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启风云-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给稿费就是天启的第二层意思,你拿了我的钱说话时就会要考虑一下再说,没见谁专门反对不断给他钱的人除非这人疯了。就算你是个天生正义感特强的人,拿了我的钱也一样反对我不误,那么你说起话来肯定也会委婉一点没那么多刺。俗话说文人相轻是天性,平时没事时还要邀一群人赋诗斗词争个高下,时间一长每个人拿的钱不一样多自然会不舒服,到时候内部肯定不会像以前那么团结,分化瓦解他们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天启一直也对东林党在朝中独大心有芥蒂,这也是为什么允许温体仁和周延儒等非东林党人进政务院的原因,花园里都是一种颜色的花看起来也不好看。天启知道高攀龙、刘宗周等人对朝廷的忠心不容置疑,但是对那些后来者却不是太放心,就算是钱谦益他都不那么放心。很早以前就有人怀疑钱谦益在科考时有舞弊行为,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确有其事,但是一个敢于冒杀头之罪火中取栗的人,无论如何是不值得信任的。
用名为饵使其内部变得不再那么和睦,以利为器使其意志变得不再那么坚决,但是还要依靠他们利用他们把他们团结在自己周围,这就是天启想了很久想出的办法。以前魏忠贤也知道东林党的危险性,对付的办法是无情打击严厉斗争,这是为了庄稼对付杂草的办法,天启认为这办法不可取。对大明来说东林党不是杂草,只是一群不怎么受控制的治国能手,把这些能手变成帮手而不应该把能手全部铲除,那样做对大明没有一点好处。
本来这是一个绝妙的办法,给你地方施展才华又给你增加一些收入,怎么说东林党人都应该感激在心而不该不满,但是万事都有想不到的地方,刘宗周和黄尊素这些铁杆居然一下子就看到其中危害,着实让人感到他们的嗅觉和警惕性惊人。高攀龙开始也从心里反对,但是经过天启的劝导后就变得不再那么坚持,除了天启的劝告外恐怕也有他经常跟外人打交道的原因,跟刘宗周这种只醉心于学术研究的书呆子要知道随和变通一些。
天启知道万事不能做得太直,向东走的人想回头向西走,最好先向南或者向北转一下,如此一来才会显得自然一些。他想了想对刘宗周说:“刘大人的担心很有道理,但是只担心是没有用的不如我们慢慢试一试,刘大人只担心给的报酬多了会让人改变心性,不如我们先给很少一部分,当大家觉得需要增加了我们再增加稿费标准。干脆这样如何,一开始给多少还有以后该不该增加,这些事都由刘大人和黄大人来定如何?”
见天启作了退步,也不像开始那样威胁要跟其他人合作,刘宗周和黄尊素相视一笑然后同意了天启的要求。旁边的高攀龙和徐光启见如此也露出满意的样子,只有信王心中不以为然,脸上虽然平静但心中却想到天启绝对不会就此罢手,换了他自己也不会如此。
果然如信王预料的那样天启说道:“开始说了五五分成不会变,你们嫌分的钱多可以让信王收暴利税收走,将来你们需要钱了再增加一些意外收费就是。”
天启的意思就是我给了你们钱的,是你们自己不想要那么多那就交到户部去,每次分的钱从你们手里经过一次然后流走,我就不信时间久了没有人心中不生出不甘心的想法。就算今后你们东林党内部有了纷争,怪的人也绝对不是我而是你们自己,无论如何用钱来让你们内部生隙的做法我已经做下了,主要看你们能坚持多久。坚持得久是你们有种我心中佩服,多做事少拿钱是你们自己要的跟我无关,最后坚持不下去自然有人来找我,到时候我们再说。
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信王笑嘻嘻地说道:“皇兄这么做户部又可以多收税了,今后真像皇兄说的那样各省都办报纸,只要生意还是这么好那真会是一大笔收入。”
天启说:“今后的事今后再说,既然定下来规矩就按规矩办,你们先去把民选官的试验做好,每做一步都要记录一步,最后拿来给朕看。”
443 南北试验
民选官这事是从南京周边几个地区闹上来的,倒不是说南京周边的人思想先进,而是因为那里水土好各种试验都走在全国的前头。最开始的退桑还稻和一同进行的大户退田,后来的移民落户还有退役军人组团务农做工,还有前两年的辅政制度和府县分工等,都是从南京周边开始的。
南京周边有山有河有湖泊,不像其它地方有天灾的时时侵扰,正适合搞点别出心裁的东西做试验。这做试验有成功就有失败会有风险容易引发百姓的怨气,不过魏忠贤呆在南京就不怕有人闹事,这也是天启喜欢在南京周边做试验的原因。
两年前开始推行辅政制度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从上面派下的人不怎么清楚本地的事,要求在县级的辅政机构里增加本地人。按沿袭下来的不成文规定县官一般是不下乡里的,除非有了案子需要他去实地考察寻找线索,说是担心官员滋扰百姓,其实这只不过是官员们的一个借口。当官的一般都是读书人,读书人读了圣贤的书以后就自觉得自己有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于是就不想跟那些没有理想的人打交道,有事都是叫乡老里甲长来回话。
有理想的人看不起没理想的人这本身并不奇怪,因为双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这个传统。圣人都说过“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话,说明圣人也认为读书人跟普通百姓通礼见面是很丢面子的事。唐朝刘禹锡混得不太好把官混得越来越小,但他依然有高人一等的想法,在《陋室铭》中写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句子,可见连被贬的官都看不起不识字的普通百姓。
不过这也不奇怪,读书人都是有理想有道德还有生活保障的人,没事时想的是琴棋书画诗酒花,确实要比成天为柴米油盐醋酱茶操心的人高人一等。读了书做了官你还要跟劳动人民打成一片混为一伙,那你纯粹是自毁前程,上司同僚都会耻于再与你为伍。
县官不下乡辅政的佐官也不想下乡,从下面找两个人进辅政机构代人说话就成了变通之策,谁知道就是这个变通之策久而久之就出了问题。一开始被拉进来的是些老秀才老举人,他们没有什么上进心能进来混两个小钱就觉得不错了,其他人看不上这位置也没人跟他们争,谁知道过了没多久大家就发现没对劲了。
上级派来的官员不愿意跟百姓直接沟通,普通百姓有什么话也没有渠道传得上去,这些拉来的本地读书人就成了上传下达之要人。上级的政策由他们解释,下面的情况由他们随意解释,其中的权力就显得很大,什么事都在于他们怎么说。每个地方基本上都有几户大户,家里也有几个读过书的子弟,最开始看不上这职位现在看到了利益,于是又开始眼红起来,要求选官也是他们提出来的。
杨涟在南京周边调查了很多地方,所调查出来的结果大同小异,都是因为本地选拔起来的辅政官权力太大招人眼红,想通过选举把自己人推上去,为自己的家族谋取利益。据说有个地方的辅政官一开始没人愿意去,想着读了那么多年书还要去向一群土官点头哈腰就觉得掉份,于是叫一个家里的势力和财产都不怎么样的人家出了一个人去应付,谁知道没过两年,这人就利用手中那点小权力把自己的家族发展兴旺得不得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什么事也经不起仔细琢磨,大家经过认真仔细的琢磨发现与其好高务远去中进士当大官,还不如现在就抓紧这点眼前的权力为家族谋福利,反正一边当着官还可以继续学习等待科考。问题是各县里的辅政官虽然级别不高但也是名额有限的职位,现在已经有人了你再要想挤上来其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大家一合计就提要求重新选,反正选得上算便宜选不上也没损失。
这些来龙去脉是杨涟经过仔细调查后呈报上来的,当天启看过了杨涟的奏报时,提起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一直以来天启对高攀龙、杨涟等东林党都抱着既要使用又要戒备的心理,因为他知道东林党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这样的一群人用好了就是巨大的助力,用不好就是一座危险的火山。经过长期仔细的查探,天启发现这些人的忠诚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其核心思想跟自己会有那么一点冲突,因为东林党的核心思想是限制皇权同情百姓。对这样一群有理想的人天启的办法就是找到他们的弱点然后慢慢瓦解他们,就算不能瓦解他们也可以消磨掉他们的意志。
一般地说一个人的弱点无非是名和利,东林党人都以成为君子为自己的目标,这就算是求名了。至于说利那是所有人共同的最爱,古人不就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说法吗?很多当官的私下说起来也不避讳千里为官只为财的想法。出于用名利达到瓦解东林当内部这一动机,天启鼓励支持高攀龙他们办报纸分利润,虽然被高攀龙和刘宗周还有黄尊素等人识破,但是也部分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就是在其内部安下一个不稳定隐患。
最开始一听说南京周边有人要求民选官,连魏忠贤都密奏说涉及的范围很广担心有人趁机起事,所以天启把赵率教定在南京不动,连辽南地区要修建边墙房屋都没敢派去。其中最让天启担心的是东林党内部那些年轻人太毛燥,听了两句话就热血上涌开始找人找机会寻机起事,那就会变得难以控制。现在一听要求民选官的这帮人胃口很小,不要说东林党以前说的选首辅,就连七品县令他们都没敢想,只要求选两个自己人去县里做事,目光不远大这就很好办了。
从这事天启也看出东林党的群众基础也不是那么扎实,他们的理想也只存在于以前,现在的人还没有出现一呼百应的领军人物。不过仔细想一想也应该是这样,东林党再怎么以天下为己任也摆脱不了自己是读书人的身份,一个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读书人是不可能跟种田的泥腿子打成一片的。东林党的爱民思想只能是高高在上的同情之爱,不可能是可以交心的朋友之爱,他们可以用爱民口号增加人气,但是绝对不可能跟打铁的匠人和割麦的农夫坐而论道。
掌握了这些情况后天启让高攀龙派人在北京附近找几处做试验,同时派人通知南京的杨涟让他在南京做试验,试验目的就是让一个县里的百姓选县下面的乡长。天启想看一看直接选乡长会不会选出满意的人出来,假如真能选出上下都满意的人,那么可以逐步向上选州县官员。当然做试验就可能遇到风险,为了避免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天启特别指出跟粮食和银钱有关的事务由大铁公司派人协同处理,只要钱粮不出问题其它的都是不足挂齿的事。
高攀龙和杨涟等人接到天启的旨意后立即开始行动,在南北两京开始了民选官的试验,当然这个官小了点只是个乡官,但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当场选当场定的官。在以前皇权不下县,县以下的官严格地说都不是官,是推举出来上传下达的人,大家都称为乡老。乡老一般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头子,好多跑腿的活就做不了,因此还有一些被乡老看中的年轻人被任命为里长甲长,像当年汉高祖刘邦没有发迹时就是一个相当于里长的亭长。
天启没管那么多直接定下了把一个县分为九个乡的制度,县城的四方和四角八个方向分八个乡,加上县城本身为九个,各乡的乡长为九品官都从当地选出来。现在的人口比汉、唐等时代已经增加了很多,皇权不下县的做法已经不再适合了,否则的话朝廷的权力就会下得不够深,百姓们就感受不到国家权力的存在。
从六月中旬开始到十月这小半年里,南北两地参与做试验的有好几个县,一开始大家都觉得有些新奇,后来就慢慢理解了朝廷的做法,尤其是眼见着当场划票当场定人的事出现,百姓们慢慢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
这天天启正在看东林月报上钱谦益写的一篇文章,谈敬说高攀龙和刘宗周求见,要汇报一下这半年选举的结果,听谈敬说起天启才想起小半年前定下的事,不由得来了兴趣让谈敬叫两人进来。当高攀龙和刘宗周坐下后,天启兴致勃勃地问道:“你们今天来是不是民选官的事有结论了?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呢?”
高攀龙说:“回皇上话,经过这近半年的选举,出现了很多我们平时想不到的事,可以说好消息和坏消息都有。”
天启说:“那你们就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用了近半年才选完应该很有听头。”
444 南北试验(中)
人们常说北方人耿直南方人心眼多,但是在民选官这事上南北两边的人都显示出了同一种面目,就是茫然以对不知所措。在以往乡老都是有头有脸德高望重之人担任,推举他们的也是非富即贵的人,让普通百姓去选举确实是第一回大家都没有什么心理准备。所谓的非富即贵是指当地的大户人家或者在县里当过差的人家,在他们眼里只有自己推荐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还没有少数服从多数这一概念。
就算在南京周边最早闹事的人里面,他们也没有平等参选公平选举这一概念,想的都是如何把自己人推上去为自己家族谋利益。在被选举人方面是这样,在选举人方面就是另外一种看法,就是普通百姓是没有资格出来投票的,在这些财主地主眼里,普通百姓在吃饭做事时勉强算是一个人,推选官员这事属于高级活动跟他们不沾边。
高攀龙他们在实地推行时知道天启的意思,着重强调选举投票是一人一票,其中包括十六岁以上的女子。早在几年前就任命过女官,而且每年都进进出出了不少宫女,这些在宫中学到不少知识的宫女回到家乡后就被委以重任,主要是宣传男女平等,要求每个地方都要给妇女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权利。虽然只过了几年时间搞出的动静不大,只在家庭纺织、妇女读书识字方面有些进展,但确实让每个地方的人有了男女平等这一概念。
男女平等都有投票权利这一要求一提出来,就受到很多人的反对,因为很多人家不愿意让自己的女眷参与到选举这事上来,最后还是做了一点让步,像家庭纺织那样允许妇女在家里填好选票让男子带来。
如果说男女平等投票一事上有了一些风波,那么在具体选谁上就有了大的争执,因为都想让自己人上而见不得其他人上去,闹闹嚷嚷的一个多月都没有结果。不过这也难怪,大家的本意就是选一个自己人上去为自己说话,没有想过怎么为所有百姓说话,更没有想过要怎么选一个对上对下都有用的人出来,出现不服别人的情况也能理解。
经过反复商议和询问,最后高攀龙他们终于明白这些人的心思,最后商议出一个办法就是每个乡选一个人出来任乡长,这个乡长的主要职责是传达县里的命令,也负责把乡里的要求向县里反应。与此同时各村的族老可以随时去乡里询问县里的制度,还可以直接去县里询问看乡长是否在欺上瞒下,假如怀疑乡长以权谋私可以直接向县里反应并要求答复。
在做了如此多的平衡以后,各地的人暂时同意了以少数服从多数这一方式选举乡长,本来大家要的是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特权,现在没有特权就需要一个避免他人凌驾于自己头上的保证。中国人的这种心思古今如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己要当人上人,当不了人上人的也不能让他人骑在自己头上。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和沟通,试验的几个县里终于勉强选出了各自所属的乡长,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高攀龙等人发现了一些问题,认为应该给天启一个交代,于是与刘宗周一起进宫向天启报告。
听了高、刘两人的仔细解说后,天启心中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他想了想问道:“任何事都有个从无到有再从粗到精的过程,你们开始说好消息坏消息都有,那么你们认为那些是好的那些是不好的呢?”
高攀龙说:“好消息就是将朝廷的权力行使到乡这一级了,经过这次的事臣才知道其实我大明很多百姓心中对朝廷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他们只是交税出役的时候才想得起还有个朝廷,其它时候都只听本村村老和当地乡老的,很多人甚至认为县太爷每天都跟在皇上左右。现在选乡长让他们明白朝廷的权力才是最大的,朝廷的心里是关心爱护百姓的,而他们自己可以决定乡长的去留。”
天启点头说:“是啊,皇权不下县就意味着乡下之民没有感受的朝廷的威严和照顾,说不准有一天改朝换代了他们也是无动于衷,想的是谁坐天下都跟他们无关。不过也可以理解,县里的县令就可以让一个正常人家家破人亡,乡里的乡老能够掌握一个家庭的兴衰,无论是县里的县令还是乡里的乡老都不是他们能够改变的。这种无力改变使他们对朝廷的制度变得漠然的原因,你们现在这么一搞就把他们的自主意识激发出来了,应该是一件好事情。”
高攀龙说:“第二件好事是让新选出来的乡长们变得勤快了,跟以往推选出来的乡老比也变得好说话了,县里的一切制度要行使下去也是雷厉风行令行禁止。在试验的各个县里一开始各县的县令都不太喜欢,觉得这样做是多此一举改变了既有的规矩,现在各地的乡长发生了如此的变化,让各县的县令包括各个辅政官都变得喜出望外。”
天启说:“如此说来这民选官确实是一件大好事,既激发了百姓的自主意识,也让县里的官员们感受到了新事物的新效果,这也符合我们最早商议的原则,就是无论推选出来的官还是百姓选举出来的官,都要做到上级和下级都满意。也许新事物刚出生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完善,但是只要本着让上下都满意这一精神,慢慢地完善弥补,总有一天能够把不完善的事物做得完美。”
刘宗周这时候说:“万事有正有反,民选官这事虽然发现了两处以前没有发现的好处,但是也发现了几处新问题。就说以前的乡老,他们一般都是德高望重之辈在乡里都能说得起话,县里有什么任务和命令让他们去做,他们一般都会做得很好也很公平。但是现在选出的乡长不是各方都服气的人选,他们做事直来直去没有那么多话,很多百姓都不是太认同这些新选出来的乡长。”
高攀龙这时候也说道:“是啊皇上,以前的乡老用自己的德行和威望做事,做事做得公平劝说起人来也说得婉转。现在的乡长因为得不到以前那些乡老所得的尊重,做起事来就很难,久而久之肯定会运用权力粗暴做事,到时候说不准会激起民愤。据说已经有这样的事出现了,就是新选的乡长做事粗暴不喜欢那么委婉劝说,县里得到举报后对这些人可以进行规劝,但是不能老寄希望于时时的规劝,应该有个制度性的东西。”
天启说:“老年人经验丰富脾气好,就算以前是火爆脾气老了也肯定有所收敛,年轻人没那么多耐烦心也是可以理解的。你们说时间久了那些新选出的乡长肯定会粗暴做事,这肯定是不行的,你粗暴了别人肯定就会受委屈,就会想着还不如以往的乡老做得好,进而就会怀疑民选官的合理性。”
刘宗周问:“那皇上有什么好办法呢?”
天启想了想说:“每个人都有各人的想法,不可能都能认同你服从你,要让不同的人都尊重你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运用武力权势强压于人,另外一种就是用骗了。”
高攀龙有些奇怪天启为什么说用骗,问道:“皇上的意思是要求那些乡长骗人吗?”
天启说:“骗人不是一个好习惯,但是骗人总比以势压人强,说得夸张点如果在一件事上你必须要做出让步,来让你让步的人中有两种人选一是真小人二是伪君子,你们觉得哪一种更让你们好受些呢?”
高攀龙想了想说:“假如真是必须要失去一些东西,臣选来执行的是伪君子而不要真小人,至少伪君子还能说一些暖心窝子的话,真小人可能会刻薄地挖苦嘲笑让人气上加气。”
天启笑道:“这不就对了,朝廷的命令下到县里,县里的命令下到乡村,这是不可逆转的连县令都不可能改变,一个乡长又怎么可能为了讨好百姓乱改县里的命令呢?如果出现了县里的命令百姓不理解的情况,就只有两种办法一是不管不顾强行推行二是花言巧语婉转说服,哪怕劝说时说一些空话假话让百姓有盼头,朕想就算最后不能兑现也是可以原谅的,当然这种欺骗不能是随意欺骗而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的善意欺骗,一切以上下满意为准,少数人的得失也没有必要太在意,最多有机会了补偿一下他们。”
刘宗周这时候说:“皇上,假如真是经常对百姓进行欺骗,那么长此下去百姓不是对官员们会渐渐失去信任了吗?”
天启看着刘宗周说:“刘大人啊,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