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们的世界大战-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远的地方,成千上万匹战马正在翻越丘陵,翻越满是硝烟的林地,沿着平原一路西进,仿佛要燃烧尽整个大地。他们曾经都是汉族的先民,熬过了苦寒的迁移,和当地的女真人通婚生存,将脚下的大地变成了自己的家园。
然而,当他们拿起武器,为一少部分而战的时候,为了一己私利站在了自己祖国的对立面。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汉人,却满脸不屑的讥讽和自己一样黄皮肤黑眼睛的同胞们,称这些人为南狗、明狗。
而就在他们如同蝗虫一样过境的时候,他们眼中的那些所谓的南狗们,却已经将手里的武器对准了这些号称身经百战的骑兵们。锦州城下并非是毫无准备的一盘散沙,而是王珏这头食人的幼虎。
原本这位托德尔泰将军是打算奔袭锦州的,结果却带着他疲惫的骑兵部队一头撞在了比凌海还要坚固的防线上。王珏带来的新军部队,包涵了集团军军部在内的3万多人,而真正被王珏丢在正面上的部队,就只有他直辖的集团军军部8000多名士兵。
这些士兵是还没有扩建成第3师的部队,他们的训练已经完成,每一名士兵都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素质最高的战士,而他们操纵的武器,也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精良的战争机械了。
“火炮已经找平!”拿着水平仪,一名新军士兵对身边的军官汇报了最新的调整数据,这些150毫米口径的重炮都是由列车拖拽而来的,正是因为这些巨大的武器占用了铁路,所以大部分新军士兵才只能乘坐汽车和马匹赶往前线。
王珏花了海量的金币武装他的部队,而这支部队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和传统的旧式军队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他们都是职业军人,而且是这个世界上素质最高的职业军人。这些士兵可以学习操纵最新最强大的武器装备,而且每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的领导才能,足以成为一整支军队的骨干支撑起数百万大军。
当然,除了人员之外的区别,这支部队在装备上也绝对可以突破以往所有人对军队的印象——仅仅一个传统的步兵师就编制了整整30门150毫米口径的重炮,这要比其他国家的精锐部队多出三分之一。
加上集团军军部直属的6门200毫米口径的重炮,还没有完全整编完成的第3师已经到位的30门同样150毫米口径的火炮部队,王珏在锦州城下调集的重炮部队比托德尔泰估计的要多出差不多三倍。
“冯平章将军在离开锦州的时候,留了15门100毫米口径的大炮作为支援火力,我们的步兵团手里也有这样的火炮,都已经部署在敌军进攻的防线上了,如果托德尔泰攻击锦州,他可能这辈子都会记得今天的损失。”王琰在汇报部队布防的时候,对王珏难得的开起了玩笑来。
“我花了整整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才打造出手里的这支部队,如果今天这支部队不能让我看见未来胜利的希望,会比丢掉锦州更让我绝望。”王珏站在锦州城附近古老的城墙上,这些城墙现在都已经荒废了数十年,如今只能当古迹去凭吊了。
“报告!”一名军官跑到了王珏和王琰两个人的身边,立正站好之后敬礼说道:“叛军已经开始对我第一道防线发动攻击,邓晓飞上校请两位长官返回指挥部。”
“区区一个托德尔泰,还用不着我亲自上阵指挥。”王珏笑着对赶过来的军官说道:“告诉郭晓飞上校,这场战斗我交给他指挥了……要吃下锦州城,须得让叛军崩掉一嘴牙才行啊。”
“开火!”在两到铁丝网之后的散兵坑内,一名大明帝国的军官对自己的手下们下达了攻击的命令,那些驱赶着战马向锦州城飞奔的叛军们也在同时发出了呼喝声。一时间枪声开始密集起来,子弹呼啸着在双方之间来回穿梭,鲜血飞溅战马嘶鸣,大片的麦田一瞬间就变成了人间地狱。
“开火!”坐镇指挥部的邓晓飞上校是王珏一手提拔起来的年轻指挥官,他的军衔升迁几乎就是伴随着整个新军的壮大变化的。可以说比起一些半路加入的军官来说,他对整个新军的感情,不在司令官王珏之下。
这个年轻的军官在听到了王珏给他的命令之后,就从容的抓起了电话,对着另一端的炮兵阵地,下达了开始攻击的命令:“一个弹药基数,按照预先试射覆盖区域攻击。”
放下手中的电话听筒,新军的各个炮兵阵地上,指挥官们开始下达一个接着一个的命令,旗语兵在不停的挥舞着手里的旗帜,所有的炮手都在摇动的手里的摇柄,将火炮调整到最佳的射击角度。
然后装填手们就抱着炮弹将这些危险的东西塞进炮膛之中,随后炮手就熟练的闭合了炮闩。一连串的战术动作一气呵成,甚至大多数炮手们都是在同一个时间完成了准备工作,他们安静的单膝跪地或者站在火炮的两侧,面无表情的拉响了身边冰冷的火炮。
49炮声轰鸣
一瞬间的平静之后,火炮那黑洞洞的炮口喷射出了闪耀的火焰,巨大的爆炸将地面上的灰尘都震动得弥漫起来,冲击波让整个炮兵阵地上都蒙上了一片灰雾。然后震耳欲聋的射击爆炸声才传到耳中,仿佛是巨人的怒吼一般,飘散到天空中久久回荡,无法平息。
“角度下调0。2度!覆盖式攻击,射击……准备!”随着军官的大声命令,旗语兵们再一次迅速的挥舞起手里的旗帜来,他们的动作规范并且流畅,每一下都带着力量,美感十足。
看到旗语的炮手们简单的调整了一下火炮,掀开了炮闩散去内部燃烧蒸腾起的烟尘,然后装填手们就将早就抱到一旁的炮弹塞进了大炮内,退到一边等待着炮手们继续操作。
他们是这个时代的高技术兵种,所以他们面对敌人的时候不需要太多的勇气和毅力,只需要按照训练时候那样,将他们的战术动作一次接着一次的完成,就可以了。而他们如此从容的开始自己的战斗的时候,他们给敌人造成的压力,却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支部队。
因为当他们规范操作,装填好第二枚带发射的炮弹的时候,甚至第一枚发射的炮弹还没有落在敌人的头顶上,这种倾泻弹药的速度,绝对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我的天,他们能用这么点儿时间打光手里的一个弹药基数的炮弹?”一名驻守在锦州城内的大明士兵面露惊讶的看着远处那些随着节奏一次又一次装填弹药的新军士兵们,在如此高强度的炮击下,这些士兵竟然有时间在射击的间隙中单膝跪地休息体力。
另一名士兵则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更远一些的地方,那里停放着随着这些炮兵一起到达的列车车皮,整箱整箱的炮弹存放在那里,堆放的整整齐齐:“怪不得他们带着这么多炮弹,看来带少了,还真不够用啊……”
原本看到王珏带来的部队只有万余人的时候,这些驻守在锦州的第29军士兵们还有些不以为然,他们以为王珏带来的兵少,根本不足以扭转锦州的战局。可如今看到新军在火力上拥有着明显更强的压制力之后,他们就知道叛军想要夺下锦州,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
对于自己人来说,这样训练有素的军队绝对算得上是强而有力的支援,在这些友军的耳中,如此密集而且有规律的炮击声简直就如同天籁一般动听。
而对面与之为敌的对手们,现在的感受就没有那么美妙了。此时此刻正站在高地上,看着炮弹落入进攻的部队头上的托德尔泰,现在的心情就说不出的纠结。
他带着自己的骑兵,或者说金国几乎所有的骑兵,一路赶到了这锦州城下,他们奔波劳累,辛苦万分。不过现在眼前的一切证明了,这么多天来他们奔跑到这里来,仅仅只是为了让明国的军队屠戮的。
“轰!”又一枚炮弹落在了阵地上,这些炮弹如同犁地一样,规律甚至有些显得呆板,不过这种蕴含着节奏的炮击让眼前的这位金国名将托德尔泰彻底的产生了错误的估计。他的手紧紧的按在自己腰间的指挥刀上,仿佛要捏碎上面的刀柄一样。
根据经验判断,在锦州城内的明军部队,能够打出如此密集的炮火,只要应该有5万人以上的部队。看来明朝不仅仅反应迅速,第一支成规模的增援部队,已经赶到了前线,金国想要速战速决,将明军压缩在狭小的锦州地区,是不可能了。
对方有一支整整5万人的部队,他现在身边的骑兵全部加起来,也只有仅仅3万多人,怎么可能击败据称而守而又训练有素的敌军呢?况且他带来的部队,现在人困马乏,甚至连溃败都跑不出原本应该能够跑出的速度了。
“听炮声,对方至少应该有300门以上各种口径的大炮,而且绝大部分都是100毫米口径以上的……”有些不相信自己猜测的托德尔泰看向了自己身边的副官,难以置信的问道:“锦州城内有至少一个军的兵力?3个师?”
“将军!我不觉得明军有这么多兵力,不过两个师应该还是有的……”副官吞了一口唾沫,然后回答了托德尔泰的问话。他说话之前看见一名士兵大约在一千米之外,被明军的炮火击中,战马都断成了两截,鲜血四溅惨不忍睹。
很快,明军的野战防御工事就阻止了叛军骑兵继续进攻。机枪还有战壕在现在这个时代拥有着无与伦比的防御能力,防守方处于天然优势。这也是金国为什么可以在蓟辽防线后面苟延残喘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不是大明帝国的几次进攻损兵折将,在吉林耀武扬威的叶赫郝连早就被绞死在紫禁城门口了。
“锦州已经拿不下了,我们在这里的攻击至少损失了1000人……再打下去,也是徒增伤亡,留下伤残士兵,其余各部,向凌海撤退吧。”托德尔泰听到自己的副官也是这样分析,更加坚信了他私下里的判断。如果强攻坚固设防的阵地,金国根本不可能和大明开战,放弃锦州保存现有的实力才是首要任务,如果在这里损失数万大军,那才是断了金国的国运。
托德尔泰刚刚想要下达撤退的命令,就看见远处一名军官慌慌张张的跑过来,甚至连自己的钢盔都不见了。对方脸上被烟熏得难以辨认,想来这一路上他经历了不少倒霉的事情。他一边跑,一边向着托德尔泰叫喊:“不好了!将军!不好了!将军!出大事了!”
感觉不妙,怕对方喊出不应该说的事情,乱了军心的托德尔泰想要出言阻止对方继续说下去,可已经为时太晚了。只听到对方一边哭丧着跑过来,一边喊道:“将军!一支大明帝国的军队夺了后卫部队的辎重,正向这边杀过来!”
50溃败
听到这个消息,托德尔泰大惊失色,他刚刚还在犹豫是否要撤退离开,返回凌海与助阵的日本陆军汇合起来。结果还没过多久的时间,现在他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手里的数万金国骑兵,带回到安全的地方了。
旋即他就开始推想起各种问题来,首先是这支袭击他后队的大明士兵究竟来自哪里。如果是从凌海方向回撤的大明帝国第29军的部队,那是不是意味着日本人在凌海已经得手了?
但是他转念又一想,这推测又似乎并不合理。他率领金国的骑兵部队绕过了凌海,目的就是日本人和他都不愿意在凌海附近的明军防御工事上消耗兵力,没有理由日本人再他走后,又开始猛攻不计损失猛攻凌海了。
既然不是日本人攻击凌海得手,明国29军溃败下来的残兵,那就只有两个可能性了——来自蒙古的明国骑兵部队,或者是日本人在凌海那边撤了围,让冯平章有条件抽调军力来拦截他的后路了。
也不怪他没有考虑到明朝其他地方援军到来的可能性,因为用时间来推算的话,明**队能够最快速度赶到战场上的,无非就只有几支部队,并没有可能平白无故的变出人来。
于是他只好将目光转向了来报信的人,开口咬牙切齿的问道:“明国的部队是骑兵?还是步兵?”
……
张建军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手有些微微的颤抖,即便他这样的军官在明朝里面已经算是比较出众的,可是却依旧无法改变他初经战阵的事实。缺乏作战经验的他,在指挥新军第1师击溃了叛军的辎重部队之后,突然发现战争已经真的变了模样。
只要固定阵地没有时间被建立起来,那么类似如今这种大规模远距离的突击作战就会变得越来越多,而这种突击打破了兵力等传统衡量事态优劣的数据,取而代之的是一支部队进攻的速度,与保证进攻速度之下维持战斗力的水平。
而张建军发现,现在他手里的部队,可能是这个世界上能够完成这样任务的最好的部队了。一辆接着一辆汽车运载的步兵,还有那些一人两马甚至一人三马的骑兵们,完全可以用比以往所有部队更快的攻击速度捣毁敌军脆弱的部分。
就是现在,他的部队如同虎入羊群一般,撕毁了叛军的辎重部队。对方甚至连像样的抵抗都没有,就被他突如其来的攻击给击垮了,绵延数公里的叛军溃兵他到现在还没有完全俘虏,甚至不得不下令击毙混乱的敌军投降部队来加快打扫战场的速度。
“上校经此一战,足以扬名辽东了。”一名军官骑着战马在张建军的临时指挥部边停下,跳下马来大声的贺喜道:“这一战至少能抓2000俘虏,击毙的少说也有500人,要不是这些叛军骑兵跑的太快了,战果还要更大一些。”
他的话一点儿也没有让张建军感觉到轻松,反而他感觉到自己面对的压力更大了:“来的时候,司令官说如果我们遇到的叛军部队超过3000人,那就证明随后突围的叛军人数在2万以上……必须让士兵们立刻布置防御阵地了,被骑兵直接冲击,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一次王珏依仗着新军火力强大的优势,玩了一出分兵再分兵的把戏。他率领新军司令部直辖的部队驰援锦州,却把机动能力更好,奔袭能力更强,成军也更早一些,战斗力最可靠的第1师分了出去,让他绕过奔袭而来的叛军骑兵,突袭了叛军辎重。
但是得手之后他也知道,依靠第1师的1万5千多人不可能将叛军的败兵全部堵住,所以只能命令张建军放弃围堵,沿着主要公路布置防线,略微迟缓一下叛军溃败的速度就可以了。
王珏也没有打算带领他手里的新军追击,因为即便是算上张建军手里的第1师部队,他王珏手里能够拿得出手的,也不过只有3万多而已,而他的第2师部队,此时此刻已经在营口的码头上,开始卸载自己的装备了。
第一次指挥部队作战,第一次带着他训练出来的新兵迎战常年在前线驻扎的叛军精锐,结果张建军发现自己胜利的毫无悬念,甚至连损失都有些微不足道。
“让部队按照作战手册上的要求,布置铁丝网和散兵坑!让炮兵部队进入战斗状态,部队结成环形防御工事,至少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两道防线!”看着现在还略微有些颤抖的自己的手掌,张建军知道他现在能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按照事先的计划,按照平时的训练做好每一个细节。
……
这一边的明国将领张建军在做好每一个细节,而另一侧正准备溃败的金国将领托德尔泰,则已经顾不上什么细节了。他没有去管那些已经陷在明军阵地上的部队,也没有派人去收拢散落出去抢掠的侦查骑兵,就带着身边的主力部队,开始向后撤退了。
这一次他败了,败得极惨。他带来的大约有4万名所谓的金国骑兵,现在估计能够逃回辽东的,能有2万就算不错了。就这么一半的部队,还是明**队兵力不足,围堵能力有限才留下的。
他不敢轻易的停留,带着部队调头就走,因为人困马乏,时不时有人掉队,等回到了被新军第1师击溃辎重部队的地方的时候,他手里的人也就只有1万8千多了。
因为根本没有多少重炮,他尝试着攻击了一下张建军的新1师,结果丢下了300多具尸体之后,得到的只是一个敌军阵地无法突破的情报而已。托德尔泰也不敢托大留下来继续攻击张建军的部队,只能带着人绕过了张建军的防线,继续向东撤退。这一退,他就带着自己的残兵败将,退到了凌海附近,才停住了自己的脚步。
51变化
在大洼留守的金**队指挥部内,一名军官正在看着收缴上来的战利品名单。金国处理这些东西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将这些劫掠所得尽可能多的分发给士兵以及军官,鼓励他们继续战斗下去,争取更多的好处。
大洼并非是什么重镇,只是因为挨着盘锦,所以受到了日本陆军纵兵劫掠的影响,县城之内一片狼藉,甚至街头还能看见无人问津的尸体。
现在附近的金**队大约有4万5000多人,这些部队被安排在这里,是为了防止驻扎在旅顺还有大连的大明帝**队趁机北上的。虽然战前分析表明,这些大明帝国的军队人数不多,并不敢贸然北进,金国却还是分出了大量的兵力,扼杀掉明军任何翻盘的可能。
之前金国部队不惜长途奔袭,在突破奉天防线之后,猛攻盘锦,切断大明帝国陆上与辽东半岛的联系,其目的也是尽可能的阻止明军遥相呼应,前后夹击金国突入辽河平原的金国部队。
留守在这里的金国部队虽然人数上看不少,但是并非是精锐。这些步兵一路上赶到了相应的位置,却再也不愿意挪动自己的脚步,只愿意龟缩在大洼县城附近,对辽东半岛上的明军采取了一个防御的态势。
也不怪他们做此选择,首先就是托德尔泰指望他们稳固后方占领区,不愿意让他们贸然南下去招惹辽东半岛的大明帝国守军;而另一方面,抚顺和辽东半岛南部地区,按照金国和日本之间的协议,是要划归日本,作为驻屯之用的。
驻守在这里的金国将领,名为叶赫郝战,他是自称金国皇帝的叶赫郝连的族弟,是金国的皇室成员,算得上是叶赫郝连的心腹爱将。让他带着重兵在大洼拦截少量北上的抚顺大明部队,也算是白送给这位皇亲国戚的军功。
此时的叶赫郝战正带着一群卫兵,在大洼县城周边,巡视刚刚建立起来的防御阵地。他虽然并不如托德尔泰为军中宿将,但是却也有几分本事,至少在这里组织防御,还是绰绰有余的。这也是金国皇帝叶赫郝连敢于把他派到这里的原因,也是他能够率领大军独挡一面的原因。
“你说城外的2000日本陆军士兵正在集结?又没有接到明军北上的确切消息,他们这个时候突然动起来,不会没有原因……”叶赫郝战听到了自己手下提供的消息,皱着眉头嘀咕了一句。
日军大营突然有了动静,这让他这个金国将领也有些坐立不安,毕竟比起已经盯着大明帝国沿海数十年的日本来说,他们金国还没有那么强大的渗透能力。最近几天张柏庭那边传来的消息也都是一些没有大用的,大明帝国的东厂正在严查,金国上下一时间失去了对大明帝国情报方面的优势。
……
叶赫郝战胡思乱想猜着日本人究竟在想些什么的时候,日本上上下下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了。因为刚刚从大明帝国北方重要港口天津传出来的消息,明**队已经由大明帝国的北海水师护送,向辽东半岛运送了大量的部队。
这个消息让日本有些不知所措,随后感觉到的就是巨大的压力:日本海军争夺渤海制海权的作战行动并没有成功,所以大明帝国的海军舰队在渤海内依旧还拥有着近乎绝对的统治力。
现在大明帝国明显在用这场局部上的胜利做文章,企图用更快的兵力输送速度,来扭转辽东战局——日本陆军的动员虽然比大明帝国更早,移动的也更早,可是这些部队现在都在朝鲜缓慢北上,根本不可能比乘船到达营口的大明帝国陆军更快投入战斗。
“必须要阻止大明帝国的北海水师继续运送部队到辽东半岛去……如果任由明国的船只往返天津抚顺,那我们切断辽东半岛到大明的路上通道,又有什么意义?”远在日本的陆军大臣佐藤文拍着桌子,对面前的海军大臣织田武博吼叫道。
他的话让坐在一旁的东乡贵一脸上有些难看,因为正是因为他指挥的海战出现了问题,才导致现在辽东局势一步步恶化到现在这个地步的。但是他的上司织田武博可没有承认错误的觉悟,立刻拍着桌子回敬道:“战争充满了不确定性,海军没有失败,你凭什么指责我们?”
“都不要吵了!”作为日本内阁的首相大人,上杉安达好不容易才止住了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之间的互相攻讦,他想了想就开口说道:“我们只知道大明帝国的海军保护着舰队离开了港口,却不知道他们的确切位置在哪里,这不是一个好消息。”
他缓慢的走到地图上,指了指旅顺还有大连,继续说道:“如果是大明帝国亡羊补牢,出兵增援旅顺大连,还算是可以接受的结果,可如果明国想要在辽东半岛投入兵力反击,我们该如何应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