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蚁贼也疯狂-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削倒是隐隐猜到了一些,见贾诩冲自己点头,陈削清了清嗓音回道“我想,先生的意思是说,孟获就算伤亡再大,只要他身边那些洞主和寨主们还跟着他,他的根基就还在,一旦回到南中,不用很久,凭借着自己的威望和这些人的支持他就能再次聚众拉起一支队伍。”
贾诩赞许的点了点头“人只有还有退路,心中就还有希望,所以,孟获断然不会归降的。”
陈削也领悟了贾诩的意思,如果只是孟获带兵的话,一旦形势不利,加上他对诸葛亮也没有太根深蒂固的忠心,极有可能被说服。
但是现在,他身边还有那么多人追随,只要这些洞主和寨主们愿意继续追随他,一旦孟获回到南中,他还是呼风唤雨的蛮王。
如果投靠了自己,他仅仅是孟获,南中,才是他的根,才是他逍遥快活的天地,在那里他是王,投靠陈削,他仅仅是个武将而已。
之所以当初归降诸葛亮,因为西川跟南中咫尺之遥,离的实在太近,他没有别的选择,若是不投降,只需三两日,西川兵就能杀到南中。
众人继续追击孟获的残兵,一路之上,贾诩派人搜集了不少蛮兵的装束,从队伍里挑选了不少人更换上,加上孟获突围的时候抓了不少蛮兵,贾诩把这些人召集在一起,吩咐他们扮作路上被冲散的蛮兵,让他们去追孟获的队伍,最好能够混迹在里面。
让义军扮西川兵,扮曹兵,都很简单。
但是要扮蛮兵,很容易被人识破,因为,蛮兵都是异族,不论长相,还是穿着,就连说话也跟汉人不同,幸好这个时候的孟获只知道逃命,只要这些兵卒混迹在里面不随便开口的话,应该能蒙混一时片刻不被识破。
孟获一路逃向函谷关,就算队伍被冲散,孟获也顾不上了,偶尔有三五成群的蛮兵追上来,孟获也无心细查,压根就没想到,这里面会混进了冒牌货。
过了两天,孟获一路跋山涉水,总算有惊无险的来到了函谷关的关下。
远远的瞧见城墙上随风飘摆的西川大旗,孟获心中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勒住坐骑,孟获抬头高喊了一声“城楼上的兄弟,快快打开关门,放我们进去,我是蛮王孟获。”
“你等一下。”负责警戒的兵卒急忙跑下城墙去禀报马良。
听说孟获逃到了函谷关的城下,马良并没有太过吃惊,因为,从一开始,孟获的败局,他和诸葛亮都猜到了。
来到城墙上,马良探出头来,并没有先跟孟获打招呼,而是认真仔细的打量了一下孟获身后的那些兵将。
这些兵将,一个个披头散发,有的裙子也破了,有的身上还在流血,有的鼻青脸肿,还有人连鞋子都跑掉了,比逃难的饥民还要可怜,整个就是一群野人。
“马良,还不速速打开关门?”
孟获不耐烦的催促道。
马良摇了摇头“抱歉的很,现在是非常时期,进城可以,必须严格盘查。”
第七百七十六章,不能进城
“搜查?还严格盘查?马良,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怀疑我不成?”孟获不满的喝道。
虽然不是汉人,但是,南中这些人,一向是一条心,马良的话,明显惹恼了孟获。
就连孟获身后的那些兵将,也是义愤填膺,全都瞪大了眼珠子,大有一言不合找马良拼命的架势
“大王,马良明显是怀疑我们,哼…枉我们拼死跟义军交战,他倒好,躲在这里说风凉话。”
带来洞主一带头,周围的那些蛮兵蛮将,也都不满的抱怨起来。
“大王,不好了,陈削从后面追来了。”忽然队伍后面一阵骚动,因为,远处地平线上已经冒出了黑压压的一队骑兵。
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对于狼狈不堪的孟获来说,就算来了仅仅一千骑兵,也够他喝一壶的,他的这点残兵败将,军心全无,斗志低迷,碰到来势汹汹的骑兵,也只有送死的份。
“马良,你还愣着干什么,再不开城,陈削的骑兵就杀过来了。”孟获再次冲马良催促道。
“大人,我看不如先把他们放进来吧,追兵很快就上来了。”马良身边的副将忍不住劝道。
马良摇了摇头“越是这样,越不能轻易开城,一旦出了事,你我,能担待的起吗?”
孟获见马良迟迟不开城门,气的破口大骂,可他越是这样,马良越是不为所动。
领军追来的正是陈削,见马良紧闭城门,压根没把孟获这些人放进城,陈削轻轻的摇了摇头“这马良何许人也?莫非识破了先生的计策?”
这倒没有,但是,马良处事认真,为人素来谨慎,潼关已经被陈削给占了,长安城也转手易主,如果说再把函谷关给丢了,义军可进可退,可攻可守,不仅对西川威胁极大,也会危机到凉州。
“少帅,要不再等等。”
距离函谷关越来越近,庞德忍不住冲陈削劝道。
陈削摇了摇头“已经没这个必要了,如果我们停止进兵的话,无疑是把孟获给害了。”
“管他呢,这样不正好吗,到时候,诸葛亮一定会对孟获起疑,说不定,以后孟获还能归顺我们。”
陈削苦笑不得“他根本撑不到那时,说不定,回去之后就会被人给杀掉,孟获跟兀突骨不同,即便兀突骨被我接连放了两次,诸葛亮也仅仅是起疑,大不了不再重用兀突骨,但是,孟获是南中的蛮王,这样的人,诸葛亮一旦对他起了疑心,断然不会让他继续存活世间,否则的话,稍有不慎,就会危机到整个西川的安定。”
见陈削领兵越追越近,孟获无奈,叫骂了一阵,只好领兵走了,否则的话,继续待在这里,必然要遭受义军铁骑的追杀。
“嗯?”
等孟获带人走了之后,马良稍稍有些悔意,心中暗道“难道是我误会他了。”
刚刚马良的心中,的确对孟获起了疑心,虽然没有十足的证据,但是,这种感觉,却一直在马良的脑海中萦绕,这是他凭借敏锐的直觉产生的判断。
虽然没有证据,但是,对马良这种级别的谋士来说,有的时候,直觉远比真凭实据更可靠。
长安城丢的太过蹊跷,加上孟获队伍杂乱不整,种种迹象看起来,都让人放心不下,所以,马良才打算仔细盘查一番,但是,陈削出现后,孟获领兵吓跑了,看起来似乎非常惧怕义军,这种表现,应该说很正常,所以,马良才多少有些悔意。
正常的,才是正确的。
只有不正常的表现,才会惹人怀疑。
比如,长安城,孟获一点死守的意思都没有,直接领兵突围,这极不正常。
一群残兵败将,如果真想进城,就算接受盘查,也不至于太过抱怨,可是孟获却压根不接受盘缠,这也不太正常。
见了陈削怕的要死,这倒很符合孟获该有的表现。
第一点和第二点,马良的猜测都是对的,孟获很不正常,义军还没有进兵长安城,他就心生惧意。
让他接受盘缠,之所以如此激动,因为从骨子里,孟获就没有把自己当成诸葛亮的部将,至少,不论忠心还是诚意,都差了不少。
他的心里,始终还把自己当成南中的王。
我是南中的王,我要保住自己的根基,所以,我才不会死守长安,不然很有可能会拼光了家底,到时候,孟获什么就都不是了。
自己高高在上,对于小小的马良,孟获丝毫没有放在眼里,他觉得,马良这是故意针对他,他身为南中的蛮王,怎么能接受马良的盘查呢。
来到函谷关城下,陈削派庞德上前讨战,马良闭门不战,就算庞德骂破了喉咙,马良依旧坦然自若,神情出奇的平静。
他的心里,却泛起一丝冷笑“骂吧,看你们还能嚣张多久,还真是可悲,死到临头,还不自知。”
陈削和贾诩庞德,都离开了潼关,就算他们拿下了长安,这对马良来说,也不算什么大事,因为,长安城,从一开始,仅仅是为了让孟获能多给马良和马超争取点时间而已,丢了就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望着跨马而立的陈削,马良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这个时候,潼关那边,应该已经开始了吧。”
一旦潼关被西川兵拿过来,到时候,陈削的这些人,就都变成了瓮中之鳖。
虽然,这个瓮稍稍的大了点,不过,这并不影响陈削的处境,只要潼关和函谷关死死的守住,早晚也能把陈削给困死。
马良闭门不战,就算贾诩随后赶到,也是一筹莫展,这不是夺取城池,也不是在野外作战,任你有再多的计策,马良只需按兵不动,贾诩也无可奈何。
……………
潼关,入夜。
“报,文运将军,大事不好了,兀突骨领兵两万已经兵临城下。”
张辽刚刚下了城墙,还没等休息,豆丁就脚步如飞的从外面跑了进来。
“是谁?”
张辽误以为自己听错了,忙问道。
豆丁忙回道“是南蛮大将兀突骨!”
第七百七十七章,兀突骨来犯
“将军,您没听错,此次西川带兵的先锋大将,正是大将兀突骨。”
豆丁提高嗓音又重复了一遍。
“兀突骨,怎么会是他呢?”
张辽吃了一惊,稍稍皱起了眉头,多少有些不敢置信。
毕竟,兀突骨一连两次被义军抓住,又被当场释放了,如果张辽是诸葛亮的话,他一定不会重用此人。
“此事颇有蹊跷,难道说,此番西川兵带队挂帅的不是诸葛亮?”
张辽忍不住失声嘀咕了一句,就算不是诸葛亮,诸葛亮可以说在西川一言九鼎,如果他不满意兀突骨的表现,断然不会建议让别人再次器重此人。
“将军,虽然不知道带队的是不是诸葛亮,但是,兀突骨的旗号,除了他自己的,还有一面龙飞凤舞的烫金大旗,极有可能,此番是刘循亲自挂帅。”
“刘循?”
张辽嘀咕了一遍,隐隐想起,之前有来自西川的密探送来消息,诸葛亮并不怎么待见兀突骨,但是,刘循却曾为此人说过情。
不过,即便是这样,张辽依然心中有些疑问,就算刘循为兀突骨说过情,西川三军上下,也一定对兀突骨多有不满,让兀突骨当先锋大将,多少有些难以服众。
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毕竟,一个两次被敌人当场释放的大将,很难让人信服,还能交给他两万人马指挥,多少有些儿戏。
倒不是张辽怀疑兀突骨的忠心,兀突骨生性纯良,憨厚耿直,这个人必然不会是三心二意的小人,说话自然极为重信守诺。
只不过,西川刚刚遭遇一场惨败,元气大伤,再次发兵,容不得半点马虎大意。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把一个充满争议的人选为先锋大将,还一下子给了他两万兵马,张辽心里总觉得,不太妥当。
何况,诸葛亮还是一个素来谨慎的人,这种错误,一定不会犯的,就算换了刘循亲自出征,难道,对于兵将选拔调度,刘循会不跟诸葛亮商议?
不过,想再多也没用,敌人已经兵临城下,张辽唯一能做的就是死守潼关,绝不能让潼关落到西川人的手中。
披挂整齐之后,张辽提刀登上了城墙,挺身站在高高的潼关城楼之上,张辽探身往外匆匆打量了一眼。
豆丁说的一点也没错,城外旗帆招展,袖带飞扬,两万名西川军军容整肃,盔甲鲜明,刀枪闪烁,乌压压一眼望不到边际。
为首一人,身穿炫黑色的鳞甲,挺身持棒,如一座大山一样,傲然挺立在兵阵的最前面,此人没有骑马,宛如黑甲巨神一样,长的浓眉虎目,大耳朝怀,形貌狰狞丑陋,身躯雄壮,极为凶悍,正是兀突骨。
“哼,兀突骨,怎么?这么着急来送死,别忘了,这是潼关,不久前,尔等刚刚在此死里逃生,难道,你忘记了不成?”
张辽沉吟了片刻,凝视着兀突骨傲然冷笑道。
“张辽,俗话说的好,胜败乃兵家常事,上次你们的确厉害,我输的心服口服,但是这次,我家汉帝亲自挂帅,你知道什么意思吗?就是说陛下御驾亲征,我西川上下,必然三军用命,这潼关,我们一定能够拿下来。”
看的出来,兀突骨依旧没有任何的的心计,在两军阵前,居然能说出心服口服这样的话,张辽还没问,他就顺带着把刘循也给说了出来,的确,是个头脑单纯的家伙。
“光说不练假把式,潼关就在眼前,既然你说能夺取去,我张辽就在这里看着,我倒要看看,你如何能够夺取潼关。”
“张辽,你我都是带兵的武将,躲在城墙上算什么能耐,可敢出城与我一战?”兀突骨挑衅道。
让他直接领兵攻城,这个任务难度实在有些大,既然陈削他们都不在这里,兀突骨心想,若能让张辽出城跟自己在阵前单打独斗,凭自己的本领一定能够击败此人,要是能擒下张辽,潼关城群龙无首,士气低落,取之当易如反掌。
“不敢!”
张辽的回答,言简意赅,简简单单,而且极为干脆。
兀突骨说了半天,张辽只用两个字,就让兀突骨不知如何是好,就好像一拳砸了出去,不仅没有伤到敌人,反而让自己闪了腰。
任凭兀突骨如何挑衅,张辽神色如常,丝毫不为所动。
兀突骨刚刚领兵来到潼关,这个人是个急脾气,根本没有多想,按说远路劳乏,又是深夜时分,甚是连攻城器械都没准备好,这个时候,绝对不应该主动挑衅,至少先扎下营寨,让将士们好好的修整歇息一下。
可是这些,兀突骨却一点都不懂,如何带兵打仗,他就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让他领兵冲锋可以,别的,他还真难以胜任。
兀突骨一摆手,就要下令强攻,可是,攻城器械却没有准备好,兀突骨无奈,只好领兵先在城外扎营。
哪知,营寨刚刚扎下一半,张辽却突然领兵从潼关杀了出来。
西川兵措手不及,兀突骨更是好半晌没能回过神来。
“张辽,你这是什么意思?”
气的兀突骨抄起狼牙棒遥指张辽大声喝问起来。
在兀突骨看来,张辽这是耍诈,自己在城下讨战,他不出来,自己领兵扎营,他居然突然杀了出来,简直是不按套路出牌。
张辽心中冷笑,这样的一个人,怎么能让他当先锋大将呢?
他现在越来越觉得此事极不寻常。
“兀突骨,我可没说过不出城啊,何况,自古以来,两军交战,兵不厌诈,这你应该懂吧,你还是太嫩了。”
张辽没时间跟兀突骨多说废话,只率领两千名骑兵,就把兀突骨的营寨冲了个七零八路,铁骑轰鸣,锋刃闪耀,骑兵所过之处,西川兵将顿时人仰马翻。
兀突骨气的哇哇怪叫,在张辽的身后健步如飞紧追不舍,张辽策马舞刀,并不与他交手,而是风卷残云的在西川兵的营寨中杀了个来回,然后带兵扬长而去。
兀突骨眼睁睁的看着张辽带兵回了潼关,他是又生气,又佩服!
第七百七十八章,套马杆
回过头来,被张辽领军这么一通掩杀,西川营帐乱成一团,兵卒也伤亡近四千人,兀突骨气的咬牙切齿,输的极不甘心,但是,他偏偏又认为张辽说的不错,人家出兵偷袭,打了自己一个措手不及,这是说明人家高明,远比自己要强的多。
好不容易重新扎好营寨,将士们又累又乏,却谁也不敢睡觉,生怕张辽再带兵杀个回马枪。
就这样,提心吊胆折腾了一夜,总算熬到天亮,西川兵正在埋锅造饭,饭菜还没等做好,潼关城门突然嘎吱吱的又打开了。
兀突骨腾的一下从地上站了起来,他身边的兵将,也都吓的如惊弓之鸟。
心说,这张辽实在是狡猾,昨天夜里领兵杀了一通,害的大伙连觉都没睡好,还死伤了不少弟兄,这天刚一亮,他又领兵杀了出来,看来,早饭也甭想吃了。
“驾…”
张辽出城之后,催马如飞,身后还是两千名骑兵,这些人再次如洪水猛兽一样杀向了西川兵。
兀突骨急忙抄起狼牙棒迎了上去,张辽来到兀突骨的近前,抬手就是一刀。
偃月刀高高举过头顶,骤然闪出一阵刺眼的冷芒,猛的当空劈落,一刀之威,连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变得狂躁了许多。
随着一阵令人胆寒的锐啸声,偃月刀势如奔雷,狠狠的劈了下来,兀突骨不躲不闪,狼牙棒横档在头顶上空,啷啷…兵戈交错,震耳欲聋。
张辽手臂一震,脸上的表情稍稍有些惊讶,凭张辽的臂力,又是借助战马的冲势,居然没能奈何得了兀突骨。
难怪少帅如此看重此人,光凭这份惊人的蛮力,放眼天下,只怕也无人与之相提并论。
张辽跟兀突骨,两人一个在马上,一个在步下,互不相让,杀了个难分难解,虽然兀突骨憨傻,但是,此人的本领,却丝毫不输给张辽。
但是,战场之上,可不仅仅只有他们两个人在打,在张辽跟兀突骨交手的同时,张辽带出城的那些骑兵,趁西川兵没等组织好队列,就发动了冲锋。
马蹄如雷,急如爆豆,训练有素的义军骑兵,毫不留情,行动果断干脆,他们不住的往来冲杀,将骑兵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且,并不与西川兵恋战,冲杀了几个来回,留下一地死尸,骑兵再次扬长而去。
张辽虚晃一刀,也催马撤进了潼关,看起来,义军是撤走的,可是,连番两次,张辽的骑兵,在西川兵的面前,就像是在自己家一样,来往穿梭,随心所欲,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兀突骨虽然勇武过人,可是,却根本无法改变西川连番被人戏耍践踏的惨剧。
刘循的大军,迟迟没有出现,张辽打定主意,索性把兀突骨这两万人马全部吃掉。
被张辽偷袭了两次,兀突骨依旧斗志不减,虽然兵卒伤亡惨重,但是,他却执意领兵攻城。
潼关固若金汤,凭兀突骨这点人马,冒然强攻,无疑是以卵击石,说是攻城,其实,跟送死也没什么区别。
不过,对兀突骨,张辽却是越发欣赏,他并没有因为兀突骨憨傻轻视于他。
在这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乱世,像他这样,如此单纯憨厚的人,实在难得一见,虽然不擅长带兵打仗,但是,当个冲锋的大将,却是绰绰有余。
“传我命令,不要伤及此人性命。”
站在城楼上,见兀突骨亲自带兵攻城,张辽不放心的冲城楼上的守兵叮嘱道。
“将军,你是不知道,那小子的身上,穿的是刀枪不入的鳞甲,我们伤害他?就算我们有这个心思,也未必能伤得了他啊。”
“那也不行,还是多加留意,别忘了,少帅要收服此人,何况,他已经两次被我们捉住了。”
望着如蛮牛一样奋力顺着云梯向上冲杀的兀突骨,张辽的眼中,越发的兴奋“只怕,这第三次,你要落在我的手中。”
既然张辽有交代,将士们自然多加了小心,至少抛掷滚木雷石的时候,尽量不往兀突骨身上招呼。
仅凭一万多人,想要攻取潼关,无疑痴人说梦,强攻了一天一夜,兀突骨的身边已经剩下不足六千人。
兀突骨只好暂时停止攻城,可是,入夜之后,张辽再次如幽灵一样领兵杀来了,而且,这次来的不是两千人,而是几乎倾巢出动。
换了旁人,一定觉得张辽疯了,他明明知道潼关关系重大,不容有失,可是,却还敢把城中的兵力带了出来,这实在过于冒险,一旦刘循突然杀到,潼关极有可能转手易主。
但是,那仅仅是假设。
张辽虽然谨慎,但是,并不死板。
兀突骨这些人,已经所剩无几,正好一鼓作气彻底击溃。
之所以敢把人都带出来,正因为兀突骨想不到,张辽才敢这么做,同时,也是为了速战速决,争取在刘循到来之前,把兀突骨的这些人全部吃掉。
两万名大军倾巢出动,如开闸的洪流一样,很快就把兀突骨的兵马给彻底包围了起来,不少人见势不妙马上丢掉兵刃举手投降,义军全线推进,除了兀突骨还在拼死抵挡,西川兵不是被杀,就是投降,只有零星的一些人还在继续负隅反抗。
“兀突骨,你已大势已去,莫非还要拼死挣扎吗?”
张辽话音刚落,兀突骨瞪着猩红的眼珠子扯开嗓子大吼了一声“我不服。”
“呵呵…”
张辽一摆手,示意身边的兵将退后,时间不长,将士们便给两人让出了一个空地。
但是,张辽并没有跟兀突骨继续单打独斗,张辽猛的催动战马奔着兀突骨冲了过去,战马绕着兀突骨身旁冲了过去,张辽的手中,突然多出了一个套马杆。
这玩意,很多人都觉得新鲜,觉得奇怪,但是,张辽从小就在雁门长大,经常跟塞外的游牧民族交手往来,他从来没有在人前显露过,其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