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驭大明-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地方上的风俗,大年初一李氏家族各分支的子弟纷纷齐聚李家大宅祭祖,李宏宇自然不能例外,然后给族里和镇上的长辈拜年。
李家是白河镇土生土长的家族,因此与镇上各家族的关系密切,祖上间的交往非常频繁,相互间的辈分自然也就息息相关。
这也是李家能执掌白河镇而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镇上各家族乃至百姓都支持李家的统治,无力挑战李家在白河镇的权威。
李宏宇虽然是李家三房的主事者,但他的辈分比较低,因此相对李仁河这些叔伯辈的人要拜访的人自然也就多了,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
他这时才意识到自己的体质有多羸弱,所以心中暗自下定决定要锻炼好身体,再怎么说身体都是革命的本钱,好身体是大展宏图的前提和基础。
由于李宏宇去年掉进汉水大难不死,赵氏今年给家里下人的红包的金额比往年多出一倍,以求吉利,使得家里的下人们千恩万谢,欢天喜地。
当然了,赵氏这样做自然也是拉拢家里的那些下人,作为李家三房的实际主事者她要考虑的事情很多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李宏宇名下店铺那些雇工年底时的花红也比往年多出不少,算是安抚有些骚动的民心。
随着粮食生意被李仁河夺走,李宏宇名下店铺雇工变得人心惶惶,谁都清楚年纪轻轻的李宏宇无法跟李仁河对抗,迟早要被李仁河给吞并,故而士气非常低落。
直到李宏宇出人意料地救活了悬梁自尽的秦月,这种情形才得到改善,使得在商业上被极力打压的李家三房得以喘一口气。
不过,李家三房在生意的不利处境只是暂时得以缓解,从长久来看势必会被李仁河鲸吞,即便是李仁河不动手也会自行衰落。
对此赵氏没有任何办法,毕竟她出身书香世家对商事一窍不通,而要想找一个能带领李家三房走出生意上困境的大掌柜难于上青天,故而她只能苦苦地维持现状。
赵氏曾经也想重金聘请那些有能力的大掌柜来坐镇,可惜的是那些大掌柜都是各商家的宝贝自然不会轻易放走,况且她又与那些大掌柜没什么交情,那些大掌柜岂会放弃旧主来帮她,传出去名声可就不好了,毕竟这年头做生意大家讲究“信义”二字。
正是因为这样,李宏宇才想要变卖他名下的那些产业凑银两捐给陈裕,反正他也没有精力经营太多的生意,不如专攻布料生意一项。
秦家。
“小姐,婢子听到了一个消息,大姑要把你许配给李三少爷!”秦月正无聊地在屋里抚琴的时候,小兰快步走了进来,娇喘吁吁地说道,她口中的大姑就是李仁河的妻子。
“什么?”秦月闻言顿时怔了一下,一脸愕然地望着小兰,一时间难以相信这是真的,难道姑母要把她往火坑里推?李宏宇可是一个又胆小又木讷的呆瓜,她才不要嫁给他。
在秦月的心目中,她未来的夫婿一定要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很显然李宏宇并不符合这一点。
“小姐放心,大姑只是试探了一下,结果被李家三夫人婉拒。”小兰随后连忙说道,由于她们不是李家的人自然无法出席李家的团年饭,她刚刚才得知这个消息,因此连忙赶来向秦月禀报。
秦月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同时心中又有一丝不甘,没想到赵氏会拒绝这门亲事,她哪里配不上李宏宇这个可恶的呆瓜了?
“小姐,据婢子打探来的消息,大姑好像非常想促成你与李三少爷的事情,恐怕不会善罢甘休的。”小兰忧心忡忡地望着秦月,认为李宏宇配不上秦月。
如果搁在以往小兰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担心,但今时不同往日,秦月的名节已经随着李宏亘和李宏宇造成的两次风波完全被毁,故而现在秦月要想加入豪门已经不可能,已经没有挑挑拣拣的权力,有可能便宜了李宏宇。
秦月不由得咬紧了嘴唇,脸上的神色变得异常复杂,她从没有想到自己会沦落到这种嫁不出去的地步,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
第三十三章 襄阳行
正月初七,李宏宇随着赵氏踏上了前往襄阳府府城的道路,去给住在襄阳城的外公一家拜年。
李宏宇的外公赵广丰是万历前期湖广的举人,由于醉心于学术故而放弃了做官,一心求学,在襄阳府也算是名扬一方的大儒,襄阳士林中有着颇高的威望。
值得一提的是,赵氏与赵广丰的关系并不融洽,当年赵广丰极力反对赵氏嫁给商贾出身的李仁海,认为商人的身上充满了铜臭味,想让赵氏成为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的媳妇。
原来,赵氏和李仁海的结合并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人属于一见钟情,私下里定了终身,赵广丰对此是极力反对,甚至与执意嫁给李仁海的赵氏断绝了父女关系。
虽然赵广丰与李仁海断绝了父女关系,但赵氏每年都会回娘家拜年,开始时被赵广丰拒之门外,后来有了李宏宇后赵夫人心疼外孙就让赵氏和李仁海夫妇进了家,但赵广丰始终避而不见。
正是因为与娘家的糟糕关系,赵氏在守护李家三房产业的时候显得势单力薄,可就算她没有跟赵广丰闹翻娘家也帮不了她什么,毕竟赵家的人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清高文士,不屑于也不善于这种争权夺利的家族纷争。
事实上,如果不是赵氏这些年的暗中接济,赵家的日子将变得无比清苦,赵广丰把钱财都拿来办学和救助贫困的学子。
赵氏接济赵家的事情自然不能让赵广丰知道,否则赵广丰肯定会暴怒,他当年不同意赵氏嫁给李仁海就是看不惯商贾出身的李家人身上的“铜臭”味,因此肯定不会接受赵氏的这份好意。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赵家实际上操持家务的人不是赵广丰而是赵夫人,赵广丰除了做学问外根本不过问家里的事情,所以只要没人捅破这层窗户纸他就会一直蒙在鼓里。
第二天上午,李宏宇一行人来到了襄阳城。
襄阳城位于汉江南岸,隔江与江北的樊城相望,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不仅是历代区域性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闻名的军事重镇。
史书记载,襄阳城被历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
宋朝时,襄阳城由原来的土城改为了砖城,由于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故而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
当年襄阳城和樊城军民曾经阻挡了蒙古大军南下的步伐多年,使得蒙元无法南下,由此可见其军事价值之重。
普通的城池只有四个城门,而襄阳城有六个城门,即大北门、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由此可见其与众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万历四年襄阳知府为六个城门分别起了雅称,题东门曰“阳春”,南门曰“文昌”,西门曰“西成”,大北门曰“拱宸”,小北门曰“临汉”,东长门曰“震华”,即:阳春门、文昌门、西成门、拱宸门、临汉门和震华门。
因为西门是朝拜真武祖师庙的必经之路,故而又被人们称为“朝圣门”。
襄阳城每座城门都设有瓮城或子城,城的四隅设有角台,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有四千多个。
据记载,襄阳城城墙最低处七米,最高处达到了十一米,着实雄伟壮观。
居高临下俯视的话,襄阳城六个城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城墙上的仲宣楼、王粲楼、狮子楼和奎星楼点缀着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墙飞檐,煞是壮观,整个城池完美地融为了一体,给人古朴典雅的感受。
“果然不愧是‘华夏第一城池’!”
临近城门时,李宏宇掀开车窗窗帘向外望去,目睹了襄阳城高大坚固的城防后不由得开口赞了一句。
“华夏第一城”并不是李宏宇封的,而是襄阳城自古就有的美名,衬托出了它独特重要的军事价值。
作为水陆运输的枢纽,襄阳城的市面自然比白河镇要繁华,毕竟它是襄阳府府治所在之地,不仅居住着襄阳地界上的达官贵人,更是襄阳府的商业中心。
“让开,让开,别挡路!”刚入城没多久,伴随着一个颇为嚣张的声音,前方街道上一阵骚动,行人纷纷潮水般向两旁闪去让出了中间的道路。
李宏宇所乘马车的车夫不敢怠慢,连忙知趣地拉着马的缰绳躲在了道路一旁,看上去对来人颇为忌惮。
“娘,什么人如此蛮横?”李宏宇掀开窗帘向前望了一眼,只见过来一队仪仗鲜明的队伍,心中立刻意识到来者何人,不过他并没有点破,而是故作不知地问向了坐在对面的赵氏。
“是襄王府的王爷。”赵氏微微一笑,回答了李宏宇的“疑问”。
“原来是襄王府!”李宏宇故作恍然地点了点头,实际上他早就猜到了是襄王府的人。
原因很简单,能摆出如此气派的人襄阳府只有两个出处,一个就是坐落在襄阳城的襄王府,另外一个自然就是襄阳府知府了。
不过据李宏宇所知,襄阳府知府行事还算比较低调,并不是那种飞扬跋扈之人,故而即便是有差役开道也不会表现得如此气势汹汹。
再者说了,朝廷皇族的仪仗与文武百官不同,因此李宏宇从仪仗上一眼就认出前面过来的那支队伍属于襄王府的。
只是由于他对大明亲王和郡王的仪仗不是太清楚,故而不知道是襄王本人还是襄王府的那些郡王。
李宏宇在白河镇的这些日子并不是碌碌无为混日子的,他经弄清了襄阳府的局势,对襄阳城的达官贵人更是了然于胸。
当然了,襄阳城里最尊贵的自然就是襄王府的皇族,襄阳府文武官员莫不对其礼让三分。
虽然靖难之役后永乐皇帝、洪熙皇帝和宣德皇帝已经收回了地方皇族的众多权力,使得他们失去了政权和兵权,但同时也进行了优待,使得他们在地方上拥有很多特权,用富甲一方形容毫不为过。
想洪武皇帝时期,朝中官员见到大明的藩王也要下跪行礼,藩王在封地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可以自行收税和募兵,否则永乐皇帝也不可能登上皇帝的宝座。
当然了,正是永乐皇帝通过靖难之役成为大明的天子,才真正意识到地方藩王对皇权来说是一个威胁,故而大力削藩。
值得一提的是,永乐皇帝当年起兵的时候正是打着反对削藩的旗号联合了辽东的宁王等藩王一起出兵,结果宁王等人还是难逃被削藩的命运。
尤其是当年兵力和能力都不逊永乐皇帝的宁王,永乐皇帝登基后不仅没有履行与其平分天下的承诺,而且还把他从山海关关外的大宁调去了江南,使得其彻底失去了对永乐皇帝的威胁。
不过,这也导致了后来宁王子嗣引发了“宁王之乱”,虽然很快就被朝廷平定但根源之一与永乐皇帝当年的出尔反尔有关。
李宏宇有时候在想,如果当年洪武皇帝分封在北地抵御外族的藩王都在,那么很大的可能不会有后来的土木堡惨败,满清也不可能这么顺利就崛起,毕竟这些边疆藩王有着很强的实力,与内地那些享于安逸的卫所军完全就是两个档次的部队。
“见过夫人、少爷!”
襄阳城城南一座气派的的宅院门前,一名身形有些圆润的中年妇人领着一群人院门处等待着,见到李宏宇一行人的车队抵达后连忙迎了上去,躬身向下车的赵氏和李宏宇躬身行礼。
“姐姐勿需多礼,快快请起!”赵氏微笑着扶起了那名中年妇人,态度显得十分亲昵。
这个中年妇人就是李仁海唯一的妾室杨氏,李老爷子死后就被李仁河打发来了襄阳府,守着李家三房在襄阳城的产业。
虽然赵氏是正妻,但杨氏的年龄却比她大上近十岁,故而赵氏称其为“姐姐”。
实际上杨氏根本受不起赵氏的这声姐姐,她原本是李仁海身边服侍的贴身丫鬟,后来被李仁海收了房,但由于出身低贱属于“贱妾”,故而在李府地位很低,
这使得杨氏所生的两个儿子并无李家三房家产的继承权,即便是李宏宇遭遇了不测,李家三房的家产也不可能由他们继承,届时会由族长将其收回,然后分他们一些资产用以谋生。
如果杨氏是出身良家的“良妾”,那么当李宏宇不幸遇难后,其所生的男丁可以获得李家三房的继承权,血脉的纯正性非常受大户人家的重视。
不过,大明与实行“从母法”的朝鲜不同,大明的大户人家在分家产的时候通常都会给庶子们分上一份。
毕竟他们的身上流着与嫡子们一样的血脉,也是家族的子弟,不折不扣的亲兄弟,中华传统讲究的是兄友弟恭,故而人们不会把事情做绝,毕竟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关键时刻还是自家兄弟肯舍命相助。
而朝鲜的庶子则与家中奴隶无异,甚至无法喊父亲为“爹”,只能称之为“大人”,至于家产就别想了。
正是因为杨氏的两个儿子没有李家三房产业的继承权,所以赵氏与杨氏之间没有心结,两人的关系才显得非常亲密,要知道她们俩乘坐的可是同一条船。
第三十四章 平易待人
“还不见过夫人与少爷。”
虽然赵氏对杨氏非常友善,可杨氏却没有忘记她的身份和地位,起身后向身后跟着的两男一女三名年轻人说道,两名男子的容貌与李宏宇颇为相似,那名女子娇俏漂亮、亭亭玉立。
“见过大妈、少爷。”那两男一女闻言连忙上前,恭恭敬敬地躬身给赵氏和李宏宇行礼,他们就是杨氏所生的三名儿女,即李宏宇的大哥李宏庆、二哥李宏祥以及大姐李月雯。
虽然李宏宇在李家三房子弟中排行老四,是李宏庆、李宏祥和李月雯的“三弟”,但三人从来也不敢以哥哥和姐姐自居,而是称其“少爷”。
“月雯出落得越来越水灵了。”赵氏笑着拉住了李月雯的手,“大妈过两年一定给你说个好婆家。”
“大妈,您又在笑话雯儿了。”李月雯闻言脸颊一红,有些忸怩地说道,她这个年龄已经初通人事自然清楚成亲意味着什么。
说起来有些可笑,在古代妾室所生的子女在宗法意义上是正妻的孩子,换句话来说的话双方是法定的母子关系。
这意味着妾室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正妻产下后代,虽然妾室虽然与自己的子女是血缘上的母子关系,但却不是宗法认可的母子关系。
举个例子,《红楼梦》里的探春并不认其母赵姨娘的兄弟为舅舅,而认可王夫人的兄弟为舅舅就是这个道理。
古代男女的婚姻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妾室子女的婚姻大事就掌握在了家中的老爷和正妻的手里,而通常来说都是正妻操办婚姻大事。
因此,李月雯的婚姻大事要由赵氏做主,杨氏虽然是她的生母但是却在她的婚姻大事上没有发言权。
显而易见,李月雯的婚事要从李家三房的利益出发,赵氏肯定会把她嫁进能对李家三房有所帮助的人家里。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李宏宇现在已经继承了李家三房的产业,故而他所说是李月雯的弟弟,也有决定李月雯婚姻大事的权力,而且他的决定的优先等级要高于赵氏。
“大哥、二哥、大姐!”就在赵氏拉着李月雯的手说笑时,李宏宇走上前一步,冲着李宏庆、李宏祥和李月雯一拱手,笑着打了招呼。
见此情形,赵氏、杨氏和李宏庆、李宏祥、李月雯不由得微微一怔,脸上浮现出惊愕的神色,在他们的印象里李宏宇从来都没有喊过李宏庆、李宏祥和李月雯哥哥和姐姐。
“姨娘,我想念姨娘做的桂花糕了,这次一定要大快朵颐,等下要劳烦姨娘了。”李宏宇没有介意众人诧异的目光,微笑着向杨氏说道,这也是他第一次喊杨氏“姨娘”。
“好,只要少爷喜欢我这就给少爷做。”杨氏闻言心中不由得一暖,连连点头说道。
“姨娘,母亲与您亲如姐妹,您以后不要再喊我‘少爷’了,就喊我宇儿好了。”李宏宇笑着望向了赵氏,“这也是娘一直以来所希望的,姨娘可千万不能推脱。”
“姐姐,宇儿都开口了,你可要给他这个面子。”赵氏是何等聪颖的人,见李宏宇把话头引到了她的身上,很快就回过神来,笑着向杨氏说道。
“这……”杨氏迟疑了一下显得有些为难,毕竟这样一来就乱了李家三房的尊卑,可既然赵氏也开口了她也不能拒绝,故而犹豫了一番后答应了下来,强压着心中的兴奋,一脸激动地说道,“既然如此那么我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杨氏当然要感到激动了,别看这只是小小的称呼,这意味着她得到了李宏宇和赵氏的认可,在李家三房的地位和身份骤然提升。
随后,李宏宇和赵氏在杨氏等人的簇拥下谈笑着走进了院子,气氛显得十分温馨和融洽。
按理说,既然杨氏都称呼李宏宇为“宇儿”,那么李宏庆、李宏祥和李月雯好像也应该改称呼喊他“三弟”。
不过李宏宇并没有这样做,原因很简单,他现在是李家三房的主事者,除了嫡亲兄弟外其余的兄弟姐妹都要称呼他“少爷”,喊“三弟”的话就有失体统了。
襄阳城的这座宅院是当年李仁海买下来的,三进三出的布局,是李宏宇名下三处房产之一。
每年赵氏来襄阳城给赵广丰拜年,都要先到这里落脚,稍作休息后就前往娘家。
这一次自然也不会例外,与杨氏寒暄了一阵后赵氏就领着李宏宇坐进马车里急匆匆赶往娘家。
赵家住在襄阳城城西的普通居民区,是一个不大的四合院,由于已经有些年头所以看上去显得颇为陈旧,院墙和院门都斑斑驳驳。
来到赵家院门前,赵氏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走过去敲响了院门。
“开了,来了!”随即,院内响起了一个女子的声音。
“大妹,你可来了,娘都等着急了。”院门很快打开了,一名系着围裙的中年女子笑着从门里走出,亲昵地拉住了赵氏的手,她是赵氏的大嫂吴氏。
由于赵氏这些年每年都是大年初八回家,所以娘家人知道她今天要来,故而一早就在准备酒宴欢迎赵氏,赵氏敲门的时候吴氏正在炒菜。
“大舅母好。”李宏宇一本正经地向杨氏躬身行礼,这些亲戚的关系与他非常近,他自然不能怠慢了,要留给对方一个好印象。
“快进去吧,外婆还在等着你们呢。”杨氏闻言顿时面露惊讶的神色,这还是沉默寡言的李宏宇首次主动向她问好,这大大出乎了她的意外,随后笑着把李宏宇和赵氏迎进了院里,很开心看见李宏宇的转变。
赵家的人闻之赵氏和李宏宇来了纷纷出门迎接,双方在院子里遇上,然后谈笑风生地进了北屋的客厅。
与此同时,跟着赵氏和李宏宇一同前来的李家下人有条不紊地把赵氏带来的礼物从马车上取下送进院子里,在杨氏的指挥下放进了一个厢房。
赵家一共兄妹三人,赵氏是家里最小的一个,上面有两个哥哥,大哥赵文翰,二哥赵文庭。
赵文翰和赵文庭都有着秀才功名,而且皆为享受衙门提供膳食补贴的廪生,廪生是秀才中的佼佼者,每月领有衙门发放的钱粮,由朝廷供养着。
按照洪武年间的定制,一个县只有二十名廪生的名额,竞争可谓异常激烈,毕竟这可是吃皇粮的人。
赵文翰和赵文庭虽然满腹文采但运气不好,近些年来在乡试中屡屡折戟,毕竟学问做得好并不等于考试就能考好。
可话又说回来了,金榜题名是读书人的终极目标,虽然赵文翰和赵文庭已经年近不惑但依旧坚持应考,三四十岁中举可是常态。
赵文翰和赵文庭知道赵氏今天回娘家,故而都待在家里等着,一家人准备热热闹闹地吃顿团圆饭。
不过很可惜,赵广丰不在家里,一早就由长孙赵玉昕陪着,拎着鱼竿和鱼篓到江边钓鱼去了,看来是不想见赵氏。
赵氏早已经习以为常,她知道赵广丰还在生她的气,心中多多少少有些落寞,以赵广丰的顽固性格她不知道何时才能原谅她。
由于赵家的人比较多,故而客厅里摆着两张酒桌,长辈们一桌,晚辈们一桌。
李宏宇虽然身为晚辈但得益于他李家三房家主的身份,坐在了长辈们的那张酒桌旁,毕竟他是李家三房的脸面岂能跟那些晚辈们坐一起。
往常这个时候,李宏宇都会默不作声地埋头往嘴里扒拉着饭菜,由赵氏来应对酒桌上的情形。
“外婆,孙儿祝您与外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可是今天的情形让赵家的人感到颇为反常,当赵文翰主持酒宴开始后李宏宇出人意料地竟然第一个站起身,端着酒杯宏声向他的外婆赵老夫人敬酒。
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