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驭大明-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显而易见,太子的安全只是暂时的,郑贵妃和福王肯定很快就会对太子发难,必须要在太子继位前把太子从皇储的位子上拉下来,要不然一旦太子登基那么事情就变得复杂了。

    与此同时,秦月派出去的人手全力以赴调查那名亲军副千户无端失踪的事情,越早找到那名副千户那么对李宏宇越有利,这是她现在唯一能帮上李宏宇的地方。

    令秦月感到安慰的事情是,从那名副千户家人的身上她断断续续获得了不少有用的消息,结合从街坊邻居那里打探来的信息她逐渐可以确定那名副千户失踪的一些隐情,因此在有了一定的头绪后连忙派人去通知赵欣。

    “白莲教?”赵欣风尘仆仆赶到李府,听了秦月告诉她的事情后不由得吃了一惊,脸上满是震惊的神色,万万没想到能那名副千户竟然会跟白莲教有关。

    白莲教自宋代起就有记载,是中国古代最为有名的一个民间教派。

    明朝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地方官吏横征暴敛、贪墨成风,再加上自然灾害不断,故而民间的教派犹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吸纳了大量贫苦百姓参与,由于对地方治安造成了影响故而被朝廷定为邪教。

    以万朝为例,民间比较有名的教派有白莲教和无为教等等,遍布大江南北,其中又以白莲教的史最为悠久,规模也最为庞大。

    早在万二十五年的时候,刑部侍郎吕坤就向万皇帝奏报,称:“白莲结社,遍及四方,教主传头,所在成聚。倘有招唿之首,此其归附之人。”

    蓟州人王森执掌白莲教,自称闻香教主,其教徒遍布南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和陕西等地。

    万二十三年,王森来京畿地区暗自发展教众,使得白莲教声势为之一盛,进而被当地官府捉拿,本被判为死罪不过通过贿赂地方官而获得释放,再度在京传教,最终在万四十二年被杀。

    万四十三年是白莲教发展的高峰,声势浩大,进而使得万皇帝倍感震惊,下令朝廷对其严厉打击。

    大明那些地方卫所的士兵虽然不是后金兵的对手,但是对付那些农民出身、缺少兵器的白莲教教徒还是绰绰有余,使得白莲教遭受了重创,只能暗中进行传教。

    赵欣对那名副千户与白莲教有关是倍感惊愕,万一他是白莲教徒的话那么后果可不堪设想,完全可以凭借着调兵的圣旨护送白莲教徒进入戒备森严的紫禁城,后果不堪设想!(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七章 抉择

    “赵翰林,咱们怎么办?”

    秦月知道事态严重,故而不无紧张地望着柳眉微蹙的赵欣问道,不仅李宏宇的性命,连大明皇室的安危都极有可能握在那名亲军副千户的手里。

    “此事究竟如何咱们还尚未可知,现在的关键是找到那名副千户,弄清他的手里是否有那道圣旨!”

    赵欣沉吟了一下,郑重其事地向秦月说道,“我打算出城一趟探探虚实。”

    由于那名亲军副千户手里极有可能有万皇帝的调兵圣旨,所以赵欣不得不慎重对待,出不得丝毫的差错,故而唯有亲自出马前去探查。

    “赵翰林,听说白莲邪教杀人如麻,你要是去了……”

    秦月闻言脸色顿时就是一变,在官府的宣传中白莲教的名声非常不堪,她自然要担心赵欣的安危了,赵欣毕竟是女儿身,一旦出了什么意外她以后如何向李宏宇交待。

    “事急从权,现在顾不上那么多了。”赵欣神情冷峻地打断了秦月,她自然清楚这里面有危险,可事到如今她已经别无选择唯有去冒这个风险,否则的话李宏宇说不定会有杀身之祸。

    秦月闻言嘴角蠕动了一下想要说些什么,可最终未能说出口,如果那名亲军副千户手里果真有调动新军的圣旨,那么此时除了赵欣外别人还真的不好插手,一旦事态紧急需要赵欣当机立断做出决定。

    鉴于事态紧急,赵欣当即以身体不适为由向翰林院告假,现在京城上上下下都在盯着紫禁城里的太子和福王,故而赵欣的告假没有遇到丝毫阻碍就被批准,进而悄然离开了京城,直奔那名亲军副千户所住的村落,想要探听更多的线索。

    李宏宇的身边一刻不停地有人跟着,再加上身处皇宫之中,在观德殿给万皇帝守灵,这使得他无法得到外界的消息。

    如果他知道赵欣要亲身犯险的话绝对会进行阻止,白莲教自从万四十三年被朝廷严厉打击后非常痛恨衙门里的人,一旦赵欣的身份暴露那么就会有生命的危险。

    尤为重要的是,赵欣是一名女子,而且还是一位绝代风华的女子,任何男人见了都会起了占有的心思。

    因此,李宏宇宁愿让福王得了江山也不愿意赵欣出事,福王得了江山后忠于太子的他至少能赢得一个忠义的名声,有了寿宁公主府这层关系,在家闲赋几年后肯定会再次得到重用,只不过明朝灭亡的时间会被拖延。

    可赵欣倘若出事,那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结果,赵欣外柔内刚,李宏宇十有**会永远失去她,这当然不是他想要看见的一幕。

    这天晚上,景山,观德殿灵堂。

    李宏宇正在灵堂里值守时福王走了进来,室内的内侍和宫女见状纷纷知趣地退下,另外一名与李宏宇一同值守的治丧大臣见状知道福王是来找李宏宇的,因此走上前行礼后快步离开。

    “福王殿下。”李宏宇知道福王迟早会来找他,因此不动声色地迎上去拱手行礼。

    “李翰林勿需多礼。”福王走上前搀扶起了李宏宇,微笑着说道,“本王早在洛阳时就知道李翰林是我大明百年难得一遇的文武全才,如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王爷谬赞了,下官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而已。”面对福王的夸赞李宏宇从容不迫地回答,显而易见福王是想拉拢他。

    “李翰林,如今大明内忧外患,虽表面上看似太平盛世,实则风雨飘摇,内患重重,如不清除那些隐患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福王见李宏宇对他的态度有些冷淡,心中不怒反喜,这种忠心可鉴的臣子实际上最为受到当权者的喜欢,一旦将其收服的话那么将成为一大助力,故而抬步走到一旁的灵柩前,用手抚摸着灵柩的棺木,忧心忡忡地说道:

    “大行皇帝在世时一直想要消除这些隐患,可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行皇帝虽然下了一番工夫但收效甚微。”

    “李翰林,你觉得生性懦弱的太子能否斗得过官场上的那些老狐狸?”说着,福王顿了一下,扭头望向了一旁的李宏宇。

    “王爷,此时事关皇家威严,下官不敢妄言。”李宏宇闻言心中吃了一惊,随后躬身回道。

    李宏宇原本以为福王要对他威逼利诱一番,想不到竟然跟他讲起了道理,而且还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太子的劣势,知道太子压制不住朝中各派势力,这使得李宏宇很难回答故而找个借口敷衍了过去。

    “李翰林,你是个聪明人,对大明忠心耿耿,故而本王才跟你说这些肺腑之言,从大明的长远来看,太子并不适合一承大统,否则必将被朝臣架空,成为一个处处受制的傀儡而已。”

    福王早已经料到李宏宇不会回答他刚才的问题,只有那种初次踏入仕途的愣头青才敢妄议大明的储君,因此他并不介意李宏宇敷衍了他,而是望向了万皇帝的灵柩,神情凝重地说道:

    “大行皇帝把希望寄托在皇太孙的身上,对皇太孙悉心教导,想要让皇太孙届时力挽狂澜,可惜大行皇帝对皇太孙期望过高,也低估了朝中那些老狐狸,恐怕到时候皇太孙会受制于人,空有一腔抱负!”

    李宏宇闻言再度怔了怔,不知为何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了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可谓是一名勤奋有为的明君,可惜依然斗不过朝中的文官集团,面对大明的那些乱局显得有些束手无策,最终导致了大明的灭亡。

    虽然李宏宇不愿意承认但不得不说福王说的句句在理,对朝局的现状看得非常通透,知道大明现在已经面临了不少潜在的风险,而首要的威胁就是来自于朝中的文官集团。

    太子自幼不被万皇帝所喜,故而自然不可能亲自传授其治国的经验和理念,以及对朝局时政的看法,这些东西是从詹事府的詹事们那里学不来的。

    在詹事们看来,文官集团可是大明治国理政的根基,故而肯定会夸大文官的作用和优点,而隐藏文官集团的缺点和不足。

    福王则不同,万皇帝打小就喜欢他,将其视为大明未来的皇帝,故而平常肯定言传身教,教授其驾驭臣下的帝王之道。

    这也是为何福王会对朝局有着此番见解,在李宏宇看来很显然这些东西是万皇帝教授他的。

    或许这也是朝中的文官集团不希望福王继承皇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太子很显然比福王更容易对付,对文官集团的依赖程度更高。

    “李翰林,你与朝中的那些大臣们不同,他们只会给朝廷制造麻烦而从不解决麻烦,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大明的国本,而你却在为君分忧,先是北上辽东扭转辽东不利占据,而后又南下江南为海关司收取六百万两银子,其忠义之心无人能及!”

    见李宏宇在那里沉默不语,福王知道他赞同自己先前的那番言论,于是正色望着李宏宇说道,“太子不会给你大展拳脚的机会,而本王不同,本王会让你成为我大明的中兴之臣,一展李翰林的胸中抱负。”

    “王爷厚爱下官心领了,可下官曾经答应过大行皇帝要辅佐太子和太孙,既然如此就要履行承诺,否则以后如何有颜面再见大行皇帝。”

    李宏宇闻言眉头微微皱了皱,既然福王已经当面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那么已经容不得他再回避,因此沉吟了一下后向福王一拱手,一本正经地开口回道。

    “唉!”

    福王的双目顿时闪过一丝失望的神色,有些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李翰林,本王希望你既忠于大明皇帝也忠于我大明,只有这样才会不辜负大行皇帝的期望!”

    不过,他原本就没抱着让李宏宇改弦易辙的希望,李宏宇如果能轻易就被说服的话也不会被万皇帝如此重视了。

    “王爷金玉良言,下官记下了。”李宏宇闻言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郑重其事地回答。

    他岂会听不出福王的言外之意,一旦福王夺嫡成功登上皇位那么将会重用于李宏宇,由于福王先前那番话说的有情有理,李宏宇实在是没有办法拒绝,否则的话说不定真的会使得福王对他起了杀心。

    福王闻言嘴角随之流露出一丝笑意,心中缓缓松了一口气,此次前来见李宏宇的目的已经圆满达成,对于李宏宇这样能文能武的忠义之臣他可是势在必得。

    一个时辰后,清宁宫。

    太子朱常洛在寝宫里与皇太孙朱由校商议着当前的朝局,朱由校已经年满十六,从年龄上已经足以参与这种机密大事。

    房间里,有着西李之称的李选侍在一旁伺候着,内侍和宫女已经被悉数屏退。

    “父王,如今皇贵妃娘娘和福王咄咄逼人,父王要早做准备,不能任由他们摆布!”对于目前京城的局势朱由校都感到了危险,认为福王此次来者不善,故而在商议了一番后开口沉声提醒朱常洛。

    “唉!”

    朱常洛闻言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地说道,“现在皇贵妃已经控制了紫禁城的亲军,咱们又能有何作为?”

    “父王,您才是咱们大明的正统,占有道义上的优势,朝中的那些文官都支持您,只要善加利用就能成为父王的一大助力。”

    “如何善用?”朱常洛闻言眼前亮了一下,忍不住开口问向了朱由校,万皇帝时常亲自指点朱由校,虽然身为父亲但在朝局的见解和把控上不如朱由校这个儿子。

    “太子,不好了,父王今晚去了观德殿前去见了李翰林,走得时候神清气爽,不知是不是李翰林答应投靠于他。”

    不等朱由校开口,房门忽然被人推开了,清宁宫总管太监王安急匆匆地奔了进来,神色慌乱地禀报道。

    “什么?”听闻此言朱常洛顿时面露惊讶的神色。

    朱由校只是微微一怔,随后苦笑着摇了摇头,好像早已经料到父王会去见李宏宇,因此对这个消息丝毫也不觉得意外。(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八章 处境艰难

    “太子,李翰林深受大行皇帝的器重,又是太孙的师傅,应该不会投靠福王!”

    就在朱常洛感到惊愕的时候,立在他身旁的李选侍沉吟了一下后试探性地说道,好像不相信李宏宇会投靠福王。

    不久前,李宏宇从扬州带来的礼物运到了京城,皇宫的妃嫔们都有一份,其中李选侍的那一份仅次于郑贵妃,令她十分满意,故而对李宏宇也有了好感,此时自然要向着李宏宇说话了。

    “父王,儿臣觉得母妃言之有理,李翰林是一个忠义之人,岂会跟福王有染?”

    朱由校这时回过神来,郑重其事地向朱常洛说道,他根本不相信李宏宇会背叛他和朱常洛。

    朱常洛见李选侍和朱由校都不怎么相信李宏宇投靠福王,眉头顿时紧紧地皱在了一起,他本来就不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

    “太子殿下,如今李翰林态度不明,咱们调新军的钧旨是发还是不发?”

    现场的气氛随之变得有些沉闷和压抑,王安喘息了一会儿后打破了现场的沉寂,小心翼翼地躬身问道。

    “校儿,你觉得李翰林会不会为了咱们跟皇贵妃娘娘和福王对抗?”朱常洛闻言顿时一惊,不由得神色关切地望向了朱由校。

    在军事上,朱常洛可以依靠的只有两个人,一个人是英国公张惟贤,另外一个就是李宏宇。

    本来,朱常洛还能信任武国公穆崇风,万皇帝临终前告诉他有三个人可以信赖和依仗,就是张惟贤、穆崇风和李宏宇,每个人手里都握有兵权。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穆崇风已经被郑贵妃软禁,参加了万皇帝灵柩移往观德殿的仪式后就不知所踪,不知被软禁在了何处。

    所以万皇帝现在手里还有两张牌,一张是张惟贤,另外一张是李宏宇,与郑贵妃和福王相比无疑处于劣势。

    虽然朝中的文官很多人都支持朱常洛,这在和平时期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可面对改朝换代的非常时期比拼的是军事力量,依靠的是那些掌兵的勋贵。

    朱常洛身为储君自然不便于朝臣结交,故而论起与勋贵的关系自然郑贵妃更近,时常传召勋贵们的女眷进宫打赏,因此朱常洛在勋贵中唯一的依仗是他的正统身份以及万皇帝在勋贵中的余威。

    而李宏宇与那些勋贵不同,文官出身的李宏宇是朱由校的授课师傅,与郑贵妃和福王相比的话,相互间的关系还是跟朱由校和朱常洛更近,自然是朱常洛和朱由校倚重之人。

    更为重要的是,李宏宇手中的新军虽然兵力不如京军和亲军多,但战斗力无比强悍,一旦打起来的话安逸惯了的京军和亲军肯定不是对手,只要新军能进入京城并且站在朱常洛的身后,那么朱常洛登基就没有多少悬念。

    这也是郑贵妃为何要把李宏宇看得如此严实的原因,避免李宏宇跟新军取得联系,她可是在万皇帝那里吹了不少枕边风才让万皇帝把新军调到山海关,因此岂会让李宏宇有机会再把新军调回来?

    万皇帝之所以下定决心要把新军调走,与郑贵妃的煽风点火也很不无关系,郑贵妃看似有意无意地在万皇帝面前夸赞李宏宇,这比诋毁李宏宇的杀伤力更大,使得万皇帝心生疑云。

    按照朱常洛和朱由校商议的计划,准备在危急时刻让朱常洛下钧旨让李宏宇调动山海关的新军回京来护卫,不过这是建立在李宏宇忠于朱常洛的基础上,否则的话将成为一个笑话。

    “父王,儿臣信得过李翰林,如果李翰林真的投靠了福王的话,福王没有必要去观德殿见李翰林。”

    面对朱常洛的问询,朱由校沉吟了一下,郑重其事地望着朱常洛回道,“儿臣认为这是福王故意为之,想要让咱们误会李翰林,说白了福王和皇贵妃娘娘既器重李翰林,又忌惮李翰林手里的新军。”

    “太孙,奴才听说宫里近来有流言,说新军是李翰林的私军,只认李翰林的军令而罔顾大行皇帝的圣旨,届时会私自调兵来京城参与夺嫡,趁机牟利。”

    这时,在一旁躬身立着的王安不由得开口,小心翼翼地说道,“奴才查了查,这个流言好像是皇贵妃娘娘的人散播出去的,已经流传到了京城里。”

    “父王,皇贵妃娘娘这是釜底抽薪,想要让李翰林有所忌惮进而不能前去调动新军!”朱由校闻言顿时吃了一惊,脸色微微一变后向朱常洛说道,按照万皇帝生前下达的圣旨,只有圣旨才能调动新军。

    虽然朱常洛贵为监国,但他毕竟还没有登上皇位,故而其下达的钧旨制式与圣旨不同。

    按照定制,朱常洛的钧旨无法调动新军,除非加上李宏宇的军令这样新军才能听从朱常洛的命令进京。

    朱常洛是太子自然不用担心他违背了万皇帝的圣旨,用钧旨去调新军进城,可李宏宇就不同了,他是臣子,一来无视了万皇帝的圣旨,二来使得新军成为了他的私军可以违反万皇帝的圣旨调兵。

    尤其是第二点,将给李宏宇的仕途以沉重的打击,毕竟没有哪一个皇帝愿意养虎为患,把李宏宇这样能把朝廷的军队变为私军的人留在身边。

    “这可如何是好!”听了朱由校的提醒后朱常洛的脸色顿时就是一变,如果没有李宏宇配合的话他用钧旨很难调动新军。

    “父王,儿臣觉得这并不是什么难事,以李翰林的性格而言他一定会助父王一臂之力。”

    朱由校的眉头皱了皱,然后沉声向朱常洛说道,“不过,此事过后李翰林十有**会因为违背了大行皇帝的圣旨而向父王请罪,恐怕会致仕回乡!”

    “致仕回乡?”

    朱常洛闻言脸上浮现出惊讶的神色,要知道一旦李宏宇助他击败郑贵妃和福王登基的话就是从龙的首功之臣,将来会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岂会致仕?要知道他肯定会赦免李宏宇违背万皇帝圣旨的罪责。

    “父王,人言可畏,李翰林身为大明状元岂能留恋名利?”

    朱由校与李宏宇接触的时日已久,对李宏宇的性格有不少了解,因此苦笑了一声后说道,“父王,据儿臣所知,李翰林想要游天下,记录沿途见闻编纂成书,只不过阴差阳错下他这个新科状元上了辽东战场,如果能脱离仕途的话儿臣认为他会去到海外游。”

    “太子,李翰林可是咱们大明的人才,如果就这么走了那可是一大损失。”李选侍闻言不由得惋惜地说道,像李宏宇这么大方送给她如此贵重礼物的官员还没有,要是因为调兵的事情丢了官职实在是可惜。

    “校儿,你放心,父王心中有数,如果李翰林真的因为调兵的事情受到了困扰,父王绝对不会亏待了他。”

    朱常洛的眉头微微皱着,然后沉声向朱由校说道,这时他终于明白过来郑贵妃为何会散布与李宏宇和新军有关的流言,原来是担心新军入京,看来对新军是异常忌惮。

    “父王,如今李翰林被皇贵妃娘娘派人严密看押着,儿臣担心咱们无法与他取得联系。”

    朱由校闻言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然后想起了一件事情,忧心忡忡地望向了朱常洛,李宏宇现在可是被郑贵妃的人看得死死的。

    不仅如此,由于紫禁城已经被郑贵妃掌控,朱常洛能发号施令的地方只有清宁宫,而且清宁宫里肯定有不少郑贵妃安插的耳目,他们现在的局势实际上也不容乐观。

    郑贵妃为了防止朱常洛与朝臣联络已经封锁了皇宫,使得那些支持朱常洛的朝臣们根本就见不到朱常洛,自然也不会让朱常洛也无法离开。

    任何进出清宁宫的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搜身,而且不让清宁宫的下人出紫禁城办事,一切自有郑贵妃的人代劳。

    所以,如何见到李宏宇,以及如何把朱常洛调动新军的钧旨带出紫禁城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尤其是钧旨的事情一旦败露的话将引发难以想象的后果。

    “尽人事,听天命吧!”朱常洛闻言不由得叹了一口气,神色变得有些黯然,当福王出现在京城的一刹那他就已经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朱由校的心中也是感到一阵失落,他有些不明白做事一向果决的万皇帝为何会把新军调走,使得朱常洛失去了最为重要的一支军事力量的支持。

    两天后,一件突如其来但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使得早已经暗流汹涌的京城引起了轩然大波,郑贵妃把治丧大臣召到了所住的坤宁宫,让司礼监的太监把万皇帝的一道遗诏拿了出来,内容是封郑贵妃为皇后。

    对于这道遗诏,在场的治丧大臣都心知肚明,万皇帝生前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