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驭大明-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为重要的是,万皇帝指明编练新军和设立水师的费用由内库出,这样一来朝廷的官员们也就没有了反对的理由。

    海关司之所以跟新军、水师受到了截然不同个的待遇,自然是因为其要管辖万皇帝开启的海外贸易。

    在万皇帝圣旨里,海关司将主导与海外诸国的商贸往来,其所收的海关关税将纳入太仓库。

    这就意味着万皇帝决定废除已经名存实亡的朝贡贸易,朝贡贸易与其说是贸易倒不如是大明对海外前来朝贡的藩属国的一种赏赐。

    由于洪武皇帝的禁海令,故而大明民间的海外贸易已经被禁止,大明与海外诸国的贸易就是由官方主导的朝贡贸易:海外藩属国派使节来大明朝贡的同时带来货物与大明有关的衙门进行交易。

    大明以天朝上国自居,故而对那些不远千里前来朝贡的海外藩属国给予了极大的优惠和关照,在与其交易时不计较利益的得失,以高价收购朝贡使臣带来的货物,并用低价卖给他们大明的货物,使得其来一趟大明赚得盆满钵满。

    值得一提的是,自海外朝贡的使臣团队登岸起,其团队里上上下下随行人员的衣食住行就由大明相关的衙门负责,享受着贵宾般的待遇,大明每年在接待海外朝贡使团上花费甚巨。

    因为大明的朝贡贸易使得朝贡的藩属国会从大明得到丰厚的利益回报,故而不仅海外藩属国乐于其中,频繁向大明派出朝贡使团,而且一些不法之徒也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冒充海外小国的使臣跑到大明来浑水摸鱼。

    大明虽然地大物博,但因为洪武皇帝的低税收政策户部每年的进项有限,哪里经得起那些海外藩属国这样折腾。

    况且,大明朝贡贸易最活跃的时期是郑和下西洋时代,原本郑和下西洋就已经耗费巨大,再加上越来越频繁的朝贡贸易,已经对大明的财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虽然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既宣扬了国威同时也增进了与西洋诸国的联系。

    当然了,大明为此耗费甚巨,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除去庞大的船队开销不菲外,船队与沿途海外诸国的贸易也都是遵从高买低卖的原则,以宣扬大明皇帝皇恩浩荡。

    这也是为何自从永乐皇帝和宣德皇帝后大明再也没有组织过船队西下,实在是国家的财政无法支撑下西洋的庞大开销。

    所以永乐皇帝对朝贡贸易做出了规定,除了朝鲜国是一年一朝外,其余海外藩属国都是数年一朝,并且规定了使团的人数以及所带货物的规模。

    由于从大明获得回报越来越少,再加上海上有着不小的风险,所以海外的那些藩属国逐渐失去了到大明朝贡的兴趣。

    尤其是后来西洋大航海时代的兴起,使得西洋人乘船东侵,南洋不少国家被西洋人殖民统治,自然也就不会再到大明朝贡了。

    虽然大明的朝贡贸易到了明朝后期已经名存实亡,但大明的官员一直以来以天朝上国自居,视朝贡贸易为大明给海外藩属国的恩惠,是洪武皇帝定下的祖制,表明了大明天朝上国的身份和地位,自然不能轻易放弃。

    另外,大明南方沿海走私猖獗,朝廷一些官员从中获利匪浅,故而那些从海上走私中获利的官员自然推波助澜,用各种理由反对海关司的建立,否则他们一旦万皇帝通过海关司开启海外贸易,他们的利益就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万皇帝与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们打交道快五十年,自然清楚届时肯定会有不少官员反对,这些人冥顽不灵、因循守旧,只知道拿着祖制和礼法说事,一点儿也不关注大明的实际境况。

    不过,万皇帝并不打算理会朝堂上的反对之声,真的把他逼急了他就把那些聒噪的大臣一脚踢出京城发落到偏远地区为官,眼不见心不烦。

    其实,对于万皇帝坚持开启海外贸易一事,朝中的大臣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毕竟万皇帝执掌大明朝政近五十年,跟朝臣们也斗了近五十年,资深厚,经验丰富,一旦其拿定了主意大臣们将无计可施。

    鲜为人知的是,大明除了三大征外还有两场规模不小的战争,一个是平缅之战,另外一个是河洮之变,万皇帝都与众臣意见相悖,力排众议后下了圣旨,结果取得了两场大捷。

    这也是李宏宇为何着急要在万皇帝在世的时候推动新军、水师和海外贸易三件事情达成,除了万皇帝外,无论是天启皇帝还是崇祯皇帝都因为是少年天子而对朝臣们颇为依赖,即便是想要推动这三件事恐怕也会有心无力。(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四章 僵持不下

    转眼间,年关将近,京城里逐渐笼罩起了喜庆的氛围,年味儿渐浓。

    经过一个多月的持续发酵,朝堂上的官员们围绕着是否开启海外贸易一事的争吵达到了顶点,支持和反对海外贸易的官员都想在过年前取得压倒对方的优势。

    虽然很多官员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反对万皇帝开启海外贸易,但万皇帝执掌朝政近五十年自然也有不少亲近的官员。

    所以在海外贸易一事上万皇帝并非孤家寡人,那些与万皇帝关系密切的官员自然会支持海外贸易的事情,与反对的官员们在朝堂上展开了唇枪舌剑的争辩,由于情绪激动双方差一点就在御前大打出手。

    原本,支持万皇帝的官员们由于人数上的劣势在这场风波中处于下风,被那些反对的官员打压得透不过气来。

    不过朝堂上的局势很快就发生了变化,在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情形下,齐党忽然加入到了支持万皇帝的阵营中,成为了支持开启海外贸易的主力。

    紧跟着,楚党和朝堂上的一些小派系也相继成为了海外贸易的支持者,与反对海外贸易的浙党、东林党等派系的官员在朝堂上形成了对峙之势。

    如果从大的地域方位来看,支持海外贸易的官员主要来自大明的北方和中部,而反对海外贸易的官员主要来自南方,以浙党和东林党为主的江南的官员为主。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形自然是因为利益的趋势,江南的商业无疑是最为发达的,南方的商贾不仅在大明商界处于主导地位,而且也是海上走私商人的主体。

    因此,江南出身的官员自然要维护当地商人的利益,这也与他们自身的利益休戚相关,不希望海外贸易启动,这样一来将对江南商界形成巨大的冲击,而且海外走私的生意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按照常理,海外贸易的主导者应该是江南的商人才对,可海关司这次却出人意料地开出了配额,北方商人占八个,南方商人占十二个,大大削弱了江南商人的影响力。

    尤为重要的是,海关司成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机构,掌管海关司的人是万皇帝的女婿,这就使得偷税漏税变得非常不容易,官员们也无法从中捞取好处,自然会引发官场的反对。

    至于反对者们所秉持的各种反对由头,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维护洪武皇帝定下的朝贡贸易这个祖制,以及大明帝国的威严,实际上不过是个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借口罢了,在利益面前那种真正想要维护大明礼法的官员已经不多了。

    对于官场的各派势力而言,在万皇帝执意要开启海外贸易的情形下,最好的结果是把海关司交给户部,由户部和地方衙门共同主导海外贸易一事,这样的话他们就能介入此事。

    当然了,万皇帝肯定不会把海关司交给文官们,那样的话他想要通过关税来充实内库的愿望就会化为泡影。

    与后来年轻的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不同,万皇帝执掌江山近五十年,早已经摸透了朝中文武大臣们的秉性,自然不会被朝臣们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有一年,大臣们曾奏请万皇帝在京城开发水田,写奏表的臣子妙笔生花,把开发水田的美好前景说的天花乱坠。

    结果万皇帝问那些写奏表的臣子,南方气候温和而北方气候干燥,要是碰上干旱水田怎么办?

    这使得那些臣子顿时哑口无言,一场闹剧由此结束,倘若当时万皇帝真的御准了在京城开发水田,那么后世的文官一定会把罪责归咎于万皇帝。

    崇祯皇帝登基后,在以东林党为主的文官们的劝说下撤掉了由宦官担任、“作恶多端”的税监,结果浙江茶税由数万两降为不足十两,令崇祯皇帝是大跌眼镜,后来不得不又重新启用税监,照样要倚重宦官来办事。

    故而,万皇帝决然不会交出海关司的主导权,那样的话他的心血可就要白费了。

    如果文官集团能众志成城的话,那么还有可能迫使万皇帝改变主意,把海关司划归户部。

    可惜的是,文官集团内部派系丛生,并非铁板一块,这就使得文官集团在对待海关司一事上自然而然发生了分裂,齐党和楚党等派系的官员自然不希望看见江南的商贾一直主导大明的商界。

    故而,这场是否开启海外贸易的争端逐渐转变成为了朝堂上的党派之争,各派系都想趁着此事打压敌对派系,并趁机从中壮大势力。

    如此一来,万皇帝的压力肯定就减少很多,他非常乐意坐山观虎斗,让朝堂上各派系斗个你死我活,然后他在出面收拾残局。

    故而,真正能驾驭天下的皇帝并不害怕党争,能游刃有余地通过党争掌控朝局,万皇帝正是如此,那种一团和气的朝局反而是皇帝们最为担心的,这意味着朝臣们将会铁板一块,不利于皇权的统治。

    李宏宇对朝堂上的这番争斗并不感兴趣,因为他知道万皇帝现在牢牢掌控着朝局,故而别看朝堂上各派系现在斗得不可开交,到最后肯定是万皇帝一锤定音来结束这场纷争。

    故而,李宏宇也就不理会京城的消息,专心投入到新军的整编事宜里去,按照他的计划军营里的这三千名士兵将成为新军的士官,是他从辽东部队千挑万选出来的兵头。

    虽然贵为新军编练使,不过李宏宇并没有舒舒服服地待在房间里,而是跟随着士兵们一起操练,一起吃大锅饭,他很清楚一个健壮的体格对他日后的仕途大有裨益,否则很难承受住高强度的公务。

    很快,军营里的士兵们发现李宏宇这个大明的新科状元非常得平易近人,并没有表现出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

    李宏宇不仅锻炼体格,与此同时还亲自给士兵们授课,教授那些目不识丁的士兵们认字,为此特意引入了西夷的字母作为汉语的拼音。

    士兵们学得很起劲,因为他们要想成为尉官的话必须要经过考核,而考核中有笔试的部分,如果不识字的话就无法通过笔试。

    再者说了,能得到大明堂堂的状元授课可是一项无限的荣耀,多少读书人想求李宏宇赐教都没有这个机会,士兵们自然不想错过了。

    新军之所以会分为两支部队,是因为它们的作战方向和作战目的不同,满桂为首的部队将在日后组成西征军,主要练习西北和西域地区的作战,而白诚为首的部队将组建水师,练习水战和登录作战。

    随着万皇帝颁旨封李宏宇为新军编练使,满桂和白诚的两支部队也得到了正式的番号。

    在李宏宇的建议下,满桂的部队被万皇帝命名为“振武”,军旗是一只仰天长啸的黑狼,白诚的部队被万皇帝命名为“镇海”,军旗是一条红色的飞鱼。

    李宏宇请来的那些教官来自西北和沿海地区,都是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武官和士兵,不仅可以给新军士兵们讲解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教授他们作战的技巧,还能知道对手的战法和习惯。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萨尔浒之战明军之所以大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后金军队情况的不了解,以至于被后金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与大明其他的官员不同,李宏宇很重视情报和后勤的善意,为此特意在新军训练中开设了情报和后勤的课程,教授新军这两个方面的知识。

    在李宏宇设定的新军军制中,各级部队的中枢为司令部,司令部下辖四大部门,即情报司、参谋司、后勤司和内务司。

    其中,情报管探查敌情以及肃反奸细;参谋司管制定作战计划和训练计划;后勤司负责保障辎重物资;内务司管理军纪。

    对于李宏宇设定的这个军制万皇帝感到非常新奇,他还是第一次看见有人把军队各部的职责划分得如此详细。

    尤为令万皇帝感到惊讶的是,李宏宇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晋升体系和流程,这就使新军的部队避免成为某个将领的私军,武官们由此意识到他们效忠的是朝廷而不是某个将领。

    实际上,对于任命李宏宇为新军编练使以及水师总督一事,朝廷里有些官员认为李宏宇虽然在辽东取得了两场大捷,打得努尔哈赤迁都逃窜,但他毕竟太过年轻无法担此重任。

    与文官们相比,朝堂上的武官尤其是那些都督一级的高级将领对此事颇有微词,李宏宇的年纪和资都不合适执掌新军和水师,要知道打仗和治军可是两回事。

    不过,由于海外贸易的事情闹得朝堂上风风雨雨,所以对李宏宇的质疑声就显得无关紧要,没有引发京城官员们的关注。

    谁让李宏宇在辽东战场大放异彩,如果不用他来统领新军和水师的话谁又能有这个资格呢?要想取代李宏宇,最起码也要在辽东战场打一场大捷才能服众。

    先不说后金军有多不好对付,单单李宏宇在辽东将士心目中的威望就使得那些想要染指新军和水师的官员知难而退,他们很难代替李宏宇在辽东将士心中的位置,那么也就无法真正掌控全军,届时与后金军开战岂能打赢?(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视

    忙忙碌碌中,万四十八年的春节悄然而至,李宏宇没有回家而是选择留在了军营与新军的将士们一起度过了除夕之夜。

    大年初一上午,一辆马车在十来名随从的护持下来到了军营门前,车帘掀开后三名姿容俏丽的美貌女子从车厢里下来,领头的是秦月,身后跟着柔儿和秦月的丫鬟小兰。

    既然李宏宇不能回家过年,那么秦月自然要来军营探望了,李宏宇近两个月不着家使得她和柔儿无比想念。

    “军事重地,闲人禁入!”守门的士兵见到秦月三人后眼前顿时亮了一下,他们还从没有见过如此美丽的女子,见三人向营门处走来,一名值守的伍长走上前拦住了她们的去路。

    “这位是编练使大人的未婚妻。”这时,跟在身后的王铁牛走上来,沉声向那名伍长介绍秦月的身份。

    “原来是夫人!”伍长闻言怔了一下,随后连忙向秦月躬身行礼,“夫人稍候,小的这就让人去通传编练使大人。”

    秦月闻言微微一笑,她知道李宏宇给新军制定了森严的军规,外人必须要通过通传确定身份后才能进入,因此耐心地等在门外并没有因为被拒绝入内而感到不快。

    李宏宇接到消息的时候正在军营的大校场上参加新军的新春庆祝活动,李宏宇为了丰富军营的枯燥生活于是开展了一些小游戏,赢家将获得奖品,他这样做自然是为了增强新军的凝聚力。

    “她们怎么来了?”宇得到通报后感到有些意外,没想到秦月和柔儿大年初一就来看他。

    随后,李宏宇笑了笑,快步赶去了营门,秦月和柔儿能来他当然感到高兴了。

    “看,仙女,仙女来了!”

    当李宏宇领着秦月和柔儿去他办公的公房时,沿途的士兵们纷纷停下了手里的动作,目瞪口呆地望着两人,他们还从未见过长得如此漂亮的女子。

    “告诉你们吧,前面那个仙女是编练使大人的未婚妻,后面那个仙女是编练使大人的贴身侍女!”很快,有人点明了秦月和柔儿的身份。

    “哇!”这立刻引来了众人的一阵惊叹,双目纷纷流露出了羡慕的神色。

    “美女配英雄,才子配佳人,咱们编练使大人文武双全,理应有这齐人之福!”随即,人群中传来了一个声音,言语中对李宏宇充满了敬畏和崇拜。

    这使得现场的士兵们纷纷点头,李宏宇不仅是大明的新科状元而且还在辽东打得努尔哈赤迁都逃窜,既是才子又是英雄,肯定会受到那些美人儿的青睐。

    “宇哥哥,这些天咱们府上的门槛可要被人给踏平了,不少人都在打探海关司的事情。”

    在房间里落座后,秦月微笑着向李宏宇说道,“看样子不少人都对海外贸易一事感兴趣。”

    “海外贸易利润巨大,要不然沿海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冒着掉脑袋的危险从事海上走私。”

    李宏宇闻言笑了笑,他早已经猜到了这种情形,海外贸易的事情肯定会引发朝野的关注,冉兴让一定躲进了公主府故而外人想要探听消息只有去李家了。

    秦月这次来找李宏宇,主要给他带来了白河镇的消息,秦月的老爹秦德已经调集了资金,准备夺得一个海外贸易的配额。

    按照李宏宇的计划,包括襄王府、楚王府、秦家、李家再加上赵欣的赵家,这样一来就夺得了二十个海外配额中的五个,既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同时也是为了以后在海外贸易的商贾中起到主导的作用。

    其实,李宏宇在海外贸易配额的问题上已经做到了非常公正,遵循价高者得的原理,这就要看看谁对海外贸易的前景期待更大,谁才会出更高的价钱。

    “禀大人,有一名翰林院的赵翰林在营门外求见。”就在李宏宇跟秦月和柔儿寒暄家常的时候,一名卫兵进来禀报道。

    “赵翰林?”李宏宇闻言微微一笑,立刻意识到来人的身份,除了赵欣外翰林院的人不会在大年初一跑来这里。

    既然赵欣来了那么李宏宇自然要亲自前去迎接,等他到了营门时看见披着红色大氅的赵欣正在营门前来回踱着步子。

    “赵兄,你怎么来了这里?”李宏宇向赵欣一拱手,笑着说道,“新年好,新年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赵欣闻言微微一笑,也向李宏宇拱了拱手,然后笑着说道,“咱们同为天涯沦落人,我带来了两坛好酒,咱们今天不醉无归。”

    说着,赵欣摆了一下手,她带来的随从就从马车上捧下来两个酒坛。

    “好,咱们不醉无归。”李宏宇笑了起来,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把赵欣请进了营门。

    自从朱婉婷向赵欣挑明了婚事的事情后,赵欣就故意躲着李宏宇,这使得李宏宇回京后两人只匆匆见了一面。

    如今,赵欣主动来找李宏宇,以李宏宇对她的了解十有**要向他透露与朱婉婷婚事的事情。

    赵欣本以为她是今天唯一一个来看望李宏宇的客人,等到了李宏宇的住所才知道秦月和柔儿也来了,稍微错愕后也就释然,作为李宏宇的家人她们理所应当地出现在这里。

    “李兄,我要成亲了。”午饭后,李宏宇领着赵欣参观军营,途中,赵欣找了一个与他独处的机会,微笑着告诉了李宏宇一个“喜讯”。

    “成亲?”李宏宇闻言心中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然后装作惊讶的样子问道,“不知是哪位小姐这么有福气,能嫁给李兄。”

    “这个人你也认识,是襄王府的昭祥郡主。”赵欣笑了笑回道,“本来我不想这么早成亲,不过襄王急着给郡主找婆家,于是唯有尽快把事情办了,让襄王安心。”

    虽然古代讲究男子弱冠,也就是二十岁才成年,但明朝的律法规定男子十六岁,女子十四岁即可成亲,只是大户人家通常遵循弱冠而婚的原则。。

    因此,赵欣虽然还未弱冠但已经过了十六岁,迎娶朱婉婷的话符合大明的律法。

    “郡主?”李宏宇故作惊讶地望着赵欣,“郡主刁蛮任性,你要是娶了她的话以后家里可别想消停了。”

    “郡主虽然有些任性但为人善良,只要哄着她的话就好。”赵欣闻言笑了起来,不以为意地回答,李宏宇对朱婉婷“刁蛮任性”的评价十分贴切,怪不得李宏宇会对朱婉婷敬而远之了。

    “赵兄要回襄阳了?”李宏宇闻言无奈地笑了笑,如果不是万般无奈的话他肯定会阻止朱婉婷的这个疯狂举动,随后打起精神,故作关切地问道。

    通常而言仪宾肯定要跟郡主住在同一个地方,朱婉婷是襄王的女儿其郡主的府邸自然在襄阳城了,如此一来赵欣也要离京到襄阳,这样的话唯有辞去目前的职务。

    “郡主说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为了我的仕途她愿意迁就我,随着我四处漂泊。”赵欣微微一笑,她自然要留在李宏宇的身边帮忙岂能跟着朱婉婷回襄阳?

    至于说仪宾不能在官场任职,如今连冉兴让这个驸马都能执掌海关司了,那么赵欣自然也能留在官场,关键还是要看万皇帝的态度,而万皇帝非常喜欢朱婉婷同时也器重赵欣,因此肯定不会让赵欣弃官回去当无所事事的仪宾。

    “如此甚好,要不然我可要在官场孤军奋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