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东厂-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完朝跪在地上的袁大海瞄了一眼,脸上可没有什么亲切之意。他这话听上去是问,但显然是不赞同的。袁大海被他看得头皮一麻,心生几分戒意。崔呈秀在一边见了,不由暗自高兴,霍维华是魏忠贤的心腹,他如果对这番子不待见,恐怕这番子想要往上爬就难喽。

    顾秉谦也有类似顾虑,霍维华说完后,他也跟着说道:“厂卫一出,必定牵连甚广,叶向高老谋深算,绝不会看着他的党徒们被公公投入大牢的。再说那帮御史们也不会闲着,下官虽在内阁,但上有叶韩二人,料是压不住的。一旦百官群情汹涌,事情闹到皇上那,怕对千岁可是一点利处都没有。”说完皱了皱眉头。

    听了他二人的话,袁大海撇了撇嘴,有心想反驳,但想了想还是不要再冒头,自己已经做得足够了,再要多嘴,恐怕锋芒露得就太多了点,这对只是一个小小司房的他而言,未必就是好事。

    魏忠贤固然喜欢一把能够杀人的刀,但这刀太过锋利,怕也会掂量掂量用得是否顺手。

    袁大海决定不再表现自己,接下来只听不说。

    霍维华的意见魏忠贤一向是听的,何况还有个顾秉谦,见二人反对自己直接出动厂卫捕拿东林党人,不由犹豫一下,心下有些动摇,如果不直接拿人,那要如何对付东林党?

    “依士达之见,咱家现在当如何做呢?”

    霍维华微一点头,说道:“千岁,东林党人虽人数众多,盘踞要津,但实际不过一群乌合之众,大多摇旗呐喊之辈,所能者不过杨涟、左光斗、高攀龙等人,因此对付他们并不是难事,但难的是名正言顺!”

    “名正言顺?”魏忠贤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

    “自古以来,不论何事,皆讲究个师出有名,千岁如今要对付东林党人,自然也要如此,否则,难堵天下人之口。”

    “不错,那东林党人自顾宪成起,便好做戏,以清流自居,搏取天下人望,哄得无知之辈顶首膜拜,视其为国之重柱,因而千岁万不可轻率出手,须知厂卫虽利,但名声却是不佳,固能快刀斩乱麻,但也会引得天下震动,知道的会说千岁乃被迫出手,不知道的却又要说千岁要再演阉宦之祸了。”

    顾秉谦说得很直接,魏忠贤听了那“阉宦之祸”之祸虽然滞了一下,但遂既释然,自己毕竟是内廷中人,大张旗鼓对付朝臣,肯定要惹天下人非议,而且绝不会有人为自己说话,恐怕都只会说自己太监弄政,迫害忠良吧。

    顾秉谦的话还没有说完,有一件事情他必须得提醒魏忠贤,不将此人考虑进来,怕到时要多生事端。

    “千岁不要忘了,孙承宗手里可是掌着兵权的,要是千岁直接出动厂卫拿人,难保孙承宗会提师回京,他是皇上的老师,要是给千岁来个“清君侧”,怕到时皇上也保不住千岁。”

    孙承宗?清君侧?

    魏忠贤一愣,袁大海也是一愣,前者只愣了片刻,就醒悟过来:孙承宗是东林党人,手里又有兵权,山海关离京师可不远,要是自己把东林党那帮小人给抓起来,以孙承宗的脾气还不立即提兵来砍自己的脑袋!后者所想的却是:好像史书记载魏忠贤对付东林党时,孙承宗真的有提兵想杀魏忠贤!

第十九章 去找熊廷弼

    孙承宗是有杀魏忠贤之心,袁大海依稀记得前世之时曾经看到过相关史料,说孙承宗带了五千兵以巡边名义突然跑到蓟县,尔后上折说要入朝贺万寿节,并面奏机宜。当时朝野纷传孙承宗要“清君侧”杀魏忠贤,魏忠贤得知后也是怕得不得了,没办法只好跑到天启寝宫,跪在天启的床前痛哭,天启被他哭得心软,便命内阁拟旨,以“无旨擅离信地,非祖宗法”为名,要孙承宗返回山海关。孙承宗无奈,他不能违抗圣旨,只好带兵回去,魏忠贤之危就此化解。

    如果史料没有记错,那顾秉谦的担忧自然是成立的,试想魏忠贤现在并没有兵权在手,手下也没有得力武将,孙承宗真的带兵进京,他就只能坐以待毙。

    不过袁大海清楚事情最终走向,知道这事只是有惊无险,但魏忠贤不知道,因此顾秉谦一说,他立马有些慌了,手足无措的一把拉住顾秉谦,连声说道:“这可如何是好?孙承宗与东林关系甚密,他若要带兵来害咱家,咱家如何有还手之力…”

    顾秉谦忙安慰他道:“千岁莫慌,这只是猜测,孙承宗没有圣旨,未必就敢擅自带兵入京。”

    “如果孙承宗真就存了犯上的胆子呢?”李永贞阴沉着脸轻声说了句。

    “如此,千岁就更需要名正言顺了!”

    说话的是霍维华,只见他胸有成竹,一脸自信的走到魏忠贤面前,镇定自如道:“只有师出有名,朝野才不会非议千岁,孙承宗也更不会擅自回京!”

    许是霍维华如此自信样感染了魏忠贤,魏忠贤的心迅速定了下来,急忙问他:“咱家如何才能做到师出有名?”

    霍维华不紧不慢道:“攻击弱项,以全之功!”

    魏忠贤一怔:“这话怎么说?”

    霍维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身看向崔呈秀,问道:“如崔大人没有说错,**星、杨涟他们是准备借此次京察先除异党,再害千岁了?”

    “正是!”

    崔呈秀信誓旦旦道:“这事千真万确,知道者绝不仅我一人!如霍大人不相信,可以派人去查…”

    崔呈秀正欲说下去,却被霍维华挥手打断了,扭头对魏忠贤道:“如果真是如此,那咱们就把京察给他搅黄了!”

    “搅黄京察?”

    魏忠贤和顾秉谦同时叫了一声,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

    “京察乃祖制,如何能搅黄?”

    崔呈秀也是十分吃惊,自大明开国以来,历届京察都是朝廷最重要的头等大事,雷打不动按期举行,怎么能够被搅黄呢?

    京察具体形式袁大海不清楚,只知道目的是对官员进行考核,与后世换届选举差不多,但有明一代,哪怕是国之将亡,京察都是定期举行,从来没有听说过可以取消不办的,因此对霍维华所说,他也是疑惑不已,不知道对方动的是什么算盘。

    见众人都不明白自己的意思,尤其是魏忠贤,更是一脸茫然,霍维华心下有些得意,解释道:“下官所说的搅黄京察并非是要让它办不成,而是设法将京察的主持者换成我们的人便是,哪怕不行,也不能让**星来主持。只要**星无法主持京察,东林党人就没办法借京察之机兴风作浪,更无法排斥异己,安插夹袋,到那个时候,他们可没办法对付千岁了。”

    “士达这个办法甚好,不错!只要东林党人无法把持本届京察,他们的矛头一时就无法对准千岁,要知道京察和千岁相比,前者对东林党的重要性要大很多。若是**星不能主持京察,东林党的谋划就要竹篮打水一场空,嘿嘿,到时恐怕都要乱成一团,这无疑是给千岁最好的良机!”

    顾秉谦第一个就反应过来,为霍维华这个主意叫好,真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妙招。

    听顾秉谦这么一说,魏忠贤也反应过来了,拍手叫好道:“哈哈,好法子,士达这一招可真是解了咱家之危啊,妙哉,妙哉!…”

    一连几个“妙哉”听得崔呈秀是眼红不已,也让袁大海对霍维华起了佩服之心,暗道这人果然厉害,以后得好好跟他打打交道,绝不能让这人成了自己敌人。

    得了魏忠贤夸赞,霍维华也是窃喜万分,脸上却露出谦虚的模样,十分的恭谨。

    “不过**星是吏部尚书,京察的事情本来就是由他负责,咱们如何才能让他主持不了呢?”李永贞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他一向是把事情考虑得最周全,确认没有问题后才会安心的。

    霍维华笑着说道:“这事咱们就得找一个人了,只有从此人身上做文章,大计方能得成!”

    魏忠贤和李永贞不约而同的问道:“谁?”

    霍维华说道:“内阁中书汪文言!”

    “汪文言?”

    顾秉谦眉头一皱,“此人乃东林智囊,在东林之中影响非同小可,既有叶向高保他,又有东林诸党提携,虽一举人之身,却为内阁中书,能量之大,可不能小看。”

    霍维华点了点头,说道:“据下官所知,东林党中很多大事都是由这汪文言主持,故而咱们就从此人身上着手,一可除去东林党的这个脑袋,二来更可以顺藤摸瓜牵出**星来,只要将**星与汪文言牵扯到一块,他这吏部尚书便是做不得了。**星一去,千岁再设法将吏部尚书换上咱们的人,如此京察便在我手。东林党人想借京察对付千岁,千岁自然可以借京察对付东林,如此便名正言顺,师出有名,孙承宗就算知道又能如何,毕竟千岁所为都是光明正大之举,谅他也不敢胡来!”

    魏忠贤微一沉吟,犹豫道:“汪文言这人,咱家几年前就想对付过他,但无奈那时根基尚浅,奈何不了他。此人与叶向高关系甚密,怕是不好对付,士达可曾想好如何解决这人?”

    “对付这人不难,京中都知汪文言这人好财货,常行法外之事,故而只需派人查他便可。只消查出他几件罪证来,派几个御史上疏弹劾,东林党人就休想脱了干系,届时千岁稳操主动,是进是退都在千岁手中,眼前之危必然可解!”

    略一寻思,魏忠贤便不再犹豫,大声道:“好,士达真不愧是咱家的诸葛孔明!咱家这就派人去查汪文言!”侧过脸去便要叫孙云鹤,但后者人却不在,不由低头看了一眼还跪在那的袁大海,却是想不起他叫什么名字了,只好问道:“你…你叫什么名字?”

    听了魏忠贤这个问题,袁大海顿时一阵气泄,折腾半天,魏忠贤竟然把自己的名字都给忘了,真是太失败了,难不成自己那声“九千岁”白叫了不成?不敢迟疑,忙道:“回千岁,属下东厂司房袁大海!”

    “袁大海!”魏忠贤一点头,急忙吩咐道:“咱家现在就命你去查汪文言,你可有把握查出他的罪状来?”

    机会来了!袁大海大喜过望,斩钉截铁点头道:“千岁放心!属下一定不负所托!若是出了差错,属下拿头来见千岁!”

    “好,你现在便去,事成之后,咱家提你为东厂百户!”魏忠贤不忘许以好处,他办事向来如此,许以好处使人甘愿效命。

    “多谢千岁!属下告辞!”

    东厂百户!袁大海欣喜若狂,从书房出来后,一步也不停便直奔大门,见到等在那里的钱恩他们,二话不说就拉着他们朝胡同口跑。

    “司房,这么晚了,咱们上哪去?”

    “去找熊廷弼!…”

    。。。。。。。。。。。。。。。。。。

    新的一周,请书友们将推荐票砸给《东厂》,让《东厂》在新书榜的排名再高一些!

    阉党威武,东厂威武!

第二十章 东林误辽边

    魏忠贤让袁大海去查汪文言,袁大海却连夜带着钱恩他们去找熊廷弼,而且他坚信只要找到熊廷弼,就能以他为突破口把汪文言掀个底朝天。

    汪文言,号称天下第一布衣,东林智囊,这个袁大海清楚,而被传首九边的熊廷弼大名他也是如雷贯耳的。按理说,这两个人一个是东林党头脑人物,一个却是楚党中人,风马牛不相及,何以要查汪文言不法之事却要从熊廷弼身上着手的?

    对此,袁大海很自信,因为他的记忆如果没有出错的话,他就确信后世史料载过这样一件事熊廷弼因放弃辽东和王化贞一起被论罪下到诏狱,为了出狱,他到处托人找关系,想将自己弄出去,最后他找到一个人,这个人向他保证一定可以将其救出来,此人便是汪文言。

    汪文言自己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将熊廷弼下到诏狱的其实就是他们东林党,所以指望叶向高、**星他们松口将熊廷弼放出来,指望不大,因此汪文言决定找另外一个人帮忙,辗转托人找到了魏忠贤,请魏忠贤出面将熊廷弼给放出来。

    魏忠贤可不知道是东林党的汪文言请自己办事,而且也爱惜熊廷弼的才干,不忍他就此被处死,因此爽快的开了价两万两,意思是说,只要熊廷弼拿出两万两银子来,便可以出狱再为朝廷效力。不过事情最终没有办成,这倒不是魏忠贤没这个能力,而是因为熊廷弼拿不出四万两(汪文言将魏忠贤的价码给翻了倍,据说熊家东凑西凑,倒是凑了两万两银子出来,但汪文言这凭空就要再吃两万两,熊家自然是拿不出来了。)

    现在袁大海要做的便是找到熊廷弼,具体的说,是找熊廷弼的家人,然后从他们口中搞到汪文言参与这件事的证据,尔后嘛,事情就简单了:汪文言敲诈熊家这么多银子想干什么?他一中书舍人何以敢应允将诏狱钦犯给放出来?这件事和**星他们有没有关系?一开口就是四万两,心倒黑,除了这事,你汪文言还干过哪些不法之事,收受了多少贿赂?这么多银子你不可能一个人吞了,还分给了谁?……

    推理,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不管汪文言在办这件事时是否和东林党其他人通过气,只要他办了,参与其中,那便是罪状,至于其他的,并不重要。

    将不干联的事情牵联到一块,手段可是太多了,更何况汪文言也的确太不干净,说他是京城第一贪也不为过,仗着自己的江湖手段,在京城兴风作浪,中饱私囊,收银子收得手软。

    东林党是兴在这人身上,却也要亡在这人身上!身为东厂番子,袁大海自认自己是完全可以将这事办得滴水不漏,叫东林党哑巴吃黄莲,乖乖的把汪文言这烂摊位子给扛了。

    其实熊廷弼这人遭遇其实挺让人叹息的,他对边事是有大功,但同样却有大过,将其与王化贞一同定罪下到诏狱,并不是冤枉他,因为他办了一件让无数后人痛惜不已的蠢事,那就是将辽东几十万军民全撤回山海关内,放弃了大明在辽东所有的军事重镇与据点。可以说,自明朝开国历经两百年在辽东所花费的心血,一夜之间就这样被他拱手让人了。比起一枪不放就入关的张学良,二者实在是难兄难弟,不相上下的。

    熊廷弼不冤,他该死,他必须为他的愚蠢决定负责!

    万历四十七年,在与后金军的萨尔浒之战中,经略杨镐指挥的十二万大军惨败,从此明朝力量大衰,在辽东失去优势,不得不由进攻转为防御。战后,经廷议,擢升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为辽东经略,至此熊廷弼便开始了在辽东的军事生涯。

    其时开原、铁岭相继失陷,沈阳军民纷纷逃奔。熊廷弼到任后,逮捕了准备逃跑的知州李尚皓,斩杀逃将刘遇节等,以求稳定军心。辽东经略杨镐被熊廷弼逮解进京下狱,前辽东总兵李如柏(李成梁之子,萨尔浒大败中唯一没有被歼灭的一路总兵)被召回北京后自杀。

    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为主,反对浪战,并联合朝鲜牵制后金,卓有成效,使后金军一年多内不敢轻进,努尔哈赤也陷入进退两难之境,熊廷弼把防线守得严严密密,他根本讨不到好处,再也无法大规模的攻城略地,只能带着他的八旗四下进行半抢劫的军事行动。据说努尔哈赤气得给熊廷弼取了个外号“熊蛮子”。这个外号是否真的存在,袁大海就无从查证了,除非哪天自己可以亲手把老奴抓过来问问。

    可惜的是,正当局面大好时,熊廷弼却被撤职了,原因是他生性彪悍,向来不肯吃亏,与同僚关系相处极差,遇事便骂,不管何人,哪怕是兵部尚书,他都照骂无误。因此很自然的便得罪了他的顶头上司东林党人。于是,东林党内阁决议,将熊廷弼给免了,派另外一个人去接替他,此人也是东林党,名字叫袁应泰。

    袁应泰是个好官,也是个杰出的水利专家,可以说,在东林党中,他很优秀,不过他有一件事情不会,那就是打仗。

    袁应泰到任后,一改熊廷弼之前的做法,将城外大量蒙古流民放入城中,结果一个月后,努尔哈赤便率兵进攻,沈阳守将贺世贤拼死抵抗,关键时刻,那些被招抚的蒙古流民开始露出真面目,他们大肆在城中进行破坏,攻打守军,与后金军里应外合,贺世贤战死,七万大军覆没,沈阳沦陷。

    攻陷沈阳后,努尔哈赤一刻也不停,又攻辽阳。辽阳堪称辽东第一重镇,比沈阳城还要高大坚固,壕沟围绕,又有红衣大炮,按理努尔哈赤的八旗兵凭借双手是无法攻进城中的。但因为袁应泰轻敌,自视能文能武,对付区区女真蛮子小菜一碟,因此逼迫守军出城与后金军野战。战斗结果:三万人的辽阳守军被后金六万骑兵全歼,无一人生还,战况之烈,叫人扼腕长叹!

    后金军进城时,袁应泰尽到了大明臣子的职责,并未惊慌,从容穿好官服,佩带宝剑,面向南方,自缢而死。

    袁应泰死得像个烈士,像个忠臣,但这不足以掩盖他的无能!也不能掩盖东林党人在辽东边事的混帐所为!

    辽东边事毁于东林之手,始于万历年,终于崇祉朝!历史真相绝不容篡改!

    辽阳失陷后,辽东虽然乱成一团,但主力尚在,其时明军在辽东的兵马仍有二十几万,百姓七十多万,辽西走廊仍被明军牢牢控制着,局势还未崩溃,只要稍做整顿,努尔哈赤仍得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东林党也想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们再次启用“邪党”熊廷弼,将他再次派往辽东。而这次出关,熊廷弼却未能再有作为,最后同东林党的巡抚王化贞一起被下到了诏狱,起因只缘于他同王化贞呕气!

    王化贞主战,熊廷弼主守,战守不合,王化贞自视有强硬后台,不理会熊廷弼,结果战败,这是他咎由自取,自大所致。而熊廷弼为了王化贞的那口气,索性把辽东全部弃舍,这是他自寻死路!

    后世很多人说王化贞是阉党,这一点,袁大海可以肯定的替他证明,王化贞绝不是阉党,相反,他是东林党!而且,他的老师是东林内阁首辅叶向高!

    试问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是阉党,要知道天启元年时,魏忠贤的名字还叫李进忠,在内廷中都没甚地位,谈何网罗党羽控制朝堂,组织“阉党”呢?要知道,天启元年的朝堂之中可都是东林党人,是谓“众正盈朝”,而李进忠公公还在内廷想着如何同魏朝争“对食”呢……因此将辽东边事崩坏归咎于“阉党”无能,指鹿为马,硬说王化贞是“阉党”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而将楚党熊廷弼说成是东林党,说他冤枉,更是可笑。

    仅仅为了一口气,而不顾大局,拱手将百万土地让于异族,这等行径与自毁长城有什么不同,熊廷弼死得不冤,他这牢做得更不冤!

第二十一章 把水搅得再混些

    熊廷弼有才而无量,有功却亦有大过,下狱待审无何冤枉可言。

    袁大海对熊廷弼并不感冒,何况现在正在卖力之时,自然无心去搭救这个让老猪皮感到棘手的“熊蛮子”。其实救下熊廷弼还是大有好处的,至少此人知兵,只要脑子不发热,必是独当一面的大员,将来用在辽东也是物尽其用。但至少现在,袁大海并不抱任何幻想能够收拢如熊廷弼式的人物。道理很简单,哪怕人家现在是落难者,但也远不是自己一区区东厂司房所能拉拢的,他的出身注定与那些大名鼎鼎的大明官员走不到一块去。在那些传统士大夫眼里,袁大海只不过是个“鹰犬”而已,可以利用,但绝不会真正的亲近,此即为道不同不相为谋。

    组建自己的班底,袁大海是一定会做的,他自然不会甘心永远做魏忠贤门下一条狗,因此他必须在努力往上爬的同时打造属于自己的人马,一支只听从自己的力量,否则他就永远只能受制于人。然而班底的建立却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办成的,一口吃不成胖子的道理袁大海还是知道的。在他还是一个小小东厂司房的时候,却想着去拉拢那些有本事的名人,当真是痴人说梦了,不说别人,就说熊廷弼,人现在在诏狱里关着,他又凭什么把人救出来?

    办不到的事情可以去想,但绝不能去做!

    或许自己的班底只有在自身足够强势时才能建立吧,正如魏忠贤还是那个李选侍身前老实憨厚,被杨涟一吓就害怕的“李进忠”时,怕从未去想要如何如何拉拢一帮朝臣为自己摇旗呐喊吧。

    我所能依靠的只有这些与自己出身相同的番子,将来的事留待将来再说,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当好魏忠贤手中的这把刀!走出胡同口的那刹那,袁大海如此对自己说。

    ……………

    “熊家在正阳门外廊房胡同,两年前朝廷锁拿熊廷弼时,属下便曾到他家去过。”

    张德喜以前在锦衣卫当差,天启二年曾受命查抄过熊府,所以认得路,便在前头带路。

    夜已经很深,但长街之上却不黑暗,两侧都有路灯照明。路灯并非袁大海前世所见那种,而是以灯罩罩着的烛火,隔数十步便有一盏,一直通向外城。

    路上已无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