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帝统天下-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他刘谌想要休养生息,那都督何不牵头,完成条约稳定西面,然后移军向东参与淮扬战局?”
听了这话,孙秀眼露迟疑,许久才问道:
“那吾想签订合约,却没有半点利益收获,而那刘谌也没有什么可拿出,怎么签订?”
听到这话,栈渊无奈了,开口道:
“什么利益都是虚的,那合约才是重点,只要都督拿到合约,在让刘谌回撤江陵西北两部兵马,那还不能让孙皓几人信服?”
都说到这个份上,那孙秀要是还不明白,那就只能说是智商问题了。
栈渊的意思很清楚,只要合约产生,刘谌本就无意东进,那合约就是奏效了,只要这份功劳报上去,急于宣扬存在感的孙皓,肯定会给这个同族擢升和赏赐。
自己再抽兵到寿春协同作战,只要寿春拿下,孙皓便是有了远超孙休的功绩,孙秀的官职再升,或许能够到达开府的地步,那再乘势而起的可能性会更大。
想通之后,孙秀送走栈渊,急忙找来亲信,小心低声耳语交代数句,便是笑着看着亲信下去。
“哈哈,孙皓,司马昭,刘谌,尔等皆是什么玩意,不过一怯弱之人罢了,有大权和数十万兵马在手尚且瞻前顾后,这统一天下,看了不能靠尔等了,只能靠孤了,哈哈!”
之后,悄然东行的谯洪被孙秀派出的截击队伍拿下,押往孙秀那里。
接到刘谌愿意结盟的消息后,孙秀自然很是激动,看了看谯洪,感激的同时又心生一股厌恶的情绪。
在他看来,像谯洪这种靠着卖国求荣的人,都应该万死难恕,所以想了一下,对着谯洪道:
“本督非常感谢谯大少这些时日的支持与配合,更要感谢汝给吾带来这么重要的消息,来,浊酒一杯,还望汝莫要嫌弃!”
谯洪心急逃离这里,继续向东行走,便是草草喝了两杯,就要起身告辞,却被孙秀拉住。
“谯少,汝是不是忘记了,汝就在这里了,还要去哪里,何处能有此处舒适?”
谯洪还想推辞,但是看到孙秀那坚决的目光,连忙将自己酒盏里的酒水喝了个干净。
刚喝完,还想说些什么,突然感觉肚子一痛,然后便是失去了知觉,软软的倒下。
见到谯洪这般,孙秀冷冷一笑,自语道:
“本来汝此等人该千刀万剐,但是看在汝传递消息有功,给汝一个痛快!”
然后便让人把那逐渐变冷的躯体抬出都督府,到隐蔽河边,扔了下去,任由其随水飘走,一路沉浮。
“此事乃是如履薄冰之举,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想必蜀中有许多朝着直管的间军司的人,却是需要解决一下。”
想了许久,孙秀依旧没有半点头绪,见此,孙秀目光逐渐变冷,寒声道:
“大丈夫行事不拘小节,至于这些不能为吾所用,那又何必存在?”
若是此时刘谌要是听到孙秀要向自己头疼的吴国监军司出手,说不定会拍掌称快,这恐怕要比签订合约还要有效果。
而此时在建邺的孙皓也收到了消息,正在为寿春之战焦虑不已的他,顿时欢欣鼓舞,连声赞扬这个堂弟大才。
不但能上马作战,还能说服刘谌,签订互不攻伐的盟书,果然不愧是军事家孙武之后。
“来人,传令派出属官前往江陵商谈,另外擢升孙秀将军为镇西将军,负责统领江陵江夏北部几郡战事。”
而悄悄出手,基本肃清除孙秀以外的间军敌人的刘谌心情很好,接到消息也是一笑,招来蒋显商讨盟约过程。
谈好,便是听到门外传来众多沉重的脚步声,在刘谌的疑惑中,来到府中。
粗略一扫,有不下十人,除了张翼宗预外,唐星等人都是来到。
“臣等皆认为此时乃是攻打吴国的好时机,何不先攻吴,待得夺取荆州交州等地,再考虑跟晋国一分胜负!”
闻言,刘谌哈哈一笑,低声跟几人透露一点自己的谋划,便是将几人稳住。
见到大家都是不再出言,刘谌也很高兴,开口道:
“孤之所以不愿此时掀起战端,除了国疲兵困之外,还有就是吾汉国没有吞下荆交的条件,拿下也无兵可守,所以何不先休养生息,再一决胜负?”
然后看向沉默的唐星,开口道:
“唐星,不知血刃怎么样了,可有一战之力?”
其实开始刘谌还打算隐藏着手段,但是上次居然暴露了,索性暴露不多,除了一些内部人,皆是不知那些勇武之人,竟有八千之数!
得到肯定,刘谌眼中闪过几分兴奋,想必逐鹿中原,他更喜欢征伐一些未被重视的地方,比如,永昌西南两个小国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既然大战不可,小打小闹总行了吧,不过动身之前,却是要安排一番!”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九章 刘谌有后
确定接下来的目标的刘谌,必须提前做准备,那就是保证朝局稳定,更要改变以往蜀汉积弱的局面。
首先,在刘谌的指示下,第一篇民报出现在蜀中州郡各个公告墙上。
而这篇《改制请命书》,署名便是一个被刘谌视为大才的人物诸葛攀。
诸葛攀,史上出现很少,只因他的政绩和名声大多在原晋朝,但是刘谌引动时局,所以诸葛攀一直处于闲置状态,直到刘谌登门拜访。
诸葛攀,诸葛瑾的孙子,诸葛乔的儿子,诸葛乔在诸葛亮早年没有子嗣是被过继给诸葛亮的,后面诸葛恪在江东弄权,被灭族之后,诸葛攀就又恢复了诸葛瑾一脉的身份。
只是由于两国处于半敌对,而且此时吴国对他很不友好,才暂时居住的蜀都。
这对于刘谌来说真是一个实在的喜讯,毕竟蜀中人才缺少是出了名的。
得到刘谌重视的诸葛攀很是感激刘谌,加上本来就对刘谌很是崇敬,这一下刘谌便成功了。
那一晚上,刘谌与诸葛攀促膝长谈,谁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只知道从那以后,诸葛攀便闭门不见人,似乎在专研什么。
然后,这《改制请命书》就出来了。
这一次奇怪的是,印制的民报很多,其实不过是刘谌把活字印刷提前拿出,然后一家家“利民印刷店”便问世。
对于刘谌来说,能利民同时增加财收,何乐而不为。
果然,有了活字印刷术,不到三日,民报已经遍及州郡,让许多人都不禁侧目。
《请命书》一出,便是引起轩然大波,无数士子文人议论纷纷,对其口诛笔伐。
“蜀汉积弱半世纪,大汉龙庭蒙尘百年,无数文臣武将前赴后继,依旧征伐不断,民苦不减……究其根本,就是体制有缺。
人有恙而去疾,体制有缺而修改,此乃兴国强民,造福众生之圣举,脱贫民于苦海,救万生于水火……”
这篇超过千字的请命书,每天都会有许多人聚集在此,唾沫横飞的场面很是骇人。
“殿下,殿下,如今朝中百官都吵开了,此等谣言惑众之言,必须严加惩治,坚决杜绝啊,否则汉国难得的稳定就又将失去啊!”
这次,就连光禄大夫都是亲自来到东宫拜见刘谌,高声陈说此中诸多弊端,将那请命书说得一无是处。
看着谯周这般,刘谌很疑惑,许久等谯周说累了才好奇问道:
“谯夫子,若是孤没记错,那请命书只是陈述汉法有些许不足,并未说要如何修改,如何在夫子这里就成了指手画脚,胡乱施为了?”
听到这话,刚刚歇了口气的谯周顿时一扬眉,红着脸张口继续喷唾沫星子。
“没有指手画脚?先贤花费数载引经据典,凭借超凡智慧,几经修改得出如今的圣典《汉法》,然此人却将其说得一无是处,不论其狂妄胡言之罪,质疑先贤就是死罪!”
听了这话,刘谌不禁有些头大,毫无疑问,这就是典型的教条主义,还有盲目的圣化主义。
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认为这个世上许多东西都是圣人创造的,强调精英贡献,而对其他普通人不屑一顾。
刘谌生平最痛恨的就是那些挂着圣人的口气,却是说一些不负责任的话,更别说还试图以此教化别人。
汝短视就行了,还怪别人思维叛逆?
刘谌虽然自信能把这个满口仁义道德的人辩倒,但是想想还是算了,毕竟这也是无谓的,再说有些东西本就无法解释,这不是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另一个标准的理由。
最后,谯周见到刘谌依旧不为所动,一脸微笑的看着自己,倒觉得自己像是猴子一般,不禁面色一红,拂袖叹息而去。
然后来的,便是刘琰诸葛瞻陈寿诸葛尚几人。
看着这几个人连决而至,刘谌无奈一笑,开口道:
“诸位大臣前来,莫不是也要劝孤下令逮捕那狂妄无知的人?”
闻言,几人相顾几眼,然后诸葛瞻上前开口道:
“世人皆知殿下英明神武,殿下此时定然已经有了决断,臣等谨遵殿下旨意!”
听到这话,刘谌头上的黑线更多了,这完全是踢皮球的拙劣手法嘛,真当刘谌不知道?
不过刘谌心里还是很满意的,除了谯周来抱怨一通,许多人都持观望态度,而只有少数文臣暗地里对请命书不屑一顾。
其实说起来,反对的人大多应该来自本土世家大族,但是可惜,大部分胆敢冒头的人,已经出现在刘谌特意开辟出来,关押上万罪犯的大牢。
“只是殿下,那个刘锋逆贼尚且逍遥法外,就怕他煽动一些意志不坚的地方文武官员造反,到时……”
当刘谌透露自己也支持改制时,其余人没有半点意外,只有刘琰皱眉说道。
对此,刘谌丝毫不意外,反而看向刘琰,笑着问道:
“威硕以为,是潜藏伺机作乱的贼人难对付,还是跳出来张扬的贼人好拿下?”
刘谌说出这话,刘琰便知道刘谌的意思,拱手退回。
想了一下,刘谌觉得自己一人说了不算,便开口道:
“稍后孤将入宫觐见父皇,听取父皇的意见,至于结果,明日早朝再议,思远通知蜀都百官,只要不是行将就木,都要来,否则过了就不要后悔!”
听了刘谌的话,诸葛瞻也明白这个早朝的重要性,连忙郑重的拱手退下。
当刘谌来到景阳殿,发现刘禅已经侯立在案几,顿时一喜,连忙上前。
“父……”
“嘘,殿下,陛下正在沉思您给的象棋,说要破了上次您给的残局!”
见此,刘谌有些无奈,刘禅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但那时的玩物太少了,象棋都是最初始化的,所以当刘谌在搞刷板时联想制出一副木板的象棋,就被听到消息的刘禅要了过去。
当刘谌讲述了新规则,刘禅便开始研究,还不时拉着刘谌说要切磋。
刘谌时常时间紧迫,不得已用出了腹中的几个残局,果然将刘禅迷惑其中。
啪!
“哎,枉孤自负才智过人,竟奈何不得一副死棋,这是何其的可笑!”
听到刘禅口中的颓然之意,刘谌上前一步开口道:
“父皇此言差矣,既然天无常势,棋无常形,那出现几个死局又有甚么难事,天下无解的事多了,何须个个执着?”
听了刘谌的话,刘禅才知道刘谌来了,急忙转身将刘谌拉过去,开口就问道:
“皇儿,两个夫人都给汝娶了,不知孤何时可以有龙孙?”
听了这话,刘谌大汗,急忙辩解道:
“才须臾日子,怀胎需十月,父皇莫要着急,再说儿臣今日来非是要谈论此事,而是来问计求教来了!”
刘谌话音未落,便见到刘禅不耐一笑,摆手道:
“若是汝给孤送来许多有趣玩物,那是最好不过,至于朝政之事,汝不是已经有了决断,问孤做甚?”
“可是……”
刘谌很想说可是汝才是陛下,吾不过一辅政太子,太过越权,终究不好。
但是见到刘禅那不耐的摆手,苦笑一声,拱手而退。
而那随行的魏兴则呈上一副薄薄的木板,上面写的是“壹贰叁肆……”,这不是后世的扑克,毕竟那个跳跃性太大了,而是跟麻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bo儿,西南民间纸牌)。
有了韩信的纸叶牌游戏在前,刘谌献的这个的规则刘禅很快就学会了,连忙挥退刘谌,带着王公公往后面跑去,怕是去找皇后妃子什么的去了。
一无所获的刘谌一脸郁闷的走出,他突然发现现在自己很尴尬,因为刘禅不理朝事,他以辅政的名义统摄朝局,此时在刘禅的明暗允许下,已经有些秦纲独断了。
摇头将那些杂绪甩掉,刘谌乘车来到东宫,见到没人前来,就直接朝着内府行去。
呕…呕…呕……
一靠近,一声声令人不舒服的呕吐的声音顿时吸引了刘谌的注意。
仔细一看,竟是太子妃崔氏扶着墙,不住的干呕,就是没有半点东西吐出。
“娘娘,别再吐了,已经没有吐的了,快进去,小心风寒!”
听到女婢的话,崔氏刚想说什么,就感觉自己突然被一双有力的臂膀抱住,然后整个身体都是横陈转动起来。
“别,夫君,别,头晕!”
见到爱妃一下猜出自己,再听到崔氏告饶,刘谌才停下转动,然后一脸兴奋地看着眼前红脸的佳人,责怪道:
“为何不告诉孤,岂不知这是欺孤之罪?”
刘谌口中说得很厉害,脸上却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这笑容,崔氏她也很少见到,很开怀。
看得出来,刘谌很开心。
“臣妾也是近日才不舒服,见到夫君政务繁忙,所以……”
刘谌也不听辩解,直接粗暴的在那樱桃小嘴上勐亲一口,羞得女婢都是转过头去。
当天晚上,刘谌没有作乱,而是安静的搂着崔氏睡了一夜,闻着那淡淡的清香,刘谌睡的很深沉,很香。
早朝时,百官先是对虚位的皇位一拜,才拜见刘谌。
魏兴见此,就要上前说那句:有事上奏,无事退朝;却被刘谌挥手退下,然后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宣布道:
“早朝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孤的爱妃有喜了!”
听到这话,百官先是一愣,随即轰然的恭贺起来。
倒是姜维还算淡定,上前拱手道:
“不知这位是太子妃,还是夫人?”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章 朝堂辩驳
当刘谌说出是太子妃崔氏,能明显感觉到姜维那股淡淡的失落,以及周围群臣的轻出一口气。
对此,刘谌早已见怪不怪,虽然姜维是一个戎马半生的老将,经风雨,但是他也是一个人父,尤其是他只有一个女儿,所以倾注的希望自然多些。
不愿在这上面与百官纠结,刘谌急忙下坐榻在群臣末尾处,在所有人疑惑的眼光中,拉起一个清瘦长髯的男子。
“给诸位大臣介绍一下,此乃武侯之侄孙,诸葛攀,诸葛子云。”
听到是武侯的侄孙,所有人都不敢怠慢,不管是高官还是低臣,都是拱手见礼,很是友好,同时也在猜测刘谌拉出这个不是官员的人来干什么。
百官有两百余人,也有不少心思敏捷的,一下便是将此人跟《请命书》的作者联系起来,原本的友好也变得很是怪异。
除了诸葛瞻等一些早有预料的人,其余诸如谯周张峻等都是眉头一皱,看向诸葛攀,不住的摇头。
“哎!想武侯一生丰功伟绩,受万世景仰,江东诸葛瑾也是一代干臣,这后嗣却……”
如此摇头不屑惋惜的人不在少数,就连谯周都是沉闷着脸,许久见到刘谌也不开口,才开口问道:
“殿下,汝说今日有国之重事要谈,不知请这一无职的士人来此作甚?”
这话有些责问的意味在里面,似乎在责怪刘谌太过儿戏,一些大臣虽然有些异意,也只是冷眼看着。
刘谌倒是不以为意,将诸葛攀拉到身前,对着谯周道:
“日前夫子曾言,这请命书有诸般不是,今日孤将子云请到此处,便是让大家亲自说说,究竟谁的观点才是更正确的,更切合百姓的。”
听到这话,谯周似乎有些怒气,看了看诸葛攀,拱手道:
“殿下,请命书中的诸多谬论老夫已经指出,无需在这早朝上费时争论了吧,若是诸葛攀不知,也可借读儒家经典古籍的。”
哗!
这话一出,众人皆是感觉脑海一震,平日也知道谯周自视甚高,此时一看,竟是将诸葛攀当做一无知小儿对待。
见此,刘谌直接慢慢后退,坐回自己的软榻,饶有兴致的等待着接下来的辩驳。
诸葛攀虽然年轻,却也不心浮气躁,被谯周轻视也不生气,微微一笑,然后恭声道:
“夫子大才,闻名遐迩,晚生也是听之如雷贯耳,晚辈粗浅见识自然入不得夫子法眼,在此,还望夫子赐教。”
谯周有心拒绝,倒不是他胆怯,而是他觉得没必要,毕竟他成名多年,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探讨一个本就不成立的理论,尤其是在早朝这种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更是不值。
但是看到刘谌回坐,众人也是一副兴致勃勃,洗耳恭听的样子,让他很是为难。
再看到诸葛攀那不骄不躁的动作,谯周轻叹一口气,开口道:
“也罢,既然殿下和诸葛子云,还有诸位同僚都是想要老夫说道,那老夫就说道说道。”
然后顿了一口,出了口气,继续道:
“改制,本就是无稽之谈,要知道《汉法》可是先前诸贤在诸多完善的法典的基础上,总结拓展而得,后面更是有文武二帝亲自主持修改,再有光武帝等后帝的主持,无数贤才殚精竭虑,夙兴夜寐而成,没有修改之必要。”
听到这话,诸葛攀也不意外,露出那标志的笑容,然后开口道:
“不错,《汉法》确实是无数法家儒家贤才智慧的结晶,确实有过人之处,但是孔圣曾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那也就是法典也有不足,而是在不断的增减修改中日趋完善,如此改制,乃是法典趋于成熟的必要阶段,夫子为何又要阻拦改制,阻拦其正常步伐?”
这话一出,许多人都是认同的点了点头,同时也对这个武侯侄孙看重了起来,或许他们把这归功于武侯一脉的名声和基因,而不是诸葛攀本人。
但是,站在诸葛攀对立面,站在正统大义,以及道德制高点的谯周就不这么认为了,只见他见到许多人被诸葛攀迷惑,气得直哆嗦。
“一派胡言,人之初,性本善,而法典起初漏洞百出,一个是逐渐塑型,一个似成长苗禾,如何可比,君不知天无二叶?”
谯周依旧是那般,总是试图用简短的话,将两个个体区别开,在他看来,存在的两个体,就应有他不同的潜质。
好,好,好。
一阵叫好,不用问,一看就是谯周那号称遍布蜀中的桃李,在他们眼中,谯夫子见识广博,未有敌手。
而坐在上首的刘谌听到谯周这般说,饶是他不太懂得辩论之道,也知道,谯周这话漏洞百出,诸葛攀要赢了。
果然,听了谯周的话,诸葛攀不禁眼睛一亮,自信逐渐占据最后一丝对谯周这座大山的恐惧。
“诚然,夫子之言尽皆古典,并无不妥,晚辈亦无任何反驳。”
听到诸葛攀这看似示弱的话,谯周和他的弟子们都是高昂地扬起头,对那些一直未说话的人一挑眉,其意显然。
“然,万物同于古,有异因其适焉。夫子之意,《汉法》无错,那为何蜀中有武侯威后,更有关公威张,贤才费董允,文武更是远超吴国,那为何蜀汉至今位于末,非殿下而不能兴?”
这话一出,无异于晴天霹雳,将所有人都是惊呆,许久都是静滞不动,就连谯周举起的手,都是停在半空。
而刘谌还在回味那句“有异因其适”,这就是后世某人说的“适者生存”的翻版嘛,简直是词意不差,让刘谌有些激动。
但是接下来的话,也将他惊住了,诸葛攀问的很直白,也找不到任何理由反驳。
确实,蜀汉文武官员不下四万,远超吴国,也就是说蜀中有更多的人在为这个国家拼搏服务,而且贤能之士也不少,但是为什么蜀汉越来越弱?
怪鹰派连年征战?不主动出击,难道要被动挨打?这显然与武侯的政策不合。
怪陛下昏庸?这没道理的,这时的君主更多的是象征意义,权利更多是在顶端的那几个朝臣手中。
所以,谯周那枯瘦的手指指了诸葛攀半天,也是终究没有落下,但是他也找不到任何语言反驳。
“哼!君子修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往前逐步行而妄图投机取巧,口齿伶俐之利,又有何用?”
说完,谯周拂袖而去,带走的,还有不少他的支持者和门人弟子。
看着这不下二十人远去,刘谌心里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