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这里到要说几句闲话。若是翻开三国时代的史料,不难发现除了吴地之外,其余的地方根本就没有陆姓仕子的存在,或许可以说明陆氏族人在当时的宗族活动范围相当的小,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族人离开过宗族,至少也是在离开吴地之后也没成过什么事、闹出过什么动静。但反过来说,陆仁现在闹出了点名堂,也就成了陆逊当时唯一的选择,心中更是无比的希望陆仁就是陆氏族人,而陆仁还总在人前“承认”自己就是陆氏子弟。
打探消息的人当然不能直接就和陆仁碰面,毕竟陆仁当时好歹也是诸卿之一的重臣,一般情况下哪里是一般的老百姓想见就能见的?不过由于陆仁对自己“身世”的承认,陆逊也就自然而然的接到了这样的回报,接着陆逊马上就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是授意族中的三百子弟直接赶赴许昌投奔陆仁。
当然,陆逊也考虑到陆仁可能会因为其“早年贫寒,不得族人相助而乞食于街头”的际遇而不肯接纳这些陆氏子弟,因此除了写下一封言辞恳切,求陆仁看在同宗的情面上收留这些陆氏子弟的信之外,对领头的几个人也另有吩咐,就是万一陆仁不肯接纳这些人,这些人就直接去许昌应募屯田,然后以屯田的名义在许昌一带定居下来。总之无论如何都要保住一支陆氏的血脉,别真的被孙策一股脑的全给灭了。
这一分支的三百多人于建安二年的秋末从吴郡出发。不过这支人马的运气有点不太好,因为当时正是曹操举兵攻打袁术的时候,经由庐江、寿春再经由汝南抵达许昌的这条道路很乱,除了要躲避战乱之外,还得小心着那些山贼草寇,路上也因此干过几次仗,人数也由最初的三百余变成了两百多。总之他们的这次旅程走得很艰难,走了足足半年才抵达了许昌,然后就意外的遇上了糜贞的商队。但也因为是这样,他们才刚刚得知陆仁已经被罢去了官职的事……
信已在陆仁的手中反复的读了n遍。读着读着,陆仁忍不住伸手抓头,哭笑不得的心道:“这他妈的算什么事啊?我当初为了编造身世就扯了这么个谎,说自己是陆氏族人,结果到现在怎么引发出这种事来了?蝴蝶效应,果然是蝶蝴效应!!唉,以后没有必要的话,我既也不想也不敢再扯谎骗人了。”
说是这么说,陆仁的心里却很明白,自己在这个本不属于自己的年代讨生活混日子,很多时候他必须得扯谎骗人,不然的话他就是有九条命也不够死的。正因为如此,即便是面对婉儿这么亲近的人,陆仁都没有透露过一星半点的口风。而每每一想起这件事,陆仁多多少少的总觉得有些对不起婉儿,心里都在担心时间一到与婉儿一同回到现代,他该怎么向婉儿去解释这里面的事……虽说陆仁知道以婉儿的性情绝不会和他计较什么。
将书信递交给陆仁的人名叫陆方,表字子平,是这些陆氏子弟这一路上的领头人,属陆氏的旁系子弟。年纪大概三十来岁,长相还不差。虽说文武平平,但因为行事颇有几分主见,所以被陆逊派作这支支流的领头人。
此刻陆方见陆仁手里拿着信,脸上的神色却说不出的古怪,一时间却会错了意,以为陆仁像陆逊所说的那样在“记恨宗族当初不助己求食”,当下便带着几分无奈的摇了摇头。说实话,陆方在从糜贞的口中得知陆仁已经被罢了官的时候,心就已经变得哇凉哇凉的。
陆逊为什么会分出这么一支宗族来投奔陆仁?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陆仁是官,而且还是京官、高官,在“官本位”的思想观念之下,有官就代表着可能什么都可以有,会萌及宗族那是肯定的事。但现在陆仁的官没了,那意味着什么?至少至少在陆方看来,想让陆仁来照应着这支族人,即便是陆仁愿意,那也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现在陆仁面露难色,对陆方来说无疑就是在映证着他的猜想。而且一个没了官职的人,自己的生活可能都会成问题,那照应宗族的事就更别提了嘛!
于是乎,陆方重重的叹了口气道:“若陆先生有难言之瘾,不愿接纳同宗子弟,吾等亦不便强求。不过陆先生治屯田一事数年,深知此中诸事,故而陆方想请陆先生指点一下,吾等人众好赴许都应募屯田,使吾等能有一处安身裹腹之所便足矣……”
陆仁被闹了个哭笑不得,知道自己刚才怪怪的脸色让陆方会错了意。于是甩了几下头甩掉怪脸,再把手中的书信递给了身边的陆诚,这才向陆方微笑道:“既然已经到了我这里,你们又何必走呢?我刚才脸色怪异,是因为心中感慨我一直想回去的家乡故土,竟然快没有了我陆氏的立足之地。”
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陆仁和吴之陆氏有根毛的关系……
第二百三十六回 嫡系班底
却说陆仁说完了瞎话之后,陆方有些迟疑不定的道:“陆先生的意思是……”
陆仁道:“既为同宗之人,又因宗族危急使你们远来相投,我怎能不纳?若不纳,我陆仁岂不成了忘却祖宗的不孝之人?似如此我又有何面目立于世间?”
说到这里陆仁真想扇自己两耳光,因为这谎也未免扯得太大义凛然了一些。他算是哪门子的陆氏子弟了?真正愿意接纳这些人的原因,是现在的陆仁想有点自己的班底来着。
这么说吧,现在的萌村虽然已经有了三千多的居民,但这些人虽然听从陆仁的安排,可实际上陆仁自己真正的直系人马几乎没有。这三千多居民之中,糜贞有几百人,甄氏有几百人,其余的就全都是一般的流民。真要是出了什么要紧事,陆仁很怀疑自己能不能叫到几个能坚定的站到自己的身边的人。
在这种情况之下,论忠心的班底,当然是“同宗”中人最好不过,毕竟汉时人们的宗族观念之强不是现代人所能体会得了的。而陆仁在汉末好歹已经混了几年,对这一类的事也真的是深有体会,哪怕是清廉如二荀,不都一样总是在为自己的家族考虑吗?现在有这么一帮子的人跑到自己这里来,陆仁没理由会放过。
不过陆仁虽然是这么想的,陆方却还是很犹豫。还是那句话,现在的陆仁有啥啊?凭什么能安顿好他带来的两百多宗族中人?
陆仁知道这个时候自己不亮点底牌出来是不行的,所以故作轻松的向陆方道:“我此番被罢去官职的事完全是无心之失,因此曹公念在我旧日的功绩,给了我不少的田地,而我现在正发愁这么多的地却没人耕种。而且我与糜家小姐在这里有些共同经营的产业,我也需要有人能帮我打理一下。现在你们来了正好。”
这话一说出来,陆方的失望之意马上就消失了好几分。在那样的时代,拥有大量的土地资源而意味着什么,这里就不多说了。相比之下陆仁的官没了虽然是有些可惜,但在拥有土地的前题之下,安顿族人却绝不是难事。而现在陆方带来的这支陆氏族人最需要的,就是尽快的安顿下来。至于去应募屯田……陆方的心里其实都没底,毕竟那玩意儿真论起来,只怕和卖身给了官府都没多少的区别。
因此陆方马上就变了个脸,双膝跪倒向陆仁大礼参拜,激动得就差没哭出来了:“如此则为我陆氏宗族之幸也!这一支陆氏支叶今日能得以保全,我陆方终不负陆伯言之托,亦不负祖宗在天之望也!!”
陆仁心说得,闹了半天还没我什么事儿似的。
再看陆方领着几个宗族随从向陆仁拜了三拜,把陆仁闹得老半天才回过神来,赶紧的伸手去扶。再看陆方站起身后马上就恭敬之极的向陆仁道:“陆伯言当日有言,若陆君愿接纳同宗子弟,即以陆君为这一支陆氏支流的家主,族中子弟当听从家主差遣,亦望家主能尽力周全族中子弟。若族中子弟有违法纪家规,家主应当……”
陆仁慌忙摆手道:“得得得,那些什么家规之类的还是以后慢慢再说吧。老实说,我陆仁一向玩世不恭,突然一下要当这个家主还真有些适应不过来。这样吧,一般的宗族杂务还是由你来代我管着,记着一定要严训子弟,千万不可以违法乱纪……现在的许都城可是天子脚下,人多眼杂的,兼之曹公一向执法极严,我们陆氏族中子弟们若是不小心奉法惹出了什么事来,我可保不住你们。总之让大家都本本份份的做人就是。”
“陆方领命!”严谨而恭敬的回应声。
陆仁忍不住又伸手抓头。虽说自己这一下平白无故的就多出了一帮子班底是件好事,可是因为这场事实在是来得太突然了一些,陆仁一下子还真的是有些适应不过来。以前屯田的时候在他手上安置了不知多少的流民百姓,可现在陆仁居然不知道该如何安置这些陆氏子弟。一句话,陆仁的脑子有点乱了。
想了一阵理不出个头绪,陆仁索性先放到一边晚点再想,招了招手向陆方道:“刚才听说你们赶到许都的时候已经粮绝数日,然后又一路赶来这里,相信这会儿大家的肚子都饿了吧?”
说完陆仁扭头向身边的陆诚道:“阿诚,马上去安排厨人给大家准备饭食。要是人手不足就先去县城中向左近人家请人来帮帮手。哦,准备得丰盛一点,可以去晓鸣鸡场里取五十只鸡来给大家补补身子。”
陆诚领命而去,那边的陆方脸上却变了色。不为别的,就为陆仁一开口就是五十只鸡……前面说过,那年头的寻常百姓能吃上顿饱饭就已经很不错了,什么肉食可是不敢想的。可陆仁一口气就拿出五十只鸡来招待这些陆氏子弟,对于不清楚萌县情况的陆方来说,陆仁也未免太大方了一些。这也是陆仁并不知道,在吴郡那里一只四斤重的活鸡可以换到四斗粮米。要不怎么说那年头的肉食简直就是奢侈品呢?
“家主,不必如此!我等虽然腹中尚饥,但只需吃些粗米蔬食即可!家主亦当勤俭持家,不可如此奢华!”
这句话让陆仁楞了一下,片刻之后才反应过来陆方的话中之意,一时间哑然失笑道:“放心吧,不过是五十只鸡而已。而你们这一支支流到我这里来,只要听从我的安排与教导,好好的种粮养禽,说不定过上一、两年,就可以天天有肉、顿顿有酒呢?我不妨实话告诉你,我虽然丢了官职没了俸禄,但真要说赚钱却会比当官之前还赚得多多了。而且我一不贪脏枉法,二不徇私舞弊,赚到手中的都是干干净净的钱,最重要的是这里的百姓还都对我赞誉有加呢!”
陆方被闹了个莫明其妙,心说你不当贪官又哪里会这么有钱?还有你之前丢官的是会不会就和你贪污有关?还百姓赞誉有加都出来了,只怕是背后被人指着脊梁骨骂吧?一时之时,陆方也不由得为自己的这一支族人担起了心来。
陆仁从陆方的脸色上读懂了陆方的心事,仰天大笑道:“子平啊,士又何必甘于清贫?只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伤天害理,不盘剥百姓便足矣!至于我说的百姓对我赞誉有加嘛……那是因为我对此间百姓不授人以鱼,而是授之以渔,教授他们富足之术!罢了,这些先不去提他,等你们住上一段时间自然会明白的。”
也没用多久,陆方就明白了陆仁这番话的意思。别的不说,单是一个晓鸣养殖场就让陆方为之汗颜。这鸡生蛋、蛋生鸡的,晓鸣养殖场里上万只鸡鸭在当时是什么概念?长得差不多的时候再转手一卖……反正陆方的脑子是不够用了。
而且陆方还留意到,萌村中的百姓对陆仁都非常的尊敬。再稍加打听,就不难打听到陆仁在流民之中的口碑如何。在看到了这些之后,陆方就彻彻底底的安下了心来。而陆方带来的这一支族人在亲眼目睹萌村的情况之下,对陆仁佩服得五体投地,连许多原本对陆仁成为这一支陆氏族人家主心存疑虑的人都放下了心来,安安心心、高高兴兴的开始着手定居的事。
————————————————————
许昌,曹操府坻,蔡琰居院。
琴声悠扬,但懂音律的人恐怕都不难听出此刻的琴韵其实有些乱。不久一曲奏终,蔡琰的十指轻按在了琴弦上,傻呆呆的也不知在想些什么心事。
“小姐,小姐?”
侍女的呼唤让蔡琰回过了神来,扭头向侍女问道:“何事?”
侍立在蔡琰身后的两个侍女彼此对望了一眼,随后是胆子大点的那个向蔡琰支支唔唔的开口道:“最近的天气一直都很好,小姐你别老是闷在这里,偶尔的也该出去踏踏青……”
“……”
蔡琰哑然。其实自从婉儿到这里来过一段时间之后,蔡琰就已经不再是处在一个近似于被软禁在曹府之中的状态。原本蔡琰还有些奇怪,但后来曹操向蔡琰交过了底之后,蔡琰就已经明白自己成为了一件器物的事。对此蔡琰虽然有点无奈,但真论起来却并不怎么反感。而曹操也向蔡琰说过要多出去走走,只不过这个出去走走有着明显的目标性。
可她这里的侍女又哪里会知道这些?这些年纪轻轻的小丫头,在春末夏初这种适合出门游玩的时节,又能有几个不想出去游玩的?天天跟着蔡琰闷在居院里面,蔡琰坐得住,她们可真心的坐不住。特别是现在知道蔡琰其实是可以随时出去,她们或多或少的会生出几分怂恿之心。
她们的这点小心眼当然瞒不过蔡琰,只是蔡琰也不知道她可以到哪里去。本来她是可以找个借口去陆仁那里坐坐的,但问题是陆仁被罢官之后已经搬出了许昌,蔡琰虽说得了曹操的授意,但她毕竟是大家闺秀,实在是拉不下那个脸,跑几十里的路去陆仁那里。
不过这件事一直这么拖着终究不是办法,蔡琰也担心曹操回来之后,万一变了卦的话那该怎么办?而很多时候,人都是需要个借口,或是由旁人的怂恿来自我欺骗一下。现在侍女的怂恿,其实就给了蔡琰一个自欺欺人的借口。所以蔡琰在犹豫了一下之后吩咐道:
“你说得也是,春暖花开之季,我是应该出去游走踏青,而且也有些时候没见过婉妹了……你们去准备车马吧。”
“诺!”
(无耻求票,求收藏,求推荐啊!)
第二百三十七回 萌村重会
(昨天周日,瓶子的老毛病犯了,在家里睡得根本就爬不起来,不过瓶子也真的是需要好好的补充一下睡眠,大家能体谅吧?今天是三更,算是补了一更。无耻求票、求收藏、求推荐!)
几十汉里的路,说近不近,说远也并不算远,反正蔡琰是一大早出的门,在天色将近正午时分的时候抵达了萌村。
蔡琰可不是什么宅女腐姐,在曹操那里宅了那么长的时间其实是没办法的事。而四月初夏本来就是踏青春游的好时节,出得门来走在郊野之上总是那么的令人心情舒畅,所以在这一路之上,蔡琰也忍不住会时不时的撩开车帘去看一看沿路的风景。
此时的萌村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毕竟大量的流民迁居到这里还不足两月,要搞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点,村民们也个个都忙得不亦乐乎。
蔡琰的车乘在村口那里被萌村的民兵给拦了下来,而率领这支民兵的正是陆方和陆诚,这会儿也是由陆诚上前开口询问。不过陆诚才刚刚自报出姓名,车中的蔡琰就撩开了车帘向陆诚唤道:“阿诚,是我!好久不见了。”
说起来蔡琰自从被陆仁送到曹操那里去之后就再没和陆诚见过面,因此一大段的时间下来,陆诚对蔡琰的记忆都有些模糊了。此刻陆诚在看见蔡琰的时候,先是被蔡琰的容貌与气韵给小小的震惊了一下,然后才是因为觉得眼熟才开始回想,而在片刻之后陆诚便惊道:“你是蔡、蔡小姐?因何至此?”
蔡琰淡淡一笑:“好久没和你们见过面了,听说你们搬到了这里,所以特地来看看。义浩和你婉儿姐呢?”
陆诚摇头:“不知道。萌村新建,大哥他经常带着婉儿姐在村中四处巡看,所以这会儿我也不知道他会转悠到了哪里。要不我带蔡小姐你去找找看吧?”
蔡琰点了点头,人也就跟着下了马车,陆诚则向陆方招呼着,让陆方去安顿一下蔡琰的随从和马车。不过借着这个机会,陆方悄悄的把陆诚拉到了一边,低声问道:“阿诚,这位蔡小姐是谁啊?”
陆诚亦低声的嘿嘿坏笑道:“怎么样?漂亮吧?”
陆方道:“废话!真是少见的绝代佳人。”
陆诚道:“你可别乱动心思,她是已故蔡中郎的女儿蔡琰蔡昭姬,和大哥他是旧识,而且之前还是大哥把她从匈奴贼骑的手中救了出来,现在是寄投在曹司空的府中。”
陆方大吃一惊:“蔡中郎?伯喈公吗?竟然是伯喈公的女儿。那家主又怎么会与她是旧识?”
陆诚道:“回头再跟你细说,我先带她去找大哥。”
陆方点头,示意陆诚先去。连带着的,陆方也多看了蔡琰几眼。这到不是说陆方起了什么歪心思,而是陆方现在对陆仁的人际关系有些摸不着头脑。要知道现在陆仁的身边本来就有婉儿这么个很不错的女孩子,小陆兰更是人见人爱的小女生。
如果只是这两位可能还没什么大不了的,但糜贞的身份就有点不一般了,毕竟再怎么说,糜贞的大哥糜竺是徐州别驾,属于有头有脸有身份的人,但这样的人把个宝贝妹妹放在陆仁的身边是怎么个意思?周围的人会没点八卦之心?可现在又来了个蔡琰……陆方只感觉自己的脑子又一次的不够用了,而且从他自己的角度出发,自认为算是明白了陆仁今年已经二十七岁却一直还没有娶妻的原因:这尼玛挑哪个好!?
再从陆方个人的观点出发,陆方比较倾向于让陆仁娶蔡琰。也不为别的,抛开蔡琰的相貌气质,陆方比较在意的是蔡琰的身份。这么说吧,蔡琰毕竟是蔡邕的女儿,这样的身份在士人阶层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要是陆仁娶了蔡琰的话,对陆仁今后会有着很大的帮助……
不提陆方在这里自顾自的胡思乱想,只说陆诚带着蔡琰在萌村里胡乱的转悠,寻找着陆仁和婉儿。虽说一时半会儿的还没找到,但蔡琰到并不怎么着急,只当自己是在这所小村中散着步。不过走了一阵,蔡琰隐隐约约的听到了笛声。说实话这也就是蔡琰这种音乐大家对乐器的声音十分敏感才听到了那么一点点,周边的人却都没听到。
稍稍的辩认了一下,蔡琰的心中就有了底,随即向陆诚道:“阿诚,那边。”
陆诚顺着蔡琰所指的方向望了一眼:“那边?啊,那边的土丘上有个凉亭,大哥和婉儿姐可能是会在那里吹吹风。”
蔡琰点点头,跟着陆诚往那边过去。当走近了一些的时候,蔡琰和陆诚都听到了悠扬的器乐之声,陆诚本来是想出声呼喊的,蔡琰却拦住了陆仁,接着就站在原地轻合上了双眼,静静的听起了这器乐之声。
不久曲终,蔡琰便会心的一笑,低声自语道:“是《朝曦煦风》……单是听曲中意境就听得出来他虽然被罢了官,但却比以前要逍遥上了许多。”
她的声音虽轻,身边的陆诚到是听得很清楚,当下便哂笑道:“是在说大哥吧?说真的,大哥自从被罢了官之后,人好像比以前要懒散得多了。不过想想也是,现在他不像以前那样总有那么多的事要做。”
蔡琰闻言笑了笑,但是几许犹豫马上就涌上了蔡琰的心头,向陆诚开口所说的话也带着几分犹豫之意:“阿诚……你、你去忙你的事吧,我自己过去。”
陆诚的神色当时就变得十分古怪,但还是点了点头并转身离去了。只是陆诚虽然就此离开,蔡琰却依旧没有挪动脚步,而是低着头,犹豫不决的站在了那里……蔡琰又不是花痴,更不是那些见了偶像就会激动尖叫甚至晕倒的小女生。正相反,蔡琰是个相当理性化的女性,而且二十五岁的年纪与她的人生阅历,都使得此刻的蔡琰变得格外的犹豫。
要知道蔡琰毕竟是带着自己的目的来找陆仁的,而那样的目的,蔡琰这么个大家闺秀、矜持女子,真正到了要面对的时候,又怎么会不相当的为难?甚至此刻的蔡琰,都不知道在见了陆仁的面的时候该如何开口。
总之,蔡琰此刻的思绪有些乱,乱七八糟的事也都忽然一下子全都涌上了心头。不过就在这脑子里面乱乱的时候,曹操的影像忽然在蔡琰的脑海中浮现了出来,而曹操看蔡琰的那种充满了贪婪与欲/望的目光,让蔡琰浑身上下就是一颤,人跟着马上就清醒了过来。
尽管有那么几分自己在吓自己的味道,但这毕竟是蔡琰一直以来心里最担心、最害怕的事,因而在清醒过来之后都忍不住轻轻的喘息了几下。复又抬眼望了望那边的凉亭,蔡琰自嘲而笑:“我这是在作什么小女儿之态?我今年是二十五岁,不是十五岁,而且早就嫁过一次人,却怎么还像那些二八之年的及竿少女一般故作娇羞?现在的我,又有什么话是不敢说出口的?至少现在不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