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寒门枭士-第3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李延庆今天的目的也基本上达到了,沉重打击了党项各部落军队得到信心,使他们对西夏的未来失去信心,这样当西夏朝廷和本部落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首先就要考虑自己部落的利益。
大帐内,李延庆正召集众将开庆功宴,酒是不能喝的,只能以茶代酒,但有大块大块的烤肉,众将聚在一起兴致盎然,笑语声声,不仅大将,所有士兵都能吃到烤肉,今天杀了两万只羊犒军,使京兆军上下一片欢声笑语。
王贵大口啃着肉,嘴里含糊不清道:“都统,听说拓跋部撤军回自己部落了,这倒很有趣,他们军中根本就随心所欲嘛!”
众人纷纷发言,都觉得西夏军军纪太差,这种军队在作战时会吃大亏。
李延庆微微笑道:“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们整合时间太短,出兵仓促,一般这种部落军队集结后,首先就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训练整合,以保障军令顺畅,就算是各路宋军集结,也要进行整合,更何况各自为阵的部落军呢?他们主将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力,或许是能力不足吧!
其次就是西夏内部矛盾,以前西夏和宋军作战,基本上都是各部落军队,为什么以前没有出现这个问题,大家想过吗?”
第九百六十二章 灭国之战(十五)
众人都在思索中,李延庆又继续道:“根据我的了解,从前西夏从各部落征兵并不是由各部落统帅,根本就不分部落军,而是各部落混在一起,由朝廷大将直接统帅,西夏朝廷异常强势,但这一次就不一样,居然由各部落各自成军,加上李至宗没有经验,缺乏军威,所以就导致今天这个后果,一支西夏军分裂成了八支西夏军。
但根本原因还是西夏朝廷衰落,朝廷统御各部落能力大大降低,在我们出兵前,西夏朝廷正和各部落为税赋对峙,双方矛盾十分尖锐,这一次出兵虽然是朝廷妥协,解决了税赋矛盾,但各部落绝不会因此把军权交给朝廷,相反,他们对朝廷更加警惕,一个王朝出现了朝廷和地方之间互相猜忌,上下不齐心,当大敌来临,这个王朝焉能不败?”
都统领的分析十分透彻,让众人都恍然大悟,对这次战胜敌军,灭亡西夏更加有信心了。
这时,一名士兵快步走到李延庆耳边,低声说了几句,李延庆眼睛一亮,“现在人在哪里?”
“就在偏帐等候都统!”
李延庆想了想,对刘子羽使了个眼色。
李延庆让大家继续吃喝,他起身向外走去,不多时,刘子羽也跟了出来,“都统,出了什么事?”
“漠北有部落派人来求援了。”
刘子羽立刻明白了,惊喜道:“都统,这是一个机会啊!”
“先看看再说。”
两人来到偏帐,帐中出来一人,正是在西夏负责运货赚钱的张九,他连忙上前行礼,“小民参见经略使大人!”
李延庆和他很熟,便问道:“是哪个部落来人?”
张九是这次漠北部落前来求援的牵线人,他连忙道:“是室韦部和乃蛮部!”
李延庆眉头一皱,“室韦不是在辽东一带吗?”
“启禀经略使,室韦部早就不在辽东了,他们被契丹所逼,已经迁到了漠北草原,这次又遭到金兵大举进攻,漠北战事吃紧,已经连败几战,达旦部已经被攻灭了,所以他们便联合让室韦部的乃蛮部出面,向大宋求援。”
“见了面再说吧!”
李延庆快步向大帐内走去,大帐内坐着两个中年人,打扮都大同小异,剃发黑面,留着小辫子,脸庞宽大,眼睛细长。
“两位,这位就是李经略使!”
两人对望一案,心中大喜过望,李延庆亲自来接见他们,两人一起躬身施礼,“参见李都统!”
两人说得都是汉语,倒省去了防御的麻烦,两人随即介绍自己,一个叫木鲁达,另一个叫做翰别尔,都是各自部落中的重要人物。”
李延庆又给他们介绍了刘子羽,众人这才坐下。
木鲁达是乃蛮部的代表,是现在大酋长古勒的兄弟,他率先开口道:“金国从去年秋天开始大举进攻漠北,已经攻灭了草原上一半的部落,到处是杀戮,整个草原都在流血,我们都在极力抵挡,但总是败多胜少,不得已,也只能向大宋求援。”
李延庆点点头,“金兵的目的是征服你们,难道连投降都不允许?”
木鲁达叹了口气,“达旦部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开始是投降了金国,但金国核定他们的税羊是每年八十万只羊,这是每年新增羔羊的一半,达旦部觉得税赋太高,又起来反抗他们,结果连败五战,各部落的酋长全部被杀,酋长的女人被送去犒赏士兵,部落之民送给其他投降部落为奴,作为投降的奖励,金国的手段残暴,投降他则先征极高的税赋,让子子孙孙为他们的奴隶,反抗他们则灭族,比契丹人凶狠得多。”
旁边室韦部的翰别尔又补充道:“金人的策略很明显,他们主要是把大部落灭掉后肢解,然后草原上就只剩下无数的小部落,无力反抗他们,只能任由他们奴役,所以在灭掉达旦部后,他对大部落基本上不接受投降了,如果投降也要进行肢解,然后用高压高税控制。”
李延庆大概也明白了,他沉吟一下道:“我原则上愿意帮助你们抗击金兵,但具体怎么帮助,还需要再详细商议,有一点我需要说清楚,如果是需要撕毁宋金之间的停战协议,这就不是我能决定,你们需要去临安和朝廷商议。”
木鲁达连忙摇头,“我们失败主要是兵器装备十分落后,兵甲挡不住箭矢,我们射出箭矢也射不透对方的皮甲,又十分缺少生铁,我们甚至用木矛和绳套和对方作战。”
见李延庆有点疑惑,旁边张九解释道:“草原各部之前是由契丹统治,契丹人就十分防范他们,严禁生铁流入草原,不准他们制甲,防狼弓箭也只允许土制,所以草原各部的装备一直就很落后。”
“你们是希望我援助你们兵甲吗?”
木鲁达和翰别尔对望一眼,异口同声道:“正是如此!”
李延庆负手走了几步,他缴获了大量西夏人的兵甲,支援草原各民族抗金不是不可以,但这里面有一个度的问题,他必须要有所防范,比如室韦部下面一个分支部落,叫做蒙兀部,后来就是著名的黄金家族部落,这里面就涉及很多方面,主要平衡和控制比如送鱼不送渔,送冷兵器不送火器,另外也不能白送,他们也必须有所付出等等。
当然,支持他们是一定的,利用他们的力量来削弱金国的力量,这是一个绝妙的办法,女真人死得越多,将来宋军反攻金国也就越轻松。
最好让他们互相残杀,难以停止下来。
沉思良久,李延庆笑道:“我们都是被金国欺凌,当然要互相协助,共同反抗金国的压迫,我可以无偿支援你们盔甲一万副,战刀、弓箭和长矛一万套,如果你们还有更多的需要,那就用牛羊或者皮革草药来交换,具体价格,就用我们双方都能接受的公允价格,你们觉得如何?”
木鲁达点点头,他们也并没有想过白拿宋军的军事物资,木鲁达便道:“不需要李经略无偿赠送,我们用牛羊来交换,只是我们想要兵甲十万套,一套兵甲包括盔甲、弓箭、战刀和长矛,按照草原上的价格,一套兵甲我们出五十只大羊,或者十头健牛,这个价格李经略能接受吗?”
目前宋朝一只大羊的价格是十贯钱左右,五十只羊就是五百贯钱,而宋朝一套皮甲为主的兵甲,成本价格大概要三百贯钱,西夏兵甲的质量稍差,那就二百五十贯钱左右,这个价格还不错。
李延庆又迅速瞥了一眼张九,张九轻轻点头,这确实是草原的公允价格,李延庆便笑道:“就这个价格吧!我们一言为定,那怎么交货?”
木鲁达和翰别尔大喜,两人连忙道:“李经略可以用皮筏将兵甲运送到北面的河套,我们约好一个月后,在河套的海城交货。”
“这一个月,你们顶得住金兵的进攻吗?”
“我们已经向西撤退到金山一带,目前金兵正在攻打北海的翰朗部,至少要两三个月,时间上应该来得及。”
李延庆也估计自己一个月内能灭掉西夏,他便欣然点头,“就这样说定了!”
两名草原使者不肯留下来休息,他们心急如焚地离去了,李延庆又问张九,“目前漠北草原除了室韦部和乃蛮部外,还有哪些部落在和金兵作战?”
张九躬身道:“这两人实际上是代表四大部落过来,包括室韦部、乃蛮部、梅里急部以及辖戛斯部,他们都被金国击败过,人员损失很大,否则他们还会买更多的兵甲。”
“如果他们投降金国呢?”李延庆又问道。
张九笑道:“他们被契丹奴役了一百多年,已经不愿再被奴役,如果投降金国,也是因为实在承受不住损失,达旦九部被金兵屠杀灭亡,把他们都激怒了,连乃蛮部和辖戛斯部这对百年冤家都能携起手来,足见他们抗金的决心。”
李延庆点点头,回头对刘子羽道:“一个月后的兵甲和牛羊交割,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了!”
。。。。。。。。。。
第九百六十三章 灭国之战(十六)
西夏是农业和畜牧业并存的国度,农业主要集中在黄河两岸,这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从汉唐时期就进行耕作,开辟了大量农田,主要是由汉人和一部分转为农业的党项人耕种,而西夏的畜牧业更加发达,主要集中在三块地方,一块是北面的河套地区,一块在贺兰山脚下,另一块则是河西走廊,所有肥美的牧场几乎都被党项八部瓜分殆尽。
党项八部在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都有自己的牧场,但他们部落本部却集中在贺兰山脚下近千里的草原上。
自从各部落联军和宋军进行了一场激战后,双方都没有继续作战,保持了一种对峙状态,这种对峙已经延续了近十天。
这天下午,一支两万人的宋军骑兵出现在贺兰山脚下细封部的牧场边缘,这里距离西夏军大营约三百里,需渡过黄河才能抵达,两万宋军骑兵是由统制曹猛和向淮生率领,属于龙骧卫,也是京兆军成立最久,装备最精良,战斗力最强悍的骑兵。
远处是一片大帐,约有千余顶,这里只是细封部的一个分支小部落,由数千牧民组成,当两万宋军骑兵出现在数里外时,牧民忽然发现了他们,众人开始没有注意,但很快他们就意识到了危险,牧民们惊恐万分,迅速向北逃离。
这时,宋军骑兵迅速发动,向营帐驻地席卷杀来,俨如黑色风暴席卷而至,宋军骑兵下手狠辣,绝不容情,千余名来不及逃走的牧民全部被杀,他们养的十几万羊和羊乳也成了宋军的军粮,军队随即点燃了大帐,又向下一片牧场杀去。
短短一天一夜,细封部的十四个部落便被端了八个,牧民被杀死数千人,草场上到处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细封部大酋长叫做细封黑塔,眼看细封部要被灭族,而细封部的军队却在数百里外静州和宋军作战,细封黑塔惊恐万分,急派人分兵两路,以最快的速度赶去兴庆府和静州求援。
接下来另外两个比较大的部落,费听部和往利部也同样遭到了宋军骑兵的血腥杀戮,伤亡惨重,损失巨大,一时间,贺兰山脚下人心惶惶,很多部落都开始向山上转移。
兴庆府王宫,李乾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书房来回打转,他已经接到来自党项各部的紧急求援,宋军骑兵开始屠杀党项各部牧民,这就等于是在抽西夏国的脚筋了,一旦党项各部被屠杀殆尽,西夏的立国基础也就坍塌了。
当然,党项人还有百余万农耕党项,这也是党项人的立国基础,西夏的八万常备军就是从农耕党项中招募而来,但这些常备军已经全军覆灭,只剩下一万最精锐的骑兵保卫着都城。
李乾顺缓缓停住脚步,叹口气对英贵和焦彦挺道:“李延庆下手狠辣,连老弱妇孺也不放过,我们偏偏又无兵可救,这可怎么办?”
焦彦挺急道:“李延庆派兵攻打党项部落,显然是在扰乱静州军心,一旦军心失去控制,各部落军队很可能就会杀回去,联军就崩溃了,微臣建议陛下立刻派铁鹞子骑兵赶赴贺兰山阻击宋军,同时再好好安抚住静州军队。”
“不可!”
英贵当即反对道:“铁鹞子骑兵是陛下御前的侍卫军,绝不能离开都城,况且三千铁鹞子骑兵杀去贺南山也无济于事,面对两万宋军骑兵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反而容易被宋军半渡而击,如果军队去多了,那都城就没有了防御,一万宋军就能攻下我们都城。”
李乾顺也觉得英贵说得有道理,铁鹞子确实不能离开京城,不能离开自己身边。
焦彦挺见英贵总是反对自己,他心中也着实恼火了,便冷冷问道:“那英尚书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任由宋军把党项各部杀绝吗?”
英贵沉思片刻对李乾顺道:“陛下,不如先稳住军心,告诉他们,陛下已派一万骑兵赶赴贺兰山,请他们安心和宋军作战。”
李乾顺和焦彦挺同时瞪大了眼睛,这不就是在欺骗前军将士吗?
焦彦挺顿时急了,“前军将士并不是瞎子聋子,有没有人去救他们家人,他们会不知道?你这样做只会让他们对朝廷彻底失望,更会加速联军的分崩离析。”
英贵也针锋相对道:“那你说怎么办?各部落以前都可以集结二三十万军队,但为什么这一次只肯拿出十几万军队?他们明明有军队能自保,却要向朝廷求救?这不是把朝廷置于两难境地吗?他们根本就不想出兵帮助朝廷渡过危机,现在他们不过是找到一个召回军队的借口罢了!”
焦彦挺也承认英贵说得有一定道理,但问题是现在大家都应该顾全大局,而不应只考虑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西夏完了,他们的日子也绝不会好过。
焦彦挺又对李乾顺道:“微臣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置换防御。”
李乾顺就像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似的,连忙道:“什么置换防御?”
焦彦挺一边想一边道:“现在唯一还能兵力的就是党项部,拓跋万利还算比较有大局观,不如请他出兵三万人来镇守兴庆府,然后将兴庆府的一万骑兵派去救援贺南山各部,陛下觉得怎么样?”
李乾顺当然也知道拓跋部和细封部的百年恩怨,让拓跋军去救援细封部落确实不太可能,不过正如焦彦挺所言,让拓跋军来守城,让守城的军队救援细封部,这确实是个可行的办法。
英贵这次也没有反对,他也没有办法了,他不得不承认,焦彦挺的这个办法还算是可行。
李乾顺见英贵没有反对,便当即立断道:“那就烦请焦尚书跑一趟拓跋部,请他们出兵三万前来镇守京城。”
焦彦挺和拓跋部的关系很好,由他出面是最好不过,李乾顺想到带兵去救援贺南山的大将,便道:“速令濮王李仁宗进宫!”
。。。。。。。。。
李仁宗接受了委任,准备率领一万精锐骑兵赶赴贺南山救援,但他并不可能立刻就出兵,至少要等拓跋部的军队过黄河赶来兴庆府时,他们才可能离开,否则兴庆府出现了无兵驻守的空窗期,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李仁宗整顿军队准备出发之时,兴州城开始进行管制,只准进不准出,并开始清理城内的汉人,严防宋军探子向宋军传递重要情报。
大街上到处是一片混乱,此时刚刚下达了清查汉人的命令,其他措施正在陆续执行,城内的汉人吓得携家带口向城外奔逃,正南方的兴庆门已经封闭了,不准汉人外逃,但据说几个副门没有传达到封城命令,汉人们纷纷闻讯赶去。
魏英自从乔氏商行被查封后,这几天便一直住在老仆家中,这时,他的一个消息来源告诉他一个重要情报,守卫兴州城的一万骑兵即将赶赴贺南山,改由三万拓跋军来守城。
魏英意识到这个消息极为重要,他也顾不得收拾东西,急向城门处奔去,他刚跑上大街,一名伙计气喘吁吁跑了过来,“魏掌柜,所有城门都禁止外出了,只有西北水门可以出去,再晚就出不去了。”
“副门不是可以出去吗?”
“那是假消息,我就从西北副门过来,城门早就关闭了。”
魏英调头便向西北水门方向奔去,此时所有的城门都接到了封城命令,只准进不准出,所有城门处都挤满了要出城的汉人百姓,叫声、喊声、哭声,闹成一团。
兴州城也有一条漕河,连同黄河,各地的粮食物资都通过这条漕河运入城内,水门仿造宋朝水门修建,修建了两座铁栅门,只要铁栅门一放,内外船只无法通行。
此时铁栅门前也挤满了数十艘小船,船上人在吵吵嚷嚷要求出城,两边站着几名执矛士兵,正和船上人争吵。
魏英确实发现了机会,铁栅门虽然已经放下来了,但没有放入河中到底,只是船只出不去,他趁周围人不备,跳上一艘船,又翻身下了水,他从水底向五十步的城门处潜去。
水中挤满了小船,没有人注意到水底的情况,魏英在岸边悄悄换了两次气,憋足了气向铁栅门下面游去。
铁栅门没有彻底放下来的原因是几艘船正好卡在城门洞中,士兵正在驱赶这几艘船出去,所以里面铁栅门放下了,但外面的铁栅门还开着,这几艘船也不肯出去,大家就在僵持在城门洞内。
魏英一口气潜出了数十步,等他探出头喘气时,已经在城外二十几步处了,他心中大喜,爬上一艘船便跳上岸奔去。
第九百六十四章 灭国之战(十七)
魏英在路上抢到一匹马,当他赶到百里外的灵州时,已经是半夜两更时分了。
他直奔南城的宋军大营,距离大营还有数百步,一名鸣镝从他头顶‘咻!’的飞过,吓得魏英连忙勒住战马。
“你是什么人?”有巡哨奔上前喝问道。
他只是一个人,否则巡哨早就报警了。
魏英连忙道:“我是宋军在兴庆府的探子,有极重要的情报要向李都统汇报。”
几名士兵又问道:“可有令牌?”
魏英摇摇头,“没有令牌!”
“那不行,没有令牌不能进军营。”
魏英急了,大吼起来,“我是八年前都统亲自安插来西夏的探子,那时还是老种经略,都统刚刚才从军,京兆军的影子都没有,我哪有什么令牌?”
十几名巡哨面面相觑,半晌,为首巡哨押队抱拳道:“真是对不住了,那就跟我们去大营,不过等禀报完都统才能进营。”
魏英也意识到自己态度不好,大家都是按规矩办事,自己没必要这样吼叫,他点点头道:“军情紧急,我要立刻禀报都统。”
“那就请吧!”众人带着他向大营奔去。
。。。。。。。
此时李延庆已经睡下了,但还没有睡着,一名亲兵在寝帐外禀报:“启禀都统,外面巡哨来汇报,说是一名兴庆府的探子赶来,有重要军情向你汇报。”
李延庆有点愣住了,他在兴庆府并没有安排探子啊!难道是。。。。。。。
李延庆忽然坐起身问道:“是不是魏英?”
“好像是姓魏。”
“立刻带他来见我,快去!”
亲兵转身奔去,李延庆也穿上外套,他这些年最歉疚之人就是魏英,当年自己派他去西夏当卧底探子,这一去就是八年,情报营早就解散了,自己仕途几经坎坷,魏英就像断线的风筝,不知所踪,直到去年乔氏兄弟找到他,他才知道魏英还在兴庆府,八年来一直默默收集情报。
想到这些,李延庆的鼻子就一阵阵发酸,自己早就把他忘记了,他却始终对宋军忠心耿耿,从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任务,真是对不起他。
不多时,魏英被带进大帐,他伏在地上便放声大哭,多少年的委屈在这一刻倾泻而出。
李延庆也连忙扶起他,好生安抚,魏英也感觉自己有点过了,连忙拭去眼泪道:“卑职有重要军情禀报!”
李延庆让他坐下喝杯热茶,又令人去把王贵和刘找来,不多时,王贵和刘匆匆赶来,李延庆给他们二人介绍了魏英,两人皆感概不已。
“贺南山那边热闹异常,兴庆府应该会有行动吧?”王贵颇有兴趣问道。
魏英连忙道:“卑职就是来禀报此事。”
他便将西夏决定用拓跋部军队替换铁鹞子守城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刘笑道:“西夏人居然能想到这种办法,也真是难为他们了。”
李延庆沉思片刻问道:“消息来源是否可靠?”
魏英点点头,“是西夏的兵部郎中透露,他叫王颜昭,是个汉人,在西夏官场被排挤,这些年一直是他提供情报给我。”
“上次的西夏各地关隘军队部署图,就是他提供的?”李延庆问道。
“正是他!”
李延庆相信了,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