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东厂-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永贞起初也没想到这些事,听袁大海一说,隐隐有了些印象,好似自己当年在狱中之时,确是看过此类记载,好像那和氏壁还真是屡屡重现过。细细一想,立马明白过来,要真按韩他们所说的在大明门举行什么受玺大典,百官再挨个上表庆贺,这不就是合着伙来蒙骗皇上嘛?将来若是皇上查看到前朝档案,一问之下,他们如何做答?只怕到时皇上可就认为是司礼监串通了外朝一起来骗他了,这可不成!

    崔呈秀虽是进士出身,但这事他还真没听过,此番听了,半信半疑。心道你一个武夫如何知道这前朝事情,怕是多巴胡谄的吧?

    见魏忠贤还没明白过来,袁大海近前一步,开口便道:“千岁,属下以为,韩那帮人是知道这和氏壁典故的,之所以仍然要求皇上举行受玺大典,目的便是是欺千岁不懂,从而达成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欺咱家不懂?”魏忠贤眉头一皱,他可是最恨别人欺他不懂,不识典故的!

    见魏脸色沉了下来,袁大海忙又继续说道:“依属下看,这所谓受玺大典便是东林党人在故弄玄虚,借此转移皇上和千岁视线的一套鬼把戏。倘若千岁不查,上了他们的当,那正合他们意,他们便可借这祥瑞之说重新掌控朝堂,以示东林结党是应上天之兆,合盛世祥瑞一说!如此一来,再要有人反对他们,便是逆上天之意行事,反倒成了奸党误国!”

    话音刚落,就见魏忠贤怒不可遏的拍案而起,怒道:“好险!若不是大海及时发现,咱家差点被他们给骗了!”

    ……………

    上表庆贺,要皇帝在大明门举行受玺大典的奏疏还没批下来,内阁这边韩就擅作主张,安排六部九卿的官员在奉天门举行祥瑞降世的庆祝活动了。活动的主持者是礼部尚书孙慎行,按他的要求,六部四品以上的官员要一律参加仪式,等到皇帝亲自在大明门举行受玺大典时,凡在京六品以上官员全部要参加,两京十三省的督抚官员们也全部要上表庆贺。南京那边也照此办理,甚至还计划要朝鲜、交趾等属国也要派使臣来京庆祝。因这和氏壁乃千古未有祥瑞,所以孙慎行和韩商量后,定下整个仪式一应规模都是比照新君登基来安排的,场面不可谓不大。

    在韩和孙慎行他们的策划下,各部有份参与的官员全部集结到了午门,韩头戴十二旒冕,神态庄重的站在前方。文武百官则头戴乌纱,身穿团领衫,前胸补子上的图案形态各异,文职绣禽武职绣兽,各个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因这次庆祝仪式只是预演,皇帝又不参加,所以过程很简单,由韩代表内阁当众宣读祥瑞临世的表章,并上贺文,尔后由百官齐上表章,向天子道喜。

    因为魏忠贤得到和氏壁降世后十分高兴,要内廷一定要和外朝配合,所以顾秉谦虽对韩主持不满,但也难得的参加了。但令人奇怪得是,在整个仪式中,大家谁也没见到内阁另一个大学士魏广微的影子。

    奉天门这边上表庆贺仪式结束后,紧接着要在太庙举行祭祖活动。于是韩又带领文武百官列队前往太庙。在行进过程中,魏大中注意到了魏广徽不在,便对李应升说:“咱们这位魏大学士,怕是睡过了头了吧?!”

    李应升素来就瞧不起投靠魏忠贤的魏广徽,闻言,面露嘲笑道:“按大明律,失仪朝贺者,笞四十。我们且拭目以待,看一看那板子能不能落在这位阁老身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九十四章 喜极生悲(中)

    太庙祭祖本是要皇帝本人亲自来的,如果不来,也应由太子殿下或者在京亲王代替,天启尚未有子嗣,自然不可能有太子代替而来。且这次仪式又是韩和孙慎行私下商议的结果,属于先斩后奏,目的便是要借这次和氏壁的降瑞来减轻东林党受到的压力,从而可以在魏忠贤的进逼下得以喘口气,因此天启还被蒙在鼓里,一无所知,又如何会亲来?

    其实这次事情的主要策划者并不是韩,而是孙慎行。与韩相比,孙慎行的胆子要大得多,从昨日朝会天启说得那番话中,他便嗅到了危机,他知道杨涟一击不中,魏忠贤定会反扑,届时,不但杨涟会被报复,连带着他东林上上下下也要全跟着倒霉。为党内计,为自身计,平日胆大但行事还算稳重的孙惧行毅然决定借这次河南发现和氏壁一事来做文章,在他的劝说下,韩几经犹豫,最终还是同意照他说的办。这才有了今日京城热热闹闹的“祥瑞现世大报喜”。

    韩也问过孙慎行要不要请示下叶向高,孙却摇头说观叶阁老昨日散朝模样,已然是心死,且叶为人素来圆滑,昨日肯与杨涟他们通气,达成一致共同对付魏阉已属不易,而今杨涟失了圣心,魏阉又逢凶化吉,臣子轻易不能再向上进言,故魏便如盘根老树般稳若泰山,再要动他,谈何容易?叶向高这人数十年为官,深谙自保之道,看他模样,不用多猜,便知这人已生去心,可想而知,他肯定不会再掺和这降瑞一事。哪怕知道这事对东林好处多多,他也不会掺和,无他,只为一个“明哲保身”,毕竟,这事还是有些风险的,若皇上认可这降瑞还好,那便皆大欢喜,但若不认可,这擅自主持庆祝仪式、祭祖,发动百官上表的罪名便是要有人来背的。

    叶向高可是把一切都算在前头的主,除了这事一点风险也没有,否则,他是万万不会担着风险出面主持这事的。真要现在跑去找他,八成还要被他泼冷水。既然如此,还去找他做什么?你要走人,就自个走,走得干干脆脆的,这朝廷离了你也不是不能转的,这东林党没了你叶向高,也伤不了元气。

    听了孙慎行所说,韩默然,他是知道叶向高要辞呈走人的,可以说,从昨日叶对他说那话的时候,他韩便已经是事实上的内阁首辅。孙慎行不同意找叶向高,而让他韩顶起东林这根柱来,他想来想去,好像别无选择,好在这和氏壁重现确是天大降瑞,对他东林有是大有利处,故把心一横,拍板就定了下来。

    韩孙二人连叶向高都不知会,又瞒着宫里的天启,自然更不会冒着大逆的罪名擅自做主让信王殿下来替皇帝祭祖的了。

    这祭祖的主持人仍是他韩,韩阁老!别人,没这个资格!

    。。。。。。。。。。。。。

    在中和韶乐声中,韩依照赞礼官的赞唱,分三次向大明的列代皇帝神位供献酒醴,一起前来的文武百官也随之行礼如仪。中午,当祭献仪式快要结束时,魏广微才一头汗水慌慌张张赶到,众人见了都纷纷摇头,表示不满;尤以都察院的那帮人看得最不顺眼,一个个瞪大眼睛好像看到杀父仇人般望着魏广徽。今日,杨涟告假在家,并未前来,所以一众御史言官以魏大中和李应升等人为首,高攀龙这新任左都御史却明显有些说不上话。

    原以为韩会责罚魏广徽,哪知韩并未说他一句,这下魏大中顿时不满了,他以为韩因为昨日皇上在大殿说的话,而怕了魏广徽身后的魏忠贤,气愤之下,便想上疏弹劾他魏广徽失仪。想找人商量,杨涟又不在,他便去找高攀龙商议,要高上疏奏他魏广徽失仪!

    他却也是有脑子的,知道自己昨日在大殿上被皇帝当众怒骂,才隔一日就上表弹劾阁臣,肯定是不讨好的举动。而由被皇帝刚任命的总宪高攀龙来上疏,不管是份量还是效果,肯定要比他好的多。

    高攀龙却不赞成魏大中的意见,他对魏大中说:“魏广微气量狭小,好脸面,爱记仇,但观他为人,还未彻底倒向魏阉,对我东林,尤其是对大洪尚有几分情面,若是把他攻急了,彻底倒向魏阉来咬咱们,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再说,这魏广微和顾秉谦又都是内阁大学士,虽说广微是通过魏阉进入内阁,却不愿人们提起此事,说明他还有一丝羞耻心;而且目前他还没跟我们公开撕破脸儿!这么逼他是为哪番?……”稍顿,语重心长劝魏大中道:“眼下,朝中形势对我党十分不利,皇上对我东林的那番话,你又不是没有听见,这个节骨眼,你去攻魏广徽,皇上会怎么看?这事,不如搁置。”

    魏大中听了,却是一肚子不满,暗道高攀龙就是不及杨大洪有气魄,做什么都缩头缩尾,倘若我东林上下人人都是你这个样子,魏阉何时能除,他那帮党羽又何时能诛?

    心中不满,自然语气就不快了,昂首对高攀龙道:“大洪击内魏(魏忠贤),我击外魏(魏广微),无论成功与否,都可在史册上大书一笔!岂可因天子宠内臣而顾虑,此不是我言官作风。”

    闻言,高攀龙皱眉不悦道:“这是什么话!怎么可以用国家的事情来殉你的名节呢?再说大洪都不能把魏阉拉下马,你又怎能轻易搬倒魏广微?你这样做,只能让我们垮的更快!”

    高攀龙也怒了,这个魏大中,真是烂泥扶不上墙,我好心与你说,你却当作耳边风,大洪身边成日有你这样的人,难怪党内对他多有成见。

    “要上疏,你自己上,不必拉上老夫,韩阁老和孙大人费尽心思要借这祥瑞一扫我东林颓丧之势,绝不可因小节而失大局。眼下我等绝不可轻动,若是因你而坏了大事,你岂不是我东林千古罪人也?”

    高攀龙这话说得重了,魏大中脸上青一阵、白一阵,讪讪的说不出话。见状,高攀龙暗自叹了口气,发现到了吃饭的钟点儿,便留大中一同用饭。魏大中是不想在高家多待一刻,但高攀龙盛情相留,自己也不好太让人家难堪,便默默点头应了。

    听说有客,高夫人特地做了家乡的几道名菜来款待魏大中。魏大中还特意拿出一瓶陈年花雕,劝魏大中喝个痛快。不过魏大中只是闷头吃饭,对高的话有一句没一句的搭着,他脑子里还在想着弹劾魏广微的事情。

    等魏大中走之后,高攀龙细想,愈觉得魏大中此举是为渊驱鱼,帮了魏阉的忙,便下床连夜又给魏大中写了一封信,指出魏广微一经弹劾,便会丢下那块遮羞布,一无反顾死心塌地跟随魏阉,与诸君子为敌!不见那山中老虎,用石块投之,也会咆哮而起。……”

    魏大中根本没有听高攀龙的劝,他坚持己见,也没跟任何人商量,就从会极门往宫里递了份奏章,他在疏中参劾魏广微“以执政重臣遇庙朔大典,仰卧私家,大无人臣礼。”

    奏疏送进宫后,魏大中才回了都察院将事情告诉李应升、顾顺昌他们,结果李顾等人和一些御史也都上疏抨击魏广微。

    ………………

    从太庙回来后,韩和孙慎行以及吏部尚书朱国祯,兵部尚书赵彦等人就在内阁碰了头,商量皇帝一旦批准在大明门举行受玺大典,尚要注意哪些事项。除了他们这几人,顾秉谦和魏广徽也在内阁之中,这会二人还没有知道宫里的魏忠贤对和氏壁这祥瑞已经完全变了态度,只以为魏公公欢喜这事,他们便要竭力配合好。因此,虽然心里对这帮东林党人十分的厌恶,但还是笑脸相对,魏广徽却是好些,对韩他们的态度要比顾秉谦真诚的多。

    “韩阁老,怎么宫里还没回信?”兵部尚书赵彦见报喜的奏疏上午就送进了宫,百官们都在奉天门举行了庆贺仪式还替皇帝祭了太庙,怎么宫里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的。本能的,他便想到了是不是魏忠贤又在搞什么鬼,难道他竟然胆大包天到把祥瑞降世的奏疏给压了下来?

    “是啊,韩阁老,这都好几个时辰了,怎么着也该有点动静了,要不,咱们再去催催?”朱国祯也有些担心皇上到底知不知道这和氏壁重现人间的祥瑞盛事。

    韩却不担心,因为顾秉谦和魏广徽的态度已经十分明显,若是没有得到魏忠贤的许可,他二人会如此配合,会如此乖巧的一句怪话都不说?

    笑着对众人道:“许是皇上听了这天大的喜事,一时难以自禁,太过欢喜,还没反应过来吧。呵呵。”

    “呵呵,韩阁老说得是,这等祥瑞可是可遇不可求的,想那和氏壁是何等宝物,失落上千年,不想竟在我天启朝被发现,当真是叫人兴奋啊!”孙慎行一脸笑意,不住的摸着胡须,今日属他最是积极,逢人便说那和氏壁如何如何珍贵,如今重现人间,对咱大明如何如何的。

    韩欢喜之下不忘嘱咐孙慎行:“一待皇上批了奏疏,咱们啊可要加紧把这事给落实下去,这回可全看你们礼部的了,缺什么,尽管开口,内阁一力筹措,总要这把盛世大典办得隆重些,叫那些四方蛮夷知道,我大明天子才是真龙天子!”

    “那是自然,难得阁老这么爽快,我礼部再不卖力些,不说对不住皇上,对不住这等天大祥瑞,怕是连阁老都对不住喽,呵呵。。。”孙慎行笑着说道。

    刚说完,却听身后传来一声阴阳怪气的声音:“这位大人,你先甭想对不住谁了,你还是想想自个对得住对不住!。。。”(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九十五章 喜极生悲(下)

    那人声音阴阳怪气,隐含讥讽,孙慎行身为礼部尚书,如何受得住,顿时大怒,转身便要训斥,抬眼一瞧,却是愣了一下,原来签押房外不知何时来了一队番子,为首的则是昨日在殿中以一张巧嘴把胡良机给绕进去的东厂千户袁大海。

    韩第一个反应过来,把脸一板,哼了一声:“内阁重地,你们东厂的人来做什么?”

    “内阁重地,未经阁臣宣召,下官是不敢来,不过,若是奉了旨意,下官可就不能不来了。”袁大海阴侧侧的飘了一句,两只眼珠贼溜溜的盯着孙慎行,嘴角还若隐若现的挂着冷笑和不耻之色。

    此时阁中有三位阁臣,四位尚书,除顾魏二人不计外,余人皆是东林党人,对这袁大海都是深恶痛绝,都知这番子是魏阉面前首号爪牙,手中沾了不少仁人志士之血,更是捉拿汪左赵的元凶,眼下见他如此目中无人,不由都是来气,恨不得上前痛骂他一番。但对方口称奉旨而来,众人便不敢轻动,都看着他,想知道这番子奉了什么旨来内阁。

    韩眼睛微眯,上下打量了一眼小人得志的袁大海,很不客气的说了句:“既是奉旨来,旨意何在? 拿来老夫瞧瞧。”伸手便朝袁面前一递,要他将圣旨拿出来。

    袁大海却干笑一声:“下官是奉旨,不过却是没有圣旨在身…”

    “没有圣旨,你奉的什么旨!”孙慎行火冒三丈,这鹰犬简直就是目无王法,竟然胆大到敢擅闯内阁!

    韩也是气得胡须直抖,不过他不是怒袁大海擅闯内阁,而是怒他这张小人嘴脸,说到这擅闯内阁,魏忠贤手下那帮太监闯得还少了吗?这内阁在那帮阉货眼里,就跟他们家的茅房一样,想来就来,就上次还闹哄哄的来了几百个太监在内阁上演了一场“全武行”,把个庄严无比的内阁给闹得乱哄哄。真要和这番子深究擅闯不擅闯,无异于对牛弹琴,眼下最重要的是弄清他来的目的。当下按住心头火,沉声问道:

    “没有旨意,你来我内阁有何事?”

    “下官身上是没有圣旨,不过下官却是奉皇上口谕来的。”说到这,袁大海皮笑肉不笑的干笑两声,两手一摊,突然正色道:“上谕,礼部尚书孙慎行回话!”

    闻言,孙慎行一惊,忙跪倒在地,恭声说道:“臣孙慎行奉旨回话!”

    堂堂一个礼部尚书跪在自己的面前,让袁大海忍不住有些得意,斜眼瞅了眼韩和赵彦等人,方才扬声道:“孙慎行,今日朕闻河南有百姓至井中挖得所谓和氏壁,地方官府遣人至京报喜,此事本为喜事,朕听闻心中却是高兴,然何以礼部未经查实,便自作主张于奉天门举行一应典礼的?”

    这话一出,韩和孙慎行他们都变了脸色,顾秉谦和魏广徽却是明白了,敢情九千岁那里有新的动作。

    孙慎行很快冷静下来,微一思虑,开口说道:“臣回皇上话,和氏壁已经地方查实,确是当年东汉遗失之真龙玉玺,故臣欣喜之下,便着礼部筹备典礼,以向四方示我天子真龙之兆!臣之所以先行布置,皆因这和氏壁乃天大祥瑞,此番降世,乃万民齐贺大喜之事,臣身为礼部尚书,礼应安排一应庆礼,以应上天之喜!今日奉天门乃百官自发组织,我礼部只是居中调派,等皇上在大明门举行受玺大典时,臣便将仪式全程筹划上表请皇上御览!且臣所为皆报内阁知晓,故非自作主张。”

    袁大海听后,马上斥道:“胡说,一派胡言!那和氏壁失落已有千年,尔等何以认定此玉便是和氏壁,焉不知是宵小之徒以赝品蒙骗朝廷?”

    袁大海的问话,一半是天启的原话,一半则是夹了自己的私心,听得韩等人十分不是滋味。

    玉的真假只有天知道,孙慎行早就准备了说辞,故袁大海问后,他没有多想,便道:“经查典籍,此番河南所发现的和氏壁确与史料记载相符,绝无赝品可能!”这话说得是斩钉截铁,一点也不容怀疑。

    来之前袁大海就知道韩、孙慎行他们一定会一口咬定那玉是真的,要不然,他们的麻烦可就大了。而那玉是不是真的,袁大海也不敢确定,但这不是关键问题,关键的问题在下面。冷笑一声,又继续模仿天启的口气道:

    “姑不论此玉是不是真玉,朕只问你,据朕所知,北宋哲宗朝便有和氏壁现世一事,当时朝臣亦认之为真玉,天降祥瑞,普天同庆,然哲宗皇帝却英年早逝,何来祥瑞喜庆一说?本朝孝宗皇帝时,陕西亦有所谓和氏壁现世,孝宗皇帝却只赏了那送玉人五两银子了事,何来大张旗鼓举行受玺典礼一说?又何来百官上表庆贺,属国来使朝贺之说?缘何到了朕这,百官便要上表要朕举行受玺大典,难道朕的功能真能胜过先祖孝宗皇帝?”

    “这…”

    袁大海说到一半的时候,孙慎行已经汗如雨下,他没想到识字不多的皇帝竟然会知道和氏壁的这几桩旧事。袁大海问得又甚为尖刻,让他一时无从回答。这事毕竟干的不地道,私心甚大,原本便是要借这所谓祥瑞转移皇帝和魏忠贤的视线,与这玉相关的一些典籍记载早就被孙慎行刻意忘之,现在忍不丁皇帝提了起来,着实要了孙慎行的命。试问,他该如何解释这和氏壁已经重现过的事情?若说知道,那他便是欺君,因为如此一来,现在这块玉岂不是就是假的!若说不知道,他这礼部尚书更是成了天大的笑话!

    韩和朱国祯他们此刻面若死灰,人人呆若木鸡,不说北宋那块玉了,就是本朝孝宗时的那块玉,他们便无法解释真假,更不能说当今天子就一定胜过他的祖宗了。若按袁大海说的这些,今日这仪式和祭庙之举可就着实是出了大丑了。

    一时间,韩是心凉透底,有些后悔不应该听孙慎行,但事已至此,后悔又有什么用。不管皇上打下什么板子来,总是要受着的。

    顾秉谦是越听眼睛越亮,暗自称奇,窃喜无比。魏广徽则是若有所思,看着孙慎行的目光隐带同情。

    在一帮阁臣和尚书哑口无语时,袁大海更进一步,以咄咄逼人的口吻斥道:“尔等难道以为朕德比先祖,上天降下祥瑞示朕?又或是以为朕必和那哲宗皇帝一般,英年早逝?又或是纯粹欺瞒于朕,叫朕落个千古笑话?”

    三个问题,孙慎行一个都答不上,不是他不敢答,而是他真的没法说清!任其中哪条,都足以要他丢了乌纱帽了。

    无奈,长叹一气,只能重一磕头,低声道:“臣不敢欺瞒皇上!”其它,再也不说一句。

    “阁臣何在?”

    待孙慎行无话可说时,袁大海的目光突然落在韩等人身上。

    韩一惊,忙也跪下,顾秉谦和魏广徽也紧跟而跪,三人齐道:

    “臣韩(顾秉谦、魏广徽)在!”

    袁大海看也不看他们,只在那道:“内阁乃国家重枢,经世治国之地,理应为君掌天下事,体察民情,经理国事,何以竟然串通一气,以假玉祥瑞一说哄骗于朕?”

    “臣…”

    韩无语,顾秉谦无言,魏广徽无话。无语的是害怕,无言的是高兴,无话的则是失落同情。

    到这时,已不需要再冒天启的名义了,袁大海脸色一变,很是和气的上前扶起韩他们,说道:“几位阁老快快请起,下官已替皇上问话完毕。”说完也朝孙慎行看了一眼,对他道:“孙大人也请起吧。”

    几人闻言一一起身,韩看了看袁大海,看了看孙慎行,欲言又止,最后轻叹一声,默不作声。

    孙慎行心中百般滋味,一颗心就好像被悬空般忐忑不安,站在那脸色发白,隐隐作抖。

    朱国祯和赵彦他们这会也是呈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先前那欢喜早已荡然无存,人人都感这会可真是要糟了。

    “下官会如实将孙大人的答辞禀报皇上!”

    袁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