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美国当大师-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叹了一口气,微微摇头道:“我总觉得你们两家从此多事矣。”

    “多什么事啊?有这样的女婿,我外祖父和外祖母高兴都来不及呢……”

    黄蕙兰还在嘴硬的时候,突然脸色一变脱口道:“你说,我们知道了,他们会不会也知道了?”

    “他们……”顾维钧也大大地皱了一下眉头道,“英国的消息没有这么快传到法国去的吧。而且宝坤在修道院,外面的消息没有那么容易传进去的……”

    “少川,你忘了?唐小姐可是已经出来了啊。”

    “对啊,她已经出来了!”

    话说到这里,堂堂的驻美公使也坐不住了,他一把扯掉餐巾站了起来道:“我得给伍二公子发个电报,让他务必小心小心再小心!”

    却原来,唐宝坤女士究竟是尘缘未尽,在修道院里面实在是呆不住了,于是半推半就地被大家给接了出来。

    不过ms。唐出来了之后,不知道是不死心还是不好意思,她死活不肯回中国而是跑到巴黎大学去念书了。而且念的还是经济学。

    那么照道理说,唐家和伍家这门婚事搞到今天这个地步算是黄了。

    可是爱情真是没有道理可以讲,伍二公子居然喜欢上了唐宝坤,所以也留在了巴黎。

    他也不管自己心上人一开始是冷面以对,整天厚着脸皮地陪伴在ms。唐左右。

    赛里斯俗话说得好啊,烈女怕缠。

    眼看着唐宝坤似乎有点软化的迹象,这件事情很有可能走向了皆大欢喜的happy ending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科西嘉岛……那个赛里斯的怪物在南安普顿港登陆啦!

第二百八十七章 他来了 下

    本章副标题:他不是trouble,而是terrible!

    …………………………………………………………

    “叮铃铃……”

    “摩西摩西,我是井上……”

    很久没出现的“海国男儿”井上成美接起了电话,听了几句之后便是一个立正道:“嗨咦,哇嘎立马西大!”

    他转过头向着室内的另外两位正在吃早餐的大日本帝国海军军官道:“野村君,山本君。你们先吃吧。松井大使有事找我。”

    井上成美口中的“松井大使”就是现任的驻英大使,全名是松井庆四郎。

    他在庆历4年也就是1868年出生于大阪,明治22年即1889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英法语言系。

    其实东京帝国大学就是后来的东京大学。在二战之后的“去帝国化”时期改的名字。

    他一毕业就进了日本外务省,担任过外务省次官、驻法兰西公使和巴黎和会日本代表团全权委员。

    1924年,他将会出任津浦内阁的外务大臣。不过津浦内阁很快下台了,接替他的正是现任的驻美公使币原喜重。

    “去吧,井上君。”野村吉三郎自然没有异议地道。

    而等到井上成美刚走出房门,正在看报纸的山本五十六发出了一声惊呼:“那个中国人真的来了!”

    他们两位联袂来到伦敦自然就是为了来见七月抵达此地的裕仁皇太子。

    野村吉三郎会意地问道:“山本君,你是说袁桑吗?”

    “野村君,除了他之外,还能有谁?”八毛钱把手中的《泰晤士报》递了过去道,“而且他一来就搞出一椿奇事。”

    野村大佐草草一看就讶异地说道:“还真是一件奇事呢!”

    山本中佐拿起了筷子,不过却又停住了动作半天没开动。过了那么一会他若有所思地问道:“野村君,你觉得我们把他介绍给迪宫殿下合适吗?”

    野村吉三郎奇怪地回答道:“山本君,这有什么合适不合适的呢?不管怎么说,袁桑都是一位非常亲近我们大日本帝国的中国人。更何况,我觉得迪宫殿下应该想要认识如此因吹斯听的人物吧。”

    山本五十六想想也是,于是压下了心头突如其来的不祥感觉,点了点头道:“野村君说的有理,算是我多虑了吧……”

    几乎同一时间,伦敦,唐宁街10号。

    在这个时间点上,英国并不是保守党执政,而是自由党和保守党联合执政。首相是自由党的戴维…劳合…乔治(david lloyd gee,1863年…1945年),也就是第一代德威弗尔的劳合…乔治伯爵(1st earl lloyd…geedwyfor)。

    英国贵族爵位分为分为终身贵族(life peerage)和世袭贵族(hereditary peerage)。

    终身贵族都是男爵(baron),爵位不能继承。

    世袭贵族有五个级别:公爵(duke)、侯爵(marques),伯爵(earl),子爵(viscount)和男爵(baron)。这些爵位自然是可以继承的,还可以被提升。

    劳合…乔治原本是平民出身,不过因为一战中的“丰功伟绩”在今年授予了伯爵爵位。

    他历史上是唯一一位威尔士人英国首相,也是唯一一位以英语为第二语言,以威尔士语为第一语言的英国首相。

    总体而言,此君和他所属的自由党是偏左的。

    比如说在他财政大臣任内,通过了8小时劳动制,建立了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制度。

    再比如说在他的首相任内改革了选举法,让年满三十岁的女性获得了选举权,也赋予女性当选议员的权力。

    不过呢,乔治首相在对外政策上面不失老牌帝国主义列强的风范。到了1921年,他主要依靠的也不是同党中人,而是保守党的支持。

    所以,他的内阁之中多有保守党的人士。就好比现在正坐在唐宁街10号的会客厅等着开会的两位。

    嘴里叼着雪茄的那位是袁燕倏很熟悉一只大胖子,现任的大英帝国殖民地事务大臣。

    只听他向身边的一位绅士愤愤地拿起一张报纸,指着上面的一张照片愤愤地说道:“乔治,看了今天的报纸了吗?那个‘chink(中国佬)’来了!”

    那张照片上正是我们的袁大师抬首望天负手而立的伟岸英姿,旁边还有一帮人跪倒在地给他做陪衬。

    而这位“乔治”是此时的英国外交大臣乔治…寇松侯爵,爵位全称是第一代凯德尔斯顿的寇松侯爵( 1st marques curzonkedleston)。

    这位仁兄和赛里斯关系不浅,因为1898年他39岁的时候成了历史上最年轻的印度总督。

    他到了印度之后就把黑手伸向了雪域,为了和沙俄争夺中亚,因此他有强烈的企图把雪域给分裂出去。因此1904年他派军攻占拉萨,又逼着雪域政府签订了《拉萨条约》。

    此君还因为“寇松线”而名垂青史。

    1919年12月寇松提出一条划分苏波边界的临时边界线,主张把应属于波兰的一切地区都划归波兰,这就是著名的“寇松线“。

    他是为了防范苏俄而强化大**。但是这条线使波兰同苏俄、立陶宛发生了冲突,为日后波兰外交上的孤立埋下隐患,还成为苏德联手的诱因之一。

    看了这些事迹就知道,寇松侯爵那也是死硬的帝国主义分子,自然跟丘吉尔是臭味相投。

    现任的英国外交大臣皱了皱眉头,有点哭笑不得地说道:“温斯顿,你何必把那个‘chinese(中国人)’放在心上呢?就因为他的那几篇文章……”

    作为一位资深外交官,他自然要比自己的内阁同事更加注意称呼。

    丘吉尔立马摇头道:“乔治,不是因为他的文章。你不知道,我最近一直在关注这个‘中国佬’,他在美国的那些事迹非常地奇异,很难做出合理的解释。而且他对于大英帝国的态度又非常恶劣,这样的人对我们来说肯定是一个……”

    “trouble?哈哈哈……”寇松侯爵不由得失笑道,“温斯顿,你真的多虑了。一个中国人能对我们造成什么trouble呢?”

    丘吉尔正色道:“不管怎么说,我都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个中国人此行准没有好事!”

    “那你准备怎么办呢?把他直接驱逐出境?”寇松侯爵也不由得认真了起来。

    “理由呢?”他指了指丘吉尔手中的报纸道,“就为了这件事情?……”

    “温斯顿,我也看过新闻了。且不说那个中国人是正当防卫,那些抗议者全都没事啊,只不过是被震晕了而已。”

    “另外,我还知道那个中国人在美利坚很有一点影响力。他不但是一位知名作家,而且也被休斯国务卿引为顾问,甚至是白宫的座上宾。”

    “最关键的是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你觉得因为一个中国人让大西洋两岸产生不快值得吗?”

    作为能接触帝国内部机密的内阁大臣,丘吉尔当然知道寇松侯爵说的不错。

    沃伦…哈丁上台之后重新举起了孤立主义大旗,英美两国之间的关系肯定没有威尔逊那会的好了。

    后来爱尔兰又出了“血腥星期天”事件,美利坚的爱尔兰人对此自然是相当的忿恨。在这条时间线上还有我们的袁大师,他又小小……小小地坑了大英帝国一把,所以两国之间的“温度”更是临近冰点。

    当然啦,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凡尔赛合约》分赃不均上面,所以休斯国务卿才要召开华盛顿会议,要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在原本那条时间线上,英国就以主动背弃英日同盟并且参加华盛顿会议为代价,要求美国放弃支持爱尔兰。

    然而英美两国的这个交易目前正在秘密接洽之中,所以这个时间点相当敏感,一个不好这对表兄弟很有可能就此反目成仇。

    作为主持此事的外交大臣,寇松侯爵当然希望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咯。

    实际上他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顾虑,因为山东问题现在中英关系也不咋地。

    这个中国人又不是没有根脚的平民,好歹也是一位知名人物,还是中华民国驻英公使顾维钧的亲戚。这要是平白无故地把他驱逐出境,闹出了外交纠纷,又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乔治,可是……”

    “温斯顿,首相大人来了。”寇松侯爵拉了一下丘吉尔,两人同时站了起来,向着乔治伯爵微微躬身致意。

第二百八十八章 六月天 一

    本章副标题:此世只有六月天

    ……………………………………………

    “尼奥,好消息!”

    正在书房里面向自己女秘书口述信件的袁燕倏随口问道:“约翰,什么好消息?”

    对了,他在给谁写信啊?

    哦,但凡是他认识的历史名人,他都要写,而且是随时随地地写。

    他甚至按照字母表编了一份通讯录,今天ab,明天cd,后天ef……按照这个顺序地一个一个地写过去。

    懂了吗,这就是他的聊天记录,也是他日后写回忆录的第一手资料。

    他,就是二十世纪的活历史!

    “活历史”的私人律师道:“你可以离开南安普顿了。”

    因为没有大人物来施加压力,当地警方也实在找不到理由来扣留我们的袁大师。

    就说这个中国人干了什么吧。

    他真的啥也没干,就吼了一嗓子,连一根手指头都没有碰到那帮倒霉的抗议者,人家就跪了。

    要说栽赃陷害或者扭曲事实,事发的时候别说目击者了,连照片都有。

    而且也没有人受伤,更没有人起诉,不放他走还能咋办?

    袁燕倏点了点头道:“很好,我们什么时候动身去伦敦?”

    “明天吧。”麦考尔先生答道,“我已经帮你在萨佛依大饭店订了套房……”

    开业于1889年的萨佛依大饭店(savoir hotel),称得上是伦敦最富丽堂皇的高级宾馆之一。

    历史上如英国大作家王尔德,法国大画家莫奈等等一大票名人都曾下榻于此。莫奈就是在住萨佛依大饭店时透过客户的窗户创作了他的名画《泰晤士河》。

    后来的******和她的老公菲利普亲王第一次约会就在这家大饭店。

    当然,他们没有开房,而是在饭店里面用餐。(笔者注:这应该不算虐狗了吧。)

    萨佛依专用的床具后来居然成了一个著名的奢侈品品牌savoir。

    “对了,尼奥。我们还打算在萨佛依开个舞会,你有什么人要邀请的吗?”

    这几位富二代兼大阿尔卡纳的这次环球旅行那也不是光为了玩,他们也不是头脑一热就跟着“愚者大人”浪迹天涯来着。

    实际上,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目的。

    “女祭司阁下”是因为“愚者大人”告诉他这一路上肯定会发生很多大新闻。

    我们的袁大师当然没有骗她,只要跟着他成为著名记者那是易如反掌。

    “曼哈顿的海伦”是在她的“写作老师”的启示之下准备写一个系列游记,成为史上第一位女性环球游记作者。

    这系列游记的名字都想好了《世界那么大,我去看一看》。而且还在《世界报》上面预定了一个专栏。

    如今正是美国乃至于整个西方世界的中产阶级日益壮大的历史阶段,小布尔乔亚女性也会越来越多。

    有袁燕倏的指导,布朗小姐写的游记肯定能对上这些女文青的胃口,到时候她不想红也难啊。

    而路易斯…贝克和约翰…麦考尔这两位绅士考量就要更加实际一点。他们是要考察一下世界各地的商业环境,为将来的事业做准备。这一点,他们的家里面也是相当支持的。

    所以,他们不但手头阔绰能住得起萨佛依这样的高档饭店,而且还不惜花钱要多结识一些当地人士。

    “有啊。”我们的袁大师顺口答道,“有很多……”

    1921年6月30日,星期四下午。

    英国伦敦,剑桥圣玛丽学院。

    saint mary school建于1898年,是一所天主教教会女子学校,兼收走读和住宿的女学生。

    而此时正是放学时间,一位赛里斯少女走出了学校大门。

    只见她身穿一身纯然西式的校服,配上她中国古典仕女的娇柔身材和甜美长相,真是……

    如果我们的袁大师在这里,肯定会发出一声赞叹,果然是luoli有三好,轻音、柔体、易推倒。

    “菲丽丝,我在这里!”

    phyllis出自希腊文,原意是嫩枝,小花瓣,绿色小树枝。用在女性名字之中那就是娇嫩、充满生机活力的可爱女孩。

    然而在希腊神话中,phyllis却是一位悲剧女主角。她是色雷斯国王之女,和雅典王子德摩丰(demophon)一见钟情。两人订立婚约之后,德摩丰要回雅典打仗,承诺会回来迎娶菲丽丝。

    然而菲丽丝等待许久也不见爱人归来,于是绝望中她在一颗巴旦木树上自缢而死……

    当然啦,这位赛里斯的菲丽丝是绝对不可能在一棵树上吊死的。

    “近代中国第一才女”美目流转就见到了校门口的徐志摩,她露出甜美的笑容,高兴地抬手回应道:“汉密尔顿!”

    此时正是草木丰荣的夏季,他们又身处剑桥这座花园城市,这两位长得也不错,看上去确实有点偶像剧的调调。

    不过如果我们的袁大师见到这样的情形,肯定要吐槽了。

    好好两个中国人不叫“世兄…世妹”……不对,他们应该是“世叔…世侄女”,叫什么“菲丽丝”啊,什么“汉密尔顿”啊,搞得像是后世小白领一样,真是逼格全无啊。

    幸亏他这样的扫兴人不在这里,这对关系有点怪异的男女疾步走到了一起。

    他们四目相对,同时说道:

    “汉密尔顿,你回来了?”

    “菲丽丝,我回来了!”

    少女咯咯一笑,开口问道:“那么……你见到那位鸿渐先生了?”

    “我不是跟你说过,他是我的好朋友啊。”徐志摩与有荣焉地说道,“我怎么会见不到他呢?他也来伦敦了!”

    他有些激动地说道:“而且他还答应我去劝幼仪离婚了!”

    徐张离婚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林徽音不肯做小。所以她要求徐志摩离婚之后才能接受他的求爱。

    没错,此时她还叫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位同为新月派的海派作家“林微音“,故而不得不登报改名为徽因。

    顺便说一下,那位林微音在1933年与鲁迅发生过一场论战,被鲁迅咒骂为“讨伐军中最低能的一位”、“叭儿们中的一匹”。后来果然成了汪伪的走狗,是“孤岛时期”的活跃人物之一。

    “哦,是这样的吗……”少女不置可否地淡淡道。

    徐志摩狠狠地点头道:“是啊,他邀请我……嗯,我们去参加明天晚上在萨佛依的舞会。我是特意来通知你的。”

    “舞会?”

    对啊,王子和公主不都是在舞会上见面的吗。

    可惜,我们的那一位王子对这一位公主是另有打算啊。

    …………………………………………………………

    第一,祝大家情人节快乐……你们不快乐也不能怨我啊。

    第二,说一下春节期间的更新。

    请病友放心,春节期间不会停更。慕容尽量保证每天4k的更新。不过每天只有一更,在晚上19点。

    第三,做个预告,接下来是第二卷的大**部分。希望大家在春节期间爽歪歪,接下来整个一年也要乐歪歪。

第二百八十九章 六月天 二

    本章副标题:我是大老虎,不粗小羊羔的大老虎。

    ………………………………………………………

    1921年7月1日……别激动,别激动,别激动。

    决定未来赛里斯命运的那次著名“小会”……只有十三位与会者不是小会难道还是大会了?

    反正这会并不是在这一天召开的。

    重新再来:

    1921年七月的第一个星期五。这也是英国温度最高的一个月,最高温度在三十摄氏度左右。

    然而英伦三岛同时受到大西洋暖流和北欧冷气流的影响,常常下雨,一下雨温度就低了下去。当然啦,下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降低这座雾都的pm2。5。

    如今的英国自然还没有彻底地去工业化,雾都这个名头恰如其分。

    这个傍晚就下了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到了入夜时分,走在路上的行人都能感到一丝寒意。

    一阵夜风袭来,刚走下车的林徽音不由得紧了紧身上的女式大披肩。

    “菲丽丝,你冷吗?”一旁的徐志摩赶忙打上伞,同时体贴地问道。

    林徽音微微摇动螓首道:“汉密尔顿,我还好。”

    “而且……”她抬起可爱的小下巴向前指了指道,“我们也到了。”

    萨佛伊大饭店就坐落在泰晤士河畔的黄金地段,不远处就是著名的大本钟和伦敦桥。不然莫奈怎么会画出他那幅《泰晤士河》的呢。

    河光夜色,灯火辉映;华厦美苑,音乐悠扬。真是好一派西洋之美景,好一番盛世之气象。

    林徽音十分自然地挽起了徐志摩的胳膊,两人向着萨佛伊走去……

    他们进了饭店,穿过大堂,来到舞厅,向门前的侍者出示了请帖之后,就步入了典型爱德华风格的大舞厅。

    “袁博士,你就来一首吧。”

    “是啊是啊,腻嗷。就算为了我你就念一首吧……”

    此时舞厅中已经来了不少衣着华丽的客人,而徐林两人却见到这些客人围了一个严严实实的圈子,让他们完全看不见里面的人。

    不过听这话头,圈子中心便是邀请他们二位前来的那位鸿渐先生。

    林徽音马上听到了一个清朗男声用最标准的“女王英语”十分欢快地说道:“既然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女士的要求,我怎能不回应呢?”

    “我这次坐船来英国的旅途上正好做了一首诗,就借这个场合献给美丽的波西米亚女王……当然还有你们,我的朋友们。”

    “咦,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女士不就是你的朋友吗?”林徽音扯了扯徐志摩的胳膊,狐疑地道。

    徐志摩点了点头道:“嗯,我确实替鸿渐发了一张请帖给她,想不到她比我们先到……”

    他们两人也来到了圈外,可惜林徽音个子不高,就算踮起脚也看不到里面的情形。

    不过心思细腻的她有了一个古怪的发现,这个发现就是在场女士都用一种古怪的目光看向了圈中之人。这目光就好像饿了好几天的凶兽见到了一大块上好的小羊肉一般。

    “咳咳咳……”只听鸿渐先生清咳一声道,“这首诗的题目是《in me, past, present, future meet》”

    “in me, past, present, future meet……”

    于我过去,现在和未来……

    好了,不用“写”下去了。这首名诗出自英国著名反战诗人西格夫里…萨松(siegfried sassoon1889年…1967年)。

    他出生于伦敦的上流社会家庭,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自愿参军,并在一战的战场上表现英勇,屡建功勋。

    但是,战场上的残酷景象和战友的阵亡让他深深体会到战争的祸害,因此他于1917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