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唐侯-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会相对来说容易很多,而只要攻下简州城,就打破了柳白布下的局势,双方各有两城,倒可以一拼。
但唐舟没有,因为现在唐家的人数不多,如果占据简州城的话,就势必要派人镇守简州城,可如此一来,兵力分散,很容易被叛军围攻。
而且简州和剑门关并没有相互依补之势,取下简州,对唐军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大的好处。
所以,唐舟宁愿放弃夺取简州的机会,在收编了叛军之后,唐舟直接带入往剑门关赶去,而这个时候,天已亮。
此时,益州城内,柳白还在等待。
按照他所接到的消息,这个时候,唐军应该已经进入益州境内,并且开始佯攻了,可是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听到?
柳白在屋内坐不住,最终走上了城楼。
风吹来有着丝丝热意,柳白站上城楼后忍不住咳嗽起来,直到咳嗽的出了血,他才终于停止,他把嘴角的血迹擦去,然后望向远方,远方平静,什么都没有。
“探子都派出去了?”
“回王爷的话,都派出去了。”
柳白颔首,又问道:“还没有消息?”
“没……没有。”
柳白眉头微凝,都这个时候了,可还没有消息,只怕事情出了变故,他把之前的情况仔细想了想,越想越觉得不安,突然,柳白叫了一声:“不好,我们怕是上当了。”
柳白终于想明白了一点,而就在这个时候,他派去的探子终于回来了,回来的时候,还带着一个人。
那个人骑着马,显得十分的狼狈,来到益州城下后,柳白才看清这个人是王望。
他有点愤恨,可还是挥手命人把他们放了进来。
“王爷,王爷,属下对不住您啊……”王望一进来就哭,柳白瞪了他一眼,问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唐舟的佯攻呢?”
王望道:“王爷,那里有什么佯攻,我们都上唐舟的当了,他根本就没有信我们的话,他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把我引出去,然后在简州到益州的途中设下陷阱埋伏,我……我的人全军覆没了。”
说着,王望又哭了起来,柳白望着他,问道:“那你是怎么逃出来的?”
唐舟占据优势,而以他对唐舟的了解,只怕不可能把王望逃走才对,那么多人都拦住了,会拦不住一个王望,要知道他并没有什么武力,他只是个书生。
对于这个问题,王望也想不明白,只说道:“我也不知道,就是突围的时候,唐舟突然就把我放了出来。”
对于这个解释,柳白显然不怎么满意,唐舟怎么可能突然把王望给放出来,此事怕是有蹊跷。
沉思片刻后,柳白并没有发作,只是一声轻叹:“唐舟倒是个聪明人,你输给他也不冤枉,不过简州城你就别去了,留在益州辅佐我吧,简州那边,让许费去掌管。”
许费,是柳白身边的一员大将,智谋自然不如王望,但打仗却是个好手,现如今的柳白更喜欢这些武将,他这么吩咐下去后,便离开了城楼。
回到府上,柳白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派了一个探子去监视王望的一举一动。
王望的三千兵马一个都没有逃出来,就王望一个人逃出来了,柳白不怀疑是不可能的,他觉得王望很有可能卖主求荣,这才活命,甚至他可能已经被唐舟收买,回来当卧底了。
所以,不管怎么样,柳白都必须弄清楚王望。
而这边,王望住进了柳白为他在益州城准备的小院子,院子不大,跟他在简州的府邸没法比,而且仆人不多,最重要的是没有女人。
这让王望心里有点不爽,不就是没有打赢这场仗嘛,柳白至于这么对自己吗?
王望很苦闷,栽在唐舟的手里,几乎把他的前程都给毁了。
不过前几天的时候,王望还没觉得有什么,毕竟自己做错了事,所以不敢太张扬,在自己的小院里安安静静待了几天,十分的安分。
只是待了几天之后,王望就觉得十分的憋屈了,而且越想越觉得不甘,于是便借酒浇愁起来,每天都在小院喝酒。
后来在小院喝酒不过瘾,就去益州的烟花之地喝酒,喝的差不多天昏地暗的。
这些情况都有人反馈给了柳白,柳白见王望如此,眉头微凝,但又觉得王望这样,可能是自己多想了,他能够逃出来,凭的全是运气。
不过柳白这样想的时候,王望却突然察觉到了一些异样。
王望虽然每天借酒浇愁,但脑子并不糊涂,有人每天都监视自己他还是有所察觉的,而察觉到这点之后,是谁在监视自己他就清楚了。
而清楚后,他的心突然很痛。
自己辛辛苦苦的效忠柳白,甚至差点死在唐舟的手里,自己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可柳白竟然还怀疑自己,还派人监视自己,这也太没道理了。
王望对柳白突然很失望,本以为他是一个可以值得自己依靠一生的人,可没有想到自己在他那里不过是一枚棋子,有用的时候就用,没用的时候就丢弃了,而且还被他给控制着。
他觉得自己必须改变现状才行。
可怎么改变现状呢?
1160。第1160章 秋来京城
蜀中这边,又陷入了对峙的状态。
虽然唐舟的实力已经强大了许多,甚至完全有可能与叛军来一场硬仗。
但是如果攻城的话,他们的一万多兵马显然是不够的,因为攻城的伤亡很惨重,如果兵力不是城中兵力的四到五倍,攻城的胜算不是很大。
更何况唐舟真正能够用来攻城的人数并不是很多,毕竟还有留下几千兵马镇守剑门关嘛。
唐舟不会去攻打益州城,而柳白也不会派人进攻剑门关,毕竟剑门关必益州城更加的易守难攻。
双方都在等待,等待契机,等待谁终于等不下去。
而与此同时,李绩带着兵马正与吐蕃一战。
最近几年大唐虽然时有灾害发生,但因为北方秋季种植大豆的缘故,以及南方种了水稻又种小麦,大唐的粮食储备还是可以的。
所以虽然蜀中和吐蕃都有战乱发生,但粮草并不成什么问题。
而李绩与吐蕃交手后,并不似唐舟这般谨慎,他与吐蕃军团碰面之后,直接就来了一场硬仗。
吐蕃不比蜀中,可以跟他们慢慢的耗,在李绩看来,想要尽快结束大唐与吐蕃的战争,首先就要打出大唐的军威来,让吐蕃对大唐产生忌惮之意,如此吐蕃在心中声了惧意,接下来要打败他们就容易很多了。
李绩用兵,贵在心计。
那一战双方打的十分激烈,大唐的三万兵马与吐蕃的三万兵马在边境来了一场死战,吐蕃的人是很彪悍的,不过大唐的将士一点也不输给他们,而且大唐的陌刀队十分的厉害,当年在松州城就已经让吐蕃的人见识到了,这次,李靖不介意再让他们见识一下。
双方开战,直接就打,李绩精通兵法,开战之后就立马摆出阵法将吐蕃军团困入其中,狠狠的挫了他们的锐气。
这一战,李靖频繁变幻阵法,最后又用陌刀队如切瓜般的杀人,使得这一战一举击溃了吐蕃的狂妄和他们的心里防线,让他们虽然没有退兵,但却轻易不敢再与大唐一战。
这一战,打出了大唐的威风,双方虽然都有伤亡,但吐蕃的伤亡显然更多一些,而且他们也更害怕一些。
不过这一战后,李绩便没有再继续主动出击。
之前主动出击,是为了打击一下吐蕃的嚣张气焰,不然他以为大唐好欺负,频繁来犯,那样让人太受不了了,既然如此,倒不如先打怕他,然后等他老实了,再慢慢收拾他。
如今吐蕃有了惧意,李绩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吐蕃左右顾不得了。
他派人给天竺的那些人送了一封信,要天竺的人派兵骚扰吐蕃边境,打仗不打仗不要紧,但只要能把吐蕃给骚扰到就行了。
天竺如今对大唐也算是俯首称臣了,而且王玄策还在天竺,所以要实施这些并不是很难,只要天竺烧扰吐蕃,吐蕃必定分出兵力来应付那些人,如此一来,这里剩下的吐蕃军团想跟大唐一战,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
李绩的兵力到底强盛,而且不用攻城,只要能打就行了。
李绩一战而大胜的消息传到京城长安之后,让朝中群臣很是兴奋。
这天早朝,兵部的人嘀嘀咕咕说了很多,皆是称赞李绩如何如何的。
而就在兵部的人说完之后,被提拔为魏国公的王仁祐突然站了出来,道:“圣上,英国公真乃我大唐良将也,只是英国公厉害,有些人可就太让人失望了。”
王仁祐这么一说,群臣顿时有点不解,长孙无忌眉头微微一凝,问道:“魏国公所指何人啊?”
王仁祐道:“还能是谁,自然是我们的唐舟唐小侯爷了,他去蜀中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却迟迟不见成效,实在令人费解,和失望啊。”
王仁祐此话出口,长孙无忌等朝中的人眉头微微一凝,很快就明白了王仁祐的意思。
这王仁祐乃当今皇后王皇后的父亲,王皇后被册封之后,王仁祐就被封了魏国公的爵位,而王皇后还有一个舅舅,叫刘姡В缃袢沃惺槭汤伞�
因为王皇后得势,两人在朝中也聚集了不少势力,成为了与长孙无忌、褚遂良形成的陇西势力,以及以马周为首的寒门势力,以及那些世家势力相抗衡的外戚势力。
如今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因为是托孤之臣的关系,在朝中的势力最大,苏无为离开后,李治很多事情都是找他们两人商量的。
王仁祐身为国丈,十分看不下去,所以才想着跟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争上一争,外戚势力不弱,长孙无忌虽也算是外戚,但他却很少融入这个圈子,因为他有更大更稳的圈子,陇西势力。
外戚,从古至今都是被人诟病的身份,长孙无忌有更好的身份,干嘛往这里冲,他还是李治的舅舅呢,但他就是不往外戚里跑,他就是要当权贵势力的统领。
所以,虽然都是外戚,但双方为了利益还是会争斗的。
只不过长孙无忌此人十分精明,轻易不留把柄,那王仁祐找不到,就只好找跟长孙无忌关系不错的其他人的毛病,这找来找去,突然就找到了唐舟的身上。
唐舟去蜀中后,还没有什么好的消息传来,王仁祐觉得这是个机会,所以就准备抓住不放,狠狠的贬低一下唐舟。
其实他跟唐舟也没有什么仇,就是看不惯长孙无忌罢了,唐舟成为了双方权利争斗的牺牲品。
王仁祐说完,长孙无忌还没开口,程咬金突然站出来呸了一声:“你个王仁祐,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唐家小子去蜀中才多久,你以为平叛是好平的吗,你要是觉得好平,你去,没什么本事,在这里瞎说什么?”
自家小子可是跟着唐舟去了蜀中的,王仁祐说唐舟没本事,岂不是等于说他家的程处默没本事,程咬金那里肯依,立马就站了出来。
程咬金这么一嚷嚷,尉迟恭也站了出来:“是啊,卢国公说的不错,这平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且唐舟深得卫公兵法之精髓,此时尚未有消息传来,也许只是他在等待时机而已。”
两人说完,王仁祐很是不屑的撇了撇嘴,道:“哼,等待时机,我看他分明就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真打仗,他不行。”
1161。第1161章 纸上谈兵
“哼,等待时机,我看他分明就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真打仗,他不行。”
王仁祐一脸讥讽,程处默和尉迟恭十分愤怒,看样子这就要动手,可就在这个时候,兵部的一名官员突然站了出来:“圣上,臣这里有一份蜀中战报。”
王仁祐和长孙无忌比斗,李治其实是很开心的。
并不是他傻,而是他很清楚,想要做一个皇帝,除了勤政爱民外,还要能够平衡朝中的各种势力,如今大唐朝堂之上,各种势力相互倾轧,稍微让某一方的势力做大,都有可能影响大唐的平衡和稳定。
所以,这就是战士他的帝王心术的时候了。
而让两个势力相互比斗,就是他曾经学习过的一个手段。
不过他们这样争吵个不休,而且事关唐舟,李治虽然高兴,但还是希望能够不要让唐舟太过于为难,如今兵部有消息传来,李治连忙点头,道:“念。”
兵部官员应下后,把唐舟前段时间设计灭掉王望三千兵马的事情说了一遍,这么说完,众人顿时震惊不已。
李绩那一战的确打出了大唐的威风,但是损失却也是惨重的,伤亡至少有一万人,不过就算如此,大家还是称赞他的能力。
可他的能力与唐舟想必,就差了一点。
虽然唐舟这一战的规模不大,但用计却十分的巧妙啊,而且不仅灭了叛军,还让自己的队伍壮大了不少,试问这些是李绩能够比的吗?
兵部官员念完之后,程咬金顿时就乐了,冲着王仁祐道:“谁刚才说唐家小子只会纸上谈兵的,这么巧的计谋,试问有几个能做到?”
尉迟恭也不甘示弱,道:“没错,这一战可谓是经典之战了,不仅没有什么损失,还增加了兵马,如今大唐在剑门关的兵马应该有一万了,敌人只剩下一万七,看来蜀中决战的时候很快就会到,蜀中平定也是早晚的事情。”
几个人这样纷纷称赞唐舟,刚才说唐舟只会纸上谈兵的王仁祐略有点尴尬,这是打脸啊,而且是狠狠的打脸。
程咬金等人兴致冲冲的说着,王仁祐却是再不开口了。
李治见事情差不多了,这才说了几句,中和了一下大家的情绪,然后才继续讨论其他事情。
如今的大唐已经慢慢好转起来,只要蜀中和吐蕃的战事平息,这个大唐会更好,但这只是表面能够看出来的东西,在朝堂之上,各种各样的人都在争权夺利。
不过任何朝代,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李治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平衡各方势力了。
当然,除了朝堂之上,后宫也是如此。
如今后宫之中,王皇后掌权,也使得她的父亲王仁祐他的舅舅柳姡г诔斜涞帽冉习响瑁踔烈丫纬闪艘还墒屏Α�
李治并不喜欢朝中出现这些党派,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陇西势力已成,他没有办法,这才默认王仁祐的崛起。
不过虽然默认,却也必须时刻敲打,并且让他们有危机感才行。
而想要让他们有危机感,从后宫下手最方便。
他们今天的一切都是王皇后给的,如果王皇后不受宠了,他们自然也就失去了许多的好处和权力。
所以李治为了平衡后宫,就特别宠幸了萧淑妃。
萧淑妃在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已经进了东宫,当时她的身份是良娣,良娣是太子的妾,而且是妾中身份最高的,仅次于太子妃。
萧淑妃出身兰陵萧氏望族,齐梁皇室后裔,其身份倒是一点不比王皇后低,最为重要的是,她在嫁给李治之后就为李治生下了孩子,而王皇后却是并无所出。
如此一来,萧淑妃得到李治的宠幸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初在东宫的时候,身为良娣的萧淑妃就为身为太子妃的王皇后争宠,李治登基,封王皇后为皇后,萧淑妃为妃,两人的身份虽然王皇后高一点,但萧淑妃也不弱,仗着有子嗣,对于王皇后也是一点不让的。
如今王皇后的家人在朝中形成了一股势力,李治担心尾大不掉,为了震慑王皇后,对于萧淑妃更是宠幸,所以后宫之中,虽然看似平静,但其实每天都在上映着不同的争宠。
对于这些,李治并没有觉得有什么,这就是他想要的结果,因为在争宠的过程中,王皇后和萧淑妃都会犯错,只要犯错就有了把柄,在他需要的时候,可以借此铲除她们在朝中的势力。
在苏无为离开之后,李治已经学会了很多,而他也必须慢慢学会这些。
后宫,朝堂,都不安稳,但也都这样平衡的维持着,大唐似乎要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了。
而此时的武媚娘,还在感业寺。
武媚娘在感业寺只是一个小尼姑,地位并不是很高,但因为她跟李治的关系,虽然她只是一个小尼姑,但感业寺的人都不敢对她怎么样,因为谁知道以后李治会不会突然把她接进宫去?
要是李治把武媚娘接近了宫,那她可就成为妃子了,以后想教训他们这些尼姑还不是跟玩似的?
感业寺中,不少尼姑都很巴结武媚娘,一些人虽不巴结他,但也不会找她的事情,武媚娘也有些手段,很快就跟这些尼姑厮混熟了,而且让他们这些尼姑都隐隐以他为尊。
武媚娘有了这些势力之后,并不安分,至少她并没有放弃梦想,所以对于皇宫和京城长安的事情,她一直都在关注,比如说李治又纳了谁为妃子啊,后宫的妃子之间的争斗啊,只要有机会,她都会想办法知道。
她一直都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让他再次进入后宫的机会,而只要他能够进入后宫,这个大唐将因此而改变。
不过武媚娘除了是一个能够隐忍等待机会的人,他也是一个善于创造机会的人,而想要创造机会,就得想办法让人知道他武媚娘在感业寺过的并不好。
当然,这个人最主要的还是李治,他相信李治还是爱自己的,如果李治知道自己过的不好,他一定会来看自己。
那时的情况,可就由不得李治了。
不过感业寺虽是皇家安排后宫女子的地方,但是平日里并没有多少人进宫,所以他想要创造机会,也不是特别容易。
1162。第1162章 趁火打劫
蜀中。
长安城的事情暂时与唐舟无关,他也根本不知道自己设计灭王望的事情会在朝堂上引起风波,狠狠的打了王仁祐的脸。
现在的他只是在想如何近一步的削弱叛军的实力。
如果双方继续这样僵持下去,他有整个大唐的支持,人力物力肯定是最雄厚的,灭掉柳白是肯定的事情,但时间太长,难免引起蜀中百姓的不安,而且也不利于蜀中的发展。
再者,时间长了,朝堂之上难免会生出一些事端来,如果朝廷因为自己久久而没能平定蜀中叛乱而治罪或者换人,那便给了柳白机会,如此,变数也就多了。
所以,如果能够尽快平定叛乱,唐舟并不想拖延。
如果他有实力可以攻城的话,就算损失会严重一些,他也不介意攻城。
这天下午,唐舟站在剑门关巡视,时已初秋,剑门关的木叶渐渐凋零,遥目望去,所见一片荒黄。
正这么看着的时候,远处突然黑压压走来一群人,剑门关上的侍卫神色一紧,以为是叛军攻城,唐舟却是不急不缓的拿出望远镜看了下,通过望远镜,他发现那些人大概有百十来个,而且他们个个衣衫褴褛,面容饥黄。
他们与难民无异。
看到这些,唐舟眉头微凝,按照他的推算,蜀中粮食短缺至少要到初冬才行,怎么如今才不过初秋时节,就多了难民来?
难道是叛军假扮,想要潜入剑门关的人吗?
唐舟用望远镜再看,发现他们这些人是真的面容憔悴,不像是装出来的,而且看他们的身形,并不像是打过仗握过兵器的人,他们是难民无疑。
很快,这些难民来到了剑门关下,他们苦苦哀求,希望能够得到唐军收留,古英雄此时站在唐舟旁边,他看到这些后,道:“小侯爷,此多事之秋,还是不要冒险的好。”
下面的难民,不管是真是假,将他们排斥在外是最为安全的,古英雄也并非没有仁慈之心,只是这个时候,他们冒不得险。
唐舟却是犹豫了一下,最终道:“还是放他们进来吧,蜀中早晚是大唐的,他们也早晚是大唐子民,我们身为他们的父母官,岂有见死不救之理?”
唐舟想救他们,古英雄略微顿了一下之后,并没有多说什么,在古英雄看来,他并不会见此自己刚才的看法,因为那只是他的建议而已,是否采纳,全凭唐舟。
命令下达之后,剑门关开,那些百姓兴奋的跑了进来,他们进来之后,不停的向唐舟磕头,唐舟挥手让他们起来,问道:“你们从何处来,缘何成为现在的摸样?”
蜀中很大,虽然大半落入叛军手中,但叛军也只是掌控着几个大的城池而已,很多地方叛军并未触及到,甚至在大唐手中的地方,也有很多地方是唐舟他们从来都不会去注意的。
这些难民中有一个能言善辩的,站出来道:“侯爷,我们来自清乐县,我们那里突然兴起一股盗匪来,我们被他们压榨的实在活不下去,这才逃到了这里来。”
听到蜀中清乐县有一股盗匪,唐舟眉头微微一凝,问道:“具体怎么回事,说清楚。”
“是这样的,如今叛军与大唐交手,我们清乐县在南边,是叛军和大唐所控制区域边界的一个小县城,叛军和大唐对我们那个地方不甚重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