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驭大明-第4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吐鲁番的兵力不多,但李宏宇还是准备了十万兵力,这些兵力肯定不是为图莫尔准备的,而是为了对付叶尔羌汗庭的军队,一旦明军攻占了吐鲁番,那么叶尔羌汗国的汗庭很有可能派遣大军来争夺,届时难免要爆发一场大战。
为此,李宏宇已经在关西和哈密准备了足够多的粮草,毕竟西域不比草原和大明内陆,地广人稀又有很多隔壁和沙漠,要想在地方上补充根本不现实,故而他提早进行了准备。
四月上旬,李宏宇在哈密城举行誓师大会,以满桂为先锋,统帅三万大明西征军开路,他率领剩余的部队押后。
阿布杜拉为此是积极请战,成为了满桂的副将,与满桂一同为大军开路。
由于明军此次来势汹汹,再加上阿布杜拉的因素,故而满桂的先锋部队一路上行进的非常顺利,沿途的城池和地方武装纷纷望风而降。
毕竟两年前明军在敦煌打的那场大胜历历在目,以及图莫尔背叛阿布杜拉为人不齿,故而人们自然不会为其拼命。
结果,等满桂一行人抵达火洲城时,阿布杜拉的身边竟然聚集了两万吐鲁番军队,这着实出乎了李宏宇的意料,看来阿布杜拉在吐鲁番的口碑非常不错。
面对明军的进攻,火洲城的图莫尔一边积极备战,一边向叶尔羌汗国汗庭求援,很显然他挡不住明军,唯把希望寄托在叶尔羌汗国汗庭的身上。
五月上旬,满桂和阿布杜拉率军包围了火洲城,短短一年时间里火洲城的百姓经历了两次围城事件,与去年的惊慌失措相比这一次反而显得非常平静。
毕竟,这一次围城的是阿布杜拉,阿布杜拉再怎么说也曾经是吐鲁番的统治者,自然不会让手下的士兵攻进城后烧杀劫掠。
当满桂和阿布杜拉抵达火洲城的时候,李宏宇的大部队依然在哈密城,李宏宇好像并不着急,慢条斯理地在哈密整训着队伍。
而且,满桂和阿布杜拉虽然包围了火洲城,但却围而不攻,这令城里的守军提心吊胆,晚上根本就不敢安稳睡觉,天知道明军何时就攻城了。
显而易见,李宏宇这样做是把目标瞄准了前来救援的叶尔羌汗国汗庭的军队,是典型的围点打援。
在李宏宇看来,火洲城的吐鲁番军队根本不足为惧,要想守住吐鲁番必须要过叶尔羌汗国汗庭军队这一关。
所以,李宏宇以火洲城为诱饵,想要引诱叶尔羌汗国出兵,只要击败了叶尔羌汗国汗庭的军队那么吐鲁番就可安矣。
然而,令李宏宇感到失望的是,从五月到八月,整个三个月过去了,叶尔羌汗国汗庭并没有出兵的意思。
事后李宏宇才知道,当叶尔羌汗国发现吐鲁番的百姓和地方势力不仅没有反抗,反而欢迎来袭的明军,使得明军兵不血刃地就抵达了火洲城后,意识到吐鲁番是一块不值得收复的领土,否则势必陷入到战争的泥潭。
毕竟,明军可不是西域的那些小国,有着雄厚的国力,一旦开战那么叶尔羌汗国必将元气大伤。
再者说了,吐鲁番地区反正已经不是叶尔羌汗国统治的地方,叶尔羌汗国的君臣经过一番左右权衡后决定舍弃吐鲁番这个难以治理的地区。
这令李宏宇一时间有些苦笑不得,早知道叶尔羌汗国会放弃吐鲁番的话他何必如此劳师动众,还傻乎乎地在哈密白白等了三个月。
虽然李宏宇不着急攻打火洲城,但经过三个月的围困后,火洲城里的守军在这种精神高度紧张的煎熬中惶惶不可终日。
终于,城里的一名将领经过一番权衡后决定学图莫尔,而且做得比图莫尔更加彻底,在一个晚上径直发生了兵变,攻进汗宫囚禁了图莫尔,城里的战斗整整持续了一夜。
城外围城的军队被惊醒后纷纷看着热闹,等到了第二天发动政变成功的那名将领打开了城门,把满桂和阿布杜拉放了进去,这使得满桂是哭笑不得,无疑打乱了李宏宇围点打援的计划。
不过,事已至此也没有办法,满桂唯有先行进城,然后把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宏宇。
李宏宇得知此事后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率领两万人马前去火洲城,作为明军的最高统帅他自然要去火洲城宣示新主人的诞生。
至于其余的兵马,李宏宇让他们继续在哈密休整,也算是对吐鲁番地方势力以及叶尔羌汗国的一种威慑。
值得一提的是,出于对图莫尔的痛恨,阿布杜拉进城后让手下屠了图莫尔全家,亲自用刀砍下了图莫尔的脑袋来祭奠死去的亲人。
等满桂接到消息赶过去的时候,图莫尔的家人已经纷纷倒在了血泊里,图莫尔肩膀上的脑袋也不见了踪影。
考虑到阿布杜拉对图莫尔的仇恨,以及阿布杜达的特殊身份,满桂并没有追究这次的违纪事件,让人收拾好了图莫尔一家的尸骨安葬。
李宏宇抵达火洲城后迅速建立起了当地的政务部门,负责处理地方上的日常事务,在吐鲁番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来改善民生,加强统治。
十月份,李宏宇在火洲城忙得团团转时,叶尔羌汗国派来了使者,希望与大明签署和平协议,愿意向大明称臣纳贡。
叶尔羌汗国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明军轻而易举就攻下吐鲁番地区引发了叶尔羌汗国汗庭官员们的恐慌,为了避免战争唯有按照惯例采用向大明称臣纳贡的法子。
现在看起来这好像是一件比较丢人的事情,可在明朝时期这却是一种非常正常的行为,例如曾经雄霸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开国大汗帖木儿虽然想要东征大明,但之前他也曾经向洪武皇帝称臣纳贡,毕竟当时大明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东方帝国。
李宏宇现在自然不想打仗了,不仅吐鲁番,关西和哈密地区都需要休养生息和治理,以巩固统治,否则的话先前的仗都白打了。
当叶尔羌汗国向大明称臣纳贡的消息在西域传开后,西域的那些小国汗王纷纷到火洲城来拜见李宏宇,以寻求李宏宇的保护,这使得李宏宇的声威在西域达到了一个新的顶点。
为了巴结李宏宇,西域小国的汗王们纷纷向李宏宇进献了金银珠宝以及美女,李宏宇是照章全收,仅以珠宝用以充作治理西域的费用,至于那些美女,李宏宇则把她们匹配给了西征军中的那些功劳显赫的将士,让其能有个家。
实际上,李宏宇来到火洲城后一直忙着当红娘,反正关西、哈密和吐鲁番三地这几年因为战争死了不少男人,使得地方上的女人数量超过了男人不少,正好给西征军的将士们当老婆。
这样一来西征军的将士们也能安心在当地扎根,对官府的统治大有裨益,移民实边可是稳定边疆的一项重要政策。
等一二十年后,西征军将士的后代就会成为维护地方安稳的重要力量。
对于李宏宇给他们成家一事,西征军将士们对此事无比感激,古代穷人家要想讨老婆可没那么容易,而老婆、孩子、热炕头是普通百姓的追求和向往,而李宏宇帮他们实现了这一愿望。
不得不说,在李宏宇无法向西域移民的时候,那些留在西域的西征军将士是维护西域安宁的最大功臣,他们的功绩将永世长存,不会被后人所遗忘。
李宏宇本想在火洲城多待一段时间,尽量多的可能处理当地的那些事务,给地方上衙门上的官员们提供一个做事的范例,使得他们知道处理事务的尺度。
不过,十一月底收到的从京城紧急传来的公文,里面令他倍感震惊的消息打消了他的这个念头,使得他决定明年开春后就立刻返回京城。
李宏宇万万想不到,就在七月份的时候,皇太极竟然率领后金军绕过了明军赖以倚重的关锦防线,翻过外长城后进入京畿,一直达到了北京城下,对沿途进行了一番烧杀掳掠。
这使得全国为之震动,谁能想到耗费了朝廷重金打造的关锦防线竟然成为了一堆没用的摆设。
崇祯皇帝对此是颇为震怒,自从土木堡之变以来,京畿地区还从没有被敌人袭扰过,大明养了那么多兵难道是废物不成?
李宏宇知道,袁崇焕这次要倒霉了,京城的官场将发生一场大变故。
第八百六十二章 起义军
崇祯四年二月,李宏宇趁着冰雪消融之际,在一千骑兵的护送下东进嘉峪关,急匆匆地赶回京城,后金军这次进犯京城肯定使得朝野大哗,天知道会出什么乱子。
护送李宏宇的这一千多骑兵还是当年护送他出关的那批禁军,这些年来虽然有人战死但很快就得到了补充,以至于兵力没有减少,战斗力却在战争中提升了许多。
途径甘州城的时候,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古山率众给李宏宇饯行,经过两三年的整顿陕西行都司的面貌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忙于耕种,士兵勤于操练,已经达到了李宏宇的初步构想。
“太保大人,近来许多流民进入我们都司地界,由于他们不是本地百姓我等不敢收留,但他们又不肯离开,我等只好开设粥场赈济,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还望大人示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古山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苦笑了一声,颇为无奈地向李宏宇说道。
按照古代的户籍制度,百姓们要按照户籍居住,尤其是农民不能私自离开,以免影响地方安定和社会经济。
虽然陕西行都司的地界以军户为主,但也有一部分民户,与军户一样受都司衙门管辖,但不用服兵役。
这次涌进陕西行都司地界的百姓有军户也有民户,可无论军户还是民户陕西行都司都无权接受,也就不能安置,只能把把他们集中起来管理,开设粥棚让他们度过眼前的难关,然后回归乡土。
本来,逃荒的难民是不会往西走的,因为西边的环境比他们更为困苦,通常都会往东走进入中原地区。
可随着陕西行都司的军事整顿和社会变革,军户和民户皆过上了以前无法想象的安逸生活,积极耕种,勤于练兵,可以顿顿吃上饱饭。
这就吸引了很多难民前来,被当地的社会风气和秩序所吸引,纷纷不愿意离开,这使得古山为此很是头疼。
由于李宏宇先前忙着在西域作战,所以古山不想用这种俗事来打扰他,因此就没有禀报,唯有上书所属的右军都督府。
可惜,他的上书已经有半年了,可右军都督府还没有回信,只好趁着李宏宇前来进行请示。
实际上,这也并不是右军都督府不愿意回复古山,实在是他的上报来的时机不对,正好赶上了皇太极率领后金兵进犯京城,朝野为之震惊。
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为此被文官们骂了一个狗血淋头,认为五军都督府应该付这次的责任。
那些都督们自然不乐意了,天晓得皇太极竟然绕过了关锦防线,于是纷纷进行了反驳,朝堂上为此是乌烟瘴气,谁还有心思去处理公务,而且还是这种涉及到户籍的麻烦事。
这年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做多错,故而右军都督府的官员们层层上报,能拖就拖,以至于公文现在没有被批复。
“怎么会有这么多难民?”李宏宇对此感到颇为意外,不由得皱着眉头问向了古山,他记得很清楚,三年前出关的时候陕甘地界的情况还很好。
“太保有所不知,陕北近些年来连年发生灾荒,最近两年久旱不雨,草木枯焦,使得乡民外逃,饿殍载道。”古山闻言苦笑了一声说道。
“太保大人,陕甘地界的饥荒现在愈加严重,加之疫疾肆流,以至于死民甚多,传言已经到了‘草木尽、人相食’的地步。”随后,陕西行都司都指挥同知赵海也叹了一口气说道。
“竟然已经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
李宏宇闻言不由得放下了手里的酒杯,神色严肃地望着古山问道,“朝廷没有救济吗?”
按理说,陕甘出了这么大的灾祸朝廷应该开仓赈济才对,可从古山和赵海的言语中李宏宇觉得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如果朝廷救济的话那么灾情不会如此严重,难民们也不会跑到陕西行都司来。
毕竟,中国的老百姓都是恋家的,如果不是情非得已谁愿意背井离乡。
“不知为何,朝廷的救济好像一直没下来。”听闻此言,古山小心地回道,毕竟这是朝廷的事情他不好多言。
其实,导致灾民流离失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没有说出来,而且也不能说出来,那就是崇祯皇帝登基后竟然连年加派陕甘地区的赋役,并且严令官吏督责税赋,使得农民“皮骨已尽,救死不赡”。
因此,那些在家乡实在活不下去的百姓就唯有拖儿带女地逃难,除此之外就唯有造反一条活路可走。
这也是古山为何小心应对那些难民的原因,他可不想背负上“官逼民反”的骂名。
“事急从权,既然那些难民不愿意回去,那就把他们选择地方安置下来,地方上的衙门对此不能坐视不理,要把安置那些难民作为头等大事。”
李宏宇知道朝廷肯定在难民的事情上发挥了负面作用,因此当机立断,沉吟了一下后向古山说道,“如果把难民安置好了,本太保给其记上一功,谁要是阳奉阴违,那可别怪本官不客气了!”
“太保放心,卑职一定尽力而为,安置好那些难民。”古山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向李宏宜一躬身后说道,有李宏宇的这句话他就敢放心行事了。
李宏宇由于要急着赶回京城,故而没有在甘州城久留,稍作停顿查看了一些周围卫所的事务后就起程赶路。
“古都督,本官有禁军护送即可,不必劳师动众。”
出城后,李宏宇发现城外列队聚集着两千陕西行都司的骑兵,立刻知道了古山的意思,想要让那些骑兵护送他,于是不动声色地回绝道。
“太保有所不知,这两年陕甘地界不太平,我等是担心太保的安全,故而派兵相送,别无他意。”古山闻言知道李宏宇误会了,连忙躬身回道。
“不太平?”
李宏宇的眉头顿时就是一皱,他这几年不是在漠西就是在西域,故而对陕甘地界的情况并不了解,究竟这陕甘地面上有多“不太平”,竟然使得古山要用两千骑兵护送他。
“太保有所不知,现在陕甘境内有造反的乱民一百余股,多则数万人,少则数百,太保乃国之重臣岂能以身犯险,故而还是稳妥点儿好。”
听闻此言,古山犹豫了一下,苦笑着向李宏宇说道,说实话他真的不愿意让这种事情来扫李宏宇的兴致。
“百余股?”李宏宇闻言顿时吃了一惊,万万没有想到陕甘的局势竟然到了如此恶劣的境地。
其实,早在天启七年,陕西就已经有农民造反,由于当时遇上了饥荒,而官吏搜刮催征不断。
故而白水农民王二和种光道等人聚集灾民数百在白水县造反,进而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开始冲击大明统治的根基。
由于参加造反的饥民很多,这使王二等人声势日大,转战渭北各地,攻城夺寨迅速壮大,不仅饥民连一些逃兵也纷纷加入起义队伍,规模迅速扩充到了数千人。
王二的造反点燃了明末百姓造反的导火索,农民起义即成燎原之势。
崇祯元年,陕北府谷农民王嘉胤集结一群饥民造反,王二即率队北上与之汇合,队伍扩展到五六千人,率众南进驻军于黄龙山,所经之处,杀贪官,破监牢,开粮仓,济饥民,可谓风靡渭北。
同时,陕北的高迎祥在安塞,王左挂、飞山虎、大红狼在宜川,王虎、黑煞神在洛川,王和尚在延川,王大梁在汉中南部,韩朝宰在甘肃庆阳,周大旺在武都也举旗造反。
“太保大人,现在造反的乱民已经遍及陕西,连陕西都司和川北都受到了波及。”
见李宏宇神色震惊,古山苦笑着说道,“据卑职所知,许多卫所的军士也因为生计等原因跟着那些乱民造反,实在是令人痛心呀!”
“竟有此事?”
李宏宇闻言眉头不由得皱得更深,如果连卫所的士兵都参加造反,那么情况就很严重了,要知道那些士兵与百姓相比掌握着军事技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
“太保大人,现在世道纷乱,太保乃国之重臣,容不得出半点差错,还望太保接受我等的这个安排。”古山微微颔首,然后向李宏宇一躬身说道,如果李宏宇出事的话谁也担待不起。
“好,本太保准了。”李宏宇知道这是古山等人的一番好意,因此没有再坚持,点头答应了下来,以免他们提心吊胆。
听闻此言,古山和赵海等人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有三千骑兵相送,陕甘地界上的任何一支造反的乱军都不敢上前招惹,他们也就能睡个好觉了。
一路行来,李宏宇的心情越发沉重,沿途景色荒凉,村镇萧瑟,田地里到处是荒废的庄稼,令他暗自不停地摇着头。
这跟他三年前出关时的景象完全不同,仿佛做梦一样,看来陕甘的局势真的已经到了一个严峻的地步。
路途中,李宏宇遇上好几股乱民的队伍,有的正在攻打城镇,有的想要拦路抢劫,结果看见呼啦啦三千骑兵,顿时吓得一哄而散,这也怪不得古山和赵海等人要给他安排两千骑兵护送了。
这一天上午,李宏宇一行进入陕西布政司巩昌府的地界没多久,被前方道路上的军方关卡给拦了下来。
“奉三边总督之命,征调一切往来军卒,你们现在被总督大人征调了。”把守关卡的是一名百户,手里拿着一份盖有大印的公文,神色严肃地向前去查问的禁军千户牛磊说道。
“大胆,你可知道这是谁的的队伍?”
牛磊闻言心中不由得噌地蹿出了一团怒火,瞪着那名百户喝问道,不过一个小小的三边总督而已,竟敢拦当朝太保的路,简直就是笑话。
况且,禁军是崇祯皇帝的御林军,除了崇祯皇帝外无人能调动,三边总督想要动用禁军,这无疑是谋反之举。
不过这也怪不得那名拦路的百户,牛磊等人护送李宏宇到西域后就换上了明军的军服,李宏宇不可能单独派人把他们的服饰再单独运来,因此外人根本不知道这些身穿普通军服的骑兵是朝廷的禁军。
否则的话,就是给这个百户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拦禁军,很显然禁军已经超出了三边总督的管辖范围。
“本官不管你们是什么人,只要从这里经过那就统统被征调!”那名百户身后可是说三边总督,因此自然不甘示弱,瞪着牛磊说道。
牛磊在西域待了多年,说话已经有关西口音,故而那名百户认为他是甘州那边的兵,故而自然在三边总督的节制。
需要指出的是,这名百户的底气不是白来的,三边总督的权力极大,节制河西巡抚、河东巡抚、陕西巡抚以及甘、凉、肃、西、宁夏、延绥、神道岭、兴安、固原九总兵。
换句话说,只要是陕甘地界上的文武官员以及军队,都归三边总督节制和管辖,权力甚大。
这也是那名百户不怕牛磊所护送的官员原因,三边总督可是陕甘地界最大的官了,对方遇见三边总督只有倒霉的份儿。
“我家大人问你,三边总督为何要征调国王军士?”
牛磊顿时被那名百户傲慢的态度激怒了,他可是禁军的千户,连陕西行都司的古山见到他都称呼一声“兄弟”,根本就不怕什么三边总督,他正好开口斥责那名百户,冷不防身后传来了一个声音。
说话的是李宏宇身边的一名护卫,李宏宇已经知道了对方是奉三边总督的命令拦路征调兵力,故而想知道其中的缘由。
见那名护卫开口,牛磊知道是李宏宇的意思,于是硬生生把到了嘴边的话又给咽了回去,神色愤怒地瞪着那名百户。
“总督大人围困乱民头子王二于会宁县,贼人势大,故而总督大人为了将其剿灭特意征调国王军卒。”那名百户闻言瞅了一眼那名护卫,开口答道。
“王二?”李宏宇闻言眼前不由得亮了一下,看来这是天意,先前还听古山提起此人,没想到这么快就遇上了,他不由得有些好奇这个揭开明末起义帷幕的“首义之人”是何方神圣。
第八百六十三章 “首义”之人
会宁县县城。
此时,县城已经被三万官军团团围住,乱军首领王二以及其手下两万余人被困城内。
虽然官军仅比王二的人多一万,但王二的手下大多是百姓,因此岂是那些官军的对手,故而被围后显得十分被动。
城外的官军军营里,三边总督杨鹤召集了手下的官员商议攻城的事宜,对城里的王二是势在必得。
王二可不是普通的乱民头子,而是有着陕甘乱民“首义”之人头衔的重要人物,是第一个举事造反的人,自然要对其另眼相待。
杨鹤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原本在都察院担任右都御史,此次挂兵部右侍郎西衔总督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