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640四海扬帆-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守序以尼古拉斯守备炮兵阵地,张时杰占领敌军大营,轻步兵们向前追击。

    “三原伯,”守序喊住李来亨,“连得成有几百骑兵断后。”

    “交给我。”

    李来亨放下护面甲,拔出马刀。

    忠贞骑兵大致分成两队,有胸甲的列前排,只有布面甲的列后排。

    忠贞营战马状态好太多,骑兵素质好太多,盔甲好太多。

    一次突击,李来亨就冲进绿营骑兵队列,卷入肉搏战。几队明军步兵冲过去帮忙,将绿营骑兵成排打下马。

    李来亨向明将冷雄杰点头致意,率部继续追下去。

    绿营彻底崩溃,丢弃盔甲军旗武器,撒开双腿向前跑。忠贞骑兵找回久违的追砍左良玉、孙传庭的手感,鞑军尸横遍野。

    吴川距化州直线距离30余公里,忠贞骑兵追出去5里,遇到本军轻骑兵回报。耿藩大队骑兵南下,无边无际。

    无边无际当然是个形容词,意思是很多,侦察骑兵看不完。

    李来亨让亲兵吹响海螺,收拢分散的部队南撤。

    明军各部相继撤回原阵地,守序首先转移重炮兵。

    耿藩大队人马出现在战场上,骑兵数千,步兵上万。明军以6磅炮掩护,骑兵断后,连夜撤回吴川岛。最后的几门6磅炮撤不走,全钉死。

    耿继茂万余主力出现在吴川,他只是来示威的。几天后,鞑军向东撤退,离开高州,化州围解。

    敌军断后的是在惠州投降的前明军总兵黄应杰,明军小股部队贴上去给他造成了一些杀伤。

    所有的明将如释重负,居然赢了

    败了这么多年,居然赢了。

    居然赢了。

    守序并不是太高兴。

    战斗反应的问题很多,尤其是明军射击纪律实在太差。

    明朝边军不喜欢需要严格军纪约束的鸟铳,更喜欢用三眼铳和快枪两种原始火器临敌乱放一气,然后一窝蜂冲锋。

    当年戚继光试图加以整顿,将三眼铳和快枪从军中淘汰,可抵不过边军内部强大的惯性,只得妥协,继续保留两种垃圾。

    加农炮出现后,戚继光的车营没有实战价值,但他更大的贡献是对明军正规化付出的努力。可惜在他死后,重新以纪律约束的明军步兵成了昙花一现。明军继续在鞑靼化的绝路上一条路走到黑,朝鲜甚至直接视辽镇为鞑靼。

    守序见过的明军陆军平时会操使用的都是两仪三才、三才四相、四相五行这些只应出现在仙侠位面,而不是主物质面的阵法。

    包括明军在内,所有人都知道练习这些阵完全没用,野战临敌只会乱放火器,然后被鞑靼人贴上来屠杀。

    讽刺的是,比起明军,鞑靼人更善于学习先进军事技术。

    老奴起家便依托汉人伊尔根(自由民)阶层建立火器汉军,这些占到八旗三分之一强兵力的汉军当然来自明军,但投降明军实战效果欠佳,再加上一些经济原因,老奴消灭了伊尔根,汉人一体入旗为奴。

    到皇太极即位,丙子虏乱进攻朝鲜,在朝鲜鸟枪兵抵抗下,阵亡12名中高级将领,损失惨重。

    皇太极战后抽调1600战俘组建8个朝鲜佐领,每旗一个,全装备鸟枪。朝鲜鸟枪战术来自日本,朝鲜兵中有许多人是当年的降倭,这些日本老兵把战国野战时大规模使用鸟枪的“三段击”带入八旗军中。

    松锦决战,皇太极专门调朝鲜鸟枪兵增援。这些朝鲜兵在松锦战场打掉9700斤火药,5万余发铅弹。以千人规模的小部队而论,这支鸟枪兵实战效果很好。

    鞑靼人就此学会排枪步兵,将之命名为“连环本栅”,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进步、连环、方营、团营队列。

    步兵核心要素是军纪,明军没有军纪,步兵上了战场想的就是怎么逃,所以要用车营圈起来禁止他们跑。而八旗严酷的军纪正贴合了步兵使用要义。

    明军射击的问题必须解决。

    排枪齐射依赖于纪律,不解决整体军纪和军队结构问题,射击永远好不了。

    海北这些明军与海南更多是盟友关系,以往难以插手太深。靠武将是没戏的,只能另起炉灶。明军这种情况,不宜用力过猛,守序自己也不方便出面,于是趁大捷后的威望正隆,向所有明军派出文官监军。

    外围地区的亲民官知县、同知、知州任命权海南都让了出去,这次借助琼州的广东按察使司名义,派监察官进入各军。

    小镇按察佥事,大镇按察副使,监司官的报告,是海南分配物资的考量之一。守序希望用这种较为柔和的方式,重塑明军体系,最起码能像个正规军的样子。

    各地陆续开始灾后重建。

    化州的锐角台被打坏3个,守军损失一半火力和器械。星堡一旦被毁掉一座棱堡,剩下的防御设施会加速毁坏。耿继茂没有打棱堡的经验,他不知道距离成功已经很近了。

    这一战消耗耿藩不少老兵,连得成、先启玉两部更是被重创。但尚可喜、耿继茂拥有广东全省,恢复力更强,他们背后还有占据大半个中国的鞑靼人,一定还会再来。

    趁拼命换来的喘息之机,明军收拾残局,加固城墙,修复棱堡。

    化州、廉江、遂溪的营堡十去五六,损失是惨重的。人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各部好不容易安顿下来的局面又被搅乱。

    明军及家属收起悲伤,这些年来经历了太多这样的场面,他们没有惊慌失措,包括老人、孩子在内,所有都投入到重建工作中。

    时间即是生命,明军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

    公元1652年元旦,永历五年十一月十九,平乐府失守。守将朱如着进贤冠大绛袍自尽。

    三天后,鞑靼广西提督线得安攻占昆仑关。御滇营退兵50里,督师兵部尚书陈谨自杀被救下,回南宁告急。

    秦藩大将贺九仪拖住线得安,永历天子、文武大臣、后宫嫔妃、禁军及家眷共3000余人登舟,在1000秦藩骑兵护送下,溯左江而上。

    上游水浅,船行终有时。天子在广西左江道(今崇左)弃舟登岸。一些禁军士兵趁机脱离部队,场面混乱极了。忠诚的禁军抬起皇帝座辇一路向西,大臣家眷们急忙跟上。

    包括陈谨在内的许多官员掉队了,散落在十万大山里。

    16岁的安化公主病倒了,和妹妹广德公主看着皇帝哥哥的御驾消失在茫茫群山中,身边只剩一位老宦官和大臣黄。

第10章 钦廉战区1

    广西,梧州藤县。

    北流江在此注入珠江,藤县位于江口西侧,北城墙临珠江,东城墙临北流江。

    贺虎臣登上藤县东城楼,城墙上有3门加农炮和十余座大号佛朗机。北流江口在此宽仅200米,大号佛朗机就能覆盖江面。

    贺虎臣举起望远镜,看向江对岸。

    定南王藩下左翼都统马雄的旗号在大营中飘荡,敌军又增兵了,军队战船越来越多。

    马雄用舢板趁夜间偷越封锁线,陆师前锋沿北流江东岸南下,水陆并进了好几天。

    贺虎臣只得分出水师营和1000陆军沿北流江设伏,迟滞敌军推进,剩下的人继续婴城固守。

    马雄虽未能沿北流江长驱直入,却也成功逼迫藤县明军分兵,减弱了守军实力。这就是敌军手握主动权的好处了,想打哪里就打哪里。

    贺虎臣的监军佥事,前贺州知州费长统询问道,“贺总镇,廉州谢巡抚派人间道送来第三封信,命我们放弃藤县,撤回天门关。”

    “知道了。”

    “那我们何时撤退?”

    “撤退,撤退。”贺虎臣仰天长叹,“再这么撤下去,大明朝还剩几个县……”

    “贺总镇,我也不愿撤退,可郁林一带的楚军尚处于整顿阶段,保卫天门关需要我们的兵。”

    贺虎臣烦躁地指着对岸,“马雄全镇都开来了,他还带着陈邦傅的降兵,有七八千人。我逆江而上怎么撤?”

    “弃船走陆路。”

    “兵宪,容我再考虑考虑。”

    “我只等你一天,你继续无视军令,我带海南的部队先走。”

    费长统有底气这么说,与其他明军不同,海南明军架构完整,指挥体系通畅,有钦廉巡抚谢元汴的命令在手,费长统这个广东按察佥事监军道可以解除贺虎臣的指挥权。

    贺虎臣看着监军的背影,长叹一声。

    1年前,贺州镇撤至北流江,张时杰率主力回海南,谢元汴去廉州做了巡抚。在藤县留下一个海南营、一个水师营、炮兵和支援部队共1500兵。

    守军指挥官是总兵贺虎臣与监军费长统。贺虎臣近来又收编了一些明军散兵游勇,驻军最多时达2800人。

    平南王尚可喜的部队尾随贺州镇攻占梧州,至此停下脚步,未再进军广西。定南王藩下左翼都统马雄的部队绕过朱如守御的平乐府,接手梧州防务,随后逆西江而上,与浔州叛将陈邦傅会师。

    永历中央朝廷只剩下浔州以西,昆仑关以南,以南宁府为主的一片狭小土地和上游以土司为主的左右江道。在这片大明朝最后的国土上,桂军、御滇营和禁卫军残部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奋战长达一年之久。

    贺虎臣在藤县也守了一年,坚强的守军屏护住北流江,挡住鞑军的大队。

    北流江上曾有数以十万计的难民船队,如今已经空空荡荡。那些用未干燥的木头紧急打造的江船堆在北流县,几把火后全烧了。

    如果只看守御藤县掩护移民的任务,贺虎臣已经完成,可他不愿意撤退。

    贺虎臣在藤县每多守一天,就能多牵制一些马雄的部队,减弱南宁明中央军的压力。南宁有血脉无可质疑的永历天子,那是明军最后的精神寄托,而贺虎臣是一位忠诚的明军将领。

    随着平乐府失守,朱如殉国,孔有德打通桂江主要航运,大队增援开抵南宁战场。最后的明朝官军终于撑不住了,线得安占领南宁,皇帝再无尺土一民,只能西走云南。

    定南王藩下左翼都统马雄水陆并进,自梧州开抵北流江口,兵力是贺虎臣数倍。贺虎臣向后方求援,可海南在高州雷州与耿继茂打得昏天黑地,实在无力支援水程远达四五百公里的藤县。

    皇帝离开广西,贺虎臣守藤县的第二个理由也不存在了。兵力火力全是劣势,大家都知道,贺虎臣还守在藤县的原因,是他不情愿再放弃国土。

    费长统话说得狠,只给贺虎臣一天,但时间到了并未做出过分的举动。

    马雄的战船开抵藤县以西,鞑兵登陆,伐木扎营设寨。

    贺虎臣趁敌立足未稳,率600兵,携带轻佛朗机出城,大败鞑军,火焚十余艘战船。

    明军赢了一阵。

    可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马雄的兵力已足够展开包围作战。贺虎臣再不撤,他就走不掉了。藤县防御工事不比化州坚固,城内粮草弹药也不足以长期坚守,一旦被敌军包围,前景很不妙。

    贺虎臣无奈之下,只得同意撤退。

    马雄在藤县上游东岸修筑数座炮垒,也潜伏了一部分舢板,如沿水陆撤退,贺虎臣的老部队登州、吴淞水师黄埔江得胜港大败又将上演。

    贺虎臣凿沉剩下的江船,毁坏大炮,趁夜放弃藤县城,钻进北流江西岸的群山中。部队只有青壮士兵,老弱家眷都已撤完,动作迅速,当夜便与敌军脱离接触。

    ……

    北海港,钦廉巡抚衙门,地图室。

    南宁失守,广西除左右江道的一点残山剩水已全部沦陷。

    这意味着继高雷战区后,钦廉战区全面接敌。

    守序:“所以,贺虎臣到底在哪里?”

    “藤县有一半兵退回天门关,据报,贺虎臣放弃藤县后进了山,我们无法查明他现在的位置。”

    “他早撤就不会这么被动了,现在天门关守将是谁?”

    “楚军周金汤。耿继茂退军后,周金汤的从广东撤回郁林,我把他派到天门关。”

    守序有些印象,“那个率200兵夜袭攻克永州的福建将领?”

    “是,大人。周金汤甲申后从军,在海陵岛与家眷拜别,抱着必死的决心去了湖广战场。李成栋的人占据海陵岛后,我们把他的家眷接到琼州府。”

    “这个人你选的好。”守序听说周金汤家眷都在海南,立时便放了心。

    谢元汴苦笑道,“天门关原定是交给贺虎臣,可下官实在太了解他了,贺虎臣绝不会不会轻易撤军……”

    “所以你早有预案?”

    “是……”,谢元汴犹豫着说道,“贺虎臣守土心切,虽不遵军令,但尚属情有可原,请大人不要怪罪。”

    “唉,你放心,不会的。”

    守序何尝不理解贺虎臣的心思,这是个从弘光元年开始就跟随自己的老兵啊。

    “贺虎臣撤回来后,海南兵回去休整,其他部队交给周金汤。”

    “是,大人。”

    谢元汴明显松了口气。

    “还有件事,御滇营统帅赵印选、胡一青率残部退到钦州灵山县,该地监军佥事上官星梧请示怎么办?”

    御滇营、桂军、禁军残部虽有放弃桂林的责任,可他们在南宁死命抵抗一年,在高雷战区直面耿继茂时保障了西面钦廉战区的安全,让谢元汴有时间整顿溃军,增筑城堡,配置火力。也让守序能抽调一部分钦廉战区的部队支援高雷战场。

    而且在此之前,御滇营已在南岭防线上坚持了3年之久。

    “当然要妥善安置,还要给他们奖励。”

    “御滇营军纪不太好,我担心弄出桂林一般的祸事。”

    谢元汴说的是2年前,御滇营在桂北劫掠打粮,与焦琏的桂军内讧,甚至打了一仗的倒霉事情。

    守序考虑了一阵,资源有限,钦州不能再放残兵了,灵山更是狭小,御滇营再安置过去,明军不打内战就见鬼了。

    “滇军本就有许多土司兵,既然李元胤的人都在钦州,放弃了太平府,那就把他们都安置到太平府去。”

    太平府隶属广西左江道,永历朝廷撤到云南后,当地的明朝官员立即向海南求援,全境归属海南辖区。太平府下属几十个土司州县,政治有些复杂。明朝现在还能控制有太平府城、上思州两城。

    谢元汴:“太平府通判袁立俊独身守此残疆,忠心可嘉,我们是不是提拔他一下?”

    “当然,这种官员你不用还要用谁?升广东按察副使左江兵备道,让他带兵退到上思州,你派人去点验,他的粮饷以后我们负责。”

    谢元汴一喜,太平府让给御滇营驻扎,袁立俊直属也就几百兵,廉州担起来也没什么压力。

    钦廉巡抚告退,守序点燃一根雪茄,审视钦廉战场。

    广西各地残余明军经北流江、钦江南撤廉州、钦州,部分加入海南明军序列,分配各地驻守。部分明军只愿单独作战,海南也将北流江东岸岑溪县境内的数十座防瑶堡垒和左江道让给他们。

    秦国主孙可望对位置偏僻难以补给的南宁毫无兴趣,完成掩护皇帝的任务后,贺九仪撤军回滇。

    钦廉战区直面鞑靼定南王孔有德。

    孔有德直属20多个佐领,原本实力等于尚耿二藩之和。

    孔藩四大部,藩下佐领兵留守桂林、严关,右翼绿营都统全节在柳州。

    这两部是防御并监视孙可望的,事关桂柳老本,孔有德不会抽调南下。

    钦廉直面的敌军是另两部。

    广西提督线得安的绿营主力在南宁,兵临钦江、珠江分水岭。

    左翼都统马雄沿北流江南下,兵临廉江、珠江分水岭。

第11章 钦廉战区2

    孔藩佐领加藩下左右翼绿营定额兵2万,由鞑靼户部关饷。但像吴藩、尚藩、耿藩一样,孔有德接纳大量降兵,军队早就超编,多出来的这部分士兵,由孔有德自己想办法解决粮饷问题。

    当年三藩南下,多尔衮的意思是最强的孔有德取最肥美的广东,尚可喜取广西,耿仲明取福建。

    尚可喜以藩兵单薄为由,不愿去广西。孔有德把尚可喜大肆批判一番,自荐广西,给自己找了个倒霉差事。广西太穷,明军搜刮太干净,虽然孔有德打下桂林一年,他的补给情况却远不如广东的尚可喜、耿继茂,广东二藩实力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孔有德向占据湖南的续顺公沈永忠协饷。孙可望数万大军压在湘西,沈永忠恨不得刮地三尺养更多兵,当然不会理财孔有德的请求。。

    于是,孔藩部队普遍缺饷,有部队已断饷十个月,断粮三个月,全靠打劫维持生活,这种局面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

    对守序来说,这是个好消息,缺粮乏饷的军队打起仗来有些三心二意。孔藩鼓着一口气打下南宁,赶跑皇帝,但对继续南下攻击属于广东的钦廉地区积极性并不太高。线得安在南宁休整,暂时没有大规模南下。

    高雷战区暂时压力不大,那边的资源可以向钦廉倾斜一点。

    海南主力部队退到雷州休整以节约粮饷,是否投入钦廉战区就看孔有德愿不愿意在北有孙可望威胁,缺粮少饷的情况下为广东火中取栗了。

    ……

    守序在廉州待了半个月。

    贺虎臣回来后,守序解除他的指挥职务,发回琼西步兵学院入校学习。

    1651年3月10日,天气晴朗,水波不兴。

    今年最后的移民船队扬帆南下,旌旗猎猎,满载未来的希望。

    守序登船,回到琼州。

    在府城督师衙门,曾樱以茶代酒,约上几个朋友,为守序贺。

    守序向曾樱简要报告了海北两战区的情况。

    高雷巡抚张孝起正督促明军种植番薯、土豆,水稻主粮是没戏了,广东水热条件种些高产作物多少还能有些收获。

    钦廉巡抚谢元汴收拾各路残军备战。

    曾樱举起杯子,“你把滇军放在太平府,做的不错。滇军誓师出滇,到今天有七年了,孙可望占据云南,他们有家难回。”

    守序:“是,老先生。胡一青等是建水人(滇南红河属县),放在太平府,他们至少离家更近。”

    “钦廉能撑住吧?”

    “老先生怎么看出来的?”

    “如果有事你不会回来。”

    守序满满喝下一杯酒,苦笑道,“在前线久了,我也要回来休整啊。”

    “难道钦廉有问题?”

    “线得安攻灵山县,马雄攻天门关。孔有德投入的兵力不多,钦廉明军可以应付。不过这只是暂时的。”

    “恩,你在钦廉和高雷来回调动军队,勉强补上缺口。我想你是担心广州与桂林约期同时进攻。”

    “老先生看得明白,我们的兵力难以应付两线作战。”

    曾樱又给守序倒了一杯,“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多想也是无用,来,再喝一杯。”

    守序紧张了好多天,回琼州后,身心一下放松下来,曾樱劝酒,当然得喝。

    “还要告诉你件事。”

    守序抓起一只大螃蟹,就着醋啃,“什么事?”

    “方以智到了海南。”

    “哦,那是好事啊。”

    曾樱叹气道,“可惜一代名士,出家为僧了。我原本想在海南给他找个职位,他坚决不愿出山。”

    “为何?我记得他对朝廷很忠诚。”

    “哀莫大于心死。方以智就是太忠诚了,他在行在任职,见多了那帮人勾心斗角乌烟瘴气,大约对朝廷极度失望才出家。”

    “您老也劝不动?”

    “劝不动。”

    守序埋头解决掉螃蟹,抬起头道,“那他现在做什么?”

    “在琼西你的地盘,方以智开了个学院,教授数学罢了。”

    “人各有志,强求不得。老先生,随他吧。”

    “他是朝廷大臣,辞职教书可以,当和尚成何体统,这是在灭我琼州军民的志气。”

    曾樱气鼓鼓的。

    守序微微张嘴,有些吃惊。

    人说老小老小,越老越小,老人上了年纪脾气向小孩靠拢。曾樱是上纲上线了吧,难道是责怪方以智不给面子?

    守序哄着曾樱道,“老先生莫生气,这事交给我。”

    “你有什么办法?”

    守序笑得有些神秘,“我掐指一算,方以智尘缘未了,入不得空门。”

    “胡闹,我怎么不知道你会算命了?照实说来。”

    “最难消受美人恩。方以智当年在南京有一段情,我不觉得他放得下。”

    “到底怎么回事?”

    “这与您还有点关系。”

    守序把结识方以智的过程说了一遍。

    甲申年锦衣卫沈炎护卫曾樱在城陷前逃出北京,方以智却被李自成抓了,在北京很是受了拷打。建州入关,方以智一路乞讨回到南京,马士英却不用他,那是方以智最落魄的时候。

    弘光元年守序在南京拜访曾樱,被曾樱介绍的学生拉去喝花酒,通过方以智的表弟孙临介绍,认识了方以智。

    如今七年过去,世事变幻,物是人非。孙临在福建与杨龙友战败殉国,宋惠湘跟了守序,李雪衣却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