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驭大明-第3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干清宫。

    宫门前立着一名内侍,神色焦急地向远处张望,他是天启帝派来在这里等李宏宇的宦官,只要李宏宇一来径直领去见他。

    “李大学士,你可来了,皇上和几位大人正在南书房议事。”

    忽然,那名内侍面色一喜,快步迎着从远处走来的李宏宇说道,准备带着李宏宇见南书房。

    “德公公,给本官打一盆水,本官整理一下仪容!”李宏宇边走边向那名内侍说道,他知道这名内侍是天启皇帝身板的近侍,因为名字最后是一个“德”字,故而李宏宇称之为德公公。

    “你看杂家,连这点儿事儿都没想到。”德公公闻言望了望李宏宇,见其灰头土脸,连忙冲着一旁跟着的内侍说道,“快去,给大学士打盆清水来。”

    很快,一名内侍给李宏宇端来了一盆清水,李宏宇简单清洗了一番后随着德公公快步进了南书房。

    “皇上,山海关是京城抵御建奴的东北门户,切不可让建奴近前,应在山海关前选一处险要坚固之地加以重兵防守,与山海关互为依仗?”

    李宏宇刚进门就听见一个声音高声说道,听声音是英国公张惟贤。

    “皇上,臣觉得应该夺回广宁,把建奴赶回辽东,这样山海关之危自然解矣。”随后,又有一个声音传来,是东阁大学士何宗彦。

    “李学士来了!”眼见还要有人向天启帝进言,李宏宇已经出现在了众人的侧后方,孙承宗率先看见了李宏宇,不由得开口惊喜地说道。

    听闻此言,包括天启帝在内,屋里所有人齐刷刷地望向了李宏宇,当看见李宏宇后脸上纷纷流露出轻松的神色,曾经击败后金的李宏宇现在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臣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李宏宇在众人的注视下快步来到天启帝面前,下跪行礼道。

    “爱卿快快平身。”

    天启帝见状起身走上前扶起了李宏宇,望着李宏宇身上那些无法拍打掉的灰尘感慨地说道,“李学士一路辛苦,先下去沐浴更衣,饱餐一顿后再来一事。”

    “谢皇上关心,如今军情紧急,臣想先议事再休息。”李宏宇闻言向天启帝一躬身,沉声说道。

    “李学士,广宁失守后我军撤到了山海关,现辽东巡抚王在晋与蓟辽总督王象干对下一步的计划产生了分歧,前线的统兵官也多有异议,故而让朝廷来定夺下一步的走向。”

    天启帝见李宏宇神色坚毅,心中不由得感到一阵欣慰,于是望了一眼内阁首辅叶向高,叶向高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李宏宇。

    广宁战败后,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被罢职,逮捕入狱。

    朝廷以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为辽东经略,王在晋上任后打算袭取广宁,但蓟辽总督总督王象干认为就算能攻取广宁也不容易守住,因此还不如重守山海关防卫京都。

    于是,王在晋准备在山海关外的“八里铺”修筑重关,驻守四万人马去守,阻止后金军南下。

    而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认为王在晋驻守八里铺之举不妥,与王在晋争辩无果后上书给首辅叶向高,叶向高也拿不定主意,故而请天启帝定夺,故而有了先前的争论。

    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段小插曲,王在晋能以南京兵部尚书之职得以担任辽东经略,是因为朝廷无人可派,他也是被逼上梁山,不得不迎着头皮去了关外。

    原来,广宁之战后大明失去了对辽西的控制,山海关外再也无坚城可守,熊廷弼和王化贞被朝廷革职查办。

    如此一来,辽东就只剩下蓟辽总督王象干一个人,而王象干基本不管关外事务,只署理关内军务,这也使得他避免了被广宁战败牵连。

    故而,随着熊廷弼的革职需要另外选派辽东经略到任,否则辽东军队将群龙无数,至于辽东巡抚,大明已经失去了辽西和辽东,哪里还需要辽东巡抚!

    兵部尚书张鹤鸣因为在熊廷弼和王化贞的督抚之争中支持王化贞,而王化贞丢了广宁城,因此害怕被朝廷降罪故而主动请缨经略辽东,被天启皇帝加封太子太保衔,赐蟒服玉带和尚方剑。

    可有些可笑的是,张鹤鸣并不是真心巡抚辽东,完全是不得已而为,由于惧怕后金军他故意拖延启程赴任的时间,从其被任命为辽东经略到抵达山海关竟然整整花了十七天时间,然后就待在山海关打死也不出关。

    没过几天,张鹤鸣向朝廷上书说身体有疾无法再理事,请求告老还乡。

    天启皇帝万般无奈,唯有御准了张鹤鸣的奏请,经众臣廷议,任命宣府巡抚解经邦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

    不成想解经邦也不愿意就任,三次上疏以能力不足为由力辞重任,最后使得天启皇帝大怒,将其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经过再一次廷议,在京城办差的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脱颖而出”,于是被提名为辽东经略。

    王在晋也不想招惹这个麻烦,故而请辞不愿就任可天启皇帝不准,王在晋要是再不干的话那么这件事就成为了一个笑话,况且军情紧急辽东那边也拖不起。

    故而,天启皇帝下诏书令其“刻期就道”,王在晋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前往山海关。

    从这个小插曲可以看出,辽西的失陷使得大明朝堂上开始对后金产生一种恐惧的情绪,否则的话也不会一连换了三个辽东经略,这在以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皇上,臣以为要想做出正确的抉择必须要掌握确切的情报,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断。”

    李宏宇得知了事情的因由后沉吟了一下,然后向天启帝一躬身后说道,“臣请前往辽东勘察,再做决断。”

    “皇上,臣愿跟李学士一同前去辽东,互为照应。”这时,孙承宗也向天启帝一躬身,开口启奏道,他早就想统军杀敌可是一直没有机会,这次可不会轻易放弃。

    “如此甚好,有两位卿家前去朕甚感安心。”

    天启帝闻言顿时面色一喜,随后沉声下达了谕令,“传旨,左春坊大学士李宏宇加太子太师衔,东阁大学士孙承宗加太子太保衔,赏蟒袍玉带,巡视辽东,便宜行事!”

    “谢皇上!”

    听闻此言,李宏宇和孙承宗连忙跪下谢恩,蟒袍玉带李宏宇倒不稀罕,不过“便宜行事”可是帮了他的大忙,意味着他能在辽东自主决断,不用再事事请示京城。

    按照惯例,经略辽东者加太子太保衔,这可是从一品的官衔,虽然没有实职但无限荣耀,这也意味着不是任何人都能当辽东经略的。

    本来李宏宇也应该与孙承宗一样加太子太保衔,不过他已经贵为“太子少师”,又成功开启大明第一次海外贸易之功尚未奖赏,故而这次天启帝一并给算上,加其“太子太师”衔。

    由于战情紧急,李宏宇和孙承宗随即告退下去准备出行事宜,朝堂上的不安气氛随着李宏宇的请战而得以消散,毕竟李宏宇几年前在极其困难的情形下击败后金保住了辽东,这次也一定能阻挡住后金军南下的脚步。

    直到李宏宇回来李府出现在秦月和柔儿等人面前,秦月等人才知道李宏宇回来,不过李宏宇不能在家中久留,沐浴后吃顿饭就要离开。

    得知李宏宇要和孙承宗去关外查探军情,秦月和柔儿等人面露关切的神色,心中暗自感到担忧。

    虽然心里不愿意但她们知道李宏宇身为朝廷重臣不得不出关御敌,否则后金军可就要打到山海关下了。

    因此,趁着李宏宇沐浴的时候,秦月和柔儿等人给李宏宇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给他饯行。

    李宏宇吃完饭就起身离开,在城外与孙承宗会合,然后在数百骑兵的护送下风驰电掣地赶往了山海关。

    两人不得不抓紧时间,否则后金军将会占领更多的地方,这与张鹤鸣的畏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九章 广宁之痛

    晚上,一座大山的山脚下。

    李宏宇和孙承宗围坐在篝火前肯定冰凉的饼子,就着水囊里的凉水吃着饭,他们稍事休息后还要继续赶路,想在最快的时间里到达山海关了解最新的军情。

    “唉,王化贞这个蠢人,手握数万雄兵不说还坐拥广宁这样的坚城,竟然被缺少攻城器械的建奴攻破,实在是可恶至极。”

    两人边吃边聊着辽西的军情,说着说着孙承宗不由得来了气,禁不住向李宏宇发着牢骚:

    “李老弟,实不相瞒,虽然我也是文官出身,但反对用文官来统帅武臣,文官治理政务或许再行,打仗是万万不能的!”

    孙承宗不仅是向李宏宇简单地发发牢骚,因为以文驭武的事情他在广宁之战失败后上书给天启帝,说用武将上阵杀敌却用文官指挥,这样对作战极为不利。

    因此,孙承宗建议天启帝加大武将的权力,并且选一个有雄才大略的武将给他假节的权利,让其可以自己任命帐下的偏将。

    天启帝觉得孙承宗的建议甚好,故而按照孙承宗所言抚恤辽东百姓以及精简京师军队,增设永平大帅统军,并修建蓟镇亭障,开京东屯田等等。

    不仅如此,孙承宗还奏请将战败的熊廷弼和王化贞交给有司衙门治罪,以正朝纲,又惩治了一批曲意依从,玩忽职守的的将领。

    这使得不少辽东官员受到责罚,对孙承宗感到敬畏,但也使得很多人怨恨孙承宗,由此可见孙承宗行事公正廉明,是个有魄力的官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能慢慢疏导。”李宏宇听了孙承宗的牢骚后不由得苦笑了一声。

    他也不赞同以文驭武,这样极大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并且使得大明的那些勋贵成为了摆设。

    如果在洪武和永乐年间,打仗都是勋贵和武将的事情,结果攻城掠地无坚不摧,哪里轮得到文官在那里指手画脚。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文官统军的原因复杂,在文官集团执掌朝堂上的政务后,勋贵和武将们又如何能出头,只能沦为依附,文官集团可不希望勋贵集团再度崛起与他们争权。

    “孙兄,王化贞不是在广宁打造了三道防线,怎么如此快就败了?”随后,李宏宇不无疑惑地问向了孙承宗,对王化贞如此快丢失广宁感到震惊。

    据李宏宇所知,辽西明军在广宁设下了三道防线来阻挡后金军,一是借助辽河拉筑第一道防线,二是借广宁城外围的西平堡、镇武堡、镇宁堡等构防第二道防线,三是以广宁的城防做为第三道防线。

    在他看来后金军要想攻破三道防线并不容易,可王化贞却迅速丢失了广宁,实在是令人感到不解和震惊。

    “唉,王化贞简直愚蠢至极,不仅好大喜功而且还用人不淑,以至于广宁惨败!”孙承宗摇了摇头,脸上流露出憎恨的神色。

    原来,天启四年正月,努尔哈赤趁着辽河结冻,领六万大军出其不意地越过了辽河,轻而易举地就破了明军的第一道防线,兵锋直指广宁城外围的西平堡。

    西平有三千明军,在后金军的勐烈攻势下处境堪忧,于是西平守将一连派了三波人马前去广宁求援。

    面对西平的紧急军情,王化贞听从了其信任的中军游击将军孙得功的建议,让孙得功和另一员中军游击将军祖大寿率军前往闾阳与守将祁秉忠会合,然后合兵前去剿灭围攻西平的后金军队。

    结果,孙得功和祖大寿的大军在前往闾阳的途中遭遇后金军的伏击,双方刚刚交锋孙得功和参将鲍承先等人就领头逃跑,前来救援的镇武和闾阳的兵力也被打败,两处的将领刘渠和祁秉忠在沙岭战死。

    最后,祖大寿见大势已去,率领着部下逃往觉华岛去了。

    而西平守将罗一贯根本不知道援军已经被后金军击溃,待援不至后在城墙上向着京城方向跪拜,神色悲愤地说道:“臣尽力了”,然后自刎而死,麾下将领相继战死,西平随之沦陷。

    实际上,直到这时王化贞仍然有守住广宁城的机会,毕竟城里还有两万多守军,再加上城里汉人百姓占据了绝大多数肯定不愿意城破被屠,故而一定会誓死守城,再加上城里又有诸多火器,一旦固守城防的话缺少攻城器械的后金军将毫无办法。

    可惜的是,王化贞的心腹孙得功毁了王化贞最后的希望,孙得功并没有逃出后金的包围圈,为了活命其投降了后金,为了献媚努尔哈赤他决定当后金军的内应帮帮其打下广宁城,活捉王化贞。

    努尔哈赤相信了孙得功将其给放走,孙得功逃回广宁后立刻派兵夺取城门,封锁府库,并在城中宣扬前方战事失败不少人已经投降后金,而且还宣称后金已经攻进了城里。

    这使得广宁城城内顿时鸡飞狗跳,一片混乱,军民惊恐之下四处逃散。

    当时,辽东参政高邦佐见情形不对想要安抚民心,可惜局势太过混乱,百姓们根本不听他的,这使得其想要稳定局势的愿望落空。

    据悉,王化贞当时正在书房里办理军书,对外界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神色悠闲地等待着孙得功传来大捷。

    直到城里一名将领火急火燎地推门闯进来告诉他后金军进城了,王化贞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连忙骑马逃走,由于事情太过仓促因此只有两个仆人他逃了出来,仓惶南下逃命,模样颇为狼狈。

    后来,王化贞在大凌河遇上了率领五千兵力赶来巡防的熊廷弼,熊廷弼见他模样狼狈不由得微笑嘲讽道:“六万军队就可以把敌人一举荡平,到头来怎么样呢?”

    熊廷弼之所以这样说,自然是因为王化贞担任辽东巡抚后夸下了海口,说只要六万兵力就能剿灭后金,可结果却狠狠的打了王化贞的脸。

    广宁地区王化贞节制的兵力有十余万,他不仅没有剿灭后金反而被后金打得丢了广宁城,实在是可笑。

    王化贞闻言自然感到惭愧,不过他现在是败军之将哪里还计较这些口舌之快,因此厚着脸皮向熊廷弼建议,召集兵力驻守宁远和前屯,以挡后金军的兵锋。

    不过,熊廷弼认为为时已晚,辽西明军主力已经被歼,难道要调山海关的守军来迎敌,那山海关可就危险了,故而当务之急是护送百姓进关躲避,免得被后金掠去增强实力,并且坚壁清野不给后金补给。

    于是,熊廷弼和王化贞护送百姓南下入关,这使得后金军迅速南下,进而给了外界辽西明军一溃千里的印象。

    入关后,辽东参政高邦佐觉得无颜苟活,于是自尽身亡,其余官员惴惴不安地等着朝廷治罪。

    值得一提的是,孙得功夺得广宁城后出城请努尔哈赤进城,可是努尔哈赤不相信城高墙厚的广宁城如此轻易就得到。

    于是,后金派奸细进城查探,回报说广宁城的明军已经投降,请努尔哈赤入城,努尔哈赤对此半信半疑,下令后金军原地扎营进行打探,以免有诈。

    两天后,孙得功率领着城里叛军的将领再度前来请努尔哈赤进城,可努尔哈赤还是不能相信。

    即便是一些从城里出来的女真人告知努尔哈赤孙得功已经背叛大明,率军投降后金,努尔哈赤还是不信。

    毕竟,广宁城是九边重镇之一,努尔哈赤不相信他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广宁城,更不相信城里的明军尚未开战就投降。

    直到代善等人亲自进城查看,确定广宁城的明军确实投降了,努尔哈赤这才进了广宁城,自此拥有了辽西这座坚城。

    “这该死的叛徒,如果不是他的怂恿王化贞岂会出兵?他还把广宁城拱手送给了建奴,实在是罪无可恕。”

    等得知了事情的经过后,李宏宇不由得双手一用力,啪一声折断了手里拿着的树枝,恨恨地说道,“这个孙得功必须要千刀万剐!”

    “唉,想我辽西明军在辽西的根基就这么被他献给了建奴,真是该千刀万剐!”孙承宗闻言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谁能想到会出了孙得功这么一个叛徒,直接葬送了大明的辽西地区。

    “谁?”就在这时,远处值守的一名骑兵忽然大喝了一声,好像有什么人靠近。

    听闻此言,那些围坐在篝火前歇息的骑兵们纷纷站了起来,警惕地把手按在了腰刀的刀柄上。

    “这位兄弟,我们是李大学士府上的人。”很快,远处的道路上传来了一个男人的声音。

    不久后,在十余名骑兵警惕地押送下,几名男子被带到了李宏宇和孙承宗的面前。

    当看见领头的那名模样娇俏的年轻男子后,李宏宇先是微微一怔,随后嘴角流露出一丝苦笑。

    “彩霞……”

    孙承宗也是一愣,刚要开口点明领头年轻男子的身份,勐然发现这样做似乎不妥,于是咽回去了后面的话,那名俊俏的年轻男子不是别人,正是李宏宇的第一房妾室、蒙古的彩霞公主娜仁托雅。

    见娜仁托雅忽闪着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他,李宏宇心中一声苦笑,然后向押送的人挥了挥手,那十几名骑兵于是退下了。

    周围警惕地盯着娜仁托雅等人的骑士们也纷纷落座,很显然李宏宇认识那些人。

    “玉儿,你怎么来了?”李宏宇把娜仁托雅拉到了一旁的僻静处,不无意外地问道。

    “我是来照顾你的饮食起居的,你在辽东忙公务,其他的事情就交给我吧。”娜仁托雅娇笑了一声,拍了拍高高耸起的胸脯说道,她早已经不是李宏宇第一次去辽东时的那个小丫头了。

    “那你要听我的。”李宏宇知道娜仁托雅既然来了肯定就不会再走了,于是颇为无奈地说道。

    “嗯!我听你的。”娜仁托雅闻言莞尔一笑,痛快地答应了下来,她就知道李宏宇不会赶她走的。(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章 安抚难民

    第二天下午,李宏宇和孙承宗一行人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山海关。

    得知两人前来,辽东经略王在干、蓟辽总督王象干坤以及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等人出关迎接。

    山海关关门外黑压压地聚满了逃难来的辽西难民,由于管理不善所以看上去一片狼藉,乌烟瘴气。

    虽然熊廷弼和王化贞从辽西溃败,但是却带回了数十万辽西百姓,如何安置这些人使得朝廷非常头疼。

    为了避免这些辽西百姓对京畿地区的治安造成影响,故而唯有把他们安置在山海关,设置了难民营,逐渐予以疏散。

    幸好朝廷调集了大批粮食和御寒的衣物,否则的话势必激起民变。

    “亮出本官和孙大人的仪仗!”

    由于难民营就位于官道两侧,故而李宏宇一行人接近后立刻闻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恶臭,李宏宇的眉头皱了皱后沉声喝道。

    随即,跟在后面的骑兵队列里就奔出了四名骑士,手里举着旗子在前面开路,两两一排,并排而行。

    见官道上来了官军,道路两旁难民营里的百姓们纷纷围聚到路边观望,双目中充满了期望的神色,他们多希望明军能打回辽东,这样他们就能回到家乡。

    李宏宇的眉头微微皱着,他注意到难民营的房子是一个个用草和树枝等物搭建起来的窝棚,勉强可以用来避避风寒。

    “你们谁知道那几面旗子上写的是什么?”很快,道路两旁难民中响起了一个声音,人们对旗子上的内容产生了兴趣,毕竟这念头识字的人少。

    “打头的左边旗子上写的是‘榜眼及第,钦赐翰林’,右边旗子上写着‘状元及第,钦赐翰林’,来的这两位大人一个是状元,一个是榜眼。”随即,一个有些苍老的声音进行了解释。

    “后排的旗子,左边的上面是‘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右边的上面是‘太子太师、左春坊大学士、海关司司关同知兼掌新军编练使’。”

    随后,那个苍老的声音念出了后面一排旗子上的内容,告诉众人道,“诸位,这次来的人是东阁大学士和左春坊大学士。“

    “左春坊大学士?”

    听闻此言,人群中不由得响起了一个惊喜的声音,“左春坊大学士不就是以前的李巡抚吗?”

    “对,李巡抚被皇上封为了左春坊大学士。”随即,一个兴奋的声音紧跟着传来,“乡亲们,李巡抚来看咱们了,他一定能击败建奴,夺回咱们的家园。”

    “李巡抚来了!”

    “李巡抚,我们可算把你盼来了。”

    “巡抚大人在哪里?”

    ……

    轰的一声,难民们顿时骚动了起来,纷纷向前拥着想要找李宏宇,这使得随行护卫的骑兵们顿时变得紧张起来,连忙翻身下马,把李宏宇和孙承宗牢牢地护在了中间,免得发生了不测。

    王在晋等人正在关门前迎候,见那些难民忽然骚动了起来,连忙派兵过去维持秩序,从黑压压的难民中给李宏宇和孙承宗开辟出了一条道路出来,使得两人得以前行。

    “李大人,你一定要击败那些天杀的建奴,夺回我们的家园!”

    见李宏宇被士兵们护着离去,一名中年人不由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