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624-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祝大家元旦节快乐!
(本章完)
第两百五十三章 天启奖
感谢不落小子的月票支持和打赏,真的非常感谢!
……
第一届天启奖的颁奖仪式可是说是非常的简单,颁奖仪式实际上也是一场晚宴,就连主持人都没有,而是由朱由校亲自支持的。
“朕设立天启奖就是为了奖励为帝国乃至全世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以后每年的四月十八日将是天启奖正式的颁奖礼,获奖者不但可以获得奖金一千两银元,而且还会获得帝国的男爵爵位。而奖励的目标不分国籍,不分民族,不分宗教信仰,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朱由校简单地解释了天启奖。
“今天是第一届天启奖的颁奖仪式,根据朕的提名,帝国科学院院士共同商议之后,第一届天启奖的获得者是吴有性和邓玉函,因为他们两人发现了细胞,为人类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朱由校说道。
“下面请吴有性和邓玉函上台领奖。”朱由校说道。
吴有性和邓玉函都知道自己已经获奖,但这个仪式还是第一次举办,无论是什么都没有形成约定成俗的规矩,吴有性穿的官服,而邓玉函穿的天主教传教士的衣服。
奖励都是现场颁发的,一千两银元用的是宝钞,而在爵位上,朱由校原本只准备授予吴有性的,但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朱由校决定同时授予邓玉函和吴有性两人男爵的爵位,另外还有两块纯金打造天启奖的奖章。
“两位也发表个获奖感言吧。”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发言?”吴有性和邓玉函两人都一愣,显然都没做好这个准备。
“对,这个以后也要形成规矩。”朱由校笑着说道。
“又可兄,你先来。”邓玉函示意道。
“那好吧,我先来。”吴有性想了想说道,“首先要感谢陛下的隆恩!还有要感谢邓玉函,以及制造了显微镜的云球兄,如果没有你们,我是不可能发现细胞的。其实这次发现细胞,让我收获最大的是让我一直在研究的瘟疫有了新的进展,我曾以为瘟疫是因疠气引起的,到今天我才明白,瘟疫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引起的,它绝不同于一般的伤寒病……”
吴有性在天启奖的颁奖仪式第一次简单地阐述了自己关于瘟疫的看法,最后他说道:“关于中西医之争,我认为应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兼收并蓄,共同发展。谢谢陛下给我这次机会!也谢谢在座的各位!”
“吴爱卿这篇发言,可以登上《大明帝国报》了。”朱由校肯定地说道。
“陛下谬赞了,这只是臣的一片肺腑之言。”吴有性谦虚地说道。
“邓爱卿到你了。”朱由校说道。
邓玉函微笑着点点头,说道:“首先我也要感谢陛下的隆恩!也要感谢又可兄,是我们一起努力才发现了细胞。更要感谢的云球兄的显微镜,如果没有云球兄的显微镜,我们是不可能发现细胞的,所以说我们是幸运的,细胞的发现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为我们进一步发现这个世界的奥秘,打下了基础……”
邓玉函也跟吴有性一样,说了很长的一段感言,“最后,臣恳求陛下允许我们进入帝国的新的疆域进行传教,以传授新的知识和上帝的福音。”
朱由校听到邓玉函的话,也是楞了一下,在大明新开辟的疆域中,为了统一和稳定,朝廷禁止传教士进入传教,这让龙华民等人非常不满,他们曾经多次申请,但是并无效果。朱由校没想到邓玉函会在颁奖仪式上提出来。
朱由校犹豫了一下,才说道:“当然可以,但是必须跟当地官府报备。”
“谢陛下隆恩!”邓玉函躬身说道。
“你的演讲也将会刊登在《大明帝国报》上。”朱由校说道。
“谢陛下!”邓玉函说道。
“今天是天启奖的第一届颁奖仪式,由于缺乏经验,朕认为弄得太简单了,从第二届起,朕将会设立三个奖项,天启数学奖,天启物理奖以及天启生理医学奖,而朕将不会参与评选,将会完全交由帝国科学院来评选。明年的颁奖仪式将会放在太和殿。”朱由校说道。
朱由校放在太和殿,就是为了表明对此事的重视,在明朝,太和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而且举行的都是盛大的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等等的典礼都放在这里。
第二天,《大明帝国报》就刊登了《天启奖——大明帝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奖项》一文,文中不但详细地介绍了天启奖,而且还介绍第一届天启奖的颁奖仪式的整个经过。
另外不但刊登邓玉函和吴有性的演讲,而且还详细地介绍两个人以及他们的成就。通过《大明帝国报》。一夜之间,邓玉函和吴有性两人就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两人的名声传遍了东亚及南洋各国。
现在的《大明帝国报》的周期变成了三天,已经朝着日报在发展。《大明帝国报》在全国已经设置七个印刷点,在全国各省都有办事处,甚至在朝鲜,南洋,暹逻等地都有自己的办事处。
当然这一切跟《大明帝国报》的广告业务飞速发展离不开的,《大明帝国报》作为朱由校的口舌,现在的广告都是按期卖的,一期广告都是百两起步,而且还是供不应求。可以说现在《大明帝国报》如果愿意的话,他的资金可以支撑他在全世界都设立办事处,在全世界都能发行。
凤求凰的经营模式为大明提供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专利法律》又为品牌构建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得大明帝国的注册商标,从无到一年注册商标上千,仅仅只用了不过一年的时间。而如何使得自己的品牌成为帝国乃至周边国家都认可的名牌,现在的商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意识,那就是打广告,而且是在《大明帝国报》上打广告。现在在商人的意识里,已经模糊地出现品牌的这个概念了。
(本章完)
(本章完)
第两百五十四章 陕西大饥
四月二十六日,陕西巡抚马懋才上奏:陕西全境,去年大多全年无雨,草木枯焦,又适逢兵乱,百姓无以为继,请求朝廷赈灾。
左光斗出任大理寺卿之后,马懋才被提拔成了陕西巡抚。
现在国库的收入的确相比前几年充裕了一些,但接连不断的天灾又使得国库一直并不是太宽裕。但陕西的灾情虽然严重,但在抄没肃王、庆王、韩王三人家产之后,陕西有足够的用来赈灾的钱粮,但这其中的钱粮有一半是归朱由校的。内阁希望朱由校拨出其中这一部分内帑用于救灾。
“陕西的灾情仅限于此,没有发生人吃人的事件吧?”听闻陕西大饥,朱由校忍不住问道。
在历史上的陕西大饥情况极其严重,“……饥民相聚为盗,与其坐等饥死,不如为盗而死。又烧人骨为薪,煮人肉以为食者,而食人之人,不数日即面目赤肿,燥热而死。于是,死枕藉,臭气薰天,安塞县城外掘数坑,每坑可容数百人,不及掩埋者,又不知还有多少?小县如此,大县可知,一处如此,他处可知。百姓又安得不相牵而为盗。而庆阳、延安以北,饥荒更甚。”
朱由校的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唐突,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韩爌回答道:“赤地千里,民间已有人采用山间蓬草树皮为食,如果再不抓紧救灾,恐怕真会出现人吃人的情况。”
听韩爌的话,朱由校就知道陕西灾情还在掌握之中,他马上说道:“八百里加急传旨马懋才,将抄没反王的钱粮全部用于赈济灾民,陕西一地免税两年。众位爱卿,这样做是否可以解决陕西的灾情问题?”
“如果陕西旱情持续的话,恐怕还需要调拨钱粮才能解决陕西的灾情,现在的问题是陕西有钱不一定有粮。”郭允厚说道。
“既然如此,朕再想办法筹备一批粮食调往陕西。”朱由校说道。
“现在各地灾情不断,各地的粮食都紧缺,尤其是北方,粮价都已经翻了一番,现在又是青黄不接之时,夏粮还有一段时间才能上市,恐怕很难筹备到足够多的粮食。”郭允厚说道。
“四月二十八日,是朕举办的慈善晚宴,到时候朕在晚宴上看是否能够筹备到足够多的粮食?”朱由校说道。
“陛下准备如何处置?”郭允厚好奇地问道。他知道市场上粮食紧缺,但是商人地主手里是有粮的。
“到时候你们去了自然就知道了。”朱由校微笑说道。
虽然对于朱由校的做法,朝廷上下有颇多的非议,但对于朱由校捞钱的手段,朝廷上下都是比较信任的。不说别的,就说凤求凰一年给大明缴的税,就可以抵得上一个大省了。
“陕西大饥,陕西的新农作物推广得如何?”朱由校突然想起新农作物的推广。
“左廷尉担任陕西抚台之时,曾试图推广新农作物,但适逢三王烦乱,新农作物推广被其打断,现在新农作物推广最好的两省为山西及河北,山东次之,其余各省虽有种植,但并未推广开来。”郭允厚回答道。
“新农作物的推广事关百姓的生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朕以为新农作物的推广已经刻不容缓了,内阁必须拿出策略来。”朱由校说道。
“诺。”韩爌等人一起答道。
“臣以为农业部的设立也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要推广新弄作物以及新的农业工具,非设农业部不可。”周应秋说道。
设立农业部是新政中朝廷行政改革中的一个小点,现在被周应秋提出来,真的是让其他内阁成员觉得闹心。朱由校自己都暂时没提新政的事情,你周应秋居然主动提,这让其他的人都起了“清君侧”的心了。
“设立农业部是可以的,其他的新政就暂时缓一缓,众位爱卿以为如何?”朱由校看到其他人变化多端的表情,微笑着说道。
“臣附议。”听到朱由校这么说,郭允厚首先赞同道。他对于新农作物是非常认可的,他也知道要推广新农作物必须要有专门人来负责才能做好,如果光靠民间自发的种植,那推广到整个帝国不知道需要多少年才能实现。
“臣附议。”来宗道也赞成道。
“臣附议。”紧接着内阁成员纷纷赞成道。
“既然众位爱卿都赞成设立农业部,那就即刻拟旨,令徐光启出任农业部尚书一职,筹备农业部。朕决定在中央设立农业部,各省设立农业厅,各州府县设立农业局,负责帝国的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农垦等所有的事务。”朱由校说道。
“诺。”
……
六部的制度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在这个时空,第一次出现与六部并列农业部,这次变革引起了整个帝国的关注。朱由校关于朝廷行政改革的新政第一次受到了整个帝国的热议,毕竟这条新政牵涉到整个朝廷所有的行政部门。
朱由校的这条新政被攻击的第一个点就是冗员,朱由校在行政改革中要新设立数个部门。相比要裁撤掉一些部门,新设的部门更多。
朱由校的这条新政第二个被攻击的就是改变祖制,改变中国历史上千年以来形成的制度,这是很多人都难以接受的。
至于其他的攻击点,相比前两点,声音就微弱了许多。
作为朱由校口舌的《大明帝国报》肯定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朱由校。冯梦龙也看不太明白朱由校行政改革,但他知道《大明帝国报》只抓住一点就行了,那就是农业部的设立带来的影响。《大明帝国报》从新农作物开始,详细地介绍了新农作物,包括种植、产量等等。然后再到农业部设立可以帝国百姓带来什么。
《大明帝国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巨大的影响力,在《大明帝国报》舆论轰炸之下,普通的百姓十有**都支持朱由校,在他们看来,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他们就支持谁。这也使得很多读书人也都支持朱由校,也使得朱由校获得了能与反对者相抗衡的力量。
(本章完)
(本章完)
第两百五十五章 慈善晚会
四月二十八日,朱由校举办的慈善颁奖晚会在帝国艺术院召开。
朱由校请来参加慈善晚会的,除了朝廷大臣之外,再就是帝国交易所的会员。帝国公益金成立已经大半年了,但是捐赠者极少,毛耀立捐赠五万两银元雄踞第一,盐商巨头江演排在第二,他捐赠了五千两银元,汪新捐了一千两银元排在第三,其余大多都是在一两百两到几十两不等。
但这并不表明明朝的人不愿意参与慈善活动,实际上愿意从事慈善的人还是很多的,但是官办和民办是有不同的,民办的慈善一般只是在灾年在当地开展。实际上中国历史上的慈善事业,都是民办到官办的一个过程。
为了让这一票商人掏钱,慈善晚会的流程可比天启奖丰富得多,整个晚会的节目就是由帝国艺术团来表演的,节目以折子戏为主。主持人也是帝国艺术团的台柱。
慈善颁奖放在倒数第二个流程。这次颁奖只颁发前三名,第三名会获得帝国颁发的铜质慈善勋章,同时授予从九品的散阶登仕佐郎;第二名会获得帝国颁发的银质慈善勋章,同时授予从七品的散阶征仕郎;第一名会获得帝国颁发的金质慈善勋章,同时授予第三等男爵爵位。
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伊始,废除前朝的子、男爵位,只设公、侯、伯三等爵位,而按照铁券,此三等又可细分为七等,即一等公、二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朱由校为了以后的颁奖授勋,他将爵位再次细分,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上,每一等再分三级。
第一个领奖的是第三名的汪新,颁奖的人是内阁的次辅李起元。这个颁奖就非常简单,双方上台一方发放奖励,一方接受奖励,然后再由李起元鼓励几句就完了。第二个领奖的是江演,颁奖的人内阁首辅韩爌,而过程却是差不多的,最后一个就是颁发第一名,这次是朱由校亲自颁发的。
“朕希望再接再厉。”朱由校微笑鼓励道。
“谢陛下隆恩!草民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毛耀立高兴地说道。他也没想到这次五万两的捐赠能让他收获一个男爵的爵位。
“给在座的各位说两句吧。”颁完奖之后,朱由校说道。
“这……这……”毛耀立结结巴巴道,“草民……臣没做好准备。”
“无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怕一两句也行。”朱由校鼓励道。
“那好吧。”对于朱由校的要求,毛耀立无奈地说道。
毛耀立想了想,长吁一口气说道:“臣……谢陛下隆恩!行善积德本就是我辈应做的事情,对于这个爵位真的是受之有愧,臣只有在以后做更多的善事,以回报陛下对臣的恩惠。谢谢!”
……
颁奖完成之后,慈善晚会便进入了最后一项流程。
“这是今天慈善晚会的最后一项流程,拍卖肃王、庆王、韩王、福王四王的府邸以及归属他们的田地。下面请这次拍卖会的主持人太康伯张国纪。”朱由校说道。
“今天陛下让臣来主持今天的拍卖,其实臣是不愿意的,但是圣命难违,臣不得不上台来主持这场拍卖会。”张国纪微笑着说道。
张国纪微笑着说完,又说道:“为什么臣不愿意主持这次拍卖了?因为陛下说此次拍卖出四位反王的府邸将会允许获得人自行居住,不会存在僭侈逾制的问题,臣也想参加此次拍卖,还请陛下允许。”
“当然可以,但朕有个要求,此次拍卖朕只收粮食,必须将粮食运到陕西才算完成此次交易。”朱由校说道。
朱由校的这个要求顿时引来了一阵哗然,现在在整个帝国,尤其是北方各省,粮食可是硬通货,甚至比银子更有受欢迎。
“请各位安静,现在拍卖正式开始。”张国纪见状大声说道,“第一项拍卖是肃王的王府,低价十万石,每次加价不低于五千石。”
“十一万石。”汪新第一个叫价。
“十一万五千石。”晋商沈江叫价道。
“谢陛下隆恩!草民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毛耀立高兴地说道。他也没想到这次五万两的捐赠能让他收获一个男爵的爵位。
“给在座的各位说两句吧。”颁完奖之后,朱由校说道。
“这……这……”毛耀立结结巴巴道,“草民……臣没做好准备。”
“无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怕一两句也行。”朱由校鼓励道。
“那好吧。”对于朱由校的要求,毛耀立无奈地说道。
毛耀立想了想,长吁一口气说道:“臣……谢陛下隆恩!行善积德本就是我辈应做的事情,对于这个爵位真的是受之有愧,臣只有在以后做更多的善事,以回报陛下对臣的恩惠。谢谢!”
……
颁奖完成之后,慈善晚会便进入了最后一项流程。
“这是今天慈善晚会的最后一项流程,拍卖肃王、庆王、韩王、福王四王的府邸以及归属他们的田地。下面请这次拍卖会的主持人太康伯张国纪。”朱由校说道。
“今天陛下让臣来主持今天的拍卖,其实臣是不愿意的,但是圣命难违,臣不得不上台来主持这场拍卖会。”张国纪微笑着说道。
张国纪微笑着说完,又说道:“为什么臣不愿意主持这次拍卖了?因为陛下说此次拍卖出四位反王的府邸将会允许获得人自行居住,不会存在僭侈逾制的问题,臣也想参加此次拍卖,还请陛下允许。”
“当然可以,但朕有个要求,此次拍卖朕只收粮食,必须将粮食运到陕西才算完成此次交易。”朱由校说道。
朱由校的这个要求顿时引来了一阵哗然,现在在整个帝国,尤其是北方各省,粮食可是硬通货,甚至比银子更有受欢迎。
“请各位安静,现在拍卖正式开始。”张国纪见状大声说道,“第一项拍卖是肃王的王府,低价十万石,每次加价不低于五千石。”
(本章完)
(本章完)
第两百五十六章 王府拍卖
第二个拍卖的王府是庆王府,庆王府位于银川,也属于边境地带。庆王府实际价值本应该和肃王府差不多,但位置稍微比肃王府要稍微好一些。
经过肃王府的拍卖之后,庆王府的拍卖从一开始晋商和徽商较量就开始了。这次的底价依然是十万石,但仅仅十几次的报价之后,价格就跳到五十万石,到五十万石之后,竞争依然激烈,沈江这次表现出势在必得的决心,最后沈江如愿以偿地以八十一万石的价格获得了庆王府。
接下来拍卖的依然是庆王的田地,田地的拍卖价格依然是波澜不惊。感兴趣的依然只有那些经常在陕西行走的商人。
这样的价格虽然让朱由校已经非常满意了,但朱由校此时觉得价格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朱由校当场宣布道:“此次拍卖的粮食,可以在三年之内付清,每年只需支付三分之一即可。”朱由校的这个决定的确让在场的商人感到压力小了许多,也让接下来的拍卖更加的激烈。
第三个拍卖的韩王府,韩王府位于平凉府。韩王府无论是位置还是规模都要超过前两个王府,韩王府使得平凉有“明都”之称。
韩王府的拍卖价格依然十万石起。但这次张国纪却自己加入了拍卖。
“二十万石。”江演第一个报价,他直接就将价格翻了一倍,以彰显自己想获得韩王府的决心。
“一百万石。”张国纪紧接着报价道。其实张国纪看中的是福王府,但他知道一旦他参加竞拍,其他商人肯定不会再加价了,他怕引起朱由校的不满,他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竞拍韩王府。
张国纪的报价真的使得其他商人都不敢报价了,这也使得朱由校的脸色非常难看,朱由校预计韩王府的拍卖价格应该是能到一百二十万石左右。
张国纪看到朱由校的脸色,就知道自己让朱由校很不爽了,其实一百万石已经是他心里最高的价位,他现在也是骑虎难下,其他的商人又不敢加价,场面一时僵持住了。
“一百三十万石。”张国纪哭丧着脸硬着头皮再次给自己加了三十万石,这可以说是他的全部家产了。
对于这个价格,朱由校露出了微笑。这几年张国纪跟着朱由校可是赚了不少钱的,一百三十万石虽然让他肉痛,但他还是出得起的。
看到朱由校表情,张国纪才长吁了一口气,钱没了没关系,那是还能挣得到的,但他如果因这件事情得罪了朱由校,朱由校肯定是会收回他赋予张国纪的财路,断了他的财路可就不是能用五十万石计算的了。
接下来拍卖的就是韩王的田地了,这次拍卖出的价格比前两次田地的价格略高了一点。
最后一个拍卖的王府是福王府。福王府在所有王府中,无论规格还是规模都是其他王府无法比拟的。福王府在明朝伊王府的基础之上再次扩建而成,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