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那以后,杨虎便对常凯申愈发不满,渐渐开始跟我党人员接触。在抗战时期、新中国解放上海时,杨虎都悄悄出了不少力,最后甚至站上新中国开国大典的观礼台。

    可惜狗改不了吃屎,杨虎在新中国无法享受荣华富贵,于是再度叛变成为国党间谍,最后被人民法院判处死缓,监外执行,病死于医院当中。

    就在杨虎跟杨耐梅眉来眼去时,吴铁城突然走过来,笑道:“杨处长好兴致啊。”

    “原来是吴执委,你怎么也来上海了?”杨虎放开杨耐梅,居高临下地说。

    吴铁城解释道:“南京不是快开会了吗?我专程来上海陪同张汉卿,接他去南京就职。”

    杨虎突然听到门口的嘈杂声,指着那边笑道:“说曹操,曹操到,张汉卿来了!”

    所有参加舞会的名流,全部朝张学良那边走去,吴铁城更是快步上前跟张学良握手:“汉帅,好久不见!”

    “吴先生你好。”张学良笑道。

    吴铁城又连忙和周赫煊握手:“周先生,久仰大名。”

    “彼此彼此。”周赫煊说。

    全场焦点瞬间从杨虎和杨耐梅身上,转移到张学良、周赫煊那边去,连带着他们身边的蒋四小姐和阮玲玉也被刻意奉承。

    阮玲玉虽然是当红电影明星,可性格内向软弱,从不参加这种社交聚会。她忐忑的站在周赫煊身边,头晕目眩的和来者握手,脸上露出的笑容无比僵硬。

    阮玲玉瞬间感受到什么叫上层圈子,上海的党政要员、富商名流全都在这里。有些名字她听说过,有些名字她完全没印象,这些人她以前只能仰望,现在却一个个热情的跟她握手。

    阮玲玉并非虚荣的女人,但此时此刻,她的虚荣心却获得极大满足,感觉自己的眼界瞬间提升百倍。以前一个落魄公子哥张达民,就让阮玲玉焦头烂额,如今却觉得张达民不过如此。

    果然,还是母亲说的话有道理,跟着周先生确实是个好选择。

    不管是阮玲玉,还是蒋四小姐,来到舞会都艳压群芳。前者我见犹怜,让人忍不住想要搂在怀里疼惜;后者传统江南女子的美丽,与西式摩登风格完美结合,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要追求。

    再加上张学良和周赫煊的舞伴加成,立刻就将当红大明星杨耐梅比下去。

    刚刚围在身边的男人全都散去,杨耐梅气得牙痒痒,她不喜欢这种被人无视的感觉。

    这个女人可不简单。

    杨耐梅乃是广州富商之女,父亲坚决反对她做戏子,杨耐梅直接离家出走。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她甚至敢接受张宗昌的邀请,独身北上前往山东。

    那单生意做得很绝妙,张宗昌打出上海当红影星的招牌,半强迫的邀请山东富豪参加舞会,舞票每人1000元。

    最后张宗昌既玩弄了美女明星,又靠办舞会大肆敛财。而杨耐梅则携带巨款返回上海,自己开了家电影公司当老板,从当红影星变成身家20万大洋的富婆。

    前些年杨耐梅的发展还不错,投资拍摄了几部热门电影。但她渐渐沉溺于纸迷金醉当中,因为染上鸦片瘾和赌博,20多万元家产已经败得差不多了。

    这个中国第一位拥有自用汽车的女人,中国第一位在公开场合暴露小腿提袜子的女人,曾经一夜之间输光八万银元,晚年甚至流落香港街头当乞丐。

    可悲,亦可叹。

    舞曲响起来以后,杨耐梅拒绝掉数次邀请,一直守在张学良身边等待时机。可惜张学良跟蒋四小姐你侬我侬,她根本掺和不进去,转而打起了周赫煊主意。

    “阮小姐,一起跳舞吧。”周赫煊笑道。

    阮玲玉摇头说:“我不太会。”

    周赫煊道:“你读的是贵族女校,肯定学过跳舞的。”

    就在阮玲玉犹豫着是否答应时,杨耐梅突然走过来说:“周先生,可以跟你翩翩共舞吗?”

    周赫煊微笑道:“抱歉,我有舞伴。”

    杨耐梅当场就呆住了,居然有男人能拒绝她的魅力,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她尴尬的笑了笑,低头悄悄瞪了阮玲玉一眼,把怨恨都转移到阮玲玉身上。

    阮玲玉被周赫煊牵着步入舞池,她的舞技还不错,就是有些生疏,在周赫煊的引导下渐入佳境。

    周赫煊高大英俊,阮玲玉同样身材高挑。他们这一对跳起舞来,可比张学良跟蒋四小姐更加养眼,让人赏心悦目,在场记者纷纷对着二人疯狂拍照。

    第二天八卦新闻就出来了,一个是名满世界大学者,一个是当红大明星,受关注度丝毫不亚于张学良那一对。

    “混蛋!”

    看着报纸对阮玲玉的疯狂吹捧,杨耐梅气得摔杯子。前几天蒋四小姐大出风头时,她并不嫉妒,毕竟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但阮玲玉就让杨耐梅很不爽了,她感觉自己影坛一姐的地位不保。

395【麻将·市井】

    民国年间,打麻将之风日盛,简直可以称为国粹。

    到20、30年代,无论家中、茶楼、饭店、赌场、妓院……各个地方都备有麻将,沉迷麻将者数不胜数。

    就像联手做鸦片生意一样,杜月笙、黄金荣和张啸林还联手开赌场,旧上海妓院兼赌场的店子至少有1500家,麻将属于主要赌博工具,上海乃是当时全球最大的麻将赌博中心。

    天津是继上海之后的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金融中心,也是继上海之后的第二大麻将赌博中心。

    但两地的赌博生态完全不同。

    上海的赌场主要由帮会和财团控制,天津则是混混和洋人勾结,主要客户为下野的政客、官僚、军阀、商人和中产阶级。

    尼古拉同志从苏联回国后,就曾两次建议常凯申下令禁止麻将,但未获得支持。有一次,尼古拉同志亲自带警卫队抓赌,结果查明主持赌局的是四位要员夫人,其中一个还是他手下专署秘书的老婆。

    据民国报纸记载,常凯申统治大陆期间,曾亲自拨款在上海、福州开办麻将工厂,把麻将做为主要出口商品之一,行销日本、美国、欧洲等重要市场。南京政府的公派留学生中,有一半的人把教打麻将做为谋生副业,每小时收费10美元以上,也算是勤工俭学了吧。

    霞飞路虽然摩登时尚,舞厅、咖啡馆、电影院林立,但同样有许多中国元素,比如茶室和茶馆。

    何阿英提着手袋,照常来到租屋附近的茶室,已经有两个相熟的赌客在等候了。

    “哟,阿英姐,你今天来得早啊。”张太太笑着打招呼,她是一位小商人的外室。

    “两个女儿都不在家,我吃了午饭也没事做。”何阿英从手袋里拿出几份报纸,就这么摊在牌桌上。

    旁边的刘太太阴阳怪气的说:“阿英姐也看报纸?你以前帮工做佣人,主人家难道还教识字?”

    何阿英脸上带着傲气微笑,把报纸翻到其中一版,露出周赫煊和阮玲玉跳舞的照片。她用指头敲着桌子说:“我当然不识字,所以想请你们帮忙看看,这报纸上好像有我女儿的文章。”

    “你女儿又拍什么电影了?”刘太太捡起那份报纸,‘好心’劝道,“阿英姐,不是我说你。电影明星叫起来好听,其实也就是下九流的戏子,等年老色衰时可就难熬了。得趁正当红的时候,好好傍一个大款,为今后留条后路。”

    张太太也说:“是啊,咱们女人家没别的本事,就看能不能嫁对人。”

    何阿英面不改色地笑道:“倒也是,张太太你就嫁得好。对了,张家正房听说得病快死了,你是不是有机会扶正啊?”

    “呵呵。”张太太干笑两声,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她只是个见不得光的外室,就算再死几个正妻,也轮不到她扶正的那天。

    “哟,姐们儿几个都来得早啊。”白太太突然走进来,一身珠光宝气,在座的就数她最光鲜。

    白太太的老公不姓白,而是姓阿纳托利,一个流亡上海的白俄小贵族。阿纳托利在逃难途中与家人失散,后来娶了白太太做老婆,混得还不错,在霞飞路开了一家白俄餐厅。

    众人之所以称呼她为白太太,其实是带着讽刺的,白俄太太嘛。

    张太太搓着麻将说:“来来来,先撮几把!”

    何阿英笑道:“不急,先帮我读读报纸。”

    刘太太无所谓地捧起报纸,念道:“昨日,上海市长张群先生举办舞会,邀请党政要员……”

    念着念着,刘太太就变得惊讶起来,猛地抬头问:“阿英姐,你女儿跟周先生好上了?”

    “什么好上了,你可别乱说,”何阿英得意无比的笑道,“我女儿是个求上进的,她每天都要去周公馆,跟着周先生学说标准的国语。他们两个只是好朋友,周先生还帮阿阮介绍了其他朋友,比如张学良张大帅,比如杨虎杨处长。还有好多大人物,我都没听说过名字的。”

    “嘶!”

    其他三个女人听得倒吸凉气,顿时看向何阿英的眼神都变了。

    张太太巴结道:“我就说阿阮不是一般人,那脸蛋、那身段,怎么也要找个大学者才般配。阿英姐,你后半辈子就等着享福吧,周先生可是一年捐十多万的大富豪啊。”

    “何止是富豪,”刘太太说,“你不看周先生平时都跟什么人打交道?我听说啊,周先生还跟张大帅是拜把子兄弟,啧啧,整个北方都归张大帅管!”

    白太太笑道:“等阿阮跟周先生成了好事,恐怕阿英姐就看不上咱们姐妹了,也不会再来打5角钱的小麻将了。”

    刘太太附和道:“就是啊,阿英姐以后可别忘了咱们。那句话怎么说来者,什么富贵……”

    “是苟富贵,勿相忘!”白太太的国文功底还不错。

    “对对对,苟富贵,勿相忘。”刘太太道。

    何阿英顿时不乐意了:“还狗富贵,你们骂我呢?”

    “哈哈哈哈!”几个太太轰然大笑。

    当天下午,何阿英输了十多块钱,但心情却格外舒爽。她提着手袋慢悠悠回家,买了好些肉食,洗菜时发现自己戴的银镯子已经变色发灰,顿觉该换镯子了,这种低档首饰配不上她的身份。

    不多时,女儿阮玲玉回家,闻到红烧肉的香味说:“妈,今天做好吃的呢?”

    “是啊,给你补补身子,明天我再去买只鸡给你熬汤。”何阿英跟女儿说话时,完全是用讨好的语气。

    阮玲玉道:“明天我中午不回家吃饭。”

    “跟周先生一起吃饭也好,还是阿阮有福气,”何阿英问,“今天跟周先生都玩了些什么?”

    阮玲玉说:“也没什么,就是跟着他一起学说国语。他还夸我学得快,已经把拼音基础都学完了。”

    何阿英问:“就没做点其他什么?”

    “没有啊。”阮玲玉道。

    “唉,你得主动一些。”何阿英有些着急。

    阮玲玉顿时沉默,不知该如何回答。

    说实话,阮玲玉这些天过得很快乐,无忧无虑,什么糟心事都不用去想,她很喜欢这样的生活。而且她的名气也越来越大,隐隐有上海第一女星的势头,这让阮玲玉有些飘飘然。

    一直以来,中国影坛女星首推杨耐梅,接着便是胡蝶,阮玲玉总是被忽视。这跟性格和背景有关系,杨耐梅和胡蝶更会来事,而阮玲玉则没那么会讨好人。

    两年前,胡蝶、阮玲玉一起合作《白云塔》,做宣传时阮玲玉只能站在靠后的位置,而胡蝶则是中心焦点。她虽然不喜欢争,但被人压着也并不好受,现在总算熬出头了。

    第二天早晨,何阿英下楼取回几份报纸,笑嘻嘻地对女儿说:“阿阮你看,今天又有你的新闻,你可真是出大名了!”

    阮玲玉本来没当回事,可当看到《晶报》的新闻标题时,瞬间脸色变得煞白。

    那篇报道的关键词是:丫鬟出身、未婚同居、私生女……

396【中国报业协会】

    报纸是个很有意思的玩意儿,面对强者时它是弱者,面对更弱者时它却是强者。

    上海属于全国报馆最多的城市,既有《申报》、《新闻报》这样的正规大报,也有《晶报》、《罗宾汉》这样的八卦小报。

    民国时代风气很开放,但思想观念却很守旧,报纸带来的“人言可畏”效果非常恐怖。

    历史上,阮玲玉就是被八卦小报生生逼死的。鲁迅都看不过去,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大骂那些花边报纸,题目就叫《论人言可畏》。

    不仅是阮玲玉,在阮玲玉自杀的一年前,有位叫艾霞的女作家同样受不了舆论而自杀。联华影业还专门改编此事拍电影,而且让阮玲玉饰演艾霞,影片中揭露了八卦小报和记者的丑恶嘴脸。

    然而结果如何?

    上海记者公会联名抗议,认为电影丑化记者,联华影业不得不公开道歉,并且主动删减相关电影内容。

    民国时代一腔热血的报人很多,但尖酸刻薄的报人也不少,而且由于法律和监管不健全,导致那些小报毫无职业底线。花边新闻、桃色绯闻也就罢了,甚至还有把真人当故事编,连床第之事都描写得似模似样。

    甚至在阮玲玉自杀以后,无良报人都还没放过她,因为当时的舆论普遍同情阮玲玉、反感小报记者。这些没有人性的记者,居然在殡仪馆门口发放传单,歪曲阮玲玉自杀真实原因,并暗指阮玲玉死于曾出演的电影。

    ……

    周公馆。

    周赫煊皱着眉头放下《晶报》,问道:“你准备怎么回应?”

    “我……”阮玲玉低头弱弱地说,“周先生,我明天就不来你这里了,免得别人说三道四,凭白污了你的名声。”

    “我有什么名声好污的?”周赫煊笑道,“倒是你,千万别想不开。”

    “嗯。”阮玲玉应了一声没再说话。

    《晶报》的爆料非常凶猛,把阮玲玉身世遭遇全部起底。比如说她母亲是张家女仆,比如说阮玲玉16岁便跟主家少爷同居,比如说她靠裙带关系当电影女主角,比如说她为了钱勾引周赫煊。

    最最离谱的是,《晶报》的文章里还夹杂着各种臆想猜测。报纸分析道,为什么一个女仆的女儿,能读得起贵族女校?多半是因为这个女仆跟张家老爷有染。

    《晶报》甚至把何阿英的另一个养女,说成是阮玲玉和张达民的私生女,而且编得有模有样。

    阮玲玉才20岁啊,她的妹妹已经快10岁了,难道她10岁时就能生出私生女来?

    可惜这种毫无逻辑的瞎编,居然大部分人都选择相信,因为信息不通畅,更因为流言蜚语传播起来不要本钱。

    一时间,阮玲玉便从当红影星,变成人人唾骂的荡妇。

    “这件事不简单,”周赫煊冷冷笑道,“记者又不是侦探,怎么会对你知道得那么清楚?我看是有人在搞鬼,而且是对你很了解的人。”

    “有人害我?”阮玲玉惊道,“不会吧!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

    “设计陷害无非是有仇,而且有利益关联,”周赫煊道,“一是公仇,明星电影公司嫌疑最大;二是私仇,张家的嫌疑最大。找人查查不就知道了?”

    阮玲玉想了想说:“还是算了吧,越搞越麻烦,我找记者说清楚就是。”

    “你别管,我来搞定。”周赫煊道。

    “嗯。”阮玲玉惨然一笑,同时又觉得很舒心,有个男人能依靠真的好。

    周赫煊却想得更多,他一边请杜月笙帮忙调查,一边亲自登门拜访报界奇人史量才。

    这是报人跟报人之间的交流,周赫煊也是个报人。

    ……

    《申报》大厦。

    这是前些年修建的大楼,专门做为《申报》的办公场所。

    此举堪称大手笔,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修建总部大楼,可见《申报》的财力之丰厚。

    就在去年,史量才甚至把死对头《新闻报》买下,成为中国最大的两家报纸的老板。可惜由于国党的介入,以及《新闻报》原股东的不满,史量才只拿到部分股权。

    “董事长,周赫煊先生找你,我把他安排在会客室。”秘书敲门道。

    “周先生?”史量才连忙起身,放下手中的钢笔亲自出门迎接。

    史量才快步走进会客室,哈哈笑道:“周先生,你怎么有空光临鄙公司啊?”

    周赫煊抱拳说:“久仰史先生大名,今日特来拜见。”

    “不敢当,快请坐!”史量才热情的招呼道。

    史量才是个标准的南方人,个头不高,身材偏瘦,头发全部向后梳理,露出宽宽的脑门。这么个不起眼的中年,却是中国实力最雄厚的报界大亨,如今《申报》的单日发行量已经接近20万份,在国内外数十个城市设有分社和发行点。

    周赫煊对史量才是极为佩服的,不仅佩服他的商业才能,更佩服他的职业操守和民族气节。

    《申报》虽然办得非常商业化,翻开到处都能见到广告,被张季鸾、胡政之讥讽为广告纸。但是,史量才却不是只认钱的人,他在九一八事变以后,变得越来越进步爱国。

    当左联受到南京政府严重打压的时候,史量才改组《申报》副刊《自由谈》,邀请鲁迅和茅盾两位左翼作家,大量发表针砭时弊的进步文章,以至于多次遭受警告和处罚。

    由于史量才公开反对“剿匪”,拒绝认购巨额债券,还给坚持抗日的十九路军捐赠巨款,又不时发表抨击国党独裁的文章,终于彻底惹怒南京政府。

    但史量才社会影响力太大,常凯申想杀又不敢杀。

    有一次实在忍不住了,常凯申把史量才叫来,威胁道:“史先生,我有一百万军队!”

    史量才挺直了摇杆,用同样的语速和语调说:“委员长,我有一百万读者!”

    枪杆子和笔杆子的对决,最终以枪杆子的胜利更告终。

    史量才死了,遭到无耻的政治暗杀,死于国党特务之手。

    二人闲聊片刻,史量才问:“周先生今天过来,有什么要紧事吗?”

    周赫煊笑道:“我想发起成立一个团体,中国报业协会,不仅要规范报人的行业操守,各大报纸之间还要团结合作,对抗国党的言论独裁,希望史先生能够支持。”

    “这是好事啊!”史量才高兴地说。

397【职业操守】

    周赫煊推开窗户,居高临下的远眺着望平街(后世山东中路)。这条短短的街道整天都活跃着,从黎明四更天,一直嘈杂到夜晚,街上不论男女老幼,全是贩卖报纸的人。

    这里是上海的报馆汇集地,报纸价格相对便宜一些,有人专程步行来此地买报,也有许多报童在这里进货。特别是每天黎明时分,《申报》和《新闻报》出版时,那简直就像是一道道洪流,掠过望平街,朝附近的几条街道宣泄而去。

    “上海的报业真是繁荣。”周赫煊不禁感慨道。

    史量才走到周赫煊身边,望着下面的街景,笑道:“都是一点点发展起来的。十八年前,我接手《申报》的时候,望平街还比较偏僻,再往外甚至是一片荒地。”

    周赫煊惨然一笑:“史老板,我突然想起黄远生和邵飘萍,搞报纸的人不容易啊。”

    “是不容易,两位皆是中国报人的脊梁。”史量才感慨道。

    黄远生死于袁世凯统治时期,他是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为了躲避北洋政府追捕而逃亡美国,结果搞出更大的误会。

    黄远生的英文名叫yuan-yung huang(黄远庸),在美国报纸报道后,被误认为是袁世凯的亲信族人(远、袁同音),且专程到美国帮袁世凯鼓吹称帝的。

    于是黄远生死了,死于革命党暗杀。暗杀令来自于孙中山,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负责指挥。

    杀完以后才发现杀错了,革命党杀了革命党,顺手就把脏水泼到袁世凯身上。

    以至于现在主流看法都认为是袁世凯杀了黄远生,黄远生也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成为民国时期无数报人的楷模。即便到了21世纪,新中国的新闻专业教科书上,也还在采用袁世凯暗杀黄远生的说法。

    周赫煊当然不会帮袁世凯伸冤,主使者孙中山如今是国父,指挥者林森也是国党要员,他们杀人主要出自误会。而且黄远生如果不远走美国,留在国内多半会遭袁世凯毒手,至少也要被捕下狱。

    但不可否认,黄远生的死属于标杆,犹如一座丰碑立在民国报界,激励着无数民国报人为民主自由而抗争。

    黄远生死于“袁世凯”之手,邵飘萍死于张作霖之手,史量才即将死于常凯申之手。似乎无论哪个独裁者掌握大权,都有报人要为此“献祭”,民国从不缺铁骨铮铮、敢说实话的报人。

    周赫煊说:“中国报人必须要有自己的组织。”

    “周先生有章程了吗?”史量才问道。

    周赫煊拿出一份稿件说:“史先生请看,如有疏漏之处,还能斧正。”

    史量才接过来细细阅读,只见这份策划书非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