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寒门枭士-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想了想笑道:“要不然就不要用牛乳了,用茶果油来替代。”

    李大器踌躇一下说:“其实我也想到了,可我给官家说是洗发乳,里面没有乳,总觉得有点欺君!”

    “可以用颜色配一配嘛!配成乳白色就是了,另外蜂胶也是好东西,防腐效果不亚于丁香油,爹爹不妨试试看!”

    李大器眼睛一亮,“蜂胶也可以吗?”

    这也是李大器头疼的一件事,因为防腐效果不好,在夏天时总是有客人跑来投诉胭脂变质,如果蜂胶效果更好,那最好不过。

    他便对三名调药师道:“就用茶果油替代牛乳,皂角液、朱苓、无患子和人丹草的配方不变,香药成分也不变,再添加丁香油和蜂胶,三天内给我拿出样品来!”

    “我们知道了!”

    三人行一礼,又向李延庆投来感激的目光,这才匆匆去了。

    李大器已经回到客堂坐下,李延庆也在一旁坐下,笑道:“听蕴娘说,爹爹也封爵了?”

    李大器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又微微叹道:“还不是因为你的缘故?回头我要回趟汤阴,给你娘再修修墓了,可怜她去得太早,否则现在。。。。。”

    李延庆见父亲眼中有了一丝晶莹泪色,连忙岔开话题,“那两家竞争对手怎么样?”

第六百一十九章 最终任命

    李大器不屑地冷笑一声,“王家的玉锦楼已经关掉了,玉颜堂还在苦苦支撑,但已经威胁不到宝妍斋了。”

    “这么快吗?”

    “哼!还不是急功近利的恶果,胭脂这种东西配方虽然要紧,但远远比不上口碑的重要,他们降价和我们竞争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们早晚会完蛋。”

    李延庆心中好笑,那会儿父亲就像霜打的叶子一样,整天萎靡不振,这会儿又变成事后诸葛亮了。

    李大器没看出儿子眼中的笑意,依旧得意洋洋道:“刚刚开始就低价竞争,店铺里整天挤满了市井百姓,玉锦堂胭脂变成了低等货,等他们醒悟后再提高价格,市井百姓也不去了,转而去我们的张古老胭脂铺,达官贵妇也没有引来,最后宫里的生意也丢了,整天门可落雀,一个月后不得不关门大吉。”

    “玉颜堂也是一样吗?”

    “玉颜堂好一点,毕竟也是做大生意的家族,他们发觉得早,立刻废掉了玉颜堂这个牌子,改名为月仙胭脂,价格和我们一样,他们人脉稍广一点,但也只能勉强支撑,但远远无法和厚积薄发的宝妍斋相比。”

    李大器特地将‘厚积薄发’四个字重重点了一下,忍不住嘿嘿地笑了起来。

    李延庆无奈,只得跟着他干笑两声。

    这时,李大器忽然想起一事,疑惑对李延庆道:“昨天太医赵济慈来给我看病,说是你让他来的,是怎么回事?”

    李延庆立刻明白了,是太子要见自己,他连忙笑道:“他听错了吧!要么是杨光这小子弄错了,我是让杨光请他去给蕴娘诊脉,怎么来宝妍斋了。”

    李大器也没有多想,笑道:“肯定是杨光传话错了,那小子整天心不在焉,就想着宝妍斋的女店员,要不要我去给赵太医解释一下?”

    “不用,回头我路过赵太医家,给他打个招呼就是了。”

    “延庆,说说你下一步的打算!”李大器正色道。

    李延庆沉思一下道:“我想去太原府任职,但估计很难。”

    李延庆心里明白,天子知道他和种师道的关系,绝不会轻易让他接管太原,继续维护种家军的存在,但那支军队是大宋唯一能征战的军队,自己若掌控不了,靖康之耻恐怕还是无法避免。

    李大器叹了口气,“你去努力运作吧!如果需要钱,无论多少我都给。”

    李延庆笑道:“爹爹把宝妍斋做好就是了,我的差事和钱没有关系,我会尽量运作成功。”

    “那我就不问了,还有蕴娘那边你要多注意一下,她的日子快到了,大概是就这个月,千万大意不得。”

    “爹爹,我会注意。”停一下,李延庆又小心翼翼试探道:“如果是男孩儿,他的官名能不能。。。。。。”

    “不行!”李大器断然拒绝,拉长了脸道:“我们早就说好了,我长孙的官名必须由我来取。”

    没辙了,李延庆只得苦笑一声,他忽然想起父亲小女儿的名字却是自己起的,心中不由稍微平衡了一点,好久没见到妹妹了,今晚倒要去看看她。

    。。。。。。。。

    从宝妍斋出来,李延庆坐牛车直接来到了赵济慈的药铺,其实他也不明白,为什么王济慈不直接去自己家中,却绕个弯去找自己的父亲,蕴娘眼看要生了,他去看看不正好名正言顺吗?

    他从牛车里出来,走进了药铺,一名药童迎上来道:“官人要看诊吗?”

    “找你们家老太爷,约好的。”

    “官人贵姓?”

    “我姓李,告诉他,我从宝妍斋过来,他就知道了。”

    “我明白了,官人请稍候!”

    药童匆匆走进内院了,李延庆却陷入沉思之中,怎么到了今天,太子居然还是像从前那里偷偷摸摸?难道他的境地一点也没有改善吗?如果是这样,恐怕他也帮不了自己。

    “李官人,我家太老爷请你过去,他亲自帮你诊脉!”

    李延庆点点头,跟着药童向府中走去,走进中院,只见鹤发童颜的赵济慈正笑呵呵地在院子迎接自己,“李官人,好久不见了。”

    李延庆回一礼笑道:“打扰太医了!”

    “哪里!哪里!李官人里面坐吧!我不习惯在外面诊脉。”

    李延庆心中暗暗苦笑,在家人面前也要掩饰,难怪太子看中他,确实谨慎,简直谨慎过头了。

    两人来到内堂,李延庆坐下,把手臂递给了赵济慈,赵济慈一边诊脉一边低声道:“东宫问你,差事想去哪里?”

    “太原府!”

    “就只有太原吗?”

    李延庆沉吟一下道:“如果太原府不行,京兆府也可以。”

    “我明白了!”

    赵济慈不说话了,李延庆却忍不住问道:“宫里的监视还和从前一样严格吗?”

    赵济慈淡淡一笑,“表面上宽松了,但实际上更严,上面那位把椅子看得比什么都重,东宫也只能和一些大学士聊聊,任何和军方有关的大臣就是忌讳,若不是这样,种师道怎么会回家养老呢?”

    李延庆沉吟又问道:“如果是这样,那我的事他怎么开口?”

    “有梁师成在嘛!”

    “梁师成不是和东宫有裂痕了吗?”

    赵济慈不屑地冷笑一声,“他一个老奴才,有什么资格和东宫谈裂痕,北伐时他站错了队,现在他拼命讨好东宫,东宫当然有必要好好利用他一下了。”

    李延庆点点头,“我明白了!”

    。。。。。。。。。。

    天子赵佶这两天心情很不错,宋金谈判已经顺利结束,除了之前宋朝答应把给辽国的岁币转给金国外,其他方面宋朝就没有任何损失。

    相反,金国不仅很痛快地答应把易州和蓟州还给宋朝,还答应在灭了西夏后,把河西走廊还给宋朝,作为和云州的交换。

    虽然燕山府的平州没有能拿回来,但能得到大宋梦寐以求的河西走廊,赵佶简直欣喜若狂,丝毫也不在意云州和平州的得失了。

    当然,赵佶还是决定适当给金国一些甜头,他下旨将燕山府的一万余名契丹工匠都转送给金国,他骨子里对异族工匠压根就不信任,也算是顺水人情。

    趁着这个喜庆,梁师成便有意无意地提到了李延庆,也是李延庆运气不错,此时宋金谈判成功,赵佶得到燕山府的喜悦已远远超过了李延庆扶走种师道引起的不快。

    赵佶喝了口茶,淡淡道:“太傅,你觉得他放哪里比较合适?”

    梁师成自有他的私心,他绝对不会让李延庆心满意足地去大名府或者真定府任职,那样不利于控制他。

    但他也不会让李延庆去南方或者无兵的地方任职,他需要李延庆掌握军队,这就是李延庆这颗棋子需要发挥的作用。

    更重要是,这是太子的指示,梁师成也需要通过这件事和太子修补关系,弥补他之前站错队的重大失误。

    梁师成欠身笑道:“下一步金国不是要攻西夏吗?老奴觉得,如果李延庆在西面,或许金人就不敢轻易失言了。”

    梁师成太了解赵佶,他知道赵佶念念不忘的就是河西走廊,也害怕金国反悔,既然李延庆能夺取燕京,那也一定能夺回河西走廊。

    赵佶沉吟一下道:“你的意思是让他继续领兵?”

    “既然陛下已经拔了牙,如果能再适当捋捋毛,河东那头老虎就彻底安静了。”

    赵佶明白梁师成的意思,他指的是种师道和河东军,这次种师道退仕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虽然种师道手下大将不吭声,但未必没有不满,所以适当安抚一下也是有必要的。

    赵佶点点头,“这件事再让朕考虑一下吧!”

    梁师成退下了,赵佶沉思良久,吩咐一名宦官道:“召曹驸马来见朕!”

    宦官飞速去了,不多时,曹晟匆匆来到御书房,跪下行大礼道:“微臣参见吾皇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佶笑着摆摆手,“不用这样夸张,我们翁婿之间随意一点。”

    “君臣之礼不可废!”

    “那就起来吧!”

    曹晟站起身垂手站在一旁,赵佶关切问道:“你父亲的胸痛还时常发作吗?”

    “感谢陛下关心,父亲大概每隔两个月左右会胸痛一次,除此之外,身体很健朗。”

    “他这个病已快二十年了吧!当年就是为这个胸痛病退仕,虽然是老毛病了,但还是要小心保养,毕竟年纪大了嘛!”

    “陛下的关心,微臣一定会转告给父亲。”

    赵佶点点头,取过一封信笑道:“这是你父亲几天前给朕写的信,恳请朕把他的爱婿调去太原府,他是三朝老臣,朕怎么能不给他面子,不过朕仔细考虑了一下,朕觉得京兆府更适合李延庆,让李延庆给朕守西大门,朕就放心了。”

第六百二十章 茶局暗示

    次日一早,李延庆来到了曹府,他直接被领进了老太爷曹评的书房,出乎李延庆意料,房间里除了曹评外,还有曹家的另外几名重要人物,一个叫曹百川,是曹评的长侄,官任真定知府,还有曹评的长子曹俨,次子曹优、三子曹选。

    另外,让李延庆没有想到的是,高深居然也在座,李延庆当然知道曹、潘、高三家互为联姻,关系极深。

    但让李延庆之前一直困惑的是,高深虽然小了曹评和潘旭近三十岁,但他们却是同辈,后来,李延庆才从妻子口中得知,高深自幼失母,是由长姊抚养长大,两人虽为姐弟,但情同母子。

    长姊嫁给曹评为妻,把小弟高深也带了过去,实际上高深是被曹评抚养长大,他只比曹评的长子曹俨大一岁,两人一起长大,一起读书习武,名义上是舅甥,但其实和兄弟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今天高深在座,李延庆虽然一时惊讶,但立刻就不觉为异了。

    李延庆跪下给曹评行了大礼,曹评笑道:“我们么今天正在商议鹊会的事情,你来得正巧,坐下吧!”

    李延庆正要坐去末席,高深笑着却向他招招手,“延庆,坐我这里!”

    李延庆无奈,只得坐了过去,高深笑道:“可惜了,天子本来今天要召见你的。”

    昨天下午有宦官通知李延庆,今天一早天子要接见他,但天不亮宦官又跑来通知,今天天子感恙,召见取消了。

    李延庆却并没有多少沮丧,天子的召见只是一个形式,看起来光鲜,但并没有改变实质问题,就像种师道,北征前被召见两次,北征结束后就立刻退仕了,况且李延庆自己也想保持低调。

    李延庆微微一笑,“说实话,我是长长松了口气!”

    高深哈哈大笑,又忍住笑压低声音道:“小老弟,伴君如伴虎可不是说着玩的。”

    “小舅,你们在聊什么?说出来大家一起乐乐!”旁边曹俨笑道。

    “没什么,就是官家感恙取消召见一事,我见延庆看得开,所以高兴。”

    这时,曹评重重咳嗽一声,众人都安静下来,曹评温和地对李延庆道:“延庆应该知道了,你要去京兆府任职!”

    “孙儿已经知道了,就是具体不知道出任什么职务。”

    曹评倒一时没法回答,具体什么职务,官家还真没说。

    这时,旁边高深笑道:“延庆为何不问问我?”

    曹评呵呵大笑,“我居然把枢密院的三掌柜忘记了。”

    高深任同枢密院事,是枢密院的三号人物,仅次于梁师成和高俅,但他却管实务,职权最大。

    高深笑了笑说:“其实我也不知道,不过我可以推断。。。。。。”

    “那小舅就说一说吧!我们都想听听呢。”旁边曹百川笑道。

    “小舅,说一说吧!”众人纷纷笑道。

    “看来我不说,今天这一关就过不去了,好吧!我就随便聊聊。”

    高深喝了口茶,缓缓道:“京兆知府杨绪舟是去年才从成都府调去,他至少还有三年才任期届满,目前看不出他有任何调动的迹象,京兆府通判马宁虽然已经做了四年,明年任期届满,但延庆调去京兆府,应该是管军不管政,所以通判这个职务应该不会给延庆,相反,前任同知刘延庆在第一次北伐失利,承担了主要责任,他这个同知京兆府也做到头了,这样推断下来,延庆只能是出任京兆府同知,接任刘延庆的职务。”

    这时,曹评忽然问长子道:“京兆府留守是谁?”

    曹评问这件事,其实就是在提醒李延庆,如果真是出任京兆府同知,别忘记去拜谒这位留守王爷。

    曹俨想了想道:“京兆留守好像是康王殿下!”

    李延庆心中一跳,居然是他,这么巧,曹评笑着对李延庆道:“延庆,你应该明白我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吧!”

    李延庆连忙欠身道:“孙儿明白!”

    众人又聊了几句,这才散了,这时,高深走到李延庆面前,微微笑道:“刚才人太多,有些话不好深入多说,只能泛泛而谈!”

    李延庆知道他指的是曹百川,高深和曹百川不和,这曹家公开的秘密,年轻时,高深和曹百川同时喜欢上王家的一个女儿,曹百川因为辈分问题没有机会,但他使坏让那个女子嫁去了石家,高深也没有得到,最后不得不娶潘家之女为妻。

    后来又因为枢密院的官职,两人又成了竞争对手,最终高深赢得到了枢密院之职,看在曹评面子上,两人表面上虽然和和气气,但私下里却势同水火。

    李延庆也知道,有些话高深不能在曹百川面前随便说。

    他便点点头,“我理解!”

    高深笑了笑又道:“知府杨绪舟是王黼的人,而通判马宁却是蔡京的人,马宁想在京兆再任一届,蔡京同意了,但王黼就是不批,他想让自己族弟王淄出任这个职务,把京兆牢牢控制在他手中,你这个节骨眼去任职要当心点,暂时不要卷入双方内斗之中。”

    “多谢世叔提醒,我尽量避免!”

    高深又淡淡道:“另外把高宠也带去吧!我不想让他跟高俅。”

    “只要他愿意,我没有问题。”

    “他当然愿意,你是他的老上司嘛!”

    这时,李延庆又道:“我还有几个老下属在太原府,能不能麻烦世叔把他们也调来京兆。”

    高深眉头一挑,“你说的是王贵和牛皋他们吧?”

    李延庆点了点头,高深笑道:“我调他们去京兆当然可以,不过我建议他们还是留在河东,把他们调去京兆府,刘可就势单力孤了。”

    高深一句话提醒了李延庆,他忽然有点担忧起来,种师道退仕了,姚平仲会不会趁机收拾种师道的旧部,如果是那样,刘日子就难过了。

    高深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徐徐道:“只要太子不废,姚平仲就不敢做得太过分,何况还有种师中在河东坐镇,种家的百年势力也不是姚家能轻易动摇的。”

    “可我是孤家寡人啊!”

    孤家寡人这个词可不是随便可以说,但高深显然并不在意,他拍了拍李延庆肩膀笑道:“有曹氏兄弟和高宠跟随左右,你绝不会势单力孤。”

    。。。。。。。。

    下午,李延庆又通过曹晟帮忙请到了康王赵构。

    在潘楼街曹家的清风茶楼内,李延庆见到了康王赵构,李延庆对赵构其实并不反感,在历史上,赵构确实是个很能干的明君,能够在覆巢之下重新撑起一片天地,保住了大宋半壁江山。

    虽然在金国实力不支,无法再继续南侵而不得不向南宋发出求和信号的情况下,赵构选择了妥协而不是反击,确实令人遗憾。

    但至少在前面三十年,赵构确实做得不错,重用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等人,保住了淮河一线不被金人突破,也保住了南宋一亿多汉人不被异族奴役。

    二楼的一间雅室内,李延庆诚恳地对赵构道:“范党一案,若不是殿下求情,恐怕延庆早已死在狱卒的乱棍之下了,殿下救命之恩,延庆铭记于心。”

    赵构笑着摆了摆手,“王黼陷害忠良,想借机杀人,我岂能容他尽毁忠良一脉,这是我份内之事,你也不用太放在心上。”

    赵构给李延庆的杯子倒满了茶,又笑道:“我也听说你要去京兆府,我还想约你出来,没想到你先找我了,京兆府的情况你了解吗?”

    “大概知道一点,好像知政堂内有两人在暗斗。”

    赵构点点头,“既然你连这个都知道了,那别的我也不用说了。”

    李延庆沉吟一下道:“其实我更关心军队那边。”

    赵构心里明白,李延庆在请自己帮他呢!可自己这个留守只是虚有其职,怎么帮他呢?

    赵构沉吟好一会儿,才展颜笑道:“或许是做了京兆留守的缘故,我对京兆的军方颇感兴趣,也打听到了一些比较隐秘的消息。”

    李延庆知道,这是赵构在帮自己了,他微微欠身笑道:“愿闻其详!”

    “京兆府兵马都指挥使杨麟虽然传闻是种帅一手提拔,但西夏战役后,他和刘延庆都成了高太尉的人,不过据我所知,他私下里和童太尉走得很近。”

    李延庆的眼睛顿时眯了起来,赵构这个消息太重要了,杨麟将是他的副将,他一直以为杨麟是高俅的人,没想到杨麟竟然是童贯的人,真是出人意料啊!

    赵构又道:“知府和通判的斗争虽然很激烈,但新通判至少要到明年年初才定下来,这段时间我建议你先在官方站稳脚跟,着力于军队,听说羌人暴乱,这其实是个抓握军权好机会,李同知不觉得吗?”

    李延庆没想到赵构年纪轻轻就有这么高的政治素质,不愧是历史上的宋高宗,相比于赵构,赵楷还是显得太嫩了一点。

    他苦笑一声道:“现在任命还没有下来,殿下叫我同知还稍微早了一点。”

    赵构笑了笑,喝了口茶道:“这次北伐,你觉得最失意的人是谁?”

    李延庆立刻明白了赵构的意思,他笑道:“这要分宫里宫外,至少我知道宫外最失意的人是童贯,谋算了十年的郡王最终没有得到。”

    “那宫内呢?”

    “宫内最失意的人其实和童贯一样,期待越高,失落越大。”

    虽然李延庆没说宫内人是谁,但赵构知道李延庆明白自己所指,他也笑道:“是啊!有的时候太期待了,反而得不到,保持平常心其实最好。”

    说完,赵构站起身道:“我先回府了,今天多谢请客!”

    他微微一笑,转身便走了,李延庆望着赵构的背影,‘有时候太期待了反而得不到’,他反复咀嚼着这句话,李延庆忽然看到了赵构背影中隐隐透出的野心,他也明白了赵构对自己的期待。

    。。。。。。。。

    当天下午,朝廷的任命书下来了,不出高深所料,李延庆被任命为同知京兆府兼陕西路弓箭手提举,统制京兆府一万五千驻军。

    由于他兼任陕西路弓箭手提举,实际上就是陕西路沿边各州的十二万乡兵都由他一并统管。

    任命虽然让他很满意,但也有让他心中不舒服的地方,那就是要求他三天后离京上任,李延庆希望能等到妻子生产后再离京。

    为此,他专门找过高深,希望能月底再离京上任,但高深也没有办法,庆州一带羌人暴乱,各州雪片般的求救信飞来京城,天子赵佶责令京兆府出兵平定羌人暴乱,李延庆不得不告别妻儿,带领百余名亲兵离开京城西进。

    【卷八完,请看第九卷旱江蛟龙入深渊】

第六百二十一章 初来京兆

    宋朝的府分为五级,开封府是京畿重地,尽管只是东京,却以天子脚下的身份俯视群雄,故而高高在上。

    而洛阳府、应天府和大名府分别对应西南北三京,名份仅比开封差了半级,他们属于一级府。

    而京兆府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