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们的世界大战-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明帝国的制式军服,因为寒冷外面还披着一件看上去很厚实的军用大衣。一双皮靴上还裹了一些污泥,不过看得出来之前被擦得很亮。
看似宁静的小站,实际上已经人满为患,在这名年轻的少将身后,站着的是密密麻麻背着武器的卫兵。
列车停靠在小站上的时候,列车员显然被眼前的景象给吓了一跳。他是一名俄罗斯族人,不过因为常年在这条铁路线上跟车,汉语说的相当的地道。
“车上是莫斯科公国的特使先生……”看着背着步枪站得整整齐齐的大明帝国士兵,列车员赶紧开口说道。
“知道你们车上有特使,如果没有特使,我们还不来这里呢。”一个大明帝国的军官把手按在自己的武装带上,开口说道。
他说话的时候,因为寒冷,嘴边吐出了一股白雾。毕竟这里依旧还是2月末的时节,有的时候还会飘雪。
莫斯科公国的特使发现了异常,也看到了车厢外面站满了军人,他好奇的透过窗子看着站台,认出了一个他很熟悉的人来。
站在站台上的那个年轻的少将,可是大明帝国西北军区如日中天的将领,也是大明帝国高层非常看好的一个将领新军派系里面炙手可热的人物,同样是少壮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郭兴。
郭兴实际上并不年轻,也是快四十岁的人了,可是如果看他的军衔,和现在身上挂着的职务,就只能对他这样的妖孽用年轻来形容了。
出身新军,同样也是王珏一手栽培出来的牛人,郭兴虽然没有参加朝鲜半岛之战,也没有南下去和锡兰拼个你死我活,可他却没有落下半点晋升。
就在昨天,兵部已经下令,晋升郭兴为中将,礼服还有肩章都已经在路上了。同时来的还有皇帝陛下的圣旨,荣宠一时无两。
张建军还有杨子桢在朝鲜半岛拼杀的时候,郭兴只能带着原来的辽北军底子组成的第3集团军,驻扎在莫斯科公国与大明帝国的边境上。
在这里,他手里捏着大量的兵力,虽然现代化程度可能比不上第一集团军或者第二第四等集团军,可也是一个兵力超过二十万的重型集团军。
他手里也有补充到的1号坦克,还有1号突击炮这类的改进型,而且他手里还捏着3万精锐的骑兵,纵横蒙古草原。
从他独当一面,在蒙古边境上与莫斯科公国的边境部队对峙,就知道他在皇帝朱牧陛下印象里,是一个沉稳的重臣。
所以,皇帝陛下才会力排众议,让一个年轻的将领领兵在外,并且负责一个方面的防御工作。
郭兴也果然不负众望,在蒙古境内(西伯利亚等地区)布置了弹性防线,并且把连接大明帝国和欧洲之间的蒙古铁路,守了个滴水不漏。
大明帝国从未启用过如此年轻的将领到蒙古领兵,所以郭兴的到来,也给整个防线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莫斯科公国的特使先生出来,我有几句话想对他说。”郭兴斜着眼睛看了一下脸色都已经吓白了的列车员,冷冷的开口吩咐道。
他说话的呃声音太冷,以至于让列车员哆嗦了一下也不知道是因为天气太寒冷,还是因为郭兴的威慑力太高。
对方赶紧点了点头,转身就走回到了列车车厢。好半晌的功夫,莫斯科公国的特使才走下了车厢,看了看站在那里的郭兴,回头对自己跟着的翻译问了一些什么。
很多外交官都把会汉语当成是一种优势,世界上过半的外交职业从业者,都是要学习汉语的这是当年天启皇帝开疆拓土之后留下的后遗症,被随后征伐世界的天启后人们延续了百年,差不多已经成了习惯。
尤其是跟大明帝国的礼部打交道,如果不会汉语,一方面要被认为是挑衅失礼,弄不好要失去谈判机会;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不便,因为大明帝国瞧不起带着翻译的外国人。
华夏华夏,如果连说汉语都做不到,在骄傲的大明帝国上下眼中,基本上和蛮夷也就画上等号了。
显然,郭兴面前的这个莫斯科公国的特使,就是一个不会说汉语的“蛮夷”。郭兴眉毛挑了挑,一只手从大衣里伸出,握着马鞭指了指对方:“告诉他,我来这里就是想对他说一句:去京畿如果对我皇帝陛下有半点不敬,我郭兴定取他的项上人头!”
说完,也不管翻译究竟如何交代,郭兴转身就走。他身后的士兵也不多做停留,跟着自己的将军转身离开。
随着皮靴踢踏地板的密集声响逐渐远去,站台上又恢复了平日里的冷清。那个接替了王甫同,差不多要成为蒙古土皇帝的男人,就这么带人离开了。
“他说……如果您对大明帝国皇帝不敬,就一定会杀了你。”翻译也是一个莫斯科公国的俄国人,开口用俄语翻译道。
“这是他对莫斯科公国最后无视条约,倒戈针对大明帝国向我们表达不满呢。”特使看着骑着战马远去的一大队卫兵,看着领头之人淹没在骑枪组成的林子尽头,开口说了这么一句。
“不过也不用管他,不过是一个领兵的罢了。”看到人已经走远,这名特使先生全无刚才的拘谨,很是纨绔的笑了起来。
和英国特使布朗有些不太一样,这位来自莫斯科公国的特使先生,就是一个身份尊贵的亲王罢了弗拉基米尔七世安排他来大明帝国,不过是提携贵族罢了。
这一次莫斯科公国打定了主意,决定要在英国和大明帝国之间做缩头乌龟,所以也就派了这么一个草包过来,镀镀金好回去心安理得的拿赏赐。
如此草包当然听不出来,郭兴是真的想要在蒙古区域有一番自己的作为。他早就拟定好了作战计划,只要一声令下,他的部队就可以沿着铁路西进,一口气打到莫斯科城下。
546悲情牌
“用得着收拾的这么快么?”看着床上凌乱的行李箱,还有里面乱七八糟的各种文件以及书籍,司马明威开口无奈的问道。
王珏收拾东西的手停顿了一下,然后咳嗽了一声看向司马明威:“不快一些,等陛下的圣旨到了,未免要慌乱。”
在事情在发生之前,就准备好自己的应对措施,是王珏的习惯和性格。他既然能够推算出皇帝要招自己回京,就必然会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
尽管,这种收拾看上去似乎有些太过随意了衣服凌乱的堆放在藤条箱子里,书籍倒是码放的整齐,可明显没有了原来的顺序。
任何人都会有弱点,王珏也不例外。虽然他在军事上表现出了超越常人的天才,可是在生活方面,一直都处于无法自理的状态。
他经常忘掉系自己的风纪扣,军装穿的也一点儿都不笔挺。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几乎从未准时吃过饭,往往都是错过了时间再纠结吃不吃冷掉的食物。
后来他成了陛下的朋友,打赢了辽东之战,生活方面也依旧没有任何进步。王家给他安排了仆人还有婢女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可明显这些人进不来部队的指挥所。
这里就好比是水浒传里的白虎堂,除了级别够高的人之外,其他角色接近都会被抓起来审问,严重的甚至直接会被击毙的。
看了一眼墙壁上挂着的军事地图,王珏走过去扯了下来,然后胡乱的折叠起来,最后找了一本不太干净的《顾演帝国经济三十七策解析》给压在了下面。
“你还看这种书?”倒是没有理会王珏虐待一张昂贵的军事地图,司马明威认识王珏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知道他的性格。转而看向了王珏手里的那本经济类的著作,开口问道。
王珏尴尬的笑了笑:“上学的时候,陛下看我研究军事,就笑我说,任何军事都要建立在政治和经济的基础上,延续开来……”
“早些年我不懂事,认为军事可以逆推动经济的发展打败了敌国,抢来占来就是了。”王珏说到这里的时候极其认真,看的司马明威一阵向往。
司马明威是真正见识过王珏的运筹帷幄的,如果军事指挥官能够在战术上还有战略上都拥有王珏这样的能耐,那冒险发动战争一劳永逸的解决其他问题,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甚至有一段时间,司马明威私下里还在后怕,他害怕皇帝手中有了王珏这把锋利的宝剑,会习惯性的穷兵黩武扩大战争。
而且那段时间他隐约之间还有些羡慕,羡慕王珏的天资,年纪轻轻竟然打赢了所有他指挥过的战斗。
百战百胜说的似乎就是他这样的人,而到了这个境界的人,无疑都是历史上名垂千古的牛人狠人。
自从两千多年前,兵圣孙武开创了以武强国的流派之后,百战百胜称霸世界就成了所有兵家的梦想司马明威当然也不能免俗。
“可是后来,我发现陛下才是真正睿智之人……他透彻的看出了战争的本质,让我心服口服。”王珏把那本《三十七策解析》从行李之中拿出来,递给了司马明威。
等后者接过了书的时候,他才继续开口说道:“如果没有良好的经济,没有科技的大规模投入,怎能打赢战争?”
“缪晟晔在战阵上,是不输给我的。我在这里找了他十几天的破绽,可最后依旧没有找到……他还先一步跳出了东南半岛的圈子,把目光投向了吕宋。”王珏提起这个的时候,脸上挂着一丝遗憾。
他说到这里的时候叹了一口气,然后对司马明威说道:“可惜的是,再不能和他交手,真的是太过遗憾。”
评价了一句自己的对手之后,他又说回到正题来:“我并没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指挥调度军队的手段打败缪晟晔,即便我占据兵力优势,依旧还是如此。”
“从这件事情上,我认识到了陛下的正确……如果不是更先进的飞机,更强大的坦克……还有后方源源不断的生产,我是打不赢这场国运之战的。”王珏说完,就看到司马明威脸上写满了疑惑。
没有让王珏等太久,司马明威就问出了自己想问的问题:“难道在你看来,这场战争是我们赢了?可怎么看,我们都损失太多,甚至要被阉割海军,失去角逐世界霸主的机会了……”
“我从小就和陛下一起读书,在我看来,之所以他会让出海军,而且是那么干脆的让出去,必然是因为他成竹在胸了。”王珏说起这个的时候,脸上挂起了笑意。
“另外……”王珏看了看自己的指挥部:“因为在海军方面,我们让出了太多利益给英国,这里不就成了回报,被我们吞下了么?”
因为大明帝国在海军协定上妥协签字,英国开出来的补偿也确实非常丰厚。一方面承诺大明帝国的商船航行自由,安全得到大英帝国的庇佑,一方面在东南半岛的划界上,给了大明帝国不少惊喜。
最让大明帝国满意的,就是岘港最终还是归属了大明帝国,成为了锡兰和大明帝国的边境城市。
有了岘港这座大型港口,大明帝国还拿到了船只航行自由的承诺,向东南半岛运输补给和物资,就变得更加经济和方便起来。
作为交换,大明帝国默许了印度脱离实际控制的事情,也不再对锡兰还有日本咄咄逼人朱牧甚至同意了日本还有锡兰在京师设立办事处的条件。
也正是因为这个条件,向外界传递了大明帝国已经进入到了温和发展时期,对周边失去了领土需求,这就让日本和锡兰甚至是遥远的英国,放心了不少。
而在和谈之中,到处用利益换利益,各种与祖宗法规打擦边球的皇帝朱牧,受到的舆论压力,也是空前的巨大。
所以,远在京师的皇帝朱牧,这个时候正在做的事情,就是要尽快挽回自己的形象,好好打一回苦情牌。
他正在写一份诏书,一份《罪己诏》……
547四目相对
历史上下过罪己诏的皇帝不少,可是朱牧依旧还是在写这份《罪己诏》的时候犯难了。因为他骨子里认为自己没错,还为大明帝国争取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局面。
他挥师北上,平定了辽东的叛乱;他重新振作,夺回了朝鲜半岛;他南下雷霆万钧,击溃了锡兰……
如果这样都要下罪己诏的话,那大明帝国有几个皇帝还能算是好皇帝?就连积攒了一辈子本钱的先帝朱长乐,也没有朱牧今天这样大的功绩吧?
可是,因为签订条约并且没有在面子上获取胜利,所以朱牧必须要下罪己诏,而且还要态度诚恳的承认自己的错误。
就因为祖宗规定了一个所谓强势的规定,不割地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接过祖宗永远都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鸟瞰着后代苦哈哈的挣扎在限定死了的外交辞令之中。
了解历史的人都清楚,强如法国,也有普法战争割地赔款之耻;蛮横如德国,也有凡尔赛和约之辱;即便是崛起的苏联,也不得不在古巴导弹危机中退却。
所以说,无论怎样强大的国家,也无法保证自己在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一直维持着强势的地位。
而规定死了的外交基调,让大明帝国的外交官们无法周旋,也不能辗转腾挪用退让来巩固自己的利益。
这实际上是一种外交倒退,可这种倒退听在平民耳中,听在某些士大夫的耳中,听在某些愤青的耳中,却是那么的鼓舞人心……
腐朽没落甚至开历史倒车多于贡献的大明帝国,也正是因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么一句豪言壮语,粉饰了那些可笑到悲哀的破落。
实际上历史中真实的大明帝国,在满洲崛起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在扮演一个比谁更烂的角色。至于说明清哪个朝代更开明谁知道乌鸦和煤哪个更黑呢?
提起笔来,朱牧又想起了自己的那位老祖宗,也就是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制定的那些狗屁不通的规定制度来。
谁能想到,在大明帝国开国的时代,工匠还有其他特殊从业人员,包括士兵,大多数都是世袭制的……军人有军籍,匠人有匠籍,还有乐籍等等脱离不了的身份……
大部分户籍是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的,想要脱离的话就必须提前好多年去准备即便是这么坑,竟然还都算是好的。
因为这些人最少还有国家承认他们是“在籍”的人员,而商人竟然脱离了六界五行,没有属于自己的商籍……
朱元璋竟然不承认商人的合法地位,甚至想要用这种办法来削弱甚至消除商人的存在!
而且在消除的过程中,国家对商品买卖是不收取税款的。这个惯例甚至在大明帝国真实历史中灭亡的时候,依旧在执行着……
比起那些把大明帝国带向灭亡深渊的各种皇帝陛下来,朱牧觉得自己至少也算是一个守成之君,根本没有必要下什么罪己诏。
他放下笔来,抬起头正好看见了王剑锋正看着自己,于是乎心中莫名的烦躁了起来:“朕……难道真的做错了,必须要给天下一个交代?”
王剑锋低头,他知道这个问题自己回答不了,因为面前的这个年轻的皇帝,实际上并不能用对错好坏来评价。
很多人都不能用对错好坏来评价,如果一个人出现在对的地方,就会起到正确的作用。相反如果这个人出现在错的地方,那即便是他依旧在做对的事情,却比做坏事恶劣一万倍。
最好的一个例子,在这个时空中的大明帝国并没有出现,也就是真实历史上的崇祯,这个皇帝如果摆在嘉靖之前,估计八成是个老老实实的过场皇帝。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不算坏的过场皇帝,在大明帝国风雨飘摇的最后,竟然一手埋葬了本来还有救的帝国,不得不说也算是一个人才了。
魏忠贤在天启朝就是一个给皇帝捞外快的太监,崇祯给杀了,然后找来了一大堆嘴炮党,硬生生把卢升象大小曹这样的战将能臣都给嘴炮死了,最后剩下的一大帮“清流志士”,开了城门把李自成放进了京城。
王剑锋不知道崇祯,但是他知道坐在他面前的皇帝不过二十多岁,却已经把前面三四个皇帝陛下丢的或者没有夺回来的土地,都重新纳入到了大明帝国的版图。
实际上,因为战争拉动了内需,因为战争消耗掉了大量的资源,没有被战争波及到的大明帝国核心区域,经济状况前所未有的活跃。
经过一场战争,大明帝国的资本家们盘活了帝国经济,向占领区倾销了无数商品。最终获利的人不计其数,多到让整个帝国甚至忘记了战争的创伤。
数十万士兵战死沙场,数十万人成为伤残,百万大军杀戮成性不好处理,这些都被数以亿计的大明帝国人口冲淡,被人们选择性的忘记了。
不少人在为皇帝陛下歌功颂德,无数捏着笔杆子的士人学子振奋奔走在这些掌握着舆论的人眼中,皇帝陛下是前所谓有的明君,丧权辱国那都是孙方王剑锋这样的佞臣欺上瞒下祸乱朝纲的结果。
昨天要限制海军发展的风声刚刚放出去,就有报纸口诛笔伐,说礼部尚书孙方枉为人臣,应该绞死以儆效尤了。
如果皇帝现在真的扔下笔拒绝写这份《罪己诏》,那内阁里面,至少要有一个分量不轻的人站出来致仕,孙方留下性命,才能把这件事情完结掉了。
想到了这里,王剑锋侧过身子,小心瞄了一眼身后的马斯元,不免生出了一丝兔死狐悲的心情来。
想必是皇帝陛下,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节,准备要卖掉几个重臣,来给自己洗脱罪责了。这样想了一句,王剑锋回过头来,正好迎上了朱牧的目光。
从皇帝的目光中,王剑锋看到了冰冷的嘲笑,还有一丝轻视的味道。
………
第一更奉上,龙灵去码第二更。
548皇帝背锅
“怎么?首辅有话要对朕说?”和王剑锋对上了眼神,朱牧冷笑着问了这么一句。
听到皇帝这么问,王剑锋低下了头来,拱手回答道:“陛下决断,臣不敢妄自揣测。”
现在朱牧手里捏着几个替罪羊的名额,算是掌握着不少人的生死仕途。另一方面已经拿到了胜利的光环加持,现在的朱牧气候已成,王剑锋早就奈何不得了。
看着低下头去的王剑锋,朱牧也收回了自己的目光下面的臣子终究还是小看了他,小看了这位年轻皇帝的不同寻常。
刚才朱牧冷笑王剑锋,并不是要揪出王剑锋来为自己顶罪,而是嘲笑王剑锋用揣测寻常帝王的心来揣测他。
朱牧冷哼了一声,把笔递给了身边的陈岳,开口吩咐道:“朕是没有脸写这样的东西了,交给秘书处拟稿,然后朕用印就是了。”
说完之后,他开口继续嘱咐道:“要把孙方从这件事情上摘干净,朕的臣子朕自然要护住,礼部那种谈崩了就上吊的陋习,也该适可而止了!”
皇帝开口说出了这么一段话来,让下面站着的几个重臣明显没反应过来。沉默了大约两秒钟,王剑锋才意识到皇帝朱牧刚才说了什么!
这是打算自己把责任都扛下来,给孙方一个活路啊!国朝百年来,可能这是最照顾臣子的一位皇帝了吧?
猛然间,王剑锋抬起头来,看着不远处的朱牧,心底突然意识到刚才朱牧那讽刺的笑容以及那略显冷傲的眼神,原来不是要甩锅,而是在嘲笑他们都看不穿自己。
有那么一瞬间,王剑锋想起了一个皇帝,一个曾经与大臣争斗了半辈子,最后熬倒了茫茫多的首辅大臣,乾纲独断的嘉靖皇帝。
那个皇帝也是一样的不走寻常路,也是一样的让大臣们看不透。如果不是后来老了,又遇到了严嵩这样的人精,可能嘉靖朝要倒下更多的首辅大臣吧。
看着座位上那个淡然的皇帝,王剑锋听到身后有脚步声响起。马斯元眼含热泪,走上前来,躬身哽咽道:“陛下!臣等有负圣恩啊!”
“陛下!”意识到自己也该说点儿感激的话,王剑锋也三步并作两步走出来,抱拳躬身开口颂扬道:“陛下对臣等的爱护,让臣等无地自容啊!”
孙方不在这里,所以他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可他必然会听到今天的话,必然也会被皇帝的这番担当给感动。
可以想到,今后这位礼部尚书,必然会对皇帝陛下马首是瞻。而从礼部走出来的辅臣张淮,也要为皇帝效死了。
果不其然,张淮走到了王剑锋的身边,双膝一弯就跪在了地上,满脸泪光哭着喊道:“臣!张淮,愿为陛下效死!罪臣孙方不足以污陛下之威名,臣愿领礼部事务,事后请陛下斩臣以谢天下……”
朱牧摆了摆手,阻止了后面的几个阁臣继续开口,绕出了桌子走到了张淮身边,却没有伸手去扶。
只是开口冷冷的说道:“朕,要的是能为朕做事的臣子。区区污名,怎能遮皓月光辉?卿等且闻先帝之污名乎?”
自从天启大帝中兴明朝,引领大明帝国走上资本主义与封建帝制并存的道路之后,后来的皇帝称先帝的时候,大多都指的是天启,而不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了。
也正是以为后来所有的皇帝,都沾了天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