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姨太太们带着女儿到江边迎接,崔慧指挥挑夫帮忙运行李,引来江上的渔民驱船远远围观。
几个劳作一整天的渔民,划船靠在岸边,抽着叶子烟聊得起劲:
“这又是哪个大人物?”
“你还不晓得啊?看到门口的字没有,周公馆!”
“梅老坎你又吹牛,你书都没读过,认得到铲铲的字。”
“我听学校的先生说的,这地儿是周赫煊的公馆,人家在西洋拿了大奖,是中国最厉害的文化人。”
“跟刘神仙斗法的周赫煊?”
“咋个不是他嘛。你听说没得,刘神仙跟刘司令闹翻了,现在被到处贴告示通缉。为啥子刘神仙要跟刘司令闹翻?就是因为周赫煊要来重庆了,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四川容不下两个神仙!”
“啷个厉害呀!”
“嗨呀,何止厉害。我听说英国那边的委员长,儿子生病了都要请周赫煊施法驱邪。人家出门都是坐飞机的,从中国一哈子飞到英国,穿起道袍就开整。”
“放屁,周赫煊是神仙下凡,他出门骑的是白鹤儿,还用得着坐飞机?”
“那他咋个回家还要坐船?”
“搬家带的东西太多嘛,白鹤都驮不起。”
“有道理。”
745【周大头】
清晨。
嘉陵江面还漂浮着雾气,朝阳被折射出氤氲红光,四野里一片安详与寂静。
小灵均拎着竹制鱼篓,迈着步子朝江边飞快奔跑。山城的坡路极其陡峭,更何况下边就是大江,吓得孟小冬连忙追赶大喊:“慢点,慢点,别掉水里去了!”
“妈妈你快点,今天我要钓好多大鱼!”小灵均回头咯咯直笑。
周赫煊牵着儿子维烈的手,怀里还抱着小女儿纯熙,费雯丽拿着几根鱼竿亦步亦趋跟在身后。再后边就是廖雅泉了,她负责照看硕明和扬两个调皮鬼。
至于张乐怡和崔慧,两个女人还在家里忙活,没功夫跑来江边凑热闹。
一家人来到私人简易码头,小灵均把鱼篓放下,举着鱼竿焦急地喊:“爸爸,快给我挂蚯蚓,我要钓好多大鱼。”
“把瑞芭给我吧。”费雯丽伸出双手说。
瑞芭是小女儿周纯熙的英文名丽贝卡的昵称,小家伙刚满两周岁,生得粉雕玉彻,特别是一双湛蓝的眼睛极为迷人。
跟姐姐周灵均的活泼比起来,周纯熙显得极为安静内向。自从她会走路以后,便成为姐姐的小跟班,小灵均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也不怎么说话,就像条小尾巴一样跟着。
周赫煊把小女儿交给费雯丽,笑嘻嘻的帮大女儿挂鱼饵。周硕明和周扬则在旁打闹,这兄弟俩是一对冤家,天天都要因为各种原因打架,廖雅泉的儿子扬往往是被打哭的那个。
众人就这么坐在小马扎上,靠着江水开始惬意垂钓。
费雯丽的心思都放在女儿丽贝卡身上,根本不看水中浮标。过几天周赫煊就要去德国看奥运会,她也准备带女儿回英国,欧尼斯想外孙女已经想疯了。
再之后嘛,费雯丽决定去好莱坞拍电影,《乱世佳人》电影版已经立项了,周赫煊钦定费雯丽为女主角。
瞎子阿炳也被老婆扶着来到江边,他是来吹笛子助兴的。清晨、朝阳、江水、垂钓、笛声……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很有田园山水画的意境,至少周赫煊是这么认为的。
悠扬的笛声响起,小灵均盯着浮标颇为急躁,时不时就要拉杆看看鱼饵,不停地问:“爸爸,怎么还没有鱼啊?”
小维烈就要稳重得多,眼睛看着浮标眨也不眨,耐心十足,属于天生的垂钓者。
江面上划来几条渔船,嘉陵江的渔民已经劳作多时了。他们驾的是一种乌篷船,跟鲁迅笔下的乌篷船有所差异,篷更矮一些,由两支木桨摇动划行。
“稀罕呢,周神仙也钓鱼!”一个渔民笑道。
那个叫梅老坎的渔民鄙视道:“啷个子钓鱼,钓得起来个铲铲。”
旁人笑哈哈地说:“说不定周神仙有仙法,一杆钓起来七八条。”
梅老坎却看不下去了,划船来到岸边,提醒道:“周先生,你这样是钓不起来鱼的。”
“那该怎么钓?”周赫煊好奇发问。
梅老坎解释说:“大热天早晨钓鱼,要在浅水区钓,码头这边水太深了。早晨的鱼容易受惊吓,不要投饵撒窝子,也不要大声说话,稍微有响动,鱼就要被吓走。你这边又是吹笛子,又是打哈哈,有鱼都被你吓跑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周赫煊总算体会到孔夫子当年的感受,诚恳地说:“多谢老哥提醒,想不到钓鱼也有这么多门道。”
“门道多得很,”梅老坎得意地说,“要看水流水速,要看水深水钱。天气不一样,冷热不一样,时间不一样,钓鱼的手段就不一样。这大热天早晨钓鱼,鱼已经闷坏了,也饿坏了,喜欢跑到浅水区透气,见到吃的就咬钩。你该找一个浅水区,把钩子放浅点,不要大声说话,一会儿就是一条,好钓得很。”
“这样啊,”周赫煊笑道,“不如你来教我们钓鱼吧。”
梅老坎连连摇头:“我没得时间,打渔要紧,屋头婆娘娃儿要吃饭。”
周赫煊说:“我出五块钱,请你当一天老师。”
“五块钱啊,要得要得。”梅老坎欢喜得脸色胀红。
其他渔民一听,顿时后悔不已,恨不得取而代之,唉声叹气道:“梅老坎今天是发了。”
“周神仙出手大方呢,好阔气。”
“老子刚才咋个不过去嘛,那五块钱不就是我的。”
“……”
周赫煊笑着招手道:“每人都有,把船全开过来!”
这可把渔民们乐坏了,疯狂地朝着码头划桨,齐刷刷靠岸等待命令。
周赫煊怕小孩子出意外,在每人的腰上都系了一条绳子,若是落水直接拉绳子即可救起。
五六艘渔船就这么浩浩荡荡杀出,寻了几处浅水地方,由渔民们教导着甩杆抛饵,再手把手教导如何拉竿。
很快就有鱼儿上钩,小维烈学得最快,20分钟不到,他就钓起来三条鱼。小灵均那边却很不顺利,除了渔民帮忙钓起一条,她自己没有任何收获。
足足过了40分钟,小灵均终于开张了,捧着一条两指宽的小鱼,欢喜得蹦跳大喊:“爸爸,妈妈,姨姨,弟弟,妹妹……你们快看,我钓起来一条好大的鱼!”
狭窄的渔船被蹦得直晃悠,吓得渔民慌忙按住小灵均的肩头。没办法,得换地方了,这处的鱼已经被她吓跑。
直到中午时分,众人收获满满,加起来起码钓了七八斤,乐哉哉的乘船返回码头。
小灵均单独把自己钓的鱼分出来,说是要拿回家养着,不准任何人杀来吃。周赫煊不得不在院里挖了个小鱼池,人家养金鱼,他们家养的是江鱼。
渔民们则感觉非常无语,夏天的早晨正是打渔的好时刻,他们十几网下去就能捕获这么多。遇到运气好到爆棚,一网撒出就有两三斤渔获。
现在周赫煊掏了二三十块钱,瞎折腾整整一个上午,居然还表现得那么开心。
渔民们完全无法理解,因为30元钱可以在重庆买800斤鱼……
果然是周神仙,跟普通人想的就是不一样。
那些渔民晚上回到家中,立即绘声绘色的开始讲故事,故事当中,周神仙往往以冤大头的面目出现。
没几天功夫,关于周家的各种传闻,就成了李子坝当地居民的趣谈。还不时有人跑来推销鸡蛋、鸭蛋什么的,反正周神仙的神秘光环渐渐散去,当地人已经开始接纳了他们。
746【访客盈门】
北方的朋友很难想象,重庆是一座怎样的立体城市。
你如果在重庆完全靠导航开车,那么恭喜,志玲姐姐提醒已经到达的时候,你可能距离目的地还有垂直500米的距离。
1936年的重庆交通虽然还没那么复杂,但实际上让人更为头疼,各种爬坡上坎走得你怀疑人生。
你如果找当地人问路:“请问一下,某某街怎么走?”
热心的当地人回答:“近得很嘛,爬完这个坡就到了。”
半个小时以后,你还在爬坡的途中……
周公馆所在的李子坝,就是后世有条地铁线从半空中的八楼穿墙而过那里,想必很多朋友都看过那张照片。
此时的李子坝,严格来说并不算重庆市区,只有一条老街还算繁华,周边散落着各种村野民居。
但这边的风水还不错,四川王刘湘的公馆就在此地,距离周赫煊家只有两公里远。重庆警备司令、新编第二十五师师长李根固的公馆,也正在建设当中,很快就要跟周赫煊做邻居了。
李子坝通往重庆市区,大概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走水路直达朝天门码头;二是走山路前往两路口。
想坐汽车进城?
那是不可能的,至少现在还不可能。
20年代的重庆就更加落后,多亏了刘湘的头号心腹、重庆首任市长潘文华。在潘文华的任期内,他将重庆市区面积直接扩大了一倍,此前通远门外和上清寺一带都是乱坟荒地。
范哈儿从自己的范庄出发,先是坐滑竿前往七星岗,再改乘汽车直奔两路口,接着又换成滑竿翻山越岭嗯,范师长要去拜访周赫煊,这一路上够折腾的。
逶迤陡峭的山路上,远远又来了一队人马,两厢撞见,皆停下来拱手问候。
“,李市长,今天还巧啊,在这里碰头了。”范哈儿笑着打招呼。
来人正是刘湘的前参谋长、重庆第三任市长李宏锟,他也笑道:“是很巧,哪里都能遇到哈兄。”
范哈儿说道:“我要去拜访周先生,李市长到哪里?”
“我们同路。”李宏锟道。
“那正好,你是市长,你走前面。”范哈儿说着就命令随从把山路让出来。
李宏锟也不推辞,心安理得的走前边,懒得再跟范哈儿废话。
两人之间的交流看似融洽,其实都是装出来的。刘湘现在已经统一的四川,发展内政的同时,自然也要清除军中异己,范哈儿就是即将被清除的对象之一。
原因很简单,范哈儿投靠的老大再多都没关系,四川军阀哪个不是如此?偏偏范哈儿半路投靠常凯申,这算是犯了四川军阀界的大忌。
就在上个月,范哈儿的好友谢光星死在麻将桌上,罪名是因拒捕而被当场击毙。谢光星死不死无所谓,问题是刘湘要搞禁毒运动,矛头直指大肆从事鸦片贸易的范哈儿,谢光星的死相当于把范哈儿的财源断了一半。
范哈儿得知消息以后,第一反应是起兵搞事,随即又开始策划暗杀活动,想把刘湘任命的督查专员侯建国(负责禁烟)给干掉。这就是震动四川的“刺侯事件”,等到明年就能暗杀成功,从此之后,但凡到大竹上任的县长和专员,必然先去范哈儿那里拜码头。
作为长期担任刘湘参谋长的李宏锟,自然跟范绍增尿不到一个壶里,两人的性格和理念相差太大了。
就拿对付红军来说,刘帅策动泸州起义失败被捕,李宏锟不但出面做担保,还出钱出人护送刘帅离开重庆。而范哈儿呢,他居然主动跑去攻击长征途中的贺帅,分分钟被打得落花流水,范哈儿抢了老乡一头水牛,骑着牛过河才侥幸逃离战场。
这两位的随行队伍泾渭分明,相隔起码有七八丈远,实在是毫无交流的可能。
又前进了大概十多分钟,前方出现一位拄着木杖的老先生。老先生身着青色长衫,胡须浓密,腋下夹着纸卷悠然而行。
“胡校长且慢走!”李宏锟坐着滑竿追上去喊道。
胡庶华缓慢的回头转身,捋着长胡子笑道:“原来是李市长。”
李宏锟连忙落轿下了滑竿,跟胡庶华一起步行,问道:“胡校长也是去拜访周先生?”
胡庶华解释说:“重庆大学新立了校训,听闻周先生在此定居,我想请他为重庆大学的校训题字。”
胡庶华半辈子都在做校长,包括同济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还有以后的西北联大。其中,湖南大学和重庆大学的校歌,还是胡庶华亲自填词创作的,重庆大学的校训也出自他之手。
李宏锟笑着说:“干脆请周先生去做教授算了,有他在重庆大学坐镇,肯定能吸引来不少学子和老师。”
胡庶华捋着胡子摇头:“周先生常年奔波在外,哪有时间做教授啊,他在北平的课还没上完就跑了,清华历史系学生都在骂娘呢。”
“哈哈哈,骂得好,哪有这样做老师的。”李宏锟大笑。
前面两人聊得起劲,范哈儿在后面却很不自在。他大老粗一个,跟文化人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不像李宏锟还读过黄埔军校。
翻过山头,李宏锟惊讶地说:“咦,那面什么时候多了一条马路?”
“应该是周先生出钱修的吧。”胡庶华猜测道。
其实根本算不上马路,就半山腰辟了一条泥石路,只有四米多宽,勉强能够让汽车通行,连通了周公馆和李子坝老街。这路遇到下雨天就悲剧了,各种泥泞难走,汽车只能被抬着走。
众人来到周公馆的后大门正大门临江,很快就被佣人迎接入内。
到了里头才发现,周家已经有客人了,重庆警备司令李根固正在此做客,他过段时间也要搬来李子坝。
大家见面了又是一阵寒暄,范绍增有些后悔不该来,今天遇到的都是冤家对头。
胡庶华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的说:“周先生,我想聘请你担任重庆大学荣誉教授,月薪100元。每年只需到校做三场学术讲座,一场公开演讲,还请不要推辞。”
既然已经定居重庆,周赫煊也想跟当地搞好关系,他笑道:“月薪一百就不用了,学校经费也不宽裕,象征性的给1元钱足矣。”
“这就是答应了?”胡庶华有些意外,他没想到周赫煊这么好说话。
周赫煊笑道:“胡校长别说我误人子弟就行。”
“周先生谦虚了,”胡庶华拿出几张宣纸,说道,“这是重庆大学新立的校训,还请周先生不吝墨宝。”
周赫煊提起毛笔有些为难,他擅长的是行书,而重大的校训明显用楷书或隶书更适合,行书显得太过轻佻了。琢磨构思一番,周赫煊硬着头皮用行书写下校训: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周赫煊题。
“洒脱而不失稳重,飘逸而不失气度。好字!”胡庶华捋着胡子颔首赞叹。
“见笑了。”周赫煊谦虚了一下,其实心中特别得意,他练字已经快十年了,自信不输给许多民国的书法名家。
747【周议长】
在胡庶华身上,可以看到清末民初的文人缩影,也可以看到那时知识分子追求进步的精神。
胡庶华整整读了30年书
前期十年他读的是四书五经,六岁开蒙,十七岁中秀才,对于乡镇塾师子弟来说已经很难得了。但胡庶华没有选择继续考科举,而是进入湖南私立明德学校,开始学习西方知识。
中间十年他在国内接受新学教育,25岁从京师译学馆肄业(因辛亥革命中断学业),27岁考取德国公费留学生,成为民国初年留学大潮中的一员。
最后十年他在德国接受高等教育,一口气读下来,终于在34岁的时候获冶金博士学位。
回国之后,胡庶华虽然加入了国党,但没有选择成为政府行政官僚。他先是当了各种厂长,比如上海钢铁厂厂长、汉阳兵工厂厂长,还受邀帮助唐生智筹办了汉阳铁厂,期间出版《铁冶金学》、《冶金工程》、《钢铁工业》等专著。
可以说,胡庶华是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
这种学术性的人才显然不适合当官,胡庶华曾历任江苏省教育厅长、中央农民司司长、中央农林司司长等职,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当校长。从此,胡庶华一口气当了五所大学的校长,其中在湖南大学他就前后当了三次。
胡庶华此时在南京政府是有好几个中央委员职务的,他为什么跑来偏远的重庆当校长?
当然是因为受到政治打压。
胡庶华还有个身份是上海救国联合会主席,多次发表通电和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导致他的湖南大学校长干不下去了,只能跑到四川接受刘湘的庇护。
以刘湘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大力发展四川内政的方针,胡庶华一到重庆就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至少四川的兵工厂和钢铁厂,就需要像他这样的学术牛人坐镇。
可以说,刘湘的官邸他都可以随意出入,重庆市长李宏锟只能在他面前执弟子礼。
这从之前李宏锟的反应就能看出来,李宏锟最开始坐的是滑竿,遇到胡庶华后只能落轿一起步行。
文化人遇到枪杆子,可能屁用也没有,但大多时候都会受到枪杆子的尊重。
此时此刻,在周公馆的会客厅里。
重庆警备司令李根固,主动把首席客位让给胡庶华,胡庶华大摇大摆就坐下了,没有半点推辞和心理负担。重庆市长李宏锟只能坐次席,李根固再次之,范哈儿这种杂牌师长乖乖的陪居末位。
虽然大家都有事要跟周赫煊谈,但在胡庶华说完以前,其他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闭嘴。
“胡校长,”周赫煊问道,“我上次来重庆的时候,重大还只有几个预科班,如今学校发展得如何了?”
胡庶华捋着长胡子,有些得意地说:“重大现有文、理、工三大学院,工学院暂时只招预科生,今年暑假过后就将开办本科班。三大学院加上预科,总计有学生400余人,为四川之首!”
胡庶华完全有资格得意,重大工学院虽不是他创办的,但却在他手里蒸蒸日上,请来了不少工科学者前来做教授。只看重大工学院的师资力量,已经可以在整个中国的工学院排进前十。
“想不到重大发展得如此之快,胡校长办校有方啊。”周赫煊顺手就拍了个马屁。
胡庶华乐颠颠地说:“等工学院走上正轨,我还准备在重大筹办商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到那时六科齐备,虽不说超过清华北大和中央大学,但至少也要赶上复旦同济。”
“会有那么一天的。”周赫煊点头道。
重庆大学在抗战期间非常牛,就连中央大学就借居在重大校园当中,可说是大师多如狗,学者满地走。
就跟中央大学和清华北大一样,民国时期的超级大学,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都遭到了分拆。
重大的医学院,后来被并入华西医科大,最终成为川大的一部分;文学院和理学院也被并入川大;铁道工程专业被并入西南交大;商学院被并入西南财大和四川财大;法学院被拆并进了西南政法大学;地质系被拆并进了成都理工大;建筑系被拆并进了重庆建筑大学;体育系和农业系,分别被并入西师和西农,全都成了西南大学的一部分;化工系被并入成都科技大学,后来也成了川大的一部分……
后世的四川、重庆两地,有一半以上的大学,都遗传着民国重大的基因,另外它还有很多专业被拆入贵大、云大、湖大、武大等等。
历史上的重大之所以这么牛逼,全是因为重庆做过战时陪都,来自全国的精英汇聚于此。
胡庶华捋着胡子说:“如今国难当头,华北、华东不足守,四川必为抗战大后方,而重庆又是四川之咽喉所在。重庆大学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迅速扩大学校的力量,以便接纳更多学者和学子。假以时日,中国之希望在四川,重庆大学当为国家复兴培养更多人才。”
“胡校长目光深远,在下佩服!”周赫煊赞誉道。
事实上,到了眼下这等时日,明白人都能看清一些未来局势。去年老蒋视察重庆大学时,就已经说出过类似的话,可见他心里也是有点数的。
又聊了一番教育话题,胡庶华看了李宏锟两年,说道:“我就不多耽搁了,李市长还有正事要办吧?”
“教育也是正事。”李宏锟笑道。
周赫煊问道:“李市长有什么指教?”
“指教不敢当,”李宏锟态度诚恳地说,“李某虽然读过几天书,但读的都是军校,大老粗一个。现在被刘司令任命为市长,属于赶鸭子上架,发起号令来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周先生乃当世大才,既然定居重庆,怎可遗贤于乡野?还请周先生不要推辞,出山担任重庆市议长之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采用的是省、县两级行政制度,只有达到了特定要求才能设市。也有一些地方达到了设市标准,但由于市级机构行政开销太大,依旧为县制,比如苏州县、无锡县、烟台县等等。
而在地方的行政系统当中,采用了党政并行方式,由地方党委和地方政府共同治理。
重庆此时属于四川的省辖市,最高统治机构为市党委和市政府,另外还设有一个“市政参议会”。这属于学习西方民主政治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