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24-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不留,全部杀掉!”王掌班用日语下令道。

    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东瀛天皇一族遭到了有史以来最沉重的打击,整个御所之内被杀得血流成河。东厂的番子见人就杀,绝不留一个活口。

    (本章完)

第四百六十九章 兴子天皇的安排

    一直到第二天上午,京都的局势在逐渐平稳下来。可此时京都已经面目全非,城内尸横遍野,整个外京和大半个左京在大火之下,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就连右京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损。

    京都御所的惨况更甚于城内,整个御所之内已经没有一个活口。在这场屠杀之中,只有已经退位了兴子天皇躲在法华寺逃过了一劫。

    兴子天皇七岁即位,十九岁时主动让位给异母弟素鹅宫亲王,成为了太上天皇。退位之后,兴子天皇受礼法约束,一直没有嫁人,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使得她躲过了这场刻意针对天皇一族的屠杀。

    听到京都骚乱,天皇一族遭到屠戮的消息,整个东瀛都震惊了。

    “这……这……中宫娘娘的胆子也太大了……”郑芝龙气急败坏地说。

    “中宫娘娘?京都骚乱中宫娘娘所为?”钱谦益诧异地问道。王赛儿的身份知道的人极少,除了郑氏一族少数人之外,其他的人都不清楚。

    “后水尾天皇的中宫并不是东瀛人,而是大明人……”郑芝龙说到一半便停了下来。

    看到郑芝龙欲言又止的样子,钱谦益有些明白了,他忍不住问道:“难道良仁亲王真的不是后水尾天皇亲生的?”

    “此事说来话长,牵涉到大明和东瀛两大皇族,其实上次大明海军抵达九州,并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中宫娘娘。”

    “王爷,慎言!”钱谦益轻声劝阻道,“根据京都传来的消息,据臣推测,京都之事不只是中宫娘娘的意思,大明应该也参与了其中。”听到郑芝龙的话,他大概明白了一切。

    “不是应该,是肯定。”郑芝龙恼怒地说,“京都的骚乱,光凭中宫娘娘在东瀛的实力根本无法成事。”

    “王爷,现在不是讨论此事责任的时候,京都骚乱,使得东瀛民心再次倒向幕府,我们必须趁事情在进一步恶化之前,要赶快想出相应的对策。”钱谦益道。

    “现在京都城内十室九空,百姓死的死,逃的逃,都乱成一团了。尤其是这几日东瀛各地都有人来祭祀天皇一族,而我军与纪州藩的军队正在决战,双方一时之间恐怕难分胜负,此事还要拜托先生了。”郑芝龙道。

    “王爷,京都骚乱已经发生,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善后,至于此事无论是谁做的,无论他人信与不信,我们都要推到幕府的身上去。”

    “这是当然,我也会派专人去处理此事。”郑芝龙点头道。

    “第二,派人保护兴子天皇,绝不能让兴子天皇再出事了。”

    “此事我已经做了,驻扎在京都的刘参将已经将兴子天皇严密地保护了起来。”

    “第三,劝进,让良仁亲王登基。”

    “可是……”郑芝龙现在对王赛儿制造京都骚乱一肚子的意见和不满,虽然良仁登基之事已经不可逆转,但他也想拖一拖给王赛儿一点教训。

    “王爷,国不可一日无君,只有良仁登基,才能逐渐平息国内的民愤,也才能使得大明满意。”

    “此事你来做吧,我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办。”

    “诺。但良仁亲王登基之日,王爷可是一定要出席的。”

    “我会出席的。”郑芝龙点头道。

    “还有,通过京都骚乱,臣怀疑军中有大量奸细潜伏。”

    “我军以大明退役士兵为班底组建的,军中有大量的大明奸细一事,根本不用怀疑,而是肯定有,这几年来我一直用东瀛士兵逐渐取代原明军的班底,只是我不知道到底谁是间谍,谁不是间谍?”

    “王爷,此事只能慢慢来,切不可操之过急,第一,避免动摇军心;第二,现在不可与大明树敌。”

    “待平定东瀛之后,我会找个借口,逐步替换军中的官员。”

    “王爷,有可能的话,王爷最好是娶了兴子天皇。”钱谦益轻声道。

    “娶兴子天皇?!”郑芝龙惊讶地说。

    “对,此事绝对是利大于弊。”钱谦益肯定地说。

    “我考虑一下。”郑芝龙想了想说。

    “王爷……”

    “大明的海军这几年来一直东瀛附近游弋,如果东瀛有任何风吹草动,难保大明不会插手东瀛的事务,如果大明一旦插手东瀛事务,我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那么这么多年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将是徒劳无功的。”

    “此事是臣操之过急了,看来此事需得从长计议。”钱谦益点头道。

    ……

    王赛儿听说兴子天皇逃过一劫,此时内心也是极其愤怒。

    “王掌班,起来吧。”王赛儿强忍着愤怒道。

    “谢娘娘!”王掌班战战兢兢地道。

    “兴子既然没死,接下来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置?”王赛儿冷声道。

    “兴子天皇逃过一劫,现在被九州王严密保护,再次刺杀已经不可能了,现在只有另想他法。”

    “可有什么可行的办法?”

    “臣认为可以直接找九州王讨要兴子天皇。”

    “现在这种情况,九州王如何肯交给我?”

    “娘娘,臣认为可以将兴子天皇送到大明保护起来。”

    “的确可行,你立刻去联系大明的海军来迎接兴子天皇,只有大明海军来了,郑芝龙才会交出兴子,另外让九州王来见我。”王赛儿想了想点头道。

    “诺。”

    ……

    郑芝龙找了借口没有来,他此刻根本不想看到王赛儿。但钱谦益却来了,钱谦益正是要和王赛儿沟通良仁登基一事。

    让良仁登基,王赛儿肯定是极力赞成的,她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良仁登基。而王赛儿要将兴子天皇送到大明去一事却没有得到钱谦益的答复。

    “这是陛下的意思,大明海军不久将会抵达京都迎接兴子天皇去大明。难道九州王想抗旨?还是九州王自己想迎娶兴子天皇?”王赛儿冷声道。

    “此事我无法做主,还须王爷自己决定。”钱谦益道。

    “后水尾天皇最多还能活半年,到时候在这个世上,天皇骨肉就只有兴子和良仁两人了,如果九州王想欺负我等孤儿寡母,我等自然无法反抗,但自有人会为我等做主。”

    “娘娘误会了,此事真的须王爷定夺。”

    “好,那我等你的消息,我希望在大明海军到达之前给我一个答复。”

    (本章完)

第四百七十章 储君候选人

    九州军与纪州藩的战斗进入最后的阶段,九州军凭借着火器和人数上的优势,在虎伏山下击溃了由纪州藩领头组建的联军。四月三日,九州大军占领和歌山城,德川赖宣自杀殉国。在德川赖宣自杀前,他将自己的妻妾和子女全部杀死,他知道他们一旦落入九州军的手里会是生不如死的下场。

    纪州藩是亲藩,御三家之一,藩主德川赖宣是德川家康第十子,是近畿实力最强的藩。德川赖宣战败,意味着整个近畿已经无人能抵挡九州的大军。

    虽然和歌山城的抵抗非常激烈,但在九州军进入和歌山城之后,九州军并没有屠城,仅仅是针对德川赖宣一家采取了必要的手段。郑芝龙是不会留下任何一名德川家的人。

    九州军在夺取纪州藩之后,继续挥师东进,近畿各藩藩主逃的逃,降的降。在四月中旬,九州军便夺取了整个近畿。

    在击败纪州藩之后,郑芝龙和王赛儿一致同意迁都京都。五月二十八日,良仁在京都在登基。大明也派出了使者参加了此次登基仪式。在参加完登基仪式之后,兴子被送往了大明。

    六月六日,九州王郑芝龙宣布将政事处置权交还给天皇,九州王以后只负责军事事务,在东瀛将实行完全的军政分离。九州王此举赢得东瀛上下赞许,同样也获得了朱由校的赞许。

    王赛儿为了抵抗九州王的势力,加强与大明联系,她希望能与大明皇室结亲。而朱由校也同意王赛儿的要求,他几番筛选之后,将蜀王的女儿许配给了良仁,成为了良仁的皇后。至此,东瀛皇室与大明的皇室拉开了联姻的序幕。

    被九州逼入绝境的幕府,在保科正之的主持下,第一次尝试与九州和谈。而郑芝龙也同意了幕府的和谈要求。

    在良仁天皇的主持下,幕府与九州展开了和谈,但是和谈的双方提出条件差距极大,导致双方和谈毫无结果。

    九州一方强硬地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德川家纲需臣属九州王,并且要到京都觐见;第二,德川家纲的母亲阿乐夫人需到京都为人质;第三,德川家纲需离开江户改封领地。

    这三点要求太过苛刻,德川家根本是不可能接受的,而且这三点要求和当时德川家康为了寻求与丰臣家开战提出的要求几乎一样,这也被德川家认为是对幕府的羞辱。双方的和谈破裂,幕府和九州开始积极备战。

    幕府接连丢城失地,实力已经大不如前,现在只能防御。而九州刚刚获得近畿,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尤其是京都骚乱,无疑大大延长了消化的时间。这使得双方虽都在积极备战,但却暂时处于和平状态。

    而帝国虽然表面平静,但内部却是暗流涌动。朱由校已经准备从众皇子中挑选出三人作为储君的人选。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臣认为应该皇长子当仁不让的该储君人选。”内阁阁臣陈必谦首先站出来。陈必谦是东林党人,他被列为《东林点将录》地英星天目将,东林党人在国本之争之时从来都是冲在最前面的。

    “臣附议。”陈必谦的话音刚落,就有人站出来支持。

    “臣附议。”

    ……

    很快,朝会上超过半数的大臣都支持陈必谦的意见。

    朱慈炅其母任贵妃虽被打上了阉党的标签,但朱慈炅为了赢得国本之争,无论是阉党还是东林党他都走得很近,他也得到朝廷不少大臣的支持。

    “对于皇长子朱慈炅成为储君候选人选可有反对意见?”朱由校问道。

    现在整个帝国都巴不得朱由校早日确定储君,现在朱由校要挑选出三人作为储君备选,就算有反对的,此刻也不会出声。

    “既然无人反对,那么皇长子朱慈炅就是三名候选人之一。”朱由校一锤定音道。

    “现在还需要两名储君人选,众位爱卿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朱由校又接着问道。

    “二皇子文成武德,臣认为二皇子也应该被列为储君的候选人之一。”洪承畴站出来道。

    朱慈焾和军方的关系的极好,在朱由校当政期间,军方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赏到了甜头的军方不希望在朱由校百年之后,军方被再次打回原形,又被文臣压得死死的,所以军方极力支持朱慈焾。

    “既然陛下要选三名候选人,臣也认为二皇子应该被列为储君候选人之一。”孙传庭也站出来支持道。

    相对于朱慈炅,支持朱慈焾的人大多都是武将,文臣支持朱慈焾的数量远远不如朱慈炅多,但在少量文臣中却有内阁首辅孙传庭这样重量级的人物。

    “对于二皇子朱慈焾成为储君候选人可有反对意见?”朱由校又问道。

    “臣反对。陛下,储君候选人制度有违祖制和礼制,臣认为应该直接册立皇长子为太子。”陈必谦突然发难道。

    “陈爱卿,你当朕的话是放屁吗?朕刚说设立三名储君候选人之时无人反对,现在突然发难,你到底什么意思?”朱由校冷声道。

    “陛下刚颁布储君候选人制度便立刻执行,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望陛下恕罪!但国本岂是儿戏,陛下肆意更改祖制和礼制,势必会引起天下大乱。”陈必谦反驳道。

    “儿戏?!”朱由校冷笑道,“朕不认为是儿戏,朕之所以设立三名储君候选人,是想择其中善者为太子。在朕的心中立贤才是重要的,其余的都是狗屁。”

    “陛下……”陈必谦还想说什么,但却被朱由校给打断了,“二皇子朱慈焾将成为第二名储君人选。”

    “陛下不可……”陈必谦大喊道。

    “陈必谦公然咆哮朝堂,来人,将其架出去。”朱由校气愤地说。

    听到朱由校的旨意,朝堂上的大汉将军毫不犹豫地将陈必谦给架了出去。

    但就算如此,陈必谦口里还在不依不饶地大声喊道:“陛下不可,陛下此举势必会导致帝国大乱……”

第四百七十一章 满洲国

    在朱由校的强势推动下,第三名储君候选人也被朝臣们推选了出来。第三名储君候选人便是张妍之子朱慈炫。

    朱慈炫是张国纪的外孙,在张国纪的推动下,也加入了储君竞争的行列,他获得以张国纪为首众多商人的支持,在朝廷中,支持朱慈炫的文武大臣不在少数。而且他还是皇后张嫣的亲外甥,这一项也成了朱慈炫的加分项。

    “陛下,三名候选储君已经选出,不知陛下准备以何种标准册立太子?”孙传庭问道。

    “暂时朕还没想好,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后太子一定会从三人中挑选出来。”

    “陛下,臣以为国本之事宜早不宜迟,早定太子便可早定民心。”孙传庭劝阻道。

    “三年为期,三年之内,朕一定会将太子确立。”朱由校信誓旦旦地道。

    听到朱由校的话,朝臣们也都不再反对了,朱由校见众人不再反对,他接着说道:“朕决定出兵大荒东洲(美洲,根据《山海经》而命名)讨伐满洲国。”

    “陛下,大荒东洲距离帝国遥远,中间又隔着大海,补给极其困难,出兵大荒东洲无论胜败,这都是一场得不偿失的战争。”孙传庭劝阻道。

    “朕绝不会允许存在一个对帝国充满敌意的国家存在,满洲国不亡,朕寝食难安。”朱由校咬牙切齿道。

    “陛下,满洲国国力尚不及帝国的一成,而且远在大荒东洲,已经对帝国无法构成任何威胁。”洪承畴也劝说道。

    “现在的满洲国的确无法威胁帝国,但谁敢保证百年之后会发生什么?”朱由校问道。

    “陛下,百年之后的帝国一定会更强于今天,一定会将满洲国甩得更远。”

    “朕听闻江南地区的造船厂造出了一种新式的船只,被称为飞船,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巅峰之作,它的速度极快,比原来的运输船速度提高了一倍。”朱由校口中的飞船就是历史上的飞剪船,在这个时代被提前近两百年设计了出来。

    这一切都得益于朱由校大力发展海上贸易,使得帝国的造船厂数量多达上百家,而造船工人数量更是多达上百万,如此庞大的基数和储备,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让帝国的造船业一跃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技术是最先进的。

    “陛下,可就算速度提高一倍,往返一趟也需要数月的时间。”

    “朕并不指望一蹴而就,朕决定先从阿拉斯加开始,在阿拉斯加建立稳固的防线,储备足够粮食以及军火,逐步向南推进,蚕食满洲国,争取在五年之内完全解决满洲国的问题。”

    “陛下这次派遣多少士兵前往阿拉斯加?”洪承畴问道。

    “你们认为应该派遣多少士兵?”朱由校反问道。

    “阿拉斯加属于极寒之地,虽然我军在三圣湾有了第一个据点,但是依然完全依靠国内的补给,臣认为派去阿拉斯加的军队数量不能超过一万,否则的话,大军无法完成补给。”

    “满洲国在阿拉斯加的兵力布置如何?”朱由校问陈四道。

    “建虏进入阿拉斯加之后,由于气候等原因,他们很快便放弃了阿拉斯加转而南下,进入了加拿大。现在在阿里斯加除了一开始建立的据点有少量的建虏之外,其余的地区都空无一人。”陈四回答道。

    “那就按洪大都督所言,先派一万大军进入阿拉斯加。”

    “诺。”

    ……

    参加完朝会,朱由校单独召见了陈四。

    “准噶尔与叶尔羌汗国的情况如何?”朱由校问道。

    “巴图尔珲台吉在巩乃斯草原被叶尔羌汗国击败之后,他的目标转向哈萨克汗国,据臣估计,最迟明年巴图尔珲台吉便会再次进攻哈萨克汗国。而叶尔羌汗国国内现在教派斗争非常激烈,黑山派暂时占据着上风。”陈四回答道。

    “准噶尔始终是心头之患,如果从西波尔出兵准噶尔,有点得不偿失。”朱由校轻声道。

    “通过巴图尔珲台吉对俄国的态度,臣也认为他不但不会遣使入贡,甚至一旦有机会的话,他还会主动入侵帝国。”陈四赞成道。

    “帝国不可能同时三面作战,西北的问题相对来说暂时不会对帝国造成影响,只能放在最后来解决。而帝国强敌是沙皇俄国,朕的主要精力要放在俄国人的身上,而满洲国虽不会对帝国构成危险,但如果任其发展壮大,是朕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陛下,这几年交趾省叛乱不断,有逐渐严重的趋势,不可不防。”陈四轻声道。

    “朕派张献忠去就是让他杀人的,告诉他,如果他再办不好,他就不用留在交趾了。”朱由校冷声道。

    “陛下,张提督有时候也没办法。在交趾叛乱的贼匪,大多都来自南方阮氏的控制广南,张提督的大军刚到,这群贼匪便逃往南方躲藏,张提督的大军也不好越境杀敌。”陈四回答道。

    “传旨,令阮福濒在几年年底之前交出全部贼匪,否则,我军将进入广南剿匪。”朱由校下旨道。

    “诺。”

    ……

    广南国也是帝国的属国,交趾省的叛乱和阮福濒的故意纵容有莫大的关系,阮福濒在内心中是希望能重新统一整个安南的,而交趾省的叛乱正符合他的心意,他想坐收渔翁之利,只可惜朱由校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

    但当接到朱由校的圣旨的时候,阮福濒就慌了,他不认为广南能抵抗住明军的进攻,尤其是广南国北面的那道城墙,在对付郑氏的时候,可以说是无往而不利,但对于明军来说,这道城墙毫无作用的,明军完全有能力绕过那道城墙,从海上或者从东面发起攻势。

    为了避免明军进入广南,阮福濒不得不下令剿匪,但这场剿匪更多地像是走过场,而且阮福濒心中并不愿意将他们全部清缴,这群人对他来说,还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十月份,阮福濒上缴了一千多贼匪的首级。

    (本章完)

第四百七十二章 灭广南

    “贼匪数量多达数万人,阳郡公准备拿这一千多首级来敷衍了事吗?”张献忠冷声道。

    张献忠现在正憋着一肚子的火,他驻守交趾,现在却因交趾叛乱而被朱由校责骂,他此刻恨不得立刻攻入广南,一泄心头之恨。

    “大人,阳郡公自收到陛下的旨意之后,便立刻下令大军进山清缴,只是贼匪狡猾,藏于深山之中,行踪难辨,完全将其清缴还需要时日,这只是第一批,后续的贼匪首级很快就会送到。”广南使者解释道。

    “我不管阳郡公使用什么手段,如果在陛下指定的时日之内不能将贼匪清缴一空,我便亲自带兵南下清缴。”张献忠冷声道。

    “还望大人宽限一些时日,这里是阳郡公送给大人的礼物,还望大人笑纳。”广南指着前面的一口大箱子道。

    “关于交趾贼匪一事,陛下已经是降旨责罚我等,如果再不解决,我自身难保,阳郡公的礼,我不敢收,我只希望阳郡公能尽快将贼匪清缴一空。”张献忠拒绝道。

    “一定,一定,大军已经进山,应该很快会有消息传来。此事一定不会让大人为难的。”广南使者赶忙说。

    ……

    十月九日,英国议会悍然颁布了《航海条例》,规定:凡英国的进口产品只准英国船只或原生产国船只运送,出口产品只准英国船只运送。

    这是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吉利共和国议会通过的第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垄断的法案,这个法案影响深远,不但引发了英荷战争,甚至还是后面美国的独立战争的背景。

    当然朱由校现在还不知道英国的《航海条例》,而且现在《航海条例》对帝国的影响也微乎其微。朱由校现在的关注点在广南以及阿拉斯加。

    一直到十一月结束,广南国前前后后一共送来了上万的首级。但这数量远没有达到叛军的数量,张献忠数次与叛军交手,虽然都被叛军逃入安南,但张献忠知道现在叛军的人数在两到三万之间。

    十二月初,朱由校下旨进攻广南。广南地势复杂,朱由校当年灭了安南国之后,并没有顺势灭了广南,便是考虑到广南地形等问题。但这次情况已经完全不同,朱由校已经不耐烦了,他发现不灭广南,交趾一省难以安宁。

    十二月下旬,张献忠率两万大军逼近横山,囤于横山灵江以北。

    十二月三十日,广州都督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