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口额至少下降了六分之一。而美国正在讨论对日禁运,这个提案一旦通过,日本的贸易进口量将大大减少,日本人的日子会更加难过。我就来举个例子吧,日本全面侵华只半年时间,政府就开始实施消费品配给。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日本的体量太小了,侵略中国完全属于蛇吞象。它现在把大半资源都投入到军工产业,民用物资本来就不足,还要优先提供给军队。这就导致普通平民根本吃不饱饭,只能饿着肚子来打中国。日本政府还禁止国民互相送礼、禁止举办私人宴会、禁止穿奢华服装,要求国民必须把余钱都存在银行里……现在抗战已经进入相持阶段,日本经济更加难以为继。他们想要走出经济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南下入侵东南亚,但这又要招惹英美等国。所以,我说抗战必胜,日本最多还能坚持几年。”
一个学生问:“日本平民的生活如此困难,他们还会支持政府打侵略战争?”
周赫煊指着自己的脑子说:“日本人被洗脑了,清醒的要么被关押,要么被驱逐,剩下的全是一群疯子。我来举个例子吧,谁知道井上千代子?”
众人摇头,有学生说:“听起来是个日本女人的名字。”
周赫煊点头道:“井上千代子是一个日本女人,她刚刚和丈夫井上清一结婚。九一八爆发以后,井上清一所在的部队要调往中国东北,但井上清一产生了厌战情绪,每天郁郁寡欢不想上战场。你们猜井上千代子是怎么做的?”
“劝丈夫反战?”
“鼓励丈夫打仗?”
“一起移民了吧?”
“……”
学生们纷纷猜测。
周赫煊收敛笑容,正色道:“井上千代子用小刀割开了自己的喉咙,由于自杀技术不熟练,无法立即死去。她躺在丈夫身边默默忍受痛苦,一声不吭直到黎明才死去,鲜血淌满了榻榻米。她在神龛前给丈夫留了一封万言遗书,鼓励丈夫为大日本帝国效力,她不愿成为丈夫的拖累,唯有一死。这个故事,被日本政府大肆宣传,甚至写进了他们的小学课本!”
“难以想象。”
“这女人疯了吧!”
“什么乱七八糟的。”
“日本人都有精神病!”
“……”
学生们听得背心发凉,因为井上千代子的做法太诡异了,完全超出了正常的行为逻辑。
周赫煊继续道:“故事才刚刚开始,井上清一被妻子的死刺激到了,本来不想打仗的他,变成了侵略中国东北的积极分子。他斗志昂扬,凶残嗜血,每到一处都要命令部下虐杀中国平民。七年前的平顶山惨案,有3000多个中国村民被屠杀,罪魁祸首就是这个井上清一!他是大阪人,他祖上历代经商,他本来喜欢享受生活,他不愿参与战争。但日本的军国主义洗脑和妻子的自杀,把他变成了一头野兽。这种野兽在日本数不胜数!你们恐怕还不知道,日本在攻占南京以后实行了大屠杀,30多万中国人被残忍杀害。”
“什么?”
“周先生你说真的?”
学生们震惊莫名。
中国在1938年就有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道,但具体情况如何,死亡人数有多少,这些都没有说得很明白。由于日本经常在中国制造惨案,所以南京大屠杀没有引起广泛关注,直到1943年才开始大范围传播。
周赫煊说:“我和德国的拉贝先生编撰了一本书,如今正在让人翻译成中文,最多下个月就能出版。另外,还有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正在重庆制作胶片拷贝,近日就能在中国的影院播放。南京大屠杀很惨烈,除了国际安全区内的20多万人,整个南京城差不多被日寇屠空了。大家要努力读书,将来把中国建设成发达国家,让这种悲剧不要再重演。”
宿舍里顿时吵闹起来,有的破口大骂,有的闹着要去参军,还有的沉默不语。
西南联大为什么八年时间只毕业了3000多名学生?除了毕业考核严格以外,还因为很多学生中途参军报国去了。这种现象在抗战期间的高校很常见,就连许多老师都参军了,更别说学生,他们的牺牲对国家来说是重大损失。
891【离开】
常说昆明四季如春,但也有缺点,那就是夏天的雨太多了,有时候一下雨就是半个月。
周赫煊好像被困在了昆明,连续三天大雨,根本就没法离开。每天晚上更是忙得不行,因为学生宿舍透风漏雨,经常半夜起来用脸盆接雨水,否则床铺就要闹洪灾。
周赫煊在下雨天也去听了几堂课,那滋味很难受。因为屋顶是铁皮做的,雨点砸下来叮叮当当像个不停,老师们只能大吼着上课。
金岳霖本来说话就小声,有次上课实在吼不出来,讲课内容完全被雨打铁皮声盖住,干脆宣布停课带学生们到屋檐下赏雨。
那天的轰炸损失也统计出来,师范学院被炸毁一栋校舍,幸无人员伤亡。校本部的行政办公楼也被炸塌,说是办公楼,其实也是土墙平房,得等到天晴才能开始组织修复。
校本部还有两个师生受伤,一个学生被炸飞的石子擦到额头当场昏迷,醒来后并无大碍;另一个讲师被埋在土墙下,腿部骨折,差点丧命,如今还躺在医院里慢慢休养。
这种情况已经算好的了,西南联大刚刚成立不久就遭到轰炸。那是日本飞机第一次轰炸昆明,由于城内的防空报警系统不完善,共被炸死扫死两个学生、三个校工和三个教职工家属。
现在不管是拉防空警报的警报员,还是学校的师生家属们,都对空袭习以为常,人员伤亡大大减少。
如此朝不保夕的日子,不但没有把师生们吓退,反而激起他们的爱国热情。全面抗战期间,超过30%的联大学生投笔从戎,还有多名教职工也入伍当兵。
比如大诗人穆旦,此时就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读书,毕业以后留校任教。24岁时,穆旦以大学助教的身份报名参加远征军,历经九死一生才侥幸生还。
周赫煊对此有些羞愧,因为他抄了穆旦的《赞美》,他能做的就是尽量在财物方面帮忙。
来到昆明的第五天,雨停了,周赫煊把梅贻琦约到茶馆见面。
“泡茶馆”和“跑警报”是联大师生的集体记忆,他们不是在茶馆里娱乐,而是去茶馆里做学问搞研究。
西南联大只有图书馆是瓦房,不受下雨的影响。但图书馆空间有限,只能容纳少数人,剩下的就只能去附近茶馆了。茶馆里有电灯,泡一杯茶就能坐大半天,是个读书学习搞研究的好地方。
时间一长,茶馆老板就感觉受不了,有些故意调暗了光线,明摆着不想师生们来蹭位子。
梅贻琦端着茶碗盖撇沫子,问道:“周先生要走了吗?”
“明天就走,”周赫煊拿出一张支票说,“在昆明银行能取100万法币,是拿来给学校修图书馆和校舍的。图书馆太小了,规模应该扩大一些。校舍的铁皮房顶也该换了,全部换成瓦片,至少下雨天能照常上课。这些钱尽快用出去,最好立即找人购买建筑材料,否则再拖下去物价又要涨了。”
这年头是资本家都难受,别看周赫煊在四川开工厂搞房地产大赚钱财,但物价上涨的速度有可能比赚钱速度更快。现在赚几千万感觉好多好多,但再过几年都是废纸,1943年西南联大买一个电表就能花掉15万元。
与其把钱放在银行里贬值,不如把钱用在实处,至少周赫煊心里要好过一些。
当然,还有更稳妥的保值方法,那就是把钱换成黄金或外汇。四大家族带头各种存储外汇,民间人士则挖空心思储备黄金,傻瓜才把不断贬值的法币捏在手里。
梅贻琦拿着支票,感觉心头又暖又酸,他有些哽咽道:“周先生,感谢你对联大所做的一切,我会立即让人购买砖石瓦片。”
周赫煊又拿出一份电报,笑道:“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农学院的师生,已经发来回电,他们昨天就从成都启程了,还带来了美国引进的良种鸡。我只负责出钱,剩下的你们自己接洽解决,开办养鸡场的资金我会陆续汇来。”
“联大师生一定把鸡养好。”梅贻琦说。
民国时期,就属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的农学院最厉害。前者始于清末张之洞,技术底子雄厚;后者就更厉害,各种国外知名农学院前来教学,一些国际友人在抗战期间也没离开中国。
这么说吧,除了部分属于苏联支援以外,新中国的农业技术发展就是靠这两所大学打下基础的这还是在大量顶尖农学家选择前往台湾的情况下。
另外北平农业大学也比较给力,但比起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的农学院还是逊色许多,主要原因是长期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导致师资和生源越来越差。
6月23日,周赫煊离开昆明。
走之前,周赫煊去拜访了龙云的三公子,感谢对方提供香烟等物资,还给龙三公子写了副字以作留念。
7月1日,《今日评论》刊载周赫煊的文章,标题为:《当今学生之任务与期望》。
西南联大虽然被称为民国最穷的学校,但他们在吃不饱饭的情况下,却办出了一本抗战期间影响最大的综合性刊物,那便是钱端升先生创办的《今日评论》。
《今日评论》的创刊目标很明确,那就是为抗战提供服务,投稿者主要为西南大学教授,也有一部分文章的作者来自其他学校。投稿人一个个大名鼎鼎,有:朱自清、罗文赣、杨端六、潘光旦、冯友兰、钱钟书、陈岱孙、史国纲、叶公超、陆侃如、张道行、林徽因、王元照……等等等等。
文章的内容也五花八门,有讨论战局的,有讨论政治的,有讨论经济的,有讨论教育的,有讨论社会秩序的。甚至有人公开宣传共党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让以老蒋为首的中央政府非常不高兴。
正因如此,常凯申对西南联大经常不管不顾,甚至教育部也刻意压着经费不发。而当日寇占领越南以后,中央政府要求西南联大搬迁,西南联大也坚决不肯,因为怕迁到重庆以后失去办学自由。结果是学校早餐都被取消了,学生们有时候一天只能吃一顿饭,身体素质奇差,经常发生上课晕倒的状况。
周赫煊那篇文章发表在《今日评论》以后,立即引起学界的广泛讨论,因为核心观点只有一个:高校学生最好不要参军。
周赫煊希望学生们尽可能的学习知识,在战时大后方多做科学研究,为国家提供先进技术。而且学生们更艰巨的任务在抗战胜利以后,届时中国必然满目疮痍,战后中国的恢复与发展都要依靠这些学生。
有人赞同周赫煊的观点,也有人表示强烈反对,无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那一套。大部分人虽然高喊着抗战必胜,但其实心里都没底儿,恨不得人人都去参军打仗,投笔从戎更是被视为爱国的典型。
所以有学者狠批周赫煊,认为他是在打击学生参军的积极性,这种做法非常要不得。
892【两个逗比】
林国达感觉人生很奇妙,他只是每天问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居然就被周赫煊认为孺子可教,还把他收为亲随弟子兼文学秘书。
在同学们羡慕的眼神当中,林国达跟随周赫煊一起离开西南联大。他对此感到欣喜,同时又万般不舍,但还是下决心走了,毕竟给周赫煊做入室弟子这种机会很难得。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着,林国达忍不住问道:“周先生,你到底看上我哪一点?”
“你的思维很活跃,而且文史功底深厚,适合做史学研究。”周赫煊随口胡诌了一个借口,其实他是不忍心林国达像历史上那样游泳淹死而已。
几天的接触下来,周赫煊对林国达已经很了解了,这家伙就是个不长心眼儿的逗比,留在身边做个开心果还是很有趣儿的。正好于琛在美国那边待产,秘书位子空着,可以让林国达负责处理一些文字工作。
林国达还真信了周赫煊的鬼扯,他笑道:“周先生真是慧眼如炬,竟然能看出我是一个潜在的史学天才。不瞒您说,我八岁就熟读《三国演义》,十五岁看完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可谓是对二十四史了如指掌……”
没等这家伙说完,周赫煊就打断道:“你讲的那些都是小说。”
“是小说啊,但也是历史小说嘛,”林国达笑嘻嘻道,“金岳霖教授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我喜欢读历史小说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我喜欢研究历史,今后再跟着周先生您学习,肯定能够成为出色的历史学家!”
周赫煊无奈摇头:“你高兴就好。”
“我一直都很高兴,”林国达一本正经道,“正所谓乐观使人豁达,豁达者才能安心做学问,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天生做学问的。”
周赫煊突然有些后悔,不该把一个逗比带在身边。
“叭叭叭!”
就在此时,一辆大马力的背驰轿车追上来,跟在周赫煊的车子旁边狂按喇叭。
背驰的车窗降下,龙绳曾探出脑袋喊道:“周兄,我来啦!”
周赫煊顿时头疼欲裂,因为这龙三公子也是个逗比,其嚣张纨绔可与孔二小姐并驾齐驱。重庆中央公园里的那场枪战,双方主角正是龙三公子和孔二小姐,都是一言不合就掏枪对射的主儿。
“停车!”
周赫煊对司机说了一声,问道:“龙公子是来送我去机场的吗?”
龙绳曾下车过来拍车门,指着周赫煊身边的林国达:“你,下来!”
“干嘛?”林国达没好气道。
“给我腾座位啊,快点,快点!”龙绳曾不停催促。
林国达不屑道:“我为什么要把座位让给你?”
“嘿,还讨价还价,”龙绳曾掏出一把纸币,“这些钱够了吧?”
林国达都懒得看钱一眼,问道:“你是来送周先生去机场的?”
龙绳曾说:“我还要跟周兄一起去重庆呢,你管得着吗?”
林国达笑道:“看来你也是周先生的仰慕者,但你刚才的行为,是对周先生大大的不敬!”
“我怎么就不尊敬周兄了?”龙绳曾奇怪道。
林国达气愤道:“我是周先生的亲传入室弟子,你却呼喝我如同仆人,这是对周先生的侮辱!”
龙绳曾挠头道:“这就侮辱了?”
林国达说:“尊师如父,爱徒如子,师徒的关系就像父子。你说对不对?”
“对啊。”龙绳曾道。
林国达又说:“若有一天,某人当着令尊的面,对三公子你呼来喝去,态度极为嚣张跋扈,这是不是对令尊的侮辱?”
龙绳曾基本智商还是有的,已经明白林国达的意思,只好苦笑道:“那好吧,麻烦请你下车,我想单独跟周兄聊聊。”
“这就对了嘛,请人就该有请人的态度,孺子可教也。”林国达笑着把车门打开。
龙绳曾哭笑不得:“若非看在周先生面子上,我当场就要把你枪毙了。”
林国达听了这话,顿时又把车门关上,黑着脸吐出一个字:“滚!”
龙绳曾顿时狂怒,作势拔枪说:“我特么……”
“好啦,”周赫煊出来打圆场,命令朱国桢说,“国祯兄弟,你去坐龙公子的车吧。”
龙绳曾虽然上了车,但心情很不好,横竖看林国达都不顺眼。
汽车继续向机场行驶,周赫煊问:“龙公子怎么想起去重庆?”
“昆明太无聊了,”龙绳曾颇为装逼的说,“我爸任命我为云南汽车工会理事长,让我保障滇缅公路的安全畅通。嘿,这点小事怎么难得住我?把我龙三的名号一亮出去,整个云南的土匪都不敢打滇缅公路的主意。任务太轻松了,交给手下处理即可,这叫杀鸡焉用牛刀!昆明的事不用我操心,我就想去重庆看看。”
这货就是个神经病,堂堂云南王的儿子,居然整天跟江湖匪类搅在一起。十年后解放军进攻云南,龙绳曾虽然宣布起义反正,但却振臂一呼就啸聚七八万土匪搞事。结果嘛,呵呵。
抗战胜利之初,龙绳曾被送往南京读军校,这货不好好学习,居然跑去上海跟杜月笙、黄金荣拜把子。他大哥是老蒋的干儿子,老蒋又跟杜月笙是把兄弟,他跟杜月笙拜把子算什么辈分?
对了,龙绳曾之所以被送去南京读军校,是因为他飙车冲撞了常凯申的卫队……
不过蛇有蛇道、鼠有鼠道,龙绳曾还真为抗战做了贡献。年初的时候滇缅公路正式通车,龙绳曾担任名誉上的车队头领,居然就此慑服宵小,让云南境内的土匪不敢打那些后勤物资的主意。
这货身上一股子草莽气息,更是处处以豪杰自居。前些日子,周赫煊让孙永振带亲笔信过去找他,龙绳曾都没问价钱,立即拍板调运十头大肥猪和若干香烟送到西南联大。
龙三公子如此给面子,不是因为周赫煊学问大,而是老周在江湖上名声响亮津门大侠嘛。
龙绳曾此时穿着一身笔挺军装,翘起二郎腿摇啊摇,抽着雪茄道:“周兄,上回你还没把故事讲完呢,就是你15岁在芝加哥智斗黑手党那个。”
唉,情况是这样的。
大肥猪和香烟的事情,周赫煊承了龙绳曾的情,所以在离开昆明前去拜访了一遭。龙绳曾没把周赫煊送的墨宝当回事,反而拉着他聊洪门青帮,还问起美国那边的江湖事。
周赫煊只能随口乱编,这位公子哥还当真了,竟生出带人去美国打天下建帮会的心思。
周赫煊开始说书了:“提起黑手党啊,在美国是人人痛恨。芝加哥有一个黑手党教父叫维托唐科莱昂,在当地手眼通天,江湖人尊称其为‘教父’……”
893【瞎子】
这是龙绳曾第一次来重庆,他对两江环绕的山城地形颇为稀奇,处处拿来跟昆明做比较。
在船上饱览了一番秀丽风光,龙绳曾问:“周兄,听说重庆的哥老会很厉害,如今总舵主是谁?我一定要去拜个码头。”
周赫煊好笑道:“石孝先,黄埔一期,军统特务。你有兴趣去拜码头吗?”
龙绳曾连连摇头:“那还是算了,我不跟军统的人打交道。”说着,他又皱眉道,“不对啊,军统的人怎么成重庆袍哥会总舵主?”
周赫煊说:“他拉了一票袍哥组建‘国民自强社’,又吸收黄埔将领和军统高层加入,要权有权、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再加上又是四川本地人,自然有无数袍哥愿意跟他混。不过他这个总舵主是自封的,很多传统袍哥不承认。”
“呵呵,跳梁小丑。”龙绳曾不屑道。
周赫煊提醒说:“最好别去招惹。”
“我又不傻,”龙绳曾问道,“重庆哪有大宅子?我想买一栋做公馆。”
“你要在重庆长住?”周赫煊问。
龙绳曾壕气道:“我也不知道住多久,但总得有个落脚地方吧,住得太差有损我龙家的面子。”
周赫煊笑道:“那你得自己挑地方修房子,重庆的住宅供不应求,豪宅别墅早就有主了。我岳父就是做地产的,我可以给你介绍一家建筑公司。”
“那正好,别我给省钱,一定要修得敞亮大气,”龙绳曾突然说,“好像老蒋也住在重庆,就照着老蒋公馆的样子修。”
周赫煊颇为无语道:“只要你有钱,修成皇宫都可以。”
龙绳曾感慨万分:“重庆如今英雄汇聚,草莽遍地,正是好男儿大展拳脚的所在。想我阿爸当年纵横江湖无敌手,单枪匹马挑翻整个山寨,我龙三也不能堕了父亲的威名。等我在重庆落脚之后,就大散英雄帖,搞起一个袍哥组织来!”
周赫煊很想把这个智障儿童一脚踹进长江里,他强忍着翻白眼的冲动说:“哥老会不接纳外地人。”
“强龙不压地头蛇,那是龙还不够强,我龙三还就真就不信那个邪了!”龙绳曾豪气干云。
龙云那是真的厉害,年轻时闯荡江湖,与卢汉、周若蘅并称“昭通三剑客”。他18岁时单枪匹马闯进土匪寨子,击杀匪首‘顺江王’余海山为民除害,也算名副其实的一方豪侠了。这云南王的宝座,也是龙云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如此英雄了得,怎么就生出一个混账儿子?
此时国难当头,若真有雄心壮志,那也是去战场杀敌建功,哪有整天想着当土匪混混头子的?
周赫煊无法理解龙绳曾的远大理想,也不想跟这家伙过多接触,等船到家立即抱拳道:“龙公子,告辞了!”
龙绳曾指着周公馆说:“那就是你的房子啊?行,我改天再来玩。”
还真不把自己当外人……
周赫煊带着弟子和随从登岸,龙绳曾则带着跟班前往朝天门码头。他要住重庆最高档的饭店,再花一两个月玩遍重庆的娱乐场所,顺便再交一些狐朋狗友,这就是龙三公子来重庆的真正目的玩儿。
林国达爬到半坡,仰望着周公馆说:“周先生,这宅子挺阔气,比我家的房子还大。”
“以后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