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们的世界大战-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国有可以为战列舰生产装甲板材的轧钢机,宽度已经超过3米,特种轧钢设备上的辊身,长度已经接近4米。

    当然,为坦克生产装甲钢板的轧钢机,宽幅并不需要那样夸张。不过眼前的这个轧钢机个头也不小了。毕竟轧钢机需要将生产出来的钢坯轧成钢板,自身的结构强度,就要比钢材的强度要高。虽然钢坯是要被加热成炙热柔软的状态,但是其本身的硬度依旧还是非常惊人的。

    整个轧制钢板的过程不可能一气呵成,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执行,最终原本厚重巨大的钢坯,会在轧钢机的一次次锤炼碾压下,变成厚度合格的钢板。这些钢板将被焊接到坦克的正前方,为后面的车组成员还有发动机设备已经弹药提供保护。

    最开始的时候1号坦克的原型车采用的是铆钉结构安装钢板——也就是在坦克正面的装甲上密密麻麻的打上铆钉,用这些铆钉来固定这几块厚重的钢板。可是后来因为车体重量的问题,以及尝试更新技术的想法,最终采用了焊接车体结构。

    这即便是在几十年后,也是一个先进的举措,不过在当时看来,这种刚刚开始在海军造船领域掀起的焊接技术狂潮,还是太过好高骛远了一些。首先就是建造耗费时间并且占用大量稀少的焊接技术人才,其次就是让坦克的制造成本有些居高不下。

    最终的妥协结果,就是坦克在非承受攻击的底部还有内部,采用铆接结构来节约成本和生产时间,在正前方的装甲防护地带,采用更加结实的焊接技术。

    那台轧钢机在王珏的注视下继续工作,几名工人在机器的周围忙碌着,他们控制着一块块燃烧成赤红色的钢坯进入轧钢机,经过一次次的滚压,原本的钢坯一点点的变薄,最开始的时候是300毫米厚,最终变成1号改进型坦克车体前面30毫米厚的装甲钢板。

    有的时候你不得不佩服人类的智慧,利用两个滚筒相向滚动时候的吸附力,设计出用两个大型辊轴去轧压钢材的机械。就如同现代复印机卷入一张a4打印纸一样,轧钢机一块接着一块的卷入烧的如同岩浆般赤红的厚实钢铁。

    陈昭明在一旁大声的为王珏介绍着这个巨大的设备在使用之前,那些巨大的钢锭已经经过了无数道工序,才最终成为特种钢材,被运用的坦克之上:“这些特种钢从选矿上就和普通的钢材有区别,每一道工序都是无数工人们集体劳动的结晶!”

    说到这些专业知识,陈昭明都已经无法细致的讲解了,他只好又叫来了一个工厂内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工程师,请他粗略的给王珏介绍一下坦克需要的钢材,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

    被找来的工程师也没有推辞,直接就开口从遥远的最前端开始介绍起来:“将军……首先就是要将矿石处理成矿粉,具体是怎样处理的,我可以和您说上一整天。我想您也不会对这方面的事情太感兴趣,所以为了节省您的时间,我只粗略的说一下……”

    他指了指车间大门外面,远方不断冒着浓烟的几根巨大的烟囱,对王珏喊着说道:“经过复杂的研磨和选矿之后,优质的铁粉将被分离出来,作为原材料混入助燃剂等添加物再进入高炉内煅烧,最终形成可供炼钢的铁原料。”

    “然后将这些铁原料加入合适的稀有金属微量元素,一起继续送入炼钢炉内冶炼,形成合适我们使用的钢材。”那名工程师回过头来,指了指正在工作的那个体积庞大的轧钢机,对王珏介绍道:“形成钢材之后,经过轧机制造成特种钢板,随后运往下一个车间,安装在坦克上。”

    说实话这是一个复杂的流程,实际上的步骤要远比这个工程师描述的要多的多。聪明的中国人,聪明的外国人,最终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探索,才将原本那些简单到可怜的冶金设备,发展成为如今这样成规模,成体系的庞大冶金工业集合。

    这里的设备上,从每一个简单的细节一直延伸到每一个复杂的创新,都蕴含着百年来无数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都是数辈人辛勤劳动的结晶——任何一个科研技术的攀升都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往往一个工业设备上的某一个简单的变化,都是整个工业体系甚至是包涵了教育农业等一系列进步革新之后,才促成的。天启皇帝在1627年用笨重的火绳枪打败了辽东的后金政权,然后一路用自己的权力将火绳枪推进到了燧发枪的高度,却依旧只留下了一个没有实现工业化的大明王朝。

    而依靠半工业半手工支撑的大明帝**队,也没有在征服世界的道路上笑到最后。带着无尽的遗憾还有不甘,大明王朝的无数精英们沿着天启皇帝的道路走了下去,他们披荆斩棘一直走到了今天,留给了后世子孙们最宝贵的财富。

    是的,最宝贵的不是金钱,不是掠夺,而是逐渐在实践之中总结发展起来的体系!从教育到思维、从材料到工艺、从流程到制度,这个体系搭建起来太难太难,不过大明帝国在风风雨雨之中,完成了这个体系,这……才是这个帝国最大的财富。(未完待续。)

158浮力箱的改进

    当一个设备接着一个设备都已经准备就绪的时候,王珏就发现自己手里捏着的决定胜负的筹码,正在变得逐渐增多起来。这个时候他就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欺骗自己的对手来为手里的筹码谋取一个最好的投入时间了。

    他从1014厂的坦克生产车间内走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决心在辽东准备一场大战,来完成他好友朱牧的那个深埋在心底的愿望——他要夺回奉天,甚至砸碎整个辽东金国防御体系,彻底解决辽东问题!

    王珏的左脚刚刚迈出工厂大门的时候,他的右手在挥动中下意识的捏紧了拳头。他已经做好了决定,剩下的事情就非常简单了,他要开始拟定并且执行一个计划,来为整个金国叛军挖下一个大坑,一个足以决定整个辽东战场胜负局势的大坑!

    “我今天就回辽东去,这里的一切,我就交给你了。”王珏在登上自己汽车之前,转身对跟在他身后的陈昭明说道:“我希望你能够帮我,把1014还有蚩尤这些生产坦克的工厂都照顾好!谢谢了!”

    “是!保证完成任务!”将自己的右手握紧拳头,陈昭明对着登上汽车的王珏立正敬礼道。

    目送王珏的汽车离开1014厂,陈昭明才转身向自己的临时办公室走去,一名工厂内的负责人拿着一摞文件向陈昭明跑来,他的身后跟着两名负责安排铁路运输的工厂干事。三个人似乎有什么问题要请教,一见到陈昭明,就气喘吁吁的希望可以找个地方单独聊上几分钟。

    “陈副主任,这名是负责将浮力箱想办法运往前线的干事,他发现这些浮力箱在运输到前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麻烦,希望可以请您想想办法,解决其中的一部分问题。”那名负责人指了指身边的那个大约有50岁的干事,开口对陈昭明说道。

    “长官!”那名干事看上去已经略显苍老,不过一看就是在铁路运输工作上干了许多年的老手,对陈昭明说话的时候很是小心翼翼,不过他提出的问题却让陈昭明有些为难。

    对方看着陈昭明,一字一句的直接提出了一个很是要命的问题,那就是这些浮力箱原本都只是想办法在海上运输的,所以设计的尺寸让人有些绝望:“箱体要比铁路运输的板车宽出了25厘米,这样固定还有经过隧道桥梁的时候,都会遇到麻烦。”

    听到体积的问题,陈昭明就知道自己还是将问题想得过于简单了:要直接拿这些浮力箱过来用,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了,如果想要用铁路运输这些浮力箱还有对应的舟船以及铺设浮桥用的钢板,显然要把这些东西改装成适合内陆的尺寸。

    舟船还有铁板的尺寸幸运的没有超标,毕竟这些东西都是参照着陆军原有的武器装备设计建造出来的,沿用过去的尺寸也就歪打正着的继承了原来装备便于铁路运输的优良传统。不过显然浮力箱是海军装备,可没有为陆军运输着想过。

    “所幸的是,这些铁箱子的长度是合乎标准的,高度也和列车的车厢差不多……只有宽度确实超过运输标准,如果能切掉一部分,那就可以用火车来运输了。”那名老干事似乎没有看到陈昭明难看的脸色,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陈昭明也在心中不停的盘算,如果想办法把这些浮力箱全部切掉一部分,再重新焊接一个盖子,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另一个让他恼火的问题是,这样的大规模改装,如果只是为了运输方便,究竟值得不值得?

    “长官!”这个时候另外一个负责运输的干事开口了,他说的是自己的问题,和这个浮力箱的运输还有改造似乎也有一定的关系:“这些运输的铁箱子体积太大了,如果用平板拖车来运输这些箱子的话,火车的载重运力十分之一都没有发挥出来,浪费了太多的运力。”

    陈昭明快要被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折磨疯了,他在给王珏出用浮力箱的这个主意之前,是真的没有料到运输这些铁箱子,也会出现这么多要命的问题来。

    不过很快,这两个干事就给陈昭明出了一个听上去美妙异常的注意:“我们是这么想的,反正也要切开这些箱子,缩短宽度……不如切开一面,然后先不焊接封死这些箱子,而是把里面堆满粮食或者其他物资……跟着运一批焊工到前线去,直接把这些箱子再焊接起来,就行了。”

    陈昭明一愣,然后恍然大悟觉得这个计划简直太好了:切掉了一面密封的浮力箱,里面完全可以装满东西再运往前线去。这样既解决了运输重量浪费的问题,又解决了车体宽度超标的问题。

    他立刻高兴起来,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最后说道:“不!我们这种浮力箱的正上方有一个备用抽水孔,我们把那个孔改成带盖子的门,就可以把焊接工艺留在后方完成了!这样一来就都解决了!都解决了!”

    说到这里,陈昭明对这两名干事下命令道:“快!快去安排!改一个浮力箱,实验一下封闭性能,如果可行,立刻开始改装!改装!快去!”

    两名干事一看自己的提议获得了陈昭明的肯定,笑的合不拢嘴了,赶紧点头应承下来,然后就转身和那个负责人一起去安排工作了。为了这件事,他们两个得到了一笔丰厚的奖金,新军上上下下对于这种创新的态度,是非常肯定和持鼓励态度的。

    于是前线的战斗还没有爆发起来,大明帝国为了确保一次战役的胜利,就已经开始让自己的工业系统运转了起来。首先就是天津地区开始加班加点的改装浮力箱,然后就是1014厂以及蚩尤公司同样热火朝天的生产1号坦克等装备。

    最后的一点,是已经渐渐显露头角的年轻人王珏,已经坐上了前往辽东的火车。(未完待续。)

159你说服了我

    在同一个时间轴上,张世扬站在自己的师傅还有一大群老工程师中间,正在分析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图纸。两种都是2号坦克的竞争设计,至少在纸面上来看,这两种设计之间的风格,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

    一部分老的设计专家们,在设计2号坦克的时候,觉得应该借鉴和利用1号坦克的成功经验,他们主张参考1号坦克,并且根据军方的各种需求,设计建造一种复合各种需求的新型坦克。

    本着这个设计理念,他们提出了一个扩大1号坦克的保守设计方案:将1号坦克的车体加宽10厘米,然后车体延长41厘米,增加一个负重轮和一个履带托带轮,增加其内部空间和自重。

    这个方案虽然相对保守,但是却胜在稳定可靠,1号坦克在战场上已经服役了小半年的时间了,暴露出来的问题大部分都已经一目了然,改进之后这些技术都已经相对成熟,拿来用当然具有优势。另一方面,这种设计满足了军方加装50毫米口径高速坦克炮的要求,可以作为下一代坦克的备选方案。

    张世扬手里拿着的,是一些年轻人在几个比较激进的老设计工程师的指导下,完成的2号坦克新式车体的设计方案。这套方案比起前一个1号坦克车体扩大版本来,显得要激进的多。

    相对于第一个方案来,这个车体几乎就是重新设计的,所以很多地方其实并不太完善,毕竟它从开始绘制一直到现在,也才经历了十几天的时间罢了。当然,这个方案虽然距离直接生产还有相当长的距离要走,可是因为拥有前一个方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得到了一部分专家和军方代表们的支持。

    第二种方案在结构上采用了简化设计,并且使用了改进型的车体外弹簧平衡减震装置,这种减震比1号坦克采用的减震要更加专业更加完善,可靠性还有减震效率也相对更高一些。

    配合着这套减震系统,这第二种设计方案采用了一个更大的车体,这也增加了车体内装载油料和弹药的空间。经过简单的对比假设,张世扬认为他设计的车体理论上可以安装75毫米炮,改进空间更大一些。

    一方面是够用而且技术成熟的1号坦克扩大版本,另一方面是改进彻底但是技术并不成熟的激进方案。这两个各有优缺点的设计让所有人都难以抉择,双方各自又拿出了更完善的设计图纸还有理论推断,试图让自己的设计成为帝国2号坦克的最终样式。

    威廉?温格也从自己的发动机研发实验室赶了过来,他正在全力开发的ths…2型汽油机,以及其配套的变速箱,最终会成为这种新式坦克底盘的动力系统。不过这个发动机一直到现在都还在实验阶段,输出功率也并没有达到军方的使用要求。

    军方希望这种新式的水冷发动机,可以持续输出超过350马力的澎湃动力。结果威廉?温格的设计团队,自始至终也只能让这台ths…2发动机,达到290的持续马力输出。如果论输出峰值的话,ths…2能飚到330,距离军方要求并不太远,可这个输出不能持久,经常超负荷运转容易损毁发动机。

    动力系统上的略微滞后,让主管2号坦克研发的主要负责人都比较倾向于重量更轻的放大1号坦克的版本。不过几个固执的负责人似乎更喜欢看上去更好的新坦克底盘——这少数的几个看好激进版本的高级负责人之中,就有眼光毒辣并且固执坚定的蚩尤公司老板谭锦成。

    “首先,如果只是单纯的放大1号坦克的底盘,那个令人诟病的减震系统,就要被原封不动的继承下来……这是我个人不愿意看到的。”这位蚩尤公司的董事长固执的对几个坦克设计的负责人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我要的是进步!是发展!这样我的公司就能永远卖最好最先进的武器,这是我有钱聘请你们的原因……不是么?”

    “可是,董事长先生……我们如果采用更加激进的方案,首先最难突破的一点,就是发动机的动力无法满足军方的要求。”一名工程师对谭锦成开口抱怨道:“车体空间虽然大了,可是我们却想不出有什么东西需要塞进去。”

    “发动机的事情,不用你们这些设计工程师操心,两个互相平行的发动机设计团队,正在拼了命的研发两款不同的发动机,我们总会拿到更好的,动力更强劲的新发动机,不是么?”谭锦成不理会手下人的诉苦,固执的将对方的理由给反驳了回去。

    他的固执给了张世扬这个年轻的坦克设计师无尽的勇气,所以在适当的时候,他当着谭锦成的面拿出了一大摞写满了密密麻麻分析数据的报告来,对其他的设计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来:“我们应该给新坦克再设置一个装填手……这样车长就完全被解放出来了,他们可以专心的指挥自己的坦克,接收无线电里上级的命令,观察坦克车的周围发生的情况……”

    “5名坦克车组成员?”谭锦成也大致了解坦克内的一些数据,他听到张世扬提出的再增加一名装填手的提议之后,惊讶的看向有些紧张的对方。然后这位华夏最大的军火公司老板,抬了抬手示意面前的年轻人继续自己的介绍。

    张世扬似乎是受到了谭锦成的鼓舞,他酝酿了几秒钟,开口介绍道:“军方一直在反应坦克内的成员分工过于混乱,指挥效率低下……所以我觉得,应该在更大的车体内增加一名装填手,让他来配合火炮手的工作。这样车长就能专心指挥坦克,并且判断战场上的形势了。”

    一名工程师从张世扬的手中拿过了那一摞厚厚的分析报告,点了点头说道:“你说服了我,年轻人!”

    …

    补更一章,谢谢大家的支持。龙灵请假都会加更补上,还从未断更过,国际认证,从未失信过。(未完待续。)

160跟着你活不长

    王珏坐在火车上,正在向着他要驰骋的舞台辽东前进着;张世扬正在自己的舞台上,向谭锦成等人展示着他的设计成果。而在同一个时刻,在一所昏暗的房间内,一双带着怨毒还有仇恨的眼睛,正盯着拉好的窗帘中央,那仅剩一点点的缝隙里透在地板上的光斑。

    就仿佛是黑暗之中一双幽幽绿色的恶狼之眼,这双眼睛弥漫着让人不安的光芒。伴随着一路的逃亡和一路的追杀还有围堵,赵明义现在就是一条彻头彻尾的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

    从他对自己的父亲赵宏守草率的下了杀手的那一刻起,这位原本大明帝国内炙手可热的首辅大臣之子,就再也没有一丝高贵或者儒雅可言了。他现在就是一条到处逃窜的厉鬼,如同惧怕阳光一般惧怕着任何风吹草动。

    如果不是他在最后一刻决定逃跑,并且丢下了苦心经营了多年的财富还有其他身家,赵明义根本就逃不出京师锦衣卫布下的天罗地网。但是当时他逃的太快,也太过坚决,所以抓住了最后一丝空袭,带着几个心腹手下逃出生天。

    然后为了隐藏自己的行踪,狡猾并且多疑的他命令一部分手下伪装他南下还有北上的痕迹,自己则带着心腹两人背道而驰逃亡到了最危险的山东。不得不说赵明义在做人方面简直就是毫无廉耻,做事方面也只能算是一个庸才,性格上更是缺陷满满,可是他在逃亡这方面的天赋却是无人能及的。

    他支开了那些手下之后,带着人背道而驰前往山东,然后先是把一名心腹杀掉,藏尸在荒山之中,只留下了一个跟了他整整二十年的手下,两个人藏身在了济南城内的一间楼房内的公寓里。

    赵明义没有带多少钱出逃,所以他现在已经没有能力支撑着继续转移逃跑了。所以两个人就这么住在这间屋子里,依靠身上不多的钞票,购买吃的东西艰难的度日。

    要知道赵明义原本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奢侈公子哥,他每天都要吃十几道菜和各式点心搭配成的午饭晚餐,晚上也要好几个姑娘陪着他消遣才舒服的入睡——现在这些东西都成了过眼的云烟,怎能不让这位杀父的逆子感到抓狂?

    “我有上亿的财富!结果却只能吃这种粗鄙的食物!这世界真是不公平!都是那个混蛋王珏!他凭什么能把辽东的局势给翻转过来?都是那个该死的朱牧!老老实实的做个皇帝不好么?为什么就这么喜欢打仗?”看着手里根本难以下咽的面饼,赵明义压抑着自己的声音,疯狂的抱怨着自己的遭遇。

    这些天他一直都在抱怨,只要有时间他就在喋喋不休的嘀咕着咒骂王珏还有朱牧甚至是王剑锋和朱长乐。在他的眼中赵宏守也是死有余辜而且应该早死十几年的绊脚石,如果不是这些人的掣肘,他赵明义早就可以成为大明帝国的擎天一柱,成为万人敬仰的人物。

    他现在剩下的就只有充裕的时间了,每天从噩梦中惊醒,或者睡到天明,他都只能在这间屋子里转悠,如同监禁一般。这是他活到现在的理由,也是他精神状况接近疯癫的最直接的原因。

    “主人,这时候要镇定一些……我们手里的钱不宽裕了,不省着点儿用,熬过锦衣卫盘查最严的这段时间,就有可能被人发现。”这名忠心耿耿的手下原本也因为赵明义的赏赐和收买身价不菲,可谁都知道锦衣卫手眼通天,他也不敢轻易去支用自己的钱,怕被人发现了行踪。

    他不劝说还好,这么一说赵明义的表情更加扭曲起来,这位昔日大明屈指可数的公子哥站起身来,双手如同利爪一样向上托举,狠狠的诅咒发誓道:“等我东山再起,一定要灭了这明国,让那些小看我的人,知道一下什么叫做经天纬地之才!”

    现在的赵明义,满脑子里幻想的都是自己如何熬过这一段时间的追捕,然后改名换姓逃到锡兰去,在锡兰的支持下东山再起,一举打败大明帝国,成就不世之功。

    可是他不知道的事情是,现在锡兰的暗谍还有金国的杀手,张柏庭的爪牙以及日本的奸细,都在满世界的找他,希望可以先干掉他,来确保辽东和谈不会再生变化,让大明帝国在谈判桌上做出让步,结束辽东之战。

    而他所希望的称谓锡兰国的栋梁,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