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军工帝国-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水道一般是一里左右,只能同时容下这样的大船五艘,十个船坞那就是五十艘。”
朱慈炅毫不犹豫的道:“那就五十艘,草图这两天朕就画给你,马上召集人手,尽快开工。”
毕懋康闻言,颇有些为难的道:“皇上,这造船耗费颇大,建船坞最少要耗费三十万两,两万造船匠户如若全招来干活,一月的粮饷就要将近十万两,还有各种材料和运输损耗,一月起码要耗费二十万两,工部有点承受不了啊。”
怎么可能让你工部掏钱呢,朱慈炅直接道:“银子的问题你不用操心,回头写个奏折,朕先给你拨付三百万两,不够了再说。”
毕懋康总算是放心了,钱的问题解决了,那就没有问题了,于是,他千恩万谢的跟这徐光启告退了。
待两人走后,朱慈炅立马开始画起草图来,要说一艘七十米长的战舰全部拆开画成零件图,那么画个一年两年估计都画不出来,好在大明的造船技术本来就很发达,他只要画个大概的外型尺寸就行了,具体用多少板料怎么连接,估计那些造船的工匠比他还熟,根本就不需要他画出来。
虽说只要画简单的草图,但一艘战舰的部件也有不少,他总不能光画个外壳,里面有些什么东西还是要画出来的。朱慈炅是画了一张又一张,那叫一个鬼画符啊,画着画着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晕倒,这个舰炮还没安排人做呢!
一艘一级风帆战列舰可有一百零二门舰炮,五十艘就是五千一百门舰炮,已王恭厂现在的生产能力,一年压根就做不出这么多舰炮,更何况这些舰炮还是后膛式的,还配有燧发机,跟野战炮压根就不一样,还要重新研制呢,朱慈炅赶紧让曹化淳召孙元化和宋应星前来商量。
不久,孙元化和宋应星联袂而来,他们两竟然一改往日急匆匆的样子,显得颇为悠闲自得,朱慈炅不由好奇的问道:“咦,你们不是一向都很忙吗,今天怎么这么轻松?”
孙元化立即拱手道:“皇上英明,让火器学院的学生去现场学习,他们不愧是读书人,学的很快,现在对火枪和火炮的原理和制造都比较熟悉了,有什么事情交给他们就行了,所以微臣总算是清闲一点了。”
朱慈炅闻言,欣慰的道:“恩,不错,看样子他们都比较有西学天赋,不过这火器研制不能笼统的归为一类,你们要根据他们各自的特长因材施教,比如有的人对生产制造很有心得,你们就培养他们管理工匠;有的人对火枪火炮的原理很是热衷,你们就培养他们研发新型火器;有的人态度严谨、做事认真你们就培养他负责验收。你们不能指望这些学员都变成全才,分细一点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这点以后你们要多注意。”
两人闻言,略为体会了一下,不由面带钦佩的互望了一眼,齐声赞道:“皇上英明。”
朱慈炅摆了摆手,微笑道:“这些都是小事,你们教着教着慢慢就会体会到的,朕这次让你们来,是想跟你们商量一下舰炮生产的问题。”
孙元化不由好奇的问道:“敢问皇上,舰炮是什么炮?”
朱慈炅耐心的解释道:“舰炮就是战船上装备的火炮,现在西洋已经有很多装备了几十门甚至是上百门火炮的战船了,他们称之为战列舰,朕也准备生产这种战列舰,先前朕已经问过毕懋康了,工部都水清吏司那边一年大概能生产五十艘一级战列舰,这一级战列舰门艘需配备各式火炮一百零二门,现在王恭厂肯定做不出这么多,所以朕想建个新厂,专门生产舰炮。”
宋孙元化闻言大惊道:“一艘战船就要一百零二门火炮,五十艘那岂不是要五千多门火炮!”
朱慈炅点了点头,然后抽出一张白纸,画了个草图,指着图纸跟他们介绍道:“这舰炮和步兵用的野战炮还不一样,为了方便装填,必须做成后膛装弹,就像这样,跟佛郎机炮有点像,不过这个子炮管是从后面塞进去的,前面主炮管直接铸造成前面小后面大的通管就行了,内壁车光后再加装一个后盖,用两个插销固定后盖,拔掉插销就可以取出里面的子炮管。还有,船在海上是不停移动的,所以不能用火绳点火,不然等你火绳烧完敌船都不在原来的位置了,这样命中率太低了,必须做成燧发式的,就跟新型燧发枪差不多。”
两人看着草图频频点头,这子管后膛装弹和燧发机都没什么,佛郎机炮就是带子管的,他们都很熟悉,至于燧发枪他们更熟,这个燧发机就是做大一点而已,基本上没什么难度。
朱慈炅见他们没有什么疑问,便取出天津卫新城的地图,指着中间的一个小方格道:“新的火炮厂朕准备建在这里,主要制造舰炮的母管、子管还有炮弹,至于燧发机,需要的机床太多了,就放在王恭厂做,你们看怎么样?”
两人为难的互望了一眼,最后还是宋应星开口道:“皇上,做舰炮倒是没什么难度,关键是没有人啊,我这一走,王恭厂这边怎么办?”
朱慈炅稍微想了想,便盯着孙元化道:“初阳,只能让你辛苦一趟了,带三百个学员和一千熟练工匠过去,再招一万工匠,如果匠户不够就从军户里招,要多少人,你兵部出个调令,朕给你批。”
人员都有着落了,两人再无问题,便双双告退,回去准备人员和机床去了。
一切安排妥当,朱慈炅嘘了一口气,坐下来继续画战舰草图,随着一张张草图在他笔下诞生,他仿佛看大明的第一批风帆战列舰跃出纸面,越向大海,驶向远方。
海上争霸的时代,大明终于迎头赶上了!
第七卷 第四章 铁矿金矿
十月的北京天高云淡,气候宜人,在这舒适的环境中,朱慈炅感觉心情也特别的好,造船厂已经破土动工,新的火炮厂也已经开始修建厂房,年后就可以生产风帆战列舰了,大明帝国即将,称霸海上不再是梦想,他这心里别提多美了。
正当朱慈炅心情激舞飞扬的时候,宋应星却跑过来,很不合时宜的泼了一瓢冷水:铁矿石又快没了。
这一年来,王恭厂不知道生产了多少火枪、火炮还有炮弹,施维拉送来的两百万斤铁矿石早就用光了,大明各地铁矿虽然一直在开采,但这开采的速度远跟不上消耗的速度,所以,铁矿石又快没了!
一提到铁矿石,朱慈炅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施维拉,这家伙不是要跟自己买燧发枪和火炮吗,人呢?他大概了解了一下现在枪炮的库存,差不多能凑齐一万把燧发枪和一百门五一八式榴弹炮,于是他向施维拉发出了召唤。
施维拉倒没有跑,他一直在京城里到处巴结权贵呢,大明的高档奢侈品可是他的摇钱树,一个月能带给他的家族上千万两白银的收入,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了,至于澳门总督,去他娘的,那能赚到什么钱,反正有他的卫队在那里看着也出不了什么事,还是办自己的正事重要。
买燧发枪和火炮的事情倒不是他忘了,毕竟他的家族招募私军也需要时间,再说他还没想好要把家族的军队派到哪里去抢钱呢,巴西那边倒是不错,到处都是黄金和白银,但那边他不是很熟,也没什么值得信赖的朋友,这么贸贸然把军队派过去,抢不抢的到钱还不知道呢,所以他一直在犹豫中,这一犹豫就过了两个多月,直到大明皇帝陛下突然召见他。
大明帝国皇帝陛下现在就是他最大的老板,大老板召见他自然是脚下生风,屁股冒烟,一溜烟就赶到了紫禁城。
朱慈炅对这货倒是蛮客气的,毕竟现在大明西洋商贸的业务等于是交给他在代理,每个月的收益那可是上千万两,还有以后跟列强的接触也要靠他牵线搭桥,所以,基本上朱慈炅是把他当合作伙伴来对待的。
两人寒暄了几句之后,朱慈炅直接进入了正题,微笑着问道:“施维拉伯爵,上次你说的火枪和火炮还要吗?”
施维拉闻言一愣,随即惊喜的道:“要啊,皇上,已经做好了吗?”
朱慈炅点头道:“恩,已经做好了,你准备什么时候提货呢?”
施维拉这段时间一直在头疼把军队派往哪里的问题呢,闻言不由脱口道:“货倒是随时都可以提,只是微臣还没想好将招募的军队派到哪里去。”
朱慈炅闻言,心里一动,漫不经心的问道:“哦,你还招募了军队啊,想用来干点什么呢,复国吗?”
施维拉连忙摇头道:“复国的时机还不成熟,再说复国也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我们那位公爵大人都还没下定决心呢,我急也是没用的。我主要还是想去占几座金矿或者银矿,反正现在西班牙还有我们葡萄牙的海外领地都乱的很,只要注册个什么公司就可以去抢,谁抢到了就是谁的。”
竟然还有这等好事,朱慈炅差点就想说,朕去帮你抢得了,但是想了想还是算了,人家现在好歹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双重国籍,不管到哪里去抢那都是国家内部矛盾,他这一冲进去那可就是抢地盘了,现在西班牙可还是有数的海上强国,大明还不具备跟他在海外抢夺殖民地的能力。
不能参与,那就只能干瞪眼了,朱慈炅遗憾的道:“哦,那你想好去哪里抢了没?”
施维拉叹息道:“本来是想去巴西的,听说那边到处都是金矿和银矿,但是那边我一点都不熟,唉。”
你不熟朕也不熟啊,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朱慈炅正想结束这个话题呢,却突然想起来自己是要这家伙去搞铁矿的,金矿银矿什么的暂且可以不说,但是得忽悠这货去抢铁矿啊!
他使劲回想起来,周围哪个国家铁矿比较多呢?澳大利亚铁矿是出了名的多,但是太远了,必须找个近点的,想了半天他终于想起来了,印度铁矿就不少啊,而且阿三什么的最讨厌了,要不顺便给他们添点堵吧,正好,一举两得。
于是朱慈炅忽悠道:“你不是跟印度总督孔德德很熟吗?朕听说印度的金矿也很多,你不如去印度啊,那里离大明也近,你要补充弹药方便的很,顺便还可以保护我们的货物,这样不是很好吗?”
施维拉闻言,眼睛一亮,颇为意动的道:“孔德德伯爵也说那里黄金多,只是他兵力不够,一直没有打入他们的内陆,所以没找到金矿的位置,如果加上我的军队,应该能打进去。”
朱慈炅继续忽悠道:“实在不行了你可以让孔德德也买点武器过去啊,有投入才有回报嘛。”
施维拉兴奋的道:“对,实在不行了就让孔德德伯爵也买武器扩军,肯定能打败那些土著。”
朱慈炅好像记得印度铁矿最多的地方是叫什么卡纳塔克来着,于是他接着忽悠道:“恩,朕听说印度一个叫什么卡纳塔克的地方就有金矿,要不你们去看看吧。”
施维拉闻言,差点兴奋的跳起来,他激动的道:“卡纳塔克,就在果阿旁边啊,孔德德的总督府就在果阿,哦,买糕的,太好了,虽然要打下整个印度很难,但光打下卡纳塔克的话,我和孔德德伯爵合作肯定没问题。我马上就让家族的人带着军队去果阿,陛下,我会让家族的人尽快送钱过来,钱到了以后您可以帮我把火枪和火炮送到果阿吗?尼古拉好像在那边也有生意的,让他的船队带过去就行了。”
竟然这么巧,那真是太好了,他可没研究过世界地理,卡纳塔克在哪儿他不知道,果阿在哪里他更不知道,没想到两个地方凑巧就是挨在一起的,这么近他们肯定能很快把卡纳塔克攻下来。至于钱,反正要跟他买铁矿石,到时候也要付钱,还不如装个大方,卖个人情。
于是朱慈炅假装慷慨的道:“钱不急,朕现在就可以帮你吧武器送往果阿,正好印度铁矿也多,朕正好也需要铁矿石,干脆你用铁矿石付款算了,反正土著挖矿又不要钱的,是吧。”
施维拉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铁矿石,竟然还可以用铁矿石付款,那东西运到欧洲去可能还能值点钱,不过也就值个路费钱,一般不是自己需要,是不会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的。随便运点香料、茶叶什么的多比铁矿石利润高几百倍,谁没事挖那东西去卖啊,所以一般铁矿石也就是自己开采自己用,反正到处都有挖的,让土著挖,连挖矿的钱都省了,所以那东西根本就不值钱。
现在伟大的大明帝国皇帝陛下竟然让他用压根就不值钱的铁矿石付款,这简直就等于白送他枪炮啊!施维拉感动的道:“伟大的陛下您太慷慨了,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用铁矿石也可以买东西的,不知您需要多少铁矿石,我尽量给您挖。”
朱慈炅盘算了一下,年前他倒不需要太多,毕竟舰炮工厂还没建好,这两个月主要还是给各军团配备火枪和火炮,不过,过了年需求量就大了,于是他装作不在意的道:“近段时间铁矿石的用量也不大,你先给我凑齐一百万斤就行了,过完年以后估计那个卡纳塔克你们也攻下来了,到时候每个月给朕送两百万斤就行了,就送十年吧,十年之后就算结清了。”
施维拉简直感动的不行了,铁矿石五十斤卖一两银子就算贵的了,就这样算,两百万斤也只值四万两银子,一年也就是四十八万两,十年也才四百八十万两,当初说好的价格可以翻倍,也就是说一万把火枪和一百门火炮的价格是八百万两,现在价格不但没翻倍还不用给现银,那铁矿石等于就是白捡的,而且还不用自己去捡,押着那些土著去捡就可以了。
施维拉是感动的不行了,朱慈炅却是得意的不行了,那些枪炮除了材料费也就是个人工费而已,如果按工料对半的价格算,其实那些枪炮也就值一百多万斤铁矿石,现在倒好,人家要送两千多万斤铁矿石过来,还赚到一个大人情,而且还把可恶的阿三坑了一把。想想就爽啊,本来他们只要被押着挖挖金矿就行了,累是累点,但那东西并不重,现在就惨了,大部分都要被押去挖铁矿,一个月两百万斤,嘿嘿,让你们得瑟,让你们老找茬,挖不死你们这些可恶的阿三。
施维拉感动了一阵,终于想起正事了,他们这些殖民者辛辛苦苦的世界各地到处跑,说好听点是为了赚钱,说不好听点就是为了抢金子抢银子,现在都知道那里有金矿抢了他自然是积极的不行了,他有些不舍得拱手道:“皇上,微臣怕是要离开一段时间了,印度那边的事情我必须过去和孔德德商量一下,不然他不一定会马上进攻卡纳塔克。”
朱慈炅闻言,直想翻白眼,去就去呗,赶紧给朕去抢铁矿石啊,还在这里磨磨唧唧的干嘛?当然,表面上肯定不能这么说,他假假意思祝福道:“那朕就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了,祝你早日攻下卡纳塔克,找到他们的金矿,装满你的战舰和商船。”
施维拉自然是千恩万谢的去了,压根就不知道这位皇帝陛下纯粹就是忽悠他去抢铁矿石呢!
朱慈炅心里是有那么一点点愧疚的,为了铁矿石这样忽悠人家,到时候这货没找到金矿不知道会不会气的骂娘。令他没想到的是卡纳塔克还真有金矿,而且还有不少,施维拉在那里抢了个不亦乐乎,所以,施维拉不但没有骂娘,那心里还一直念着他的好呢!
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车
送走了施维拉,朱慈炅突然间想起了铁矿石运输的问题,海上还好说,有施维拉自己的商船送过来,但是到了天津卫的港口以后就必须用马车转运到京城了。
京城到天津卫的港口距离不远,大约是两百五十里左右,快马加鞭的话三个多时辰就能到,但问题是马车拉着货可不能快马加鞭,只能慢慢走,所以马车拉满货从天津赶到京城最少需要两天时间,算上装车和卸货的时间,差不多就是三天。
而且像明朝这种泥土路,一辆马车最多就能拉一千斤左右,再多的话,路给碾烂了不说,马车轮子还经常陷进泥土坑里,拉都拉不出来。
这样算下来,两百万斤铁矿石就需要两千辆马车拉三天时间,做成武器之后再发往辽东走水路的话又差不多是两千辆马车三天时间,还有四十万大军的粮草辎重饷银,光这些来回转运,两千辆马车一个月到头基本上没得休息。
这还只是军用物资的运输,如果经济发展起来了,货物的运输量那才叫一个恐怖呢,怕不得几万人,弄几万辆马车来回不停的转运,那样的话人吃马嚼的再加上饷银和损耗,一个月下来光运输就要花上十万两!
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研制蒸汽动力火车,那样的话,做几个火车头,每个拉几节货运车厢,只要十来个人来开火车,完全可以顶几万人马的运输量。而且等蒸汽火车技术成熟以后还可以搞客运,那时候平民百姓来往于京津两地就方便多了,所谓要想富先修路,人流和物流方便了,经济慢慢就会盘活,可以说没什么比修路更能刺激地方经济发展了。
其实以大明现在蒸汽动力应用技术的发展程度早就可以造出蒸汽动力火车了,以前之所以朱慈炅没想着要造火车,主要还是一个成本的问题。
火车的造价就不说了,光说这铁路,要知道一米标准轨道的重量就是一百多斤,双向来回的铁路一排就是四根轨道,就拿京城和天津卫这段距离来算,两百五十里就是十二万多米,一排四根一米就是五百多斤,十二万多米就是六十多万斤,换算成铁矿石的话就是一百三十万斤铁矿石!再加上枕木和修铁路的人工,光这一段铁路就要耗费几个月时间加上几十万两白银!
以前没有这么大的运输量,那做出来就等于是在浪费钱,现在就不一样了,运输量这么大,做出来不但不是浪费钱,反而是在节省钱。
既然条件已经具备了,那就开始‘研发’吧,要说这蒸汽动力火车朱慈炅还真没见过实物,他前世那个年代蒸汽动力火车早就被淘汰了,最差的都是内燃机车,一般的高速列车都是电力机车,不过还好很多介绍科技发展史的书都提到过蒸汽动力机车,他也看到过几篇介绍的文章,这蒸汽动力机车并不怎么复杂,他努力回想了一下就记起大概的结构了。
蒸汽动力机车主要由锅炉、汽机、车架走行部件和煤水车四大部分组成,锅炉这个就不用多说了,主要就是用煤把水烧成蒸汽的,这个现在已经很成熟了,在王恭厂就有很多锅炉,从最初最简单的就跟个烧水壶一样的东西,已经改进成带安全阀门、简单的水位表、简单的蒸汽压力表等附属装置的新型锅炉了,跟现代锅炉基本上差不多,完全够蒸汽动力火车用了。
汽机其实就是用活塞带动车轮旋转,从而推动机车运行的一套东西,这个跟机床上用的气缸、活塞和传动装置差不多,只是大一点而已,以宋应星他们的技术,这个也完全没有问题。
车架行走部件也不是很复杂,主要就是推动轮和前后转向轮再加上弹簧减震装置和后面车皮的牵引装置,这个对于见过火车的人来说都不复杂,只是没见过火车的人要凭空想象出来有点困难而已。
最后的煤水车就更简单了,就是装煤和水还有其他一些备件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总的来说,现在要‘研制’出蒸汽动力火车,唯一的难点就在于车架行走部件,因为宋应星他们都没见过现成的火车,没有直观的概念,凭空想象是比较难的。当然,如果让朱慈炅去做,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但他现在可是皇上,怎么可能去干那‘粗活’呢,所以,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引导宋应星他们把车架行走部件做出来,其他三个部分可以说都是现成的,到时候往上叠加就行了。
怎么引导呢?朱慈炅绞尽脑汁终于想起一个简单的东西,那就是一般机械组装车间内部转运零部件用的平板轨道车。这东西真的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就是四个铁轮子,上面一块大平板。但这东西却跟火车却有类似的地方,因为这种平板车也是卡在铁轨道上运行的,当然这个铁轨的不是真正的火车轨道,而是埋在地上的两根方钢或者角钢。
别看这平板轨道车简单,如果在中间加上几个推动轮可不就跟火车下面看上去差不多吗!
想到这里,朱慈炅不再犹豫了,直接把宋应星召了过来。
宋应星以为又有什么重大项目呢,结果朱慈炅看到他只是微笑着问道:“长庚啊,车间里面炮管从一个机床搬到另一个机床或者从一个车间搬到另外一个车间挺麻烦的吧。”
他闻言一愣,可不是麻烦吗,几百上千斤的东西,虽然可以用吊葫芦吊到手推车上,但推起来那叫一个费劲啊,一两个人根本就推不动,必须三四个人一起上。不过,这只是小事而已,皇上怎么突然关心起这个来了呢?
他小心的回道:“回皇上,的确有点麻烦,太重了,一个人推的话连手推车的把手都抬不起来,必须两个人去抬,还要一两个人去推。”
朱慈炅点点头道:“恩,朕给你想了个办法,你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