,一天能赚一百两,简直是天方夜谭!
总有些闲的无聊的,坐那没事干,写了几篇相关文章,扔进通政使司放在各衙门口的收稿箱里,就当消遣了,反正就算不采纳也给一百文工本费,一天一百文,一个月可就是三两银子,一家人的口粮都够了,当然,前提是通政使司不是骗人的,他们得真给钱。
通政使司自然不是骗人的,第二天所有投稿的人都收到了钱,当然大多数都是工本费,但也有极个别的人收到了十两银子的稿费。
这下京师各部衙门都炸锅了,原来真有十两银子一千字这回事,谁不写谁就是傻逼,就算没十两,一百文不也够买点小酒喝喝了,一千字的文章,多大点事啊,最多一个时辰就写完了,他们这些衙门里的坐班一天最多也就忙活一两个时辰,有的是时间。
于是,京师各衙门里六品以下的官员一闲下来就开始埋头做文章,那些不想写的都被逼着写了,没办法,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