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唐侯-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王仁祐这句话,长孙无忌自然听得出是什么意思。
他既然能让自己的孙子拿到火药,那他也肯定能在自己的府上藏火药,而这才是最最致命的,如果王仁祐带着皇帝去他府上,偶然看到了火药,那他长孙无忌可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长孙无忌的身子隐隐发抖,他突然觉得长孙家族正在面临着灭顶之灾。
他怒视王仁祐,道:“你卑鄙无耻。”
王仁祐耸耸肩:“为了达到目的,我们都是这样的,你能说你长孙无忌做事就一直是光明磊落的吗?”
长孙无忌愕然,他自然不能说。
身在朝堂,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做一些违心的违法的事情,在他们这些身居高位的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王仁祐的话,并不是没有道理,他反驳不得。
许久之后,长孙无忌瞪了一眼王仁祐,道:“说吧,你这么做到底有什么目的?”
王仁祐耸耸肩:“我想长孙大人应该清楚吧?”
长孙无忌眉头微凝,他多少明白了,肯定是为了让李忠当太子的事情。
“这不可能,为了整个大唐,储君之位我是不会妥协的。”长孙无忌望着王仁祐,神色愤怒,但王仁祐却很平静,道:“那为了长孙家族呢,你会不会妥协?”
“你……”
王仁祐笑了笑:“长孙大人,燕王李忠不错,你应该考虑一下的,只要有你的帮忙,我相信他一定能够成为太子的,如果不能,长孙大人也只好做一下垫背的了。”
长孙无忌有一种想要杀人的冲动,可是许久之后,他还是忍了下来,叹了一口气:“你赢了。”
没有办法,在大唐储君和整个长孙家族之间,他肯定要选长孙家族,如果自己的家族都没有了,大唐繁荣不繁荣,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人都是自私的,哪怕他长孙无忌也不例外。
当然,长孙无忌更为聪明,在他看来,暂时妥协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他长孙无忌还在,就算李忠成为了太子,他也有办法将他从太子之位给拉下来。
至于王仁祐,他现在很得意,但只要他长孙无忌还活着,他会让王仁祐后悔跟他作对,后悔他今天的所作所为。
换言之,长孙无忌在隐忍,在等待时机。
王仁祐显然不明白长孙无忌是怎么想的,现在的他太得意了,他终于有办法可以拿捏住长孙无忌了,这种感觉很爽,是他以前从来没有感受过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又怎么会去考虑长孙无忌是怎么想的?
“所以长孙大人的意思是?”
“我会帮你,不过怎么帮得听我的,不然就算我带着所有人支持,圣上也不会同意让李忠当太子,我想你应该清楚吧?”
王仁祐一愣,不过很快明白过来,如果长孙无忌和他王仁祐都支持李忠当太子的花,李忠会放心吗?
太子是太子,但在皇帝还活着的时候,太子就不能结党营私,支持他的人可以有,但绝对不能多,不然就会出现李世民软禁李渊的事情再次发生。
李治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如果他们都支持李忠的话,反而会适得其反,如此,倒不如换个方法。
这个情况王仁祐以前没有想到,如今长孙无忌提了出来,他顿时恍悟。
“清楚,当然清楚,长孙大人是个聪明人,只要最后达成目的就行了,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我王仁祐一向很好说话。”
“这就好,告辞!”
长孙无忌说完转身就走,对于王仁祐,他实在不想跟他多说。
而长孙无忌回到府上之后,立马命人在府上展开搜查,他必须把王仁祐藏在府上的火药找出来毁掉。
而除此之外,他要对自己府上的下人进行排查,府上肯定有王仁祐的人,而他是绝对不会允许王仁祐的卧底在自己府上好好活着的。
这个人,必须死。(未完待续。)
第1537章 悬而未决
长孙无忌与王仁祐达成协议之后。
储君之争并未停止。
三拨人马在朝堂上你来我往,闹的不亦乐乎。
长孙无忌等人仍旧不开口,好似这事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
李治心中纠结,仍旧不能确定选谁。
如此闹了几天,早朝已经隐隐有些变味。
储君之争在长安闹的厉害,朝堂上的事情自然瞒不过唐舟,唐舟仔细分析完这些情况后,嘴角露出了一丝淡笑。
如今三方势力虽然有强弱,但彼此也都有各自的优势,李治虽说不算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但相对来说是个比较纠结的人。
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把情况跟他说清楚,他是很难下决定的。
只怕,这事最后还得落到长孙无忌身上。
如果能得长孙无忌支持,谁成为太子就会容易很多。
不过长孙无忌是个老狐狸,三个皇子所属派别与他都不太对付,想得到他的支持,恐怕不容易。
对长孙无忌来说,他想要的,只怕是静观其变。
这太子最好不要急着选,等他布局之后才行。
唐舟托着下巴想了想,他是希望李弘当太子的,但李弘的年纪太小了,而且身体很弱,他的竞争力不大,而且武媚娘在宫廷里的身份很低,想要让李弘当太子显然不现实。
就算自己支持李弘,都不太可能。
而且,自己凭什么去支持李弘呢?
表面上,自己跟李弘或者是武媚娘都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自己去支持李弘一个小孩子,显然不合适,会引起怀疑的。
虽然武媚娘跟自己通了不少信,但唐舟并无插手此事的意思。
唐舟觉得,如果不出意外,永徽三年的储君之争恐怕会夭折。
可就在唐舟这么觉得的时候,不堪纠结的李治终于把长孙无忌给叫进了皇宫。
说实话,李治还是很信任长孙无忌的,很多事情,少不得也会跟他商量。
长孙无忌被李治叫进宫时,他知道这次李治肯定是为了储君的事情,不过他却比之前更加的谨慎。
来到御书房后,李治不问,他尽量不多言。
“不知圣上召唤老臣前来,所为何事?”
李治道:“舅舅啊,如今群臣都在讨论储君的事情,这让朕很为难,不知舅舅对这事怎么看?”
长孙无忌抬头看了一眼李治,接着说道:“圣上,这等事情,老臣不好多议,还是圣上拿主意的好。”
欲擒故纵。
李治听得长孙无忌这样说,以为长孙无忌还急着之前自己敲打他的事情,使得他不敢议论这么敏感的问题。
于是笑了笑,道:“舅舅在朕面前,就不要耍脾气了,你是宰相,这事不跟你说跟谁说,你就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李治说的坚决,长孙无忌见此,也不好推脱,只能说道:“这要看圣上自己的想法了,圣上是想让几位皇子无灾无难的过一生呢,还是想让有才能的皇子当太子,然后为大唐留下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李治一愣,问道:“这有什么分别吗?”
长孙无忌点点头:“自然是有分别的,如果是想要几位皇子平安,自然要选一个仁孝的,而且他当太子最为合适,别人还找不到什么借口来争他地位的,若是想让大唐更加辉煌,不妨再等几年,毕竟如今几位皇子都比较年幼,他们的才能暂时看不出来,等几年之后,几位皇子都长大了,他们的才干也就一目了然了。”
长孙无忌说完,李治笑了笑:“舅舅说的轻巧,如今群臣嚷嚷着要立太子,朕如今都快被架起来了,那里有缓缓的余地?要是不立太子,这朝堂指不定闹成什么样呢,朕可不想这些人三天两头的催着。”
“那圣上的意思?”
“你就说说保几位皇子平安,那个皇子合适吧。”李治有自己的算计,这大唐他在世的时候,肯定要建设的十分繁荣,后面的太子,只要安分的当个守成之君就行了。
几位皇子都是自己的儿子,死那个他都心疼啊,所以还是选一个最能保人的才好。
听到李治这话,长孙无忌倒是突然犹豫起来,不过他只是犹豫了片刻,然后便道:“圣上,若想断了其他皇子念想,自然是燕王李忠最好。”
听到长孙无忌提及燕王李忠,李治心头微动,但并未声张,问道:“可有什么理由?”
“圣上,燕王李忠年长,如今已见聪慧,而且他对圣上也是很仁孝,当然,最为重要的是他现在是皇后的皇子,而且是圣上的皇长子,就凭这个,也算是名正言顺,他当太子,能断了一部分人的念想。”
长孙无忌说完,李治却是没有再急着开口,他自然也知道长孙无忌说的有点道理,可是说实话,因为对刘才人并没有什么感情,他对自己的这个皇子宠爱的并不够。
如今他又成了皇后的皇子,而他跟皇后的感情也说不上特别的好,这就注定他对李忠的喜欢不及李素节和李弘两人。
要他选一个不喜欢的皇子当太子,其实是有些为难他的。
李治不开口,长孙无忌也不说。
两人就这样在御书房沉思着,许久之后,李治才终于开口,道:“舅舅,这李忠毕竟庶出,让他当太子,合适吗?”
长孙无忌心中暗笑,他知道李治纠结的不是李忠庶出的身份,要说庶出,三位皇子李素节和李弘都是庶出,他纠结的还是自己对李忠的宠爱不够。
不过长孙无忌早有料到这个,所以他也不急,道:“圣上,三位皇子都是您的儿子,不管他们出身如何,都是大唐皇室血脉,选太子,最为重要的还是大唐的稳定啊,当年圣上选太子的时候,臣也是跟先皇这样说的,这才有了先皇立您为太子的事情,事实证明,先皇的选择是对的啊。”
长孙无忌这话,无形中拍了李治的马屁,李治又考虑了一下,想到不管选谁,都是自己的儿子,他的心顿时释然了一些。
又想到若是李素节或者李弘当太子,其他皇子只怕都是要争来争去的,如此,反倒把朝堂给搅乱了。
既然如此,倒不如立下李忠为太子,如此断了其他人的念想,他也好腾出精力来建设大唐。
一念起,李治向长孙无忌点了点头:“好,就听舅舅的吧。”(未完待续。)
第1538章 太子立和震惊
李治决定立李忠为太子。
对于长孙无忌的提议,他并没有任何的怀疑。
在前几天群臣为争储君之位闹的不可开交的时候,长孙无忌一直都没有开口,他如果偏袒李忠的话,应该不会毫无动静。
他觉得如果不是自己把长孙无忌叫来了,他可能永远都不会开口。
所以,他信长孙无忌说的这些话,都是为了大唐好。
次日早朝,群臣再次提出立太子一事。
李治并没有急着提出说立李忠为太子,这件事情,他直接说不好,关键还是要得到大部分臣子的认同才行。
一开始,三拨人马仍旧吵来吵去的,谁也不肯相让。
三方闹的不可开胶的时候,长孙无忌一派的人站了出来,他们表示支持李忠。
“圣上,燕王李忠乃皇后之子,立李忠为太子合适。”
“是啊,圣上,立李忠为太子吧……”
长孙无忌的势力不弱,如此再加上王仁祐的势力,燕王李忠的呼声立马就高了起来,萧淑妃和武媚娘的人见到这一幕,顿时震惊起来,怎么长孙无忌插手了?
两方人马顿时有点谎,想要想办法补救,可面对长孙无忌势力扑面而来的气势,他们发现他们根本就无能为力。
整个朝堂的氛围变得十分凝重,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不自然,因为他们知道,决定大唐未来天子的那一刻,恐怕要来了。
而事情的确是这样的。
朝堂上支持燕王李忠的人越来越多之后,李治点点头道:“既然大家都觉得燕王李忠合适,那就立李忠为太子吧。”
李治说完,萧淑妃和武媚娘的人把嘴唇都咬出血了。
这件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怎么长孙无忌突然就支持起李忠来了?
如今李治已经下旨,谁还能够更改?
他们恨啊,一个宫人生的皇子,就这样机缘巧合的成了太子?
这李忠的运气也太好了吧?
很多人都心有不甘,可却一点办法没有。
皇后无子,大家都是庶出,那李忠之前也是王爷,他的确有这个资格来争储君之位,更何况李忠现在还是皇后的皇子。
这事,改不了了,除非李忠突然死了,不然他就是大唐的太子。
早朝的事情就这样决定了,而这个消息也很快传到了后宫。
萧淑妃得知长孙无忌支持燕王李忠,而且李治已经立燕王李忠为太子后,顿时气的把桌子上的东西全给摔了。
那燕王李忠,不过是一个宫人生的孩子,他有什么资格当太子?
他若当了太子,会放过他们娘俩吗?
萧淑妃的愤怒是有道理的,因为他怕,越怕就越愤怒,她怕李忠成为皇帝后,会不给她和自己的儿子李素节活着的机会。
以前李忠还没有成为皇后皇子的时候,她可没少教训李忠,这李忠恐怕会记着这些仇的吧?
萧淑妃在屋内来回的走动着,眼色微微一凝,顿时露出一股杀意来。
她觉得自己没有别的选择,让李忠当太子,她和自己的儿子的下场肯定会很悲惨的,而且在他看来,这太子之位只能由她儿子李素节来当,其他人都没有这个资格。
萧淑妃要杀人。
而就在萧淑妃决定杀人的时候,武媚娘这里,也是十分震惊。
武媚娘知道李弘的实力弱,争夺太子之位不容易,可她还是让许敬宗出手了。
之所以这么做,她是有自己目的的。
而她的目的很简单,若是能让李治立李弘为太子最好,若是不能,那自己出手,也能搅乱这一团局,让李治无从下手,然后这选太子一事,也就只能作罢。
她分析过,三方的势力其实相差的并不算太多,就这样闹下去的话,李治根本做不出什么选择的。
可是她没有想到长孙无忌竟然出手了。
在她的计划之中,她是准备等唐舟肯出手的时候,让唐舟和长孙无忌联手帮她的,可如今的情况却变了。
唐舟没有出手,长孙无忌却帮了李忠。
这在她看来完全不可能。
长孙无忌和王仁祐的情况可不是很好,长孙无忌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帮王仁祐?
如今李忠被立为太子,她和自己的儿子李弘还有机会吗?
武媚娘神情冷漠,接着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
在这宫里,一个人想要活下去是非常困难的。
李忠还小,等他长大也得几年,在这几年时间里,什么样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吧?
………
大唐的太子人选确定了。
此事一出,整个长安城都沸腾了。
对于百姓来说,他们才不管什么势力不势力,立谁为太子,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他们也不在乎。
他们沸腾的只是,大唐立了太子,这以后就有了传承,就算当今天子出了事,这大唐也会十分的稳固,他们也用不着颠沛流离。
百姓想要的,无非也就这么点东西罢了。
只是百姓沸腾,唐舟却是凝眉不解。
他对长孙无忌还是很了解的,他就是帮谁也不可能帮王仁祐吧,可他怎么突然出手帮了王仁祐,让那李忠成为了太子?
唐舟托着下巴想了很久,可是这件事情真是太奇怪了,他根本想不出原因来。
想不出原因,唐舟索性也没有再想,而是直接去了长孙无忌的府上,他要亲自问一下。
对于长孙无忌的府邸,唐舟并不陌生,以前是常来的。
他来到之后,立马就有小厮去通禀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听得唐舟来了,笑着就迎了出来。
“唐家小子今天怎么有空到老夫这里来,有没有给老夫带来好东西啊?”
唐舟很无语,怎么听长孙无忌的话,自己就是个冤大头,去谁家都得带点好东西?
唐舟撇了撇嘴,道:“长孙大人,小侄今天来是有一事不解,特来询问的。”
长孙无忌神色微动,他知道唐舟来自己家里的目的,不过他很快掩饰过去,道:“哦,这世上还有你不能理解的事情?”
“正是,圣上选立太子,小侄以为你会置身事外的,不曾想在关键时候,你竟然支持燕王李忠,这让小侄很费解,不知长孙大人可有什么理由?”
长孙无忌看了一眼唐舟,接着呵呵一笑:“没什么理由,就是觉得李忠是皇长子,又是皇后的皇子,让他当比较合适。”(未完待续。)
第1539章 两个奇葩
“没什么理由,就是觉得李忠是皇长子,又是皇后的皇子,让他当比较合适。”长孙无忌是不会把真正的原因告诉唐舟的。
唐舟听到长孙无忌的话后,自然也不会相信。
对于长孙无忌,唐舟还是很了解的,这是个老狐狸,若非对自己有利,在皇储这件事情上,他也是不会轻易站队的。
当年李世民的诸位皇子之争,他之所以支持李治,还不是觉得李治性格比较软弱,好控制?
如今李治的几位皇子,那燕王李忠若是没有成为王皇后的皇子,长孙无忌还有可能支持他,毕竟燕王李忠只是宫人之子,他若支持,还容易控制。
可如今燕王李忠已经跟王仁祐站在了一起,那长孙无忌是绝对讨不了好处的,既然如此,他又为何支持李忠?
唐舟不信,不过他没有再问。
本以为凭两人的关系,让长孙无忌说出实情应该不难,可不曾想两人的关系还没有达到很铁的地步,长孙无忌并不想说。
而既然长孙无忌不想说,唐舟便知道不管他怎么问都是问不出来的。
既然知道问不出来,那他也绝不会再问。
“原来是这个原因啊,长孙大人果真是我大唐良臣,实在高瞻远瞩……”
唐舟说了一串恭维的话,长孙无忌听着听着就觉得有点变味。
他自然也知道自己的话骗不了唐舟,如此唐舟还说这话,怎么越听越像是讽刺?
所以,不等唐舟说完,长孙无忌就打断了他:“唐家小子啊,你以前不是这样的人啊,怎么突然就变了?”
唐舟笑了笑:“长孙大人以前也不是这样的人啊,现在不也变了?”
两人都有点尴尬,接着突然又哈哈大笑起来,这样笑完之后,两人也就没有再提立储的事情。
“如今朝廷已经开始考虑新科进士的去向问题了吧?”立储的事情不能谈了,唐舟和长孙无忌就谈了一些其他的。
长孙无忌点点头:“吏部已经开始做安排了,前三甲是肯定留在京城的,其余进士恐怕要到外面历练一番,老夫记得你长安书院有一个叫曹秦的,好像是个探花,要不要老夫帮他谋个好差事。”
可能因为刚才的事情,长孙无忌有点不好意思,所以便想着补偿讨好一下唐舟,唐舟却是不以为意,道:“这个倒不用特别偏袒,让吏部的人去安排吧,不管去那做事,但愿他们能够坚守本心,不忘初衷。”
长孙无忌点点头,又跟唐舟说了几句,然后觉得实在没有什么可聊的,唐舟这才告辞离开。
却说唐舟离开长孙无忌的府邸后,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去了一趟长安书院,今天跟长孙无忌聊到进士去向的问题,他倒突然想听听曹秦和陈景两人的意思。
若是能够知道他们的想法,那让他们去他们想要去的地方,应该能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吧?
来到长安书院,唐舟便把曹秦和陈景两人叫了来。
两人来了之后,相互望了一眼,接着问道:“院长叫我们来所为何事?”
唐舟道:“如今朝廷在考虑你们去向的问题,本侯虽然已经不在任尚书令,但为你们做些安排还是可以的,不过我想听听你们两人意思。”
听到唐舟要替他们安排,两人心中都有些欢喜,毕竟让吏部安排,那就等于把他们的命运交给别人,可如果让唐舟帮忙,那他们多少有了一些自己的机会。
两人欢喜,但谁都不好意思先开口,毕竟这事算是走了后门,而他们自认品德高尚,并不怎么看得起走后门这个方法。
唐舟见两人都不开口,索性指着曹秦道:“你先说,说说你想去什么地方任职。”
曹秦想了想,道:“院长,学生想外派去当县令。”
曹秦这话一出口,唐舟顿时愣住了。
在唐舟看来,曹秦可是探花啊,如果不出意外,进翰林院是没有一点问题的,就算不进翰林院,京城六部之中,任何一部只要他想进,问题都不大。
当个京官,可比外派当个县令要强多了。
首先,京官就在京城,只要出色,升迁的机会很大,有可风一年就能升迁,可如果在外面当县令,非得三年一大考之后才能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