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们的世界大战-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振作起来……”

    这可不是他自己胡编乱造的数据,大明帝国曾经有过在防线上损失20万以上的部队,却连辽河都没越过的悲惨遭遇。即便把当时的战斗交给新军,局面也不会好多少,任何一支部队在面对数天都无法前进十米的战斗的时候,都不会有太高的士气和战斗力。

    遇到这种事情,王珏也是颇为头疼的,他这么多朱牧说起了损失的事情,朱牧当然也是满脸苦涩。作为皇帝也不愿意把自己手里最精锐的部队,一口气都丢在战场上,去换来一场胜利——直捣黄龙确实诱人,可伴随起风险还有损失来,并非是每一个人都愿意接受的。

    “如果是硬碰硬,我就不让你回辽东了,司马明威就能做到。”朱牧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颇有一种“既然你聪明,难题都由你去解决吧!”的气势,开口说道:“就是不想承受那么大的损失,还想要相同的战果……这不是才会找你商量嘛!”

    王珏满眼都是“你还能再不要脸一些么”的无奈,然后叹了一口气说道:“陛下!这事儿真不是我自己能有把握的。首先我要先去找人咨询一下,看看能不能再来一次偷鸡的办法……但是这种事情,再一再二不再三,玩多了迟早会出事儿的。”

    “朕也不想啊,朕要是有别的办法,也不会怎么着急不是?”朱牧索性光棍了一次,一摊手就耍赖把所有的问题都丢给王珏道:“这细节的事情,朕是实在不了解太多。你去办吧,有什么需求就只管说,朕有的,都能给!”

    王珏当然知道朱牧的态度,点了点头说道:“行,别的事情我也知道有些复杂,想办法让孙方孙尚书多拖延拖延,即便是要准备出歪主意,也要时间不是么?20天!我觉得至少要20天才行!”

    “唉……英国特使都要掀桌子了,朕也是没有办法了。”朱牧听到宽限时间的要求,就愁眉苦脸的:“孙方已经用尽办法了,为了拖延时间,锦衣卫现在有300人在盯赵明义的案子,就希望能抓到他再拖延几天……”

    “我也知道不容易,可是现在这10天,骗术能送过去,可是时间太巧了,可能需要的装备和调度,都来不及……你还真当叶赫郝连还有叶赫郝兰两个人是真白痴呢?随便写封信送过去,就给骗倒了?”王珏知道现在这种情况下,要夺回奉天简直难如登天,如果不多几天时间准备,别说三成把握了,就是连一成的把握,他也没有办法保证。

    他一边说一边向着办公室的门外走去,一边走还一边对朱牧嘱咐道:“我可说了!20天,一天都不能少!这事儿整个帝国能陪着你胡闹的,也就我这么一个你的兄弟了……你无论如何,也得给我争取点儿条件吧?”

    “行!朕就是拼着这张脸不要了,也给你争取20天的时间!”朱牧大义凛然的对要去赶时间的王珏喊道:“宣御医院的值班御医!朕要大病一场,让孙方去安排祭天祈福的破烂事儿去!”(未完待续。)

154陈昭明

    中国,是一个缺少原矿铁矿石的国家。这片土地上只有少量分散的铁矿,并且纯度不高。原本大明帝国从锡兰还有辽东地区开采铁矿石,现在锡兰已经反叛了出去,而辽东也已经成为了战区。所以大明帝国现如今是极度缺少铁矿石的,品质略高一些的铁矿,竟然要在印度境内的几个中型矿山,还有东南亚的矿山内开采。

    所以无论是先南下夺回大吕宋,还是北上夺回辽东,大明帝国都希望可以先把一块铁矿生产基地捏在自己的手里,好解决目前的燃眉之急——恼人的问题是,这些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都从手里丢了,还丢的异常彻底。

    大明帝国从印度通过印度洋将铁矿石运到东南亚地区,加上本地生产的铁矿石原料,一起加工成铁粉原料,再运回长江流域冶炼钢铁。从原材料角度来分析,这也是葛天章一再强调东南亚不容有失的原因。

    东南亚还有印度的铁,已经成了大明帝国最近30年最重要的钢铁支柱——而大明帝国实实在在捏在手里的,就只有葛天章毕生经营着的东南亚地区了。这和葛天章个人的坚持没有关系,那里确实也可以说是大明帝国的原材料基地,的的确确是重中之重。

    唐山的钢铁厂,用的就是走海运路线运输到天津港内,然后走铁路运输到位的铁矿石。现如今这里已经是京畿地区的工业中心,拥有大量的工厂还有数不清的重工企业。

    要说大明帝国在100年还算强势的时期,掠夺来的无数财富都用在了什么地方,那就要看大明帝国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了。大明帝国是全世界第一个开始全面普及交流电的国家,目前已经修建成了全世界最大也最先进的国家电网。

    1830年的时候,大明王朝全国上下拥有14个规模庞大的水利发电站,另外还有67个大型的火力发电站。中小型的发电站多得数不胜数,总发电量已经接近800亿度,是当时日本帝国的大约40倍,锡兰帝国的20倍,包括殖民地在内的英国2倍还多。

    另一方面,就是大明帝国的铁路公里数,还有公路公里数,也是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和羡慕的。即便在很多年的时间里,这些公路上跑着的都是马车,可修建的时候规格之高,质量之好,都是让全世界各个国家都不得不叹服的。

    可以说整个大明帝国附近,铁路线最糟糕的地区,就是因为战乱大量毁坏了道路还有铁路的辽东了。王珏出了北京城之后,探明了自己要找的人的位置,就带着警卫还有秘书,开着汽车直接向着唐山附近的1014厂赶去了。

    王珏要找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看好,并且提拔到现在这个位置上的前步兵班长陈昭明!这个对武器开发有着独到眼光,并且乐于将自己的时间奉献给这一事业的天才,拥有着王珏都不得不佩服的前瞻性,还有对新装备的理解与认知。

    王珏这么急着找陈昭明,也是希望能够从陈昭明这个装甲部队研究办公室副主任的嘴里,听到一些足够支撑他完成一次奇袭的新装备。因为时间比较紧迫,王珏也不得不抓住任何一个可能突破的角度,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

    因为进攻的大的方向已经被确定下来,王珏只能用排除法去分析如何打辽河之战——首先他要确定自己的部队能否在辽河上强渡。如果他可以确定能够强渡,就可以避开金国叛军严密设防的海城鞍山辽阳一代,选择相对容易突破的中上游开战。

    有的时候,将军统帅们拟定作战计划,看似非常的玄妙复杂,其实追根溯源,无非就是避实就虚而已。王珏想要避开鞍山这个“实”,那就要先看看所谓的“虚”能不能被利用起来。

    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知道,陈昭明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一种装备,可以在辽河上快速架设浮桥,让他的装甲部队发挥出攻击力来。虽然这个想法比较异想天开,可现在新军的镇宅宝器坦克,不也是异想天开然后发明创造出来的么?

    所以王珏也就这么来了,赶到了唐山的1014坦克生产厂,希望能够从陈昭明那里,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他们一行人带着皇帝陛下亲自发放的通行证,这才能够越过无数的关卡还有检查,现在凡是和坦克有关系的生产厂商,都被列为国家重点保密的核心机密体制内了,没有高级别的通行证,根本无法靠近半步。

    王珏在进入1014工厂之后,没有看到陈昭明,而是直接看到了厂区原本的一处小空场上,停放着整整20辆改装型的1号坦克。这些1号坦克都只拥有一个巨大的固定式战斗室,整个车体前部都加厚了装甲板,足足有40毫米厚,可以抵御很多武器的攻击。

    这些改装号的坦克正前方安装有一门75毫米口径的短管火炮,可以发射榴弹轻易摧毁大部分的防御工事。这种武器加重了坦克车体前方的重量,所以这种坦克的越野性能有所下降,马上就要被新式的底盘替代了。

    可是在新式底盘亮相之前,这依旧是现有武器装备里,人类历史上威力最大的陆地进攻武器,它可以在步兵的掩护下快速摧毁敌军防御工事。陪同王珏走进1014厂的工作人员仔细的介绍了这种坦克的性能,王珏也提问了几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最后,他用手摸着这辆坦克的挡泥板,仔细的看了看这个体积并不太过庞大的钢铁怪兽,笑着对身边的人说道:“我们要给士兵提供最强大的武器,带着他们去赢得胜利!这是我们这些不需要上战场的人应该做的,不要让流血的人失望!我代他们谢谢你们这么长时间的努力!谢谢!”

    然后他回过头来,就看到听到消息,赶来见他的陈昭明,正站在他的身后不远处,挠着头看着他傻笑。(未完待续。)

155刘将军立功

    “司令官!”陈昭明看到王珏发现了自己,立刻立正敬礼叫了王珏一声。从新军里走出来的老兵,叫王珏这个曾经一手把他们训练出来的长官,都喜欢用司令官这个称呼,也不是将军。似乎在他们的心中,自己的司令官永远只能用司令官来称呼,因为他迟早是要成为元帅甚至帝国大元帅的,用将军这个称呼不够尊敬!

    王珏呵呵笑着回了一个军礼,他身上的军服永远都有一个风纪扣没有系上,让他的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慵懒。回过军礼之后,王珏就毫无架子的走过去,拉着陈昭明与他身后的几个工厂的负责人拉开了一段距离,开口急切的问道:“我来这里的目的很简单,就想问一问,你对在辽河上快速架设浮桥,有什么好办法?”

    陈昭明没有立刻开口,而是思考了几秒钟之后,才对王珏说道:“如果是跨越宽幅不大的河流,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办法……可是现在是要横渡辽河,这对于整个设备体系来说,都是个严峻的考验。”

    和聪明人讲话呢,就是比较方便,王珏立刻就听出了陈昭明话里的意思:陈昭明说的并非是做不到,而是说的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王珏明白这个回答其中的差别,也马上就意识到他这一次看来是来对了。

    “看来我这一趟是来对了,跟我详细的说一说,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部队的渡河问题?”王珏看着陈昭明,心情大好的开口问道。

    陈昭明一边引着王珏向工厂内走,一边开口介绍起自己在这里研制生产配套的坦克辅助装备的过程来:“司令官,最近我们已经改进了原本的渡河用舟船设计。我们扩大的船体,并且让船体更加修长。这样一来我们可以通过铁路运输这些舟船,并且一次可以多向对岸投放更多的士兵。”

    “这只是让抢滩的战斗变得更加有效率一些,还有其他方面的改进么?”显然,王珏对改进渡河用的舟船设计并没有多大兴趣,在他看来即便是让更多的部队第一时间内登上对岸,也无法改变自己的部队滩头阵地依旧寡不敌众的事实。

    “《708号作战计划》……我们从那里得到了灵感。”陈昭明开口提起了一个已经被搁置了许久的作战计划,开口对王珏说道:“这个计划是葛天章拟定出来的,为了确保海战登陆后的作战行动,当时的江南船业集团专门设计了一种可以浮在海上的卸载用浮动码头设备。”

    提起《708号作战计划》来,王珏是如雷贯耳的。这个在大明帝国内不算什么秘密的搁浅计划,曾经因为实施条件过于苛刻,导致最终不了了之。当初拟定这个计划的主要想法,就是一旦海军获得对锡兰的制海权之后,立刻组织20万部队登陆锡兰。

    不过在这个计划拟定的时候,锡兰刚刚独立,卷走了大明海军不少战舰。那个时候大明水师经历过各种惨败,元气尚未恢复,也无法保证对锡兰海军的绝对优势,根本无力支持一场遥远的登陆作战——所以这个计划最终成了纸上谈兵,葛天章一劳永逸解决锡兰的第一次尝试,也就无疾而终了。

    当然这个计划也没有白白浪费当时的人力和物力,至少很多跨海登陆作战的设备还有登陆用的船只,都在那个时候发展起来,成为大明帝国海军两栖作战的基础。而陈昭明从这个计划里研发的武器装备中找到了自己的灵感,开发出了内河的渡河作战装备。

    “是这样的,我们在原本为浮动码头准备的浮力箱上做了些改进……天津港内就有一批这种设备,运到辽东应该不难。”陈昭明笑着对王珏继续解释自己的想法,他一边介绍,一边指了指经过的地方,一个满是锈蚀痕迹的巨大箱体:“这就是其中的一个浮力箱,荒废在这里,被改成了一个水柜,做耐腐蚀测试……”

    “还没漏?”王珏有些惊讶的看着面前这个老古董,开口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

    “开玩笑,哪能不漏?这东西因为是一次性的设备,早就报废了……”陈昭明笑着回答。

    “报废的也能使用?”王珏听说陈昭明在打天津港的那些浮力箱的主意,开口问道:“天津港那批东西,差不多也是和这个老古董一个年代的,放在水里还不沉了?”

    陈昭明摇了摇头对王珏解释道:“这批浮力箱,是一年前葛天章补订的一批,先皇陛下内紧外松,一直惦记着锡兰这块宝地呢啊……”

    王珏听到这个解释,点了点头。要说大明帝国确实出了几个不知所谓的皇帝,可是大部分还都是兢兢业业的。毕竟这些皇帝都是从众多皇子之中脱颖而出的,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蠢材。他在心中略微感叹了两句之后,就继续开口问道:“那这些浮力箱,你打算怎么用呢?”

    “我们将浮力箱和新式的舟船相隔排列,然后固定起来。”陈昭明指着那个报废的浮力箱对王珏描述了他的想法:“在上游固定好之后,分段顺流而下,在铁岭附近的辽河上搭建浮桥,只需要连接几段这样的浮桥,我们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坦克通过辽河!”

    “你确定这么做有把握?”王珏已经知道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于是用自己那双精光四射的眼睛盯着陈昭明,似乎是想在对方的眼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在船上装汽油发动机!采用动力系统而非人力。我有这个把握,能在司令官您需要的时间内,搭建好一座浮桥!”陈昭明开口回答了王珏的问题,坚定的态度也让王珏暂时放下了悬在半空中的那颗心脏。

    王珏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发动机的事情,我去想办法调用。船的事情,就靠你了!”

    “100艘预留了发动机舱室的内河用冲锋舟,已经在山东被生产出来了!”陈昭明自豪的说道:“刘将军这一次,可以算是立功了!”(未完待续。)

156那是什么机械

    王珏听到陈昭明这么说,就点了点头说道:“很好,至少我们这一次手里有了更多的选择!1号坦克的改进工作做的如何了?你也知道前线会有大的动作,我们需要加强所有的部队,不管什么前线都缺。”

    “整个1014厂的技术工人们已经30天没有休息了,他们每天都加班到深夜,所有人都在用最大的热情支持着前线的战争准备工作……说实话,我如果没有亲眼看见这里紧张的工作,都无法想象在后方的工人们也在打一场属于他们自己的战争。”陈昭明语气中带着敬佩,对身边的王珏郑重的描述道:“他们应该被嘉奖,和前线浴血奋战的士兵一样。”

    “是啊!我知道他们应该被嘉奖。”王珏赞同的点了点头,然后向工厂内走去,一边走一边说道:“你是说整个工厂都已经在满负荷运转了?有没有可能,在10天之内,再赶工出30辆坦克,送到前线去?”

    “这恐怕是有些困难了……毕竟我们已经在很多地方做到斤斤计较的程度了,能大幅度的增加产量,就只有延长工作时间这一条路走了……”陈昭明有些无奈的对王珏阐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整个工厂的产能似乎都到达一个极限了,根本就无法再挪出更多的产能,去提高各种型号的坦克的产量了。

    勤劳智慧的中国工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改进了无数道生产工艺方面的细节。他们想尽办法缩短生产的时间,大规模的使用成熟还有高效的生产技术。

    陈昭明正好看见生产车间里一名技术工人在为自己的坦克车体底部的一些承重结构打上固定细小零件的铆钉,就带着王珏走过去,看这名工人熟练的将一个一个铆钉打在这些钢铁部位上。

    他指着这名工人正在操作的流程,对王珏介绍道:“我们在车体内取消了原本的焊接结构,开始使用大量的铆钉固定,这样能够节省成本,还可以从其他厂内调集更多的铆接工艺熟练工。”

    虽然使用铆钉会让车体增重,而且对车体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可是这样做会缩短建造时间,并且节约下数量紧张的电焊熟练工,大量使用技术更成熟,基数也更庞大的铆钉作业工人。

    而且在生产坦克的时候,对成本近乎于有一种偏执的大明帝国工人们,也想尽办法节约每一块来之不易的钢材。他们将内部的副手做得很细,将车组成员的座椅做成镂空样式的,将原本的皮质座椅,用木板代替——这么做确实节约下了时间和成本,却依旧和前线那庞大到让人恐惧的需求量之间,拥有相当大的距离。

    包括大明帝国的旧陆军在内,对1号坦克和其后续型号的2号坦克的需求总量,大约在5000到8000之间。可现在即便是加班加点的生产,几家坦克生产厂一共也只生产出了不足1000辆的坦克,根本无法满足各方的需要。

    1000辆坦克的产量看起来已经很多,可是如果算上其他各种问题,其实并不算多。从坦克诞生到现在,在路上和在战场上瘫痪损毁报废掉的坦克,就已经超过100辆了,也就是说总产量的十分之一,现在已经消失不见了。

    其中这900辆坦克里,有78辆被改装成了100毫米口径榴弹炮,装备给了机械化炮兵部队;有110辆改装成了75毫米口径的突击型,配给给了几个主力部队;加上较早的200辆最老款式的1号坦克还在服役,还有大约50辆被分到了南下的火车上……

    新出厂的坦克底盘之中,还有20辆被改装成了各种特殊车辆,比如说实验配给给新1军第1装甲师的2辆装甲指挥车实验型,4辆专用的弹药补给和坦克拖拽抢修车,14辆改装成专用架桥坦克的实验品。

    总体上分配的结果如下:除了新1军第1装甲师装备了290辆各种型号的1号坦克之外,新2军的第2装甲师,也只装备了90辆而已。装备坦克第二多的部队是禁卫军第1装甲师,已经拿到了220辆各种型号的坦克。

    倒霉的是王琰手里的新3军第3装甲师,这个装甲师成立之后,只拿到了37辆老式的1号坦克作为武器装备。与其说这是一个装甲师,不如说是加强了一个装甲营的步兵师。不过更惨的是司马明威将军刚刚重组改革的新2集团军,一个集团军才拿到了可怜兮兮的35辆旧式的1号坦克作为教导学习之用。

    “还能再快一点儿么?我要再多100辆各种型号的装甲车辆,比如说机械化炮兵用的1号榴弹炮,炮盾和车体,都用铆钉结构……反正也不上前线,只要强度够就可以了!”王珏胡乱的出着主意,事实上他也知道这些天来,大明帝国已经为了生产坦克,透支了很多唐山工业区附近的工业产能了。

    毕竟大明帝国并没有进入全面战争状态,也没有让全国上下的工厂参与到坦克的生产中来。这种两个月左右生产1000辆坦克的事情,并非是因为大明帝国产能不足,归根结底是大明帝国自己没有投入全力罢了。

    陈昭明看了看远处正在热火朝天焊接坦克正前方防弹用的钢板的工人们,叹了一口气对王珏说道:“尽力而为吧,至少我们会保证计划内的30辆1号75毫米口径火炮突击型的生产……”

    “太拗口了,以后这种型号的1号坦克,统一就叫1号突击炮了!就和1号榴弹炮一个惯例!”王珏一挥手,就把这种没有炮塔的怪异坦克,定下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他在给这种坦克定下了这个名字之后,目光却被远处正在生产的车间内,那些轰鸣着的机械给吸引住了。他看着那些运转着的巨大工业机器,开口问身边懂这方面知识的陈昭明道:“那些是什么机械?在生产坦克的什么零件?”(未完待续。)

157最大的财富

    王珏一边问陈昭明,一边用手指着远处一个接近7米高的类似印刷机一样的巨型设备。那个巨大的设备正在轰鸣运作着,噪音传到王珏身边来的时候依旧非常巨大,让他和陈昭明两个人说话的时候,不知不觉间已经是在扯着嗓子在喊了。

    “司令官!那是一台轧机!是用来将钢坯轧成坦克用的装甲钢板的……”提起这个设备来,陈昭明就一脸的自豪表情了。大明帝国因为工业起步较早,工业底子也较厚,所以在传统工业上拥有着比其他国家更大的优势。比如说中国有可以为战列舰生产装甲板材的轧钢机,宽度已经超过3米,特种轧钢设备上的辊身,长度已经接近4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