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驭大明-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清时期地方上的县学通常会和孔庙建在一起,共为崇文重教之所。

    江口县学环境幽静、清雅,儒学门、文昌阁和明伦堂自南向北依次排列于县学的中轴线上,而左、右校士馆、土地庙、阅卷所等建筑排列于轴线两侧。

    明伦堂的后面是射圃,一个视野开阔的院落,四周围墙高耸,院内假山花木,环境宜人。

    训导署和教谕署位于射圃后方,自成院落,环境更为幽深清静。

    当然了,并不是大明所有的县学都像江口县县学这般气派,只有那些繁华富庶的州县才有能力建起这种规模的县学,其余州县的县学则要简朴许多,毕竟这需要花费一大笔银两,同时也与当地学风是否兴盛有关。

    二月十八日,天还没亮李宏宇就被柔儿喊了起来,哈欠连天地在柔儿的伺候下穿衣、洗漱,吃完早饭后到前院与李家子弟会合,此时天上还有一轮皓月。

    此次带队前来县城参加县试的自然是李仁泊,去县学前对家族子弟进行了一番慷慨激扬的讲话,以鼓舞众人的士气。

    在这次参加县试的李家子弟中李宏宇的年龄最小,年龄最大者是李宏宇的一位堂伯,李仁泊都要喊其一声“兄长”,已经到了天命之年,还在孜孜不倦地想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李仁泊讲完话后,带着拎着灯笼的众人浩浩荡荡地向县学行去,沿途不少人家的狗被惊醒,纷纷扯开喉咙乱吠。

    等李宏宇一行人抵达县学时,县学门外已经有不少前来应考的考生,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小声说着话。

    人群中有像李宏宇一样的十五六岁少年,也有须发皆白的老者,由此可见读书人对科举的狂热,可以说这是他们活在这个世上的唯一精神寄托。

    由于参加县试人数众多,因此进入县学时要按照一定的秩序,否则大家一拥而上成何体统,也不便于查验考生的身份。

    因此,县试考生以乡镇为单位聚在一起,一旦县学开门鱼贯进入。

    作为江口县最大、最富裕的镇子,白河镇的考生被安排在县学院门左侧的位置等待,县学院门右侧位置上是县城里的考生。

    在白河镇考生的队列中,李宏宜被人众星捧月般围在一起,那些人七嘴八舌地拍着他的马屁,认为此次县试案首非他莫属,这不由得使得李宏宜心中感到颇为得意。

    李宏宇没有凑热闹,低着头默默地站在人群后面,尽量使得外界不注意到自己。

    “恭喜李兄,抱得曼妙佳人。”不久后,一个人影来到了李宏宇的身旁,向他一拱手后笑着说道。

    “赵兄。”李宏宇抬头一看是他在白河书院的同桌赵欣,于是向她拱手回礼后故作呆板地立在那里沉默不语。

    赵欣见状不以为意地笑了笑,抬头望了望天色,天边此时已经露出了鱼肚白,再过不久县学的院门就会打开。

    本来,赵欣跟李宏宜等人待在一起,不过她后来实在是受不了那些人对李宏宜的吹捧,因此想找一个地方清静一下,无意中望见孤零零立在人群后面的李宏宇于是就走了过来,跟被人们孤立的李宏宇待在一起她的耳根子绝对能冷清下来。

    没过多久,人群前方忽然传来了一阵喧哗,李宏宇抬头一看,只见位于县学院门左、右两侧侯考的考生忽然之间争吵了起来。

    隐隐约约李宏宇听见“案首”的字样,琢磨了一下后就反应了过来,十有**两帮考生是为了县试案首的人选而爆发了冲突,要知道考取案首呼声最高的李宏宜和王魁举分别来自白河镇和县城,很容易在血气方刚的考生中引发口水战。

    “无聊!”这时,李宏宇听见身旁赵欣低语了一句,嘴角顿时流露出一丝笑意,这种意气之争确实挺无趣的,在他看来没有丝毫意义,只会白白给王魁举和李宏宜增加心理压力。

    “考场重地,不得喧哗,违者取消应考资格!”

    这场冲突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一名在现场维持秩序县衙差役的喝声,两派吵得不可开交的考生顿时安静了下来,不甘心地怒目而视,谁也不想被取消了参加县试的资格。

    李宏宇从这场短暂冲突中的唯一收获就是见到了与李宏宜其名的王魁举,是一个中等身材的国字脸青年,神色严肃地立在人群里。

    按照李宏宇得到的消息,王魁举虽然是江口县县城王家的子弟,但属于非常偏远的一个旁支,自幼家境贫寒,后来由于在私塾里成绩优异被王家的家主认为了义子,其经历可谓相当励志。

    李宏宇心里清楚,与李宏宜相比王魁举此时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王魁举很清楚他目前的一切都来自于王家家主,为此要用科举上的成功来报答王家家主,同时也是鱼跃龙门一举摆脱寄人篱下的窘境。

    相对而言,李宏宇的心境则要平缓许多,他并不一定非要夺取县试案首,自然没有李宏宜和王魁举那样的心理压力。

    赵欣的情形跟李宏宇类似,实际上她比李宏宇更要轻松,此次参加县试的目的只是向赵德义证明她不逊于男子而已。

第四十九章 入场

    “县尊大人来了!”

    当天边的第一缕晨曦倾洒在江口县县城时,一个声音从聚在一起嗡嗡嗡地低声说着话的考生中响起。

    这使得现场顿时沉寂了下来,所有人都伸长了脑袋往县衙方向的道路望去,只见身穿正七品官袍的陈裕在一群官吏的簇拥下走了过来。

    “诸位童生,大明科举为国取士,而县试为科举之根本,本县希望诸位能严守纪律,参与应试者应身家清白,不得冒籍、不得枪替、不得匿丧、不得夹带、不得舞弊。”

    随着陈裕的到来县学关闭的两扇大门缓缓打开,陈裕在院门前立定身形,环视了一眼在场的众位学子后神色严肃地宏声说道,“凡不符合此六项者不得应试,否则一旦查出严惩不贷!”

    所谓身家清白,指的是娼、优、隶、卒之子孙不得应试,退役三代之后方可与平民同等。

    所谓冒籍,顾名思义,就是冒充籍贯,即外县人冒充本县人来应试。

    因为县试录取人数有定额,而各县童生多寡不等,故而额少人多之县的童生往往跑到额多人少的县应试以期录取,这对本县人不利故为定例所不许。

    若有廪保卖情或受贿而保送非本县人的应考者,准考生或他人检举揭发证实后,廪保要受到应有的惩罚,称为“攻冒籍”,与现在的高考移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所谓枪替,就是请人代考,古代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可谓狂热,故而考生无论穷富皆有让人代考者,反正当时也没有照片难以验明正身,唯有认保的廪生来辨认,这中间就很容易产生利益的输送。

    所谓匿丧,就是隐匿父母丧期未满三年,按照大明定制父母之丧要守孝三年,不仅适用于官员也对考生们有效。

    而县试三年一届,机会难得,故而有些服丧的考生就隐匿了事情参考,谁也不想再熬三年,保不准这次应试就能获得功名。

    至于夹带和舞弊,这就非常容易理解,泛指考试时的作弊方式,以古代读书人对功名的狂热,那些实力不济者自然会想方设法地作弊,作弊方式千奇百怪,令人大开眼界。

    “诸位童生,查验入场,不得喧哗!”说完后,陈裕转身进了县学院内,江口县县学教谕汪成站在院门处高声向黑压压聚在门前街道上的考生们喊道。

    听闻此言,现场顿时一阵骚动,考生们纷纷拎起了各自装有文具和食物的考篮,也就是长耳竹篮,按照事先排好的队列站好了位子,等待进入县学。

    按照进场的流程,考生们以乡镇为单位鱼贯进入县学,经院门处的差役查验考篮,确定并无夹带私物后放行。

    由于在考棚里很难作弊,再加上考官是当地的父母官,以及试题相对简单的缘故,故而童试时的县试和府试搜查比较宽松,通常只查考篮而不搜身。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时对入考场时被搜出的夹带处理比较轻,搜出来就呵斥一通,把小抄没收,但考生还是可以参加考试,而如果在考试中被发现夹带那后果可就严重了,要受到主考官的严惩。

    有一点是要着重注意,那就是小抄绝对不可以藏在裤裆里,那样做可是亵渎圣经贤传,罪过很大,考生不仅会被取消本次考试的资格而且还会在县学大门口跪上一天,等考试结束才可以离开。

    由于县学里没有如此多的房间供考生使用,故而临近县试时会在县学的几个院子里搭建考棚,也就是那种规模巨大的凉棚,然后在凉棚里放上桌椅供考生考试。

    像江口县这种物资富饶的县还好说,不仅可以搭建起气派的考棚,而且还能提供给每个考生单独使用的桌椅。

    如果搁在那些偏远地区的州县,不仅搭不起考棚,也没有考试的桌椅,唯有两摞砖头上加一块木板充当考桌,然后席地而坐。

    这种简陋的考场搁在平时还能应付过去,一旦遇上刮风下雨的天气考生们都将成为落汤鸡,届时唯有把考试延期。

    值得一提的是,考棚所在的院子入口处要用木栅栏封锁起来,实在没有栅栏可以用树枝来代替,闲杂人等不得入内,否则就要以破坏科举的罪名受到严惩。

    考生进入县学后,要在考棚入口前等待最终的查验,这个入口搭着一个木栅门,有个雅名曰“龙门”,取鱼跃龙门之意,意味着一旦通过县试就离功名近了一步。

    最终的查验由知县和巡视考场的教官以及县里的廪生组成,既是对考生们验明正身,同时也是发放考卷,通过这一关才能进入考棚应考。

    考棚外搭建了一个巨大的凉棚,知县坐在凉棚的西面,朝东而坐,教官们立在知县的背后,给考生作保的廪生立在教官的身旁。

    考生依次进入凉棚接考卷,在知县面前高声喊“某廪生保”,相应的廪生确认其身份后回喊“廪生某保”,此为“唱保”,是县试最为重要的环节,以此来确定考生的参考资格。

    毕竟参考的考生众多而一个县的廪生人数有限,只有二十人,故而一个人往往要作保百余童生,因此不可能一一认识些考生。

    因此,如做保的廪生对考生的身份有所怀疑时,知县会下令对其查察或扣考,由于这个过程比较枯燥,故而会有酒水伺候,那些唱保的廪生总要润润嗓子。

    由于白河镇的考生被排在了前面,仅次于县城的考生,故而身为李家子弟的李宏宇没等多长时间就进入凉棚拿到了考卷,上面的考号为“县考甲壹陆陆”,一个非常吉利的号码。

    “白河镇童生李宏宇,白河镇廪生李仁泊保!”随后,李宏宇大步来到陈裕面前,向其一躬身后沉声喊道。

    “白河镇廪生李仁泊保!”立在廪生队列中的李仁泊随即高声回道。

    通常,主考官不会对考生进行回应,只要作保的廪生没有异议此关就算通过。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正在品茶的陈裕闻言竟然向李宏宇微微颔首,虽然他与李宏宇在李宏亘、秦月一案上只有数面之缘,但对李宏宇印象深刻,对行事稳重的李宏宇有一种莫名的好感。

    李宏宇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心中顿时就是一喜,这可是一个好兆头,因此向陈裕一躬身后不动声色地离开,现在可不是跟陈裕套交情的时候,否则一定会受到外界的非议,并不是明智之举。

    按照考卷上的号码,李宏宇找到了他的座位,在一个院里摆着的座椅的第八排第六个。

    因为人数众多的,所以县学的几个院子都被用上,每个院子里的桌椅按照横竖排列,每排基本上都是二十个人,依照院子大小可容纳两三百名考生,因此几个院子里的人数加起来已经过千,实乃江口县的一大盛事。

    在座椅上落座后,李宏宇开始翻看起了手头的答卷,一共十二页纸。

    第一页是封面,由于县试不像乡试那样严格,故而考生把身份情况直接写在了封面上,考完后由专人用纸张糊住封面后再送给教官进行批阅,而不必像乡试那样需要誊写以防作弊那般麻烦。

    正因为这样,县试和府试中就极容易存在猫腻,只要打通了主考官的关节那么就能成为案首,进而直接获得秀才的功名,可以不用再参加后面的院试。

    李宏宇提笔在封面上写下了自己的姓名、年龄、籍贯、面貌、三代履历以及作保的廪生。

    除了封面外,其余的纸张为答题所用,有红线横直的道格,每页十二行,每行二十字,发素纸两张以起草之用,考生不得将答案写于密封线外,违者作零分处理。

    县试要考四场或者五场,具体场次由考官定夺,通常都要考四场,第一场成为“正场”,第二场为“招覆”(或称初覆),第三场为“再覆”,第四场为“连覆”。

    四场考试每隔数天考一次,每场考一天,限当日交卷。

    按照定制,通过正场的考生就可以参加下一级的府试,不用再考后面的三场。

    但如果要想成为县试的案首,那么则必须一场一场地考下去,直到第四场结束后决出此次县试的第一名,也就是案首。

    县试的每场考试之后都要发榜,称为“发案”,上了榜文的考生称为“出圈”或“出号”。

    由于考生的姓名是弥封的,故而前三场发案时只写考号,也就是座位号,榜文把考生的考号写成圆形,人们称为“圆案”,俗称“圆”,或称“团”,取在五十名以内的为第一圈。

    圈分内外两层,外圈三十名,内圈二十名。

    圆圈中央用朱笔写一“中”字,这个“中”字的一竖还要写成上长下短,好似“贵”字的上部,取吉祥之意。

    外层正中提高一字写的考号是第一名,其他名次以第一名为基准,按逆时针排列先后顺序。

    直到最后一场,才用考生的姓名代替考号发榜,依名次在纸上横着写出考生的姓名,由于榜文看起来像一张长长的案桌,故而称为“长案”,第一名就是案首。

    成为县试案首可谓好处多多,不仅可以光宗耀祖,更为重要的就是直接获得秀才的功名,一跃成为生员。

    因此,在县试的几场考试中,对于那些意欲博取功名的考生来说,最后一场最为重要,前面几场与之相比不过是浮云罢了,层层选拔都是为了第四场服务。

第五十章 县试之正场

    等李宏宇填写完了考卷封面,他所在院子的考棚里已经坐满了人,现场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紧张和压抑,每个人都神色严肃,毕竟这场考试决定了他们能否参加院试。

    负责巡视的差役面无表情地在考棚里来回走动着,如果哪个倒霉蛋作弊撞到他们的手里那可就倒了大霉,不仅会失去考试的资格还会挨板子,更重要的是要遭人耻笑无法抬头。

    李宏宇抬头张望了一下周围,李宏宜位于他前面一排的右侧,赵欣在他后面一排的左侧。

    由于背对着李宏宇所以他看不见李宏宜的神色,但赵欣的神色很轻松,正在那里埋首填写考卷。

    实际上,县试的题目并不复杂,就跟这是童试的基础考试有关,也跟这是地方官出题息息相关,以免考题太难使得县里怨气沸腾,同时也对促进本县学风大有裨益,要是太难的话岂不是打击学子们的积极性?

    因此,县试的第一场,也就是正场录取较宽,主要文字通顺者即可录取,准许参加府试,剩下的三场难度才逐渐加强。

    县试的内容无外乎四书五经的内容,包括试帖诗、五经文、诗、赋、策、论等,皆有一定格式,不能犯庙讳、御名及圣讳,考试文不得少于三百字。

    通常而言,正场考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题目、诗、文写法皆有一定的格式,全卷不得多于七百字。

    第二场考四书文一篇,孝经论一篇;第三场考四书文或经文一篇,律赋一篇,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第四场考对四书五经的见解,包括经文、诗赋、经文等。

    相对于院试,县试和府试考的是基础知识,内容比较简单,除非遇上那种性格孤僻的主考官,通常都不会太难。

    值得一提的是,每场考试限当日交卷,不给灯烛,这意味着黄昏时分考试就要结束,考生分批从“龙门”出场,谓之“放牌”。

    待考生入场完毕后,陈裕公开了此次考试的题目,考了两篇简单的四书文,并写一首以“春”为主题的五言六韵的试帖诗一首。

    由于考题简单,李宏宇并没有花费多少精力,一个多时辰后就轻轻松松地答完了题目。

    此时,考棚里已经有三成考生像李宏宇一样答完了题,无聊地等待着放排牌时间的到来。

    县试和府试允许提前交卷,考试开始两个时辰后放牌一次,允许考完的考生交卷,以后每隔一个时辰放牌一次,直至考试结束。

    当李宏宇凝神在那里想着布料生意的时候,耳旁忽然传来了几声梆子声,听见这个声音后一些考生起身整理随身物品,准备交卷离开考场。

    一旦考生此时站起将不得坐下,不得答题,以免其窥探前方或者左右考生考卷,违者取消考试资格。

    李宏宇也跟着起身收拾物品,然后一手拎着考篮,一手拿着考卷,走上前将其交给考棚里专门负责收卷的差役,然后差役会对这些考卷进行“糊名”,然后交给相关人员阅卷。

    由于这场考试决定了是否能参加府试,所以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县试其实已经结束了,剩下的三场考试即便参加心情也轻松许多。

    故而,一出县学那些熟识的考生就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有的在讨论先前的考题,有的则商议着到哪里去找乐子。

    李宏宇在白河书院属于被孤立的人,自然不会有人亲近于他,于是他走向了停在县学外面李家派来接人的马车,准备回别院。

    “李兄,考得如何?”不成想,还没等李宏宇走近马车,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

    “尚可。”李宏宇立刻听了出来,开口的是赵欣,于是转身有些木讷地回道。

    “李兄,如今时值正午,不如跟着大家一起去酒楼聚上一聚。”见李宏宇惜字如金,赵欣不以为意地一笑,向他发出了邀请。

    不远处,李宏宜被一众考生围着,七嘴八舌地说着话,准备到县城的酒楼里喝酒,由于李宏宇向来不合群故而自然没人喊他了。

    赵欣毕竟是名女子,心中对李宏宇非常同情,她认为李宏宇并没有做错什么,难道老实人就该受人欺负,她有些看不惯别人欺负李宏宇故而前来相邀。

    另外,赵欣之所以前来还跟李宏宇跟秦月订亲有关,如此一来李宏宇和李宏宜可谓亲上加亲,李宏宜再怎么也要给秦月一个面子,所以肯定不会像以前那样对待李宏宇。

    因此,赵欣此次前来邀请李宏宇肯定不会引起李宏宜的不满,反而会被看成是找机会撮合他和李宏宇之间的糟糕关系。

    “三公子,中午的这场酒局咱们书院的人都来,你可不能临阵脱逃呀。”李宏宇刚要开口婉拒,一个大咧咧的声音传了过来,刘东福笑眯眯地走上前,颇为亲昵地搂住李宏宇的脖子笑道,“三公子,这个面子你总得给我们吧!”

    刘东福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因此见赵欣开口邀请李宏宇参加中午的酒局,眼珠一转立刻意识到了里面有隐情,进而想到了不久前李宏宇与秦月的订亲,知道李宏宇现在的处境变了,因此也屁颠屁颠地前来相邀。

    表面上看起来刘东福是对李宏宇释放出了善意,实际上还是在讨好李宏宜而已,毕竟李宏宜才是白河镇未来的主事者。

    说实话,刘东福心里对李宏宇非常同情,认为李宏宇肯定是被逼与秦月这种残花败柳订亲,也着实是可怜,哪个男人愿意娶一个别人穿过的破鞋为妻,这可是要被耻笑终身的。

    显而易见,外界没人相信秦月还是完璧之身,尤其是刘东福等人,他们虽然不知道那晚发生的事情经过但对李宏亘非常了解,这个色中恶魔绝岂会放过秦月这种美色,色迷心窍下肯定对其蹂躏了一番。

    至于堂审上众人的证词,尤其是李宏宇力保秦月名节的证言,正是被外界看成是维护秦家名誉之举。

    其实,令李宏宇想不到的是,他当日在公堂上为秦月开脱的举动反而成为了外界眼中的最大破绽。

    在白河镇,谁都知道李宏宇是一个胆小怕事之人,连李宏亘推他下水差点淹死都不敢反抗,故而岂会在公堂之上为秦月辩解,说出外人不知道的隐秘,这明显就是有人故意让他这样做的。

    因此,李宏宇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是在保秦月,可忽略了他在人们眼中的不堪形象,故而令秦月的境况更加糟糕。

    李宏宇闻言心中顿时感到一丝无奈,知道自己无法推脱,故而装作胆怯的样子怯生生地望向了与人谈笑的李宏宜。

    “一起来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