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德国对伦敦的连番轰炸,市区已经变成了月球表面,坑多得短时间内根本填不完,而且经常是一坑未填一坑又生。相比而言,在弹坑周围栽花反而要轻松许多,不得不说英国佬还是很有情趣的。
萧乾继续说着他在伦敦见到的趣闻:“上周,德国飞机接连撒了三天劝降传单,你们猜英国人是怎么处理的?”
“烧掉?”马珏问。
萧乾笑道:“伦敦红十字会把传单收集起来,拿到市区兜售,一便士一张。英国人居然排队来买,把劝降传单当笑话看,而卖传单所得的钱全部捐给了军队。”
马珏乐不可支:“这倒是个好办法。”
周赫煊则听得颇为感慨,因为重庆也经常有日军空投传单,那些传单大部分都被政府集中销毁了,似乎怕老百姓捡到传单会真的投降一样。
伦敦和重庆两座城市虽然都遭遇大轰炸,但民间气氛有着显著不同,重庆那边更多出了一种绝望和麻木。
麻木在公务人员那里最为明显,周赫煊甚至亲眼看见,搬尸队从废墟里挖出还未断气的老百姓,直接当尸体一样拖来拖去,甚至往路边不知轻重的随便乱扔。而旁人对此虽然心有不忍,但却视若无睹,因为重伤者等于死亡,没有那么多药品来救治。
不管能不能救,它反映出一种对生命的不尊重,缺乏最基本的人道关怀。
或许有人命硬,不靠药物自己也能活下来呢,搬尸队的粗**作能直接把活人给搬死!
萧乾继续说道:“英国人在被大轰炸之后,反而变得更友善了。我有个邻居以前总板着脸,似乎看不起中国人,但现在我每次出门,他都会对我说早上好。我去餐厅吃饭,英国侍者也经常会说:先生,请享受你的饭菜,德国佬不能抢走我们的食物。”
周赫煊道:“当战争来临,总会带来凝聚力。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或许平时各自有小算盘,但关键时刻还是会选择团结的。就像一群有小矛盾的人去郊游,半路上突然遇到野兽,那些人肯定会选择合作把野兽赶跑。这跟国民素质无关,只是人类的本性而已。”
萧乾说:“但我确实感受到了,英国人的素质普遍比中国人高。”
“仓廪足而知礼仪,无非是英国更富有,百姓能够填饱肚子而已,”周赫煊说着又想起重庆的搬尸队,补了一句,“当然,文化教育也有很大的影响。”
949【牛津讲座】
周赫煊坐着火车直奔牛津,下一站是剑桥,因为剑桥大学也给了他一个文学博士头衔。
这两座大学被一条铁路连通,该路段叫做“大学线”,中途会经过布莱切利站,图灵如今就在布莱切利园里破译密码。
周赫煊来到牛津大学的当晚,校长亲自为他举行了迎接晚宴。第二天上午,正式颁发荣誉博士证书和荣誉教授聘书,并希望周赫煊能留下来担任牛津大学的汉学教授。
说实话,牛津大学的汉学专业此时很糟糕,从1939年正式设立汉学到1949年,十年时间内只毕业了可怜的5个学生。
这个汉学教授的职务,本来是邀请陈寅恪的,但陈寅恪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行。
不过牛津大学对汉学显然非常重视,专门拨庚款来支付汉学教授的薪水,并在去年单独创立“汉学科”,毕业之后可以获得牛津大学的学士文凭。
可惜,英国学生很少有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报名者寥寥,就算有兴趣也只当成选修科目。
由于陈寅恪没来,如今汉学教授的位置暂时空缺着,由中国哲学和宗教讲师修中诚代理主持。周赫煊勉为其难的答应做汉学客座教授,并在受聘的第二天就开始讲课。
真正属于本专业的学生只有3个,听说去年本来是有7个的,学生们实在受不了就跑了。不过好在周赫煊名气大,讲座的时候足足来了200多人,甚至一些教授也很给面子的来捧场。
修中诚是一个身材瘦高的老头儿,他能说非常流利的中文。作为本次讲座的主持人,他走上讲台笑道:“今天我真的很高兴,汉学科课堂上的学生,终于突破了个位数。”
“哈哈哈……”台下一阵轻笑。
修中诚继续道:“中国文化是神秘的,中文是伟大的,只要你沉浸下去研究就能发现。我希望将来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汉学,让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好了,我就不再废话了,让我们把讲台交给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查尔斯周!”
一阵掌声当中,周赫煊来到讲台上,他说:“非常高兴,能够接受牛津大学的聘请。就学问而言,我连牛津大学的新生都不如,因为我不懂拉丁文,考牛津大学是肯定考不上的。”
前来听讲座的教授和学生又爆发出笑声,因为周赫煊说了一个让他们发笑的梗。此时想要考取牛津大学,就必须懂拉丁文,比如钱钟书就百分之百懂拉丁文,否则他不可能被牛津大学录取。
许多牛津学生对此深恶痛绝,特别是那些理工科专业的,他们不止一次提出要取消拉丁文考试。周赫煊刚才说的那句玩笑话,被师生们当成了吐槽,就像吐槽中国的汉语言专业必须学英语一样。
周赫煊东拉西扯的开了几个玩笑,终于说到正题:
“许多西方人无法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也无法理解中国人的道德与审美。想要弄懂这个话题,就必须从根源上去寻找原因。西方文化道德观念的源头在哪里?在古希腊哲学和《圣经》。而中国文化道德观念的源头在哪里呢?在《易经》。”
“远在几千年钱的夏王朝,中国就出现最早的《易经》,叫做《连山》,后来商王朝又有了《归藏》。但这两部《易经》都失传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周王朝的《周易》。就像西方的《圣经》一样,不是出自某个人之手,而是数代人的不断增补总结。中国从夏王朝到周王朝,上千年时间是有文化延续的,《易经》的成型我认为也经历了上千年时间。”
“什么是易?易者象也。《易经》在上千年的演化当中,把万事万物都归纳成‘象’。‘圣人立象以尽意’,这句话就道出了中国为什么不能发展出现代科学的原因。中国的圣人,也即学者,崇尚‘立象’,也就是所谓的归纳法。太阳、白天、男人、刚健……这些被归纳为阳属性,可以通通纳入阴阳五行的范畴,以此来解释世界规律,也就是‘尽意’。”
“圣人立象以尽意,这句话在我看来,就是中国人喜欢总结表象,而不注重其中的抽象定理。中国人喜欢做归纳法,而西方人愿意做推演法,这就是东西方的根本区别。”
“所以在中国人的归纳法中,天的规律,地的规律,人的规律,都是同一回事,我们把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等同了,并且由此形成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有个很著名的典故叫王阳明格竹子,王阳明观察竹子,并非研究竹子的生长规律,而是想从竹子身上误到做人的道理。这显然跟科学背道而驰。”
“《易经》不仅影响中国人对科学的认知,也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和审美……”
周赫煊洋洋洒洒说了两个小时,汉学家修中诚听得如痴如醉,但其他师生就有些懵逼了,他们大多数连《易经》是啥都搞不清楚。不过效果还是有的,至少一趟讲座听下来,这些英国人对中国有了更深的了解。
到了自由提问时间,突然有位教授举手道:“周先生,我非常喜欢读你的《神女》,并对中国的神话和宗教很感兴趣。《神女》里面的中国人,既拜道家的神,也拜佛教的神,甚至生了病连耶稣也拜。你们中国人有真正笃信的宗教吗?”
周赫煊感觉这人有点面熟,问道:“请问这位先生的姓名。”
那教授说:“我是彭布罗克学院的盎格鲁萨克逊语教授,约翰罗纳德托尔金。”
周赫煊忍住翻白眼的冲动:“你好,托尔金先生,我读过你的《霍比特人》,写得非常有意思。”
托尔金说:“我正在写《霍比特人》的续集。”
《霍比特人》的续集就是《魔戒》,托尔金已经写了好几年了。
1937年,托尔金给出版商写信说:“我已经在写《新霍比特人》故事的第一章。”
1938年,托尔金终于写完第三章。
1939年初,托尔金给出版商写信说:“保证今年6月中旬可以写完。”
1939年底,托尔金又写信给出版商:“因整理园子受伤,故事越写越长,可能会拖到明年春天。”
1940年3月,托尔金面对出版商催稿,写信道:“因家里水管爆了,两口子身体不好,研究工作太费心思了,还没写完真不好意思啊。”
此时此刻,《魔戒》已经彻底停笔,原因估计是托尔金心情不好,更有可能是拖延癌到了晚期。
相比而言,周赫煊连载《银河英雄传说》的速度已经够快了。
950【教皇周赫煊】
面对托尔金的疑问,周赫煊说:“中国当然有虔诚的教徒,但或许是受多神教的影响,佛教徒很有可能见到道教的神仙也会顺手拜拜,至少也会表示出最基本的尊敬。”
托尔金评价说:“很世俗的信仰观。”
周赫煊笑道:“是的,很世俗。不管是一神教还是多神教,世界上大部分的神都是天生的。一神教且不说了,上帝创造世界。我们来看埃及神话、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这些都是多神系统,但神灵要么自然诞生,要么是父神的后代。而中国就不一样,我们的凡人也能成神,而且大部分神都是凡人修成的。”
托尔金似乎对此很感兴趣:“能详细说一说吗?”
周赫煊说:“道教的最高神灵是玉皇大帝,关于玉皇大帝的来历有很多说法,但基本情况都是相同的。玉皇大帝在成神以前,是妙乐国的王子,他舍弃王位,学道修真,救济万民,历经亿万劫而成至高神灵。更典型的例子要数关帝君,对汉学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关帝君是中国东汉王朝的一个将军,由于他忠诚、勇敢、正直,死后就变成了神灵。”
“也就是说,凡人可以通过努力而成神,”突然有人问,“这跟北欧神话里的英灵有什么区别?”
周赫煊笑道:“请问这位先生是?”
那人说:“我叫克莱夫斯特普尔斯刘易斯。”
好吧,这家伙也是个大佬,而且还是托尔金的好基友。
刘易斯本来是个无神论者,前些年受托尔金的影响变成基督徒,只不过前者入的是圣公会,而后者入的是天主教。他们的文学作品当中,都有着浓厚的基督教思想,平时没有少研究神学。
周赫煊说:“中国由凡人修成的神灵,自然跟北欧的英灵不一样。勇士必须笃信神灵,并且在战死之后,才能被接引入英灵殿,他们存在的目的只是帮助神灵战斗。而中国则不需要笃信哪位神灵,也并不强求是勇士。他们有可能是普通的绅士,因为品德高尚,受人尊敬,死后则可成为一方神明。中国古代有很多城隍庙,庙里供奉的城隍神大部分就是这么来的。”
刘易斯皱眉道:“你们中国人不觉得这是对神的亵渎吗?”
“当然不会,”周赫煊笑着说,“我们尊重一切神灵,即便不信任何宗教,但大部分中国人都保持着对神灵的敬畏。甚至于佛教传到中国以后,佛教的神灵和道教的神灵也能互相交流,有些神灵还在两教当中都有兼职。”
“非常有趣的宗教观和神学观。”托尔金笑着说。
刘易斯问:“那中国人相信神灵创造世界吗?”
周赫煊摇头说:“不,中国人只相信神灵创造人类。至于世界,它原本就是存在的,最初是个如鸡蛋般的混沌宇宙。有一位上古神灵用斧子劈开,轻灵的上升成为天空,浑浊的下降成为大地。这在中国神话传说里面,叫做‘盘古开天地’。”
刘易斯又问:“那周先生觉得世界有没有可能是神创造的?”
周赫煊也不说自己是无神论者,只笑道:“谁说得清呢?或许,世界是由一只面条怪在严重酗酒之后创造的,他是宇宙之中唯一的真神。”
“面条怪?”刘易斯的脸颊抽了抽。
“是的,面条怪,”周赫煊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面条组成的怪物,“我们姑且把它称为‘飞天面条神’,他因为酗酒而稀里糊涂创造宇宙,他是唯一的真神,可以称他为‘煮’。至于这个宗教嘛,可以叫做‘飞天面条神教’,也有着天堂和地狱。天堂中有一座喷发啤酒的火山和满是美女的脱衣舞场,笃信者死后能够升入天堂尽情享受美酒。而不信者死后将要下地狱,地狱里也有火山和脱衣舞场,但火山喷发的是马尿,脱衣舞场里的女人都是性病患者。”
“哈哈哈哈!”
听完周赫煊的叙述,许多浅信者和无神论者哈哈大笑,而像托尔金和刘易斯这样的笃信者则面色古怪。更有些狂信者一脸怒容,只差没有当场和周赫煊真人pk了。
1940年的英国还是比较传统的,但宗教方面却比较开放相对于欧洲大陆而言。
比如刘易斯是基督教的护教学家,还创立了牛津大学的苏格拉底俱乐部,他显然是一个笃信者。但英国最有名的无神论哲学家安东尼福鲁,就是在苏格拉底俱乐部发表《神学与伪造》成名的,这个俱乐部特别喜欢跟无神论者进行友好辩论。
刘易斯听了周赫煊的鬼话,也不气恼,而是笑道:“看来周先生是无神论者,你怎么证明神灵不存在呢?”
周赫煊说:“我来说一个寓言。有两位探险家来到秘密花园,其中一个探险家说,这花园是由园丁建造的。另一个探险家则说,根本没有园丁。两位探险家在花园里日夜观察,并没有发现园丁出现。所以,这意味着什么?”
护教学家是做什么的?
专门为基督教辩护的,他们靠嘴皮子忽悠不信者。
刘易斯这个护教学家精通哲学辩论,他总结道:“在周先生的这个寓言,园丁代表上帝,花园代表世界。园丁没有出现,那么他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就像上帝可有可无的,信则有,不信则无。是这样吗?”
周赫煊笑着说:“可以这么理解。但也可以理解成,神是由人创造的,比如探险家创造了园丁。而同样的,我也可以创造飞天面条神和飞天面条神教。”
一个工科的学生似乎对飞天面条神教感兴趣,举手问:“周先生,我可以申请成为飞天面条神教的信徒吗?”
“哈哈哈哈。”教室里顿时发出爆笑声。
周赫煊点头说:“当然,如果你愿意加入,那么恭喜你,你将是飞面神教的当世圣徒,而我则是飞面神教的先知,我们可以一起编撰《飞面福音》。对了,我们还可以定下《莫西八诫》。”
教室里又是一阵哄笑,所谓的“莫西八戒”,明显是在调侃“摩西十诫”。在座的除了少数狂信徒以外,大都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根本没把这个飞面神教当回事儿,甚至连刘易斯和托尔金都在大笑。
那个工科学生很会捧哽,当即就问:“先生,有哪八诫?”
周赫煊说:“第一诫,希望你们在传道的时候,别那么自以为是。如果有人不信,那也没关系,你们的面条神不是虚荣好妒的神灵。”
“哈哈哈哈!”
在座的无神论者都快笑疯了,这又是在讽刺某些强迫别人信教的狂信徒啊。
周赫煊继续说:“第二诫,希望你们不要以我的名义去迫害、征服、惩罚别人,也不要与人为恶,我不要你们供奉。纯净度与水相关,与人无关。第三诫,希望你们不要以貌取人,所有人生而平等。当然,说到时尚话题,非常抱歉,只有女人和部分极有天赋的男人才能接受面条神的点化……第五诫,希望你们在没吃饱的时候,对固执的人,对憎恨的人,不要理他,先吃,吃完再去找他算账……”
都什么鬼的八诫啊,各种扯淡讽刺,每一诫的最后还抖小机灵。
刘易斯已经彻底无语了,这种战五渣的教派,他完全没兴趣以护教学家的身份去辩论。反而是托尔金对此感觉很有意思,若非他笃信天主教的话,估计还会加入飞面神教玩玩。
“莫西八诫”很容易吸引年轻的高知识无神论者,至少在场的许多牛津学生就蠢蠢欲动。
另一个学生举手说:“先生,我也可以加入吗?”
周赫煊立即说:“恭喜你,这位同学,你现在已经是教友了。不用交费,不用拜神,不用宣誓。同时,飞面神教也欢迎不明真相的群众免费入教,可以试信一个月,不满意的能够随时退教,绝无任何不良后果和毒副作用。同时,我也欢迎教友们创立各种教派分会,比如喜欢吃意大利面的,可以创立‘飞面神教意面圣公会’,我将任命他为地区大主教!”
这一席话讲出,好多人都快疯了,牛津大学的校长有点后悔把周赫煊请来。
只要还是刘易斯问的那些问题太尴尬,周赫煊懒得正面回答,干脆插科打诨把飞面神教拿出来当挡箭牌。
飞天面条神教由此创立,这一天成为神教的“圣日”(星期五),周赫煊也被尊为第一任教皇和飞面大先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到21世纪飞面信众已经突破10万大关,后来还被荷兰等国政府认定为合法宗教。
纵观飞面神教的历史,出现了很多伟大的人物。
比如斯蒂芬霍金,就是在读大学时入教的,并被推举为飞面神教英国教区大主教。
951【淡墨社聚会】
20世纪上半页的英国,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文学创作团体,分别是伦敦的“布卢姆斯伯里团体”和牛津的“淡墨社”(音译为“硬客林”)。
徐志摩、凌淑华等人当年组建“新月社”,就采用了“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模式,即汇聚诗人、作家、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等,以沙龙形势聚会,再通过出杂志、办书店来扩大影响。
“新月社”和“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不同在于思想理念和道德观念,后者太特么前卫了,即便放到21世纪也能毁人三观。
“布卢姆斯伯里团体”强调内在价值,只要内心能够认知真善美,并且不影响他人,那么随便干什么都无所谓。因此,他们追求享乐,反对一夫一妻制,彼此之间关系复杂,多性伴侣、同性什么的属于常态。
这种道德观念在20世纪初非常可怕,想想图灵在二战后因为是基佬而被迫害致死就知道了,“布卢姆斯伯里团体”那帮人居然在一战后就玩多性伴侣和同性。
必须要说,不管是在欧洲还是美国,1920年代都是个群魔乱舞的时期。
因为战争(一战)带来的后遗症,以及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奇葩思想、奇葩人物层出不穷,西方社会整体上迈入一个极度追求自我的疯狂时代(包括和平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泛滥)。
在一战和二战之间的20年里,西方社会对异类是非常宽容的,甚至是推崇。到了二战以后,这种宽容和自由反而被压制,由此产生了图灵的同性悲剧,直到1970年代才重新变得开放起来,并在1980年代发展到极致。
所以,周赫煊敢在1940年的牛津大学,当着许多笃信者的面创立所谓的“飞天面条神教”。这个时间点算是疯狂时代的尾巴,不会招来可怕舆论压力,甚至能吸引到无数追求自我的年轻人。
至于另一个文学社团“淡墨社”,代表人物就是托尔金和刘易斯。这是个基督社团,大部分成员都是基督徒;也是个直男社团,清一色的男人,1943年女作家多萝茜塞耶丝想要申请加入,结果被直接拒绝了。
牛津大学附近的“鹰与小孩酒馆”,是“淡墨社”的定期聚会地点,《魔戒》和《纳尼亚传奇》就是在这里诞生的托尔金和刘易斯喝酒时相约各自写一部奇幻作品。
这家酒馆后来也成为魔戒迷的圣地,每年都有无数魔戒粉丝前来朝圣膜拜。
星期五,周赫煊在牛津大学开讲座。星期六和星期天,他们踊跃入教的牛津学生们拉着,一起在图书馆里创作出《飞面圣经》和《飞面福音》,并确立了神教的各种教内礼仪。
祈祷语和口头禅为“煮不在乎”,相对应的是基督教的“上帝保佑”,佛教的“阿弥陀佛”等等。
祈祷结束语是在“阿门”前面加一个“r”,即ramen,面条的意思。
在飞面神教聚会的时候,每个教友头上必须戴一顶锅。负责祈祷的牧师不仅要戴锅,手里还要拿一把大勺子,这把勺子就是飞面神教的权杖,牛津学生甚至打算集资为周赫煊打造一把超级大勺,代表教皇的至高权杖。
搞笑的是,居然有两个牛津教授也入教了,他们甚至打算有空就去伦敦和剑桥传教。
仅三天时间,飞面神教的信众就多达14人,其中有教皇1位、大主教1位、先知3位、圣徒6位、吃面群众4位。
就在一场荒唐闹剧结束,周赫煊打算离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