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美国当大师-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义的地步。
简要地说,个人或者说个人主义乃是自由主义的根本。不个人那还有什么自由?所以自由主义者反对一切形式的集体主义。
那么对于自由主义经济学者来说,人类的经济活动到底是个人还是集体来决定的这个问题就十分关键了。如果经济活动不是由个人而是集体决定的,自由主义在经济学上根本站不住脚。
这就像如果没有神,那么神创论就成了一个笑话一样。连基础都没有了,还研究个毛啊。
而门格尔建立的边际效用理论,就是用个人主义对社会和经济制度进行了“有机的”(anic)和“综合的”(positive)解释。
这个解释就是价值是由个人的主观偏好所决定的,供给和需求也是取决于个人的各种决定,经济活动的决定更是由个人而非集体所达成的。
继续推导下去,奥地利学派认为企业家个人的精神是发展经济的主导力量,主张私人财产是为了有效运用资源所不可或缺的,并声称政府对于市场过程的干预将会导致不良后果。
也就是:企业家代表先进生产力,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小政府大市场。
look,多么好的理论啊!
要不是有那些该死的经济危机,政治经济学有奥地利学派那就够了,还要什么马克思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奥地利学派的另一位大佬欧根…冯…庞巴维克六年前也死了。庞巴维克除了是经济学学者之外,还长期担任奥地利政府财政高官,自1895年开始,他曾三次出任奥国财政部长。直到1904年辞去这个职务。
老庞在1880年代和1890年代写下了大量批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著作,在1896年发表了《卡尔…马克思及其体系的终结》……看这个书名就知道有多大逆不道了。他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利息时差论否定和代替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
庞巴维克主张资本家并不会剥削他们的劳工,相反的,由于资本家必须将总收入的一部分作为薪资发放给员工,他们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也造福了劳工。资本家给予劳工的薪资事实上是高于劳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价值。
他老人家的利息理论说起来真是没完没了了。还是简单地说吧,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忽略了时间这个因素。
利息之所以合理,原因就在于时间:你把钱借给别人,意味着在借款期间你放弃了使用这笔钱满足自己需求或者使其升值的机会,收点利息自然是合理的。那么资本家投入资本获取利润,也可以看做是利息的一种特殊形态。同样的,房东把出租房子收取的租金,其实就是耐久物品的利息。
其实奥地利学派是最早批判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经济学派。后来成了大叛徒的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曾经亲口承认;奥地利学派是马克思经济理论最强大的敌人。他还写了一本专门针对庞巴维克的小册子《食利者政治经济学》。
嗯,说出这种话的那肯定就是大叛徒了。而且只要看过《列宁在1918》这部电影,那就会记得那句著名的台词:快,快去救列宁,布哈林是叛徒……
好吧,我们的袁大师本来想接过这支光荣的火炬,和什么布哈林啦,什么兰格啦、什么希法亭啦、什么考茨基啦,什么伯恩斯坦啦等等继续战斗下去。(笔者注:这几位后一章介绍。)
如此这般,他绝对就会被后世的公知们顶礼膜拜的好伐。可是这样一来会产生海量的s值,他只好悻悻地作罢了。
逝者已逝,袁燕倏也木得办法。幸好奥地利学派三巨头之中还有一位长老级人物没死。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现年七十岁的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friedrich freiherr von wieser)还能再活六年。此君也是庞巴维克的好基友兼妹夫,1917年担任了奥地利政府的财政部长。
维塞尔大师是第一个提出“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这个词的经济学家,也进一步地深化了这个理论,把边际效用从生产和交易扩展到了资本和分配上面。还是简而言之,劳动者获得的工资、资本家获得的利息、地主获得的地租就是劳动、资本、土地各生产要素的收益,这些收益归根结底都是人类主观评价的结果。
不过呢,这位大师在后世有个外号,叫做“伟大的误导者”。因为他实在是太过于追求“均衡”这个理念了。
什么是“均衡”呢?
打个比方吧,有两个人a和b:a有九个馒头,b只有一个馒头,他们胃口一样地吃五个馒头正正好。按照边际效用理论,a多出来的四个馒头对他而言只有很小的边际效用,反之,对b来说很大。
因此同样是十个馒头,a九个b一个馒头的边际效用总和,肯定要小于a、b每人各五个馒头的边际效用总和。
如果要达成两人最大边际效用的“均衡”,就要让a分四个馒头给b。a当然是不愿意的了。那么这个时候引入一个只有两个馒头的c,让他们三个实行民主制决策和投票,猜猜结果是什么?
没错,abc会均分这十二个馒头,每人四个,这样总的边际效用确实就最大化了,达成了“均衡”。
可想而知,一个社会总是馒头少的穷人多,馒头多的富人少。按照边际效用理论当中的“均衡”原则制定经济政策,那么在一人一票原则的民主社会肯定会发生“多数人的暴政”。
因此维赛尔的理论是非常滴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滑入极端平均主义的泥沼。不过不管怎样,袁燕倏还是要和这位三巨头中硕果仅存的大师拉拉关系。
当然啦,我们的袁大师肯定是不会错过米塞斯的啦。而当这位正主读到《socialism》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本书比他正在构思的那一本还要完善,不过有的地方也显得十分“怪异”。
反正袁燕倏一口气往维也纳大学寄了二十本。就连“蝙蝠”熊彼特和现年才22岁的哈耶克,他都给寄了一本。
有人问啦,他为什么这么关注奥地利学派,为什么不自成一派呢?
…………………
水个万把字容易,缩成一章难啊。
当然慕容水平有限精力也有限,还请各位病友不吝赐教。
不喜欢看这个病友们放心,下一章是大师大杂烩,不会再像这一章详细介绍他们的理论了,忍忍就过去了。
第十一章 大师们 下
本章副标题:有时候思想在未成熟之前,就会从树上掉下来。
……………………
至于我们的袁大师为什么不自成一派呢?
实际上,不管是搞自然科学,还是搞社会科学,搞科学的终究还是人类,所以科学家们其实也很搞的。而且由于他们的智商要比一般人高,搞起来也比一般人更搞。
当然啦,虽然他们**,他们偷情,他们搞基,他们是萝莉控,他们有私生子,他们党同伐异,他们不择手段,他们沽名钓誉,他们趋炎附势……但是能出成果的科学家那就是好的科学家。
搞自然科学那都要拉帮结派了,何况搞社会科学。
作为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家,就读于nyu的袁燕倏没有拿得出手的师承,自然也就没了同门师兄弟,他也不愿意浪费时间跑到剑桥大学和维也纳大学再去念个phd。。因此在这方面就有了先天的弱势。
他目前也没有为他摇旗呐喊的弟子,如果不去抱奥地利学派这根大腿,那就要单打独斗了。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大师需要无数人帮。何况奥地利学派当中很多人会在二战时期来美国,先结个善缘也好啊。
对了,袁燕倏还给哈耶克的表哥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寄了一本。虽说这位老兄现在正在奥地利南部山区“支教”,以后是搞语言学和逻辑学的大哲学家,和经济学根本没有关系。但是这位小胡子的中学同学实在太因吹斯听了,他既然赶上了,一定要认识认识。
维特根斯坦当完小学老师之后,进了一家修道院当园丁。他的妹妹实在太担心他的精神状态了,于是邀请他为自己设计房屋,这间宅子后来成了保加利亚使馆,于是他还有一个建筑师的头衔。日后他会成为三一学院的哲学教授,可是他认为教授哲学是一份“荒谬的职业”,就辞职了。
而袁大师在自己所有的信上,第一句都是这位金句家的一句金句:有时候思想在未成熟之前,就会从树上掉下来。
袁燕倏这倒也不是谦虚,因为他要结识的对象们那可都是真正的大师。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肯定是要寄一本的,这老家伙没几年好活了,再不认识那就要到另外一个世界认识了。
此君把经济学从政治学和历史学的附属地位解放出来,使其成为一门真正独立学科,在他的影响之下剑桥大学第一个设立经济学系。就这点而言他可以说是经济学界的首席功臣,“经济学骑士”这个头衔真是恰如其分。
他还是新古典学派,也叫做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是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的划时代大作,继《国富论》之后最重要的著作,在此之后就有了微观经济学。
顺便说一句,他原本是搞物理的,可是人家告诉他物理已经没啥好搞了,于是就去搞社会科学了。
马歇尔还有一个得意弟子兼正统传人,名叫阿瑟…塞西尔…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日后这位仁兄可是凯恩斯的主要对手之一,还搞出一个“庇古效应”。袁燕倏就算为了自己的屁股,也得认识一下这位庇古先生啊。
英国的有了,美国的当然也要有。
首先就是约翰…贝茨…克拉克(john bates clark,1847…1938),这位美国经济学会的创始人和爱手艺大人是同乡来着,当然他的san值没那么低。虽然他不算是奥地利学派成员,不过他也是边际效用派的重要成员之一,
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外最重要的经济学奖项是由美国经济学会颁布,以他名字命名的克拉克奖。不同于诺贝尔,这个奖项只授予40岁以下的年轻人。
我们的袁大师当然也是要加入美国经济学会的咯,而且这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也是搞边际效用理论的,在学术方面算是半个同盟军。
当然还有历史学派的重要人物,制度经济学派的创始人,时任美国经济调查局局长的约翰…罗杰斯…康芒斯(john rogers mons 1862…1945)。
经济计量学的先驱者之一,美国第一位数理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 18671947)。这位耶鲁教授现在正在教大家投资理财呢,而大萧条之后他会赔个底掉,成为经济学家不能进入股市的典范。
哈佛、耶鲁、哥伦比亚、斯坦福、普林斯顿……凡是有政治经济学系的美国名校,袁大师一个都没有放过。
好了,接下来一位的名字就算是经济学外行也十分耳熟,那就是提出“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法则”的意大利人维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 ,1848 …1923)。这位热那亚贵族后裔是洛桑学派的重要成员。(笔者注:帕累托法则就是20/80法则,20%的人占有80%的财产。)
其实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搞的国家社会主义里面有很多内容就来自于他的学说,后来意大利法西斯政府的财经部门里面有好多他的徒子徒孙。
这种人物重要不重要,该不该写封信给他老人家?
西方经济学界之外,还有“非西方”的经济学家们。这个“非西方”并非说那些经济学家不是欧洲人,而是说他们都是形形色色的左派。
比如,被称为第二国际最权威的理论家,日后德国社民党的财政部长,鲁道夫…希法亭(rudolf hilferding)。在原本那条时间线上,他将来会死在盖世太保的手中。没错,他是个犹太人。
还有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重要人物,第二国际领导人之一,《资本论》第四卷的编者,卡尔…考茨基(karl kautsky1854~1938)。虽然他编的这卷《资本论》,但此卷在西方和苏俄均不被认为尊重马克思原意。对了,1921年2月他在维也纳搞了一个第二半国际。
另外一位是提出了大名鼎鼎的“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爱德华…伯恩斯坦(eduard bernstein)。
这位仁兄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驳斥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即将灭亡的预测,他坚持认为社会主义是可以通过资本主义来实现的。所以,后来号称“资本主义最后的堡垒”和“走赛里斯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东方某大国的经济学界对他的学说很是欣赏。
“笃笃笃……”
听到了敲门声,正在伏案写信的袁大师扬声问道:“什么事情?”
“腻嗷,有两位日本客人想要见你……”
………………
今天看到有个评论说这本破书的一大败笔就是吐槽式行文……
慕容只能说,长笑当哭,为之奈何。
第十二章 袁八子
本章副标题:“同文同种”,“知无不言”。(请注意双引号啊!)
“日本人?安,我马上就来!”
我们的袁大师穿上外衣来到门口,一见到这两位日本人,立马满面春风地打招呼道:“喔唷,野村先生,long timesee。你什么时候从华盛顿回来的?”
野村吉三郎按照霓虹金的礼仪鞠了一躬,然后笑着和他握手道:“袁先生,我们确实有段时间没见了。其实,我昨天刚回的纽约。”
刚回的纽约你这位驻美一等武官外加海军大佐就来找老子我,那必定有好事啊。
袁燕倏随口开了一个玩笑道:“啊哈,野村先生,刚回来就来找我,你是不是想打麻将了啊?”
这位日本外交官爽朗地道:“哈哈,袁先生你不说还好,说了我的手倒是痒了啊。”
“嗯,好说好说,等会我们打个四圈。”
袁大师又跟八毛钱打了一个招呼:“山本先生,你好。对了,你的那件事情办得怎么样了啊?”
山本五十六“啪”地来了个立正,感激地道:“多谢袁先生的帮助,我的那件事情正在进行之中。”
“哦,是这样的么……”
袁燕倏本来想通过乔治…贝克先生的介绍和小洛克菲勒见上一面,可是小洛克菲勒上他爹老洛克菲勒的加勒比海奥尔蒙德海滩的别墅里面度假去了,因此一直没见到这位现任的大财团掌门人。
不过他还是帮山本五十六搭上了加利福尼亚美孚的那条线,虽说他们是日本人,不过这种小事情没必要拿捏他们。何况北库页岛油田的开发权关他屁事。
“两位快请进吧。”
袁大师把两位日本海军军官引进了客厅,坐下来之后三人寒暄了一番。这三个都是神秘东方人,还都懂得一点“腹艺”,于是云山雾罩了聊天半天。
只听野村吉三郎用佩服的口气说道:“这次我在华盛顿可是听说威尔逊大统领读了袁先生你的文章之后,病情更是加重了几分。袁先生真有陈孔璋之才啊。”
他说的陈孔璋就是三国时期的陈琳陈孔璋,列名与建安七子之中。
陈琳曾经代袁绍起草了讨曹檄文。檄文传至许都,时曹操头风病发作,正卧床休息。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读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
古有陈孔璋治曹孟德之头风,今有袁鸿渐让威尔逊中风。我们的袁大师穿回三国魏晋,说不定就成了建安八子了。
袁八子淡淡一笑道:“我哪能比得上陈孔璋呢。说到檄文,贵国甲午年间的《讨清檄文》也写得极妙……”
他摇头晃脑地背诵道:“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古人不言耶: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卿等速起。勿为明祖所笑!”
“当年家父读到此文不由得击节赞叹拍案而起,对我言道如果皇军从江浙沿海登陆,必定发动全族箪食提壶以迎王师,与贵国一起反清复明共讨满虏……”
好吧,那次袁老爷子运气不太好,没能当成带路党和维持会长。
山本五十六忍着笑插口道:“袁先生,那可是1895年,你已经能记事了么?”
“山本先生,这个么……”我们的袁大师毫不羞愧地说道,“本人比较早慧,虽身处襁褓之中依然记得很是清楚啊。”
野村吉三郎比“八毛钱”会说话,他欣然点着头道:“哟西!虎父哪有犬子,原来令尊也是我黄种人的大豪杰啊。”
袁燕倏嘻嘻一笑,摆手道:“好了,不说家父了。我们中国人说夜猫子……嗯,贵客上门必有要事。两位先生,就像贵国讨清檄文上说的那样,我们黄种人本为一体,自当同进共退。兄弟我能帮得上的必定帮忙,所以两位有什么事情那就直说吧。如果没事呢……”
他一翘二郎腿道:“那我们现在就打个四圈。”
两个霓虹金对视一眼,野村吉三郎叹了一口气道:“袁先生不止文采出众,眼光更是独到。米国想要拆散英日同盟这件事情,您真是料准了啊!”
他顿了顿继续道:“不瞒袁先生说,鄙人此去华盛顿从共和党的朋友口中得知,哈丁大统领准备开一次国际会议,专门商讨各国海军军备和远东太平洋事务。而且,鄙人还听说……”
“下一任的国务卿查尔斯…埃文斯…休斯先生想要邀请袁先生当他的私人顾问。不知可有此事?”
这帮小日本还真会搞情报,连这种事情都打听到了。看来,他们这次找我是来探我口风的吧。
“不错。”袁燕倏点点头,迎着两个霓虹金灼灼的目光,坦然地说道:“野村先生消息灵通,确有此事。”
山本五十六很自然地接口问道:“冒昧地请教一下,袁先生是怎么看待远东情势的呢?”
当然啦,他们此时都认为我们的袁大师最多在远东也就是中国情势上面会向休斯先生做一些建议,所以一上来就问他关于远东而不是太平洋的看法。
袁燕倏心想,远东……其实就是中国啦,情势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我们赛里斯就是八个字,我为鱼肉,人为刀俎;而你们小日本也就八个字,狼子野心,力有未逮;那么美利坚无非也是八个字……想要赚钱都想疯了。
“呵呵……”他轻笑几声,摊开手道,“远东可全是贵国闹出来的烂摊子,你们要问我这个中国人干嘛呢?”
两个霓虹金再次对视一眼,野村吉三郎犹豫着问道:“袁先生,你说的可是山东问题?”
“哎……”袁大师长叹一声,点点头道,“青岛这件事情贵国干得实在是不漂亮……”
你们小日本费了那么大的力气,死了上千人,明年还不是要在列强压迫之下把青岛给吐出来吗?而且平白地引发了赛里斯内部的反日风潮,连北洋政府内部所谓的“亲日派”也下台了,何其不智。
他悠悠地道:“不过军事兄弟我是不懂的。从我这个经济学学生的角度来看,这还不是关键。”
“那么关键是?”
“关键就是……西原借款啊。”
第十三章 北西南
本章副标题:岂可修,芽森滴都要自杀了!
………………
小日本当然是可恶的啦,一心一意就要把“支那”变成他们的印度。然而在如何把支那变成他们的印度的这个问题上,小日本内部是有激烈争论的,激烈到时不时天诛的地步。
1916年10月,陆军元帅寺内正毅在长洲藩大佬山县有朋的全力支持下成了,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兼外务大臣兼大藏大臣兼朝鲜总督。
这两个名字对于稍微了解一点中日两国近代史的人来说,应该并不陌生。反正穿晚清民初的小说里面,这两位都得露个小脸。
山县有朋号称“皇军之爹”,明治九元老之一,大陆政策的制定者和甲午战争的急先锋。在当时他可以说是日本最有权势的大人物,甚至没有之一。
寺内正毅是朝鲜第一任总督,在他首相任内通过了陆军“五十师团”和海军“八六舰队”建军计划。
不过在那个时间点上,这两位陆军最大的马鹿已经意识到通过武力胁迫赛里斯充当日本的殖民地难度太高。“二十一条”就是一个极为明显的大失败。
而且关键问题是,日本大财阀们对当时政府和军部的对华政策十分不满意。从这些大资本家的角度来看,当帝国主义不能好高骛远,印度也不是一天到手的,不妨先和支那做做生意。当然啦,所谓的“生意”就是获取廉价的原材料,倾销自己的工业品。
那么问题来了,当时的中华民国实在穷得不像话,1916年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两大国有银行把太多的准备金借给了凯撒…袁。为了应付挤兑风潮,北洋政府只好下令两行停止兑付储户存款长达几个月,国家财政几乎陷于崩溃。
这个时候,寺内正毅内阁主动提出了借款。他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