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驭大明-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西洋理国所处的地界是大明船队此次海外贸易抵达的最西边的一站,然后将从西洋理国返航,回程的时候经过婆罗洲和吕宋岛,这样的话大明第一次海外贸易就结束。
在马六甲待了一段时间后,大明船队启程赶往了金洲,所谓的“金洲”就是苏门答腊岛,与马六甲一样都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葡萄牙人设立总督进行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永乐时期金洲曾经有大明的一块海外领地旧港宣慰司,说起来这件事情还与郑和下西洋有关。
旧港宣慰司是当时大明驻南洋最高行政机构,也是大明帝国领土的最南端,首任旧港宣慰使为施进卿。
由于大明有很多少数民族,故而明太祖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和宣抚司等土司制度,以土司治土民。
宣抚使和宣慰使定期进宫朝贡,按年交纳定额赋税,称为差发,战时听供朝廷的征调,例如白杆兵。
据史料记载,旧港宣慰司成立于永乐五年,一直持续到正统五年,其所辖制地区被满者伯夷王国接管。
由于满者伯夷王国是大明的藩属国,而大明在边疆实行土司藩王制度,只要各地区承认隶属于大明,那么大明不管各地的藩王是互相吞并还是互相服属朝贡,只要不发生大规模区域混战损害到了大明的威信,那么大明都不会管。
故而,对于旧港宣慰司的灭亡大明并没怎么在意,毕竟它距离大明本土实在是太远了。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设在满剌加王国的据点是作为与旧港宣慰司相配的御封军镇,建立了城栅和仓库等物,作为大明经营西洋的中转站。
实际上,李宏宇此次在南洋各国设立海关司分衙,其中一项最主要的目的就承担起中转站的职责。
以郑和下西洋为例,船队郑和的每次出使西洋,人数大约在二万七八千人左右,时一年半以上。
如此庞大的一支队伍仅日常的生活消费就是一个巨大的数目字,假设每人一天一升口粮,那么整个航行就需消费十五万石以上的粮食,需要几十艘大船运载。
这很显然不利于船队的行进,故而亟须在沿途建立固定的物资转运站,一方面存放不急需的物资,减少运输船只,另一方面可以为主力船队和分往各区的分支船队不断补充物资。
同时,由于古代船队出发和返航都是凭借海洋季风,故而在下西洋的途中很需要一个候风停泊地,在那里住上一段时间等候季风,以便继续前行或者启程归国。
再加上郑和使团出使的地区很多,除了主力船队在主航线上到达一些主要地区外,沿途还要分派出一些分支船队到达其他一些地区。
因此,为了回大明时间的统一,也需要建立一个返程集中地,故而在下西洋的中途建立一个中转站或者停靠站便成为郑和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今轮到了李宏宇。
与郑和不同的是,李宏宇建立的海关司分衙不仅是中转站而且还是大使馆,肩负着经济和政治以及军事三重任务。
以前,海外诸国前往大明进行朝贡贸易需要大明颁发的勘合,这样做其实很麻烦,一旦丢失勘合后就无法与大明进行朝贡贸易,而且限制了大明的对外交流。
当海关司分衙建立后,想要前往大明的人在分衙登记后即可携带分衙颁发的证件前去大明,行事无疑就方便了许多。
不过,这意味着李宏宇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来确保那些海关司分衙的正常运转,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那些设在海外的海关司分衙远离大明本土,一旦发生什么事情很难及时作出应对。
以旧港宣慰司为例,当其被满者伯夷王国吞并后大明并没有什么好办法,故而只能眼睁睁地坐视,想必这令旧港宣慰司的宣慰使感到非常失望。
归根结底,大明官场的那些官员没有把旧港宣慰司当成大明真正的领土,否则大明当时刚经过洪宣之治,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家财力得以积蓄,出海讨伐满者伯夷给旧港宣慰司出头并不是什么难事。
如果大明当时那样做了,那么经过近百年的移民和开发,旧港宣慰司肯定会对后世的南海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在史实上证明大明对南海的主权。
李宏宇自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确切的说他要纠正大明以前犯下的过错,重新恢复大明昔日在南洋的荣光,而重新建立大明海外基地将是达成他这个愿望的第一步。
虽然现在南洋的局势跟两百多年前截然不同,大明的衰败以及西洋人的入侵使得李宏宇要付出巨大的心血和精力,但在李宏宇看来这绝对是值得的一件事情,将开创出一个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崭新时代出来。(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二章 荷兰东印度公司
与金洲的国家交易完毕后,大明的船队继续南下抵达了爪洼岛。
马六甲和金洲是葡萄牙人的殖民地,而爪洼岛是荷兰人的殖民地,其大名鼎鼎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就在岛上。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全名是“联合东印度公司”,是史上第一个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也是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并被获准与其他国家定立正式条约,并对该地实行殖民与统治的权力。
故而,荷兰东印度公司比英国东印度公司有着更加强大的权力,通过爪洼岛垄断了香料生意,每年赚取大笔的资金。
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和法国东印度公司一样,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十七世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的产物,当时欧洲各国兴起海上冒险,探寻世界地理来发展外海的商机。
荷兰东印度公司有十四家荷兰的贸易公司联合组成,其原因是避免相互间的竞争进而获得更大的利润,当它成立后荷兰的国家议会授权其在东起非洲南端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的贸易垄断权。
换句话而言,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上述地区的商贸权力,其余的荷兰公司不得介入其中。
荷兰东印度公司由位于阿姆斯特丹、泽兰省的密德堡市、恩克华生市、代尔夫特市、荷恩市和鹿特丹市六处的办公室所组成,其董事会由七十多人组成。
不过,真正握有实权董事有十七人,被称为十七绅士,分别是阿姆斯特丹八人、泽兰省四人,其他地区各一人。
在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率先率领船队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达了印度的马拉巴尔海岸,从此来开了欧洲殖民者掠夺印度的血腥史的帷幕。
因为当时统治印度的莫卧儿帝国既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又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因此相继闻风而至的欧洲人一时无法占领内陆的广大地区,只能在印度的东西海岸抢占据点,进行海上抢劫与掠夺性贸易。
在欧洲殖民者来临之前,莫卧儿帝国就已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有了发达的贸易联系,可是当精明又有武力依仗的欧洲商人到来后,莫卧儿帝国的商人被逐渐从海上贸易中排挤了出去,棉织品、丝织品、蓝靛、香料和珠宝等生意被那些欧洲商人所控制。
与此同时,欧洲商人之间也为争夺印度地区的市场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是最先成立的,成立之初就遭到爪洼的荷兰人和金洲、马六甲葡萄牙人的打击和排挤,自然不希望英国人分一杯羹。
其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争斗最激烈的自然就是一年后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争夺资源,拥有三桅帆船的两国武装商人之间剑拔弩张,多次爆发武装冲突,以至于两国的海军也被卷入其中。
直到天启年间,英国人和荷兰人才在不断的冲突中达成了默契,荷兰垄断东印度群岛的生意,而英国垄断印度次大陆的生意。
虽然荷兰和英国之间的东印度公司斗得不可开交,但双方之间却一直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对抗提前到东方进行殖民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尤其是争夺大明和倭国的贸易。
李宏宇以前一直好奇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为什么会允许欧洲的“东印度公司”存在,毕竟莫卧儿帝国也是一个拥有强大国力的帝国,欧洲人根本就无法与之抗衡。
后来,李宏宇终于弄明白了,原来莫卧儿帝国能从那些欧洲人那里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故而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对那些欧洲人网开一面。
大航海时代开启后,欧洲商人手里就有了从美洲掠夺的众多白银和黄金,这使得他们可以大量购买莫卧儿帝国精美的棉织品和丝织品,进而促进了莫卧儿帝国的经济以及农业生产。
据史料记载,十七世纪中叶时,孟加拉和旁遮普的一些地区就已经有几十万农户在从事出口棉织品的生产。
由欧洲商人控制出口贸易大大增加了莫卧儿帝国百姓的就业,使莫卧儿帝国的百姓变得比以前更加富裕。
这样的话既有助于莫卧儿帝国增加税收,同时也有助于国内的稳定,故而莫卧儿帝国的皇帝对此是持欢迎的态度,甚至还在是把世纪初允许英国在莫卧儿帝国进行自由贸易。
在李宏宇看来,莫卧儿帝国允许那些贪婪的欧洲人做生意无疑是与虎谋皮,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当那些欧洲人掌控了莫卧儿帝国的经济命脉的时候,莫卧儿帝国的命运其实也已经被掌控了,迟早会成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狡猾的欧洲商人向莫卧儿帝国发动了一场看不见刀光剑影的贸易战,最终征服了这个强大的南亚帝国。
如果换做李宏宇的话,他虽然也会欢迎那些欧洲商人的到来,但是会建立一系列的规矩来约束那些欧洲商人,掌控对外贸易的主动权,这样才不至于被那些商人们牵着鼻子走。
可话又说回来了,从当时的情形来看,处于封建社会的莫卧儿帝国在贸易战上哪里会是商业发达的欧洲人的对手,即便是他们想要夺取贸易的主动权估计也会以失败而告终。
当大明的船队抵达爪洼的时候,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总督柯恩亲自到港口欢迎王鸿和白诚的到来,好像丝毫没有意识大明和荷兰因为澎湖而处于交战状态。
不过,大明毕竟没有向荷兰宣战,而荷兰人在澎湖只是寻求与大明进行贸易,这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
既然柯恩的态度非常热情,那么王鸿和白诚等人自然对其以礼相待,他们这次的目的是与南洋诸国做生意,并不是来跟爪洼的荷兰人算帐,故而自然要与柯恩虚与委蛇一番。
“爱德华医生,你怎么在这里?”码头上,当柯恩无意间注意到从王鸿乘坐的郑和包船上下来的爱德华后,不由得面露惊讶的神色,他还以为爱德华在年初荷兰人与葡萄牙人的澳门之战中战死了。
“总督先生,我们被俘的人被明国的这位通事大人给救了。”爱德华的而脸上浮现出一丝黯然的神色,然后指着李宏宇向柯恩说道。
“无论如何,我都要谢谢你使得我的同胞摆脱了那些葡萄牙人的魔爪。”
等柯恩知道李宏宇把爱德华和马克等荷兰战俘从葡萄牙手里买了过来并且对他们很好时,因此把手掌抚在心口上向李宏宇躬身行礼道谢。
“没什么,举手之劳而已。”李宏宇闻言微笑着拱手还礼,虽然柯恩表现得风度翩翩、彬彬有礼,但李宏宇却不敢丝毫地小看他。
柯恩原本只是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高等商务员,万四十年时率领两艘船抵达爪哇岛最西端的贸易重镇万丹后继续前往雅加达,成为了荷兰在万丹与雅加达的商馆馆长。
值得一提的是,柯恩是一个具有旺盛企图心和战略宏图的人,他曾经向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提出一份要将整个东印度地区纳入荷兰统治的新蓝图。
万四十七年,由于能力卓越,柯恩被升任为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将雅加达定名为“巴达维亚”,成为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总部的所在地。
荷兰人之所以会攻打澳门并且占据了澎湖,柯恩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要开发巴达维亚地区,科尔从非洲东岸、印度半岛与锡兰运来了大量奴工,不过他更属意大明的劳力,认为“没有人能比明国人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这时因为,荷兰东印度公司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人口众多的大明自然成为了柯恩的目标。
同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会一再要求柯恩打开对大明的贸易,进而获得大明的丝绸、陶瓷和茶叶等贵重货物。
在柯恩看来,要想与大明进行贸易,那么最理想的据点就是被葡萄牙人占据的澳门,因为澳门是大明唯一允许欧洲商人居住的地方,这样的话可以遇到最小的阻力。
不过,从爪洼到大明路途遥远不说,还要经过西班牙人控制的吕宋岛,以及葡萄牙、西班牙人都有生意的婆罗洲。
因此,柯恩明智地选择了与同样有着非常大海外贸易诉求的英国合作,各自派出五艘船以倭国平户为基地,在瀛洲海峡与吕宋岛之间巡行,想要控制这片广阔水域的海上商贸
与荷兰、英国都打过仗的西班牙人自然不愿意看见海上通路被封锁,于是吕宋岛的西班牙人想要在小琉球岛上设立基地,既是一个中转站,同时也是为了突破荷兰和英国的海上阻拦。
柯恩在得到西班牙的意图后,为了避免让西班牙人在对大明的贸易上取得先机,于是命令雷尔生组成舰队攻占澳门或澎湖列岛,并先到台湾寻找良港。
于是,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简单了许多,雷尔生的舰队顺利登上了澎湖岛,并且找了一名熟悉小琉球南部大员地区情况的渔民当向导进行勘察,想要寻找一个良港驻扎未来的舰队。
不过,在实地勘察后雷尔生发现大员的港口不适合大船进入,故而只好暂时放弃在小琉球岛寻求良港的心思,全力经营澎湖,对以后荷兰人进犯小琉球留下了一个铺垫。
不得不说,柯恩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他看到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称霸东方的远大前景,为此不惜在殖民统治中对当地的土地居民残暴地使用武力。
为了建立对丁香贸易的垄断权,柯恩竟然下令将盛产香料的班达群岛上土着居民杀死或赶走,进而扩大了香料生意的规模,从中赚取了大量利润。
另外,柯恩成功建立起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国家的贸易体系,将荷兰人的贸易足迹从南洋延伸到了大明和倭国等国家,对东印度公司来说居功至伟,同时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对于柯恩而言,大明的海外贸易是一个打开这个庞大东方帝国市场的绝佳时机,故而他肯定想要从中获得更大的利润,首先要摆平的就是王鸿和白诚这两个大明船队的最高文武官员。
因此,柯恩对王鸿和白诚是大献殷勤,他手里有的是从美洲掠夺来的白银以及爪洼地区的香料、胡椒等物品,如果能交换得到大明的丝绸和陶瓷等物品后,运回欧洲将获得无比丰厚的回报。
李宏宇并不着急答应柯恩,有条不紊地在爪洼岛挑选着海关司分衙的地点,同时联络旧港宣慰司百姓的后裔。
旧港宣慰司被满者伯夷王国吞并后,宣慰使施二姐率领宣慰司的百姓移居爪哇的港口新村,她把那里建成了一个商业中心和贸易港口,故而施二姐被满者伯夷封为蕃舶长,管理此地海上贸易。
虽然李宏宇准备把海关司分衙门设在雅加达,但他并没有忘记“新村港”的旧港宣慰司的后裔,那些人的祖先都是从大明迁居过去的明人。
因此,李宏宇特意在新村港设立了一个据点,并且通过与柯恩的谈判成功获得了新村港的所有权,李宏宇准备在在新村港成立“新港宣慰司”,回国后奏请天启皇帝的批准,使得新港宣慰司成为大明的海外领地。
当然了,与两百多年前不同,这次的新港宣慰司只不过打了一个“宣慰司”的名头,实际上它将处于海关司的管辖,是大明在南海的一个重要据点。
作为回报,李宏宇通过王鸿答应给予荷兰人可观的贸易份额,这样一来双方可谓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如果李宏宇这次不随着大明船队前来的话,那么王鸿和白诚十有**不会跟荷兰人打交道,即便进行了接触也只是例行公事而言,不会洽谈商业上的合作。
李宏宇当然知道荷兰人现在赖在澎湖不肯走,死皮赖脸地想要跟大明进行商业贸易,可话又说回来了,荷兰人将在十七世纪成为一个海上强国,故而李宏宇肯定不会与荷兰人的关系闹僵。
在李宏宇看来,他现在要做的是平衡欧洲各国与大明的关系,这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三章 莫卧儿帝国
天启三年二月,大明的船队抵达了莫卧儿帝国的孟加拉湾,进入了孟加拉港,这里是郑和下西洋时的停驻地。
事隔两百多年大明的船队终于再一次来到了孟加拉港,顿时引发了当地人的轰动,纷纷涌到码头看热闹。
由于事先没有得到消息,莫卧儿帝国在孟加拉港的官员开始时还以为来了敌人,吓得连忙整军备战,等得知是大明下西洋的船队后随之松了一口气,前去港口迎接大明的使者。
登岸后,王鸿随即启程在当地官员引领下前去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去拜见莫卧儿帝国的皇帝。
作为南亚的一个强大帝国,李宏宇自然希望跟莫卧儿帝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这次来到孟加拉港自然要拜见莫卧儿帝国的皇帝。
说起来,莫卧儿帝国与大明也有一些史上的渊源,都曾经跟蒙古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莫卧儿帝国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封建**王朝,在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
与蒙古帝国时期不同,莫卧儿帝国上层社会是穆斯林,而基础则是印度教,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
随着帖木儿帝国的崩溃,其皇室后裔巴布尔率军入侵南亚次大陆建立莫卧儿帝国,在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时期进入全盛时期,这一时期莫卧儿帝国内部实行文化融合和宗教宽容政策。
不过,阿克巴这一政策在第四代皇帝贾汗吉尔时期因为地方上的叛乱而被抛弃,而贾汗吉尔就是莫卧儿帝国的现任大汗,也是王鸿前去拜见的对象。
说到莫卧儿帝国就不得不提及莫卧儿帝国大汗的祖先帖木儿,帖木儿本是蒙古帝国西察合台汗国的贵族,后来推翻了西察合台汗国建立了帖木儿帝国,国力强盛一时。
永乐皇帝登基后不久,雄心勃勃的帖木儿准备打着蒙古黄金家族后裔的旗号集结了二十万大军东征大明,企图恢复蒙古帝国昔日的荣光,成为东方世界主人。
一旦帖木儿与永乐皇帝交战,那么将是亚洲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对决,就在永乐皇帝积极地调兵遣将准备迎战的时候,年老的帖木儿却病死在了西域。
他的死亡导致了帖木儿帝国陷入了内部夺权的纷争,各地被帖木儿武力征服的大小国家纷纷举兵反抗,使得帖木儿帝国元气大伤,后来继位的大汉再也没有能力与大明抗衡,故而派人到大明与大明修好。
作为同时期的两大帝国的皇帝,帖木儿和永乐皇帝都在军事上有着非常大的成就,两人未能一战也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王鸿前去拜见莫卧儿帝国大汗的时候,李宏宇也没有闲着,在葡萄牙舰队的护送下跟着大明船队的一支分舰队,去了莫卧儿帝国东南部沿海的马德拉斯港,以及西部沿海的苏拉特港。
李宏宇之所以要去这两个港口自然有着他的原因,这两个港口上有着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站和商馆,李宏宇需要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人打交道。
当欧洲人千方百计想要打开东方市场的时候,李宏宇也把眼光瞄向了欧洲市场,准备在不久的将来打开欧洲市场,因此英国这个新近崛起的海洋强国就显得尤为重要。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全称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有时也被称为约翰公司,是世上第一个“东印度公司”。
说实话,李宏宇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充满了厌恶,如果不是情非得已的话他可不想跟这种唯利是图的公司打交道。
虽然英国东印度公司没有荷兰东印度公司那样大的权力,但它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这使得其实力越来越强。
在李宏宇看来,英国东印度公司以后武力镇压了莫卧儿帝国的反抗力量,故而它更像是一个国家,不再是一个企业,权力之大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英国东印度公司自然也欢迎大明的贸易船队,对他们而言可谓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毕竟现在东亚和东南亚是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人的地盘,英国人很难从中分到太多的利益,而大明海外贸易很显然给他们提供了更多商贸机会。
对于曼谷发生的事情,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倍感遗憾,专门派了一名董事去向王鸿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