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花袭-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台下众人愣了一下,很快就激动起来。忙离开桌位呼呼啦啦跪在走道里。呼喊万岁。平民之家的学生们依旧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有样学样。
“都回到座位上吧。”皇上在台边坐下,朗声道:“朕听闻,你们之中,已经有人学习的很不错了?明珠,你替朕介绍一番。”
“是。”孟如嫣从未想过,承启帝会亲临这里。
但一想到她自己是怎么得到到这里来的,也就觉得。承启帝会来,是应该的。
她躬身行礼。再次走上台,开口介绍道:“……一号到十五号学员,身负举人和秀才功名,天资聪颖,半日之功,已经能领会这套注音之法……”
读过书的,再回来领会这一套方法,虽然有些别扭,但进展都很快,哪怕读书天分一般的,有这十天的时间也都是学会了的。但那从未识字的,却是不一样。
一个字,会读不行,还要会认,知道字形字意,才算是真的学会了。
“八十号,你上来,默写一遍所有的声部和韵部。”孟如嫣点了名。
她点到的,是一个小姑娘。她是这里面年纪最小的,个头也矮,才七岁多,不到八岁。被点名之后,小姑娘也没有怯,反而很兴奋,脆声应了一声,就上了台,在墙上挂着的黑板上,拿着粉笔认真地默写起来,一边默写,还能听到她口中在小声地嘀咕着。
“这个小姑娘天资很不错。”花袭人微笑着对承启帝道:“她是差不多是所有不识字的孩子中学的最快的。记忆力和理解力非常不错,是个好苗子。”
承启帝点点头,没有开口置评,反而对那黑板和粉笔感兴趣,道:“这两样东西很不错……官学办起来后,能省许多笔墨钱。成本高么?”
“很低。”宋景轩道:“一张大块的黑板,也不过是十几文,能用三五年;粉笔属于消耗品,石灰石掺了其他东西制成的,也很便宜。这八十人一十天的消耗,大约也就是几十文。”
“那真不错。”承启帝神态十分愉悦。
真正看过之后,他对于兴办官学就有了大信心,已经想好了名字,就叫“承启蒙学”。恩,启万民之蒙,如此功绩,想想就让人兴奋不已!
台上的小姑娘已经默完了被要求的内容,束手行礼,站在了一边,一脸骄傲兴奋。
孟如嫣确定了她所书正确之后,赞了一句,而后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大梁国泰民安”这几个字,问小姑娘道:“这几个字,你识得几个?”
“回先生,我只认得一个‘大’字”。小姑娘十分坦荡,并不因此而觉得自卑羞怯。
不过十来天的学习,他们这些孩子接触的大字并不多。也才有几十个日常字,显然不包括这几个较难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孟如嫣随即在这六个大字上面标注了拼音,道:“现在,你试着念一下。”
承启帝的视线也投了过来。
那小姑娘嘴唇动了动,片刻之后,真的正确地读了出来。初读还有些不确定,再读就清晰了这几个字的意思,高兴地喊道:“大梁国泰民安!”
随着她的呼喊,下面在座的其他孩子们也都认出来,并同台上的小姑娘一起喊了起来。几十把年轻的声音齐齐出声,十分洪亮,震动了外面瓦楞上的积雪扑簌簌地落下来,让人心生激荡。
承启帝也不禁站了起来。
他赞赏地看了孟如嫣一眼,走到讲台中间,微微抬起手臂,道:“将来,你们一定会因为今日在场而感到骄傲!”
“这注音之法,不仅仅是让蒙童更快地识字并且能够通过工具书自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普及开后,整个大梁将能够用一种语言交流!而不会再有山南人说话山北人听不懂的状况!这才是朕最看重的意义所在!”
之前也有官话。
但官话本身,就没有一个标准。
若这注音之法推行开,字典订立出来,大梁官话,就有了清晰的标准!
这将给大梁带来无数正面的影响!是真正的功在千秋!
承启帝终于决定再不能由花袭人这般随意而为,背手花袭人道:“朕将从翰林院和国子监请几位饱学大儒前来,编撰常用字典和大字典。明珠,你与他们协同。”
“非是朕要剥夺你这一项荣誉,实在是国之大事,不得不慎。”
花袭人插画道:“民众日常用字也不过几千个,常用的释义也不过那么几条……陛下,您有您的国典,我们也需要一本便于携带的,价格便宜的,但足够使用查阅的小字典。大字典我们资历不够,但小字典还是能编的出来的。”
承启帝有些沉吟。
花袭人又道:“皇上,小字典可是最迟明年夏天就要用到了……您认为这短短几月时间,足够出一本考校详尽内容浩瀚的大字典么?”
按照这些饱学大儒的较真劲儿,这样的大字典,怎么也要耗时数年。而且,估计有数册,重数斤……如何能方便日常使用?
“你说的有道理。”承启帝点头道:“如此,这常用小字典依旧由你们编写。但必须经过翰林校正。”
“多谢皇上。”花袭人满意地笑了起来。
若是不能给孟如嫣扬名,若是不能给这些年轻的举子,甚至还有几位闺阁才女们扬名……将来大梁女儿家的地位,什么时候,才能有些改变?不能稍有变化,她干脆教导她的女儿孙女们“女学、女训”,让她们无论怎样都安于内宅好了,又何必费这些劲儿?
她百花郡主的日子已经足够如意洒脱了!
而且,花袭人认为,孟如嫣和这其中几人,足够胜任这项工作。而且,他们已经开始在做了。进度还十分不错。
所以,她才非要争取这一下。
花袭人开口的时候,孟如嫣的心提了起来。她紧紧握拳,垂首侍立,难以言语。当承启帝答应下来的那一刻,孟如嫣娇躯微颤,眼前一片模糊。
她孟如嫣的人生,终于不一样了!
承启帝很快离去,翰林院也很快来了人。为首的,竟然就是时任国子监祭酒的郭大学士。大约是被承启帝训过话了,这些饱学之士进入百花园,静听这拼音之法的时候神色都很平静。融汇之后,又考校了几个“蒙童”,最后目露赞赏之意,点了两个举人回去协助互通,就离开了。
京城之中的大人们依旧在忙着自家府上和姻亲故旧府上的人口和土地,想到这次被迫让出来的利益之后,难免心痛不已。因而,除了参与进来的这几家,竟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有这么一本字典正在编撰,有十所不大的院子正在京城东、西、南三城兴建起来。
时间很快就进了腊月里,新年一日日地临近了。(未完待续。。)
411 蒙学
无论上面的大人们怎么想,承启元年这一整年,对于老百姓们来说,都是让人觉得格外满意的一年——
先是新帝登基大赦天下,免了一年的赋税,这切切实实的好处,直接让老百姓日子好过了不少,谁不欢喜;而后又有银行新路,不仅仅是商人们比往年赚的多了,百姓们也发现,市面上许多东西的价格都便宜了许多,原本绝对舍不得买的,如今咬咬牙也能享用一番了;而后又有太上皇微服私房一路惩治贪官污吏的事情,简直就是大快人心,百姓们谁不在感念皇上圣明!
一年里全都是好事儿,连老天爷都赏脸,风调雨顺的。因而,承启元年的腊八粥,仿佛都要比往年香甜许多,这热腾腾的的香味儿满满地堵在了京城上空,闻着都让人心里都是热腾腾的的缓和劲儿。
“今年年景真好啊!”
一年的忙碌到此也差不多够了,京城里讨生活老百姓们终于有空坐下来,在冬天难得的好太阳中晒着太阳说着闲话。
“是啊,今年这一年真不错。之前年年都只能混过温饱,过年也不敢多买什么,寒酸的很。”说话之人笑的一脸幸福,道:“今年我和大儿子去了路上帮工,省了平日里的伙食不说,这工钱也拿了不少。我是做够了半年的,临走之时,路上给了三十斤米三是斤面不说,这牛羊猪肉各有十斤!而且还帮送到了家!家里老婆子见到还骂我费钱,后来知道是白给的。怎么也不信!”
“然后大儿也回来了,也带了东西,她才真肯信了。欢喜的一整夜都没睡好!”说话的老丈大约四十多不到五十岁,长期室外劳作,皮肤又黑又粗糙,但看着身子骨很结实,壮实的很。他有些惋惜地道:“只可惜大儿他才去路上满三个月日子,米面只各只有十斤,各种肉只有三斤!”
老汉的神情说是惋惜。但却其实却很满意。
有他和大儿子带回来的米面,这年货就省了大头!尤其是那么多的肉,足够一个腊月和一个正月吃的不说。省下一点儿腌制起来,留在家里,还够他们娘几个吃上几个月的!
来年一开春,他和大儿子就到路上去了!
虽然做活卖力气。但伙食上真没亏!
比在家平日里的伙食要好多了!至少能敞开吃饱!
“你算是捞着了!”旁边有人羡慕道:“谁能料到。那工地上真这么厚道?临到年了,还给备年货!”
“郡主的产业,怎么会不厚道。”这说话之人虽然羡慕,但自己这一年过得也不错,尤其是自己从前因为口角伤人的儿子逢大赦被放回家了,他已经心满意足:“也不想想,郡主是什么样儿的人。”
“对了,听说你将你那个儿子送到郡主那里去了。可是回来了没有?”人们符合着赞了百花郡主几句之后,有人好奇地问这人道:“没再惹麻烦吧?以我说。你那个儿子,就是你给惯的!”
“是啊,咱们这样的人家,哪家的小子不是在棍棒之下长大的!也就你!你媳妇儿不在了,你怕有了后娘不肯再娶也就算了,养个儿子就由着他跟人胡混!”
这人笑呵呵地听着,道:“一根独苗,哪里舍得动手。”
“不过,你们都小瞧了我儿子!他现在可是能读书了!真的!还亲眼见过皇上呢!”这中年汉子一脸骄傲,头高高地扬了起来,微黑的面庞上仿佛闪着光。
他们这样的底层人,说起来算是京城的老人了,但也都是挣扎求生的下层人,达官贵人的车轿是认识不少,但何曾真的见过贵人面!而见过皇上,那是多大的荣耀!
“真的假的!”
说这话的,也不知道是不相信这人不成器的儿子居然能识字读书了,还是不相信其还见过皇上。
这粗糙汉子笑呵呵地道:“当然是真的。不止是我儿子见到了,其他送进去的孩子都见过了!篓子巷那那家姓张的大闺女,才八岁的,连个大名儿都没有,就因为在皇上面前表现的好,赏了好些笔墨,说是特准她开学还去呢!”
“郡主还给她赐名,叫张新仪!你们可以去打听一下,是不是真的!”
这些人都不曾读过书,根本不知道“新仪”二字是什么意思,但却明显地觉得十分不一般。就像那些饱读诗书之家给族中子弟所取的饱含深意寄予厚望的名字一样的。
一个小姑娘,有了正正经经的大名了。
在场之人立即就相信这汉子所说的话,一时觉得敬畏,不禁沉默了,坐在那里咂摸着这个消息。片刻,一开始那位说是在路上做活的汉子开口问道:“你说的‘开学还去’是什么意思?”
“郡主找那些半大孩子去,是要教他们读书么?”
“才一个月能学会什么?”
“收不收学费?”
“要收人不收?”
这个汉子一开口,其他人也跟着七嘴八舌地询问了起来。但可惜的是,说话的汉子也答不出来了。
不过,他很快就笑道:“我家那不成器的小子过来了,我替你问问他去!”他只有这一个儿子,之前倒是没想太多。
巷子里果然走出来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人来。只见他穿的是青色与黑色相间的一套衣裳,样式有些特别,又干净利落,又觉得别不一般,全不像是那武士服和蛮夷的短打扮,要文雅多了。
他走过来,先是给众人行礼问好,接受了大家七嘴八舌的调侃也没有生气,站在那里稳稳当当,全不像从前那种吊儿郎当的样子,说话更是中听客气了许多。片刻之后,他再次行礼之后,压了压手,团团对众人说道:
“正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皇上行圣明之举,应郡主请求,在整个京城里头一批建了十所蒙学,已经完工了!想必有些叔伯已经留意到了,离咱们没多远的篓子巷,就有一所!后日开学,招十五到十八岁之间的男女免费读书识字!”
“本来这大过年的,不会开学,但郡主说了,咱们这样的百姓,一年到头,只有到大过年的时候,才能得闲坐下呢!众位叔伯,您们是乐意自己家的孩子在家里享清闲呢,还是愿意让他们去学堂,学些东西!”
“郡主推行了一套新的学习之法,我们这一批大大小小的孩子,才学了一个月,都已经能写一些简单的书信了!”
“以后叔伯有书信要写的,尽管来找我!只要别怕小侄如今字还写的不怎么好看!”
“……”
“……到明年二月,蒙学就只收十五岁以下的了!名额有限,只有四十个,大家回去之后赶紧商量一下,明日下午申初开始报名,满四十个就不要了!只能等到明年!而且明年也不一定再有了!就在篓子巷!墙面刷成明黄色的那个!”
“完全免费!”
“一天两个时辰的课,从未时开始!”
“……”
同样的宣传,在京城各处,都是进行着。
从百花园出来的头一批普通人家的孩子,以自身为例子,开始了一场场演说。
于是,腊八这一天,京城的这些人家谈论的话题不再是腊八粥,而是要不要去蒙学……
腊月初九,天气很好。
才过清晨,蒙学的院门外就涌过来许多人,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待到那穿着“校服”的少年们一过来,当即就被人围拢了起来,问着各种各样的话,又再让他们表演写字……
百花园。
花袭人觉得精神很不错,正看着老王总管给园子里的几天梅花鹿喂食,心头盘算着,这些鹿长得太肥,这天冷的时候,瞧着让人嘴巴馋的紧……
她正想着,就见孟如嫣急急走过来,手中拿了一沓纸,曲身行礼之后,道:“郡主,蒙学报名的人太多了,远远超过了四十之数……我们解释了,但是大家都不肯走……”
一开始,他们这些自幼不愁生计的公子小姐觉得,这些平头百姓们劳累了一年,年底也并不是真的就是没事可做了,并不一定会愿意每天花大把的时间去学习识字。因为识字并不容易。短时间内不一定能学到什么。
但他们却低估了,那些走出去的孩子们的表率作用。和这些人因为敬畏知识而更渴望知识的心。
“人很多?”花袭人并没有觉得太意外。
她想了想,就道:“那就用第二套方案。开门授课。让所有人都来听,三日一考核,考核通过,方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考核不过的,就慢慢来。这样,也不会耽误太多进度。”
“让那些孩子们帮你们。”
“告诉他们,这期结束之后,开春二月之后,会有针对成人的夜间课程。到时候再来学也是一样的。”
“夜校嘛,一批领着一批,也不是开展不起来。”
“将工作中的遇到的得失记下来……明年夏天,京畿之地共五十所蒙学应该是要开课了。”(未完待续。。)
412 产子
满地爆竹声中,承启二年,到了。
今年的冰会没了承启帝的巡视,也没了如绿釉一样的绝色舞姬,似乎太掖湖上的来凑热闹的人也少了许多。若非是今年即便是普通百姓们出手的打赏都比往年多几个字儿,让她们的收入不至于太寒酸,这些上台的舞姬真要没动力跳下去了。
与冰会的寒酸相比,京城十所刷的色彩明亮的蒙学周围,从来都是格外热闹的。大年初一才过,这里就自发地聚起了人,在一起热切地交流着。
而到初七才会重新开课。
“哎,你们怎么样,都认全了吧?”有年近三十的汉子戳着手,有些得意地道:“我这过年都没敢饮酒,就怕好不容易记下的给忘了!在家里是会认会写了,也不知道过几日先生考察的时候能不能过!”
“真记熟了,那就不会忘。不是还有两天呢么,拿着树枝,在雪地里多写几遍,肯定就不会忘了!”说话的是与他年纪差不多的汉子,道:“皇上和郡主大度,原来说好了只给小一辈机会的,现在也不拘我们这样的学,我们自己也得争气!”
“年纪大了,比不上小的们头脑好使唤,但也不能被拉的太远了!”
明黄色的蒙学的院墙上,原本干干净净的,此时却将所有的拼音字母都刷在墙上,对应的是一幅幅线条简洁的图画,好帮助记忆。最开始,那些年轻的先生。站在高高的椅子上,用木棍指着墙上的字母,大声地教学。在场所有人都能跟着念。
很快,三五日之后,就有那勤奋聪慧的记牢了所有的字母,通过了考核,成为头一批真的进入蒙学进行下一步学习之人。而这外墙教学,就能这些人担任了。
头一批通过的,大多都是十来岁的小孩子。而且。小姑娘要多一些。当她们被委派了教学任务,站在高高的桌子上拿着竹棍脆声声地喊出一个个字母,而下面叔伯婶娘兄长都要认真地跟着她来读之时。这一刻,她们的心情无疑是格外骄傲激动的。
“她们已经同从前的小姑娘们不同了。”
花袭人远远地坐在马车之中,从一个个蒙学巡视而过,看着那站在桌子上每一个小姑娘站在冬日的寒风之中。从怯懦到坚定。声音一点点地大起来,红彤彤的脸高高扬起来,眼中光芒闪烁……花袭人摸了摸肚皮,不禁微笑起来,对孟如嫣轻声说道。
孟如嫣眼中也闪烁着莫名的光彩。
她没有开口,只是衣服下面,双手握成了拳。
“让那些举子提前开课……”花袭人道:“就初四吧。这些人,挤出一点儿时间不容易。过了上元。大约都要忙碌起来了。能多认一个字,再学起来。动力就足一些。”
若非是头一批认全了拼音的孩子们已经开始了识字,而且给发了一本本薄薄的书,图文并茂不说,对着那上面的注音,真的就能够自己将那先生们没教过的字给读出来了……
若非有了这些人的示范,这些成年人,怕是早就疲倦退却了吧。
人长大了,要操心生活,想的多了,记忆力也就比不过小孩子了。
居在深宫之中的承启帝,自然也收到了关于蒙学的进程信息。他抿着唇,吩咐道:“来人……去给朕往这几个人家里稍个口信……让他们别忙着饮酒联络了,亲自乔装了去蒙学里看一看……十六朝会之日,朕要听听,他们都有什么感想没有。”
而这些,都不是花袭人此刻需要关心的内容了——
怀了双胎的她,此时已经进入了孕期的倒计时,八个多月,随时都会生了。
宋景轩一力坚持,产房就布置在了百花园的晓春轩。
看着花袭人艰难地挪动着身子,整个人都不再灵活,他的俊脸一日比一日冷肃,瞧着吓人的很。
“别担心。”花袭人觉得最近精神头好了许多,安慰宋景轩道:“两个孩子都是乖的。”
她此时也有一些惶恐难安。
毕竟生孩子这种事情,她真的没有经历过。从来都是听说,疼的要命。
不过她要比宋景轩冷静多了。
两个孩子最近越来越老实。因为她开始控制进食,两个孩子的体积也没怎么增加了。花袭人估算了一下,一个都应该在四斤左右,并不算大,应该容易下来。
而且,她也有很努力地调整这两个小人在她腹中的姿势,将男孩子先小心地推到了盆腔中去,头朝下,人抱膝,绝不会难产。胎位能够控制,已经减少了绝大多数的危险。
至于疼痛。
她前世今生,两世打拼,什么疼痛没经受过,总不至于现在娇气就忍受不住被催跨了,失去了分寸什么的。
见花袭人如此态度,宋景轩丝毫没觉得被安慰,反而更加严肃起来。
到了二月初二这一日,花袭人从睡梦中突然惊醒,让宋景轩扶着自己站在了窗前。太白金星正在璀璨着,天空是最深的深蓝色。能够预料,这会是一个晴天。
“二月初二,是个好日子吧?”花袭人抿了一口温水,问道。
“当然。”宋景轩回答道。
二月二,龙抬头。
从来都是个好日子。
花袭人点点头,道:“那就今天吧。”
“你说什么?”宋景轩声音一颤。
花袭人扶着他,喊了声来人,在几个婢女进来之后,吩咐道:“备水,我要沐浴。老参汤的鸡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