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南中地区还适合出产茶叶、烟草、制糖。这么说吧,南中可以成为夷州的原材料供应基地,而陆仁手上的核心地区夷州,则可以借此来成为加工中心。
所以所以,陆仁才会在南中的问题上那么上心,甚至是在与孙权的战争才刚刚结束不久,已方的实力还有待补充的时候,就把邓艾给派了过去先行探路,而且亲自去了广州准备那些相关的后续事宜。而到现在南中的问题已经基本到位,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平稳的发展下去了。
总的来说,现在的夷州主要是有四大商道:与老曹的北方商道、与孙权的江东商道、通往荆州的广桂商道、通往南中的南中商道。而除去这四大商道之外,还有一条通往印度、波斯湾地区的海外商道。
夷州除了自行出产的货物卖去这五条商道之外,还可以转卖东西南北中的货物,比如说把南中出产的优质茶叶转卖去北方,这已经就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利润。换句话说,陆仁完全可以称之为当时最大的“倒爷”……
难道真的只凭夷州自行出产的货物去赚钱?累死整个夷州的民众也满足不了那么多地区的需要好不好?要知道到建安十五年的开春,夷州、广州、泉州这些陆仁的直属属领,其总人口数字也才不过六十万出点头而已!
别拿三分归晋时全华夏的人口也只有八百来万来说事,说什么陆仁的六十万已经有十二分之一还有多,这他喵的得想想陆仁的战线拉得其实是有多长!而且你还得知道,陆仁在北方的三韩、倭岛那里都还插了一脚进去。如果在这个时候仔细的看一看地图,就会发现陆仁的属领其实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半圆,几乎就是像一个大锅,扣住了整个华夏大陆的沿海地带,全长加起来得有上万公里之多。而这么长的距离,六十几万的人够干个啥啊?而陆仁敢这么做,也是因为陆仁有着海上实力的保障……
————————————————————
夷州,莽甲城。
自从陆仁于建安三年安排着糜贞带领人手来到夷州时算起,到建安十五年已经十二年了;不过真要算夷州发展史,夷州民众还是更愿意从陆仁真正来到夷州的建安六年开始算,但即便是如此,夷州到现在也都九年了。
而这时的夷州,陆仁早期培养出来的大批的内政型人才在这段时间里发挥出来的功效可不是一般的大,再者原先为了躲避战乱而来到夷州的移民也多,有心吸纳之下人力不愁,所以现在的夷州已经颇具规模。
陆仁自广州回到夷州时的车仗队伍入城时引来了不少的百姓围观,拍手叫好者大有人在,不难看出陆仁在夷州这里的名声还是很不错的。陆仁在马上微笑着向百姓拱手致礼,心里面也着实有些飘飘然的感觉。神色虽说刻意保持着平淡的微笑,谈不上十分自鸣得意,不过跟在身旁的雪莉在事后说很想吐。
回到府衙才刚刚坐定,一个已经有很长时间没见面的人冒了出来,却是刘晔刘子阳。实际上陆仁去广州时起,留在夷州的刘晔基本上就是在代理着陆仁的事情,最起码也是要帮着雪莉来作出许多事情的决策。
刘晔一露面,陆仁便挥退闲人,厅中就只剩下陆仁、雪莉、刘晔。喝了几口茶,陆仁问道:“我不在夷州的这段时间,情况怎么样?”
刘晔微笑:“还能怎么样?还不就是将军一直以来都在做的那些事?到是晔想问问将军,接下来将军又打算做些什么?”
陆仁低下头沉吟了一阵,轻轻摇头道:“发展过快、战线过长,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别人或许觉得我们夷州风光无限,却没有看到我们如果再这么做下去,只会造成一种根基不稳的不利局面。所以接下来的这几年,我们要做的是适当的收缩,改为全力发展境内的经济生产,把现有的属领全都做好、做稳。子阳,你觉得我的这个想法是对还是错?”
刘晔向陆仁拱手一礼道:“将军言之有理。六十万的户籍虽可算在大州之列,但将军的战线的确是拉得太长了,如果不安安心心的花费数年时间去发展与稳固,一但有何变故,只怕这么攻的战线就会全线崩溃。还好,将军一直以来对外都是示之以和,兼之海战之力天下皆畏,小心安安之下到也没有谁敢轻犯将军,所以将军有足够的时间去稳固属境。不过现在晔又想问将军一句,当将军属境稳固之后,将军又打算如何?”
陆仁看了看刘晔,轻轻摇头道:“谁知道呢?老曹、刘备、孙权,这三个货色哪个不是当世之枭雄?保境自守的话我多少还有点信心,可如果是想和他们争些什么,我却是半点的信心都没有。我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有自知之明,不该碰的对手,我可不会去乱碰。所以……我还是会按照我自己的步伐走下去。而最重要的,是想做点什么事,咱们都得有耐心对不对?”
刘晔看看陆仁,也只是摇头而笑……
(第二卷就到这里吧。)(未完待续。)
卷三 第一回 考试取材
时间是建安十五年的夏五月。
五月五的重阳节刚过,夷州的一道政令就在夷州民众之中引发了大规模的议论。而这则政令,却是陆仁下达的科考政令。
政令之中没有什么花哨的词汇,大致的意思就是说咱们夷州缺少管理方面的人才,又因为许许多多情况上的特殊性,没办法取用传统的“查举”制,而且各行各业又有着较强的分工性与针对性,所以咱们的陆夷州就采取了一个考试取材的方法,为夷州的行政系统补充一批新的血液。
老实说,这则政令如果是搁到了当时别的地区,信不信那些乱七八糟的士族子弟会在气愤之下把各地的政府衙门给拆了。但这里是夷州,一个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士族阶层的夷州,多年以来那些士族阶层也不怎么看得起的夷州,所以陆仁的这条政令在夷州到是下达得十分之顺利。
可能有人会说,陆仁都当了几年的夷州牧了,而且夷州整出了那么大的动静,那么那些士族阶层怎么会看不起陆仁?
对不起,还真的是看不起陆仁。其实也别说陆仁了,老曹整出来的动静实际上要比陆仁大出多少倍?可当时的那些士族阶层还不是一样的看不起老曹?
这里也拿身份、家世什么的作个比较吧。
老曹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但可惜是很多士族子弟眼中的“阉宦遗丑”,自然会被人看不起;陆仁则是江东大姓中的陆氏子弟,应该说是个家世清白之人,但可惜的是按照陆仁的“身世”,这家伙年幼的时候是个要饭的叫花子,对士族子弟来说那就是贱民中的贱民,那么也自然而然的会被士族子弟们看不起。
然后,老曹在成事之后的取材原则是“唯才是举”,这无疑就是往士族子弟们的伤口上又撒了把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东汉政体原本的三根支柱是士族、外戚、宦官,后来外戚和宦官都完了蛋,士族本来是可以独享蛋糕的,却偏偏在乱世之中来了个“门阀碰上了军阀”,原本应该落在士族手中的权力却落在了军阀的手里,接着老曹又说只要是有才干的人老子就用,这尼玛能让士族子弟们心里好受?
再看陆仁这里,陆仁是更干脆的来了个“考试”!你想在俺这里当官?行!只要你能通过了我这里的考试,我就会量才而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陆仁这就是另一种的“唯才是举”,而且更让士族子弟丢面子,所以那些个士族子弟对陆仁不恨得牙根都发痒才是怪事了,恨不得冲上来咬上陆仁几口。
而在其他方面,夷州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尽管多年下来建设得很出色,但也始终是那些没见识的士族子弟眼中的“蛮夷之地”,甚至可以说他们是把陆仁的夷州与北方的那些游牧民族划上了等号。对这样的一块地头,他们自然是嗤之以鼻。
再者陆仁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工业与商业,以当时士族子弟的那个“士农工商”的思想理念,也会认为是个“不务正业”的家伙,那么对陆仁、对夷州,自然又会看轻几分……
好吧,这些就不扯了,反正就是一句话,正因为当时的士族阶层普遍都不怎么看得起陆仁,所以就没有什么士族子弟跑到夷州这里来。当然也不是没有,但基本上都是一些寒门士子,来夷州的目的是讨份生活、求个出路,而这些寒门士子在求荐而无门的情况下,最需要的反而就是这种可以求得进身的机会。
所以所以,陆仁的考试取材政令下达之后,至少在夷州本土这里,各阶层民众们的反响都十分的热烈,磨拳擦掌准备去一试身手的人非常的多。
当然了,陆仁也不会笨到直接就和当时势力庞大得惊人的士族阶层叫板,所以在政令上也耍了个小小的花招,说咱们夷州一直以来都是在接纳各方面的逃难流民,因此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层次肯定是比较低的,可咱们乱七八糟的政事总得有人管,而且注重的是民计民生,有着很大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所以咱们的考试实际上是从差劲的人中选些好的出来,为的是让大家在各行各业上有个领头人……简单点说,陆仁的政令其实给士族阶层留了面子,在这个时代也必须得给士族阶层留点面子。
而为了能够镇得住场面,陆仁可是厚着脸皮把人郑玄郑老爷子给请了出来当主考官……只是挂名的而已,再说真让郑玄去主考,信不信郑玄选出来的全都会是些书呆子?反过来,郑玄只是醉心于学术研究,本身是不愿当官的,现在陆仁只是请郑玄出面镇一镇场子而已,郑玄到也答应得十分爽快。
不管怎么样,建安十五年的端午之后,夷州的第一次考试取材就在进行之中了,准备在八月中秋的时候正式开始。而此时此刻嘛,闹出这么大动静的始作俑者陆仁,却舒舒服服的躺在某片沙滩之上,穿着沙滩裤、戴着大墨镜的在享受着日光浴。
再在他的不远之处,蔡琰等人都穿着泳装正在浅滩中玩着水,而像吕玲绮、赵雨、孙尚香这些武力值不错的女孩子,则是在那里玩起了沙滩排球。
这种事在后世或许很平常,可对陆仁来说那可真是花费了不少的气力和时间才让大家都接受了这种事情。就拿众女身上的泳装来说……比基尼?对不起,没有!严格的来说,众女身上的泳装如果用后世的标准来衡量,基本上可以划归为潜水装一系。后世的蛙女见过没?差不多就是那个样子了,只不过手臂和小腿还是露了出来的,保守得可以。
但陆仁对此也不敢强求得太过火,像蔡琰这种传统思想比较浓厚的女性,能穿成这样跟着自己跑出来一起玩水几乎就已经是极限了,想蔡琰穿着比尼基、三/点式?再过个十几二十年的或许还有点可能吧?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泳装到是能把蔡琰她们的身躯线条勒得很漂亮,一个个的看过去到还是十分之养眼滴!
这会儿的陆仁正在享受着,同样是沙滩裤加墨镜的刘晔带着老婆孩子也来到了这片沙滩。先是打发老婆孩子加入到了那边的女性团队之中去玩耍,然后刘晔才在陆仁的旁边也躺了下来,一边欣赏着那边的美景,一边端着冰镇啤酒向陆仁道:“将军到真是轻松啊!”
陆仁笑而回应道:“现在又不比得以前。如果我一天到晚的忙里忙外、忙这忙那,不就表明我们夷州要出大问题了吗?你如果硬要说我什么的话,我可会拿齐桓公的‘有事问仲父’来回敬你的。”
刘晔也笑了:“在下可没有要劝谏将军什么的意思。话又说回来,接下来的几年,夷州到真的是可以安安心心的发展,诂计也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就算有什么事,也只会出在中原内陆的那些地头上而已,与将军这里到是挨不上什么边。”
陆仁向刘晔举了举杯:“子阳你放心吧,我可没有松散到觉得自己可以高枕无忧的地步,现在也不过就是偶尔的出来偷偷懒而已。人如弓弦,总不能让自己一天到晚的都紧崩着。”
刘晔再笑:“将军说得是,而且在下也相信将军心中有着自己的打算,不会真的什么事都不管。来,干!”
各自的灌了一大口酒,陆仁问道:“咱们这里要考试取材的消息已经传往各地了吧?各地有没有什么反应?”
刘晔道:“都还只是议论纷纷而已,毕竟将军作出的这个决定……唉!我都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去说,总感觉虽然有些不妥,却又不失为一个良策。”
陆仁只是笑笑。刘晔毕竟是正儿八经的士族子弟,而且还他喵的是皇族,对这种事自然会有那么些说不清楚的心思。但刘晔却又是个有战略眼光,而且凡事都以大局为重的人,自然会明白这里面的好处。
而刘晔接着道:“不过据各方人员传回来的消息,那些世家豪族对将军的考试取材固然是不屑一顾,但却有很多的寒门子弟收拾了行装,准备去往各处的港口搭乘船只到夷州来。据说曹公、孙权、刘备三方都吓了一跳,甚至有人提议要阻止这些寒门子弟准备前往夷州的事。”
陆仁点了点头,这个结果算是在陆仁的意料之中。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又会有几个不想出人头地的?最起码也想混个一官半职。可是传统的查举制,却使得太多太多的寒门子弟无人举荐,没有出头的门路。
现在听说了这样的事,总会有些胆子大的人想来试试。毕竟再怎么说,夷州虽然被豪门士族看不起,可架不住夷州有钱啊!如果能在夷州混出个名堂,就算不能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可再怎么说混个衣食无忧还是没问题的吧?
想到这里陆仁就笑了笑,吩咐道:“传令各处港口,但凡是这种有意来夷州应试的寒门子弟,在路上的食宿我包了,同时让各处都好好招待。即便是应试不成之人,愿意留在夷州另谋生路的自然是好,如果是想回家的嘛……他们的路费也算在我的头上好了。咱有钱,这点路费咱们还是付得起的。”(未完待续。)
卷三 第二回 还算安稳
就在陆仁轻飘飘的说出那句话的时候,河北邺城的议事大厅之中,老曹正看着手中的信报,脸色也是格外的阴晴不定。而在大厅之中,一大帮子的幕僚也都在那里低声的议论着。
有人跟老曹说陆仁这是公开的违反朝庭制度,应该上表天子,以天子的名义斥责陆仁什么什么的,老曹听过之后是既好气又好笑。笑是在笑书呆子,气则是气那些传统的士族子弟。
老曹那是什么人?他会不明白这些士族子弟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说得不客气点,老曹对士族阶层可从来就没有什么好感,所采取的手段也一直是扶一家、打一家,反正从来不会让任何一个士家大族独大。
只可惜老曹死后,曹丕这小子没能领会到老曹的这种良苦用心,而是为了早登大位,为了得到士族阶层的支持,接受了陈群提出来的“九品中正制”,与士族阶层达成了政治交易,最后的结果也是曹魏的江山被世代世家的司马氏给谋了去。对此老曹曾经警告过不少人,说什么“三马食槽”之梦,真论起来这又何尝不是老曹在提醒曹丕要打压司马氏,打压士族世家?
总的来说,老曹可是很清楚这些士族世家的危害的人。而作为一个谋略家、政治家,老曹也忽然惊讶的发觉陆仁的这个办法,不正是他最想要的方法吗?这不是说老曹没想过考试之类类似的方法,而是老曹出于其历史局限性,以及许多相关的时局限制,使老曹不可能像陆仁做得这么明目张胆而已。比如说陆仁的夷州没有那些烦人的士族世家,所以陆仁可以放心大胆的用考试来选取人才,可老曹现在的领地之内……呵呵吧!没有士族的支持,老曹能玩得转?
但正是因为老曹在心中对陆仁这种做法的赞许,以及想在一定程度上的借鉴与采用,老曹自然是要帮陆仁,当然也是帮将来的打算说上几句话:“唉!若论决计设谋、军阵交锋,孤自认胜于陆仁太多太多,可要论及治政理民,孤对陆仁却只能是自叹不如啊!
“各位也不要这般气愤了,陆仁他不是在政令中说得清清楚楚吗?他的夷州立州到现在不过三年,而且长久以来一直都是在收容着各地躲避战乱的流民,手下根本就没几个可用之人,而中原的士人也不愿到他的夷州去,他也只有用这种方法,从劣才之中挑选几个还算值得一用的人出来管一管政务而已,所以这也是无奈之举。到是各位啊,你们若是觉得陆仁此举不当,不如孤表荐天子,把你们送去夷州任职?一则可以拔正此举,二则陆仁得了各位的出仕相助自然是喜出望外,必然会厚待与重用,各位意下如何?”
大厅之中顿时就没了声音。开什么玩笑?去夷州那个蛮夷之地当官?只要不是脑子进了水的人都不会同意的吧?再说了,夷州是陆仁的地盘,你去夷州闹腾一下,天晓得陆仁会怎么对付你来着。在老曹这里吵几句嘴可能还没什么事,可在陆仁那里嘛……这要是陆仁在一怒之下把你丫的送去了哪个荒岛上,让你去管荒岛上可怜的几号人可咋办?
再说得难听点,你在老曹的邺城或是献帝刘协的许昌好歹也还算是个京官,是京官就总有机会进身,可是去了陆仁的地盘……那又算是个啥哦?
总之,老曹是用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把这帮子吵得人心烦的家伙给搞定了,而老曹本人则是反反复复的看着那份夷州政令,一边想着自己这里可以借鉴多少,一边则是在心中暗暗的道:“陆仁,孤当初没能把你留下来,真是最大的损失啊!如果你真的能与孤同心合力,又何愁这天下不定?”
————————————————————
老曹是这样的反应,刘备和孙权那头的反应也差不了太多。这俩货都是老谋深算之人,也都是一世之枭雄,当然明白陆仁的这种考试其实是种什么样的好事。但是,他们也和老曹一样,有心想和陆仁一样玩考试,却根本就不能那样去做,只能是慢慢来,等到条件成熟之后再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借鉴。原因也很简单,刘备要借助荆襄地区士族的支持,孙权则是要依赖江东本土士族对他的支持,没有谁像陆仁的夷州那样基本上没有什么士族阶层,可以放开手去做。
这些事的影响虽大,但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有什么结果的,陆仁则是不管这些,仍旧在夷州这里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
北方商道和对老曹的外交,仍然是赵雨在主理着,不停的在给夷州带来丰厚之极的收益;另外右北平那边,有个田畴在明里暗里的和陆仁保持联系,收益也不小;
三韩方面,张绣父子在完成了对吕宋地区的威慑与勘察之后,出于想避开老曹耳目的缘故,陆仁就让这对父子到三韩那边玩去了,主要的根据地则是在济州岛;
往东一点是倭岛地区,凌远一直在负责着对倭岛卑弥呼一族的支援与掌控,而且由于张绣父子调去了济州岛的缘故,凌远也得到了较好的支援效果;
泉州仍然是徐庶在主理坐镇,泉州一战之后的恢复和发展也十分迅速。有徐庶在泉州呆着,陆仁对孙权方面的威胁也能够放心不少;
广州方面是石韬在蹲点。石韬这个人很多人不是很清楚,但这家伙在原有的历史上可是以非士家子弟的身份做到了郡守的人物,自身能力是不能小看的。或许打仗方面的事是差了点,但广州由于当时地理位置的原因,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战事,主要的目标就是成为南方商道的中转中心,发展发展再发展是主要思想,石韬还是可以胜任的;
交州不是陆仁的地盘,但有着相应的重要性,所以陆仁是把郭弈给派去了交州,其身份用现代的词来形容,那就是陆仁的驻交州大使,协调着陆仁与士燮之间的事务和关系。而郭弈是郭嘉的宝贝儿子,虽然不像郭嘉那么顶级,但要玩些外交辞令上的事到是绰绰有余。此外交州在目前要保证与南中地带的联系,一些相关的事情,郭弈能够做得很好;
南中方面,邓艾在不久前又被陆仁给指派了过去。南中地区陆仁有着自己的用心,邓艾这小子又少年老成,所以陆仁还是比较放心的。再者郭弈在交州当大使,电报机也会跟着架设起来,邓艾那里要出了什么事情的话,郭弈会及时的支援邓艾;
然后是珠崖……珠崖没什么可说的,陆诚和陆信在珠崖就是挖矿挖矿再挖矿。夷州接下来有几年的平静发展期,对钢铁资源的需求量会变得格外的大,陆仁的这俩小弟不用力的挖、拼命的挖,只怕钢铁资源的供应会跟不上;
甘宁仍旧是主要负责对外远航,黄忠则是负责东南亚群岛的巡航,这个不用说得太多。
最后回到夷州本土,甘宁和黄忠这俩员大将派出去跑船了,夷州本土却并非就没有了领军之人,因为陆逊来到了陆仁的身边。而陆仁让陆逊接手夷州本土的防御工作,除了陆逊本身有着相关的才干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借此来向江东的士族示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