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美国当大师-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外语?白俄?”
“是的,教授先生精通拉丁语之外,还掌握了大部分东欧国家的当地语言。哈默先生正在向他学习俄语呢。”
一听到俄语和哈默先生,我们的袁大师眼前看见了招展的赤旗,耳边响起了熟悉的旋律。
“尼奥,这是什么歌啊?气势很是雄壮啊。”
这就是心灵链接的一个副作用了,他们两人都能读取对方的表层思维。只要接通之后,袁燕倏的想法也不可避免地被尤里知晓。
“尤里,这是《牢不可破的……》嗨,你还有时间听歌!对了,你们在聊什么呢?”
此时客厅中除了教授先生、红色资本家和“尤里…马林”之外,还有五、六位年轻的男女学生。看他们的衣着打扮,有类似袁燕倏、路易斯…贝克和约翰…麦考尔这样的富n代,也有普通的中产阶级子女,更有真正的穷措大。其中有位衣着很有中产阶级味道的女孩纸长得还算不赖,至少有海伦…布朗小姐的水准。
1920年的美国阶级之间壁垒分明,不同阶级的社交场所和娱乐方式都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这样的聚会显得有些“古怪”。好吧,如果左派人士聚会来说那就不古怪反而很正常了,因为左派本来就是要打破阶级的吗。
此时,一位留着小胡子的家伙正在慷慨激昂地说着什么。
“尼奥,我们正在聊‘维斯瓦河上的奇迹’呢。”
“华沙之战?”
“没错,正是华沙之战。”
“尤里,那你找我干嘛呢?”
“尼奥,他们一定要我这位美军前军官说些什么,可是我也就在报纸看过一些零星的报导,哪里能说得出什么呢?”
1920年真是一个可悲的年头,既没有n也没有twitte,更没有局座这样的军事专家。普通人也就从报纸上读到前线记者的报导,除了战事结果和战役走势之外,真的也没有好说的了。
“尤里,所以你就来找我了?”
“尼奥,你不是说只要遇到这种事情,那么来找你不就对了吗?”
哎呀,自己好像真的说过啊。不过……
“尤里,你不是也想zhuangbility吧?”
“尼奥,原来这叫做zhuangbility啊。是的,我看你zhuangbility很有意思,所以也想试试。”
喔唷,原来这位骚年也有一颗骚动的心灵啊。我的小伙伴们果然都病的不轻,就跟我一样……
“尤里,你这次zhuangbility真有必要吗?”
“尼奥,你每次zhuangbility都有必要么?”
“尤里,我说你不会是看上那边的小妞了吧?”
“尼奥,我说你不会读取我的思想吗?”
“好吧,尤里。算你欠我一次。”
“好的,尼奥。算我欠你一次。”
就在这时,只听那位小胡子大声地总结道:“所以说,‘维斯瓦河上的奇迹’是我们波兰人民反抗**主义的伟大胜利!”
怪不得这位仁兄这么激动呢,原来真是一位波兰后裔啊。而且听这句话的意思,此君应该是第二国际的余孽,社会民主主义者。
第二国际在一战之际分崩离析,就是因为各国的社民党违背了全体无产阶级“反战”的协议,采取民族主义的态度转过头去支持各国政府发动战争。
要注意的是,第二国际并没有像第一国际那样正式宣布解散。只是在1914年暂时停止运动。而在今年,欧洲各国的社民党在日内瓦召开会议,第二国际死灰复燃成为了“社民党国际”。
但是对于列宁这样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来说,第二国际已经死了。
主持这场聚会的教授先生不动声色,还率先拍了几下巴掌以示鼓励。过了一会儿,他转过头来以鼓励的目光注视着“正义阁下”,温言细语地说道:“马林先生,你可是这里唯一的军事专家,还是上过一战战场的美国英雄。你可不能不发表意见啊?”
“是啊,尤里。我也想听听你的高见呢。”一旁的未来红色资本家也附和道。
尤里…马林沉着地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说着他一边慢腾腾地点起了一支卷烟,一边在脑海中翻看袁大师给的资料。
“尼奥,你给我的资料是真的还是假的啊?”
“尤里,这话可伤我的心啊,我有必要给你假的资料吗?”
“尼奥,可是这都是最近的苏俄高层的内部资料啊!你从哪里搞到的?”
“尤里,我的‘正义阁下’,到现在你还不相信我这位‘愚者大人’的神通吗?”
正义阁下轻咳一声,向着教授先生说道:“事先说明,本人只以军事观点来评判这次战役。”
对方点点头表示理解。
“那么,本人就不得不说,苏俄在华沙战役中的失败,主要原因并非是波兰军队表现得有多么出色……”
那个小胡子忍不住激愤地插口道:“马林先生,你怎么能这么说呢?这实在……”
美军前军官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而这一个眼神真的让这个家伙住了嘴。
“女士们,先生们,先听我说完,你们再反驳不迟。”尤里…马林用郑重的语气道,“‘维斯瓦河的奇迹’最大的功臣当然是波兰统帅约瑟夫…毕苏斯基将军,如果他真的放弃,那么也没有什么奇迹了。”
“不过本人认为第二大功臣应该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而第三大功臣就是当时担任苏军西南方面军政委的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第二百四十三章 要托了 (三千字大章!)
本章副标题:不想整整齐齐的,只有去当托派!
如果说历史是浩浩荡荡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大河。那么袁燕倏这位穿越者想要改变河流走向最好的方法就是向穿林北腿学习,把某处关键堤坝给boom了。
所以对他来说,钢铁同志就是花园口啊。如果要是把他老人家给boom了,那么世界历史必将大幅度地改变。而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斯基……嗯,巨镐同志就是现成的bomb。
当然啦,熟知历史的袁大师是不大看好这颗bomb的。原因就是巨镐同志和天魔传人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两位真的都是天才中的甜菜,在军事上战略上理论上文学上都有着杰出的成果。然而作为搞政治的大甜菜,他们都有一个极大的缺陷,不大善于团结同志。
前者恃才傲物脾气太臭,见谁怼谁。说这个“连马恩全集都没有通读的大老粗”,说那个是“孟什维克的余孽”。而且当时的局面也不用他这个大甜菜独挑大梁,所以他的同志们团结起来把他给怼下去了。
后者比较幸运,虽然动不动撂挑子“上山养病”,还因为自己这张破嘴差点连小命都丢了,不过被他怼过的同志们发现不听他的话吃枣……嗯,马上药丸,只好反过来团结他了。
巨镐同志这颗臭弹搞政治斗争是有点不靠谱,可是总得试试吧。他要是真的上台其他不去说了,东方某大国的革命进程必将大大改变。
他在1926年就预言了,中国工人群众向左转,像中国资产阶级向右转一样,都是如此不可置疑的事实。由于“炮党”建立在资产阶级和工人的政治和组织的联合之上,今天它备受阶级斗争离心倾向的折磨。没有也不可能有可以对抗这些倾向的任何政治咒语和狡猾的策略手段。(笔者注:摘自《托洛斯基论中国革命》。慕容强烈推荐一下这本书。其天才之处看了这本书就明白了。)
他还主张自己的东方小兄弟应该保持其独立性,在革命**时期建立苏维埃,夺取统一战线的主导权,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而且最关键的是他非常明白东方某大国对于国际共运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是必要性。不像搞“一国社会主义”的钢铁同志那样三心二意,他从始至终都希望把东方某大国拉进社会主义阵营。
如果俄罗斯能和赛里斯抛开历史上的芥蒂真心联合起来,那么这个拥有充沛人力和丰富资源的赤色同盟绝对就是自由世界的噩梦!
接下来别说什么抗日战争了,国内阶级矛盾同样十分尖锐的霓虹金不能从赛里斯身上割肉补自己身上的疮,那只有赤化这一条路可以走了。整个东北亚和西太平洋一旦被染红,那么……呵呵,画美不看。
所以“愚者大人”就擅做主张地给“尤里…马林”添加了一个托派的人物设定。这个人设么,对“正义阁下”确实有点危险性来着,不过革命事业总是需要牺牲者的吗。死道友不死贫道的scp基金会理事长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何况他真心觉得小钱德勒先生是那种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命硬之人,在欧洲战场死过一回的他估计不会那么容易死的……应该是吧。
于是我们的尤里…马林同志从这一刻开始就走上了著名托派分子的不归路。
现在那个什么“教授先生”很有可能是第三国际里面的人,说不定还有直通莫斯科的渠道,那么在他面前自然要这么说:
“‘维斯瓦河上的奇迹’第一大功臣是毕苏斯基……”
“第二大功臣是乌里扬诺夫……”
“第三大功臣是斯大林!”
尤里…马林这几句话一出口,厅内一阵大哗。就连城府很深的教授先生都皱起眉头,一脸的不以为然。
“尤里,稳住稳住,千万别激动。现在你什么话都别说,只管抽烟就行了。”
“尼奥,真的能行吗?”
过了好一会,教授先生重重地敲了敲烟斗,大家闻声都安静了下来。而他老人家直视“正义阁下”说道:“马林先生,你这么说有什么理由吗?”
尤里神情不变地道:“理由吗,我自然是有的……”
华沙战役失败这口锅实在太大,大到列宁都不敢自己一个人背,而巨镐和钢铁两位革命同志也为让对方背锅吵得十分厉害。实际上,作为俄共总书记的列宁、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巨镐和西南方面军政委的钢铁,他们三个都负有党组织领导责任。
看清楚,这三位身份都是各级党组织的领导。
不过既然要当托派,自然就要让钢铁同志背锅咯。而且他的责任确实不小。
1920年攻打波兰的红军兵分两路,27岁的军事天才“红色拿破仑”图哈切夫斯基指挥北路红军,用他的话说,他要用刺刀带给波兰的工农幸福与和平。而南路红军的统帅是叶戈罗夫,政委就是斯大林。
从5月到7月上旬,这两路军队那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值得一提的是,南路军当中有一支赫赫有名的部队,那就是谢苗…布琼尼指挥的有着“红色哥萨克”之称的第一骑兵集团军。
然而这个大好局面终结在了1920年7月18日列宁同志亲自发布的一道军事命令上。
因为7月19日是第三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召开的日子。第二大功臣列宁同志要在大会开幕前给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代表们看看,苏俄攻打波兰并非报私仇,而要打到匈牙利,解放全欧洲、直至全世界。
要攻占匈牙利,就必须南下攻克军事重镇利沃夫,攻下这座城市意味着打开了通往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的大门。于是就在第一骑兵集团军即将和北面的红军汇合,一举攻克华沙之时,他们的行军路线却出现了一个90度的急转弯。
虽然前头加了一个“红色”的前缀,不过哥萨克还是那个能干出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的哥萨克。信奉东正教的他们本来就和信奉天主教的波兰人是世仇,这次信仰更加纯粹和坚定的“红色哥萨克”更是把大**祸害的非常惨。
所以这场“世界革命”就演变成了民族战争和宗教战争。波兰各个阶级的兄弟姐妹们拿起刀枪让哥萨克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对红军来说幸运的是,此时图哈斯基的北路军按计划包围了华沙,波兰不得不从南路抽调部队北上。哥萨克才得以撤出战斗,筋疲力竭地原地休整。可是红军战线因此从华沙绵延至利沃夫以北,横跨数百公里。南北两支红军结合部有了一个巨大的空洞。
在这个时候,列宁和托洛茨基的战略意图依然还是主攻华沙,所以从加米涅夫到图哈切夫斯基的红军高级将领也反复催促第一骑兵集团军改道北上去填补这个空白区域。
第三大功臣铁人同志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世界革命事业忠贞无比的他说服了第一骑兵军的谢苗…布琼尼不去援助的西北军而是依然南下,誓要把世界革命这股浪潮从匈牙利浪到罗马尼亚。
可是在利沃夫这座城市里面,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不管是官员还是平民,他们都没有这个革命觉悟。所有人拿得起枪的人都披挂上场就是要堵住这股浪头。
几乎与此同时波兰军队出其不意地绕过包围华沙的红军左翼,将其包围。红军在内外夹击下立时土崩瓦解。
这就是波兰……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维斯瓦河上的奇迹”。
还值得一提的是,绕道北上救援的哥萨克和波兰翼骑兵在乌克兰和波兰边境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最后一场骑兵大战。战争的结果既惨不忍睹又荒唐不经,哥萨克骑兵和波兰枪骑兵交火,双方列队开始冲锋,但冲到一半的时候,哥萨克大军突然停顿,然后仓惶掉头逃跑。
其实这场败仗对哥萨克来说那是悲剧的开始,苏俄在战后解散了第一骑兵集团军,
心怀宽广的斯大林更是在三十年代搞农业集体化的时候,把大量哥萨克迁出了顿河平原,期间饿死无数。哥萨克就此成为了绝响(该啊)……一个民族吗,当然是要整整齐齐的。
心怀宽广的斯大林对波兰人也不错,1940年在卡延森林妥善安置了两万两千名波兰精英……一个国家吗,当然是要整整齐齐的。
心怀宽广的斯大林对参加过苏波之战的老同志还是很尊敬的,好吧,他对老同志们都很尊敬,就让他们提早和列宁同志见面了……一个党派吗,当然是要整整齐齐的。
当然啦,尤里…马林没有说那么多“整整齐齐”的感想,也没有引用太过敏感的资料。他只是按照红军自己的“总结”把整场战役的态势给描述了一番。
………………
这周再争取来一个三千字大章节和一个免费的番外。请病友们继续支持。
第二百四十四章 格勒乌
本章副标题:进可以装逼,退可以泡妞,不亦乐乎。
听完尤里…马林先生的这番鞭辟入里的分析,在场其他人不太明白他所说的内容,可是看着他谈笑间千军辟易的样子就觉得此人好是厉害,其实也就是不明觉厉啦。
而教授先生则是明白之后更加觉得此人厉害了,他马上开始重新评估那个scp基金会。
如果这个尤里…马林说的是真的,那么他哪里来的那么多消息呢。其中有些讯息这位红军对外情报部门的高级特工都不知道,难道说那个scp基金会真的那么神通广大吗?
没错,吉尔教授先生和林登万都是格勒乌(gru)的人。
千万不要把格勒乌和格别乌这两个玩意儿搞混了。
格勒乌是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情报管理总局的简称。它是在1918年由列宁亲自组建,其隶属于苏维埃军事委员会。看这个名字就知道,组建gru的目的在于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收集和处理军事情报。它拥有很强的独立性,哪怕就是苏共政治局都无权了解并干涉其行动。
这才是苏俄和苏联最大的情报机构,以后甚至还会拥有自己军队,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尔法”特种部队旅团,编制有两万五千人。
而格别乌是指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它的前身就是捷尔任斯基在1917年成立契卡(全俄肃清***及怠工非常委员会),后来又改组成国家安全委员会就是克格勃(kgb)。格别乌这个名字要到1922年才出现。
所以契卡就是日后的格别乌和克格勃,而克格勃也有一支特种部队……“信号旗”。这支部队最多的时候也只有1200人,不过成员全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在1993年的俄罗斯总统与议会冲突中,“信号旗”拒绝接受总统兼国家武装部队总司令叶利钦的命令,拒不清除议会大厦里的人,从而触怒了叶利钦,事后就被强行解散了。
列宁组建格勒乌之后,规定除了自己和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之外任何人不准提及、了解及干涉格勒乌工作。这可把捷尔任斯基同志气坏了。于是在他的命令之下,1919年契卡派人潜伏进了格勒乌,闹出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总之,契卡和格勒乌这两个部门的关系很类似于美利坚的fbi和cia,前者主要对内后者主要对外,可是两者有些业务又是重叠的,存在着一种竞争关系。
教授先生心中已经有了决定,一定要好好摸一摸这个scp基金会的底。不过现在人多眼杂可不是一个好时候,所以教授先生岔开了话题,和这帮子文艺青年们聊起了东欧文学……
我们的袁大师当然不知道这位红色特工对scp基金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然他真的会收敛一些的。因为他对什么sufan委员会啦和什么居民委员会啦有一种先天性的恐惧感。没办法,谁叫他也是共……人呢。
“愚者大人”现在没工夫考虑这事,他想着帮自己的“正义阁下”泡妞呢。这场聚会已经临近尾声,这些年轻人纷纷起身告辞。那位漂亮小妞也准备离开,临走前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她送了一个秋波给“正义阁下”……
“尤里,我说你倒是上啊!你不会是害羞了吧?”
“尼奥,你不明白的,我的脸……”
“尤里,你的脸还算能看的啊。你是没见过一身红衣的小贱贱,他可是……”
“尼奥,谁是小贱贱?”
“小贱贱就是dead pool……反正你也不认识。既然你不行动,那么我来吧!对了,你不用谢我,我叫红领巾……嗯,带着红领巾的童子军。连这次你欠我两次啊。”
“fu……”
只见尤里…马林突然长身而起,匆匆地和主人家说了两句再见就走出了门外。
他快步追上了那个小妞,落落大方地开口问道:“这位小姐,不知道我有这个荣幸送你一程吗?”
“哈哈哈,我的正义阁下回来了啊。怎么样,今天晚上和那个曼哈顿音乐学校的女学生还过得愉快吗?”
“愚者大人,你不是都看到了吗?”
“尤里,别冤枉我啊,我又不是那种喜欢窥人**的变态。天地良心,我帮你开了个头那就撤了。”
“尼奥,你这家伙……算了,我还是要说声谢谢。”
“尤里,不用客气。别忘了,我们是兄弟,我们是战友,我们是某位伟大存在的精神卫士!”
我们的袁大师真是巴不得促成这件好事呢。如果小钱德勒先生真的喜欢上了那个曼哈顿音乐学院的女学生,他会尽一切努力让他们尽快成婚,最好还能早生贵子。
其中原因当然不是他有兴趣当丘比特或者月老,而是想要拴住这位小弟的心啊,说得更直白一点更冷酷一些,那就是捏住对方的命门。
没办法,谁叫他要干的都是一些见不得光的大件事呢。
所以袁燕倏大度地说道:“这几天你就忙你的去吧,那辆车也归你了。”
“我还会让约翰尽早把你的那家公司开出来,再帮你弄个像样一点的办公室,雇佣几个文员,让你早点成为年轻有为的企业家。”
“你也不用担心钱的事情,还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吧。”
对于这件事情袁燕倏真的会大力支持,不过他心中还是有一个疙瘩。对他这位一百年后的看着西方电影长大的共……人来说,老毛子的情报机关给他的心理阴影实在太大了。那个漂亮的音乐学校女学生有没有可能是所谓的“燕子”呢?
照理说,这不大可能。因为现在是1920年,别说kgb还没有出现,老毛子国内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应该没有这个能力搞这种事情。但是俗话说得好,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想到此处,他就发现自己的scp基金会有很大一个短板,那就是反情报!
没错,scp基金会见不得光,自己做的很多事情更加见不得光。如果有林登万这样的有心人注意到了自己,那么后果必定不堪设想!
真是见了鬼了,1920年全世界所有国家情报机构加起来还没有自己一个人知道得多,可是我这位“愚者大人”还是得搞反情报工作。
所以他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名字……
第二百四十五章 平克顿
本章副标题:no discord,concord。
“啪!啪!啪!”
别误会,这是打字机的声音。还是别误会,这不是我们的袁大师在打字。自从那份《socialism》目录提纲之后,他已经很久没有用过他那台underwood牌打字机写过东西了。
不过几十年后这台二手打字机成了袁燕倏博物馆的重要藏品,全世界人民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