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驭大明-第4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成想,李岩虽然答应了此事但不知为何忽然之间率领着手下的两万大顺军士兵紧急向河南方向行军,并且给李自成送去了一封信,表示事态紧急故而他和宋献策先行一步到河南安排布置。

    李岩的突然出走使得李自成大吃了一惊,立刻意识到事情已经败露,想要派军前去追击但琢磨了一番后放弃了这个念头,现在要是打起来的话势必影响大顺军的士气,进而给了尾随的清军机会。

    既然事已至此,那么李自成唯有让李岩就这么离开,以后李岩念及旧日的恩情肯定不会跟大顺为敌。

    李自成不会想到,李岩之所以忽然之间就跑了与李宏宇有关,李宏宇自然知道李自成要杀李岩,毕竟李岩在后世也相当有名,所以就提前让人拿着红娘子写的书信潜伏在李岩的周围,等牛金星派人请其赴宴的时候拿着红娘子的信进行阻止。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李岩选择相信李宏宇派去送信的人,正如红娘子所说的那样,为了大顺军民的未来率领手下的将士赶去了河南,静观大顺与清军战局的变化。

第八百九十三章 自毁长城

    崇祯十七年年底,南京城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在弘光皇帝举行的迎新酒宴上,弘光皇帝忽然委婉地提出,鉴于朝局已经安稳,因此希望李宏宇能尽快完成对倭国的战事。

    这样既可以使得大明腾出手来全力对付满清和大顺,同时也完成了崇祯皇帝的遗愿。

    言下之意,弘光皇帝希望李宏宇能去倭国坐镇,速战速决,这使得喧闹的酒宴刹那间就安静了下来,与宴的文武官员纷纷惊讶地望着眼前的一幕。

    能出现在酒宴上的人莫不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自然一眼就看出了红光皇帝的真实用意是想把李宏宇调走,减少李宏宇对朝局的影响,故而大家都想知道大权在握的李宏宇会作何抉择。

    “臣谨遵圣旨,年后既赶回倭国坐镇。”在众人关切地注视下,李宏宇向弘光皇帝一躬身,郑重其事地答应了下来。

    轰的一声,现场顿时一阵骚动,谁也没想到李宏宇竟然如此畅快地就答应了下来,就这么轻易地离开了大明的权力中枢。

    弘光皇帝一时间也怔在了那里,他其实已经做好了李宏宇拒绝的准备,可李宏宇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下来,使得他心中又感到一股莫名的愧疚。

    此时此刻,没人知道李宏宇的心情是如何复杂,作为大明的臣子他本想帮弘光皇帝一把,使得弘光皇帝建立自己的嫡系人马,可没想成弘光皇帝却猜忌他,他自然顺势离开,免得牵涉其中,也算对皇家尽了最后一份心力。

    现场的官员们不由得面面相觑,有人脸上流露出欣喜的神色,有人则神情焦急,还有人一脸茫然。

    “皇上,此事万万不……”

    经过最初的错愕后,一名中年官员率先回过神来,起身向弘光皇帝一躬身,想要劝阻李宏宇离京,要知道李宏宇现在可是南明的中流砥柱,一旦离开先前被压下去的各种矛盾必将爆发出来。

    “诸位,皇上说的没错,攻打倭国耗费了巨额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应该早日解决,况且这是先帝给本太师下达的诏令,本太师责无旁贷。”

    不等那名中年官员说完,李宏宇已经高声打断了他,神色严肃地高声说道。

    “皇上,事态紧急,臣决定年后离京赶赴倭国,尽快将倭国打下。”说着,李宏宇向弘光皇帝一躬身,神色毅然地说道。

    见此情形,现场顿时响起了一片叹息声,不少人暗自摇着头,看样子李宏宇心意已决,这都是什么事儿呀,好好的局面硬生生地就这么毁了,南京城无人能代替李宏宇在官场的位子。

    面对决议离开的李宏宇,弘光皇帝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脸上涨得通红,万万料不到李宏宇对南明政权竟然丝毫都不留恋,心中禁不住有些懊悔。

    可君无戏言,而且李宏宇业已表明了态度,那么事情已经很难有回旋的余地,弘光皇帝自己做出的事情就要自己承担。

    扬州的冉兴让得知弘光皇帝竟然把李宏宇赶出了京城,顿时大吃了一惊,连忙跟着寿宁公主启程赶到南京城相劝,想要让李宏宇留下来。

    相对于寿宁公主,冉兴让更知道李宏宇对南明王朝的重要性,朱由崧在南明官场上没有任何根基,属于不折不扣的孤家寡人,如果不是李宏宇在那里镇着有谁会把朱由崧放在心上?

    自从李宏宇来到南京,朱由崧的身边已经聚集了一些效忠的臣子,现在他的君威尚浅,这个时候赶走李宏宇无疑是自寻死路。

    然而,令冉兴让感到失望的是李宏宇已经打定主意离开南京去倭国,南京市面上已经有不少关于他要取代朱由崧的谣言,这个时候他要是不走的话难免惹人非议,而且也会成为弘光皇帝的心病。

    冉兴让自然清楚朱由崧对李宏宇起了猜忌之心,这样的话李宏宇最好的选择就是离开,只是如此一来南明的大好局面就毁了。

    李宏宇不顾安危率领水师赶去北京城迎回了崇祯皇帝等人的灵柩,已经为大明做出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他实在无法对李宏宇要求太多。

    “冉兄,扬州距离南京实在是太近,咱们海关司有些显眼,依我之见还是迁到上海的海城为好,避免没有必要的麻烦。”冉兴让离开的时候李宏宇想起了一件事情,于是郑重其事地向冉兴让说道。

    虽然李宏宇执掌了海关司的大权,但冉兴让是海关司名义上的主官,所以海关司迁徙一事李宏宇必须要跟冉兴让商量。

    “扬州难道守不住了?”冉兴让闻言身子不由得一颤,神色惊讶地望着李宏宇。

    近些年来,海关司下辖的十大皇商的生意已经逐渐从扬州城迁到了李宏宇在上海建设的海城。

    这其实也没什么,属于正常的商业变动,毕竟随着海外贸易的繁荣,海城已经成为了大明的一个贸易中心。

    可十大皇商竟然逐渐变卖了包括江南地区在内的不少产业,以此收回了大量的资金,然后投入到了海外事业的扩张,这就令冉兴让感到非常奇怪。

    在李宏宇的影响下冉兴让也让家人变卖了非海关司势力所在地的产业,把资金投入到了海城等海外贸易繁荣的地方,心中对李宏宇的这个举动倍感疑惑。

    不过,当李自成出人意料地攻占了北京城,而满清又在山海关大败大顺军后,冉兴让终于明白了李宏宇此举的用意,原来李宏宇早就预料到了这些事情,故而大力变卖产业。

    如今李宏宇竟然提出把海关司从扬州迁到海城,不得不令冉兴让心中震惊,难道李宏宇不看好明军守住扬州?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事情不得不防。”李宏宇闻言沉吟了一下,他没有正面回答冉兴让,而是叹了一口气后心事重重地说道。

    冉兴让闻言顿时陷入了沉默,心中充满了苦涩,虽然李宏宇说的非常委婉,可他当然能听出里面的含义,知道李宏宇并不看好明军能守住扬州,而李宏宇的预测一向是精准的。

    事到如今,冉兴让已经顾不上其他的事情,当务之急是把自己家里的事情照顾好,至于大明的命运唯有看天意了。

    因此,过年后,在李宏宇启程离开南京城的同时,冉兴让向弘光皇帝上了一道奏章,希望能把海关司迁到海城,就近管理海外贸易的事务。

    弘光皇帝自然要给冉兴让这个面子,况且海关司衙门距离南京城太近,容易影响到南京的朝局,所以非常痛快地就答应了冉兴让的这个请求。

    随后,冉兴让就开始组织扬州城海关司衙门南迁海城,并出售了海关司在扬州城的产业,收获了一笔不菲的资金。

    在外界看来,李宏宇和海关司是被弘光皇帝给逼走的,因此心中无不对李宏宇和海关司表示同情,这使得李宏宇的名望再度得以提升,成为了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大明忠臣。

    李宏宇回到海城后处理了手头一些紧急的事务,然后乘海龙号前去小琉球,前去看望小琉球南迁百姓的安置事宜,然后返回倭国准备对九州岛倭军的攻势。

    红娘子没有随李宏宇去海城,而是北上去了襄阳府,准备招降大顺军民的相关事宜,以李宏宇的判断满清今年将会对李自成发动决战,大顺军很难抵挡住那些经过辽东战火磨砺的清军八旗兵。

    别看李自成现在拥兵数十万,成为了割据了西南之地的强大武装力量,实际上他的根基非常薄弱。

    崇祯十一年,李自成被洪承畴所败不得不率残部蛰伏陕南商洛山中,直到崇祯十三年年底才杀出商洛山进入河南。

    李自成和张献忠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壮大,是因为当时大明中原和西北等地闹饥荒,成千上万的饥民为了活命蜂拥加入了早饭的队伍,使得农民军的部队急剧扩张。

    正是因为那些饥民,李自成得以驰骋中原,纵横关山,最后出师东向颠覆了大明王朝。

    满打满算,李自成攻克北京之时,他手下的大顺军士兵最多只有三年半的战斗经历,而且与之交战的都是明军的二线部队,明军能打的主力都调到了辽东与清兵作战,这样很难使得大顺军的士兵从战斗中得到锻炼。

    所以,论战斗素养和经验,大顺军远远赶不上与明军在关外打了二十多年的清军八旗兵,一旦清军全力攻打的话大顺军根本抵挡不住。

    弘光元年,二月,紫禁城里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满清迁都大殿正在热烈地进行。

    在多尔衮的建议下,你年幼的顺治皇帝将都城从盛京迁到了北京,成为了紫禁城的新主人,这也意味着满清有了入主中原的野心。

    “大明的弘光皇帝竟然把李宏宇赶去了倭国,真是天助我也!”

    迁都大殿后,多尔衮正在跟几名满清的亲王谈笑,一名士兵把一封紧急公文交给了他,等看清了公文里的内容,多尔衮先是一怔,随后就面露欣喜的神色,大笑着向周围的人说道。

    “李宏宇被赶到了倭国?”几名亲王闻言顿时吃了一惊,谁也没想到弘光皇帝竟然能做出这么离谱的事情来,这样岂不是自毁长城。

    “李宏宇既然已走,那么大明将再无人是我大清的敌手,看来是老天要让我大清坐了天下。”

    多尔衮意气风发地望着那几名亲王,“诸位,这是上天给咱们大清一统天下的机会,咱们可不能错过了!”

    “摄政王,你的意思是咱们要南下?”听闻此言,肃亲王豪格不由得惊讶地问道,先前多尔衮可是想以黄河跟大明为界的。

    “大明本就势弱,又排挤走了稳定军心的李宏宇,虽然他们人多势众,可那些废物岂是我大清勇士的对手?”

    多尔管闻言笑着点了点头,一脸豪迈地向豪格等人说道,“李宏宇一走,咱们也就没了南下的阻力,趁着南边时局不稳咱们一鼓作气打过黄河,届时大明最富庶的江南可就是咱们的了!”

    “摄政王,你就下命令吧,咱们就是打不下江南明军也无力反攻咱们。”

    听闻此言,豫亲王多铎一握拳,神色兴奋地说道,江南在他和满清军民眼中可是繁华富庶、遍地黄金的天堂,只要将其打下来将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摄政王,这是老天要灭了大明,咱们夺了江南就能一统天下。”

    英亲王阿济格也兴冲冲地表示了赞同,从先前的交战看明军根本就没什么战斗力,怪不得要跟满清在关外纠缠了这么些年。

    “此事不可操之过急,要从长计议,明天召集八旗旗主议事,商议下一步的军事计划。”

    多尔衮见多铎等人的兴致被吊了起来,于是沉吟了一下后说道,这可是军国大事自然要进行商议后定夺,岂非儿戏。

    于是,多尔管第二天召集了满清八旗旗主和贵族议事,商议攻打西北和江南的事宜,八旗旗主对进攻江南非常兴奋,恨不得大肆劫掠一番。

    经过商议,清军分南北两路进攻大顺军:

    北路由英亲王阿济格、吴三桂、尚可喜率领由大同经蒙古草原迂回进入陕西,然后由榆林、延安南下。

    南路由豫亲王多铎、孔有德率领经河南进攻潼关,攻下潼关后南下进攻南明弘光政权。

    与此同时,肃亲王豪格率领本部清军去攻占河南以及山东等地。

    就在满清准备着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时,南明政权则呈现出萎靡的态势,内讧不断,政令不畅,党争迭起,各派势力为了权势争得头破血流,狼狈直至。

    不仅如此,兵部尚书史可法督师江北后设淮、扬、凤、庐四镇,授予军政大权,希望四镇兵马能励精图治,以保南京北方安危,这使得四镇迅速坐大出现了军阀化的趋势,拥兵自重,尾大不掉。

    此消彼长,相对之下南明在这场与满清生死攸关的战争中已然落于了下风,其结果自然也不难猜测。

第八百九十四章 不破不立

    弘光元年十一月,倭国,九州岛,萨摩城。

    李宏宇和山下樱子在一众将士的簇拥下来到了萨摩城外,萨摩藩藩主、太宰宫太宰大贰岛津鸣云跪在城前,双手托着家传倭刀乞降。

    经过一年多的围困,九州岛的倭军不战自溃,纷纷向明军投降,岛津鸣云是最后一个投降的大名,萨摩城的粮食已经消耗殆尽,再不投降的话城里的人就要饿死了。

    自此,李宏宇历经数年终于成功攻下了倭国四岛,以大明太师之名监国,成为了倭国的最高统治者。

    为了能使得倭国的局面稳定下来,李宏宇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首先就是废除幕府,然后以崇祯皇帝的遗诏封倭国的天皇为日本王,迁往小琉球居住。

    其次,李宏宇废除了倭国的大名制度,在倭国实行县府省三级政权,被废的大名可以保留一定的财产,失去原先的特权。

    再次,李宏宇将大名占有的财物和土地分给普通的倭国百姓,宣布他们在自己这个监国的庇护下,勿需再被大名们压榨。

    在李宏宇的这三条核心改革措施中,第三条的影响力无疑最大,不仅收买了人心而且还打击了大名的势力。

    李宏宇的想法很简单,他要在倭国扶植起一个新的阶层来对抗原先的大名贵族阶层,而且倭国的各级官员准备从倭国的平民阶层选拔,如此一来谁还会给那些失势的大名卖力?

    岛津命运投降的当天晚上,李宏宇举行了盛大的晚宴来欢庆此次攻倭之战的胜利,他的声东击西之计成为了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将倭国的主力兵力围困在了九州岛,活活地将那些倭军拖死。

    “太师,南京紧急公文!”酒宴的气氛十分热烈,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一名卫兵急匆匆地赶来,把几封密封的紧急公文递给了李宏宇。

    李宏宇见状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这个时候南京来的紧急公文绝对没什么好事。

    沉吟了一下,李宏宇准备从日期最近的公文开始查看,由于从大明到倭国路途不易,因此朝廷的公文并不是即时发送的,需要等待一个适当的日子出海,否则一旦遇上海难可就什么都完了,故而一下子积累了几封公文。

    李宏宇之所以要先看日子最近的那封公文,是因为那封公文所讲的才是江南近一段时间来的情况。

    “唉!”

    等查看了那封公文,李宏宇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把一旁酒桌上的酒水一饮而尽。

    “相公,怎么了?”这时,坐在李宏宇身旁的山下樱子看出李宏宇心情不佳,知道南京那边出了事,于是低声问道。

    “建奴攻破了扬州和南京,史可法在南京战死,皇上被叛徒出卖送给了建奴,恐怕凶多吉少。”李宏宇把手里的公文递给了山下樱子,神色有些黯然地说道。

    “皇上手里可有着数十万大军,怎么这么快就被建奴击败?”

    山下樱子闻言顿时吃了一惊,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再怎么以南直隶的兵力配置都能抵抗了两三年,况且还有长江天险。

    “唉!”说着,山下樱子仔细查看着手里的战报,良久苦笑了一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南明之所以如此迅速地败亡,自然离不开朝堂上的党争。

    李宏宇走后,弘光皇帝自然重用从龙有功的马士英和阮大铖等人,马士英等人排斥东林党一系的官员,对东林党的官员大力打压。

    镇守长沙的宁南侯左良玉虽然不是东林党人,但提拔他的侯恂却是东林党的大佬,故而左良玉与东林党人走得非常近,属于东林党阵营的将领。

    由于马士英等人大力打压东林党官员,再加上拥兵自重的左良玉不甘心只是一名侯爷,故而于弘光元年四月从长沙起兵,以清君侧为名进军南京,目标直指马士英和阮大铖等人。

    马士英被迫急调江北四镇的主力去迎击左良玉,导致面对清军的江淮防线陷入空虚,结果满清豫亲王多铎趁机南下攻打,短短一个月清军就攻破了亳州和徐州等城,渡淮河后直奔最为富庶的扬州而来。

    此时,坐镇扬州的南明兵部尚书史可法虽有督师之名,却实无法调动南直隶的兵力,尤其是作为精锐的江北四镇之兵。

    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军,包括江北四镇在内,南直隶的兵力逃的逃,降的降,有的还充当起了清军的马前卒攻打明军的城池,这使得清军没有遇到什么阻力。

    多铎本想兵不血刃地拿下扬州,可谁成想在扬州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扬州军民在史可法的率领下奋勇抵抗。

    这使得清军遭遇到了入关以来的最大伤亡,清军高级将领毙命者数人,导致多铎在攻破扬州城后大开杀戒,屠城十日作为报复。

    南京城的守军并没有抵抗就溃败,南京官员献城降清,弘光皇帝本想逃向上海地界,前往海关司所在的海城避难,结果半路被随行的人员出卖,以至于被俘。

    至于事情的始作俑者,左良玉没能与江北四镇开战就病死在了九江的船上,其子左梦庚于是率部投降了满清。

    “相公,既然拥兵数十万的南直隶这么快就沦陷于建奴之手,那么大明南方诸省也很难坚持住,不知相公准备何时回去?”

    放下手里的公文后,山下樱子神色关切地问向了李宏宇,谁能想到那些明军竟然如此不济,连跟清军一战的胆量都没有。

    “有句话说的好,叫不破不立,大明如今已经日薄西山,相公对此是有心无力,不如将其彻底打破,而后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

    李宏宇闻言皱了皱眉头,然后低声向山下樱子说道,“因此,相公准备等他们打得差不多了再回去收拾残局。”

    山下樱子的眼前顿时亮了一下,双眸有着无法抑制的兴奋,她自然清楚李宏宇所说的“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的意思。

    李宏宇的心情显得有些失落和黯然,默默地喝着闷酒,他不想面对的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为了能使得百姓们以后能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他现在必须要等待出手的机会。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倍感煎熬,只能坐视无辜的百姓们死于战火的屠戮,但这就是战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便是再残忍他也要面对和接受,难不成让他赶走满清,中兴大明?

    即便他这样做了,挺多也是使得暮气沉沉的大明多撑个几十年,届时还会再度出现乱世。

    南京的失陷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使得原本还算团结的南明政权立刻四分五裂,再也没有一个能发号施令的人,各地有野心的宗室纷纷自立,先后有杭州的潞王朱常、抚州的益王朱慈和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等宣布监国。

    不过这些政权没有根基,不过昙花一现而已,数天后就被推翻,沦为了笑柄,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大明的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到了李宏宇的手里,在各地自立的宗室里,出现了两股强大的势力,唐王朱聿键福州监国称帝,改元隆武,取得了不少南明官员的支持。

    由于消息隔绝,鲁王朱以海随后监国于绍兴,如此一来,南明的地界上就出现了两个并存的政权。

    这个时候,满清为了维护统治再次宣布发令,这使得江南一带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清斗争,清军一时无力继南进。

    原本,这是南明发动反攻一举收复失地的大好时机,可由于南明内部严重的党派斗争与地方势力跋扈自雄,再加上且隆武政权与鲁王政权为争大明的正统地位而形同水火,各自为战。

    因此,南明错过了夺回江南的机会,当清军平定了后方的动乱再度南下时,隆武政权与鲁王政权先后为清军所灭。

    隆武政权灭亡后,桂王朱由榔于肇庆监国,隆武帝之弟朱聿援引“兄终弟及”自立于广州,改元绍武,随后朱由榔也称帝,改元永历。

    与隆武政权与鲁王政权一样,永历政权和绍武政权也因为争大明正统地位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大动干戈,互相攻伐。

    结果,绍武皇帝在位四十余天就被清军俘虏,最后绝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