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美国当大师-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山洞中和遗址上发现各类古文献有上万卷,可谓卷帙浩繁。

    这些古卷分别用希伯来文、亚兰文、希腊文、拉丁文抄写在羊皮和莎草纸上,少数抄写在金属片上。其中,只有十几部比较完整,其他则大多是断章残篇,不少只是一些碎片。

    死海古卷中内容非常丰富、不但有犹太教的经卷,还保存有大量历史文献。

    只不过这些历史文献讲述的历史颇有些古怪,也有些矛盾。

    比如说艾塞尼人对于自己历史的讲述在不同的文卷上是不一致的。

    一部分和已有的历史记载相符。艾赛尼人是古代犹太教中恪守宗教律法的一个支派。这个支派主要由经济地位低下的农牧民组成。他们遭受当权者的压迫,不满现实,因此成群避居于偏僻的山野。

    而另一部分让人感到相当困惑。他们又自称为古埃及法老祭祀团的成员,追随大祭司摩西逃出埃及来到迦南是为了建立一个不被“异物”所打扰的国度。他们之所以隐居在此一方面躲避埃及祭祀们的追杀,另一方面是镇守一件“异物之物”。

    研究了这些自相矛盾的文献之后,现代考古学家和历史学者认为,艾塞尼人应该有两种,或者说两个阶层,上层是古埃及祭祀的后代,下层才是追随这些祭祀的农牧民。不过上层艾塞尼人对下层保守了这个秘密。

    而这个论断已经是推翻了过去的记载和《圣经》上的说法。

    按照“死海古卷”的说法,摩西应该是一位古埃及祭祀,因为某些原因脱离了祭祀团,带着学生和部属来到了迦南地。而犹太教本身居然是一种大型的社会实验,而且这个实验还不怎么成功。

    以上还不是死海古卷最争议的部分。

    死海古卷上居然把耶稣称之为“异物”,所谓异物是被某种称之为“旧日支配者”的邪神所影响的人类,如果还能把他们称之为人类的话。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犹太人要把耶稣除之而后快了。

    而且他还不是历史上唯一一只“异物”,这种怪物似乎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存在。而摩西所处的古埃及祭祀团体就是为了消灭异物而建立的。

    这个发现也许对历史学家来说是一件好事。

    可是对于亚伯拉罕诸教的宗教人士来说,死海古卷不啻于是丧钟鸣响。于是证伪死海古卷就成了二十世纪宗教人士最大的事业之一。

    而其中最冲击人类固有观念的是,考古队真的在遗址中发现了艾塞尼人所说的“异物之物”,《紫骷髅之书》。

    这是密封在一只精美陶罐里面的羊皮书卷,因为在陶罐上有着一个紫色无颚骷髅的图案,所以被叫做“紫骷髅之书”。

    根据考古日志,发现《紫骷髅之书》的日子是1922年4月14日。

    当天晚上恐怖和死亡就降临到了考古营地……

    谁也不知道那个晚上发生了什么,第二天去送食物和补给的人们发现整个营地里面是血流成河,布满了死相凄惨的尸体,上百人一夕之间全部丧命。

    他们马上通知了英国殖民军队。等到军队抵达之后,士兵们居然被惨烈的现场吓得不敢入内。指挥官只好以等待刑侦人员和搜索嫌疑犯的借口封闭了现场,并且在四周搜索。

    他们真的在不远处的一个山洞里面发现了一位奄奄一息的考古队员。

    他的双眼被活生生地挖掉了,腿也摔断了。不过看伤势和血迹,他的眼睛居然是他自己挖出来的,而他也是一路从营地爬到这里。

    当军队找到他的时候,这位濒死者口里翻来覆去地念着让人费解的词句,那就是“希瑞克”、“紫色骷髅”和“不要看那本书”。

    可惜还没等他说出真相,就因为失血过多和心力交瘁去世了。

    英军指挥官不敢怠慢立即通知了上级,并且下达了封口令。可是目击者实在太多了,消息马上就走漏了出去,引发了波及整个地区的大骚乱。

    当地的贝都因人认为这支考古队挖出了“山中恶魔”,纷纷拖家带口地向着外地迁居,还有贝都因贵人要求英国殖民政府马上摧毁那个营地。

    不过当时殖民政府强硬地认为这场大屠杀是某个贝都因匪帮干的,不但扣押了不少当地人,还对耶路撒冷更是实行了宵禁。这些莽撞的措施加剧了当地的紧张形势。

    消息很快传回了伦敦,魏茨曼和罗斯柴尔德马上组织了第二支考古队,这次是由魏茨曼亲自带队。

    不过令人费解的是,有证据显示在这个时候魏茨曼和远在亚洲的袁燕倏先生进行了频繁的电报联络。

    有一种说法,死海营地的真正发现者是袁先生。他在纽约读博士的时候无意之中在一家古玩商店购买了几块写满古代密文的羊皮纸。因为没有人能解读,所以价格颇为低廉。

    众所周知,袁先生在语言学上尤其是古代语言的造诣很深,在解读中国的甲骨文,苏美尔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等等这些考古工作上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因此他花费了数年的功夫终于解开了这份密码文件,发现这原来是一块藏宝图。

    恰巧此时,袁燕倏先生在华盛顿结识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哈伊姆…魏茨曼。于是他就把这块藏宝图作为礼物送给这两位热心于犹太复国运动的犹太科学家。

    而这两位犹太人对此深信不疑,魏茨曼在回国之后就联络犹太同胞,促成了这次考古行动。

    所以魏茨曼和他联络是探讨那块羊皮纸上的内容。

    不过还有一种更加“魔幻”的说法,袁燕倏先生早就知道那里有《紫骷髅之书》这样的“异物之物”,因为他本人就是那个古埃及祭祀团体的现代成员。

    根据美国“袁学家”丹尼…布朗先生的说法,袁先生是一个名为scp基金会的神秘组织的重要人物。

    而这个基金会一直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历史中。

    在古埃及和罗马帝国他们是祭祀团体,在中世纪他们加入了宗教裁判所,在文艺复兴时期他们成立了大学,在大航海时代他们组建了殖民公司。而到了工业革命时期他们又摇身一变,除了建立财团之外,还有scp基金会这样的非盈利组织。

    而在东方的不同时期,他们也会依附于各种各样的地下组织。比如说,袁燕倏先生就是洪门的大佬。

    因此,这次考古根本就是袁先生委托魏茨曼等人进行的。

    不管是哪一种说法,我们现在知道袁先生的好友和合作伙伴,霍华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先生也来到了死海,加入了第二批考古队。

    只不过第二支考古队的构成相当复杂,除了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之外,英国人也搀和了进来,圣公会、英国皇家科学院、大英博物馆、苏格兰场(伦敦警察厅),甚至英国王室都派出了自己的代表。

    而当他们抵达耶路撒冷的时候,发现从罗马教廷来了一位红衣主教,美国政府也派来了一位特使。

    接下来考古学家、记者、历史爱好者和闲着没事干的好事之徒,甚至各国间谍特工也蜂拥而至。

    幸好那里毕竟是英国殖民地,在用武力清场之后,他们展开了调查工作……

    而这次调查工作到底进行得如何,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只知道英国人把所有物品以最高的安全标准和最快速度运回了伦敦。

    不过英国政府也遭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不得不让其他国家的学者们一起参与死海古卷的翻译和解读工作。

    至始至终,英国人矢口否认有什么《紫骷髅之书》。

    但是1936年爱德华八世在退位以后,曾经私下表示自己在成为英国国王期间读过相关的绝密资料,大英博物馆确实收藏了这么一本让人读了就会发疯的超科学之物,只不过连他都没有看到实物而已。

    这起神秘案件所造成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考古学界、历史学界和宗教学界,它对于整个基督教世界冲击极大。

    因为按照死海古卷的说法,犹太教本身是古埃及祭祀进行的一次社会实验,而基督教则是某个“异物”所造就的。

    如果这才是历史真相的话,那么亚伯拉罕诸教就完全失去了立足之地。

    顺便说一下,当时有一位笔名为“敌基督”的作者发表了不少匿名文章和小册子,就是用死海古卷上的内容来攻击各国基督教会。现在有学者认为,敌基督就是袁燕倏先生的笔名之一。

    那么难道他真的和死海古卷有着密切的关系吗?这是这个未解之谜中的未解之谜。

    这次考古行动还有一个非常深远和重大的后果,那就是让更多的西方人相信犹太人是一个邪恶的种族。

    道理也很简单,如果死海古卷为真,那么犹太人欺骗了整个世界;如果死海古卷是假,那么犹太人想要欺骗整个世界。

    比如说希特勒在此期间就曾经多次发表演讲,宣称要把他们完全地彻底地赶出欧洲。

    从1922年起,欧洲和美国掀起了一浪又高过一浪的排犹浪潮,这就让更多的犹太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往《贝尔福宣言》许给他们的新以色列国……”

    ——节选自《二十世纪的未解之谜》

    其实我们的袁大师这顿忽悠真的救下了不少犹太人的性命。

    在原本那条时间线上将来会进集中营的犹太人都被早早地赶到了中东,为犹太复国主义集体农庄添砖加瓦去了。而这也大大地增强了以色列国的人口和国力,让后来的阿拉阿伯们更加酸爽。

    辛德勒救下了1200个犹太人的性命,袁燕倏救下的犹太人最低最低也是这个数字的一百倍!

    “宿主,你要当心了。你未来可能救下的犹太人实在太多了……”

    “大师球,你不用担心。犹太人不死,就让其他人去死好了!不然我那么费劲忽悠爱因斯坦干嘛?”

    …………………………

    慕容在这里向老病友说声谢谢,向新病友说声欢迎。

    虽说这本破书的成绩目前还是呵呵呵,不过请大家不用担心太监。

    只要能写我就会写下去的,就希望大家看得乐呵。

    当然,您老乐呵了就请麻烦投个票打个赏让慕容更加乐呵一下吧。

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奖励

    本章副标题:“暗日之蚀”卡牌套装……画美不看!

    ……………………………………………………………

    “哈伊姆,你怎么看袁先生的说法?”

    “我怎么看……阿尔伯特,我现在心里很乱所以只能说不知道。对了,我想问问你怎么看。”

    “哈伊姆,我是这么想的。请你回英国之后马上组织一个考古队。”

    “阿尔伯特,我会的,我肯定会的。对了,你怎么看尼奥…袁这个人的?或者说他有什么企图?”

    此时,爱因斯坦和魏茨曼已经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哈伊姆,说真的我也不知道。不过袁先生会和我们一起回纽约,我想我们还有机会真正地了解他这个人,还有他的企图……”

    即使我们的灰骑士大人现在是谎言王子的使徒,他也不可能仅凭一次忽悠就让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样的大魔导师真的“瘸了”。

    而且袁燕倏主要的目的还没有达成,怎么会轻易地放过爱因斯坦呢?

    虽说他还未尽全功,不过希瑞克对他这次表现还算满意,所以他又获得了一件新的奖励。

    “铛铛铛,恭喜宿主,谎言王子已经认可了你的能力,正式承认你是祂在这个位面唯一使徒。所以祂再次送你一件礼物。本系统将把此礼物合成为一张卡牌……”

    “铛铛铛,本系统发放特殊稀有卡牌,同时也是“暗日之蚀”系列卡牌之一:希瑞克戴过的眼罩……”

    于是他的面前就出现了一只画着hellokitty的眼罩,瞧着还是蛮可爱的。

    好吧,上次是口罩,这次是眼罩,下一次会不会是画着hellokitty的……

    “宿主请专心一点听好了。此卡牌装备效果之一,宿主佩戴时全属性加1,携带时无此效果。”

    “此卡牌装备效果之二,佩戴时盲斗+20,威吓+10;携带时盲斗+10,威吓+5……”

    “大师球,等一下。我要盲斗有个毛用啊?我又不是刺客!”

    “宿主,盲斗也不一定要杀人啊,你不就喜欢黑灯瞎火地……”

    “大师球,别说了,我懂的。请继续说下去吧。”

    “此卡牌装备效果之三,宿主佩戴时获得“技能:惑控系一环法术—魅惑人类”,“技能:预言系二环法术——侦测思想”。携带时无此效果。”

    嗯,这个就非常给力了。这张卡牌居然带着两个法术技能!

    魅惑人类和侦测思想就不用多说了,这两个法术实在太实用了。只不过这样一来自己的风格好像越来越走偏了啊……

    “宿主,因为你对传播希瑞克的信仰做出了一定贡献。因此谎言王子还给你一个附加奖励,升级‘卡牌:希瑞克戴过的口罩’为‘卡牌:希瑞克戴过的……’”

    “口球。”

    口球?!

    眼罩?!

    袁大师心头一阵敞亮,原来自己刚才猜错了,下一张卡牌绝对不可能是x罩。而是x环、手铐、皮衣、拘束带、九尾鞭、牛油蜡烛……这类的道具啊。

    看到了吗,姿势就是力量啊!他要是没这方面的姿势,怎么猜得到他未来会获得什么样的卡牌呢。

    他还明白了,原来希瑞克陛下还是一位……而且看起来还是……等一下!

    一想到他以后要把“暗日之蚀”套装卡牌装备在身上,谎言王子的人间使徒就忍不住打了一个大大的哆嗦。

    “宿主请不要分心听好了,‘卡牌:希瑞克戴过的口球’保持原有效果不变。另外增添三项效果……”(原有效果见第一卷二百二十七章。)

    “宿主同时装备口球和眼罩时,获得‘技能:幻术系三环法术—晕眩之域。’”

    这个法术也蛮给力的,而且非常有逼格。

    带着口球和眼罩的袁燕倏可以创造一个充满了各类旋转图样的空间,这些图样有着不同色彩、光线及运动方式。处于范围内的生物因这样密集超载的感官轰炸而陷入晕眩。

    问题就是他得带着眼罩和口球,这个画面实在太美了!

    “宿主同时携带口球和眼罩时,豁免一次即死攻击,代之以不会致残的重伤。”

    这次我们的袁大师在心里面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他现在体质最高能堆到20点,不过他平时又不可能带着眼罩和口球四处晃悠,那张“卡牌:诡诈的2”也不可能总是加在体质上面。所以他也不过就是拥有16点的体质罢了。

    而他现在得罪的人越来越多,层级也越来越高。万一其中哪个家伙一个想不开找个人给他来上一枪,说不定就此嗝屁了。

    如今有了这个防即死效果的buff,那他就安心……去得罪更多了人了。

    “还有最后一个效果,宿主让其他人同时佩戴口球和眼罩时……”

    “笃、笃、笃。”

    这么晚还有人敲门,自己不是让摩曼小姐和康尔多好好休息了吗?难道那两个犹太人又来找自己了?

    袁燕倏打开门定睛一瞧:“克克,你怎么从里士满来华盛顿了。”

    用斗篷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布鲁克斯女士嫣然一笑道:“我看了今天报纸,报纸上的你实在太英俊了。所以我等不及就来找你了……”

    她向里面张望了一下,秀眉一挑问道:“怎么你有客人?”

    “没有。除了你我还能有什么客人?”袁大师只好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把他的克克给让了进来,“请进吧。”

    绅士如他自然就是要替女士脱下外衣的咯……他确实脱下了布鲁克斯的斗篷,才发现这条斗篷也是这位白富美唯一的一件衣服。

    嗯……这个场景十分眼熟啊,好像是某部电影的场景。

    就这么径直走进卧室的布鲁克斯女士一手把住门框,回头娇声邀请道:“腻嗷,你不进来吗?”

    腻嗷…邦德……终于想起来这很像是007电影的腻嗷…袁耸了耸肩把斗篷挂在衣帽架上,向着卧室走去。

    “咦……”一丝不挂的白富美好奇地指着两件“暗日之蚀”套装,扭头问道:“腻嗷,这是什么?”

    “这个么……”我们的袁大师邪邪地一笑,“克克,你试试不就知道了?”

    经过这一夜的实践,袁燕倏get了,其他人同时佩戴口球和眼罩就相当于中了一个惑控系四环法术——次等指使术!

    你们懂的,这个法术的实用性还是很强的吗。

    …………………………………………………………

    注意:书评区又有病友,还是位女病友0故态复萌0写了一个新的同人,very赞,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对了,有人在书评区问慕容为什么称呼大家病友?

    废话,你们这些家伙能看本大作者水漫金山、东拉西扯、插科打诨、好为人师、胡说八道、不明觉厉、百度百科……咳咳咳,反正能跟到一百万字肯定有点病来着。

    真是,我不说你们心里就没点“高数”吗?

第一百四十九章 总统们

    本章副标题:出自赛里斯的美利坚大统领

    ………………………………………………

    1921年4月17日,星期天,下午一点。

    在各家报纸的强烈要求之下,我们的灰骑士和大魔导师“不得不”在下榻的玫瑰木大饭店召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

    “爱因斯坦先生,我是《纽约时报》的桑德斯。我想请问你真的是尼奥…袁先生的忠实读者吗?”

    “是的,桑德斯先生。我不仅仅是袁先生的忠实读者,还对他的文学才华和科学天分佩服至极。放眼当今世界,大概只有袁先生能把文学和科学结合得如此完美!”

    “袁先生,我是《世界报》的普利策。请问你是怎么看待爱因斯坦先生对你的褒扬的呢?”

    “普利策小姐。我想我只能说受宠若惊了。比起爱因斯坦先生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我的科学素养不值一提。而比起当代那些杰出作家,我的文学水平只能说是一般。不过……”

    我们的袁大师提高了声调,非常“诚挚”地说道:“我始终对科学和文学保持着热诚。我也始终认为科学能促进全人类的福利,文学能抚慰全人类的心灵,所以我才会努力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爱因斯坦先生应该也是体会到了这一点,才对我作品有这样的溢美之词。所以说……”

    他用浑厚的男中音十分“感慨”地说道:“就这一点而言,爱因斯坦先生算是我的知己吧!”

    “女祭司”急切地问道:“袁先生,那些能让爱因斯坦先生惊叹的科幻作品什么时候能面世呢?我们大家都很期待啊!”

    袁燕倏有些“腼腆”地说道:“我很荣幸地告诉普利策小姐和大家,我的第一部科幻小说集这个月就会上市了。”

    “对了……”他看了一眼大魔导师,感激(这个形容词倒是不需要家双引号)地道,“爱因斯坦先生还为我的这本书写了一个序言,所以大家不卖我的面子,就算是卖二十世纪最伟大科学家的面子也要买回去看看的啊。”

    “哈哈哈……”在座记者听到这个不那么好笑的笑话,全都非常捧场地笑了那么一笑。

    妥了,真妥了,袁燕倏这个“科幻小说第一人”真的是妥了。

    就算他现在不想当这个灰骑士大人,全世界人民也不答应啊。

    等开完了这场记者招待会兼新书发布会,袁大师跟着爱因斯坦和魏茨曼去了白宫,觐见哈丁总统。

    而因吹斯听的是,爱因斯坦和哈丁的这次会面居然是他老人家“促成”的。

    这就是穿越者最大的优势了。

    袁燕倏知道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次会面,在原本那条时间线上老好人总统却不大愿意见大魔导师,不过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他又同意见面了。

    想来也是,除了犹太人这个因素之外,连个税率都要算错的沃伦…哈丁见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该说些什么好呢?

    因此白宫今天上午传来的消息是取消了这次会面,爱因斯坦和魏茨曼自然是大失所望。和他们一起用餐的袁大师“恰好”听到了这条消息,立马自感奋勇地给哈丁总统挂了一个电话,就把这次会面搞定了。

    而大魔导师自然非常感激,主动提出为《灰骑士科幻故事1》写一个序。

    这对好人有好报的袁大师来说那就是瞌睡送来了枕头,二话不说欣然笑纳,还陪着这两位犹太人一起来到了白宫。

    而等见到了哈丁总统,袁燕倏有点明白为什么后来他又改主意见爱因斯坦了。因为陪同哈丁进行这次私下会见的是他内阁中的一位成员。

    这位仁兄乃是采矿工程师出身,作为一位理科生应该是期盼和大魔导师会面的。说不定在原本那条历史线上,就是他劝哈丁改变主意的。

    他就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开平煤矿的工程师,一战时的美国救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