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生真乃旷世奇才,竟然对国内外局势如此洞察。”张学良放下筷子,佩服不已,内心无比激动。

    周赫煊装逼地笑道:“其实很多信息都能在报纸上看到,稍加分析就能明白。”

    张学良摇头说:“见微知著,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周赫煊笑笑不说话,心里琢磨着该如何拿捏分寸。我党内部的许多消息,他是绝对不能透露的,张学良如今还是反动军阀呢,少不得要高举屠刀。

    “哈啊!”

    说着说着,张学良大烟瘾又犯了,打着哈欠朝副官招招手。

    很快谷瑞玉便拿着烟具进来,见张学良迫不及待地划燃火柴,她心疼道:“小爷,你这烟还是得戒啊。”

    张学良吐出一口烟雾,满脸陶醉升仙的表情,享受了好半天才叹气说:“唉,我又何尝不想戒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啦。”

    谷瑞玉说:“我找外国医生打听过,说是注射吗啡可以戒大烟。”

    “真的?”张学良颇为意动。

    周赫煊抓住立功的机会,连忙出声阻止:“千万别!”

    “为什么?”张学良和谷瑞玉都奇怪地看着他。

    如今别说中国人,就连西方医学家都只知鸦片害人,却没有清晰认识到吗啡的危害。

    周赫煊解释说:“吗啡比鸦片的瘾更大,戒起来更加麻烦。”

    谷瑞玉也不怀疑周赫煊说假话,垂头丧气道:“那可怎么办?”

    周赫煊说:“简单,少帅想抽大烟了,就把他绑起来,两三个月时间就能彻底戒除。”

    新中国戒除鸦片就是这么搞的,效果十分明显。比如李寿民后来因为写小说染上大烟瘾,20年的老烟枪,被我党教育两个月便恢复正常。

    张学良和谷瑞玉尽皆苦笑,少帅烟瘾犯起来谁敢劝?更别说捆绑了。

    嗯,倒是有个人敢。杜月笙帮张学良戒烟时,便是强行玩捆绑play,少帅对其感激不尽。

    张学良是非常渴望戒大烟的,历史上他再过两个月就会请医生注射吗啡。结果是成功把鸦片戒掉,却染上了吗啡瘾,简直后悔莫及。

    “!”

    张学良猛地砸断烟枪,咬牙对副官说:“鹤如,下次我烟瘾再犯,你就把我绑起来。我喊救命都不准解开,听到没有?这是军令!”

    副官迟疑数秒,猛地抬手敬军礼道:“是!”

    周赫煊冷眼旁观,以张学良的毅力,能不能成功戒烟还难说。

    张学良让副官和谷瑞玉退下,诚恳地说道:“周先生,你是否愿意担任我的机要秘书?”

    机要秘书可比俄文秘书高级多了。

    但周赫煊坚决不愿浑水,委婉拒绝道:“少帅,恕我能力有限,不敢担当重任。”

    换成是褚玉璞,肯定已经生气得骂娘了。但张学良只是有些失望,叹气说:“罢了,既然周先生不愿意,那我就不强求了。以后有机会,还要多多向先生请教。”

    张学良是很爱学习的,他跟着郭松龄学了不少,包括爱国爱民、憎恨日本。嗯,你没听错,张学良恨日本人,他早就看到了日本对东北的企图和威胁。

    但恨是一回事,日本人真正打来,呵呵。

    后来张学良又迷上了红色理论,他在30年代后的几任机要秘书,全都是我党叛徒,《资本论》什么的他比很多党员都理解深刻。

    诡异的就在这里,张学良非常认可赞同红色理论,却又对此畏惧有加,矛盾到了极点。

    周赫煊突然问:“少帅有何打算?”

    张学良一愣,随即苦笑道:“我能有什么打算?”

    周赫煊说:“不如安心做几年衙内吧。一个有所作为,又没有威胁的衙内。”

    “怎么讲?”张学良意识到周赫煊在给他出主意。

    周赫煊笑道:“办报。”

    “办报?”张学良愕然。

    “你看南边哪个党派不办报?舆论即人心,人心即天命,”周赫煊指指天花板,“大帅在北平做的那些事,可是很不得人心啊。”

    张学良点点头:“派兵包围北大,确实有些过分了。”

    周赫煊又说:“还有办学。”

    “办大学吗?”张学良问。

    周赫煊摇头说:“办小学校,推行基础教育,少帅可还记得德国如何强大的?”

    “是该办教育。”张学良从善如流。

    最最重要的是,张学良如今处境很尴尬。名义上是联军总司令,其实无法掌握兵权,他连以前的老部下都不敢联系,必须韬光养晦才行。

    周赫煊的建议,表面上说什么办报、办学,其实就是在让他养望,而且还不会招来张作霖忌惮。

    “多谢先生指教。”张学良诚恳地说,已然把周赫煊当成了谋士。他以前身边是有一些人才的,可惜受去年郭松龄倒戈影响,这些人才大部分都散了。

    周赫煊笑了,笑得很高兴。能够借张学良的力量,多办几所小学,多培养几个人才,也算是为国家做贡献吧。

    至于见鬼的养望,等“九一八”那天到来,什么望都烟消云散了。

043【戒大烟】

    “解开,快给我解开!”

    “徐寿你个王八蛋,老子要枪毙你!”

    “呜呜呜呜,求求你们,给我点鸦片吧。”

    “要死了,我要死了!”

    “……”

    一大清早,少帅府就传出凄厉的惨叫、怒骂和哀求声。

    佣人们停下手中的活计,纷纷仰头朝主宅的二楼望去。卫队士兵听到响动,也自发冲入客厅,与张学良的几个副官对峙。

    侍卫长金志铭指着副官的鼻子质问道:“徐寿,你想造反吗?快让开!”

    徐寿听到楼上的惨叫声,又看着剑拔弩张的侍卫长,脸上尽是犹豫之色,终究还是摇头说:“六帅有令,就算他喊救命都不能松绑,这大烟必须戒掉!”

    “放屁!”金志铭直接拔枪大喝道,“再不放开,老子嘣了你!”

    谷瑞玉也从楼上下来,含泪对徐寿说:“徐副官,小爷快撑不住了。鸦片瘾可以慢慢戒,今天先给他一点,每日减少用量就行。”

    徐寿内心纠结万分,终于松口道:“那……好吧,只给一点点。”

    众人这才集体冲上楼,谷瑞玉更是拿好了烟具,就要开门给张学良送大烟救命。

    “住手!”

    周赫煊不知是什么时候上楼的,出声喝止道:“你们想六帅一辈子当个大烟鬼吗?居心何在!”

    谷瑞玉和徐寿都愣住了,站在书房门口犹豫不定。

    金志铭冲过来,一把揪住周赫煊的领口,面目狰狞道:“姓周的,你算个什么东西?我看你才是想害死六帅!”

    谷瑞玉连忙劝道:“金队长,快把周先生放开。”

    周赫煊面色平静如水,一言不发的跟金志铭对视。

    “哼!”

    金志铭冷哼一声,居然在眼神中败下阵来,气呼呼地把周赫煊放开。

    周赫煊这才喝令道:“开门!”

    徐寿下意识地听从命令,连忙把书房大门给推开。

    张学良此刻被绑在一张雕花紫檀木椅上,沉重的椅身都被他挣扎着挪动了半尺。他身上的衣服已经被绳子勒破,皮肤因摩擦渗出许多血珠。

    这些皮外伤还没啥,最恐怖的是张学良的状态。双眼通红如同择人而噬的野兽,鼻涕眼泪纵横交错,甚至嘴角还在不停地流口水。

    见众人进屋,张学良双眼冒光道:“鸦片,快给我鸦片!我要死……唔唔唔!”

    却是周赫煊走过去,掐着张学良的腮帮子,直接把一团破布塞进他嘴里,这位少帅再也说不出话来。

    “姓周的,你疯了!”金志铭大怒,因为周赫煊刚才的举动太过冒犯。

    周赫煊理都懒得理他,而是责怪谷瑞玉和徐寿:“你们怎么做事的?不把嘴巴堵住,六帅很可能咬舌自尽!”

    好吧,上门第二天就敢骂张学良的姨太太和副官,周赫煊胆子也是够大的。

    这也得看人,搁在褚玉璞那边,周赫煊绝对不敢这么玩。但张学良却是个例外,这位爷太心软了。

    去年郭松龄叛乱,张学良先是写信劝阻,后来实在不成,又两边说好话希望和解。最后直到郭松龄兵败被抓,张学良都还在替他求情,希望把郭松龄送去国外留学避难。

    张学良对叛徒都如此仁慈,更何况是自己人。周赫煊表现得越正直无私,就越容易取得信任。

    谷瑞玉面对周赫煊的顶撞质问,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自责道:“是我考虑不周,多谢周先生了。”

    张学良虽然说不出话来,但还在疯狂挣扎,眼中尽是哀求之色。猛然间,他把椅子都带翻了,整个人横摔在地上,脑袋不停磕撞着地板,显然是痛苦得想要自杀。

    “六帅!”

    众人齐声惊呼。

    他们似乎把周赫煊当成了主心骨,全都向他看来,等待着周赫煊发布命令。

    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因为他们都不敢对张学良不敬,只有周赫煊才没有这种顾忌。

    周赫煊大马金刀地坐在沙发上,对金志铭和徐寿说:“把椅子扶起来,什么都不要管。下次捆人别用麻绳,容易磨伤皮肤,换成粗一些的棉绳效果更好。”

    谷瑞玉记下了,立即出门让佣人找棉绳。徐寿和金志铭则把椅子抬起来,一左一右的按住靠背,任由张学良在那儿死命挣扎。

    足足折腾了一个钟头,张学良终于消停下来,周赫煊这才让人松绑。

    张学良已经浑身无力了,摊在椅子上递来感激的眼神,随即便闭眼沉沉睡去。

    金志铭和徐寿尊敬地朝周赫煊点头示意,然后扶着张学良前往卧室。

    等把少帅安顿好,金志铭低声嘀咕道:“老徐,这位周先生胆子够大啊。”

    徐寿说:“周先生也是为了帮六帅戒大烟。”

    金志铭翻白眼道:“我是说他塞进六帅嘴里的那团破布。”

    “那团布怎么了?”徐寿不解道。

    “那他娘是佣人拿来擦桌子的擦桌布!”金志铭说完就走,嘴角忍不住抽抽了几下。

    “啊?”徐寿目瞪口呆。

    待到上午十点多,谷瑞玉才来找周赫煊:“周先生,小爷请你上去。”

    周赫煊拿着两份策划书,随谷瑞玉来到卧房,对床上躺着的张学良道:“六帅可还安好?”

    对张学良的称呼是很讲究的,张作霖叫他“小六子”,外人称他为“少帅”,姨太太唤他“小爷”,世交长辈称字“汉卿”,关系好的尊称“汉帅”,只有亲近下属和身边人能喊“六帅”或“六爷”。

    周赫煊如今算是自家人了,自然该喊“六帅”才显得亲近。

    张学良撑着坐在床沿上,苦笑道:“感觉像是死过一回。还要多亏赫煊,换成别人都不敢对我放肆,今后戒大烟只能仰仗你了。”

    “换成别人我也不敢放肆啊,”周赫煊笑着拍了句马屁,递上手里的策划书说,“六帅请过目,这是我昨晚连夜写的。”

    张学良看着那缺斤少两的行草简体字一阵眼晕,但勉强还是认得出来,当下便仔细阅读起来。

    策划书有两份,一份是重办《大公报》,一份是筹建“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

    穿越到民国已经三个半月了,周赫煊总算能干点实事。

044【不党、不私、不卖、不盲】

    “干什么呀?”

    “我打算告状!”

    “告状?您告谁呀?”

    “我告我自己!”

    “……”

    相声园子里,两位天津名角儿正说着《卖五器》,下边儿不时发出起哄和大笑声。

    胡政之和张季鸾坐在角落里,一边剥花生喝茶,一边听着相声闲聊。

    “政之,你说那位周先生,没事约我们出来干嘛?”张季鸾捧着茶碗道。

    “谁知道?”胡政之扶了扶眼镜,“他那篇《大国崛起》写得是真不错,我早就想认识认识了。”

    张季鸾道:“我倒是听人说,周赫煊就是那个写《射雕英雄传》的金勇,如今正在褚玉璞的府上当差。”

    “周赫煊就是金勇?”胡政之大为惊讶,“文风一点不像啊,该是搞错了吧!”

    张季鸾摇头笑道:“我怎么清楚?反正都是听人说的。”

    两人都是民国的知名报人,张季鸾曾担任孙中山秘书,负责起草《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他因为反对袁世凯被捕,出狱后便不再从政,一直在各大报纸做编辑和记者。前两年张季鸾在陇海铁路担任会办,因为战事他又丢了饭碗,如今正闲居在天津。

    胡政之同样大名鼎鼎,少年时嫂子卖掉一副金手镯,资助他前往日本勤工俭学,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通晓四门外语。他曾主持过《大公报》,是唯一出席采访巴黎和会的中国记者。他创办的《国闻周报》入不敷出,已经临近倒闭的边缘,只能靠好友吴鼎昌每月出资补贴。

    这两位,就是周赫煊打算请来一起办报的专业人士。

    台上的相声演员已经快把《卖五器》说完,周赫煊才终于姗姗来迟,低声笑道:“两位久等了。”

    “你就是周赫煊?”

    张季鸾和胡政之大为惊讶,他们以为能写出《大国崛起》的,就算不是个老头子,也至少是饱经风霜的中年人。

    “正是周某。”周赫煊笑着坐下。

    胡政之说:“周先生大才,您的《大国崛起》如今已轰动中外了。”

    “些许小文章,不值一提。”周赫煊谦虚道。

    张季鸾好奇地问:“周先生,我听说《射雕英雄传》也是你写的?”

    周赫煊笑道:“正是拙作,难入高人法眼。”

    张季鸾和胡政之相视苦笑,原来周赫煊和金勇真是同一人啊,这消息传出去估计好多人都要跌破眼镜。

    三人互相客气寒暄后,胡政之才问:“周先生今天约我们出来,不知所为何事?”

    周赫煊直奔主题说:“我想盘下已经停刊的《大公报》,请两位专业人士担任报社经理和总编辑。”

    气氛猛然凝重,张季鸾沉声问:“这报纸是给褚玉璞办的?我可不会帮军阀说话。”

    “二位放心,我已经不给褚玉璞当秘书了,”周赫煊拿出一份策划书,摊开道,“两位先生请看。”

    胡政之和张季鸾凑到跟前,只见最前面写着一行大字《大公报》之办报方针:不党、不私、不卖、不盲。

    仅仅八个字,就已然抓住胡政之和张季鸾的眼球。这办报方针简明扼要,却道出了民国报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如果真能照章执行,《大公报》必然行销天下,成为报界翘楚。

    胡政之平复了一下内心的激动,详细询问道:“周先生,这不党、不私、不卖、不盲八字何解?”

    周赫煊笑着说:“不党,即不结党,不依附任何党派,严守政治中立。不私,就是不营私,报纸是社会公器,不能收钱帮任何人说话。不卖,则是不能卖国,洋人做得好,我们可以夸,洋人侵犯中国利益,我们就必须如实报道,让国人都知道洋人的丑恶嘴脸。不盲,就是不能盲从,任何新闻都要属实,不能附庸舆论风气,我们必须坚持客观公正、以理服人。”

    “好一个不党、不私、不卖、不盲!若真照这八个字办报,其报格之高,天下间绝无仅有。”张季鸾拍桌子赞叹。

    这动静有点大,惊得周围的客人全都看过来,让台上的两个相声演员有些郁闷。

    胡政之则有些担忧,他叹气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报纸真能办成,恐怕没有军阀能够容忍。”

    “这个两位不用担心,”周赫煊低头说,“实不相瞒,报社背后的大股东,乃是张作霖的公子张学良,他会尽量维护周全。”

    张学良的名字一出,两位爱国报人瞬间泄气。张季鸾苦笑道:“若真是那位少帅投资的,八字方针形同儿戏,怎么可能不徇私?”

    “不然,”周赫煊摇头道,“我在这里可以打包票,《大公报》以后办起来,绝对可以说少帅的坏话,只求别骂得那么狠。当然,如果少帅做了什么利国利民的好事,《大公报》也需要帮着宣传一下。”

    “真的?”胡政之对此表示怀疑。

    周赫煊道:“我们可以签下协议,只要二位觉得有违办报方针,以后随时都能辞职走人。”

    胡政之和张季鸾对视一眼,都有些意动,却又犹豫不决。

    终于,张季鸾还是没经受住不党、不私、不卖、不盲那八个字的诱惑,咬牙道:“我干了!”

    胡政之沉默半响,也说道:“算我一个吧。”

    周赫煊当即说:“初期办报费用5万银元,少帅出4万,拥有60%的股份。但他只能分红,不参与报社的管理和经营。我出1万银元,拥有20%股份,担任报社社长一职。两位以劳力入股,分别拥有10%的股份。胡先生任经理兼副总编,张先生任总编辑兼副经理。由我们三人共组社评委员会,研究时事,商榷意见,决定主张,轮流执笔。最终稿件由张先生负责修正,若是大家意见不同时,投票以多数决定,三人意见各不相同时,以张先生为准。如何?”

    这个安排,即是胡政之负责经营事务,张季鸾负责稿件内容,周赫煊担任名义上的社长。

    胡政之和张季鸾听了大为放心,因为他们也有报道的决策权,而且最终决策权还交给了张季鸾,不怕这份报纸被张学良所控制。

    少帅为什么肯答应?

    当然是被周赫煊给说服了,报纸想要获得影响力,就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就算张学良以后做了啥错事,自家的报纸骂起来也没那么狠,而一旦张学良做了好事,自然是要大力宣传赞美。

    比如很快张学良就要筹建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大公报》拍起马屁来都不带脸红的,到时候全国人民都知道张少帅热衷教育事业。

    至于《大公报》能不能办好,周赫煊毫不担心。八字办报方针一出,绝对赢得社会赞誉,更何况他还有个大杀器。

    文绣和溥仪闹离婚,必须留给《大公报》当独家新闻!

045【奉系清流】

    天津《大公报》总部最初在法租界,实为保皇派的宣传刊物;换老板后又搬到了日租界,成为皖系军阀段祺瑞的喉舌。随着安福系垮台,再加上报社老板在日本地震中去世,《大公报》才终于宣布停刊。

    如今周赫煊撺掇张学良重办《大公报》,自然不能把报馆选在日租界,不然等日军占领东北后,报社会遇到很大的麻烦。他把报社总部地址又搬回了法租界,就在后世的哈尔滨道237号。

    “哈哈哈,赫煊兄,你这可是手笔惊人啊,摇身一变成报社社长了。”李寿民在报社里瞎转悠道。他已经被周赫煊挖来做编辑了,就连二弟李祥基都成了报社的联络人员。

    周赫煊笑道:“我不过是借了少帅的势而已。就连那1万大洋的投资,还是找励力书局提前预支《射雕英雄传》版税才凑齐的。最为重要的,还是找到了两位资深报人的帮忙。”

    胡政之以前做过《大公报》的主笔,认识许多《大公报》的记者和编辑,他手下还有个新闻通讯社。有了胡政之的帮忙,报社架子才能迅速搭起来,发行部、通讯站、记者和编辑都白捡现成的。

    如果周赫煊白手起家自己去搞,光召集这些人手就得一两个月,培养成熟的新闻通讯和发行网络至少要半年、甚至是一年以上。

    张季鸾同样很重要,他这两天也在积极联络以前的朋友,得到好些资深记者的响应。《大公报》虽然还没正式复刊,但通讯触角已经延伸到南方,广州、上海、武汉有什么大新闻,天津总部这边立即就能知道。

    两人在报馆转悠了一阵,李寿民掏出怀表看时间说:“哟,到点儿了,我得去学生家上课。”

    “你还当上老师了?”周赫煊笑道。

    “私人老师,教教国学、绘画什么的,赚几个零用钱,”李寿民拍拍周赫煊的肩膀,笑道,“我先走了,明天再来正式上班。”

    看着李寿民匆匆离开的身影,周赫煊不禁好笑。

    李寿民这回做家教还能拐个老婆回来,未来妻子正是他教授的学生孙经洵。他老丈人是大中银行董事长,家里贼有钱,坚决反对两人的婚事。孙经洵气愤之下带着1块钱离家出走,甚至不惜跟家里断绝关系,靠打官司获胜才顺利结婚。

    虽然有情人终成眷属,后果却是李寿民跟岳父十多年不往来。明明老婆娘家是开银行的,李寿民却过得很寒酸,只能靠码字写小说养家糊口。

    似乎是受蝴蝶效应的影响,李寿民居然提前跑去当家教了。

    “砰砰砰!”

    报社突然有人敲门,继而进来个洋鬼子。

    “请问,哪位是周赫煊先生?”洋鬼子问道。

    周赫煊走过去说:“我是。”

    “周先生你好,”洋鬼子拿出一份文件说,“我是文绣女士聘请的律师约瑟夫,这份是离婚起诉书。”

    “多谢,”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