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一些钱,或者帮她介绍一些名人。但这种做法太过无情,费雯丽肯定会伤心一段日子,并且周赫煊心里也颇为不舍。
第二,继续保持着联系,偶尔见面时可以私会,大家以朋(pao)友关系相处,周赫煊也不用去管费雯丽今后的私生活。且不说费雯丽是否愿意,周赫煊一想起这位美女投入别的男人怀抱,他心里就跟吃了苍蝇般恶心。
第三,把费雯丽发展成自己的情人,或者干脆带回中国做姨太太。这个难度就比较高了,失败的可能性很大,毕竟费雯丽是有自己思想的独立女性,而非一件任人摆布的玩具。
周赫煊倒是很羡慕未来的菲利普亲王,就是那个超长待机伊丽莎白女王的丈夫。亲王殿下光是被媒体曝光的情妇,就有30多个,不知名的地下情人数不胜数,外加还有一大堆私生子女,最大的私生子比他和女王的长子还大两岁。
其中一位情妇叫彭妮,老爹是个富商,自己还是伦敦商学院的研究生,年仅22岁,青春貌美,要学识有学识,要金钱有金钱,可却义无反顾地投入55岁菲利普亲王的怀抱。后来彭妮嫁给一位勋爵,也算变成贵妇了,居然还在王室舞会上跟菲利普亲王当众亲热,那时的亲王大人已经是七老八十的糟老头子。
人家菲利普亲王,才是真正会玩的啊,周赫煊对此自惭形秽。
“嗯!”
费雯丽秀眉一皱,似乎睡得不舒服,翻身侧躺着把薄毯踢开。
那完美浮凸的身材顿时若隐若现,周赫煊只看了一眼,便立即再次起了生理反应,这就是个能吸人骨髓的魅惑妖精。
“唉,见一步行一步吧。”周赫煊只能自我安慰道。
他起床洗漱完毕,又下楼在侍者的帮助下,亲自端着一份早餐上来。刚推开房门,就看到费雯丽羞涩的转身,却是已经醒了正在穿衣服。
周赫煊笑道:“饿了吧?不知道你的口味如何,只随便拿了一点上来。”
“谢谢。”费雯丽悉悉索索地穿好衣服,转身甜笑道。
英国菜虽然以黑暗料理著称,比如什么吓死人的仰望星空派。但英式早餐还是很丰富的,周赫煊端上来的早餐,就有煎鸡蛋、培根、香肠这种正常的东西,也有古怪的烤番茄和茄汁黄豆,另外再配了一杯印度茶。
费雯丽下床接过餐盘,突然瞥见床上的点点落红,羞得连忙俯身掀被子盖上,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品尝早餐说:“嗯,这家店的培根不错,煎得恰到好处。”
“改天我带你吃中式早餐。”周赫煊笑道。
费雯丽点头道:“好啊,我还没吃过中餐。我妈妈会做印度菜,改天也要请你尝尝。”
“你父母是做什么的?”周赫煊趁机打听道,他对此还真不是太清楚。
费雯丽想了想说:“我爸爸叫格鲁特哈特利,他最开始是英国驻印度的小军官,后来改行经商,偶尔也出演一些戏剧。至于我妈妈,她以前也做过戏剧演员,现在是标准的家庭主妇。”
“哦,原来是这样。”周赫煊的信心增加了一些。
一个曾经的底层军官、业余演员,如今又做了小商人,这样的男人顶多算中产阶级。再加上现在英国经济不景气,费雯丽的老爹估计过得很糟糕,稍微费点劲应该可以搞定。
费雯丽也不怕吃胖了,居然把一个烤番茄、两个煎蛋、三块培根和若干茄汁黄豆全部搞定,然后捂着饱饱的肚子说:“周先生……”
“你可以叫我的英文名查尔斯,或者中文昵称煊。”周赫煊笑着说。
“那我就叫你煊,”费雯丽咯咯笑道,“真是奇怪的名字,很有远东情调。”
周赫煊问:“你愿意离开英国吗?”
“当然,”费雯丽憧憬地说,“我的梦想是前往美国拍电影,我以前在圣心修女院的好朋友玛丽安,都已经是好莱坞的女明星了。就是因为这样,我才到皇家艺术学院学习表演的,我父母非常支持我的理想。”
汗!
周赫煊本想把费雯丽拐到中国去,没想到她的理想居然是好莱坞明星。
周赫煊顺着话头说:“我的一个朋友跟卓别林关系不错,有机会我可以介绍你们认识。“
“是喜剧之王卓别林先生吗?”费雯丽惊喜道。
“当然是他。”周赫煊笑道。
“煊,你真是太厉害了,什么大人物都认识。”费雯丽由衷说道,在她的眼里,周赫煊无疑是世界顶级的大人物。
周赫煊说:“你想认识萧伯纳先生吗?我在离开英国以前,会去拜访他。”
“当然,当然!”费雯丽连忙点头。
萧伯纳乃是英国戏剧界的泰山北斗,而费雯丽在学校又是学的戏剧表演。就像刚进大学的物理专业学生,可以亲眼见到爱因斯坦一样,费雯丽不感到兴奋才怪。
492【周先生是语言学家】
“啦啦啦啦啦……”
费雯丽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儿,手里捧着几本杂志,脚步轻快地跑回学校宿舍。
“什么事情那么高兴?”丹妮笑问。
在听说费雯丽成为周赫煊的女友,并且还参加了王室舞会后,闺蜜丹妮就跟她和好了,经常打听一些关于贵族的事情。特别是艾伯特王子居然口吃,把丹妮惊得连连怪叫,哀求费雯丽下次参加贵族舞会一定要叫上自己。
费雯丽把手里的杂志排列整齐,放在铺面上,甜蜜地笑道:“都是关于煊的文章。”
丹妮心头酸溜溜的,却露出一张灿烂的笑脸,随便翻开一本杂志读起来,只见文章写道:
“来自远东的文学家周赫煊先生,近日对莎士比亚戏剧做了新的解读。周先生认为,隐喻对戏剧情感的体现,依赖于隐喻的概念化,隐喻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认知工具,是理解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方法,它让认知主体在对命题或概念结构的判断、推理的过程中,获得意义并体验戏剧情感……
周先生认为,认知莎士比亚戏剧,就是认知代表着文艺复兴整个欧洲的文明成果的一部百科全书,是认知那个时代的历史、社会、宗教和文化方面的大背景,也认知当时的人们冲破中世纪束缚、超越抽象的存在,以及对现实人类生活、兴趣、价值、才能、尊严和成就的推崇……
莎士比亚戏剧通过隐喻所反映的一些意象图式,来表达当时人们对于时代的体验和经验,比如《哈姆雷特》代表悲剧主题的疾病意向图式,以及代表仇恨主题的狩猎意向图式……
莎士比亚戏剧的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莎士比亚戏剧的隐喻概念重构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莎士比亚戏剧不同的主题意象呈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步骤来分析剧本意义和情感的再现……
周赫煊先生对于莎士比亚戏剧的隐喻的重新解读,无疑是最近来戏剧研究的重大突破,他给戏剧研究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丹妮迷迷糊糊的把这篇文章读完,满头雾水道:“我好像还是没有读懂。”
费雯丽笑道:“我也没有怎么读懂,但只要知道煊很厉害就是了。”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隐喻,是一直存在的,也经常有人对此展开研究。但近百年来,“莎学界”因为对悲剧的模仿功能存在与否有争论,导致对莎士比亚意象和英语的不同见解。
意象语义学派认为,意象是带有诗歌特质的悲剧的生命观法则。克勒曼强调意象形式与内容对剧情发展的关系,幽尔曼把意象看作直观语言的本质,主张通过媒介来表达思想。
至于牛津学派,一贯认为隐喻没啥屁用,更觉得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隐喻都是嗦的多余句式。
周赫煊现在提出认知语言学概念,并从认知角度来理解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隐喻,瞬间就引起整个英国戏剧界的轰动。
很多人支持周赫煊的这种研究思路,也有很多人站出来反对,认为周赫煊的那一套属于歪理邪说。
牛津学派的加塞特就写文章反驳说:“隐喻是毫无用处的修辞格,它淹没并消解主题,除了骗稿费实在没有别的作用。在戏剧创作的时候,应该用直白的语言,直接的表达思想和主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隐喻,没有周赫煊先生分析的那么复杂,它仅仅是一种普通的创作手段,我们不应该对此进行过度解读。”
短短几天时间,英国的文化界、戏剧界就吵起来,一派支持周赫煊的观点,并就此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派嘲笑周赫煊的解读纯属多余,属于戏剧创作理念的倒退式研究。
与此同时,英国的语言学界,也开始关注周赫煊提出的认知语言学。甚至有语言学家给出版社写信,向周赫煊请教认知语言学的详细内容。
周赫煊非常大方地回信,把认知语言学从头讲述。
比如隐喻理论,在认知语言学中就分为三种,即本体隐喻、结构隐喻和取向隐喻隐喻并非只存在于文学作品当中,我们平时说话也经常用到,比如骂人说“你这头猪”。这就是隐喻,人非猪,但可以跟猪一样笨。
在回信以后,周赫煊干脆写了一篇关于认知语言学的论文,发表在英国的学术期刊上。
如今西方正在兴起一种“结构语言学”,常常以城市来命名,比如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像布拉格学派,就是专门研究“功能语言学”这一分支,美国那边还有美国结构主义学派。
周赫煊提出的“认知语言学”,既不同于当下主流的传统语言学,又不同于新兴的“结构语言学”,立即引起英国诸多语言学家的兴趣,竟然在30年代中期形成一个“伦敦学派”,接着传播到美国和法国形成“巴黎学派”、“纽约学派”。
周赫煊关于莎士比亚戏剧的全新解释,在英国一直没有定论,拥护者众多,反对者也不少。反而是他提出的“认知语言学”,飞快地在英国传播开来,并开花结果酝酿出多个分支。
至40年代初,“认知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已经成为世界两大新兴语言学流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周赫煊的“认知语言学”,甚至被欧洲一些学者做为反法西斯的武器使用。因为这种语言学的理论,充分注意到不同民族的认知特点,以及对语言表达的影响,各国学者的研究结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周赫煊也被公认为“认知语言学”的创始人,在语言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事实上,周赫煊只写过一篇论文而已,大致阐述了“认知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剩下的内容都要靠后来的研究者去补充。
但不管如何,后世在提起周赫煊的时候,“语言学家”这个头衔是摘不掉的。也没有人对此表示怀疑,甚至一些周赫煊的研究者,信誓旦旦地声称周先生会说20多种语言和方言。
还有好事者编撰着花边故事,比如周先生初到某国时语言不通,跟一位当地的姑娘相爱同居并学会了那里的语言。这种扯淡的爱情传说,居然还被拍成了电影,结果被周赫煊的后人告上法庭。
493【伟大的段子手】
伦敦西北方约50公里处,有一个叫卢顿的小城。城郊东面的静谧村庄中,住着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萧伯纳。
从1906年开始,直到萧伯纳去世,他一直住在这栋乡村小屋当中。
萧伯纳今年已经76岁了,满脸络腮胡子都变成银白色,但却没有显出半点老态,依旧如年轻时候那般精神矍铄。他翻看着一篇杂志文章,自言自语地笑道:“暗喻是一种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这个阐述还真是有趣儿。”
“有趣儿的人来拜访你了。”妻子夏洛特突然站在书房门口说。
萧伯纳立即站起来,笑道:“我要亲自迎接那个小家伙。”
萧伯纳几天前接到周赫煊的来信,他在回信当中,约定好了两人在这几天见面。萧伯纳快步来到客厅,只见周赫煊已经进来坐下了,身边还跟着一个美得惊人的年轻女子。
年事已高的萧伯纳先生,忍不住有些心旌荡漾,他收回目光转而跟周赫煊握手道:“你好,来自东方的客人。”
“你好,西方的幽默大师,”周赫煊笑着介绍,“这是我的女朋友薇薇安。”
费雯丽连忙躬身握手,犹如朝拜偶像,甚至身体都在轻微颤抖。
夏洛特老夫人亲自端来咖啡,朝周赫煊、费雯丽两人微微一笑,就这么在旁边坐下说:“周,我看了你关于莎剧研究和语言学方面的论文,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只是自己的一点小想法。”周赫煊笑道。
萧伯纳的妻子也不是普通人,属于费边社早期成员,一位爱尔兰激进主义者,同时积极从事女权主义运动。如今的女权主义是真正的女权主义,她们主张男女平等,特别是政治上的平等。
更何况,费边社直接帮助建立了英国工党,之后几十年一直作为工党智库而存在。萧伯纳的妻子夏洛特,能够作为费边社早期成员,她的学识和见解比当下大部分男人都更优秀。
当然,再出色的女人,那也是一个女人,比如吃醋这方面在所难免。
相传夏洛特曾经使用望远镜,跟个特工似的,监视丈夫与情人偷情幽会,估计河东狮吼应该不止一次两次。
萧伯纳也是会玩的,曝光出来的情人至少有两个。去年伦敦坎士塔出版社,还专门出版了一部《萧伯纳通信集》,里面全是萧伯纳写给英国女演员爱兰戴莉的情书。
而且萧伯纳在女人方面有个嗜好,只要是他真心喜欢的情人,不管对方有没有丈夫,他都想方设法的搞大情人肚子。他60多岁的时候,成功让一个20多岁的美国女演员为他生孩子,对方的丈夫毫不知情的喜当爹,那个私生子更是人到中年才得知自己是萧伯纳的儿子。
萧伯纳叼着烟斗,划燃火柴道:“周,听说你们搞了一个国际反战组织?”
“是的,我们的追求是世界和平。”周赫煊说。
萧伯纳笑道:“那我可一定要参加,这种事情错过了就太可惜。对了,你公开呼吁抵制法西斯,那你对**怎么看?”
周赫煊眨眨眼:“我跟你一样。”
“哈哈哈哈!”萧伯纳大笑,“太有趣了。”
萧伯纳对**的态度很微妙,他同情俄国十月革命,年轻时专门研究过《资本论》等书籍,去年还跑去苏联过75岁的生日。但他在英国倡导的“渐进社会主义”,却认为社会主义改良应该遵守英国宪法、遵守伦理道德、避免使用暴力,用一种温和的方式来推动英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周赫煊说自己的态度跟萧伯纳一样,并非支持“渐进社会主义”学说,而是认为社会主义或者**的发展,应该尊重特定的国情采取不同的手段。比如**、落后而又**的沙俄,必须靠暴力推翻旧的统治者;而在社会制度健全的英国,则必须走渐进路线,纯靠暴力是完全行不通的。
周赫煊说道:“我坚信,未来的世界属于社会主义。”
“我也一样。”萧伯纳笑道。
周赫煊并非在胡说八道,放眼二战后的西方国家,整个欧洲都在朝社会主义靠拢,英法等国一直持续的进行着社会主义改良。
萧伯纳很快又聊到他在苏联的经历,评价道:“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展很顺利,虽然有着各种瑕疵,但却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只要再给苏联十年时间发展,必定能追赶,甚至是超过英国。”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周赫煊道,“不过欧洲乃至全世界关键点,在于德国而不是苏联。德国现在就像一锅渐渐沸腾的热油,稍微碰到点冷水,就要油腥四溅。”
萧伯纳点头说:“德国确实很糟糕,希特勒即将带领德国走上一条危险的道路。虽然反犹太是欧洲的传统,但纳粹思想还是太过激进了,最让人警惕的是,纳粹思想居然开始得到大部分德国人民的认同。一个希特勒不可怕,但几千万个希特勒就太可怕了。”
周赫煊笑道:“做为亚洲人,其实我并不太关心欧洲的形式。在远东,日本才是危险的野兽,它们已经亮出爪牙,准备撕碎吞噬眼前的一切。”
“是吗?”萧伯纳诧异道,“对此我没有太多的了解。但我真诚的祝愿中国,希望中国能够摆脱列强殖民,成为真正自由的国度。”
“谢谢你的祝福,或许,萧伯纳先生可以亲自到中国去看看。”周赫煊说。
即便周赫煊不邀请,萧伯纳明年也会前往中国,考察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情况。他笑问道:“你什么时候回亚洲?我可以跟你一起过去。”
“真的?那太好了,就在下个月。”周赫煊喜道。
费雯丽坐在旁边有些失望,她本来想听萧伯纳谈戏剧艺术,结果两个女人一直聊着政治问题,费雯丽对此完全不感兴趣。
萧伯纳虽然是英国戏剧界的泰山北斗,但他更喜欢政治理论家的身份,而且也确实为英国未来几十年的政治改革做出不小的理论贡献。
萧伯纳应该庆幸,他出生在一个政治环境相对安定的国度。他参与提出的“渐进社会主义”,能够靠组建政党来一步步实现。反观中国的同行们,如张君劢、李璜等人,他们组建的政党只能做国党的陪衬品,没有自己的枪杆子根本不可能达成理想。
当然,不管是戏剧家,还是政治理论家,这两个身份都不是萧伯纳最出名的地方。
绝大部分中国人对萧伯纳的印象,是做为一个段子手存在的,即便到了21世纪,网络上还充斥着各种关于萧伯纳的段子。
比如一个小姑娘写信给萧伯纳说:“您是一位最使我敬佩的作家,为了表示对您的热爱,我打算用您的名字来命名我的小狮子狗。不知您的意见如何?”萧伯纳回信说:“亲爱的孩子,我十分赞同你诚恳的希望。但是最主要的一点,你一定要和你的小狮子狗商量商量,并征得它的同意才行。”
又比如美国现代舞创始人伊莎多拉,开玩笑般写信向萧伯纳求爱,希望和萧伯纳生一个孩子,好同时拥有她的美貌和萧伯纳的智慧。萧伯纳居然回信说:“如果孩子的容貌像我,而脑子像你怎么办?”
就算萧伯纳死了都还在玩段子,他坟前的墓志铭如此写道:“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一定会发生的。”
如果萧伯纳生活在网络时代,他一定可以成为最伟大的段子手。
494【神药计划】
整个六月和七月,周赫煊都在英国度过,受邀演讲、拜访名人、参加舞会、出席沙龙……忙得是不亦乐乎。
甚至连费雯丽都成了伦敦的小名人,周赫煊带着她频频现身各种场合,费雯丽的美貌迅速在小圈子里流传开来,报纸直接用“周的美丽女友”来称呼她。
既然费雯丽喜欢做明星,周赫煊也就顺着她的意思,不遗余力地捧起来。
七月底,由萧伯纳亲自改写剧本的《泰坦尼克号》,在伦敦大剧院进行公开首演,费雯丽理所当然的饰演女主角萝丝。
周赫煊还是很给力的,此时的伦敦大剧院虽然还没成为英国国家剧院,但能在这里演出的都是大腕儿,像费雯丽这种不知名的学生根本不可能登上舞台。
为此,周赫煊花了2000英镑包场三天,亏本了他自己承担,门票收入则跟伦敦大剧院五五分账,同时还要负责支付其他演员的工资。
这是百分百的亏本买卖,为博红颜一笑,周赫煊掏钱掏得很爽快。
不仅如此,周赫煊还花钱让报纸造势,并通过萧伯纳请来许多名人观看演出,他自己也写信邀请了艾伯特王子夫妇。
萧伯纳跟妻子坐在观众席前排,他笑着对周赫煊说:“周,薇薇安快被你感动得哭了吧?”
“她高兴就好。”周赫煊笑道。
夏洛特老夫人突然说:“周,你在中国有妻子的?”
周赫煊点点头,这种事他用不着说谎。
夏洛特扭头瞪了萧伯纳一眼,嘀咕道:“世界上的男人都一样。”
萧伯纳遭受了无妄之灾,耸耸肩也不敢说话。他虽然已经76岁了,但跟英国这边的情人并没有完全断掉,那个情人的丈夫还跟他是朋友。严格说来,这老头儿是在玩朋友妻呢,而且一度把朋友妻的肚子搞大对方主动堕胎,并骗萧伯纳是流产,萧伯纳因此大哭一场。
就在此时,一对中年男女走过来,男子询问道:“你就是周先生?”
“是的。”周赫煊点头说。
那中年男子说:“我叫欧尼斯格特鲁哈特利,薇薇安的父亲,这是我的前妻葛储耶克。”
晕,费雯丽的父母找上门了!
周赫煊连忙站起来,跟这二人握手问候,请邀请他们坐下观看演出。
欧尼斯和葛储夫妇都只有40多岁,欧尼斯身材高大英俊,只个标准的中年美男子。而葛储身材苗条纤细、美貌非凡,或许是因为有法国血统的原因,身上有着法国女人知性妩媚的气质。
只看这二人的完美身材和相貌,就知道费雯丽的美不是白来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