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们的世界大战-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另一方面的蚩尤公司则对军方的要求响应的更加积极一些,他们立刻对没有完工的坦克进行了细节上的修改,然后在第6批次的坦克生产计划里,加入了不少军方提出的整改方案。
现在还没有人意识到,这种生产环节上的差别,最终造就了数十年后的一个收藏孤本——第5批次蚩尤公司生产的小改动1号坦克,全世界只有一个博物馆里存有一辆实物。因为是珍贵的当时蚩尤公司生产程序更为先进的最直观证据,被视为最珍贵的一台1号坦克。
不要小看这些需要改动的细节,因为任何一个小到不起眼的细节,都有可能成为任何人都想象不到的巨大改变。比如说这张办公桌上铺满的那些改进项目里,有一条是建议加宽履带以提高坦克越野能力的建议。
最终的讨论结果是,将1号坦克的履带宽度增加1厘米。一截履带只增加了那么短短的一截,却在这些工程师们中间讨论了整整3个小时,都还没有一个合理的结论。最终这1厘米的长度,还是互相妥协最终暂定的加宽长度,只是抱着实验的心态尝试一下。
也许有人会觉得,不过就是一厘米的履带加宽而已,用不着如此讨论和纠结吧?可是在蚩尤公司还有1014工厂,以及他们背后的那些人眼中,这可不是一个小改动。
一小节履带的宽度加了一厘米,一辆坦克上有超过一百多节履带,就等于增加了一米履带的重量。这等于说要多消耗掉同等重量的钢铁,如果生产1000辆坦克,那么这些钢铁的成本,就不能小看了。
再加上这1000辆坦克每天都要磨损这些履带,消耗掉的履带成百上千,每一节上都多出一厘米,加以年月就要多消耗掉更多的成本。同样的原理下,给每一辆坦克加装外挂行李的篮筐,为每辆坦克加厚前端的装甲,累积起来都是惊人的消耗。
更何况,在这些密密麻麻的细节更改清单的上面,还有一封来自前线总指挥官王珏将军的订单——鉴于1号坦克在柳河之战中的卓越表现,新军将这种武器的总采购数量,从1000辆提高到了整整2000辆。
整整2000辆啊!就这个庞大的订单来说,对于蚩尤公司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如果只放在一个1014厂甚至是无法完成的数量。这块大蛋糕让所有军火商人都看到了自己发财的未来,也看到了远方天空中那越来越浓密的战争阴云。
“整整2000辆,我们1014厂就连吃下500辆,都已经非常吃力了。”一名1014厂的生产车间负责人摇头叹息道。这和他们为了1000辆坦克谁生产多谁生产少完全不同,1014厂的极限产能,可能也只有600辆左右。
当然,如果只有这2000辆1号坦克的订单,还不足以让所有人兴奋成现在这个模样。在这2000辆1号坦克的订单旁边,还有包括1号坦克的后续型号研发的决定,以及包括搭载大口径火炮的1号坦克改进型的订单。
加在一起,各种型号的新式武器的采购数量,已经超过了5000辆。
96劣势初显
坦克采购数量的增加,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王珏更改了大明帝国新成立的装甲师的基本编制,前线的第4批坦克刚刚到货,王珏就在新民城下将自己的装甲师强化到了130辆坦克的规模。
第4批次的坦克一共是85辆,补充了第1装甲师在战斗中损失的几辆坦克之后,一口气给第1装甲师又留下了50辆坦克,禁卫军那边留了20辆,剩下的那些分给了第2装甲师。
而新民县城之战在拉开序幕之后,就几乎和大明帝国新军平日里的演习差不多。坦克掩护步兵在新民县周边的防线上左冲右突,叛军的抵抗根本无法阻止坦克部队在重火力严重不足的防线上冲杀。
叛军的13毫米口径防空机枪虽然利用地形优势击毁了超过10辆明军的坦克,可他们付出的代价是整条防线几乎崩溃。战斗从早晨打到中午,叛军就放弃了抵抗让出了新民县城。
毕竟留在新民县城内的叛军并非是什么死战的精锐,而他们现在面对的敌人也提不起他们奋战到最后的决心。日本方面的增援因为行动迟缓的原因,还没渡过辽河,新民守军知道自己无法继续坚持之后,就果断的升起了白旗。
不过这支叛军还算是比叶赫郝战讲义气,他们在投降之后发了电报,通告了日军还有其他叛军,新民已经失守的事实。柳河战役在彰武县和新民县被明军夺回之后告一段落,叛军放弃了辽河以西几乎所有的城市,开始拼了命的加固自己的辽河防线。
王珏的新军也在渡过柳河还有强攻新民的时候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没有了继续强攻更坚固的辽河防线的心思。于是双方就又一次隔着河水对峙起来,新军的正面对上的是三井孝宫指挥的日本部队。
“大明帝国不能翻身……这是日本长治久安的前提!双方毕竟不在一个等级上,让大明帝国找回当年的状态,我大日本帝国如何自处?”三井孝宫放下手里的望远镜,望着河对岸那些郁郁葱葱的树木植被,叹息了一声对身后的山口次郎说道。
“听那些无能的金国人说,明军竟然武装了上百辆的卡车,伴随着大量骑兵,一日奔袭数十里,推进速度比溃兵还快。”他担忧的分析着自己的想法,与这个同事或者说好友说起了双方的差距:“我大日本帝国的陆军,最精锐的师团还是以骡马为主要运输工具,这怎么能比?”
日本是一个国力不如大明帝国的小国,历来就只能将有限的军费投入到海军建设上去。陆军方面他们还停留在大明帝国旧陆军的那个层次,甚至连骑兵都没有多少,只以纯步兵加上机动能力不足的炮兵为主。
比起和大明帝国北海水师实力更高一筹的日本联合舰队,日本陆军现在比大明帝国的陆军要差了不少,至少他们无法和陆权国家比较自己那微薄的军费。三井孝宫现在唯一能够依仗的,就是他坚信自己手里的步兵,在训练和士气以及信仰上,都要超过大明帝国的军队。
“几乎辽河防线上所有的军队都在扩建第一道战壕,用来当做阻止对方那种坦克翻越的障碍。我们这边也在修建这种设施,还在向锡兰订购20毫米还有30毫米的机关炮。”山口次郎脸上有些无奈的岔开了话题,比起陆军拿不到足够的经费武装自己,日本因为没有拿到战争的红利,现在的财政状况已经非常不妙了。
原本日本发动这场战争,为的是拿下垂涎三尺的辽东半岛,以及旅顺军港这些大实惠,顺带可以将大明帝国的北海水师压缩回胶东半岛去,一举奠定北面的海上优势——可惜这一切现在看来都失败了,辽东半岛依旧还在明军手中,现在明军打回奉天一线来,金国和日本什么好处都没捞到。
现在比起大明帝国一年到头结余的国库快被花光来,日本的国库已经是严重赤字了。海军建造战舰的钱款几乎有一半是英国和锡兰白送的,另一半里还有大量的法国免息贷款。海军尚且如此,就更别说后妈养的陆军了。
日本举国上下为新的战列舰节衣缩食,天皇陛下一天只吃两顿饭,可不是在政治作秀,而是真真正正兜里没有钱了,才会出此下策的——相比较而言,大明帝国那边的财政状况,完全可以用天堂来形容了。
也知道自己是后娘养的,三井孝宫再抱怨也清楚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去改变日本先海后陆的基本国策。于是他又叹息了一声之后,下令吩咐道:“派飞机,再去侦查一下对面大明帝**队的动向!不要看见对方飞机过来就跑,难道大日本帝国培养出来的飞行员,比不上明国的飞行员么?”
其实并不是日本飞行员比不上明军飞行员,而是明军的飞机数量实在要比日本多了太多。至少双方在空军的发展时间上,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大明帝国从英国引进空军比日本要早十几年,飞机数量要比日本多5倍,即便在辽东局部地区达不到,也至少保持着一倍左右的优势,日本飞行员当然非常忌惮。
也就是因为现在的飞机对地支援能力非常有限,才没有造成更压抑的后果,日本人这些年来除了砸钱在海军身上,研究最多的就是如何抵御明军的空军数量优势了。
“这种关乎到国运的战争,竟然打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难道是天要亡我大日本帝国么?”山口次郎抬起自己的脑袋,仰望头顶上的天空,口中呢喃着这句话,心中却满是担忧。现在这种情况,也就只能看世界形势,能不能让大明帝国见好就收了……
“我会动用最高级别的谍报人员,想办法对大明的首辅赵宏守施压,让明国尽快结束战争……”想到这里,山口次郎咬着牙恨恨的说道。
97不动石佛
战争打到现在这个阶段,金国的叶赫郝连还有日本的玉武天皇都已经不愿意打下去了,金国和日本两国之内似乎也没有人愿意继续打这种根本没有好处的战争。在战争初期的偷袭和速决没有占到应有的便宜,就已经注定了这场战争徒劳的基调。
可是发动战争只需要一方面下决心就可以了,但结束战争却不是一方说的算的。显然在辽东夺回了新民,军心大振的大明帝国,这个时候是不愿意轻易的结束战争的,至少在夺回丢失的奉天之前,大明帝国是不愿意与偷袭的敌人握手言和的。
京师礼部的办公大楼内,主管外交的大明帝国“外交部”一把手,礼部侍郎孙方,正坐在会议室的椅子上,看着脸色有些焦急的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官们。辽东之战打到现在这种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聚焦了过来,这些国家带着自己的利益和目的,将干涉的手臂,伸向了这里。
“大英帝国希望在辽东地区双方保持应有的克制,战争毕竟不是主旋律,相邻的国家应该保持和平共处的状态,共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才……”最先开口的,是刚刚从英国赶到大明帝国,接替约翰大使,调停远东战争的英国特使克兰斯。
英国自从打败了大明帝国之后,拿下了大部分非洲殖民地,又把手伸进了南北美,国力自然是强盛无比,地外也以世界第一自居。不过最近陷身在和美国对北美加拿大等地区的争夺之中,隐约也有些走下坡路了。
即便如此,至少在世界范围之内,大英帝国说话还是非常管用的,因为大英帝国和锡兰以及法国之间有《国家协防互助条约》,和同样反明的日本以及莫斯科公国同样有来往。因此英国这一次来作为调停人,在欧洲或者说世界范围内,并没有任何人质疑或者反对。
当然,这并不包括大明帝国在内。以往和莫斯科公国之间的调停以及和锡兰之间的调停,大明帝国都没有拒绝英国人的掺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明帝国前线失败,再打下去也没有什么好处,加上各种后院起火,无心恋战才让英国连续几次出头得逞。
现在辽东战场上的局势对大明帝国非常有利,大明帝国显然不用在看英国人,或者说其他列强的脸色。于是孙方立刻就打断了大英帝国特使克兰斯的话语,强调了一下大明帝国的立场:“特使先生!辽东之战是大明帝**队与国内叛军之间的战争,请你务必要搞清楚这一点,再斟酌你的说辞,谢谢。”
还是和以前一样,死要面子活受罪!在自己的心底,英国特使克兰斯不屑的嘲笑道。当年除了因为是岛屿没有亡国的英国,哪个国家没被大明帝国叫过叛军?当年叫普鲁士叛军,叫俄罗斯叛军,现在叫辽东叛军——也就是你们大明帝国自己不承认罢了。
“至少,大明帝国作为这一地区的最大国家,应该在和平问题上做出表率吧?”法国的大使勒科夫开口劝说道:“我们已经决定制裁挑起战争的日本和辽东叶赫郝连控制的地区,大明帝国也应该拿出一些和平的诚意来吧?”
孙方作为大明帝国的一位成熟的外交官,自然也是有自己的本事的,他赖以成名的一招绝学,就是被人称为笑脸石佛的闭口禅功夫。任由这些外交大使们如何浪费自己的口舌,这位礼部侍郎就是微笑着不松口,似乎大家谈论的事情和他无关一般。
大明帝国可不是那些小国,需要看其他国家的脸色行事,说得自负一些,如果大明帝国真的掀了桌子再打一次单挑全世界的战争,世界经济倒退个十几年都是小事情了。所以孙方对这些外交官们七嘴八舌的许愿诱惑充耳不闻,只是端起了自己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清茶润了润喉咙。
他越是这副什么都慢上半拍的样子,其他国家劝和的代表们就越是着急。毕竟骨子里谁都不愿意看见一个强大的帝国在亚洲出现,但是却又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帝国已经出现而且存在很久了。
“日本对大明帝国一直是礼敬有加,这一次开战也是因为辽东战乱,护我日本在金国的侨民……”日本来求和的使节在人群中与金国的使节站在一起,他们害怕另一方面与大明帝国单独议和,只好站在一起互相监督,有了事情也好直接在一起商量。
他这么一说,孙方喝进口中的茶水差点没喷出来,他带着一脸鄙夷的将目光投向了略微有些脸红的日本使节,不屑的哼了一声继续修炼他的闭口禅。不过他在心中却是在暗自咒骂道:“你们日本也不怕缺德事儿做多了伤了国运!还保护侨民?在盘锦你们犯下的破烂事情,我还没跟你们算账呢,有我找你们的那一天!”
见他不开口,金国那边的所谓联络人,迫不及待的凑上来一步,开口说道:“孙侍郎!孙侍郎!金国也不求缔结合约,暂时停火下来,互相换掉俘虏伤员,总是向着和平迈了一步吧?”
孙方那边对这套说辞也是心知肚明的,大家都是玩政治玩借势玩了一辈子的高手,谁一张嘴大家都知道他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金国所谓的先停火再交换俘虏,翻译成正经人话就是:换俘虏造成停战事实,然后就打不起来了。
不过现在的孙方感觉自己从来没有如此畅快过,因为现在的辽东战局有利大明帝国,这让他争取最大外交利益的时候,说话都有了底气。所以他没有如同他的前辈们那样,草草答应停战给了金国叛军喘息的机会。
等大家都浪费了不少口水,逐渐安静下来等着他表态的时候,他放下了手里的茶水,不慌不忙的说了一句让大家都有些崩溃的决定:“这么多意见,等我明日面圣的时候,奏请陛下决断吧。”
98新创意
在这些想着让大明帝国再一次妥协的各国外交使节中,德国的外交官汉纳森大使却没有开口,最近英国和法国在北非利益分配上,共同排挤德国,加上之前德国为了谋求利益发动了德法之间的战争,所以在辽东问题上,德国并非是站在日本与金国这一边的。
另一个没有跟着参合的外国大使,就是现在还和英国有摩擦的美国大使,这位最近开始蓄胡须的男人坐在一边饶有兴致的欣赏着这间屋子里摆放的名贵瓷器,似乎对这个比对辽东半岛局势更加感兴趣。
和数十年前,欧洲国家联合起来抵抗大明帝国的时代不一样了。现在这些已经成熟的国家,已经开始有了不同的利益和互相之间的冲突,至少在辽东问题上,这些国家表现出来的态度,已经和日本独立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完全不一样了。
看到大明帝国的外交部门摆出了一副“你说你的,我只是笑笑不说话”的态度,大英帝国的外交特使克兰斯实在是有些坐不住了,他对法国大使使了一个眼色,示意后者赶紧再说两句。
也由不得英国对这件事如此上心,他在亚洲一直是以扶植日本作为自己既定国策的,日本能够在短短几十年间至少在武力上对大明帝国有了自保的能力,英国人在背后出力甚多。
日本自己也是一个岛国,在很多方面都觉得自己和英国很像,甚至在日本玉武天皇内心中,还自认为遥远的大英帝国能够遏制大明帝国扩张的脚步,学习大英帝国的大日本帝国也能够做到。所以骨子里日本以在东亚遏制大明帝国,做世界其他各国压制大明帝国的桥头堡为己任,这一次出兵辽东也是在这个想法的基础上,做出的主动尝试。
法国一直是和英国抱成团的国家,看到克兰斯使眼色,法国大使只好又硬着头皮对孙方说道:“侍郎阁下,您这样毫无诚意的拖延,是对辽东局势的极度不负责任,我想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
“啊,法国大使先生……有关辽东叛军的事情,并非是归我管辖的,如果我贸然谈论这类话题,是要被同僚们弹劾的。”孙方一脸无辜的摊手说道:“至于和日本地区,之前也没有例子可以参考,我只能向上请示。”
大明帝国的国家机器对外一直是一种腐朽低效的样子,它处理什么样棘手的问题,都是那么的从容或者说是缓慢。孙方真的拿出了这种一贯的态度来的时候,顿时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觉到了一股深深的无力。
“要是论起推脱和踢皮球的功夫,这些明国的官员们绝对是世界第一。一件事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成为他们袖手旁观让你另觅他处的理由,如果他们铁了心拖延,三个月也不会有人站出来理会这件事的。”德国大使汉纳森听到孙方这么说,憋住自己的笑意对身边还在看自己手里茶杯的美国大使说道。
美国大使耸了耸肩膀,带着一脸无所谓的表情,对刚刚凑过来的德国大使说道:“我和这些大明帝国的官员们打过交道。如果他们愿意拖延的话,辽东的战局打到下个世纪去都很有可能。”
要不是那些养寇自重行动缓慢的边将,要不是那些效率低下甚至贪腐成性的基层官员,大明帝国的辽东叛乱也不会持续数十年,更不会越来越严重甚至攻占了奉天鞍山辽阳等重镇。要不是明朝的官僚集团和其他集团互相扯皮攻讦,很多事情也许现在都是另一番模样。
京师里面,各国大使还在和孙方这个礼部侍郎浪费时间,前线已经夺下了新民的王珏,却在为手里一大堆破烂事情忙的焦头烂额。坦克的出现不仅仅打破了敌军的防线,也彻底打乱了整个新军原本的战术体系构成。
王珏现在才知道,他和朱牧两个人搞出来的这个加强版的装甲汽车,究竟会造成多么巨大的军队战术革命风暴。现在不仅仅是坦克本身要改革,编制有坦克的部队构成要改革,甚至连配合这些改革的一系列原本很正常的武器装备,都要改变。
最明显的一个,就是新军之中,配合装甲部队作战的步兵们。普遍反映需要更合适的单兵武器,来适应新的部队作战环境。而现在的王珏,已经被这种诉求给折磨的有些崩溃的趋势了,他现在理解了自己改进出来的这支军队究竟有多么强大,一旦真的成型之后,将会超越现有的所有军队,并且形成一个巨大的代差鸿沟。
张建军因为在突破敌军防线的时候延误了1个小时,所以现在被降职成副军长,暂代新1军指挥官。现在他正垂头丧气的站在王珏的身后,总结这一场战斗中,暴露出来的各式各样的问题。
“别愁眉苦脸的,就一个月的惩罚,我已经够宽仁了!不就是被郭兴那个家伙嘲笑了几次么,下一次战斗的时候,你打回来不就行了。”王珏放下一张申请更轻便火炮的报告,从一堆文件中抬起了脑袋。
原本那天渡过柳河的战斗,王珏是希望以3个小时结束战斗的,可是最终3个小时也没有能够完全敲碎叛军的防线,损失也要比原本估计的多了很多。不过念在攻击开始的时候新军并没有坦克部队的支援,只能以普通渡河战法与叛军纠缠,所以在郭兴等人的求请下,张建军没有被革职而是降级留用。
当然,这件事让张建军无比难堪,几次在会议上见到郭兴,都抬不起头来。整个新1军上上下下也因为这件事觉得非常没有面子,在新2军面前脸上无光。
看了一眼如同斗败了的公鸡一样的张建军,王珏只好无奈的收回了自己的目光,然后又埋头在那堆让人眼花缭乱的部队革新创意里。
“这个,你怎么看?”猛然间,拎起一张报告来,王珏亮着眼睛出声问道。
99卧虎藏龙
事实证明,不仅仅是新的皇帝陛下朱牧还有新军统帅王珏拥有超前的想法,还有聪明的脑子。基层的人民群众在切身体会和实践之后,往往蕴含着更加直观和准确的想象力。在新军对柳河之战五花八门的总结还有建议之中,就有这么一条让王珏眼前一亮。
这是一名士兵写的报告,如果放在其他军队之中,这种由普通士兵写的报告就只能勉强说明一些当时的情况罢了。可是这是新军,由大量高素质兵员组成的军队,士兵几乎每天晚上入睡前,都要由排长组织起来,学习各种技能。这样的部队里士兵自己写一份报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而这份报告在众多的报告里,还更加优秀一些,它不仅仅写出了自己经历的事情,还详细的论述了自己的想法以及以此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