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640四海扬帆-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说战局。”

    东水营营长安德烈拉开墙上的布帘,海北道有四座被包围的城池,地图上鲜红的圆圈十分扎眼。

    广东鞑靼人共有约4。5万军队。尚、耿二藩各1万藩下军,其余随征江西、江南绿营,收编的明朝降军绿营,新招募的水师绿营共约2。5万。

    尚可喜坐镇广州,分兵略定各地山区明军。

    东江地区,潮惠一带有郝尚久、苏利、吴六奇三部绿营,共约5000,这支军队主要任务是防御郑成功。

    耿继茂率军出征粤西,几次增援后,出战的鞑靼军有3万人。

    明军自珠江口至雷州拉了一道堡垒线,尚可喜、耿继茂也分兵应付。

    杨羹卿:“汪汇之以香港附近的大屿山岛为基地,频频登岸袭击东莞、顺德、新安。尚可喜招降大海盗许龙,以许龙为东莞南头水师营副总兵,与汪澳主隔伶仃洋对峙。”

    尚可喜早年间出没于辽海波涛,懂一点水战。早在去年包围广州时他就招募了2000人的水师,当时这支水师不是明军诸部的对手。占领广州后,尚可喜又招降大海盗许龙。许龙有100多艘船,近2000兵。尚可喜坐拥广东省,资源自非琼州一地可比,在广州支援下,许龙的实力迅速壮大。汪汇之只是凭对珠江口东部海情的熟悉才与许龙打得有来有回。

    如果没有汪汇支牵制,许龙这支比较强的水师将获得行动自由。守序不觉得许龙敢来珠江口西面,他大概会去增援碣石镇苏利,对抗郑成功。

    守序:“民在干什么?”

    安德烈:“周珍、周玉、李常荣主要活动在珠江口西侧,常与陈奇策部摩擦,我们判断,民总体战斗**不强。”

    守序点点头,民游离在官府行政体系之外,不管广州城内坐镇的鞑靼人还是明军,他们都不大可能为之出死力。

    守序:“汶村的王兴,上下川岛的陈奇策呢?”

    杨羹卿:“汶村堡虽然离广州最近,但僻居广海卫海角,无法辐射大路,耿继茂只是派了一点降军监视,未派兵攻打。陈奇策在上下川岛练兵,偶尔会登陆新宁、新会收粮。”

    “鞑靼总兵郭虎的3000余人压在漠阳江口,与张月、吴文献等人对峙。这一路很奇怪,据报,两军于前线静坐,偶尔隔空放炮,全无真正的战斗。”

    守序听完笑出了声。

    “先启玉、高进库合计4000兵围住电白,耿藩右翼都统连得成4000兵围住吴川。”

    守序:“也就是说,除去这些包围沿海堡垒的军队,耿继茂开到我们面前的大约还有2万兵?”

    “是。”

    “野战解围难以办到了。”

    “我们未敢做此尝试。”

    “恩,”守序点头道,“深固根本,至少不会出错。”

    守序在地图前思考良久,在海北地域安置了许多明军,除州县城外,尚有数座巡检司城和大型军堡。

    因山势、河道切割,海北陆地战场共分两大两小四个战区。

    两大战区指挥官分别是钦廉巡抚谢元汴与高雷巡抚张孝起。

    钦廉战区预定作战对象是广西,高雷战区作战对象是广东。

    两大战区分别附属钦州和吴川两个相对独立的小战区。

    目前主战场是高雷战区。

    耿继茂本人驻于化州城下。化州城位于雷州半岛东北,罗江与鉴江交汇的江口,两江汇合后南去,在吴川入海。耿继茂在化州城南建浮桥,两岸筑炮垒,切断鉴江,四面围住化州城。

    随后耿藩分兵包围廉江州、遂溪县、吴川县,几大包围圈周围尚有十余个巡检司城和营堡构成的小包围圈。

    “我们的盟军现在怎么样了?”

    杨羹卿:“曾阁部驻于徐闻督阵,张孝起在海康,谢元汴在廉州,各镇均在抵抗。”

    “化州呢?”

    “金士英在化州打得很好,耿继茂亲自坐镇,强攻数次皆败,只得筑长壕围困。”

    “登州兵”,守序点起烟斗,“是比南兵强不少。”

    去年修筑化州城,当时就考虑到化州拦住东来大道,为水运陆运必经之路,一定是敌军进攻重点。

    守序最后选择了金国凤之子金士英为化州总兵,喻萃庆为化州知州。

    化州一定会被敌军包围,因此守军除金士英本部外,多为挑选的志愿兵。海北道安置了诸多赣军、楚军、桂军,守序给他们划地而守,从各汛地抽兵,合计共3500兵驻守化州。

    南明撤到海边这些军队,作战决心是不缺的,差的是军纪和战技,以及无处不在的内部矛盾,志愿兵算是最低程度解决了内部矛盾。

    “化州的工事能撑住吗?”耿继茂对坚城没别的办法,只能用炮打,挖地道这种把戏是没用的,化州早有应对。

    “城中回报,耿继茂架炮70余门,连日射击,但外围诸堡暂能扛住。”

    围城水泄不通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当年蒙古大军围襄阳七年,也没彻底断绝守军通过汉江水道与朝廷的联系。化州到吴川的这三四十公里河道,总有水性好的勇士能想办法游出来。

    守序点点头,炮弹火药换土方,毫无取巧空间,战争就是这么无趣,化州之战短时间完不了。

    “其他州县呢?”

    “永安千户所的王之瀚回报,鞑靼骑兵向西最远出现在他们城下。”

    守序在地图角落里找到永安所,该地位于雷州府和廉州府交接处,依山傍海。山海之间距离仅有6公里,此地是高雷巡抚张孝起与钦廉巡抚谢元汴防区的结合部,守将王之瀚部下多雷州本地海盗山匪,地形熟得不能再熟。

    如果耿藩突破永安所,将出现在廉州境内,严重干扰钦廉战区针对广西鞑靼军的布防。

    王之瀚的战心很坚决,不过守序还得再提醒一下。

    “派船去永安所,告诉王之瀚,永安所是他在大陆唯一的居城,我希望他能守住自己的家。”

    “是。”杨羹卿继续道,“陆川县赣军曹大镐报告,耿藩骑兵出现在他南面的温水寨巡检司,他已从南流江防线抽兵南下防御。”

    耿藩骑兵沿九洲江上溯,进入山区。陆川县的赣军有双重任务,同时是钦廉和高雷二线部队。陆川县在山中,至少在攻克化州之前,耿藩对那里是无力的。

    “湛江堡的向明时报告,遂溪县的周一烈也被包围了。”

    “更南面呢?”

    “海康县见过两次耿藩游骑,我军出城反击,将其赶跑,此后未再见到。”

    守序站到地图前,“我总结一下,目前的主战场在东起鉴江,北至山,南至遂溪,西至永安所的方形区域。这片区域内,有包括化州守军、小袁营、楚军在内的近万官兵。从公历4月至9月,5个月来敌军始终未能接近我们的核心筑垒地域。”

    安德烈:“战区内的明军或是坚守营堡,或是收兵入城。鞑靼人攻克了一些营堡,也有少数营堡投降了。”

    “能与廉江、横山堡和遂溪联系上吗?”守序最关心一州一县一堡三座主要设防地域,营堡有损失是难以避免的。

    杨羹卿:“可以,九洲江口零缘港在我们手中,敌军对九洲江沿岸的廉江与横山堡包围很不严密,只能集结主力于一面,用骑兵封锁其他陆路。我们通过水路可以与城中进行常规联系。”

    “安德烈,你怎么看?”

    东水营长耸耸肩,“总督阁下,在攻克化州之前,鞑靼人对雷州的进攻是虚弱的,而且越往南越弱。”

    除安德烈外,几人面面相觑。

    守序抚掌而笑,“各位,收起你们哭丧的脸。耿藩没什么可怕的,我们野战是打不过他,但他也奈何不了我们的城堡。”

    周鹿卿小心询问守序:“阁下,你打算怎么应付这一仗?需要我秋收后在海南岛动员吗?”

    “不必,海南是根本,你还是按原地计划执行。秋收后修建道路、河渠、平整土地,把石禄铁矿开出来。”

    “是,那前线?”

    “我去徐闻,前线我来负责。”

    “是,大人。”

    海南以一府抗广东一省,自然是非常劣势。

    守序很不喜欢孙可望那种倾家荡产一波流,战争有时会受偶然因素影响,不留后手的一波若不成功就完了。因此这个时候,海南岛仍然要以深固根本为主。

    守序收留了那么多明军,就是需要他们在这个时候出力。这些最后的明将明兵守城总是在及格线以上的。

第4章 高雷之战2

    守序在海安千户所上岸,很快抵达明军海北总部所在地,如今雷州府治徐闻县。

    曾樱一度想把总部放在核心防御圈外的海康县,被将军们死死劝住了。海康有巡抚张孝起,曾樱一个70多岁老爷子去了其实也没太多用处。

    曾樱在府衙点兵聚将。

    守序眼前是一张张因他到来而如释重负的脸。

    “啪啪。”

    守序拍掌,微笑道:“先生们,将军们,打起精神,这场仗才刚刚开始。”

    琼州2万出头军队,多数守城可以,野战能力堪忧。

    贺虎臣部1500人顶在广西藤县北流江口,对高雷战场无影响。

    杨羹卿部2000人并2000地方部队留守琼州。

    张鹏飞指挥的水师有5000人。

    剩下近万兵,有4000人分散在核心筑垒地域的堡垒中。

    要塞守备部队和留守部队守序不打算动用,这些是保卫琼州最后的力量。

    曾樱还控制在手中的机动部队有两部,归属张时杰指挥的5000人是海南唯一稍微可靠的明军野战力量,守序带到广州历练过的三个营都在其中,堪称是各部精华部分的集合。

    尼古拉斯。费雷拉指挥的澳门团有2个营,1200人。澳门前后两次给永历派去了500援军,包括费雷拉本人在内,多数士兵都是华人。这支天主教军队被永历编入禁卫军,浔州之乱时与皇帝失散,费雷拉收拢残兵退到廉州,被曾樱收编。

    守序几个月前将费雷拉的残兵与杜永和的黑人营合并,再用澳门移民扩编,建成一个基本西班牙化的野战团。

    这6200人是被围明军的希望所在,不过耿继茂的攻击动能仍然很充足,现在动用这支宝贵的预备队十分冒险。

    守序希望进一步激发核心防御圈外明军的潜力,这需要水师的支援。

    “邓耀、杨彦迪。”

    两位明将出列。

    邓耀听说守序来了,带着50多艘战船增援东海岛的杨彦迪,刚到不久。

    “两位,请以水师进入吴川,与李明忠将军合兵。”

    几个月前,李明忠在阳春一带与耿藩右翼都统连得成打了一场野战,战败损失不小。连得成追过来把他堵在吴川岛上。不过吴川靠海,耿军只是在陆地三面包围了吴川,不妨碍水师增援。

    杨彦迪眉毛挑了挑,“逆鉴江而上给化州解围吗?耿藩在江岸筑有大营和炮垒,我们恐怕无力攻克。”

    “恩,我理解,不要求你们给化州解围。请尝试突破东侧的袂花江,若情况允许,以舢板沿江而上,袭击绿营小股部队。”

    邓耀与杨彦迪对视一眼,“这个可以办到。”

    “戎大帅。”

    “在。”

    “请率贵部增援电白,与陆展会师。”

    包围电白城的是来自赣州的绿营先启玉、高进库和部分在广东投降的明军共4000多兵。鞑靼人在电白城前非常无力,但陆展兵少,也无法打破包围。

    守序的计划是邓、杨二部并吴川明军选取精锐,打开袂花江,出击电白先启玉等军背后,动摇围城鞑靼军,陆展和戎大帅的兵再从正面出击。

    接下来是联络义军。

    “各位,秋收即将到来,我们在山中的朋友们肯定会下山打粮。”

    广东大部沦陷,但在粤北、粤西山区还潜伏着数万军民。

    对高雷战场有直接影响的是粤西北的明军,德庆州、罗定州、信宜一带有罗成基、叶标、施尚义,桂东南岑溪一带有宋国相、韦应登。肇庆府内东西山结寨而居的义军也是一股重要的力量。

    守序:“派人去北海,告诉谢元汴。让他从郁林州和陆川抽调千余楚军、赣军,交给熊兆佐、周金汤率领,翻山增援罗成基。再设法从岑溪向山里支援一点枪炮火药。”

    钦廉战区正抓紧最后的时间撤退北流、南流二江居民,重布防区,暂时无力派有力部队增援高雷。曾樱多次派人催促山中明军下山反击,也开具了赏格,但这确实有些强人所难。山寨条件艰苦,明军无饷少械,战斗力虚弱。

    秋收期间就不同了,明军必须下山搞粮食。因粮于敌能给各地义军提供额外的战斗力补充。

    从钦廉战区挤一点资源过去,尽量把敌后的事搞大。既然不能野战,那思路就是全线破袭,把仗打烂掉。

    耿继茂大军驻于化州城下,后面的高州府城周围几乎被海南搬空,他的粮饷补充只能依赖大后方。耿藩做这种事向来没什么顾忌,签发了数万民夫在后面转运,一路饿死累死的民夫不绝于道。

    从广州至高州的粮运补给道路有两条,分别自梧州、德庆州、肇庆、新会出发。

    梧州和德庆州南下的官道在罗定州汇聚,进抵高州府城废墟。

    肇庆官道经漠阳江扣的阳江县至高州。水路则是从新会县九龙江口进潭江,在阳春县境内下船,此后与肇庆官道合二为一。

    前一条陆路翻山越岭,运力有限,耿继茂依赖的主要是后一条通道。

    罗定州的罗成基等人战力不强,但适当加强后,他们可以完全切断山中运粮的官道。

    至于后一条通道,只要电白城解围,将直接处于明军威胁之下。

    守序又补充了一条,“通知陈奇策,请他在秋收后入九江口打粮,切断新会县的水运。”

    “张时杰,你先带兵进驻海康县,暂不北进,等待命令。”

    “好的。”

    守序分派完毕,各部依令而行。

    在从珠江口至罗定山区的广泛战区内,协调如此多的明军统一行动是不可能的事。敌后的军队不可能配合正面的军队,守序只能去配合他们。反击的时间定在秋收时节,到时无须动员,山中的明军肯定会出击。

    散会,守序叫住蔡元定。

    自香山撤离后,蔡元定从知县升为雷州同知,这个职务是挂的虚衔,不管府事。

    “你去一趟澳门,接回科蒂尼奥,他留在那作用不大了。”

    “是,大人。”

    澳门如今表面上已倒向尚可喜,耶稣会大举进入鞑靼人的宫廷。去北京传教明显比南宁有前途,永历皇帝身边仅剩下瞿纱微一位天主教修士。即便算上出使梵蒂冈的卜弥格也不过两人而已。

    地理上的原因,澳门无法防卫来自陆地的敌人,葡萄牙人的选择几乎是必然的。当然,这不妨碍卜加劳兵工厂向明军敞开大门,到目前为止,郑成功唯一的重炮来源就是澳门,尚可喜管不到也懒得管澳门支援郑成功军火的事。

    这种时候的澳门只有商贸意义,常驻一位商务代表即可,无须派驻军事人员。琼州地方舰队如加利欧特船之类的欧式战舰越来越多,守序打算调科蒂尼奥到琼州统帅地方舰队。

    当所有人都离开了,会议室只剩下守序和曾樱。

    老爷子问道:“你这是在拖时间,不解决根本问题。”

    “老先生,你说的解决根本问题需要在野战中歼灭敌军,我们暂时办不到。”

    曾樱长叹一声,“我明白,拖得一刻是一刻。”

    “老先生,请乐观一点。”守序走到地图前,“也许我们能拖上很久。”

    “怎么说?”

    “南方战场彼此联系,我们看看其他战场进展。”

    守序换了一张广西地图。

    “老先生,朱如守在平乐,牵制了广西孔有德相当一部分军队。南宁周围各部中央军与鞑子新任广西提督线得安打得不可开交。”

    孔有德提名马蛟麟升任广西提督,马蛟麟未上任就病死了。孔有德出于稳定军心考虑,提拔了线得安,让马蛟麟的义子马雄接任左翼总兵。

    曾樱:“多亏了桂省官军奋战,我们才有时间布置钦廉战区,你也能抽一部分兵增援罗定。”

    “老先生,其实不止桂省官军。”守序又铺开湖广地图,“自前年开始,贵州的孙可望频频派兵出击湘西。”

    孙可望积蓄的实力很可怕。西营原本兵不满万,但孙可望用运气加实力,改编了滇黔两省全部明军,近来更是收编四川在金沙江以南的数万驻军。

    孙可望李定国的军队主力还是各路明军,西营老兵只是起到骨干作用。在西营严酷军纪约束下,这些明军战斗力都上了一个台阶。

    云南产马,孙可望的骑兵比例很高,军中还有数十头战象,滇黔的土司兵打起仗悍不畏死,颇有建州当年的风格。

    为抵御这支强军,鞑靼人在湘西拉了一条连续防线,包括辰州、沅州、靖州、黎平(贵州),战线仅直线长度就达260公里。大镇分别是辰州总兵徐勇4000兵,沅州总兵杨明遇5000兵,副将杨国勋3000兵,黎平总兵郝效忠3000兵。其余各城守营、协近2万绿营散布在这条战线上。

    续顺公挂剿抚湖南将军沈永忠藩下兵、八旗兵、张国柱部绿营兵1万人,在宝庆府一带呈二线配置。鞑靼人近来以吴三桂和定平靖四藩专事征伐,这不代表满蒙将就不出动了。

    固山额真、梅勒章京级的出兵从未断过,但这些八旗二级亲贵不再挂大将军印,只挂将军印,更多是监军作用。东南到四川五六个战场加起来,也接近出兵1万了。

    孙可望自1650年试探攻击鞑靼湘西防线,轻易就把鞑靼人的战线捅穿了几个窟窿。虽然孙可望很快收兵撤回贵州,但兵威之盛,着实还是把孔有德吓出一身冷汗。

    孙国主的兵与鞑靼人几乎无日不战,孔有德除以直属部队驻防桂林、严关外,他属下三大镇,线得安从昆仑关攻击南宁,马雄从梧州沿浔江向西打。剩下右翼总兵全雄驻扎柳州,防御孙国主从贵州直接南下。

    守序:“孙可望派冯双礼率步骑数万,战象十余头攻克沅州,彻底撕裂鞑靼防线。虽然鞑靼长沙英雄徐勇在辰州挡住冯双礼,但孙可望更大规模的攻势应当很快就会到来。我们一定要拖到那个时候。”

第5章 高雷之战3

    袂花江海口东侧,吴川县东五公里,博茂巡检司城。

    李明忠最大的几条船为避风也退到广州湾东海岛,吴川博茂留有几十条舢板小船,在博茂堡的江对岸立有一座木制水营,与博茂堡夹袂花江而守。

    北方鞑兵军旗和明军军旗在相距2公里的位置上遥遥相望。

    南方远处淡蓝色的海天一线,河口淡水与海水颜色泾渭分明。

    如林的桅杆从海平面升起,城墙上的明军发出一阵欢呼。

    守将冷雄杰松了一口气,援兵来了。

    看见桅杆到水师抵达还有好一阵,冷雄杰走到北城墙,向外观察。

    城外空地上有几十堆烂木头,那是盾车和其他一些攻城器械的遗迹,再往后就是鞑靼人的军营。

    由于鉴江河和袂花江的切割,战场上的鞑靼人实际分成了三个部分。

    靖藩一翼绿营满编4000,下辖前后左右中5个营,自然不会全部出动,在广州还有几百人留守。连得成一路收降了不少明军,剃发后一体进营关粮,冷雄杰估计他的兵力在4000出头。

    鉴江西岸是连得成本部主力所在,有3个营2500兵。鉴江东岸和袂花江西岸是参将曾养性的前营,袂花江东岸是守备江元勋的右营,两营各有7,800兵。

    明军在吴川有三座城堡,吴川城左翼宁村巡检司城,右翼博茂巡检司城。其中宁村堡与吴川同在岛上,只有博茂堡在陆地。

    连得城围城初期曾以博茂为重点攻击目标,李明忠把能打的狼兵、兵全配属给冷雄杰,死扛了绿营第一波攻击。连得成只有7门加农炮,轰不开加厚的博茂城墙。绿营采用原始战术,造盾车,掩护民夫填壕、蚁附登城。

    冷雄杰也有4门加农炮,明军未与绿营打炮战,弹药全省下轰盾车。轰掉盾车后,再用佛朗机、虎蹲炮、鸟铳打后面的**步兵和民夫。

    连得成攻城几次,死伤200多,不敢再打了,退到3里外扎营。耿继茂给连得成的命令改成围住李明忠,切断吴川与化州的联系。

    两军就这样对峙了几个月。耿藩扎下硬寨,军营外的壕沟挖成蜘蛛网。几场雨后,全都灌满了水。

    围城初期两军还常有小规模交战。到了炎热的夏天,大家都打不动了,就干坐着,大眼瞪小眼,无聊了找些嗓门大的弟兄到阵前对骂一番。骂到后来双方有了默契,都不打炮,纯骂。

    这般对峙原本是对守军不利,没有解围的希望,坐困围城那是等死。但吴川背靠海上生命线呢,邓耀、杨彦迪就在身后的东海岛,大小战船近200艘。邓、杨都是高州人,两部水师也以高州人为主,吴川明军与他们是叔侄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