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美国当大师-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对了,鸿渐。我还没有恭贺你订婚之喜呢。你这位西方博士这下可就成了南洋豪门的东床快婿,如果将来又当上北洋政府高官,那就凑成大四喜!到时候可要提携小弟一把啊。”

    他们两个之间交情算是深厚,孟宪承性子也挺诙谐,于是就开了这么一个玩笑。

    “东南西北,哈哈哈……”我们的袁大师也被逗乐了,“那等我回到‘中’国,成了‘红’人,‘发’了大财,一定建个大三元大学请你当校长!”

    “哈哈哈……”两个老朋友相视大笑。

    袁燕倏收住笑声问道:“伯洪,既然你说到麻将了,那我正想问问你这位144号麻将俱乐部华盛顿分部主席,你们现在进展的如何,招收了多少会员了啊?”

    我们的袁大师既然要推广赛里斯传统文化,自然不可能局限在纽约一地。可惜他在其他地方认识的人不多,只好委托骆普祥会长了。不过他在华盛顿可有着一位教育家朋友啊。

    听到这个问题,孟宪承有些兴奋地道:“我们这里已经有五十多位固定会员了,有兴趣的人都过百了。我正想写信给你问你多要几副麻将牌呢。”

    这个成绩比起纽约总部现在超过四位数的会员数字自然不算什么,不过考虑到华盛顿没有唐人街只能靠几位留学生当麻将教员。

    孟宪承又没有袁燕倏那么交游广阔,还算是差强人意吧。

    “鸿渐,我还按照你的吩咐,编了一套麻将教材。”说着这位教育家就从怀中掏出一本小册子。

    袁大师精神一振,急忙伸出手道:“快拿来给我看看……”

    “《144张牌的艺术(theartofthe144cards)》,又名《麻将之道(thewayofmahjong)》,是全世界第一本面向非中文母语爱好者的麻将教科书。”

    “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和西方麻将运动的发展,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面就被翻译成几十门语言,行销全世界。据说到了二十一世纪,这本小册子的销售量比圣经还要大。因此,也被称为《麻将圣经》。”

    “而除了麻将教科书之外,这也是一本寓教于乐的中文教科书。这本书的共同署名作者之一,袁燕倏先生在第一版的序言中宣称,只要学会麻将牌就能学会中文日常用语,只要掌握这本小册子就能不带中文翻译地跑遍全中国。”

    “当然,他的话有些夸大之处。不过这本教科书确实对西方中文学习者的帮助很大,让很多原本认为中文十分艰深且枯燥的西方学习者在一开始就感受到了学习中文的乐趣。”

    “而且由于麻将能促进儿童智力发展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成了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的公论,所以很多西方人从小就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麻将,期间也学会了各种中文麻将术语。从而还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今天能见到这么多操着流利中文的西方人,这本书居功至伟。”

    “就像袁燕倏先生本人说的那样,这其中的大部分功劳都要归于这本书的真正作者,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孟宪承先生。当然,他之所以会编撰《144张牌的艺术》是收到了袁燕倏先生的委托。”

    “他们两位和第一任144号俱乐部主席,骆普祥先生一起,被誉为‘麻坛三杰’。”

    “约瑟夫…史迪威将军就对这本小册子和用麻将学习中文的方式赞誉有加。实际上,他本人就是一位语言奇才。1919年8月,他被任命为首任驻华语言军官,赴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汉语。1920年8月,第二次来华,正式就任驻华语言军官,在北京华北协和语言学校继续学习汉语。”

    “等到1921年底的时候他第一次接触到了《144张牌的艺术》的时候,不由得惊叹道,如果一开始就用这样的方式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他掌握这门语言的速度会快上一倍。”

    “史迪威大力地在当时驻华美军部队当中推行麻将运动。而这些军官士兵回到美国之后又在军中掀起了麻将狂潮。以至于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队后勤部门不得不印刷和扑克牌一样多的纸质麻将牌供应前线作战部队。”

    “直到二十一世纪,美军都会举办年度麻将竞赛。为了纪念第一位在美军中推动麻将运动的人,这项奖杯称为‘约瑟夫…史迪威奖’。这也是目前麻将四大公开赛以外最为重要的奖项之一。”

    “另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兼哲学大师,也是袁燕倏先生的好友,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更是把麻将称之为自己人生的指路明灯。他的《逻辑哲学论》再版题赠就是:献给neo…玉an和他的144位小精灵。”

    “1926年,被证明总是与成年人格格不入的维特根斯坦离开了‘粗俗愚蠢的南部农民’,结束了乡村教师的职位。在那个时候他收到了袁燕倏先生的礼物,一副麻将牌和一本《144张牌的艺术》,从此他就成了麻将的忠实拥趸。”

    “1947年,坚信哲学教授是一份荒唐的工作的维特根斯坦从剑桥三一学院辞职,以专心在欧洲各国推广麻将运动,并且成为欧洲麻将联合俱乐部的名誉主席。”

    “罗素曾经说过,维根斯坦和袁燕倏两位正是天才人物最完美的范例,他们都对人生充满着热忱、深刻的思考,所以他们才会对麻将运动有着狂热的喜爱。这是因为麻将就是人生(majhongislife。)。”

    “在袁先生的影响下,本来就有着赌徒之称的山本五十六也成了麻将爱好者,并且把这项爱好带进了日本海军。后来日本联合舰队旗舰大和号航空母舰的外号就是‘大和麻将馆’,因为大和号上面的航空队都以麻将牌为呼号。”(笔者注:有我们的袁大师,怎么还会有大和战列舰这种样子货呢?)

    “除了他们之外,当时还有很多历史名人是麻将爱好者,比如说哈丁、柯立芝、胡佛、罗斯福连续四任美国总统。据说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还有一帮纳粹高官也颇为喜爱这项运动,还在一起打过牌。”

    “大概因为痛恨袁燕倏先生的关系,也有可能种族主义思想作祟,温斯顿…丘吉尔是全世界第一号麻将反对者,称其为腐蚀西方文明的东方把戏,在他担任首相期间还想要在英国禁绝麻将运动,但是当时就连英国王室都痴迷于麻将,这项禁令最后就不了了之。”

    ——节选自《144张牌的艺术》中文版序言

    “verygood!”袁燕倏翻了一下小册子,由衷地赞道,“伯洪,你可是帮了我的大忙了啊!”

    果然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做。人家身为教育家,写出来的教科书就比自己要浅显易懂,也更加符合人类学习过程的规律。

    孟宪承呵呵笑道:“鸿渐,你都说这是为了弘扬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那小弟不敢不尽心啊。”

    袁燕倏用手拍了拍这本小册子道:“没错,有了这本书再加上麻将牌的魅力,何愁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得不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可呢?”

    我们的袁大师心中又开始吐槽了,现在高举“打倒孔家店”旗帜的那帮人如果看到自己的后辈在外国开“孔子学院”开得不亦乐乎开得沾沾自喜开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肯定好气好气好气的吧。

    说句真格的,孔老二有什么好推广的,有这点经费还不如开几十座麻将俱乐部来得效果好呢。

    这件事情他们不做,我就帮他们做了吧。

    袁燕倏沉吟了一下交代道:“伯洪,华盛顿我是没你熟,这件事情只好麻烦你了。请你尽快找印刷厂把这本书给印出来,一定要精致一定要美观一定要大气,而且一定不要怕花钱!”

    他严肃地说道:“我这几天就有用,所以越快越好。”

    孟宪承点了点头道:“鸿渐,我马上就去安排。”

    袁燕倏和孟宪承说完了这件弘扬赛里斯传统文化的“正事”,接下来聊了聊国内亲朋好友们的近况和各自的现况。

    然后他们谈的话题那就要更加深入一些了,毕竟这两位是在国内就认识的老同学和老朋友了。

    “鸿渐,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这么讨厌威尔逊总统。要知道我所在的乔治华盛顿大学颇有些人很是反感你的那几篇政论,有人甚至说你是……嗯,说你是在挟私报复。”

    实际上,那些进步主义或者种族主义的知识分子说他是失心疯的大喷子,反和平的战争贩子,大资本家的狗腿子,狂妄的猪尾巴辫子……诸如此类的。孟宪承还是挑了最轻的那一种骂法。

    “呵呵……”我们的袁大师轻笑几声,没有打断他而是坐在沙发自顾自在吞云吐雾。

    说句心里话,他也并不怎么在乎有人骂他,只在乎骂他的人是不是有名声。有名声的那就要大张旗鼓地怼回去,没名声的就在心里面骂一个沙比就好了。

    孟宪承尴尬地抬了抬眼镜,继续说道:“好吧,威尔逊确实没有在凡尔赛和会上为我国仗义执言并且妥善解决山东问题,不过这也不能全怪他的吧。主要还是英法这两个不守道义的殖民帝国作梗,日本又蛮横狡诈丝毫不顾及国际公义,哎……”

    他叹了一口气道:“外加我们的北洋**可欺罢了……”

    要知道对于伍德罗…威尔逊和他威尔逊主义,中国知识分子是抱以极大期望的。在凡尔赛和会召开之前,如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文化界大佬都对威尔逊给予了热情洋溢的赞扬,并把全世界和平的希望寄托于他的国际联盟。

    1919年2月,蔡元培和熊希龄还发起成立了“国际联盟同志会”,在国内宣传国际联盟之主张。

    从当时赛里斯知识分子的角度来看,威尔逊主义确实值得期许。

    威尔逊在1918年纽约发表公开演讲的时候,就提出了和平方案五原则:一、民族平等,二、共同利益,三、国际联盟,四、国际经济合作,五、公开外交。听着有些耳熟的吧。

    不管怎么说,这些看起来非常美好的方案对于饱受列强欺侮的赛里斯来说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所以这位孟大教育家有这种想法并不稀奇。

    但是,袁燕倏并不准备放个大嘴炮来说服他改变想法。

    原因么很简单,大师球系统没有发布任务……这只是其一。

    其二,袁大师又不是整天想着要怼天怼地怼空气,放嘴炮也很累人的好伐。

    就像后世在网络上,为了证明有些人是沙比,还要去找干货打脸,除了满足一下自己打脸的**还有其他什么成果呢?

    其三,他这位穿越者也不想改变所有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

    比如说眼前的这位“老友”,当当为中国培养教育人才的爱国教育家那就挺好的,日后也能成为“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那么他对国际政治关系天真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伯洪,你是有所不知啊。”袁燕倏微微一笑道,“我问你,你知道我为什么来华盛顿吗?”

    “你信上也没说啊。”对方摇了摇头,有些疑惑地道,“我还以为你是来陪施肇基公使来观礼,顺便来看我的呢。”

    “哈哈哈……”袁燕倏也不藏着掖着,笑着道:“所以你是只是其一不知其二。其实吧我此行是来……”

    孟宪承听完他的话就大大地吃了一惊,难以置信地道:“啊!这么说,鸿渐你到华盛顿是给下一任国务卿当顾问的?!”

    他激动地站了起来,在房间里面绕了一圈,才结结巴巴地说道,“这、这、这可太、太、太了不起了啊!”

    中国留学生给美国国务卿当顾问,就算是一百年后那也是一件让人震惊的事情。

    我们的袁大师摆了摆手,淡定地说道:“什么顾问,休斯先生只不过找我这个中国人了解点远东局势而已。”

    孟宪承坐到他的身边,凑近他压低声音问道:“鸿渐,那你和他准备说些什么?”

第四十五章 顾维钧

    本章副标题:山东问题,不想谈还得谈。

    ………………

    “鸿渐,那你准备向休斯先生说些什么呢?”

    老子自然就是要跟他讲,赛里斯人民对于美利坚之自由之民主之工业品之金融资本……嗯,主要是后面两样,那是大旱之望云霓,那是赤子之仰慈母,那是剁手客之盼马总统。

    眼前有一个好机会,那就是让他们老袁家一蹶不振的“民十信交风潮”——民国十年信托公司和交易所倒闭风潮。

    到1921年年底,上海有140多家交易所,总共额定资本是……两亿元!

    两亿元是什么概念呢?1925年包括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这两大国有银行在内的中国158家本国银行的实收资本与公积金的总和只有两亿元多一点。

    只要美利坚这些大财团借给我们的袁大师一张虎皮,那他就算赤手空拳回到魔都,那都能建立一个金融帝国。

    接下来可以选择的路子就多了去了。

    比如说,宋家和美国关系好,他们袁家和美国关系更好;宋家有女儿,他们袁家也有女儿;宋家有懂经济还能从美国搞到钱的人,他们袁家也有我们的袁大师啊。

    说不得,四大家族就要换一家了。然而……

    “皮卡皮卡!”

    “伯洪,我要说什么呢……嗯,山东问题肯定要说一下的。”

    穿过来也有小半年了,外加一百年后学到的历史知识,袁大师当然知道眼下山东问题正是眼下赛里斯人尤其是知识分子们的g点。

    山东问题引发的五四运动可是太重要了。当然啦,这是一百年后历史教科书的大考点之一,只要接受过义务制教育的人都知道这是“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关节点”等等等等。

    不过如果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这是旧的殖民体系崩溃的一个注脚。

    1914年爆发的一战为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环境。欧罗巴老列强们纷纷被卷入战争漩涡,生产能力都集中在军火生产,而无暇顾及民用商品的生产,无力向中国倾销大量商品。相反,交战各国因战争需要反要增加民用工业品与军需物资的进口,中国的出口随之急剧增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遇到了难得的“春天”。

    与此同时,民族资本家们为了占据更大的国内市场,利用人民的爱国热情,掀起了各式各样抵制洋货的“爱国运动”。所以邓中夏说过,五四运动中的上海工人罢工“据说是资本家命令罢的”。

    接下来的1925年的“五卅运动”之中,民族资产阶级的反帝国主义的目的就更加明确了。

    然而也就像教科书说的那样,民族资本家有两面性,民族自然是民族了,不过还是资本家。

    所以说,要真正打破这个行将崩溃的殖民体系需要一场规模更大的世界性战争,这也是袁燕倏所努力的方向,他觉得原本那条时间线上的二战规模还不够大,死的人数还不够高,列强们的元气还保留的太多太多……嗯,太多。

    因此,我们的袁大师并不怎么关注当下。

    对他来说山东问题是个小case,日本人还了,赛里斯就能崛起了吗?日本人不还,难不成北洋的直系和奉系亦或是广东军政府还会先和他们先做过一场吗?

    不过为了保持自己的“爱国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不得不表现得像是很关心这个问题一样。(笔者注:这里不得不解释一下,省的有人说我们的袁大师不爱国。)

    “好了,伯洪。我坐了一天的车也累乏了,今天就不和你细说了,要不明天和我一起去顾公使那里吃午餐吧。”

    袁燕倏对这个话题并不怎么感兴趣,但是也不得不说。只是要说两次实在太麻烦,还不如并做一次呢。

    孟宪承自然站起身来告别道:“嗯,鸿渐。那你先休息,我明天再来……”

    1921年3月3日上午这位孟大教育家果然按时来了,然后他们两人一起去了顾维钧夫妇的临时住所。

    今年一月份的时候,我们的袁大师和老顾已经在纽约见过面了。

    他们两人的关系有点因吹斯听:按照资历来说,时任驻美公使的顾维钧自然是还没有拿到phd。的袁燕倏的长辈;不过按照年龄算的话,老顾也就比小袁大了六岁,算是同辈;然而按照亲戚关系算的话,袁大师是顾公使的姨岳丈,居然还大了一辈。

    幸好是姨岳丈不是真岳丈,两人倒还是能各交各的,以兄弟相称来着。

    “鸿渐老弟,昨天在火车站怎么没有见到你啊?”

    顾维钧公使的长相么,当然还是不错的。不然当年唐宝玥小姐也不会为了他出家和下海。

    他有着一副相书上说的“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的贵相,再加上身居高位的贵气,少年得志的意气和满腹经纶的书卷气,整个人很是有点气场来着。

    作为现任的驻美公使,他自然是去火车站迎接下一任的施肇基了。当然,在后者递交国书之前他还是公使,所以才会赶回华盛顿。

    袁燕倏和这位大外交家握了握手道:“少川兄,小弟不爱凑这个热闹,再加上有点累了,就先去酒店休息了。”

    他一指孟宪承道:“小弟来介绍一下,这位是……”

    “孟先生,你好。”

    “顾公使,你好。”

    三人在门口稍加寒暄就进了这栋三上三下的美式“小”别墅。当然,这是以顾夫人的标准来看的。

    而黄蕙兰见到袁燕倏就喜笑颜开地道:“鸿渐,你也收到电报了吧,小姨已经抵达三宝垄,而且你的老泰山我的外祖父也转危为安了啊。”

    魏明珠小姐这趟回家是从纽约出发,坐着美利坚东西铁路横贯线直奔旧金山,接着横渡太平洋这才回到了南洋。

    这样的旅程快是快了,不过肯定没有全程坐邮轮的大西洋…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南中国海航线舒服。想来,魏小姐那也是吃了一点苦头的。

    我们的袁大师点头道:“是啊,蕙兰。我也收到她的电报了。”

第四十六章 宠物狗

    本章副标题:大师晋犬

    ……………………

    魏明珠小姐发给自己未婚夫的电报不但是报平安,还催着他赶快去三宝垄迎亲。

    我们的袁大师现在打算六月份完成了第一个系统任务之后就去欧洲浪一把,接着再去南洋接老婆一起回上海完婚。

    “汪汪汪……”

    就在这时,两个佣人牵着好几条狗经过他们的面前。

    黄蕙兰女士可是著名的爱狗人士,日后在北京最高峰的时候养了二十多条名犬贵狗,有四个专门的佣人照料这些汪星人。

    正所谓,宁为豪门犬,不为贫户儿。诚哉斯言啊。

    袁燕倏看着这些活蹦乱跳的狗狗心中不由得一动……别误会,他不是突然想吃狗肉了,而是想到了一件事情。

    “等一下!”他突然扬声拦下了这些汪星人,认认真真地观察了一下。

    然后袁大师指着一条花白色的西施犬,转过头道:“这条狗不错!蕙兰,可愿割爱啊?”

    顾夫人咯咯一笑道:“既然鸿渐你喜欢,那就送给你了。”

    “不是送给我。”袁燕倏摇头道,“而是送给……”

    众所周知,一百年后的美国人爱狗成狂,其实一百年前的美国人也没有差到哪里去。

    以至于历史上只有三位总统没有在白宫豢养宠物犬。而其他美帝大统领和他们的家人都是爱狗人士,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这些宠物犬都有着“白宫第一犬”的名头。

    1944年的一次访问期间,自由世界的大救星不慎将自己的爱犬“法拉”丢在了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岛上。为了找回爱犬,他竟然下令派遣一艘驱逐舰去营救“法拉”。而这种放到东方某大国会被人民群众喷死的事情,居然是美国民众所津津乐道的传奇。

    不过历史上最有名的白宫第一名犬乃是哈丁总统的“littlefellow(小伙子)”,一条艾尔谷犬,也叫做硬毛杂种犬。

    这个“小伙子”有名到什么地步呢?美国四大报里面的《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在哈丁上任后的几个月里几乎每天都会写上一篇这条狗的故事。

    再过两天也就是三月五日的《纽约时报》上会有这样的报道:“总统非常愉快地把他的宠物带进了办公室,它把那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在接下来的39天里,以下这些大字标题会出现在“灰贵妇”上:

    “艾尔谷犬成为吉祥物”

    “小伙儿,新闻制造者”

    “把白宫猫眯追上了树”

    “小伙儿有了玩伴”

    好吧,袁大师也不知道该怎么吐槽这种事情。

    哈丁夫妇对待它就像宠爱自己的孩子……嗯,这对夫妇也非常因吹斯听。老公至少有一个私生女,而老婆在结婚之前就有了一个私生子,但是他们两人却没有孩子。

    袁燕倏认真地道:“少川兄,我打听到哈丁夫妇都是和夫人一样的爱狗人士。把这条狗送给他们作为中美友谊的见证那是最为合适不过的了。”

    “拿狗当礼物?”顾维钧闻言愕然。

    我们的袁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