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台下大部分都是贫寒学子,他们对国家的苦难感受最深。冯庸一番话讲出来,说得学生们热血沸腾,扯开嗓子奋力嘶吼

    “冯校长说得好!”

    “收回领土,独立自由!”

    “工业救国,振兴国家!”

    “精忠报国,死而后已!”

    “打倒军阀,再造华夏!”

    “……”

    咦,好像混进来什么奇怪的东西?

    冯庸对学生们的反应很满意,他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笑着说道:“今天,我特地请来了着名学者周赫煊先生,现在就让在周先生上台讲几句。大家,热烈欢迎!”

    周赫煊缓步走上高台,还没开口说话,操场里就响起热烈掌声。许多后排学生踮起脚尖张望,就跟围观珍惜动物一样,想把周赫煊的相貌看个清楚。

    “真是周先生,他竟然也来了!”

    “周先生会留在这里做老师吗?”

    “周先生是谁啊?”

    “切,你连周先生都不知道,还读什么书?”

    “周先生,把《我有一个梦想》再讲一遍!”

    “……”

    台下轰然嘈杂,看来周赫煊在学生圈子里确实很有名气。

    (未完待续。。)

160【田中奏折】

    “呜!轰隆隆……”

    就在周赫煊准备讲话时,学校外面突然响起火车轰鸣声。他面容整肃地指着外头说:“刚才大家都听到了吧?那是火车的声音。是日本的火车!这条南满铁路,修在中国人的地盘上,每天拉着从中国搜刮的矿物,运回日本去造枪造炮,反过头来侵略中国!我觉得咱们学校建得好,就建在南满铁路旁边。每天火车唿啸的声音,都是在为大家拉响警报,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再不努力奋斗,就要亡国灭种了!”

    周赫煊如今已经晋升为演说家,他的讲话抑扬顿挫、慷慨有力,配合着那轰隆隆的火车声,然若洪钟大吕响彻在师生的心中。

    冯庸对此是极为钦佩的,同样的话,他讲出来就没有这种效果。而且周赫煊还是即兴演讲,把日本人的火车当成助讲道具,瞬间就引起师生们的同仇敌忾。

    冯庸甚至决定,以后每天早晨准时准点,全校师生都要仔细聆听那火车声。

    周赫煊继续说道:“俗话讲得好,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就是我这种人。我他妈学些史、哲学、文学有个屁用,难道还能用文章去砸日本人的脑袋?但你们不一样。冯庸大学开设有三个学院,工学院可以工业救国,法学院可以法律治国,教育学院可以教育兴国。你们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千万别学我,当个没有屁用的书生!”

    这是帮冯庸大学吹捧,提振学生们的心气儿。效果还是不错的,好多学生脸上都露出自信骄傲的表情。

    周赫煊语气一转,又说道:“我在《大国崛起》中讲到,日本必然武力侵略中国。去年还有许多国人不相信,他们对日本还抱有幻想,但事实证明,这并非杞人忧天的假设。关心时政的同学大概都知道,今年6月到7月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而会议的中心就是满蒙问题。在东方会议上,日本订下了国策性文件,名为《对华政策纲领》,提出攫取满蒙和武力侵华的‘积极政策’,他们的第一步就是占领整个东北。同学们,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了!奋发图强,就在此时!”

    周赫煊几乎是嘶吼着喊出来,台下一片寂静。

    日本的《对华政策纲领》,前些日子已经被中国报纸披露出来,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但其措辞还算含蓄,没有彻底刺痛国人神经。

    周赫煊今天打算来个狠的,他要把《田中奏折》也公示出来其实《田中奏折》根本不存在,日文原本叫《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乃日军参谋本部铃木贞一写的关于中国问题备忘录。

    周赫煊大声说道:“大家知道《对华政策纲领》,恐怕还没听说过《田中奏折》。这是东方会议召开期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写给日本天皇的奏折。我有个多年好友,他的名字暂不方便讲出来。但他是一位爱国志士,利用日本政党和他在日经商多年的朋友关系,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日本皇宫的皇室书库内,用两个晚上的时间把这份奏折抄录下来。大家想不想听这本奏折的内容?”

    “想!”

    “周先生你快说吧。”

    台下师生大喊道,周赫煊说得太玄乎,什么潜入皇宫盗书都来了,早就勾起他们的兴趣。

    周赫煊做出愤怒的表情道:“那我就给大家背诵一下,这份《田中奏折》的详细内容,原文如下:内阁总理大臣田中义一,率群臣诚惶诚恐谨以我帝国对满蒙积极的根本政策奏闻……惟欲征服支那,比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则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

    周赫煊只背诵了一个开头,便引得群情激愤,热血青年们气得脸色胀红,一个个握紧拳头想要跟日本人拼命。

    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周赫煊本来不想提《田中奏折》,因为必然引来日本仇视,说不定恼羞成怒了还要弄死他。但周赫煊属于性情中人,他这些日子被冯庸所感染,也有些热血上头,管不了那么许多。

    “杀光日本狗!”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

    根本不用谁来领导,学生们便喊起了爱国口号。

    周赫煊示意大家安静道:“一旦中日开战,必定旷日持久。诸位是未来的国家精英,需努力学习,工学院的同学要为中国造出更多飞机大炮,教育学院的同学要为中国培养出更多爱国学生,法学院的同学要力争在外交和法律上为中国谋取利益。你们现在的责任,就是努力认真学习,学好知识文化,等待中日开战那天,以有用之身报效祖国!我有一个梦想……”

    又来了,周赫煊又在重复他的《我有一个梦想》。

    说着说着,台下一些熟悉此文的学生,也跟着高喊起来:“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有一天,中国将会重新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不再承担战争之苦,我们不再承受贫穷之厄。我们的孩子,可以坐在明亮的学堂里,学习最先进的文化知识;我们的子孙,可以跟洋人谈笑共饮,不用再看任何人的脸色;我们的国家,不再是被人嘲笑的对象,不用再签署屈辱的合约。任何一个海外的华人,都可以挺直腰杆,大声地高唿:我是中国人!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是那么具有煽动性和感染力,即便以前听过无数遍,但很多学生还是热泪盈眶。

    周赫煊也泪眼朦胧,他眼前的不是活生生学生,而是一个个抗日义士。这一届还好,日本侵华时他们已经毕业,走上了各行各业的岗位。最后的那两三届学生,等到日本侵略者到来那天,不知有几人能从抗日战场上活下来。

    开学典礼结束,冯庸表情严肃地问道:“赫煊,你说的《田中奏折》真有其事?”

    周赫煊模棱两可道:“有些说辞是假的,但具体内容是真的。”

    冯庸急道:“我得马上跟六子发电报!”

    “不用发电报,我直接登报告知全国百姓。”周赫煊眯眼说道。他烦透了混阀混战,现在把《田中奏折》内容公布出来,也算是给那些军阀们添堵添堵。

    《田中奏折》虽假,但在史上却带来很多积极意义,不仅激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而且还引起诸国列强的重视。因为奏折内容太恐怖了,日本不但想占领中国,还想跟苏联争外蒙,想占领南亚、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列强殖民地。

    只要这份“奏折”公之于众,英法美三国必然对日警惕,在一定范围内对日本进行遏制。

    (未完待续。。)

161【作大死】

    似乎不用周赫煊披露《田中奏折》,只一个《对华政策纲领》,就足以让中国的有识之士义愤填膺了。

    就在周赫煊准备离开奉天、返回天津之时,奉天城内爆发了数万人的抗日游行示威活动。

    这次游行绝对有人策划领导,百余名女学生为先头,游行队伍整整齐齐。他们挥舞着各色旗帜标语,甚至还有乐队演奏悲曲,高唱《从军歌》、《苏武谱》和《对日反感绝交歌》。每经过一处日本商店或会所,则停队喊口号、唱哀歌,到省议会官邸时,还停下来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说。

    整个游行过程井井有条、步伐一致、毫不慌乱,也未出现过激行为。

    反倒是跟着看热闹的群众,被激起抗日热情后,对日本人进行辱骂,并且砸日本商店的玻璃。

    日本人立即跟奉天当局交涉,奉天当局大为惊恐,随即抓捕游行活动的数位领导者,并勒令东北各大女校,不得允许女学生剪短发,否则视为叛乱分子。

    学生们愤愤不平,除东北大学外,奉天城内的所有学校一致罢课。

    张作霖特意发电报回奉天,责令校长们取缔学生活动,这次的爱国抗日游行才终于结束。

    周赫煊胆小惜命,在日本势力猖獗的东北,根本不敢露出丝毫意图。但等他一回到天津租界,立即把《田中奏折》全文交给胡政之,《大公报》隔日便在头版整版刊登出来。

    此新闻一出,顿时引得读者疯狂抢购,《大公报》销量甚至暴增至六万份。

    就连新闻审查处的官员都气愤不已,他们没有立即责令《大公报》整改,而是将报纸上呈给张作霖过目。

    “妈拉个巴子!”

    张作霖看到《田中奏折》的瞬间便信了,因为内容全都是真的,也跟日本人最近的一系列动作对得上。他真以为有爱国志士夜入日本皇宫盗书,破口大骂道:“这帮龟孙儿,整天就知道打老子地盘的主意。妈拉个巴子,等老子腾出手来,让你们小日本好看!”

    “大元帅,这个报纸……是否要责令整改道歉?”新闻审查处官员忐忑问道,担忧地说,“日本人已经提出抗议,说《大公报》歪曲报道,《田中奏折》实为假新闻。”

    “道歉个屁,妈拉个巴子,”张作霖嚷嚷道,“让他们报,使劲地报,最好让全国都知道。”

    张作霖气归气,但他这种老狐狸,可不会意气用事。

    如今奉系被各路军队围攻,张作霖正好借《田中奏折》搞事,号召各方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多好的舆论工具啊,瞬间就把自己上升到民族大义,所有攻打他的势力都是卖国贼。

    张作霖不但让《大公报》继续报道,还让奉军辖区的所有报纸一致转载。很快南方的《申报》、《新闻报》也跟着转载,《田中奏折》的内容瞬间传遍全国。

    刚刚平息下来的奉天抗日游行,直接扩散到整个东北,不少日本商店被砸得稀巴烂。

    “号外号外,中国义士夜入日本皇宫,盗取机密奏折!”

    上海街头。

    电车里坐满了早晨上班的职员,有人看着报纸痛骂出口:“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日本人真是狼子野心,居然想吞掉整个中国,也不怕被噎死!”

    “何止整个中国,他们连南亚、东南亚都想占。”另一人接话道。

    也有人的注意力歪了,捧着报纸赞叹道:“真乃义士也,冒死夜入皇宫盗录奏折,不知这位爱国豪杰真名叫什么?”

    “当然不能说真名字,否则肯定会被日本人害死。”

    “对对,英雄不是为了出名,只要活着就好。”

    “可惜日本人都要侵略中国了,军阀们还在打仗,打得没完没了。”

    “唉……”

    《田中奏折》带来的影响十分恐怖,就像是在扎中国人的心,全国各地都在陆续爆发抗日游行示威。

    商人们趁机在背后推动,号召抵制日货。特别是纺织业最为积极,纺织产品最近几年竞争太激烈了,国货被洋货压得喘不过气,如此大好机会怎能错过?

    你还别说,抵制日货行动真的非常有效,在长达数月的时间内,日本纺织产品在中国销量大减,市场份额被国货和西洋货趁机占领。

    这估计算是周赫煊公布《田中奏折》带来的副影响吧,他也算为振兴民族工业做出贡献了。

    紧接着便是全国报纸唿吁停止内战,希望各方坐下来和谈,最好能够联合成立民主政府。

    然并卵,该咋样打,还咋样打。

    西方诸国列强,甚至包括苏联,都因《田中奏折》而反应激烈,严厉谴责了日本的狼子野心。他们的想法应该是这样的:妈拉个比,你想霸占中国就霸占吧,居然还在打我们殖民地的主意,你他娘的日本想造反啊!

    其中美国人反应最大,因为美国本来就想排挤日本在华势力。

    奏折事件一出,美国立即与中国的三个政府(北平、南京、武汉)同时展开谈判,商量如何取消美国在华关税特权,把关税自主权还给中国此举比史上整整提前一年。

    眼看着美国跟中国眉来眼去,英法等国也坐不住了,纷纷加入谈判磋商当中。诸国一致决定,只要中国有统一合法政府,立即归还关税自主权。

    好吧,人家倒是想归还关税,可惜不知道该还给谁,这事儿还得中国自己把仗打完再说。

    周赫煊再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人物,确切的说,是引起世界关注,因为《田中奏折》的影响是世界级的。人们找不到那位夜入皇宫盗书的义士,就把目光集中在披露奏折的周赫煊身上。

    东北,关东军特务机关。

    一个日本大佐拍桌子吼道:“天皇震怒。务必把周赫煊抓住,记住,一定要抓活的,从他嘴里问出盗录文件的究竟是谁!”

    《田中奏折》虽假,但那份文件内容却是真,而且属于绝对机密文件。

    周赫煊作大死了!(未完待续。。)

162【神秘少女】

    日本天皇是真的震怒,并非因为有什么义士夜入皇宫,而是《田中奏折》的公布让日本在国际上颜面无光。甚至连它的盟友英国,都对日本进行了公开谴责,国际舆论形势变得极为糟糕。

    《田中奏折》的原件是外务省呈奏的,天皇也看过,对此既不表示反对,也不表示支持。

    这个文件前后一共有三份,一份由天皇阅读后放入皇室书库,一份原件由外务省保管,还有一份草稿在参谋本部铃木少佐家中。

    从《大公报》公布的奏折内容来看,中国人“盗录”的并非草稿。那就只能是由外务省或皇室书库泄露,但这两处存放地点都极为机密,只能说明皇宫或外务省有间谍,而且是那种非常高级的内奸。

    日本特务机关忙得焦头烂额,所有能接触这份文件的日本官员,都接受了调查。当然,那些高官只是被问询而已,主要调查对象瞄准了中低层官员。甚至有个嫌疑最大的小官僚,在审问时被活生生打成残废,重获自由时直接变成精神病人。

    北平,坂西公馆。

    坂西利八郎品着清酒,对助手土肥原贤二说:“奉天的特务机关,想要暴力抓捕周赫煊,被我制止了。”

    土肥原贤二讽刺道:“关东军的人都是白痴,他们在东北作威作福惯了,哪里知道天津的复杂?”

    东北如今有两大特务机关,都隶属于关东军,一处总部设在哈尔滨,主要针对苏联,另一处设在奉天,主要针对东北问题。

    至于华北的特务机关总部,就设在坂西利八郎家中。

    坂西利八郎可不简单,他不仅仅是华北特务头子,而且还是北洋政府的超级顾问。从袁世凯到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再到曹锟、段祺瑞,北洋政府前后换了七任总统,坂西利八郎要么公开出任顾问,要么躲在背后谋划,始终受到当权者的信任和赏识。

    至于未来臭名昭着的土肥原贤二,如今只不过是坂西利八郎的助手而已。

    坂西利八郎放下酒杯,说道:“我请求国内派来了一个身世清白的新人,就由你来做安排。记住,千万不能打草惊蛇,这次幕后肯定有大鱼。要接近周赫煊,取得他的信任,然后再慢慢查明真相。”

    土肥原贤二担忧道:“国内派来的新人,恐怕很难胜任吧,容易露出破绽。”

    坂西利八郎笑道:“这个你不用怀疑,这位新人是神户间谍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她从小生活在中国,南京话、上海话和中国的通行国语都说得不错,而且还会英文,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那我就放心了,学生会给她安排一个以假乱真的身份。”土肥原贤二自信地说。

    “不要掉以轻心,”坂西利八郎告诫说,“周赫煊此人来神秘,他说自己曾周游列国,还在日本居住过。但国内的特务机关经过仔细调查,却找不到任何一丝痕迹。只凭《大国崛起》这本书,就知道他对日本非常了解,并且阅读过帝国的许多机密资料。”

    土肥原贤二猜测道:“老师,你说大日本帝国国内,会不会存在一个我们不知道的情报组织?”

    “极有可能,而且其成员身份不低,”坂西利八郎点头道,“这次行动的最终目的,不是要铲除周赫煊,而是要挖出那个神秘组织!你的任务很艰巨。”

    土肥原贤二立即起身鞠躬,表情严肃而神圣:“学生会竭尽所能,如果找不出神秘组织,甘愿切腹自尽,以报天皇!”

    “嗯,去吧。”坂西利八郎颔首道。

    三天后,土肥原贤二乔装打扮,在旅馆里见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

    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废话,土肥原贤二直接拿出公文包说:“里面有你的资料,你现在是家境贫困的失学女青年廖雅泉,芳龄18岁。你祖籍上海,因为父亲病逝,便和母亲去山东投奔舅舅,并顺利入读山东大学。由于山东大灾,舅舅全家被土匪所劫,不得不逃难到天津。你在逃难途中与亲人失散,所以想找《大公报》刊登寻亲启事。明白了吗?”

    少女飞快阅读完“自己”的履档案,点头说:“明白。”

    土肥原贤二告诫道:“我知道你会很多技能,射击、爆破、化装、投毒等科目都是满分,但现在请你忘掉这些,忘掉你所会的一切。你现在只是中国贫寒女学生,身上不要携带任何武器,包括毒药和火药。”

    “是的。”少女从头发里拔出一枚钢针,从怀里取出一只小瓶,又从嘴里吐出一枚药丸,最后更是从裤子里拿出一把精巧小手枪。

    土肥原贤二命令说:“把手摊开!”

    少女立即摊开双手,手心肌肤白嫩细腻。

    “嗯,不错,双手保养得很好,看不出经常用枪的老茧,”土肥原贤二说着语气一转,“但你保养得太好了,你现在的身份是家境贫寒的女学生,双手应该有经常做家务和用钢笔写字的痕迹。”

    少女听了极为佩服,心悦诚服道:“我会努力做家务和写字的!”

    土肥原贤二又说:“你的任务是寻找隐藏在帝国内部的神秘情报组织,你要留意任何与周赫煊接触的人,最好能翻阅周赫煊平时的通信。只要他还跟帝国那边有联系,总能查到蛛丝马迹。记住,不要因立功心切而暴露身份,你需要长期潜伏在周赫煊身边。”

    “我记住了。”少女崇拜地看着土肥圆贤二。

    土肥原贤二笑道:“如果你能顺利完成任务,那我就收你做学生,把很多间谍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传授给你。”

    少女欣喜道:“属下一定完成任务!”

    “记住,你现在叫廖雅泉!”土肥原贤二再次强调。

    “是的,雅泉记住了,雅泉一定谨遵教诲。”少女连忙说。

    土肥原贤二满意地训诫道:“做特务人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是值得终身奋斗的伟大事业。特务人员不能逞强好勇,保住自己性命是第一要务。只有活着,才能继续为大日本帝国效忠,才能为英明的天皇尽职。”

    (未完待续。。)

163【偶遇】

    十月初,国内大战再起。

    张作霖让孙传芳单独对付南京方面,派张学良率军与阎锡山接战,张宗昌和褚玉璞则去打冯玉祥。

    这次张作霖是动真格了,连自己的老窝都不顾,把几支留在东北防备日本人的部队都调入关中,下定决心要消灭阎锡山和冯玉祥。

    河北、河南和江苏混战不休时,天津的海河整治工程也终于动工。

    屈家店,一座普普通通的小村庄。以往贫穷而安宁,今天却格外热闹,大清早便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海河整治工程有三大项目,其中之一便是“屈家店水利枢纽工程”。这里需要建堤坝和水闸,并且挖通河道,把永定河的水引入放淤区。

    由于周赫煊的努力串联,整个工程比史上提前四年,预计到明年秋天就能完工。此举不但利于天津港口的商业运输,而且对天津周边的村庄也有好处,每年海河泛淤,会导致许多良田盐碱化,农民的粮食收成不断下降。

    “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