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六年前,蒋百里写了本《欧洲文艺复兴史》,也邀请梁启超做序。这本书正文才5万字,结果梁启超的序就写了5万字。估计他自己都觉得太长,只好另写一篇短序,把长序改名为《清代学术概论》单独出版。
喜欢打麻将的人,真真是惹不起。
……
9月9日,直隶地区30所希望小学开校。
这些学校中,规模最大的有教员3人,规模最小的仅有教员1人。
不是周赫煊不想搞得大些,而是穷乡僻壤很少有教员愿意去,并且前来就读的学龄儿童也不多。
在广大农村地区,几岁的孩子已经属于劳动力,割草、放牛、喂猪什么都可以做。就算希望小学免学费,还提供营养午餐,家长也不同意送孩子来读书。
特别是女童,更被父母视为赔钱货,送去上学会遭邻里乡亲笑话。
还有,希望小学才刚刚开办,学校里仅有一年级,老师太多也没课教啊。
天津东城郊。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结束,张学良亲自揭牌,牌匾上刻着“希望小学天津第一学校”十个大字。其中“希望小学”四字为张学良手书,另外六个字则是普通的印刷体。
校舍是建在荒地上的几间简陋房屋,墙面为土质结构,窗户开得很大,连玻璃都没有,冬天寒风会咕噜噜地往里灌。
校长叫韩庆东,50多岁的老夫子。他穿着一件长衫,站在土台子上声嘶力竭的喊道:“有请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会长张学良先生训话!”
张学良前几天才遭到刺杀,连身边的侍卫队长都死了。他此刻笑容满面的登台,看着台下十多个孩童,以及同样数量的记者说:“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学生是民族的希望。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立足于中国基础教育,宗旨是让全中国的孩子都能读书……你们的教室很简陋,但你们所学的知识却很宝贵,我希望人人都能奋发向上,努力学习,为国家、为民族、为自己而刻苦读书……”
“啪啪啪啪!”
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记者们也站在各个角度开始拍照。
训话结束就正式开课了,十多个学生兴奋地跑进教室,张学良亲手给他们发崭新的课本。
好吧,这些都属于作秀。
毕竟张学良还要借此养望邀名,你不能指望他白干。以后但凡“希望小学”的牌匾,上面的校名都是张学良手书,他靠这个就足以让很多人记住了。
文绣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名字,说道:“我叫文绣,以后就由我来教大家国文,你们可以喊我文老师。现在每个人依次自我介绍,我们先来选班长。”她指着第一排第一个学生说,“这位同学先来。”
被点名的学生大概七八岁,茫然不知所措,傻乎乎地看着文绣。
文绣只得耐下心慢慢教,她说:“这位同学应该站起来,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多大年龄了。请起立!”
那学生终于怯怯的起身道:“我叫陈德旺,今年9岁。老师,我可以坐下了吗?”
“很好,下一位同学。”文绣点头说。
第二个学生聪明伶俐,语速奇快道:“我叫张小五,今年七岁,家住在城东xx胡同。我会写自己的名字,数数能数到100,报纸上的字我也认识几个。老师,我说完了。”
文绣对这个学生非常满意,她问:“张小五同学,你以前读过书吗?”
“老师,我没有读过书,但我卖过报纸,”张小五指着门外观看授课的周赫煊说,“那位先生我见过,我还卖了几本《射雕英雄传》给他。”
周赫煊哑然失笑,终于也认出这个张小五,正是以前在街上遇到的报童。
等所有学生自我介绍完毕,文绣拍手说:“我提议张小五同学担任班长,同意的请举手。”
呼啦啦举起一大片,这项任命算是通过了。
文绣已然进入状态,微笑道:“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一课,跟着老师朗读……”
“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
“我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
“我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听着学堂里的朗朗读书声,周赫煊笑了,笑容很灿烂。他终于为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真正贡献出一份力量。
070【惨案】
上午授课完毕,学生们没有放学回家,而是来到隔壁的食堂排队就餐。
厨娘是从附近请来的农妇,每月薪水1元,专门负责给师生们做饭。营养午餐没有牛奶,只是普通的家常菜和白面馒头。即便如此,学生们也吃得津津有味,抱着沾油的餐具舔了又舔,干净溜光都不用再洗碗筷了。
就在记者们拍照时,周赫煊突然问:“咦,六帅呢?”
冯庸说:“六子已经走了,他还要去北边掌军。”
周赫煊笑道:“你倒是清闲。”
“没办法啊,空军太精贵,老帅根本不舍得用,”冯庸自嘲道,“我现在就一整天吃白饭的司令,闲得骨头都生锈了。”
周赫煊说:“走吧,我们也回去。”
冯庸看着那些肚皮饱胀、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小孩子,感慨道:“我活了二十几年,今天才终于感觉自己是在做事。”
“哈哈,彼此彼此!”周赫煊笑道。
两人乘坐黄包车返回租界,路过英租界的时候,突然看到有大批学生在游行示威。他们举着横幅标语,挥舞旗帜高喊口号,浩浩荡荡的朝英国领事馆前进。
“打倒英帝国主义!”
“严惩凶手,抗议干涉!”
“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
“……”
英租界军警很快赶来,将游行的学生堵在街上,一时间场面变得极为紧张。
周赫煊对此无能为力,他和冯庸都只能站在旁边看热闹。学生们正处于热血激愤状态,根本就别想劝动,至于租界军警,更不会听周赫煊的指挥。
不止天津,如今全国各地都在闹游行。
起因是国民革命军北伐,不顾列强的调停干涉,接连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都是英国的传统势力范围,打起仗来损失很大,英国佬终于坐不住了,出动军舰在长江流域寻衅滋事。
刚开始的时候,英舰和商轮利用其巨大吨位,以浪沉中国木船、淹死中国人取乐。只长江流域万县段,三个月内就淹死40多人,有4艘中国民船被撞沉。
冲突激化发生在八月底。
英国商轮万流号跑到云阳江面闹事,不分青红皂白浪沉杨森运军饷的3艘木船,50多位船上军民被淹死,八万多饷银和少量枪支沉入江底。
话说,杨森是吴佩孚任命的四川省长,英国人如今也在帮吴佩孚,这次事件纯粹大水冲了龙王庙。
但英国佬牛啊,撞错就撞错呗,我管你谁是谁,反正中国人命贱。
杨森也牛,一怒之下派兵扣押英国商轮万通号和万县号,要求英国人赔偿损失。英国佬的回应是增派军舰,并下达24小时最后通牒,期限一到就直接开炮。
9月5日,英舰悍然炮击万县市区,炮轰近3个小时,发射炮弹和燃烧弹300余发。中**民死伤数千人,民房商店被毁千余家,史称“万县惨案”。
惨案发生后,包括《大公报》在内,全国多家报纸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并严厉谴责英国人的罪恶行径。热血爱国青年自然坐不住,纷纷自发上街游行示威。
若是抗议和游行管用,那还要军队来干什么?
如今英国人的气焰依旧嚣张,不但拒不交出凶手、赔偿损失,反而威胁吴佩孚和平解决此事。吴佩孚只得给杨森施压,要求杨森给英国人道歉,并尽快释放被扣押的英国商轮。
乾坤颠倒,黑白不分,巍巍民国,一向如此。
“别看了,走吧。”冯庸叹气说。
周赫煊无奈摇头,成功办学的欢喜心情,瞬间被冲得荡然无存。
郁闷无比的返回报馆,周赫煊屁股还没坐热,胡政之和张季鸾就一起找上他。
张季鸾说:“我们刚刚收到警告,北平方面勒令《大公报》淡化万县惨案,报道言辞不得过于激烈。好像直隶地区所有报馆,都收到了这条电令。”
“社长,你说怎么办吧。”胡政之看着周赫煊。
周赫煊反问:“你们的意见呢?”
张季鸾说:“该如何报道,就如何报道。不党、不私、不卖、不盲,这八个字不能丢了。”
周赫煊仔细考虑着其中得失,最终咬牙说:“报!”
胡政之和张季鸾相视一笑,前者说道:“这次的社论我来写,尽量含蓄一些,但事实必须讲清楚。”
想要在民国办报纸,骨气和圆滑都得具备。胡政之不会傻到故意激怒军阀和洋人,但关键时候还得坚持底线,这才是《大公报》真正的办报方针。
上次周赫煊说的那个深度报道,各地军阀近年来的军费开支,胡政之早就收集齐了。但此时正值北伐军接连大捷,他选择暂且按住不发,因为一旦这种呼吁和平的文章写出来,等于变相在帮吴佩孚说话。
真正的报道时机,是在南北军队僵持不下的时候。
打发走胡、张二人,周赫煊坐在办公室里唉声叹气,他发现自己不管怎么做,对中国的糟糕局面都无济于事。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
周赫煊没好气道:“请进!”
一个年轻人推门而入,恭敬道:“周先生你好,我是来送请帖的。”
周赫煊打开帖子,却是张学良以前的副官、如今《北洋画报》的社长冯武越,邀请他周末参加舞会。
“劳烦通知冯社长,我到时会去的。”
周赫煊感觉很讽刺,如今全国老百姓都在抗议列强,有钱人家的舞会却还照开不误。而他周赫煊,也是那“不知亡国恨”中的一员。
……
褚府。
褚玉凤歪趟在榻上,抽着大烟问:“都半个月了,还没找到机会?”
杜笑山苦着脸说:“那姓周的太鸡贼,平时都待在租界不出来。今天倒是去了东郊,但随行的还有张学良和冯庸,这事不好办啊。”
褚玉凤满不在乎道:“他不出租界,那俺们就在租界下手。”
“可不行!”
杜笑山连忙劝阻:“二爷,在租界动火器是大忌,一不小心就会引来洋人干涉。”
“你呀,就是胆子太小,”褚玉凤笑道,“找个枪手,躲在人群里放枪,打完枪子儿就跑,洋人能查得出来?”
“这……”杜笑山欲言又止。他真不想管这事,好歹周赫煊是张学良的人,而且还是个知名大学者,万一出了纰漏,就得轮到他杜笑山来背黑锅。
褚玉凤面色狰狞道:“你是天津的地头蛇,去给俺物色一个不要命的枪手。给他1000大洋,务必把周赫煊的脑袋提来。这是军令,不得违抗!”
“好……好吧。”杜笑山勉强答应,心里已经把褚玉凤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
别看褚玉凤在天津城横行无忌,其实还是个怂货。他根本不敢在租界杀人,就连请枪手都委托杜笑山,以后出事可以推得一干二净。
杜笑山当然不是傻瓜,凭白给人当枪使。他回到家中左思右想,唤来心腹说:“你去给周赫煊传句话,让他出门小心,谨防刺客。”
071【狗血】
周赫煊很快就收到杜笑山的提醒,那天他出门上班,突然迎面走来个人,没头没尾地说:“先生出门小心,谨防刺客!”
自穿越以来,要说周赫煊得罪过的人,也就溥仪和褚玉凤。
就溥仪那软弱性格,是绝对干不出刺杀这种事的。那就只剩下褚玉凤了,周赫煊感觉如芒在背,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对。他也不敢再让孙家兄弟轮换着去李公馆练武了,每天出门必然带在身边,好歹能增添些安全感。
但天底下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周赫煊琢磨着要解决这个隐患,而不是被动等待杀手出现。
按照历史轨迹,褚玉璞和褚玉凤还能风光一两年,真要铁了心杀周赫煊,足够他死上好几次!
好在租界足够安全,就算安排刺客,那也得谋划很久。
周末。
周赫煊换好衣服,在楼上窗户观察许久,才带着孙家兄弟出门。
他叫了三辆黄包车,孙永振在前,孙永浩在后,自己乘坐中间那辆,对车夫说:“往北,去博目哩道!”
车夫讶然回头:“先生,博目哩道在南边。”
“我喜欢绕路看风景。”周赫煊懒得解释。
“好嘞,先生坐好!”三位车夫大喜,绕路跑他们赚得更多,巴不得能绕一整天。
每次出门都变着法子绕路,自然是为了防止有人埋伏。
周赫煊暗自吐槽:妈蛋,真是日了狗了。出门参加个舞会,都搞得跟地下党接头一样!
博目哩道在英租界最南边,也就是后世天津的彰德道。半个小时的路程,兜圈子足足花了两个钟头时间,黄包车才终于在冯公馆门口停下。
冯武越留洋学的是航空和无线电,他回国后便担任张学良秘书,还协助过冯庸组建东北空军。
去年受郭松龄倒戈影响,张学良身边的很多亲信都被调任,冯武越也是那个时候辞职的。他今年初在《益世报》任职,后来张学良又联系到他,出钱让冯武越创办《北洋画报》。
以冯武越自身的职务,暂时还没能力在天津租界买房子。但他同时还是赵庆华的女婿,赵四小姐的大姐夫,老丈人家可有钱得很。
周赫煊入府时,舞会已经快开始了。
冯武越带着妻子过来迎接道:“周先生来啦,这是内人绛雪。”
“冯夫人你好!”周赫煊微笑道。
“周先生好,久仰大名。”赵绛雪颔首施礼。
赵庆华一共四个女儿,芳名分别叫绛雪、紫霜、缣云和绮霞(赵一荻),貌似她们今天都来了。
周赫煊被带到大厅,冯武越给他逐一介绍:“这是三弟燕生,还有他的未婚妻吴婧。”
“赵公子你好,”周赫煊和赵燕生握手认识,又对吴婧说,“吴小姐,咱们又见面了。”
“是啊,真巧。”吴婧笑道。她的出身也不简单,是天津首富吴调卿的孙女、中国首家银行创办者严筱舫的外孙女。
冯武越又介绍三位美女说:“这是二妹紫霜,三妹缣云,四妹绮霞。”
周赫煊与她们分别握手,注意力集中到赵四小姐身上。赵绮霞如今才14岁,她好像是明年初遇到张学良的,那也才15岁啊,少帅居然忍心向一个小姑娘下手。
除了赵家人,陆静嫣和徐子权这对小情侣也在,他们跟周赫煊比较熟,见面后聊得颇为愉快。另外还有一些青年男女,都是冯武越夫妇的朋友,亦或是天津富豪名流家的公子千金。
今晚属于年轻人的舞会,连年龄超过30岁的都没有。
冯庸最后带着一位美女出场,哈哈笑道:“武越,你们不等我就开始了啊,办事不地道!”
冯武越和冯庸是朋友,握手问:“五爷,这位小姐是?”
冯庸立即介绍说,“这位是张乐怡张小姐,她父亲跟我家老头子在谈生意。听说我要来参加舞会,老头子就让我把张小姐也带来。”
冯庸的父亲冯德麟跟张作霖是拜把兄弟,冯张二人当年在东北明争暗斗,最后张作霖胜出,冯德麟无奈宣布下野。虽然不当军阀了,但冯德麟做生意却吃得开,借着张作霖的关系,经营出偌大家业。
今年张作霖占领直隶地区,冯德麟也跟着搬到天津,把生意从东北做到天津来。
至于张乐怡,乃是南方富商张谋之的千金。她也是新式女子,读过书、会英文,如今跟在父亲身边做翻译,协助打理家族生意。
“张小姐,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冯庸拉着周赫煊说,“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周赫煊,《大国崛起》的作者,当下中国最权威的世界史专家。”
张乐怡好奇地打量着周赫煊,伸出小手笑道:“周先生你好。”
“你好!”周赫煊忍不住多看了她几眼,心中狂呼:我靠,这个妞至少95分!
冯庸凑到周赫煊耳边,贼兮兮地笑道:“赫煊,该出手时就出手,趁早拿下。这个张小姐不简单,年龄还不到20岁,做起生意来有模有样,是个贤内助。要不是我早结婚了,肯定也要放手去追求。”
“管好你自己吧。”周赫煊好笑道。他其实已经有些动心了,一来张乐怡长得漂亮,二来家世也不错,三来还会打理生意,放在后世绝对的白富美兼女强人。
舞会正式开始,周赫煊居然成为今天最耀眼的人物,不管已婚未婚,女孩子们都围着他打转。
知名才子嘛,而且长得还挺帅,总是受女人青睐的。
跟梁启超、梁簌溟等人不一样,这些女人不聊《大国崛起》,反而更喜欢周赫煊的诗才,不断询问他那首《见与不见》是写给谁的。
周赫煊只能瞎编爱情故事,把各种韩剧狗血段子全都凑一起:“那是三年前的一个傍晚,璐璐偎在我怀里,我们坐在塞纳河边一起看夕阳。巴黎的城市上空,晚霞漫天,景色格外美丽,但这种美丽却只能是凄美。她得了绝症,医生说最多能活半年。她是个理想主义者,不愿让我见到她枯槁的病容,要把最美的样子留在我记忆中。那晚回家,她便躺在浴缸中割腕自杀了,走得安静而祥和。”
所以说女人喜欢看韩剧呢,穷人小子爱上富家千金,再来一段旷世三角恋,接着各种美丽误会,最后以绝症落幕。等周赫煊把故事讲完,在场的美女们已经感动得哭了。
这就是情诗《见与不见》的创作背景。
老板,再来三斤狗血!
072【讲故事】
一直到跳舞时间,周赫煊终于从花丛中抽身。他婉拒了几位女子的邀舞,走到冯庸身边说:“五爷,过来一下。”
“怎么了?”冯庸正准备跟一位富豪千金跳舞,听到这话立即放开少女。
两人走到角落里,周赫煊低声说:“有人要杀我。”
“谁?”冯庸沉声问。
“是褚玉凤,”周赫煊把那天营救孟小冬的事说了一遍,“星期三有人给我报信,让我出门小心,谨防刺客。”
冯庸皱眉道:“那这事就难办了。”
褚玉璞如今是直隶督军,手里握着重兵,就算张作霖都要给他几分面子。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绝对不能动褚玉璞的亲兄弟,最多找到理由打他一顿。
即便弄死了褚玉凤,褚玉璞也不会善罢甘休,到那时周赫煊更加危险。
周赫煊道:“我有个法子,可以暂时缓解一下,但需要五爷帮忙配合。”
“什么法子?”冯庸问。
“褚玉凤的刺杀就像一颗延时炸弹,我想将它提前引爆,”周赫煊凑到冯庸耳边私语道,“英国医生雅各布海曼在租界极有声望,我可以约他一起去打马球。然后半路上安排枪手,瞄准海曼身上的非致命部位开枪。”
冯庸惊道:“你想祸水东引?这要是办砸了可危险得很。”
周赫煊说:“所以得找一个神枪手,埋伏在楼上用步枪射击,这样才打得更准。枪要用褚玉凤部下惯使的枪,枪手在射击后立即逃走,但要留下一张我的照片。”
冯庸终于听明白了,奸笑道:“你小子够损啊!通过照片和子弹,就能把褚玉凤定为幕后凶手嫌疑人,再借助英国人施压,估计褚玉凤两三年内都不敢再搞暗杀。”
周赫煊笑道:“这事还得五爷帮忙才行,我可不认识什么神枪手。”
“放心吧,包在我身上,”冯庸拍胸脯道,“咱们再仔细谋划一下,把事情办得更稳妥些。”
敲定阴谋诡计,周赫煊心情大爽,朝几位没有跳舞的美女走去,笑道:“小姐们,怎么都坐在这里啊?音乐动人,应该去展现一下你们曼妙的舞姿。”
赵缣云道:“我们都没去过南方,正在听张小姐讲金陵和上海的趣事呢。”
“是啊,张姐姐讲得可有意思了,”赵绮霞兴奋地说,“她还跟杨耐梅一起吃过饭,有杨耐梅的签名照片。”
如今胡蝶还是个小演员,阮玲玉才刚刚考入电影公司,二女都名声不显。杨耐梅算得上此时中国最红的女星,特别是她主演的《玉梨魂》,这两年火遍大江南北。
《玉梨魂》的原著小说创作于民国初年,其作者徐枕亚更是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开派祖师。小说销量高达数十万册,甚至卖到新加坡等南洋地区,情节内容无非才子佳人,深受广大闺中少女的喜爱。
周赫煊听赵四小姐一说,瞬间明白她们正在聊电影明星。果然这种事情不分时代,女人都对八卦新闻情有独钟。
一个姓詹的富家千金问道:“周先生游历西洋各国,最喜欢的是哪位外国明星呢?”
“我喜欢葛丽泰嘉宝。”周赫煊说。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