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好,蔡先生。”费雯丽问候道。

    “你好,很高兴认识你,美丽的小姐。”蔡元培说着流利的英语。

    费雯丽这些天过得不错,因为一直跟在周赫煊身边,不管是洋人还是中国人,都对她礼遇有加。而且费雯丽发现,中国人真的好厉害,随便遇到一个都会说英语,并不像传说中那样属于野蛮落后的国度。

    就在此时,林语堂也来了,笑道:“两位先生怎么不进去?躲在这里说悄悄话呢。”

    “玉堂也来啦,”蔡元培乐道,“我刚刚发展了一位同志,明诚也愿意加入民权同盟。”

    林语堂笑着说:“那我们的队伍又壮大了。”

    好嘛,林语堂也是民权同盟的发起者之一。只不过他喜欢小资情调,并不怎么管事,对民权同盟的具体事务也不咋热衷。

    几人联袂而入,兰普森夫人热情迎接,并亲自端来咖啡招呼他们坐下。

    蔡元培问:“公使先生呢?”

    兰普森夫人笑道:“他去陪同亨德森先生了。”

    现任英国驻华公使兰普森,属于非常传统的英国外交官。

    当东北爆发九一八事变之后,常凯申积极向英美列强求助,兰普森的回复是:“希望中国不要以(日本)撤兵为交涉条件。”常凯申得到这个回复,在日记中表达了自己的心情“甚为骇异”。

    而当中国想要确定对xi藏主权的时候,兰普森建议英国政府直接无视,英国政府采纳了这种建议,导致中国关于xi藏的主权问题多年来悬而未决。

    站在中国人的角度,英国现任驻华公使兰普森,是个非常非常讨厌的家伙。偏偏这个家伙还是中国通,坑起中国来熟门熟路,并非那种盲目自大的外交官。

    客厅里的宾客越来越多,宋美龄穿着一身旗袍出现,引来洋人贵妇的啧啧赞叹。

    萧伯纳来得最迟,并瞬间成为全场焦点,随便说几句话就逗得众人哈哈大笑,林语堂坐在旁边一个劲儿拍马屁。

    不知不觉间,沙龙的话题从英国戏剧谈到中国戏剧,萧伯纳不加掩饰地说:“这几天来,我观看了许多中国戏剧,有京剧、徽剧、昆曲等等。说实话,中国戏剧还停留在中世纪阶段,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已经过时了。英国戏剧在100年前也是这样,但经过一系列改革,英国戏剧跟上了时代变化,中国戏剧无疑也需要改革。”

    周赫煊问道:“内容还是形式上的改革?”

    “内容和形式都需要改革。”萧伯纳说。

    周赫煊笑道:“中国戏剧在形式上已经发展成熟,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的表演体系。至于内容改革确实需要,中国的戏剧家也在尝试,需要更贴合时代气息才行。”

    萧伯纳说:“不不不,形式也需要改革。中国戏剧的表演方式太过陈旧,就像中国的文化一样陈旧。在这个方面,我前几天曾跟鲁迅、林语堂两位先生讨论过。我认为,中国现在毫无文化可言,一切都在追寻西方脚步,还处于粗糙模仿的阶段。中国学者很少有自己的思想,总是试图迎合西方,学又学得不像,这就很尴尬了。”

    蔡元培默然,萧伯纳的话虽然不好听,但也说中了现在中国文化界的现状。

    林语堂附和道:“萧伯纳先生所言极是,中国学者确实需要更进一步。我们落后西方世界太多,恐怕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追赶。”

    萧伯纳笑道:“当然,周先生是个例外,他在多个领域都有开创性的研究。不过我认为,周先生的优秀,正是因为他从小生活在西方,他的思想其实是西式的,跟中国文化毫无关系。我一直都把周先生看做西方人,而不是一个中国人。”

    萧伯纳的眼光很准,周赫煊的很多思维习惯确实是西式的。不过周赫煊却不认可,他认为自己属于现代思想,而不是西式思想,当即笑道:“萧伯纳先生,你说错了。我的许多行为习惯确实属于西式,但我的核心价值观却是中式的,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早就根植在我的血液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那都是早已落伍东西,”萧伯纳不屑道,“中国文化对现代人类文明的进步没有任何贡献。”

    蔡元培超级愤怒,但又找不到理由反驳。你可以说什么四大发明,但那都是老古董,人家讲的是现代文化成就,中国有哪一项不是在追寻西方脚步?

    周赫煊冷笑道:“现代西方文化是什么?残酷掠夺的殖民文化,还是奴役剥削的工业文化?”

    萧伯纳笑指着周赫煊:“周,你在偷换概念。你明知道我说的是科学、医学、教育学、经济学这种专业领域,却要偷换泛文化的概念来反驳我。这不是争论,而是诡辩。”

    这家伙的脑瓜子太灵光了,周赫煊瞬间语塞,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反驳。

    突然,周赫煊笑道:“萧伯纳先生,你也在诡辩啊。你用所有列强国家来代替西方,再用西方整体来贬低中国,哪有这样做比较的?如今的西方文明,是无数西方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而非哪一国、哪一个民族特有的贡献。英国可以对抗全世界吗?不能。中国能够对抗整个西方吗?也不能。你这不是争论,而是歧视,一种白人对黄种人的歧视!你必须收回你刚才的话,否则我跟你绝交!”

    萧伯纳一愣,突然觉得周赫煊说的好有道理,他确实是在玩种族歧视。

    林语堂若有所思,蔡元培面带微笑,宋美龄饶有兴致地看着男人们吵架。

507【中国也有大师】

    萧伯纳总感觉哪里不对,沉吟片刻,他突然笑起来:“周,你又在偷换概念,差点把我绕进去了。既然你认为我的比较方式不公平,那我们就分开来说,谈谈近五百年来世界各国的杰出人物。意大利有伽利略、布鲁诺,英国有牛顿、达尔文、法拉第、瓦特,德国有高斯、歌德、贝多芬、爱因斯坦,法国有伏尔泰、卢梭、巴斯德、笛卡尔,俄国有普希金、门捷列夫,美国有富兰克林、爱迪生……这份名单可以排很长。而中国有什么人呢?近500年来,中国有谁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不管是文学、艺术,还是自然科学,只要你能列举出来一个就可以。”

    此言一出,在场的中国人开始冥思苦想,就连宋美龄都在搜肠刮肚地回忆中国名人。

    林语堂感觉很悲哀,从明朝到民国,五百年来竟真的找不出一个影响世界的中国艺术家、文学家和科学家。

    蔡元培忍不住说:“萧伯纳先生,这是不公平的。中国自先秦到唐宋时代,产生了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只不过近500年来开始落后而已。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前还是黑暗的中世纪,是在近500年来开始快速发展的。你用西方文明的辉煌时代,用来跟中国文明的落后时代相比,这怎么可以?”

    萧伯纳笑道:“所以,我说现在的中国没有文化可言。”

    周赫煊突然出声:“真的只列举一个就可以?”

    “当然,你能找到一个吗?必须是影响世界的艺术家、文学家,或者科学家。”萧伯纳挑眉说。

    周赫煊坏笑道:“你可听说过中国明朝的小郑王朱载。”

    萧伯纳疑惑道:“这是个什么人?”

    小郑王朱载一直是个被忽视的人物,即便到了民国时代,研究他的人也非常少。直到狂热的中国粉李约瑟出书,把朱载定义为“中国文艺复兴式的圣人”,朱载才被国内外学者所熟知。

    林语堂同样满脸疑惑,他出生在基督教家庭,国学功底虽然很强,但却对中国历代杂家研究甚少。他扭头看向蔡元培:“孑民先生,朱载这个名字,我似乎在哪里听过?”

    蔡元培哈哈大笑:“刘半农在半年前出了本书,书名就叫做《十二等率的发明者朱载》。”

    蔡元培当然对此印象深刻,因为刘半农的那本书,封面上还印着一行小字纪念蔡元培65岁庆贺文集。

    萧伯纳还是没搞明白,问周赫煊道:“周,你能详细描述一下这个朱载吗?”

    周赫煊笑道:“朱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九世孙,封号是‘郑王’,相当于你们欧洲拥有最高爵位的亲王。他是个数学家,首创利用珠算开平方的方法,研究出数列等式,最早解答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末项和项数,解决了不同进位制的小数换算。他还是个舞蹈家、舞学家、计量学家、天文历法学家。而他最著名的身份是音乐家,他开创了十二平均律。”

    萧伯纳做为英国戏剧泰斗,对音乐极为了解,他惊呼道:“十二平均律怎么可能是中国人发明的?你在说谎!”

    周赫煊见到萧伯纳惊诧的样子,顿时乐了:“朱载先生用81档的特大算盘,进行开平方和开立方的计算,提出‘异径管说’,并以此为依据制造出弦准和律管,最终发明了十二平均律。这个理论通过传教士传到西方,著名大音乐家巴赫,以此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钢琴。而西方现在的所有乐器,有90%都以十二平均律为标准。可以说,如果没有朱载发明十二平均律,你刚才列举的那些西方音乐家,包括贝多芬在内,都无法谱写和演奏优美的乐曲。”

    说白了,小郑王朱载,就是西方现代音乐的开派祖师。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萧伯纳连连摇头。

    周赫煊好笑道:“如果萧伯纳先生不相信,那可以去读一读朱载的《乐律全书》。数百年前流传下来的历史典籍,总不可能也说谎吧?”

    蔡元培偷偷竖起大拇指,冲着周赫煊直眨眼。

    林语堂喜欢把中国名著翻译成外文书籍,他听到周赫煊这番话,立即对朱载大感兴趣,打算回去就潜心研究翻译朱载的作品。

    宋美龄拍手笑道:“中国和西方世界一直是友好交流的,就像现在的民国和西方国家一样,我们可以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兰普森夫人说:“中国确实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越是了解,就越能感受到她的魅力。”

    萧伯纳对此还是半信半疑,但他对朱载已经产生浓厚兴趣,当即问道:“周,你能讲述一下朱载先生这个明朝贵族吗?”

    “当然,”周赫煊尽量用西方人能听懂的词汇说,“朱载先生从小就聪明异常,他在10岁的时候,被封为郑王世子,也即是亲王第一顺位继承人。他的父亲虽然贵为亲王,但生活朴素,为人正直,因劝谏皇帝不要迷信巫术(丹道),结果被皇帝囚禁。朱载先生当时只有15岁,他不忍心父亲独自受苦,就在父亲被软禁的院落隔壁,用泥土修筑房屋,每天过着清苦生活。在陋室中一住就是19年,而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书籍,并求学于名师,打下了深厚的数学、历学、史学和音乐基础。直到父亲被释放的第二年,朱载先生才搬回亲王宫殿。在父亲死后,可以继承亲王之位的朱先生,自动放弃了爵位,专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最终成为一代大师。”

    把朱载的故事听完,萧伯纳感叹道:“这是一个可敬的学者,一位道德崇高的贵族。”

    萧伯纳对朱载的认可,首先源于王爷身份。亲王爵位啊,在欧洲必然受到尊敬,萧伯纳这个英国佬对此十分迷信。其次是朱载本身的品德,为了陪伴被皇帝囚禁的父亲,居然在泥土房屋里住了19年。最后是对学术的纯粹,为了研究学问,居然主动放弃亲王爵位,无论如何也值得受人尊敬。

    讲完朱载的故事,周赫煊就要开始反击了,他要让萧伯纳彻彻底底的低头认错。

508【论文明与法】

    周赫煊笑嘻嘻地问:“萧伯纳先生,你听说过赫尔曼赫尔姆霍茨这个人吗?”

    “当然,有人把他称为达尔文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萧伯纳说,“检眼镜就是他发明的,他还提出了能量守恒定律。”

    周赫煊笑道:“如果你对朱载先生还有怀疑,可以去翻阅赫尔曼的著作,里面有关于朱载的评价。赫尔曼早在70年前,就说过这么一段话:在中国人中,据说有一个王子叫朱载,他在旧派音乐家的反对中,倡导七声音阶。把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以及变调的方法,也是这个有天才和技巧的中国人发明的。”

    萧伯纳已经渐渐选择了相信,他说:“我会去证实的。”

    周赫煊又说道:“十二平均律的发明,并不是单一的研究成果。因为里面涉及古代计量学、数学和音乐声学,这说明中国明朝时期的科学并不落后,甚至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比西方先进。”

    “或许吧。”萧伯纳点头道。

    后世网络上有一句戏言,叫做:永远不要和白痴争辩,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同一水平,再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萧伯纳不是白痴,但在陌生领域却相当于白痴。周赫煊就是要把话题拉到自己熟悉,而萧伯纳陌生的领域,然后再反驳他、说服他、打败他!

    周赫煊说道:“萧伯纳先生,你说现在的中国没有文化。而文化是什么呢?”

    萧伯纳解释道:“自然科学、文学、艺术,或者先进的风俗、理念,甚至是信仰,这些都可以称之为文化。”

    周赫煊说:“按照你的观点,我可以理解成:文化是文明的具体表现吗?”

    萧伯纳想了想,点头道:“可以这么说。”

    周赫煊坏笑道:“从人类文明的属性来看,文明是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其中包括:家庭观念、工具、语言、文字、信仰、宗教、法律、科学、艺术、城邦和国家等等。你对这个定义没有异议吧?”

    萧伯纳有些迷糊,但依旧点头道:“应该是这样的。”

    周赫煊又说:“经过我和汤因比先生的研究,人类文明共有六个母体文明,分别是古埃及、苏美尔、米诺斯、古中国、玛雅和安第斯。这六大文明母体,与现有的其他十多个文明,共同构成人类的20多个文明社会。”

    “等等,西方文明呢?”萧伯纳连忙问。

    周赫煊解释说:“古希腊是米诺斯的子体文明,而现代西方文明又是古希腊的子体文明。懂了吗?”

    “懂了。”萧伯纳晕乎乎的,他感觉在学历史课。

    事实上,根据后世的考古发现,米诺斯和古希腊并没有继承关系。但碍于现有的考古知识,周赫煊不得不同意汤因比的说法,把米诺斯视作西方文明的始祖。

    周赫煊又说:“每一种文明,都包含有起源、生长、衰落和解体几个阶段。西方文明的母体文明米诺斯和古希腊已经湮灭在历史长河中,而古中国文明却一直延续至今,必然有其原因。”

    萧伯纳笑道:“照你的说法,中国文明正处于解体阶段。”

    “不,不是解体阶段,而是衰落阶段,”周赫煊纠正道,“西方文明属于新兴的文明,它确实处于最强势的时期,并迅速在全世界扩张、同化其他文明。按照文明的发展规律来看,文明的发展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西方文明的兴起,不仅继承了古希腊文明,同时也受中国文明的极大影响。没有中国发明的指南针,西方就没有大航海时代;没有中国的造纸和印刷术,西方就不可能实现文艺复兴。萧伯纳先生,你认可这个观点吗?”

    萧伯纳点头说:“古中国确实很厉害,但那都是过去的辉煌。”

    周赫煊笑道:“我并不是想说古中国有多么伟大,而是想说文明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西方文明正在强势崛起和扩张,而中国文明正在急剧衰落,这一点我并不想否认。但是,中国文明有个非常独特的能力,那就是超强的自我进化能力。你认为中国现在没有文化可言,其实是中国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落后,正在疯狂的学习和吸纳西方文化,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文明历史阶段。如果中国不能成功吸纳西方文明,中国文明就要走向解体阶段;一旦中国成功吸纳西方文明,中国文明必然再度复兴,持续着自己的生长阶段。”

    萧伯纳思索道:“非常有意思的说法。”

    周赫煊又说:“西方文明的崛起,源自于对古希腊文明的文艺复兴。而中国现在也不能一味的模仿西方,否则必然被西方同化,我们目前也正在文艺复兴。一方面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一方面跟中国的传统文明相结合,这样才能保持自我属性。中国现在并非没有文化,最大的文化就是积极的学习西方文明,完成特殊阶段的自我进化。这种强大的文化竞争力,你是在印度等国家无法看到的。”

    萧伯纳挠挠额头,没有再说话。

    周赫煊继续道:“西方文明的崛起,是以古希腊文明为核心,发展出强大的现代文明。而中国文明的复兴,则是以古中国文明为核心,吸纳西方文明有点,从而发展出强大的现代文明。古希腊有诸多先哲,古中国也有诸子百家,中国文化的复兴,其实就是在用西方文明结合诸子百家来进化自身。”

    “诸子百家?”萧伯纳皱眉。

    周赫煊笑道:“就拿法家来说,中国历代王朝一直是外儒内法。法家并不特指法律,奉行宗旨为‘法’、‘术’‘势’三者合一。法代表规则,术代表手段,势代表权威。这是完全可以套用于现代任何政体的,即法律、国策和政体的紧密结合。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必须遵循法家的法、术、势合一原则。用最符合国情的政体组建政府,此为‘势’;再以此来制定法律规则,此为‘法’;有了这些,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施政方案,此为‘术’。只要达到了法家的法术势三位合一,不管是什么政体,都能通行无阻,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促使国家发展壮大。”

    萧伯纳还没什么反应,蔡元培就拍手赞道:“明诚此言大妙,对法家的解释让人拍案叫绝!”

    也难免蔡元培会大惊小怪,民国时期的学者们,无限向往西方的民主法治,生搬硬套地把法家往上面扯,搞得法家只代表了以法治国。

    其实法家的治国理论是非常系统完善的,商鞅属于“法”派,以慎属于“势”派,申不害属于“术”派。到了韩非子时期,法家终于三派合一,韩非子称之为“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也即是说,法、术、势三者缺一不可,都是帝王统治国家的重要工具。

    那个时候,君王威严如山,令行禁止,为“势”。一旦皇帝命令不出京城,就是皇帝失“势”,天下必然大乱。而君王统御群臣的手段称为“术”,即帝王之术,如果皇帝没有帝王之术,难免被群臣蒙蔽,做一个无头无脑的昏君。“法”就更好理解,那就是国家法律,如果执法不公、有法不依,国家就要陷入混乱当中。

    这是完全可以套用在任何政体的,属于非常完备的治国思想理念。“势”从皇帝改成政府,“法”依旧是国家法律,而“术”则是施政方略和公务员体系制度。

    所以说,中国历代王朝都是外儒内法。

    独尊儒术里面的“儒”,只是法家“术”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儒家的思想来稳定社会而已。

509【服软】

    周赫煊说完法家,又狂侃了一堆儒、道、墨,让萧伯纳对中国诸子百家有所了解。接着又说起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讨论古今中外各种文明的兴起和衰落。

    萧伯纳就一著名的戏剧家,他关于渐进社会主义的政治理念,还是受到马克斯韦伯夫妇的影响,并非全部依靠自身能力而提出的。

    马克斯韦伯写过一本书叫《儒教和道教》,还写过一本书叫《印度教和佛教》。如果现在是韦伯和周赫煊在聊天,两人肯定互有来往,激烈争论,因为彼此的知识层面比较接近。

    但萧伯纳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他对中国文化全然不懂,更不了解所谓的人类文明历史。周赫煊说得越多,萧伯纳听得就越晕乎,听是听懂了,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在周赫煊丰富而强大的知识量面前,萧伯纳的小幽默完全不顶用,坐在那里就像是一个傻子。

    林语堂这个萧伯纳的脑残粉,看到偶像吃瘪,他心里也有些急啊。不过作为中国人,林语堂又盼望着周赫煊胜利,那种患得患失的心情极为纠结。

    蔡元培抱着看好戏的心态,全程笑而不语,同时暗暗惊讶周赫煊的知识量之丰富。

    宋美龄则悄悄记住周赫煊的谈话内容,她是一个合格的聆听者,顺便还可以回去给自己的老公聊聊见闻。

    兰普森夫人等外国贵妇们,则一脸痴迷地看着周赫煊。她们属于吃饱了没事干的闲杂人等,平时就喜欢玩乐消遣,更喜欢跟大学者、大艺术家交流,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品味和身份。

    费雯丽端坐在周赫煊身边,看着自己的男人成为全场焦点,心里头高兴不已,生出些与有荣焉的自豪感。

    周赫煊最后得出结论:“西方文明在反思古希腊文明的基础上文艺复兴,又借助了许多中国文明的闪光点,发展出繁荣的现代文明。我们能说,文艺复兴时代的西方人没有文化吗?不能。中国现在也处于文艺复兴时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