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驭大明-第4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六月的一天,安南国南方,费福港。

    费福港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军港,里面听着不少大明水师的船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三桅帆船战舰了。

    海龙号。

    海龙号自从加入大明水师的序列就一直是李宏宇的坐船,实际上已经是大明水师的旗舰。

    李宏宇在船上设宴,招待从安南国东北部高平地区赶来的莫敬德,两人自上次一别已有数年未见。

    莫敬德这次前来是代表莫氏政权的首领,他的叔叔莫敬宽向李宏宇道谢,这些年在李宏宇的暗中支持下莫氏政权组建了一支人数可观的军队,在五月上旬成功攻陷了名义上通知安南的黎氏政权所在的升龙府,活捉了王室成员。

    如今,莫氏政权的军队正在休整,不日即将南下与阮氏政权夹击郑氏政权。

    按照莫氏政权与阮氏政权达成的协议,双反在打败郑氏政权后将分享郑氏政权的地盘,其中郑氏政权占三分之一,莫氏政权占三分之二,双方各自立国,结成兄弟之邦。

    实际上,李宏宇和水师并没有参与到安南国的这场内战,他只是负责给莫氏政权和阮氏政权提供军用物资罢了,使得双方能全力攻打郑氏政权。

    李宏宇真正出手是在郑氏政权被消灭后,届时他将联合安南国南边的占城国,与莫氏政权南北夹击阮氏政权,进而一举将其歼灭,使得亲近大明的莫氏政权执掌安南国。

    当然了,阮氏政权现在根本想不到李宏宇竟然打着这样的如意算盘,阮氏政权的首领阮福源错判了眼前的形势,以为大明对安南国没有兴趣,故而也想借着大明的力量消灭郑氏政权这个心头之患。

    可阮福源也不想想,李宏宇的便宜是那么好占的吗?岂会白白给他提供如此多的军用物资?

    为了使得莫氏政权有着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李宏宇不仅向其提供了大量的物资,而且还派出了水师的武官去整军,使得莫氏政权的军力得以显著提升,也使得李宏宇间接掌控了这支队伍。

    实际上,李宏宇这次请旨前来这里并不单单为了安南国,他的目标是整个中南半岛,想将中南半岛收入囊中。

    李宏宇这样做肯定不是心血来潮,随着海外贸易的繁盛他手下的力量已经在中南半岛进行了全面渗透,对中南半岛的形势是了如指掌,故而到了攻取中南半岛的时机。

    在李宏宇看来,要想控制中南半岛,先解决安南国是其中的关键,作为中南半岛的军事强国,只要能控制安南国那么其余的国家就好对付得多。

    不过,鉴于安南国特殊的特殊地形,灭了郑氏政权和阮氏政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恐怕要需要几年的时间,然后才能扶持莫氏政权上位。

    可话又说回来了,远离朝堂事务的李宏宇现在有的是时间,不怕跟郑氏政权和阮氏政权耗下去,而且还可以顺势处理海外贸易的事宜,他可不想回京城那个是非漩涡。

    由于在安南国交战的是安南国的军阀势力,故而李宏宇就显得比较清闲,可以带着赵欣等人在南洋四处溜达,对于他而言当务之急是巩固南洋的势力,南洋将成为他以后发展的根基所在。

    有了李宏宇的坐镇,海关司在南洋的势力逐渐扩张,尤其是新港宣慰司,更是成为了南洋一个商业繁茂的城市,逐渐变得繁荣起来。

    崇祯七年,经过历时两年的激战后,阮氏政权和莫氏政权终于击溃了郑氏政权的主力军队,在清化府顺利会师,合兵包围了郑氏政权的老巢清化城。

    李宏宇接到消息的时候正在新港宣慰司,立刻启程赶了过去,准备调动水师以及联络占城国来攻打阮氏政权,以助莫氏政权执掌安南国。

    不过,由于郑氏政权的一些将领感到前途无望,因此联合起来发生了兵变,把清化城以及郑氏族人交到了莫氏和阮氏的手里,曾经在按南国辉煌一时的郑氏政权正式走下了历史的舞台。

    李宏宇原本想着采用蛙跳战术,等阮氏军队撤回后从海路偷袭阮氏政权的老巢顺化城。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只要把阮氏一族抓住,那么阮氏控制地区的军队就将群龙无首,很容易被击溃。

    可令李宏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郑氏政权的叛将把清化城献出的当晚,莫氏政权的军队突袭了驻扎在城里的阮氏政权的军队,想要将其一举歼灭。

    可惜事前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结果莫氏军队的偷袭成为了一场遭遇战,双方在清化城里大打了一场。

    因为阮氏军队的数量是莫氏军队的两倍,故而莫氏军队不敌,狼狈地撤离了清化城,被阮氏的军队猛追了一百多里。

    这一下,安南国的局势再度变得紧张了起来,曾经并肩作战的莫氏与阮氏正式撕破脸拔刀相向。

    李宏宇对此是大为恼火,这样一来的话要想结束安南国的这场战事又要花费不少时间。

    本来,阮氏军队撤军后,阮氏的高官都会在顺化城里,这样一来李宏宇就能把阮氏政权的中枢一举摧毁。

    可现在由于要对付莫氏,阮氏的一批高级官员和将领都在外作战,即便李宏宇突袭了顺化城,抓住了阮氏政权的首领,那么阮氏的军队也会在那些高官的指挥下继续作战。

    由于事情已经发生无法进行挽回,故而李宏宇唯有正视眼前的这个麻烦,按计划偷袭顺化城,同时让占城军队做好北上攻击的准备。

    当然了,李宏宇不会让占城国白白出兵,届时将把安南国从占城国手里抢夺的地盘还给占城国,这可是占城国上上下下期盼已久的事情。

    在李宏宇看来,要想保证中南半岛的稳定,必须使得中南半岛诸国的军力和国力处于平衡,因此削弱安南扶持占城就是必然。

    阮氏政权的人根本想不到李宏宇会让人从海上发动攻势,突袭其老巢所在地顺化城,故而当水师的士兵在夜色的掩护下登陆海岸并出现在顺化城时,顺化城里的守军没有丝毫准备,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连城门都没能关上。

    如果换做李宏宇的话,肯定会防备海上的攻击,毕竟安南国的疆土是一个临海的斜长区域,面对大明这种海上强国自然要小心谨慎。

    经过一番混战后,明军水师顺利控制了顺化城,阮氏政权的首领阮福源以及城里的阮氏族人悉数被擒。

    得知顺化城被攻破的消息后,与莫氏军队交战的阮氏军队随即掉转头来前来救援,在行军中几名高级将领发生内讧,一部分继续前去顺化城,另一部分则往西走躲进山里打起了游击。

    李宏宇最不愿看见的就是阮氏军队进山,因为如此一来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才能剿灭这股武装。

    至于前去救援顺化城的阮氏军队,在顺化地区被明军和占城联军击败,非死即降,尔后李宏宇让莫氏军队前去追击躲进山里的阮氏军队,既然这个祸是他们闯出来的,那么就应该由他们来收尾。

    随着救援顺化城阮氏军队的覆灭,阮氏政权所统治的地区纷纷投降莫氏政权,整个安南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崇祯八年二月,莫氏政权首领莫敬宽以安南都统使的名义随着李宏宇前去北京城觐见崇祯皇帝,献安南国的地图和人口花名册,以示归附之意。

    此时,距离李宏宇离开京城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再次回到京城后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沧桑和感慨,因为当年他离开时的内阁阁员和各部院大臣很多已经被撤换。

    温体仁现在已经贵为内阁首辅,现在没人知道,温体仁会成为崇祯朝任职时间最长的首辅。

    李宏宇的回来使得犹如一潭死水般的京城官场逐渐恢复了些许生气,崇祯皇帝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笑容,李宏宇果然没有让他失望,竟然真的收复了安南国。

    为了奖赏莫敬宽的归附之举,崇祯皇帝下令重赏了莫敬宽,不仅赏银千两而且还加其太子太保衔,可谓荣宠无限。

    到了京城几日后,李宏宇敏锐地发现崇祯皇帝越来越强势,这使得朝臣们对其是愈发地敬畏,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阉党”都对崇祯皇帝避之唯恐不及,在他看来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在大明的历史上,除了开国的洪武皇帝和靖难的永乐皇帝杀了不少官员外,大明历史上排在第三的皇帝恐怕就是崇祯皇帝。

    通常而言,永乐皇帝后大明的皇帝皆善待朝中的文武官员,即便被激怒了通常也是打一顿板子了事,能被杖毙的官员很少。

    可崇祯皇帝不同,登基后很快就展现出了铁血的一面,杀了朝中不少大臣,例如萨尔浒之战后一直被关在诏狱里的杨镐、蓟辽都御史刘策、都御史孙元化、漕运总督杨一鹏等一大批官员。

    正是崇祯皇帝的这种铁血手腕,使得他与臣子们的关系越来越僵硬,也越来越疏远,这要是换做天启皇帝绝对不会这样做,孤家寡人的滋味可不好受。

    不过,让李宏宇佩服的是崇祯皇帝非常勤奋,时常批阅奏章到深夜,忙得是不可开交。

    虽然心中感到钦佩,但李宏宇却不赞成崇祯皇帝这样做,大明有内阁也有司礼监,都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的机构,故而身为天子崇祯皇帝没有必要事事躬亲,应该像天启皇帝那样分权行事。

    可崇祯皇帝不是天启皇帝,李宏宇不可能劝崇祯皇帝把批阅奏章的大权分给内阁和司礼监,那样的话恐怕会受到崇祯皇帝的疑心。

    因此,李宏宇唯有静观其变,谨言慎行,以免无意中冒犯了崇祯皇帝。

    如果天启皇帝要是知道崇祯皇帝会这样治理朝政,十有**会后悔把大明交到他的手上,还不如让福王继位,就算福王不推行变革但肯定能掌控朝局,不至于使得大明的局势逐渐变得失控。

    说起来,大明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阶段,百姓们由于生活困苦吃不上饭而造反,为此朝廷不得不兴兵讨伐,这样一来就要增加军费,朝廷为此提高税赋,结果导致更多的百姓吃不上饭加入造反的队伍。

    所以虽然朝廷现在连年征讨地方上的那些造反的乱民,可乱民的规模不仅没有减小反而越来越大,这不得不令人感到深思。

    现如今,朝廷每年都要因为剿匪而耗费大量的精力和物力,李宏宇对此是颇为无语,难道没人知道乱民宜疏不宜堵,只要想办法解决了百姓们的吃饭问题,那么谁还吃饱了撑的去造反?

    其实,纵观大明局势,最令李宏宇感到痛心的就是已将荒废了的东江军,不仅使得大明失去了对后金的牵制,更是成为了后金的一大助力。

    自毛文龙被杀后,东江军就受到了辽东守军的打压和排挤,这使得不少东江武将相继叛乱投入到后金的怀抱。

    李宏宇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东江军的成员多为被后金所侵略失去故乡的辽人,和后金可谓有着家破人亡的刻骨仇恨,

    可是当皇太极大肆笼络汉人,东江军的将领竟然投降后金,其与辽东守军的矛盾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在投降后金的东江军中,最有名的就是东江三个矿徒出身的将领:尚可喜、耿仲明和孔有德。

    他们投入后金以后使得后金势力大增,不仅带去了火器的制造技术,而且还是得后金有了水师。

    尚可喜所掌控的东江军水师成为了后金水师的核心力量,不仅掉头来消灭了残余东江水师,还把大明辽西、北直隶和山东的水师也打得不敢出港,这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

    如果毛文龙健在,东江军的境况何至于此?

第八百六十七章 回京

    崇祯十五年三月,天津港。

    一支满载货物的水师船队缓缓驶进了港口,其中的一艘三桅战船的船身上有着黑色的“海龙”标志,正是李宏宇的坐船海龙号。

    当海龙号在码头停稳后,一名三旬左右、身穿正一品官袍、风度翩翩的男子在众人的簇拥下从船上走了下来,正是大明的当朝太傅、左春坊大学士李宏宇。

    自从崇祯八年带着莫敬宽拜见了崇祯皇帝后,李宏宜以坐镇海关司的名义一走就是八年,期间既繁荣了大明海外贸易,同时也趁机经营了南洋地区,臣服了南洋诸国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南洋王。

    李宏宇这次之所以回京,一是给崇祯皇帝送来一批进献的物资,二来也是向崇祯皇帝报丧。

    大明太子太师、右春坊大学士赵欣于去年出海巡察小琉球时不幸遇上了海难,连尸首都没有找到,搜救数日无所进展,故而推定其已死。

    当然了,所谓的赵欣已死是李宏宇释放出的烟雾弹,其目的自然是避免赵欣的女儿身泄露。

    毕竟赵欣现在的年龄也不小心,女人韵味十足,再女扮男装很容易被外界看出破绽,故而李宏宇就编造了这个死讯让其脱身。

    进了京城,李宏宇第一时间就进宫觐见崇祯皇帝,由于一走就是八年,并且崇祯年间很少在京城露面,故而紫禁城的亲军士兵已经换了一代人自然不认识他。

    “干什么的?”

    因此,见眼前这名三十上下的男子竟然身穿一品文官的服饰,宫门口值守的年轻的士兵们立刻拦住了他的去路,领头的一个伍长沉声喝问道。

    “这位是当朝太傅、左春坊大学士。”发现李宏宇被拦,护送他前来的护卫队长立刻走上前解释道。

    “太傅?”

    那名伍长闻言不由得打量了李宏宇一眼,然后冲着周围的士兵一挥手,冷冷地喝道,“来人,把这些意欲混进宫里图谋不轨的奸细给我抓了,竟然冒充李太傅,真是瞎了你们狗眼。”

    听闻有奸细,附近的亲军士兵们顿时哗啦一声就蜂拥着冲了过来,把李宏宇和护送他的几名护卫团团围住。

    李宏宇见状顿时有些哭笑不得,万万没有想过自己也有被人当成奸细的一天,脸上不由得浮现出郁闷的神色。

    不过,这也怪不得守宫门的士兵不认识他,谁让他自崇祯年后老是在外公干,不要说士兵们,就是现在宫门前进出的官员和内侍也没人认出他来。

    “这位兄弟,这位大人真的是李太傅,不信的话把你的上峰喊来辨认。”护卫队长知道拦路的那名伍长是在尽职,于是无奈地说道。

    “哼,我当然要把上峰喊来,说不定你们还有同党,可要好好审审。”那名伍长闻言冷笑了一声,警惕地望着护卫队长说道,随后让人赶快向值守的上司禀报。

    其实,不用那名伍长去报信,他刚才的那一嗓子已经惊动了在宫门内侧耳房休息的值守百户。

    那名中年百户赶忙带人前来查看,现在大明和后金在辽西打得正激烈,防备后金奸细进宫可是重中之重。

    “李……李太傅,您回京了!”

    当看清了被士兵们围住的李宏宇的面容后,那名中年百户不由得面露愕然的神色,连忙拨开了围着李宏宇的士兵,走上前躬身拱手行礼,“卑职参见太傅。”

    “起来吧。”

    李宏宇闻言微微一笑,终于来了一个认识他的人,随后从腰上摸出了进出宫门的令牌递向了那名中年百户,“这是本官的令牌,请查验一下。”

    虽说进出宫都要凭借令牌登记,但对于李宏宇这种位高权重的高官来说只需要刷脸就行,没人会查验他们的令牌。

    那名中年百户见状顿时面露尴尬的神色,他哪里敢查李宏宇的令牌,李宏宇看出了他的担忧,微微一笑后把令牌塞进了他的手里。

    毕竟查验令牌是规矩,既然他被拦了下来,那么身为当朝太傅李宏宇自然要以身作则,否则如何要求他人。

    “太傅大人,请!”中年百户不敢怠慢,仔细翻看了一下令牌后躬身还给了李宏宇,侧身让开了道路。

    李宏宇微微笑了笑,收好令牌后大步进了宫门。

    宫门前值守的士兵们得知李宏宇来了纷纷伸长了脑袋向这边张望,都想一睹大明太傅的风采,这些年来李宏宇在大明早已经成为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

    京城的消息历来灵通,李宏宇在宫门前这么一露面立刻传遍了全城,谁都没想到多年未曾现身的李宏宇忽然之间回了城,不过此事虽然在意料之外但却是情理之中。

    原因很简单,现在关外的战事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可是大明的头等大事,李宏宇身为太傅自然不能坐视,而且崇祯皇帝也需要李宏宇对战事出主意。

    崇祯十三年年初,建立满清王朝五年的皇太极在吸取了以往强攻宁远和锦州受挫的教训,一改先前猛攻猛打的策略,制定了长围久困迫其出降的作战计划。

    因此,皇太极命令郑亲王济尔哈朗和多罗贝勒多铎等人领兵攻占了锦州城以北的义州城,学着明军的样子驻扎屯田。

    如此一来,锦州城就处于了清军的威胁中,外围据点相继受到攻击。

    一年后,锦州东关守将降清,这使得清军攻占了锦州外城,至此清军完成了对锦州城的包围,填壕毁堑,声援断绝。

    面对眼前的危机局势,锦州守将祖大寿向朝廷发出了紧急求救公文,称“锦城米仅供月余而豆则未及一月,倘狡虏声警再殷,宁锦气脉中断,则松、杏、锦三城势已岌岌,朝不逾夕矣”。

    为此,明廷经过商议后决定全力救援锦州,命蓟辽总督洪承畴领吴三桂等八大总兵出关作战,总兵力近二十万,可谓精锐尽出,是明军在北方的主力部队。

    按照约定,各部会兵于宁远城后合进,以解锦州之围,与清军在锦州城下决战。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传下了圣旨,召忙于海外贸易事务的李宏宇回京议事,如果论到打仗的话那么大明没人比李宏宇更厉害。

    由于李宏宇去年随着海外贸易船队下来南洋,得到消息后立刻赶回了大明,直到今天终于抵达了京城。

    “太傅大人!”

    前往乾清宫的路上,沿途时不时有神色惊讶的女官和宦官向李宏宇躬身致意,李宏宇以前时常在宫里办公,故而宫里的老人自然都认识他。

    李宏宇微笑着颔首示意,与大明别的高官权贵不同,李宏宇虽然位极人臣但平时和蔼待人,对外人的问好通常都会进行回应,这使得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非常好。

    乾清宫此时笼罩在一片惨云愁雾中,嘴上已经留起了胡须的崇祯皇帝正召集朝中的文武大臣商议关外的战事,由于战况不利众人的情绪显得都非常低落。

    崇祯皇帝神色严肃地端坐在龙椅之上,时至今日他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初登大宝的少年天子,而是君威赫赫的大明皇帝。

    面对关外的战事崇祯皇帝既恼火又心急,此次为了救锦州城他可是调集了北方最精锐的二十万大军出关,这些军队可是这十几年来苦心操练的明军主力。

    原本,崇祯皇帝认为明军出关后清军将无法招架而退兵,可无情的现实却狠狠地给了他一记耳光。

    出关的明军不能未能击败清军反而被皇太极率领清军围困在了松锦地区,进退维谷,着实令崇祯皇帝感到恼火,但又无法坐视唯有想办法进行救援。

    可明军的主力已经被洪承畴带走,现在朝廷一时间哪里又能抽调出军队来出关救援,况且又有谁能担此重任?

    “皇上,唯今之计臣觉得唯有调集水师前来,方能解关外之围。”沉默中,一名身穿从一品官袍的官员率先开口,沉声向崇祯皇帝说道,此人是兵部尚书陈新甲。

    “水师?”崇祯皇帝闻言眼前亮了一下,水师虽然行事低调尚不为人所知,但当年石门山一战已经展现出了强悍的战斗力,可谓大明精锐中的精锐。

    “皇上,远水难救近火,水师现在被李太傅调去南洋征剿当地匪民,一时间恐怕无法撤回,而且一旦把水师撤回那么南洋的事情可就要大受影响。”

    这时,吏部尚书李日宣向崇祯皇帝一躬身,皱着眉头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皇上,术业有专攻,水师虽然厉害但精通的是海战,在海上所向披靡,能登陆作战的兵力不足一半,当年李太傅正是基于此原因才没有贸然调水师主力出关作战,以至于与建奴血战石门山。”

    随后,户部尚书李待问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如今建奴势大,水师的兵力显得有些杯水车薪,不宜贸然调动,否则影响巨大。”

    “是呀,水师还是不动的好。”现场的其余官员闻言纷纷开口附和,都反对动用水师。

    水师能打在京城官场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水师一来兵力有限只有三四万,二来还要负责维护海外贸易航道的安全,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最好还是不要动用的好。

第八百六十八章 舍我其谁

    崇祯皇帝闻言脸色随之黯淡了下去,现在海关司每年给他上交三百万两银子的关税,已经成为了他手里的重要资金来源,因此他不希望看见海外贸易出了岔子。

    况且正如李待问所言,水师只有三四万人而已,其中只有半数精于陆战,而建奴的兵力有十多万,就算水师赢了恐怕也将元气大伤,进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