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听风录-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不由的都愣住了,刘琦这个问题可谓问得刁钻无比,戏志才若是回答很低的话人们会认为他过分谦虚,而如果戏志才若是说自己排前面的话,人们又会觉得他狂妄自大,所以这样的问题当是相当的难以回答的。

    “若是说在这颍川书院之中相提并论的话,我应该能够进前三甲罢了。”戏志才倒是没有像众人想象之中的那么谦虚,而是直接说自己能够排个前三甲,颇有一副当仁不让的感觉。

    听到戏志才所言,众人诸如赵云和陈到早已皱起了眉头,暗道:这人好生的狂妄自大,竟然丝毫不懂得谦虚,真是和他的外表一般是个狂生。

    而剩下的陈宫则是做沉思状,而刘琦则是笑而不语,并没有什么表示。

    “看诸位的样子肯定当我是狂妄之辈,我只想知道刘公子怎么看呢?”戏志才见到赵云他们皱眉的样子,丝毫不以为意,而是紧紧盯着刘琦看刘琦的反应。

    刘琦不慌不忙,慢慢整了整自己的衣冠说道:“我相信明德先生所言。”

    听到刘琦所言,赵云等人一副不敢相信的看着刘琦,而戏志才则是看着抚须看着刘琦笑了。

    接着刘琦也笑了,许褚放下了手中的一支油油的鸡腿,疑惑的看着两人,许褚刚才光顾着吃了,一头雾水,他只知道两人笑得很开心。。。。。。

    ***********************************************************“前面就是颍川了。”戏志才指着远处说道。

    自从酒楼相遇之后,刘琦和戏志才一见如故,一路上两人相谈甚欢,之后陈宫也加入了进来,可能因为都是文人谋士的缘故,陈宫和戏志才彼此之间也是相当的敬佩。

    三人一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一直是什么“之乎者也”,赵云和陈到还好点,不过许褚却是郁闷了,犹如听天书一路上痛苦的都快憋坏了,现在好不容易到了颍川,最高兴的莫过于许褚了。

    “不知明德先生这颍川书院又在颍川的什么地方呢?难道就在颍川城城中吗?”刘琦对着戏志才问道。

    “当然不是了,颍川书院乃是天下著名的书院,自然不能够在这市野之中了,颍川书院在城南一座小山之上,那里远离闹市,清静无比当时读书的好去处。”戏志才向刘琦解释道。

    “能有一个清静之所来读书当是我辈读书人最大的愿望了。”陈宫一脸羡慕的说道。

    陈宫早早就被县令征辟了,平日里读书都是在忙完公务之后抽时间看的,现在听到此处的读书人都能够有这么好的一个环境,不由的羡慕道。

    “公台兄这是?”这些刘琦他们知道而由于接触的时间还短戏志才却是不知道,不由的问道。

    见到戏志才疑惑的问道,刘琦赶忙将陈宫之前当县丞的经历,戏志才听罢不由感叹道:“公台兄实在是大才,能够在那种情况之下还能够勤学不坠,实在是我等之楷模啊。”

    “惭愧,惭愧。”陈宫听到戏志才的夸赞赶忙谦逊的说道。

    “我们进城吧,先行休整一番再作打算。”刘琦知道现在实在不适合直接前去颍川书院,总不能五百多人一起前去吧?恐怕会引起骚乱的。

    “嗯,也是,先进城安顿一番再说吧。”陈宫同意的说道。

    于是众人一起朝着颍川城中走去,五百多号人一块进城,着实让沿路的人们侧目,不过看到时官兵也就放下心来,毕竟这年月虽然颍川还尚未有兵灾,但谁又能保证明天还是这个样子呢?

    经过了一番严格的审查之后,刘琦他们总算进得颍川城之中。

    “这颍川城的城守好大的架子,我们已经跟他们说了不是黄巾了还是对我们的话半信半疑,好像我们真是黄巾一样。”许褚刚进得城来这时嘟囔着说道。

    而一旁的赵云和陈到的脸色也不是太好,毕竟被别人用质疑的眼神看半天任谁也不是很爽。

    反倒是刘琦并没有流露出什么不满之色,显然刘琦的养气之功又更近一步,不会因为一些小事儿勃然变色,这让一直观察刘琦的戏志才不由的暗暗点了点头。

    原来进城之时,可能是因为刘琦他们队伍相对庞大的缘故,守城的军官对他们进行了相当严格的检查,而且态度比较强硬,虽然知道对方是例行公事,不过这让众人都不太爽。

    其实刘琦遇到这种事情心中又何尝很好,不过刘琦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强自忍耐了下来,反而劝解众人道:“这颍川的守城士兵也算负责任了,不过这颖川城之中有着许多的世家大户,也不由的他们不小心了。”

    “子聪,我们也知道你的意思,不过就是因为对于刚刚他们的态度感到不忿罢了。”赵云这时开口说道。

    刘琦不由的拍了拍赵云的肩膀,以示安慰,这让在一旁看着的戏志才对于刘琦的感官又上了一层楼。

    不仅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还能将身边的众人的情绪都调节过来,当是了不得。

第一百六十节 颍川书院

    安顿好众人,刘琦带着陈宫、赵云、陈到还有许褚跟着戏志才一起前去颍川书院。

    到了颍川南门外颍川书院所在的小山之下,只见这小山虽然不高,但是却是气势非凡。

    只见树林茂密,隐隐能够听到流水之音,伴着山间鸟儿的叫声,让人别有一番惬意的感觉。

    “明德兄,颍川书院就在这上面?”陈宫看着眼前的小山对着戏志才问道。

    “然也,然也,颍川书院正在此山之上。”戏志才回头微笑的对着承诺给回答道。

    “早知这世间还有这等读书的好去处,想当初吾读书之时就来这里拜师学艺了。”陈宫望着眼前的一切不禁感叹道。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公台兄现在也可以前来就学啊!”戏志才听到陈宫所言,在骄傲之余不由的向陈宫调侃道。

    “还是算了吧,公台现在实在是无福消受了。”陈宫急忙推脱道。

    “哈哈哈哈。。。。。。”见到陈宫略微有些狼狈的模样,众人不由的大笑起来。

    正在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书生模样的人,见到众人并不以为意,毕竟每日想要上山求学的士子是有很多的,已经见怪不怪了。

    看了一眼众人正要准备下山,此时书生模样的人好似忽然反应过来什么,又向着刘琦他们看来。

    “戏师兄你回来了?”书生模样的人见到了人群中的戏志才,不由的眼前一亮,兴奋的说道。

    “张师弟,你这是要去往何处啊?”戏志才见到来人微微一笑道。

    “奉了老师的吩咐,让我前去颍川城中送信。”姓张的书生对着戏志才说道。

    “既然是老师的吩咐,张师弟赶紧去吧,现在老师他们都在山上吗?”戏志才忽然想起了什么对着姓张的书生问道。

    “回戏师兄的话,老师和诸位师兄现在都在山上,老师现在正在山上为几位师兄讲课。”姓张的书生说道。

    “哦,我知道了,谢过师弟。”戏志才对着姓张的书生行了一礼说道。

    “那好,师兄我要去送信了,先行别过。”姓张的书生对着戏志才躬身一礼便匆匆离去了。

    “师弟请便!”直到目送姓张的书生离去,戏志才才起身。

    看着戏志才跟刚刚的那个姓张的书生只见那彬彬有礼、长幼尊敬的样子,刘琦不由的感叹,古代虽然没有现代那么的发达,但是古代的礼节之类的东西是后世所缺失的。

    后世的众人只知道什么英国的贵族有礼节,觉得日韩人懂礼貌,殊不知中国古代的礼节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为优雅、有礼的礼节,而中国的贵族形成自己的那一套礼节之时,英国的什么贵族还不知道在哪里玩尿泥呢!而那日韩也只不过是受到中国影响而邯郸学步罢了,现在的所谓日韩的祖宗也不过是一群野人罢了。

    “刘公子,刘公子,你没事吧?”戏志才见到刘琦在那里发愣,不由的出生提醒道。

    “额。。。。哦,刚刚子聪想到了一些事情,不由的走了神,不知明德先生唤我何事啊?”刘琦从自己的想象之中回过神来,急忙歉意的对着戏志才问道。

    “我们向书院走吧,现在老师正在给几位师弟讲课,我可以现在带你们先上书院之中参观一番,不知刘公子和诸位意下如何?”戏志才对着刘琦说道。

    “求之不得。”刘琦和众人赶忙说道,有这样的机会众人当然不会错过。

    于是接着戏志才带着刘琦等一行人向着小山之上的颍川书院走去。

    走了一段时间,终于能够看到颍川书院的大门,只见大门之上龙飞凤舞的用小篆写着“颍川书院”四个字,儒雅之中透漏着苍劲有力的感觉。

    “好字!”看着门楣上写着的这四个字,刘琦不由的出声感叹道。

    “这位小兄弟也懂书法?”这时一个声音从众人背后传来,众人不由的循声回头望去。

    只见一个身着深蓝色大袍的相貌英俊的年轻人走了过来,此人脸上一脸方正,浑身上下透漏着一股与他的年龄不怎么相符的沉稳气息。

    “元常,原来是你,我说这个声音怎么这么熟悉呢!”戏志才回头看到来人,急忙高兴的开口说道。

    “明德师兄,你竟然回来了?”身着深蓝色大袍的英俊男子见到戏志才也是一惊,不过马上就大笑着走了过来,显然很是激动。

    两人走上前来见过之后,由于两人都是激动万分,所以两人一时并没有说话。

    “明德师兄,你离开这么久,我们都甚是想念你呢。”身着深蓝色大袍的英俊男子先开口说道。

    “是吗?这段时间老师可好?你们可好?”戏志才看到年轻人也是非常的激动,关心的问道。

    “自然都好了,师兄你外出游历一去就是一年,你这一走倒是轻松了,可把我们给害苦了。”身着深蓝色大袍的英俊男子仿佛想起了什么,一副苦瓜脸的样子说道。

    “怎么了?怎么这么一副样子?”戏志才奇怪的问道。

    “还不是奉孝那个小鬼嘛,整日跟我们问东问西的,师兄你在的时候还能压得住他,你这一离开奉孝就改缠着我们问各种问题,着实让我们苦不堪言哪!”身着深蓝色大袍的英俊男子向着戏志才诉苦道。

    “哈哈哈哈。。。。。。奉孝那个小鬼还是像当初那么调皮吗?”戏志才见到身着深蓝色大袍的英俊男子的样子,不由的哈哈大笑道。

    “何止调皮啊,那就是个鬼精灵,反正他问的那些问题我是给他回答不上来。”身着深蓝色大袍的英俊男子无奈的说道。

    “好吧,等一会儿见着奉孝了,我替你好好‘教训’一下他。”戏志才不由笑着说道。

    “还是师兄有办法,师兄一回来奉孝那个小鬼应该就不会再缠着我们了。”身着深蓝色大袍的英俊男子一副解放了的样子说道。

    “好吧,好吧,老师不是正在讲课吗?你今日怎么没有前去听讲呢?”戏志才仿佛想起了什么疑惑的对着身着深蓝色大袍的英俊男子说道。

    “今日老师只叫了荀家几位师兄师弟前去了,好像今天要讲内政治理之类的东西,你也知道的,老师对于荀家众人一向是单独授课的,谁让他们人多能够凑起来一个班的人数呢。”身着深蓝色大袍的英俊男子向戏志才解释道。

    “哦,原来如此,我知道了。”戏志才听到身着深蓝色大袍的英俊男子所言,顿时点了点头说道。

    “对了,小兄弟,刚刚你还没回答我呢,你也对书法有研究吗?”身着深蓝色大袍的英俊男子突然想起来自己过来的重点了,急忙扭头对着刘琦问道。

    “略知一二。”刘琦对着身着深蓝色大袍的英俊男子自信的说道。

    “真的吗?那我们有机会切磋一番如何?”身着深蓝色大袍的英俊男子兴奋的说道,显然对于书法身着深蓝色大袍的英俊男子有着异乎常人的兴趣。

    “求之不得。”刘琦听到身着深蓝色大袍的英俊男子很高兴的回答道。

    “来,我来给你们介绍,这位乃是我的师弟,钟繇钟元常是也。”戏志才说罢刘琦等人急忙向钟繇失礼,钟繇也赶忙回礼。

    “刚刚与你说话的这位小兄弟,乃是当今荆州刺史刘表的公子刘琦刘子聪是也。

    这位是陈宫陈公台,这位是赵云赵子龙,这位是。。。。。。”戏志才一个个的向钟繇详细介绍了一番,钟繇也一一回礼见过。

第一百六十一节 书痴钟繇

    “所谓‘相请不如偶遇’,刘公子,今日我们相见也是缘分,既然你说你对这书法之上也有所研究,那么刘公子在这上面肯定也有所造诣了,还请刘公子赐教。”钟繇一脸兴奋的对着刘琦说道。

    刘琦不由暗暗苦笑,原本想着就这么搪塞过去了,哪成想这钟繇竟然不放了,非要刘琦现在就和他探讨一番。

    刘琦原本对于书法这东西也不是特别感兴趣,不过由于前世的时候老头子从小就强迫刘琦学习,说什么“此乃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作为中华儿女定当努力学习”,刘琦也就半推半就学习了很多年,后来去了部队之后,刘琦的首长对于书法也是痴迷的很,所以刘琦也投其所好,更加努力的练习书法以便能够收到重视。

    现在想想这已经是前世的事情了,让刘琦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此时想到这些不由的有些痴了。

    “刘公子,刘公子。”钟繇不由的提醒刘琦道。

    “哦,不好意思元常兄,刚刚子聪想起一些事情,多有怠慢,还请不要见怪。”刘琦歉意的对着钟繇说道。

    “无妨,无妨,李公子,我们就在此切磋一番如何?”钟繇满脸渴望的对着刘琦说道。

    “好吧,恭敬不如从命了。”刘琦见到钟繇一直在坚持,不好推脱,只能答应下来。

    “这边请。”钟繇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小木屋说道。

    “请。”刘琦谦让道。

    钟繇和刘琦当先一步走了了过去,而赵云等其他众人不由的也都跟了过去。

    “元常,你这岂不是在欺负刘公子吗?都知道你钟元常在书法之上颇有造诣,就连当初蔡伯喈大师都对你称赞有加,而刘公子现在不过是个尚未弱冠的少年罢了,你如何却是这样提议呢?”戏志才没好气的对着钟繇说道,因为戏志才对于钟繇是非常了解的,在戏志才看来钟繇的这种行为颇有一种“以大欺小”的感觉。

    “这不是刚刚刘公子承认说自己在书法之上颇有造诣嘛,又不是我强迫刘公子的。”听到戏志才所言,钟繇不由的脸上一红,有些像是狡辩的说道。

    “明德先生,这元常兄也是痴迷这书法时间久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能够与他一起探讨的人激动所致,子聪愿意与元常兄探讨一番。

    刚刚二位所说元常兄曾经被蔡伯喈大师称赞过,实不相瞒,蔡伯喈正是家师。”刘琦向着戏志才为钟繇辩解道。

    “嘶~”戏志才和钟繇都不由的倒吸了一口气。

    “蔡伯喈大师是你的老师?”戏志才和钟繇都不由的异口同声的问道。

    “自然,子聪怎么会拿这件事情撒谎?”刘琦看着戏志才和钟繇的样子不由微微一笑道,并没有在意他们言语之中的那股难以置信的质疑。

    “无怪乎名师出高徒啊,既然刘公子是蔡伯喈大师的弟子,那么想来在这书法上的造诣应该是不会差了。”钟繇不由的兴奋的说道。

    原来其实他对于刘琦能够在书法之上有所造诣也不是那么抱有信心的,不过是惊讶刘琦能够在看见颍川书院门楣之时,能够看出门楣之上的“颍川书院”四个字的不凡,当时就觉得刘琦在书法之上一定有着一定的造诣,不过却不是抱有多大的希望,只想着能够碰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一番就满足了。

    不过现在听到刘琦乃是蔡邕蔡伯喈的弟子,钟繇不由有种捡到宝的感觉,天下人都知道蔡伯喈书法乃是一绝,那作为蔡邕弟子的刘琦想来也不会差了。

    看着钟繇兴奋的样子,刘琦不由的无奈的摇了摇头,暗道自己真是给自己找了个事儿啊。

    “既然刘公子乃是伯喈先生的弟子,想来也不会差了,元常和你的交流你倒也不算吃亏。”戏志才已经从刚刚知道刘琦是蔡邕弟子的信息之中回过神来,沉吟了一下说道。

    “嗯,小子还请向元常先生讨教了,小子这厢有礼了!”刘琦对着钟繇说道。

    “有礼了!”钟繇对着刘琦回礼道。

    “既然刘公子师从伯喈大师,那么我请问了,刘公子对于这书法的历史又知道多少呢?”钟繇见到刘琦同意了,于是率先问道。

    “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并在夏商之际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最早的古汉字,是商代中后期的刻在龟背之上用于占卜的文字和金文,而我个人叫前者为甲骨文。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著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过于繁杂成为一大障碍。秦始皇兼并天下,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山刻石,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而说到秦书,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此八体已经基本能够概括此时的所有情形。”刘琦向钟繇一一叙述道。

    “敢问刘公子,此八体说是何人所创?简直将秦代之书法精髓全部囊括了进去。”钟繇听到这里不由的双目放光的看着刘琦问道。

    “额。。。。这个。。。。这是子聪在听到老师讲解之时自己归纳总结出来的,拙露之言,登不得大雅之堂。”听到钟繇所言,刘琦不由暗道一声坏了,此“八体说”乃是后世之人所提出的的,刘琦总不能说这是后人所说吧?所以只能硬着头皮承认是自己所总结。

    “刘公子乃是大才啊,谁曾想刘公子也是书法之上大师级别的人物啊,元常甘拜下风。”钟繇躬身一礼道。

    而一旁的戏志才和陈宫也是惊异非常,虽然他们不像钟繇一样对于书法研究颇深,但作为读书人还是知道不少的,听到刘琦所说的这“八体说”当时震惊无比。

    “不知道刘公子以为,秦代书法之中您对于哪种书体最为看重呢?”钟繇被刚刚刘琦所言激起了兴趣,继续问道。

    刘琦不慌不忙,沉吟了一下对着钟繇缓缓说道:“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但我个人认为,最为意义重大的却是首推隶书。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刘公子也认为隶书之意义最为重大吗?在下也觉得隶书之意义在所有书体之中最为重要,隶书通俗易懂,实乃是今后文字发展之方向。”钟繇听到刘琦推崇隶书,不由的兴奋的说道。

    看着钟繇兴奋的样子,刘琦不由在心中暗暗说道:我不禁知道你喜欢隶书,还知道你会在隶书的基础之上会创造出楷书。

    一时之间,气氛热烈无比。

第一百六十二节 楷书的提前出现

    “刘公子刚刚只是说了那秦朝书法之历史,不知刘公子对于当今我大汉之书法有何见解呢?”钟繇刚刚听到刘琦对于秦朝书法的一番评论和描述,不由的更加起了兴致,于是继续对着刘琦问道。

    见到大家一副聆听的模样,刘琦不由的在心中升起一种满足感,刘琦倒是没有拒绝,既然刚刚已经讲了那么多,索性就接着讲下去了。

    于是刘琦接着开口道:“我大汉汉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

    自前朝以来,碑碣云起;这也是标志我大汉隶书在秦隶之基础上逐渐成熟的标记。在摩崖石刻中尤以《石门颂》等为最著名,被家师视为“神品”。于此同时家师的《嘉平石经》达到了恢复古隶,胎息楷则的要求。”

    “的确,伯喈大师在这方面的作为实在是让我等难以望其项背啊!”说道这里,钟繇不由的感慨道。

    “元常大哥不必挂怀,所谓‘长江后lang推前lang’,元常大哥有怎么会知道今后你的成就不会超过老师呢?”刘琦见到钟繇的样子不由的鼓励钟繇道,不过历史上的钟繇在书法的造诣上面的确是不差于蔡邕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